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7年-2011年软件设计师考试_历年真题及答案.doc
下载文档

ID:3341011

大小:12.04MB

页数:183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3-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07 2011 软件 设计师 考试 历年 答案
软件设计师历年试题 软件设计师历年试题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2007年上半年 软件设计师 上午试卷 ● (1)不属于计算机控制器中的部件。 (1)A.指令寄存器 IR B.程序计数器 PC C.算术逻辑单元 ALU D.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PSW ● 在 CPU 与主存之间设置高速缓冲存储器 Cache,其目的是为了(2) 。 (2)A.扩大主存的存储容量 B.提高 CPU 对主存的访问效率 C.既扩大主存容量又提高存取速度 D.提高外存储器的速度 注释:CACHE是一种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为了解决CPU和主存之间速度不匹配而采用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在主存和高速CPU之间设置一个小容量的高速存储器,在其中存放CPU常用的指令和数据,CPU对存储器的访问主要体现在对SRAM的存取,CPU可以不必加等待状态而保持高速操作。 采用CACHE技术,解决了CPU与主存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 下面的描述中,(3)不是 RISC 设计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3)A.指令条数应少一些 B.寻址方式尽可能少 C.采用变长指令,功能复杂的指令长度长而简单指令长度短 D.设计尽可能多的通用寄存器 注释:一般原则:(1)确定指令系统时,只选择使用频度很高的指令及少量有效支持操作系统,高级   语言及其它功能的指令;(2)减少寻址方式种类,一般不超过两种;(3)让所有指令在一个机器周   期内完成;(4)扩大通用寄存器个数,一般不少于32个,尽量减少访存次数;(5)大多数指令用硬   联实现,少数用微程序实现;(6)优化编译程序,简单有效地支持高级语言实现。 基本技术:(1)按RISC一般原则设计,即确定指令系统时,选最常用基本指令,附以少数对操   作系统等支持最有用的指令,使指令精简。编码规整,寻址方式种类减少到1、2种。(2)逻辑实现   用硬联和微程序相结合。即大多数简单指令用硬联方式实现,功能复杂的指令用微程序实现。(3)   用重叠寄存器窗口。即:为了减少访存,减化寻址方式和指令格式,简单有效地支持高级语言中   的过程调用,在RISC机器中设有大量寄存嚣,井让各过程的寄存器窗口部分重叠。(4)用流水和延   迟转移实现指令,即可让本条指令执行与下条指令预取在时间上重叠。另外,将转移指令与其前   面的一条指令对换位置,让成功转移总是在紧跟的指令执行之后发生,使预取指令不作废,节省   一个机器周期。(5)优化设计编译系统。即尽力优化寄存器分配,减少访存次数。不仅要利用常规   手段优化编译,还可调整指令执行顺序,以尽量减少机器周期等。 ● 某系统的可靠性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该系统由 4 个部件组成,其中 2、3 两部件并联冗余,再与 1、4 部件串联构成。假设部件 1、2、3 的可靠度分别为 0.90、0.70、0.70。若要求该系统的可靠度不低于 0.75,则进行系统设计时,分配给部件 4 的可靠度至少应为(4)C 。 注释:2、3的不可靠度为(1-0.70),则2、3的可靠度为(1-(1-0.70)2),若4的可靠读为x,则0.90*(1-(1-0.70)2)>= 0.75,所以答案为C ● 指令流水线将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分为四步,其中第 1、2 和 4 步的经过时间为△t,如下图所示。若该流水线顺序执行 50 条指令共用 153△t,并且不考虑相关问题,则该流水线的瓶颈第 3 步的时间为(5)△t。 (5)A. 2 B. 3 C. 4 D. 5 注释:1.流水线,则四条指令应该是并行的(图中(1),(2),(3)并行),每个过程串行 2.设过程3的时间为x,则执行过程见图      Δt           Δt          x           Δt     : ┌───┐  ┌───┐  ┌───┐  ┌───┐   : │      ├─┤      ├─┤      ├─┤      │  (1) : └───┘  └───┘  └───┘  └───┘                    Δt           Δt          x           Δt     :             ┌───┐  ┌───┐  ┌───┐  ┌───┐   :             │      ├─┤      ├─┤      ├─┤      │ (2)   :             └───┘  └───┘  └───┘  └───┘                              Δt           Δt          x           Δt     :                         ┌───┐  ┌───┐  ┌───┐  ┌───┐   :                         │      ├─┤      ├─┤      ├─┤      │(3)   :                         └───┘  └───┘  └───┘  └───┘ 3.3个并发时间为( Δt +Δt +x +Δt )+(3-1)x 4.如果你理解了3个并发的情况,那么50个也是一样的道理 即( Δt +Δt +x +Δt )+(50-1)x=153,解得x=3; ● 系统响应时间和作业吞吐量是衡量计算机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一个持续处理业务的系统而言,其(6)。 (6)A.响应时间越短,作业吞吐量越小 B.响应时间越短,作业吞吐量越大 C.响应时间越长,作业吞吐量越 D.响应时间不会影响作业吞吐量 解析: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方面的基础知识。系统响应时间是指用户发出完整请求到系统完成任务给出响应的时间间隔。作业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系统完成的任务 量。若一个给定系统持续地收到用户提交的任务请求,则系统的响应时间将对作业吞吐量造成一定影响。若每个任务的响应时间越短,则系统的空闲资源较多,整个 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量将越大:反之,若响应时间越长,则系统的空闲资源较少,整个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量将越小。 ● 下列行为不属于网络攻击的是 (7) 。 (7)A.连续不停 Ping 某台主机 B.发送带病毒和木马的电子邮件 C.向多个邮箱群发一封电子邮件 D. 暴力破解服务器密码 ● 多形病毒指的是 (8) 的计算机病毒。 (8)A. 可在反病毒检测时隐藏自己 B.每次感染都会改变自己 C. 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传播 D. 可以根据不同环境造成不同破坏 ● 感染“熊猫烧香”病毒后的计算机不会出现(9)的情况。 (9)A.执行文件图标变成熊猫烧香 C. 系统运行变慢 B. 用户信息被泄漏 D. 破坏计算机主板 ●如果两名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专利权应授予(10) 。(10)A. 最先发明的人 B. 最先申请的人 C. 所有申请人 D.协商后的申请人 注释:按照专利法的基本原则,对于同一个发明只能授予一个专利权。当出现两个以上的人就同一发明分别提出专利申请的情况时,有两种处理的原则: 一个是先发明原则,一个是先申请原则。 先发明原则是指,同一发明如有两个以上的人分别提出专利申请,应把专利权授予最先做出此项发明的人,而不问其提出专利申请时间的早晚。但由于在采取此项原则时,在确定谁是最先发明人的问题上往往会遇到很多实际困难,因此,目前在世界上只有美国、加拿大和菲律宾等少数国家采用这种原则。 所谓先申请原则,是指当两个以上的人就同一发明分别提出申请时,不问其作出该项发明的时间的先后,而按提出专利申请时间的先后为准,即把专利权授予最先提出申请的人,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原则。 ● 下列标准代号中,(11)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的代号。 (11)A. SJ/T B. Q/T11 C. GB/T D. DB11/T 解析:行业标准代号如下: 汽车——QC、 石油化工——SH、 化工——HG、 石油天然气——SY、 有色金属——YS、 电子——SJ、 机械——JB、 轻工——QB、 船舶——CB、 核工业——EJ、 电力——DL、 商检——SN、 包装——BB。 推荐性行业标准在行业代号后加“/T” ● 以下显示器像素点距的规格中,最好的是(12) 。 (12) A. 0.39 B. 0.33 C. 0.31 D. 0.28 解析:点距是指相同颜色的荧光点之间的距离,一个像素由三个荧光点组成,分别是红、绿、蓝三色,所谓点距就是指相邻最近的相同颜色荧光点之间的距离。 这个距离越近,那么显示器的分辨率越高,性能越好 ● 在彩色喷墨打印机中,将油墨进行混合后得到的颜色称为(13) 色。 (13)A. 相减 B. 相加 C. 互补 D. 比例 解析:彩色打印的纸张是不能发射光线的,因而彩色打印机使用能够吸收特定的光波而反射其他光波的油墨或颜料来实现。用油墨或颜料进行混合得到的彩色称为相减混色。之所以称为相减混色,是因为减少(吸收)了人眼识别颜色所需要的反射光。根据三基色原理,油墨或颜料的三基色是青(cyan)、品红(magenta)和黄(yellow)。可以用这三种颜色的油墨或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成任何一种由油墨或颜料表现的颜色,这种彩色表示方法称为CMY彩色空间。 ● 800×600 的分辨率的图像,若每个像素具有 16 位的颜色深度,则可表示(14)种不同的颜色。 (14)A.1000 B. 1024 C. 65536 D. 480000 解析:颜色深度决定了彩色图像中可出现的最多颜色数,或灰度图像中的最大灰度等级。如一幅图像的图像深度为b位,则该图像的最多颜色数或灰度级为2b种。显然,表示一个像素颜色的位数越多,它能表达的颜色数或灰度级就越多。一幅彩色图像的每个像素有16位,则最大颜色数目为216=65 536,就是说像素的深度为16位,每个像素可以是216种颜色中的一种。表示一个像素的位数越多,它能表达的颜色数目就越多,它的深度就越深。 ● 结构化开发方法中,数据流图是(15)阶段产生的成果。 (15)A. 需求分析 B. 总体设计 C.详细设计 D.程序编码 解析:结构化分析是面向数据流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数据流图是分析过程中用来描述数据处理过程的工具。它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刻画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移动变换过程,是对软件所要处理数据的抽象。由于数据流图只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所以它是一种功能模型。 ● CVS 是一种 (16)工具。 (16)A. 需求分析 B.编译 C.程序编码 D. 版本控制 解析:CVS的全称是Concurrent Version System,它是一个免费的协同版本控制工具,主要用于软件源码的维护。此外CVS可以维护任意文档的开发和使用,例如共享文件的编辑修改,而不仅仅局限于程序设计。CVS维护的文件类型可以是文本类型也可以是二进制类型。CVS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多个用户可通过网络(或本地)方式同时访问, 从而使得CVS成为位于不同地点的人同时处理数据文件(特别是程序的源代码)时的首选。 ● 以下关于原型化开发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17)。 (17)A. 原型化方法适应于需求不明确的软件开发 B. 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废弃不用早期构造的软件原型 C. 原型化方法可以直接开发出最终产品 D. 原型化方法利于确认各项系统服务的可用性 解析:原型化软件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软件开发人员对用户提出的需求和问题进行总结,就系统的主要需求取得一致意见后,构造一个软件原型(原型是软件的一个早期版本,通常反映最终软件的部分重要特性,原型应该是可以运行和修改的),使用户在试用原型过程中得到感受和启发,并做出反应和评价。然后开发者根据用户的意见对原型进行改进,使之逐步完善,直到用户对系统完全满意为止。这种开发方法的优点是需求表示清楚,用户满意度较高、可降低开始风险和开发成本。所以原型化方法特别适应于原始需求不明确的软件,因为通过用户的不断使用和体验并提出的评价,使得不断修改的原型逐步达到用户要求。通常,软件开发过程中会得到多个软件原型,只有得到用户认可的才是最终的产品。 ● 通常在软件的(18)活动中无需用户参与。 (18)A. 需求分析 B.维护 C.编码 D.测试 解析:为确保软件符合用户需求,在各种软件开发过程中,用户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行需求分析时,需要用户和软件人员共同讨论,并且只有用户参与,才能有助于软件人员了解用户的知识、管理和技能等背景,也才能确保软件符合用户需求。软件设计是将需求分析阶段确定的、直接反映用户需求的逻辑方案转换为可以在计算机中实现的技术方案。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技术专家参与,也要求系统的用户高度参与和控制,用户主要参与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工作。测试是软件质量的保证性手段,因为用户是软件的直接或间接使用者,这一群体能对软件系统成果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种类的用户可以以不同形式参与系统测试活动。软件编码阶是用程序代码实现软件设计的活动,这一活动只是将软件人员与用户共同确定的软件设计用指定的程序设计语言进行实现,得到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实体,用户通常不需要参与这个过程。 ● 进行软件项目的风险分析时,风险避免、风险监控和风险管理及意外事件计划是(19)活动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19)A. 风险识别 B.风险预测 C.风险评估 D.风险控制 解析:软件项目风险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预算和进度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软件项目的影响。软件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预测、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共4个不同活动。其中风险控制是利用某些技术和方法设法避开或转移风险,在此活动中,通常需要考虑风险避免、风险监控和风险管理及意外事件计划3方面问题。 ● 下面关于编程语言的各种说法中,(20) 是正确的。 (20)A. 由于 C 语言程序是由函数构成的,因此它是一种函数型语言 B. Smalltalk、C++、Java、C#都是面向对象语言 C. 函数型语言适用于编写处理高速计算的程序,常用于超级计算机的模拟计算 D. 逻辑型语言是在 Client/Server 系统中用于实现负载分散的程序语言 ● 在面向对象的语言中,(21) 。 (21)A. 类的实例化是指对类的实例分配存储空间 B. 每个类都必须创建一个实例 C. 每个类只能创建一个实例 D. 类的实例化是指对类进行初始化 ● 在统一建模语言( UML)中,( 22)用于描述系统与外部系统及用户之间的交互 。 (22)A. 类图B. 用例图C. 对象图 D. 协作图 注释:类图(class diagram):展现了一组对象、接口、协作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向对象系统的建模中所建立的最常见的图就是类图。类图给出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包含主动类的类图给出了系统的静态进程视图。 对象图(object diagram):展现了一组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象图描述了在类图中所建立的事物实例的静态快照。和类图相同,这些图给出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或静态进程视图,但它们是从真实的或原型案例的角度建立的。 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展现了一组用例、参与者(actor)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例图给出系统的静态用例视图。这些图对系统的行为进行组织和建模是非常重要的。 序列图(sequence diagram):是场景(scenario)的图形化表示,描述了以时间顺序组织的对象之间的交互活动。 协作图(collaboration diagram或communication diagram):强调收发消息的对象的结构组织。 序列图和协作图都是交互图(interaction diagram)。交互图展现了一种交互,它由一组对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包括它们之间可能发送的消息。交互图关注系统的动态视图。序列图和协作图是同构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状态图(statechart diagram):展现了一个状态机,它由状态、转换、事件和活动组成。状态图关注系统的动态视图,它对于接口、类和协作的行为建模尤为重要,它强调对象行为的事件顺序。 活动图(activity diagram):是一种特殊的状态图,它展现了在系统内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的流程。活动图专注于系统的动态视图。它对于系统的功能建模特别重要,并强调对象间的控制流程。 构件图(component diagram):展现了一组构件之间的组织和依赖。构件图专注于系统的静态实现视图。它与类图相关,通常把构件映射为一个或多个类、接口或协作。 部署图(deployment diagram):展现了运行处理节点以及其中的构件的配置。部署图给出了体系结构的静态实施视图。它与构件图相关,通常一个节点包含一个或多个构件。 ● 某系统的进程状态转换如下图所示,图中 1、2、3 和 4 分别表示引起状态转换的不同原因,原因 4 表示 (23)C ;一个进程状态转换会引起另一个进程状态转换的是 (24)B 。 (23)A. 就绪进程被调度 B.运行进程执行了 P 操作 C.发生了阻塞进程等待的事件 D.运行进程的时间片到了 (24)A. 1→2 B. 2→1 C. 3→2 D. 2→4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图中原因1是由于调度程序的调度引起;原因2是由于时间片用完引起;原因3是由于I/O请求引起,例如进程执行了P操作,由于申请的资源得不到满足进入阻塞队列;原因4是由于I/O完成引起的,例如某进程执行了V操作将信号量值减1,若信号量的值小于0,意味着有等待该资源的进程,将该进程从阻塞队列中唤醒使其进入就绪队列;因此试题(23)的正确答案是C。 试题(24)选项A"1→2"不可能,因为调度程序从就绪队列中调度一个进程投入运行,不会引起另外一个进程时间片用完;选项B"2→1"可能,因为当现运行进程的时间片用完,会引起调度程序调度另外一个进程投入运行;选项C"3→2"不可能,因为现运行进程由于等待某事件被阻塞,使得CPU空闲,此时调度程序会从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中挑选一个新进程投入运行;选项D"4→1"不可能,一般一个进程从阻塞状态变化到就绪状态时,不会引起另一个进程从就绪状态变化到运行状态。 ● 在操作系统中,虚拟设备通常采用(25)设备来提供虚拟设备。 (25)A. Spooling 技术,利用磁带 B. Spooling 技术,利用磁盘 C. 脱机批处理技术,利用磁盘 D.通道技术,利用磁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操作系统设备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所谓Spooling技术实际上是用一类物理设备模拟另一类物理设备的技术,是使独占使用的设备变成多台虚拟设备的一种技术,也是一种速度匹配技术。Spooling系统是由"预输入程序"、"缓输出程序"和"井管理程序"以及输入和输出井组成的。其中,输入井和输出井是为了存放从输入设备输入的信息以及作业执行的结果,系统在磁盘上开辟的存储区域。 ● 某文件管理系统在磁盘上建立了位示图(bitmap),记录磁盘的使用情况。若系统中字长为 32 位,磁盘上的物理块依次编号为:0、1、2、…,那么 8192 号物理块的使用情况在位示图中的第(26) 个字中描述。 (26)A. 256 B. 257 C. 512 D. 1024 解析:文件管理系统是在外存上建立一张位示图(bitmap),记录文件存储器的使用情况。每一位对应文件存储器上的一个物理块,取值0和1分别表示空闲和占用,如下图所示。 由于系统中字长为32位,所以每个字可以表示32个物理块的使用情况。又因为文件存储器上的物理块依次编号为:0,1,2,…,因此8192号物理块在位示图中的第257个字中描述。   (点击查看大图)位示图例 因为物理编号是从0开始,所以应该是(8192+1)/32 = 257 ● 某虚拟存储系统采用最近最少使用(LRU)页面淘汰算法,假定系统为每个作业分配3个页面的主存空间,其中一个页面用来存放程序。现有某作业的部分语句如下: Var A: Array[1..150,1..100] OF integer; i,j: integer; FOR i:=1 to 150 DO FOR j:=1 to 100 DO A[i,j]:=0; 设每个页面可存放 150 个整数变量,变量i、j 放在程序页中。初始时,程序及变量 i、j 已在内存,其余两页为空,矩阵 A 按行序存放。在上述程序片段执行过程中,共产生 (27)次缺页中断。最后留在内存中的是矩阵 A 的最后 (28) 。 (27)A. 50 B. 100 C. 150 D. 300 (28)A. 2 行 B. 2 列 C. 3 行 D. 3 列 ● 统一过程(UP)是一种用例驱动的迭代式增量开发过程,每次迭代过程中主要的工作流包括捕获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等。这种软件过程的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是通过 (29) 得到的。 (29)A. 捕获需求 B.分析 C.设计 D.实现 注释:统一过程的基本特征是用例驱动、以架构为中心的迭代式增量开发。其核心的工作流包括捕获用户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等。首先,开发人员通过和用户的沟通、了解,捕获用户需求并制作软件用例图(用况图),从而得到软件的用况模型。然后分析并设计满足这些用例的系统,得到分析模型、设计模型和实施模型,进而实现该系统,最后通过测试模型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用况中描述的功能。需求捕获过程中得到的用例将各个核心工作流结合为一个整体,驱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 ● 序言性注释是指在每个程序或模块开头的一段说明,起辅助理解程序的作用,一般包括:程序的表示、名称和版本号,程序功能描述,接口与界面描述,输入/输出数据说明,开发历史,与运行环境有关的信息等。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序言性注释的是 (30) 。 (30)A. 程序对硬件、软件资源的要求 B. 重要变量和参数说明 C. 嵌入在程序中的 SQL 语句 D. 程序开发的原作者、审查者、修改者、编程日期等 注释:序言性注释给出程序的整体说明,对于理解程序具有引导作用。"嵌入在程序中的SQL语句"是数据库系统提供的一种应用程序接口,不是注释 ● ISO/IEC 9126 软件质量模型中第一层定义了六个质量特性,并为各质量特性定义了相应的质量子特性,其中易分析子特性属于软件的 (31) 质量特性。 (31)A.可靠性 B. 效率 C.可维护性 D.功能性 注释:统一过程的基本特征是用例驱动、以架构为中心的迭代式增量开发。其核心的工作流包括捕获用户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等。首先,开发人员通过和用户的沟通、了解,捕获用户需求并制作软件用例图(用况图),从而得到软件的用况模型。然后分析并设计满足这些用例的系统,得到分析模型、设计模型和实施模型,进而实现该系统,最后通过测试模型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用况中描述的功能。需求捕获过程中得到的用例将各个核心工作流结合为一个整体,驱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 ● 软件(32) 的提高,有利于软件可靠性的提高。 (32)A. 存储效率 B.执行效率 C.容错性 D.可移植性 注释:软件可靠性是指软件按照用户的要求和设计的目标,执行其功能的正确程度,所以一个可靠的软件应当是正确的、完整的、一致的和健壮的。通常,软件可靠性受到其他质量特性的影响,在4个备选项中,A、B、D都是不利于软件可靠性的因素。 ●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将软件能力成熟度自低到高依次划分为初始级、可重复级、定义级、管理级和优化级,并且高级别成熟度一定可以达到低级别成熟度的要求。其中(33)中的开发过程及相应的管理工作均已标准化、文档化,并已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和专家评审制度。 (33)A. 可重复级和定义级 B.定义级和管理级 C.管理级和优化级 D.定义级、管理级和优化级 注释: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提出的用于评估软件机构的能力成熟度方法和标准,现已被业界广泛重视。该模型将软件机构能力成熟度分为5个级别。从第三级(定义级)到最高级(优化级),都要求软件开发过程及相应的管理工作必须标准化、文档化,并综合为软件机构的标准软件过程;并必须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和专家评审制度。 ● LOC 是软件规模的一种量度,它表示(34) 。 (34)A. 软件功能数 B. 源代码行数 C. 每单位成本数 D.工作量 注释:LOC(Line Of Code)是软件规模的一种量度,它表示源代码行数,是从用户的角度基于软件功能性和可行性来估算和度量应用软件规模的方法,其计算方法与项目所采用的具体技 术无关[1],便于计算又易于理解。在软件项目估算中,所有可执行的源代码行数包括可交付的语句、数据定义、数据类型声明、等价 ● 阅读下列流程图: 当用判定覆盖法进行测试时,至少需要设计 (35) 个测试用例。 (35)A. 2 B. 4 C. 6 D. 8 注释:判定覆盖法是进行白盒测试中设计测试案例的一种方法,它要求设计的测试案例应使得程序中每个判断的取真分支和取假分支至少经历一次,所以判定覆盖也称为分支覆盖。对于本题给定的被测程序,共包括如下三个判断。 判断1:x!=0。 判断2:x为0时,y是否为0。 判断3:x不为0时,y是否为0。 所以本题使用判定覆盖法设计的测试案例可为: x = 0 ,  y = 0 x = 0,  y = 1 x = 1,  y = 0 x = 1,  y = 1 ●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是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下列活动中,(36)不属于面向对象分析阶段。 (36)A. 构建分析模型 B. 识别分析类 C.确定接口规格 D. 评估分析模型 注释: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包括分析、系统设计、开发类、组装测试和应用维护等。其中分析过程包括问题域分析、应用分析,此阶段主要识别对象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最终形成软件的分析模型,并进行评估。设计阶段主要构造软件总的模型,实现相应源代码,在此阶段,需要发现对象的过程,确定接口规格。 ● 在某大学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假设学生年龄的输入范围为16~40,则根据黑盒测试中的等价类划分技术,下面划分正确的是 (37) 。 (37)A. 可划分为 2 个有效等价类,2 个无效等价类 B. 可划分为 1 个有效等价类,2 个无效等价类 C. 可划分为 2 个有效等价类,1 个无效等价类 D. 可划分为 1 个有效等价类,1 个无效等价类 注释:根据等价类划分的原则,如果规定了输入数据的范围,则可划分为1个有效等价类和2个无效等价类。学生年龄的输入范围为16~40,则有效等价类为16 年龄 40,两个无效等价类为年龄>40或年龄<16。 ● 面向对象分析需要找出软件需求中客观存在的所有实体对象(概念),然后归纳、抽象出实体类。(38)是寻找实体对象的有效方法之一。 (38)A. 会议调查 B. 问卷调查 C. 电话调查 D. 名词分析 注释:面向对象分析中寻找实体类中,名词分析法是通过分析需求文档中出现的名词来寻找实体类,它是面向对象分析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会议调查、问卷调查和电话调查的目的并非寻找实体类,而是得到软件系统的需求。 ● 在“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模式中,(39) 主要表现用户界面, (40)用来描述核心业务逻辑。 (39)A. 视图 B. 模型 C. 控制器 D. 视图和控制器 (40)A. 视图 B. 模型 C. 控制器 D. 视图和控制器 注释:在MVC模式中,Model主要负责数据和业务逻辑,而View主要负责呈现,也就是用户界面,Controller主要负责Model和View的交互 ● 在进行面向对象设计时,采用设计模式能够(41)。 (41)A. 复用相似问题的相同解决方案 B. 改善代码的平台可移植性 C. 改善代码的可理解性 D. 增强软件的易安装性 注释:设计模式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复用相似问题的相同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软件在设计层次的复用度和设计的水平与质量。 ● 下面给出了四种设计模式的作用: 外观(Facade):为子系统中的一组功能调用提供一个一致的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装饰(Decorate):当不能采用生成子类的方法进行扩充时,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功能; 单件(Singleton):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模板方法(Template Method):在方法中定义算法的框架,而将算法中的一些操作步骤延迟到子类中实现。 请根据下面叙述的场景选用适当的设计模式。若某面向对象系统中的某些类有且只有一个实例,那么采用(42)设计模式能够有效达到该目的;该系统中的某子模块需要为其它模块提供访问不同数据库系统(Oracle、SQL Server、DB2 UDB 等)的功能,这些数据库系统提供的访问接口有一定的差异,但访问过程却都是相同的,例如,先连接数据库,再打开数据库,最后对数据进行查询,(43) 设计模式可抽象出相同的数据库访问过程;系 统 中 的 文 本 显 示 类 ( TextView ) 和 图 片 显 示 类 (PictureView ) 都 继 承 了 组 件 类 (Component),分别显示文本和图片内容,现需要构造带有滚动条、或者带有黑色边框、或者既有滚动条又有黑色边框的文本显示控件和图片显示控件,但希望最多只增加三个类,(44)设计模式可以实现该目的。 (42)A. 外观 B.装饰 C. 单件 D. 模板方法 (43)A. 外观 B.装饰 C. 单件 D. 模板方法 (44)A. 外观 B.装饰 C. 单件 D. 模板方法 注释:面向对象系统中的某些类有且只有一个实例,该场景的描述与单件模式的定义相同。系统中的某子模块需要为其他模块提供访问不同数据库系统(Oracle、SQL Server、DB2 UDB等)的功能,这些数据库系统提供的访问接口有一定的差异,但访问过程却都是相同的。例如,先连接数据库,再打开数据库,最后对数据进行查询,该场景描述了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步骤是相同的。但是,具体的每个步骤根据不同的数据库系统会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数据库提供的接口函数不同,模板方法正是将步骤过程抽象出来,而每个具体操作步骤的差异留到具体的子类去实现。系统中的文本显示类(TextView)和图片显示类(PictureView)都继承了组件类(Component),分别显示文本和图片内容,现需要构造带有滚动条、或者带有黑色边框、或者既有滚动条又有黑色边框的文本显示控件和图片显示控件,但希望最多只增加三个类,该场景限定了能够增加的类的数量。可以通过新增加三个类,分别继承组件类并实现给组件增加黑色边框、滚动条以及增加黑色边框和滚动条功能,因为文本显示类和图片显示类都属于组件类,因此,新增加的三个类能够给文本显示对象和图片显示对象增加额外的显示功能,该实现手段采用的就是装饰模式。 ● 在采用标准 UML 构建的用例模型(Use-Case Model)中,参与者(Actor)与用例(Use Case)是模型中的主要元素,其中参与者与用例之间可以具有(45)关系。 (45)A. 包含(include) B. 递归(Recursive) C. 关联(Association) D. 组合(Composite) 注释:在Use-Case模型中,参与者与用例只有一种关联关系。 ● 当采用标准 UML 构建系统类模型(Class Model)时,若类 B 除具有类 A 的全部特性外,类 B 还可定义新的特性以及置换类 A 的部分特性,那么类 B 与类 A 具有(46)关系;若类 A 的对象维持类 B 对象的引用或指针,并可与类 C 的对象共享相同的类 B 的对象, 那么类 A 与类 B 具有(47)关系。 (46)A. 聚合 B. 泛化 C. 传递 D. 迭代 (47)A. 聚合 B. 泛化 C. 传递 D. 迭代 注释:当采用标准UML构建系统类模时,若类B除具有类A的全部特性外,类B还可定义新的特性以及置换类A的部分特性,则类B与类A具有泛化关系;若类A的对象维持类B对象的引用或指针,并可与类C的对象共享相同的类B的对象,那么类A与类B具有聚合关系。 ● 表达式“(a+b)* (c-d)”的后缀表示为 (48)。 (48)A. ab+cd-* B. abcd+-* C. ab+*cd- D. abcd*+- 注释:表达式的后缀表示是指将运算符号写在运算对象的后面,表达式中的运算符号按照计算次序书写。 括号及操作符直接进入临时栈(其中左括号直接进栈,当遇到右括号时则一直退栈到左括号,输出结果),按次序将字符输出 ● 函数 t()、f()的定义如下所示,若调用函数 t 时传递给 x 的值为 3,并且调用函数 f()时,第一个参数采用传值(call by value)方式,第二个参数采用传引用(call by reference)方式,则函数 t 的返回值为(49) 。 (49)A. 35 B. 24 C. 22 D. 11 注释:采用传值方式时,是将实际参数的值传递给形式参数,对形式参数值的修改不会影响实际参数。 采用引用方式时,是将实际参数的地址传递给形式参数,对形式参数进行修改,等同于是对实际参数进行修改。 ● 程序设计语言中 (50) 。 (50)A. while 循环语句的执行效率比 do-while 循环语句的执行效率高 B. while 循环语句的循环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