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学术
硕士生
热情
影响
因素
分析
导师
支持
调节作用
年 月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第 期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视域下工程教育新型组织的治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作者简介:邵剑耀()男浙江绍兴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学学术术型型硕硕士士生生学学术术热热情情的的影影响响因因素素分分析析:兼兼论论导导师师支支持持的的调调节节作作用用邵 剑 耀(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摘 要:硕士阶段是个体正式进入学术领域的第一步对其学术热情的形成至关重要 学术型硕士生学术热情发展上存在显著的性别、户籍、年级以及专业类型差异学术认知、学术能力、导师情感性支持、课程质量、学术经费支持正向预测硕士生专业承诺学术认知、学术能力、通用能力、导师学术性支持、课程质量正向预测硕士生学术志趣 导师学术性支持不具有显著调节效应而导师情感性支持则易调节个体专业能力及外部学术支持与专业承诺、学术志趣之间的关系 基于此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关注部分特定群体的学术热情发展保障学生学术性资源的可获得性导师应积极参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并能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情况与外部资源供给情况提供适切性指导 关键词:学术型硕士生学术热情影响因素导师支持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研究生教育呈现出规模性扩张趋势研究生培养由原先的精英主义模式逐渐向大众化模式过渡 研究生教育位于国民教育顶端是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提高人才储备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 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以“造就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学术训练为重点工作 在我国学术型硕士阶段是个体(非直博研究生)进入学术研究的重要过渡阶段因此学术型硕士生的学术水平可能间接影响高校乃至社会、国家未来的科研体系建设 近 年来我国硕士生整体招生规模持续扩张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术型硕士生培养质量问题的关注“学术型硕士生培养资源是否受此影响”“高校能否保证学术型硕士生培养质量”等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关注重点学术热情是衡量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被视为“学术新手”通往学术之路的内驱力促使个体进入学术领域、从事学术工作正如韦伯()所述个体若没有“圈外人嗤之以鼻的奇特的陶醉感”即学术热情就“永远没有从事学术工作的召唤”硕士阶段是个体从学术领域“局外人”转变为“局内人”的第一步此阶段学生学术热情的形成至关重要 因此探讨学术型硕士生学术热情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双一流”高校的学术型硕士生为分析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探讨个体因素(个体特征、专业能力等)与外部环境因素对学术型硕士生学术热情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硕士生作为初入学术场域的“新手”其学业成长过程对导师指导的依赖性很强 故本研究将导师支持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其在上述影响因素与学术热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根据结果提出适切性建议以期激发学术型硕士生学术热情提升培养质量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世 纪 年 代 美 国 社 会 学 家 默 顿()等将社会化理论运用于高等教育领域基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对医学生专业成长行为进行分析将学生成长界定为个体通过规范化训练(侧重于教学等特定程序)发展专业自我()即获得同质性的专业价值规范的过程 世纪 年代贝克()等学者对默顿等的社会化理论中存在的同质性问题进行了质疑并基于符号互动论()视角赋予学生在学习专业经验时的自主性将医学生的专业发展进程视为个体与环境不断双向交互的主动过程(侧重于学生主动的调整)两种基于不同视角提出的各有侧重的社会化理论为日后学生成长问题的探讨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不断衍生出新的理论解释该理论的应用对象也逐渐从医学生扩展到其 他 学 生 群 体 世 纪 初 期 魏 德 曼()等在总结以往关于学生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研究生学术职业成长问题探讨的社会化理论模型并建构了相应的分析框架 对于学术型研究生而言研究者们更关注其学术化的一面通常将个体学术情感即专业认同、专业承诺、学术职业激情等的发展视为个体特征、组织环境、专业共同体()和个人(关系)共同体()等内、外部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对不同个体的不同社会化阶段所起到的作用会有所不同部分研究实证检验了个体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支持对研究生学术热情的影响 有学者采用个案研究法分析了某一学术型硕士生就读期间的学术热情变化情况指出学术组织环境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显性动力个体对教育环境支持和组织学术氛围的整体感知影响着个体在学术场域中的情感体验 部分学者基于魏德曼的社会化模型展开探讨发现学生的学术活动参与、社交关系和外部组织支持等对其学术职业认同和学术职业激情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亦有学者基于全球性大样本分析发现学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研究设计能力、学术论文撰写能力等专业能力可以通过提高其对职业前景的期待进而增强其从事学术职业的可能性 另有较多研究表明在个体的学术发展(如读博意愿、学术志趣、学术职业获得等)中存在个体特征差异如男性比女性有着更高的学术职业认同和学术职业激情来自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或城市地区的学生群体有着更高的学术追求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对未来从事学术职业的意愿更为强烈等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研究生初入学术场域时的重要他人 导师常被学者们视为影响学生专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进行单独探讨 社会学习理论()指出个体总是倾向于去认同()在经验(知识与技能)上优于他们的长者而学生对导师所塑造的良好形象(如博学多识等)的认同程度是影响其专业成长的关键 在研究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导师扮演着重要的“专业大使”()身份 是帮助学生融入学术界的“引路人”导师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学术性创作、参与学术性活动以提升其学术能力同时通过给学生“灌输”学术职业责任感促进其学术情感的发展从而帮助其建构学术职业身份 阿斯汀()指出研究生教育对帮助学生理解其学术生涯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研究生的专业性知识、技能与情感获取过程中存在非系统性、缄默性及情境依赖性等特征在规范化的课程学习中学生通常不能得到有效的、符合其内部学术期望的明确解释及反馈而作为“缄默知识拥有者”的研究生导师则为其场景性学习提供了天然条件当前不少实证研究均表明导师指导对研究生学 术 成 长 方 面 具 有 显 著 影 响 帕 格 利 斯()等的研究发现导师的学术性指导会提高学生的科研生产效率(如会议论文的接受率、期刊论文的发表率等)导师的心理支持(如关注学生的焦虑情绪、与学生谈论自己的科研经历等)则会显著提升学生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一系列研究任务的信心程度 部分研究发现导师支持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促进其对学术职业前景的期待 同时学生对导师支持的满意程度与其对课程教学、科研氛围、科研设施、基础设施、项目支持等的满意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导师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就读环境的满意程度 而个体的专业能力及院系部门所提供的各类支持又是影响其学术热情的重要变量 换言之导师指导可以调节个体能力与教育环境因素对学生学术热情的影响 亦有研究表明导师指导能正向调节硕士生学位论文训练与感知学位价值之间的关系导师学术性支持程度高的学生对科研训练的主动性会更强使得训练效果更好进而提升其对所学专业的自信及整体满意度综合上述分析本研究建构了如图 的“学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术型硕士生学术热情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以此探讨个体特征、个体专业能力、院系支持和导师指导对学生专业承诺、学术志趣的影响以及导师指导在个体专业能力、院系支持与学术热情关系之间的调节效应图 学术型硕士生学术热情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基于分析框架结合上述文献回顾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假设:学术型硕士生的学术热情存在群体差异具体表现为男性、研一、人文社科专业、非农业户口和东部地区群体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研二或研三、自然科学专业、农业户口和非东部地区群体假设:个体专业能力、院系支持和导师指导对硕士生学术热情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假设:导师指导对个体专业能力、院系支持和硕士生学术热情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导师的学术性支持或情感性支持越高这些自变量对硕士生专业承诺及学术志趣的促进作用就越强 二、研究设计(一)调查数据本研究基于已有量表整合出“学术型硕士生专业社会化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具体量表的参考见“变量选取”部分)该问卷包含个体信息、学习经历与体验、专业发展情况、教育环境等几大部分 其中专业发展情况与教育环境均以硕士生的主观性判断为依据所涉及的观测题均采取李克特 点量表进行计分 课题组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向我国“双一流”高校在读学术型硕士生发放问卷总共发放 份有效收回 份回收率为.(二)变量选取本研究的因变量为学术热情由专业承诺和学术志趣两个维度组成 专业承诺和学术志趣的测量借鉴了帕格利斯等以及陆一等的量表结合本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原始量表进行了适当删减对部分表述进行了转换制定了相应的测量指标 专业承诺由“在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我把学术研究放在首位”等四个题项构成学术志趣由“我有志于成为研究者愿意持续的努力付出未来为相关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等四个题项构成 两个维度的观测题均采取李克特 点量表进行计分“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五个选项分别计分为 各维度取总分(下同)自变量可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学生的个体特征包括性别、户籍、生源地区、年级、专业类型等 由于这些变量为分类变量在分析时作虚拟变量处理分别以女性、农业户口、非东部地区(指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低年级(指以课程学习为主的研一阶段)、自然科学专业为虚拟第二类是个体专业能力由学术认知、学术能力和通用能力三个维度构成根据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版)等对学术型硕士生的培养要求设置相应题项 学术认知指个体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本专业国内外研究动态和研究热点”等的熟悉程度由四个题项构成学术能力指个体“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调研、考察的实践能力”等由五个题项构成通用能力指个体的“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由四个题项构成第三类是导师支持分为学术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两个维度 学术性支持由“导师在研究方向的选择和研究上给予我很好的指导”等三个题项构成情感性支持由“导师在生活及情感方面给予了我很大帮助”等三个题项构成第四类是院系支持由学习氛围、课程质量、学术经费支持、学术资源支持、学术训练指导、心理咨询服务六个维度构成 学习氛围、课程质量、学术经费支持分别以“所在部门/院系有着较为浓郁的学习氛围”“硕士课程为我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学院提供了充分的学术经费支持”题项进行测量均以“非常不符合 ”到“非常符合”进行计分设置为 分的定序变量学术资源支持、学术训练指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分别由“学校图书馆设施充足(即物资资源和在线资源)”等三个题项、“学院提供了研究所需的知识性和方法论课程”等三个题项、“院系/学学术型硕士生学术热情的影响因素分析:兼论导师支持的调节作用校提供了充足的心理咨询服务”等三个题项构成此外为避免硕士生家庭背景因素所带来的潜在影响将“父亲职业”“家庭成员最高受教育年限”“家庭经济水平”等设置为控制变量上述变量详细信息如表 所示表 相关变量的说明及描述统计变量观测题变量说明均值标准差学术热情专业承诺克隆巴赫系数为.(分).学术志趣克隆巴赫系数为.(分).个体特征性别女男户籍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生源地区非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年级低年级高年级专业类型自然学科人文社科个体专业能力学术认知克隆巴赫系数为.(分).学术能力克隆巴赫系数为.(分).通用能力克隆巴赫系数为.(分).导师指导学术性支持克隆巴赫系数为.(分).情感性支持克隆巴赫系数为.(分).院系支持学习氛围定序变量(分).课程质量定序变量(分).学术经费支持定序变量(分).学术资源支持克隆巴赫系数为.(分).学术训练指导克隆巴赫系数为.(分).心理咨询服务克隆巴赫系数为.(分).家庭背景父亲职业控制变量(非管理层或非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层或专业技术人员)最高受教育年限控制变量(年).家庭经济水平控制变量(分).(三)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后续分析以考察个体专业承诺及学术志趣发展的影响因素 同时采用逐步递增变量的建模方式查看不同变量的加入对已有自变量影响情况的变化回归模型如下:()当 时因变量为“专业承诺”探讨各自变量对硕士生专业承诺发展的影响当 时因变量为“学术志趣”探讨各自变量对硕士生学术志趣发展的影响导师指导变量在上述回归模型中作为自变量而在进行调节效应分析时将其设置为调节变量 并依次将调节变量与个体专业能力及院系支持等自变量相乘形成乘积项“”纳入分析模型 以考察导师指导变量的调节效应 具体分析模型如下:控制 ()当 或 时因变量分别为“专业承诺”或“学术志趣”当 或 时调节变量分别为“学术性支持”或“情感性支持”在基于多元回归的调节效应分析中为避免乘积项“”与自变量、调节变量 放入同一模型中进行分析时所产生的多重共线性问题研究者们通常先将各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再产生乘积项“”因此本研究在进行调节效应分析时模型中所用到的、均为中心化后的值 此外在每一次的具体分析中本研究将模型中的调节变量均只设置一个即当 作为调节变量时则被视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自变量也按上述程序进行操作即当 作为与调节变量相乘的自变量时其余、均被视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 三、研究结果(一)学术型硕士生学术热情的影响因素分析表 中的模型 包括家庭背景、个体特征、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个体专业能力和院系支持变量 分析发现性别、户籍和年级变量有显著的统计学效应男性群体、农业户口群体、低年级群体分别比女性群体、非农业户口群体、高年级群体有着更高的专业承诺学术认知、学术能力、课程质量和学术经费支持变量也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效应这些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为正说明个体学术认知及学术能力越强、院系提供的课程质量越高、学术经费越充分个体的专业承诺就越强模型 在模型 的基础上加入了导师支持变量发现性别、户籍和年级变量的影响仍然显著且回归系数正负情况与模型 中一样 学术认知、学术能力、课程质量和学术经费支持变量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情感性支持变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导师的情感性支持度越高个体的专业承诺就越强 学术性支持变量的影响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据模型 可知在控制了家庭背景变量后学术志趣维度的户籍差异和生源地差异均不显著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专业类型差异男性群体、低年级群体、人文社科专业群体分别比女性群体、高年级群体、自然科学专业群体有着更高的学术志趣 学术认知、学术能力、通用能力和课程质量变量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个体学术认知、学术能力及通用能力越强、院系提供的课程质量越高学生的学术志趣就越高在加入导师指导变量后户籍和生源地区变量仍无显著的统计学效应性别、年级和专业类型变量仍然显著 学术认知、学术能力、通用能力和课程质量变量的影响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效应导师学术性支持变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其对个体学术志趣的提升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导师的情感性支持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综上假设 和假设 得到了部分验证表 学术型硕士生学术热情的影响因素分析自变量专业承诺学术志趣模型 模型 模型 模型 性别.(.).(.).(.).(.)户籍.(.).(.).(.).(.)生源地区.(.).(.).(.).(.)年级.(.).(.).(.).(.)专业类型.(.).(.).(.).(.)学术认知.(.).(.).(.).(.)学术能力.(.).(.).(.).(.)通用能力.(.).(.).(.).(.)学术性支持.(.).(.)情感性支持.(.).(.)学习氛围.(.).(.).(.).(.)课程质量.(.).(.).(.).(.)学术经费支持.(.).(.).(.).(.)学术资源支持.(.).(.).(.).(.)学术训练指导.(.).(.).(.).(.)心理咨询服务.(.).(.).(.).(.)常数项.(.).(.).(.).(.).注:表示.表示.表示.上述模型均控制了家庭背景变量且各模型所纳入的自变量之间均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二)导师指导对学术型硕士生学术热情的调节效应分析导师的学术性支持对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均无显著的调节作用导师的情感性支持对部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限于篇幅未将乘积项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的模学术型硕士生学术热情的影响因素分析:兼论导师支持的调节作用型结果放入表中 据表 可知当因变量为专业承诺时乘积项“情感性支持学术认知”“情感性支持学术能力”“情感性支持通用能力”“情感性支持学习氛围”“情感性支持学术经费支持”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情感性支持对学术认知与专业承诺、学术能力与专业承诺、通用能力与专业承诺、学习氛围与专业承诺、学术经费支持与专业承诺之间的关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当因变量为学术志趣时仅乘积项“情感性支持学术认知”的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情感性支持对学术认知与学术志趣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表 情感性支持的调节效应分析因变量模型乘积项交互项系数标准误专业承诺学术志趣模型 情感性支持学术认知.模型 情感性支持学术能力.模型 情感性支持通用能力.模型 情感性支持学习氛围.模型 情感性支持学术经费支持.模型 情感性支持学术认知.注:上述模型均控制了表 所涉及的其他变量限于篇幅仅列出每个模型中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效应的乘积项回归系数及其标准误 综上假设 得到了部分验证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一)结论首先不同个体特征硕士生的专业承诺和学术志趣存在群体性差异 在控制了个体家庭背景因素、专业能力因素和环境因素后基于性别特质男、女群体在专业承诺、学术志趣维度的差异显著相比于女性男性的得分更高 户籍差异仅在专业承诺维度显著农业户口的硕士生比非农业户口的硕士生的表现更好 年级对硕士生的学术热情提升有负向抑制作用相比于低年级硕士生高年级硕士生的专业承诺和学术志趣均更低 此外专业类型会显著影响学术志趣人文社科专业硕士生在此维度表现优于自然科学专业硕士生其次较强的个体专业能力、较高的课程质量与较充分的学术经费支持将有助于硕士生的学术热情提升 数据分析显示硕士生较高的学术认知与较强的学术能力将有助于学术热情各维度的提高而较高的通用能力能显著提升其学术志趣课程质量正向预测硕士生学术热情硕士课程对个体开展学术研究的帮助越大越能促进其专业承诺和学术志趣的提升 学术经费支持正向预测硕士生专业承诺学生对院系提供的经济支持认同感越高其专业承诺程度也越高最后导师支持对硕士生学术热情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且导师的情感性支持对部分自变量与学术热情各维度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在控制了个体特征及家庭背景、个体专业能力、院系支持变量后导师的学术性支持可正向预测硕士生的学术志趣导师的情感性支持可正向预测硕士生的专业承诺说明导师的学术性支持或情感性支持程度越高对硕士生学术热情提升的帮助就越大 导师的学术性支持在各自变量与专业承诺、学术志趣的关系中并不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导师的情感性支持对学术认知、学术能力、通用能力、学习氛围、学术经费支持与专业承诺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术认知与学术志趣之间的关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从中可以看出导师的情感性支持更易调节个体专业能力以及外部学术支持与学术热情之间的关系 高情感性支持的个体对自身专业能力及外部环境支持的满意程度越高其在学术热情上的得分也越高 而对于低情感性支持的个体而言自身通用能力及外部学习氛围会负向抑制其专业承诺的发展(二)建议其一注重硕士生群体差异关注部分特定群体的学术热情发展 给予女性群体更多的情感性关注消除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显性或隐性歧视关注新型弱势群体找寻农业户口群体(过去常被定义为相对弱势群体)表现优于非农业户口群体(过去常被定义为相对优势群体)的原因 关注硕士生学术热情发展上的学科差异尤其注重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自然科学专业学生的学术志趣培养 同时重视硕士生初级社会化进程即低年级阶段向高年级阶段的转变过程关注转变环节中影响个体学术热情的关键事件避免硕士生培养各环节的同质化倾向防止“入学时专业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承诺及学术志趣较高而经过硕士项目培养后丧失学术热情”的现象出现其二在学术型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外部学术支持及经济支持通过提高硕士课程质量、加大学术经费力度等保障学生学术性资源的可获得性促进其专业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其学术热情 一方面围绕学术认知、学术热情、学术道德等方面构建以识别个体优势为目的的多元评价体系基于分析结果提供针对性、多样性的课程辅导如给予课程学习中“慢进度”学生基础性知识补偿辅导安排“快进度”学生参与科研技能提升计划切实提高研究生整体科研认知水平激发其学术激情 另一方面设置多类型、多层次的学术项目经费为硕士生开展研究提供经济保障 学院及部门应鼓励有能力的研究生积极申报课题学以致用在巩固所学课程知识的同时提升其项目申报、研究计划撰写等调查实践能力其三倡导导师积极参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发挥“学术引路人”作用 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如课程选择、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毕业论文汇报等关键环节强化导学关系的契约性明确导师和学生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加强导师的学术性指导建构双方周期性深度交流机制缓解研究生各环节过渡时期的压力 导师应主动了解学生学术以外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情感双向互动释放学生情绪压力提高师门凝聚力进而激发其学术热情 导师应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情况与院系学习资源供给情况提供适切性指导 对于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导师应更多关注其非学术性生活即日常事务上的问题若学校或院系部门学习氛围较为浓厚、学术资源(如项目经费等)较为丰富导师则应给予学生更多情感性支持以发挥导师在资源配置中的调控作用即师门内资源与师门外资源形成互补关系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功效以切实促进学生的学术性成长 此外院系及其他各部门可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识别导师支持程度较低的学生群体给予其更多的学术性支持提高其对院系学习氛围的认同度提升其学术认知与能力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全体硕士生的学术热情参考文献:朱志勇刘婷.“挣扎的尘埃”:研究生学术热情变化的个案研究.教育学术月刊().韦伯.学术与政治.钱永祥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黄亚婷王思遥.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自然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高教研究().王传毅王宇昕.博士生自我认知、培养环境与学术职业选择 基于 年 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邵剑耀.人际关系对学术型硕士生学术化的影响研究.教育科学探索().陈春平胡何琼.学术型博士视角下导学关系的归因探析 基于 位人文社科博士生的质性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李澄锋陈洪捷.主动选择导师何以重要 选择导师的主动性对博士生指导效果的调节效应.高等教育研究().?.().许丹东傅道麟吕林海.博士生学术经历具体满意度与整体满意度的关系研究.江苏高教().古继宝何昌清刘和福.学位论文训练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能力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学位与研学术型硕士生学术热情的影响因素分析:兼论导师支持的调节作用究生教育().陆一史静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影响学术志趣的教育因素探析 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为例.教育研究().:():.:(责任编辑 合 壹)版权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本刊作如下声明:.作者向本刊投稿即意味着将作品的发表权、删改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数字化汇编权、数字化复制权、数字化制品形式(包括光盘、互联网出版物)出版发行权等权利授予本刊并视同许可本刊官方新媒体免费转载以及与有关数据库的合作(本刊不再另行支付费用)如不同意以上授权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载刊的全部编辑内容归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所有非经书面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刊印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在本刊发表的文章等 如有违反本刊保留一切法律追究的权利.本刊版面、栏目等受著作权法保护对复制、仿制、假冒者将追究法律责任.已在本刊发表的作品本刊有免费结集出版精华本、合订本以及相关电子产品的权利有特别声明者除外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