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乡贤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价值意蕴与困境纾解.pdf
下载文档

ID:3330968

大小:1.58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3-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新乡 传承 乡村 传统 文化 价值 意蕴 困境
(Library)034 2023 年第 8 期(No.8.2023)乡村文化振兴新乡贤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价值意蕴与困境纾解*李 伟 张红霞(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83)摘 要 激活承扬和开新乡村传统孝文化的内生动力,对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新乡贤作为乡村社会治理的道德性权威和乡土文化传承的内生性人才,在传统沿袭、政策推动、乡土情结等因素的感召下,自觉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对引领乡村社会风尚、激发乡村经济活力、提升青少年精神文明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认为应从优化乡村文化环境、搭建服务平台、加强基层政治领导、发展乡村经济等方面入手,纾解新乡贤传承传统孝文化时面临的动力不足、参与制度不完善、乡村人文环境失衡等困境,以期更好地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关键词 新乡贤 传统孝文化 传承与发展 乡村文化振兴中图法分类号 G122引用本文格式 李伟,张红霞.新乡贤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价值意蕴与困境纾解 J.图书馆,2023(8):3438.*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9JZD034)、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库“如何正确认识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项目编号:ZGTESHZY0209)的阶段性成果。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乡村文化振兴是以文化人、以文兴业、增强乡村振兴精神力量、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保障。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 2 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强调:“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1乡村传统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蕴的奉养、敬亲、立身、谏诤、善终等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体现着乡村熟人社会的道德规范,彰显着乡村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价值旨趣,承载着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绵延不绝的基因密码,是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涵养农民向上向善德行的重要资源。在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承扬和开新乡村传统孝文化,对共筑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气、维系乡村社会公序良俗、增强农民凝聚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乡村文化振兴的逐步推进,乡村传统孝文化的传承面临社会转型诱发的文化冲突、结构性冲突、过程性冲突等困境2。这既与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社会转型缓慢,无法有效应对现代文明冲击的外部因素有关,又与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内生动力不足密不可分。乡村传统孝文化的传承,既要靠基层组织的宣传倡导,又要靠乡村道德精英的榜样引领,从而激活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内生驱动力。“在振兴乡村文化方面,作为乡村 道德精英 重要组成部分的新乡贤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文明乡风、树立良好家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榜样作用和引领功能。”3新乡贤作为乡村社会的贤达人士,他们对城市现代文明和乡土人文社会都颇为了解,能够把乡村传统孝文化“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4,从而在乡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孝道“敬老孝亲”的润德功能和引领示范作用,增强广大村民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主体意识,激发其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热情,助力乡村文化振兴。1 新乡贤传承发展乡村传统孝文化的价值意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就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而言,习近平指出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 2023 年第 8 期(No.8.2023)035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5。为此,笔者认为应充分挖掘乡土文化人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发挥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新乡贤作为乡村社会中的精英群体,他们在经济、才智、技术等方面颇有建树,充分发挥其在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中的作用,是积极探索新乡贤参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可行路径,也是推动他们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新模式的有益尝试6,对引领乡村社会风尚、激活乡村经济活力、提升乡村青少年文化素养等具有重要意义。1.1 引领乡村社会风尚,助推乡风文明建设文明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更是推动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文明乡风的形成不仅需要社会力量和文明资源的协助,还需要乡村道德模范的引领示范。新乡贤与传统乡贤一脉相承,具有崇德向善的精神品质,在乡村中享有良好声誉。新乡贤通过繁荣乡村文化、激活乡村经济、调解邻里矛盾等,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新乡贤是引领村民崇德向善的示范者。自古以来,乡贤就因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备受村民敬重,新乡贤既继承了传统乡贤的优良品行,又符合构建“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的时代要求。新乡贤自身具备的道德素养有利于其躬身示范、立德树言、教化乡民,并在引领示范中强化村民传承传统孝道文化的主体意识。二是新乡贤参与乡风文明建设,能强化村民的爱老护老意识。新乡贤生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对乡村人文环境、文化资源等有着深刻了解,他们通过在乡村中开展有关传统孝文化的公益教育活动,传播传统孝道知识,并结合历史典故及当代乡村道德模范事迹,加深村民对传统孝文化的理解,营造尊老、爱老、敬老、护老、助老的社会氛围。三是新乡贤通过参与村规民约的制定,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乡村传统孝文化内容融入其中,引导村民正确审视自身,强化村民的孝道伦理意识,自觉履行赡养老人义务,有助于缓解当前乡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维护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此同时,新乡贤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也能激发它的养老支撑功能,妥善处理家庭内部的养老与资金问题,推动村民为长辈提供物质上的赡养和精神上的关怀,强化村民的敬老、爱老意识。1.2 激发乡村经济活力,助推乡村共同富裕推动新乡贤回归,发展“归雁经济”,是壮大乡村文化产业,增强乡村组织自我“造血”功能,解决当前乡村文化振兴资金匮乏、人才缺失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就业与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助推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一是新乡贤为乡村传统孝文化产业振兴提供新思路、新理念。新乡贤作为乡村社会中的精英群体,他们历经市场经济的洗礼,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开阔的视野及敏锐的眼光,他们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市场变化,在结合乡村生活习俗、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提出符合乡村孝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升级,促进乡村传统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新乡贤因血缘、地缘的关系,与村民有着相同的文化认同,避免了乡村内在文化的排外性,其参与乡村文化产业振兴的行为也能够得到村民的支持。二是新乡贤回归能够推动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回流。新乡贤不同于外来资本单纯追求利润,其参与乡村传统孝文化传承的行为更多是出于回馈家乡的意愿,这也是他们赢得村民信任,整合乡村现有各种文化资源的基础。新乡贤回归乡村,能够推动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回流,为充分挖掘本土传统孝道事迹、弘扬传统孝道文化等提供资金支持,也能为乡村传统孝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内生主体。三是新乡贤能够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支持,进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新乡贤通过为乡村传统孝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直接经济支持、各种所需资源,或者间接通过自身人脉带动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文化产业,推进乡村传统孝文化资源与乡村产业融合,推动乡村传统孝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此外还可以发展乡村特色孝文化旅游业,打造乡村生态文化旅游景观,可对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振兴道路、推进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1.3 提升乡村青少年精神文明素质,培育时代新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提高乡村青少年精神文明素质,是关系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振兴后继有人的大计,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塑造青少年的良好人格。新乡贤积极践行、弘扬乡村传统孝文化,会对青少年的价值取向、道德塑造、行为培养等产生重要影响。一是能够增强乡村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新乡贤利用祠堂、村民文化广场、文化信息共享平台等传播乡村传统孝文化知识,宣传当代乡村孝道事迹、传统孝道典故等,弘扬传统孝道文化,以此感召青少年,使他们自觉将传统孝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与此同时,也能增强青少年的敬老爱老意识,激发他们对家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二是能够提升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孝德教育本质上是实现人格李伟、张红霞:新乡贤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价值意蕴与困境纾解(Library)036 2023 年第 8 期(No.8.2023)的塑造。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指出:“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7新乡贤通过宣讲会、大课堂、村民讲座等形式,用鲜活的孝道事例吸引乡村青少年学习,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受到熏陶,以此提升其道德素养,培养乡村青少年关爱、理解、尊重他人的品质,引导他们成长为可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的内生主体。2 新乡贤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困境2.1 新乡贤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动力不足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行动。新乡贤的返场往往伴有一定的目的,他们或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或是为了实现利润创收等。在当前的乡村文化振兴实践中,新乡贤参与较少,参与动力不足,究其原因在于:一是新乡贤的选用缺乏来自官方的认同,导致新乡贤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行为缺乏合法性。新乡贤作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推动者,他们参与者的身份能否得到官方认同,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行为能否得到村民支持,是其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当前新乡贤参与乡村传统孝文化传承的制度尚不完善,导致新乡贤的选用缺乏标准性流程,往往是由各级乡贤理事会、乡贤研究会等自行认定,仅进行简单的口头约定,未能得到来自官方的认可,使得新乡贤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行为缺乏依据,面临来自政府与村民的双重压力,新乡贤传承传统孝文化的意愿因此降低。二是乡村传统孝文化开发、保护工作缺乏资金支持。由于基层政府与村两委对乡村传统孝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工作缺乏重视,当前新乡贤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行为大多是自发性的,他们从事的乡村传统孝文化资源发掘、资料整理等工作局限于乡村小范围内,所能辐射的人群有限,导致新乡贤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动力不足。同时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对乡村传统孝文化的宣传力度不足,产生的社会效应不佳,以致于更多的新乡贤希望投身易出成效的乡村治理、乡村经济建设等方面。三是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主体缺失。在城市“虹吸效应”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壮年进行“上位流动”,导致乡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加剧,乡村传统孝文化的传承主体缺失,乡村文化振兴后劲不足,不利于乡村传统孝文化的传承发展。2.2 新乡贤参与乡村传统孝文化传承的制度不完善为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并多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新乡贤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现有的针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法规尚未对新乡贤群体如何参与乡村文化振兴进行明确规定,对他们的引导与管理方式也仍处于探索阶段。一是新乡贤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制度不健全。完善的组织制度是新乡贤有序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保障。当前新乡贤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保障制度不完善,未对新乡贤的权责进行划分,使得新乡贤传承孝文化的行为得不到保障,也无法对其行为进行约束。二是新乡贤培育制度不健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8随着乡村文化振兴的不断深入推进,乡村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需要以制度优势引导新乡贤不断提升自身技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乡村文化发展需求。然而,由于缺少人才培育制度,新乡贤难以持续性地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文化振兴。三是缺失新乡贤的监督机制。新乡贤植根于乡土,其思想行为等受到乡村传统文化的影响,或多或少会带有家族宗族观念。他们中的某些人返回乡村或是为了追逐利益,或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地位和权利,有可能会违背新乡贤服务乡里的宗旨,做出以权谋私、危害乡民的事情。因此,需要对新乡贤的行为进行监督,防止部分不良人员假借“乡贤”之名,行“村霸”之实,将乡村变为他们的利益谋求地,有损乡村治理格局的构建。2.3 新乡贤传承传统孝文化的乡村人文环境失衡在市场经济与现代资本的双重影响下,乡村社会遵循乡土人情与经济利益的双重逻辑,乡村社会中的个人意识及逐利意识日益突出9,他们更加注重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容易导致乡村社会秩序混乱、公共文化服务缺乏,传统文化在乡村社会的影响力在逐步下降。一是随着乡村人口的大量外迁,乡村逐渐由熟人社会转变为半熟人社会,乡村传统孝文化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与文化环境不断受到挤压,村民原有的价值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乡村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之际,村民易出现精神空虚、价值观异化等问题,导致村民异质性需求增加,村规民约对村民的约束力下降。二是乡村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忽视了对乡村留守老人的赡养,乡村社会产生留守老人无人赡养的不良社会现象,不利于乡村孝亲敬亲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乡村传统孝文化的影响力有所降低。而且,村民对传统文化采取漠视的态度,也进一步导致了乡村传统孝文化的衰微,不利于新乡贤传承乡村传统 2023 年第 8 期(No.8.2023)037孝文化。三是近代有些地区的村民深受宗族势力、“土豪劣绅”等的欺压,厌恶传统乡贤,并由此及彼对新乡贤群体存在认识误区。而且,随着国家权力的不断下沉,乡村基层自治组织的权威性逐渐加强,新乡贤组织或个人等参与乡村治理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其参与乡村传统孝文化传承的行为也深受制约。3 新乡贤承扬开新乡村传统孝文化的优化路径3.1 优化乡村文化环境,营造向上向善的孝文化氛围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要大力弘扬以乡村传统孝文化为代表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文化氛围,为新乡贤传承发展乡村传统孝文化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加强对村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向其灌输传统孝文化理论。基层政府应通过新媒体、传统媒体等各种方式在乡村开展舆论宣传,对各种孝老敬亲事迹进行报道,引导村民向模范人物学习。二是强化对乡村青少年开展孝文化教育,推动孝道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公共场所开展乡村传统孝文化教育,强化乡村青少年尊老爱幼的意识及责任担当。与此同时,还可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提升青少年将孝文化付诸行动的能力。如充分利用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强化乡村青少年的尊老敬老意识,推动他们自觉践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实现青少年思想观念的逐步升华。三是创新孝文化艺术作品及表现形式。艺术家创作要以乡村典型孝道模范为原型,不断创新孝文化作品,不断更新文艺作品的呈现形式。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进行宣传的同时,还可借助三微一端等新兴媒体进行广泛传播,使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孝文化的熏陶,自觉将传统孝文化内化为自身的良好品质。四是开展“十大孝亲敬老道德模范”“十大孝星”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通过在乡村开展评选活动,让那些尊老、敬老、助老、爱老的人受到社会推崇,使社会成员在参与推荐评选的过程中接收到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教育,推动乡村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氛围,重塑乡村孝德风尚。3.2 搭建服务平台,激发新乡贤传承动力新乡贤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而政府的作为也直接关系到新乡贤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水平。因此,政府要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扮演好服务型政府的角色,推动新乡贤积极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一是基层政府可通过搭建乡村人才服务平台,吸引外地新乡贤返乡。基层政府可通过创建各类型民间组织、搭建信息互动共享平台等方式,为新乡贤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提供平台,激发他们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资金、技术、才智等优势。二是加强技能培训,提升新乡贤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能力。各地基层政府及村两委应积极开展针对新乡贤传承乡村文化的培训,课程内容须结合本地特色、历史渊源等,并根据不同新乡贤的特点开设多类型的课程,以此提升新乡贤的传承能力,同时还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培训课程,以此实现新乡贤的自我提升、自我培养。三是强化新乡贤与乡村的情感链接。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的作用,增强新乡贤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乡村的归属感,吸引他们积极投身乡村传统孝文化建设。基层政府可通过落实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解决新乡贤在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问题,吸引新乡贤回归。四是发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载体的作用。基层政府应当充分利用乡村现有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制度体系、运行机制,为新乡贤传承传统孝文化提供渠道、设施等便利,以更好地推动新乡贤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3.3 加强基层政治领导,为新乡贤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提供方向要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加强对新乡贤的正确引导和组织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是完善孝道立法,推动乡村德法并治。通过不断完善尽孝的法律规定,将“孝”上升到国家意志的高度,以法律形式对村民的行为进行约束,做到有法可依,还要加大对不尽孝行为的处罚力度。二是完善村规民约,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很多村庄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保持完整。很多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等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10村规民约是推动乡村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的有益尝试,能有效弥补法律对乡村社会进行调节功能的不足,约束乡村中存在的陈规陋习,防止乡村社会不良风气的形成,这也能有效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活动的开展,推动乡村乡风文明建设。三是完善新乡贤聘任制度。政府需要对新乡贤的身份进行合理界定,并通过村民推荐、村两委评选、政府批准等流程使新乡贤的身份得到官方认可,使新乡贤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行为具有合法性。与此同时,坚持村民是乡村的主人,在确定所要引归的新乡贤时应该公示候选人的事迹,接受村民的评议、表李伟、张红霞:新乡贤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的价值意蕴与困境纾解(Library)038 2023 年第 8 期(No.8.2023)决和监督,从而遴选出德能兼备、令人信服的新乡贤。四是制定动态有效的新乡贤退出机制。应注重和加强对所引归新乡贤德绩的考核评价,对于损害农民利益、长期不作为的引归乡贤要按照既定程序及时解聘,以确保引归乡贤队伍的纯洁性和公信力。3.4 发展乡村经济,为孝文化的传承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尽孝属于道德的范畴,离不开物质基础的保障。在当前的乡村发展中,以文化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已成为共识:一是要正确认识乡村传统孝文化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在整合乡村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抓住社会资本下乡的契机,推动乡村文化资源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实现乡村孝文化资源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以此带动乡村经济振兴,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为新乡贤传承孝文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基层政府要推动乡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努力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基层政府应在尊重乡村当地发展实践的基础上,鼓励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统一规划管理,从而推动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如青岛市明村镇白里村,村两委为推动村民增收,在进行多次咨询、调研后,统一划拨土地,鼓励村民种植圣女果,并推动村民成立经济合作社,实现了圣女果大幅增收。三是深挖乡村传统孝道文化资源,如古代孝道故事、家族祠堂文化等,推动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与乡村产业相结合,形成乡村特色孝文化旅游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弘扬乡村传统孝文化的同时,实现农民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双向增长。(来稿时间:2023 年 3 月)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4-09-25(1).2.阮王秀.乡村振兴视域下中华传统孝文化的嬗变与发展 J.文化产业,2023(1):73-75.3.徐学庆.新乡贤的特征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J.中州学刊,2021(6):67-71.4.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09.5.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 N.人民日报,2018-03-09(2).6.萧子扬.“优势治理”:制度优势何以服务我国乡村文化振兴 J.图书馆,2020(4):1-7,28.7.无编.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N.人民日报,2022-10-26(6).9.魏丹,张目杰,梅林.新乡贤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及耦合机制 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72-80.10.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求是,2019(11):1-4.Value Implication and Dilemma Relief of New Rural Sages Inheriting Rural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Li Wei Zhang Hongxia(School of Marxism,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Abstract Activating the endogenous motivation of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he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 in Xinxiang vill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orming a civilized rural style,a good family style and a simple folk custom,cultivating a new trend of rural civilization and helping to revitalize rural culture.As the moral authority of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and the endogenous talent of local culture inheritance,the new rural sages,inspired by traditional inheritance,policy promotion,local complex and other factors,consciously inherits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eading rural social fashion,stimulating rural economic vitality and improving the spiritual and civilized quality of young people.This paper holds that we should start with optimizing the rural cultural environment,building a service platform,strengthening grassroots political leadership and developing rural economy,so as to relieve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new rural sages in inheriting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such as insufficient motivation,imperfect participation system and unbalanced rural humanistic environment,in order to better help revitalize rural culture.Keywords New rural sages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Rural culture revitalization作者简介 李伟(1990),男,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振兴、新乡贤;张红霞(1971),女,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乡村振兴、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