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世纪科尔沁叙事民歌研究论文述略.pdf
下载文档

ID:3330954

大小:1.12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3-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新世纪 科尔沁 叙事 民歌 研究 论文
99科尔沁叙事民歌又称科尔沁乌力格尔图哆,是近代科尔沁蒙古族在变迁与交融中生成的口头艺术形式,其叙事内容多根据现实生活所编创,是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的口头叙事传统。科尔沁叙事民歌按体量可分为长篇、中篇以及短篇,在演唱中夹杂评述与道白,是散韵结合,抒情与叙事结合的口头说唱艺术。新世纪以前的科尔沁叙事民歌一直被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做整体研究,其研究重点在于认识与概括科尔沁叙事民歌的基本特点,是从外部视角对科尔沁叙事民歌这一民间口头艺术形式作整体观照。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民间文学学术视野的开阔,科尔沁叙事民歌的研究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科尔沁叙事民歌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民间文学、民俗学、历史学、音乐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不断出现。一、书面文学的研究范式以书面文学理论为研究手段认识民间文学文类是近代以来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主流方法,强调的是对民间文学作品的静态文本分析,从海希西总结的关于蒙古史诗的十四个“母题丛”到普罗普关于俄罗斯民间故事的三十一个“功能项”等等,都是对民间文学的静态结构分析。科尔沁叙事民歌是群众集体创作的有故事情节和人物冲突的口头叙事文学,因此书面文学理论的研究范式也是科尔沁叙事民歌研究的重心所在。在新世纪科尔沁叙事民歌研究成果中,书面文学理论的应用比比皆是,在硕博论文中更为常见,其使用呈横向泛化的发散性状态,即相关研究成果中广泛利用书面文学理论,但多以验证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某一外在特征为目的,在对方法论的使用中有待精细化。在此列举部分利用书面文学理论认识科尔沁叙事民歌的研究成果,王海梅的试论科尔沁民歌中的母女对立现象以文学发展的角度对科尔沁叙事民歌故事文本中常见的母女对立现象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母女对立现象是科尔沁叙事民歌在文化变迁中所形成的悲剧性表现,是“蒙新世纪科尔沁叙事民歌研究论文述略包国栋(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5)摘要:自 20 世纪蒙古族学者罗卜藏全丹所著的蒙古风俗鉴肇始,科尔沁叙事民歌的研究历史已有一个世纪之久。科尔沁叙事民歌自身的艺术特点决定了其理论研究的复杂学科间性,多向度的研究现实成为了科尔沁叙事民歌研究的被动追求。本文以共时性的视角对新世纪以来 20 余年科尔沁叙事民歌研究的汉语论文以研究范式为参考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了解科尔沁叙事民歌的理论研究范式概况,达到“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的目的,为科尔沁叙事民歌研究的知识生产历史化和体系化提供参考。关键词:科尔沁叙事民歌研究;汉语论文;整理;研究范式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65X(2023)01-0099-062023 年 1 期(总第 150 期)No1,2023()Gereral150No.满族研究MANCHUMINORITYRESEARCH100古族在从游牧业过渡到农业过程中所经历的一次深刻的心理体验”。a王金双和赵红霞的浅析科尔沁民歌中的女性形象则是以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对科尔沁叙事民歌中女性形象的衍变情况进行了历时性分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科尔沁民歌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由受苦受难型到女性的觉醒转变”。b陈双莲的跨文化视野下科尔沁民歌与美国西部牛仔民歌人物形象对比以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对科尔沁民歌与美国西部民歌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比较,对不同民族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进行了对比研究。c文耶的科尔沁叙事民歌英雄形象研究通过对科尔沁叙事民歌中典型英雄形象的类型、表现手法和审美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从历史、思想、以及艺术等维度对科尔沁叙事民歌的价值问题展开探讨。与上述文章有所不同的是,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研究并不是以故事作为背景,更多的是将人物形象放置于文化背景之下的宏观讨论。d相较于上述的研究成果,包海青的蒙古族叙事民歌中的汉文化影响研究“风水宝地出英雄”母题探讨则聚焦于科尔沁叙事民歌文本的内部研究,对文本的生成过程与叙事结构进行了探究。作者从科尔沁叙事民歌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包括蒙古史诗在内的多种民间艺术形式影响的历史事实出发,以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文本为研究对象,对科尔沁叙事民歌中反复出现的“风水宝地出英雄”母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对相应母题出现的文本片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之后,他认为这一母体是“源于蒙古族英雄史诗中的英雄神奇诞生母题,是在具有史诗传统的科尔沁地区特殊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新的象征。”e新世纪科尔沁叙事民歌文学研究的汉语写作成果显然没有蒙古语写作成果突出,但不论是汉语写作还是蒙古语写作,在对新世纪科尔沁叙事民歌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后可以发现,书面文学理论的应用实践多是从外部认识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某方面特征为主要目的,其基本原理是从外部视角入手,对科尔沁叙事民歌进行故事性或事象性的研究,认识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文化内涵,定位科尔沁叙事民歌在科尔沁文化、蒙古族文化以及中华民族文化中所处的位置。而利用书面文学理论从内部视角出发对科尔沁叙事民歌文本的内部结构及生成规律进行的探究则少之又少。也就是说书面文学理论之于当下的科尔沁叙事民歌研究更多是静态分析的研究原理的影响,是一种隐性的认识论层面上的影响。即便如此,书面文学理论的相关研究范式对科尔沁叙事民歌研究仍有着深刻的影响,从早期以文本为导向的搜集整理到“科尔沁叙事诗”等文学视角的定位f,在到以具体的研究方法对科尔沁叙事民歌展开针对性研究,可以说书面文学理论的研究范式伴随了科尔沁叙事民歌的研究进程。而新世纪以来的科尔沁叙事民歌文学研究成果同样为科尔沁叙事民歌研究的实践理路提供了多角度的研究视角。二、口头诗学研究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是中国民间文学学科以及民俗学学科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随着国外民俗学三大理论在国内的介译,迎来的是多维度多视角的研究方法对民间文学研究的理论冲击。民俗学相关理论的应用将民间文学的研究视角从外部转向了内部,更多关注的是民间口头艺术形式演述过程的行为本身,着重讨论的是生成机制及演述与文本的关系等等民间口头艺术形式的本体问题。口头诗学作为一种民间文艺理论与方法论,是专门研究民间口头传统文化的理论。“在没有文字可资使用的环境下,如文字发明以前的远古时期,甚或在今天仍然处于无文字社会的地方,王海梅.试论科尔沁民歌中的母女对立现象 J.北京大学学报,2000(S1):185-189.王金双,赵红霞.浅析科尔沁民歌中的女性形象 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06):56-63.陈双莲.跨文化视野下科尔沁民歌与美国西部牛仔民歌人物形象对比 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06):15-18.文耶.科尔沁叙事民歌英雄形象研究 D.内蒙古大学,2014.包海青.蒙古族叙事民歌中的汉文化影响研究“风水宝地出英雄”母题探讨 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05):138-143.荣苏赫,赵永铣主编.蒙古族文学史 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101诗歌大都是口头传唱的。这种诗歌,我们就叫它作口头诗歌(oralpoetry);关于这种诗歌的理论,也就叫作口头诗学(oralpoetics)。口头诗学在西方已有长足的发展。作为一种研究视角,一种方法论系统,从产生之日起,就与口头传统(oraltradition)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说,口头诗歌与其他民间口头文类或口头表演样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a口头诗学理论萌蘖于史诗研究,在国内初期同样应用于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与相关理论的深入阐释相伴随的是其他口头艺术形式的口头诗学理论实践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现任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博特乐图(杨玉成)教授是科尔沁叙事民歌口头诗学研究的先行者和领路人,其敏锐的学术眼光发现了口头诗学理论之于科尔沁地区说唱艺术的实践价值。他的博士毕业论文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基于传统音乐口传性特征的研究视角,以科尔沁说唱艺术的演述人为切入点,从口传音乐的形态结构上对胡尔奇及其所负载的科尔沁说唱艺术进行了分析阐述。从科尔沁民间说唱艺术的口传特点入手,对胡尔奇表演创作的本质及演述文本的基本属性、口头表演和科尔沁说唱艺术的口承性本质及口头文本的演述机制、运作方式、传统语境的意义功能等进行了系统的探讨。b从方法论层面来说,作者将胡尔奇所承载的科尔沁说唱艺术作为一个整体置于其文化背景中的研究视角有利于在社会历史文化变迁中探究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和本质特点。但也要指出的是,科尔沁说唱艺术是囊括了“胡仁乌力格尔”、“好来宝”、“叙事民歌”等几种民间艺术形式在内的地方性文类集群。虽然这些艺术形式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但却是科尔沁文化在现实中的不同体现,整体观的研究视角如不把握得当易模糊不同文类之间的界限,造成均质化的研究结果出现。博特乐图的另一篇论文口头表演的过程表述以蒙古族音乐的口传性研究为例以科尔沁叙事民歌为例,利用“表演理论”(PerformanceTheory)对科尔沁叙事民歌的表演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作者认为前在的表演思维、表演过程、生成的文本是过程性的连结,“表演前的思维与表演后的文本,由表演所联结,形成“表演前表演表演后”的过程结构,无论是故事或意义到文本的过程,还是曲调框架到曲调的过程,都要通过表演来实现。”c作者将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文本、语境、行为等因素置于一个整体性的结构当中,对演述主体的传统继承以及思维认知、行事规则进行分析,进而对演述文本的形成、运作情况进行了阐释,其鹄的是通过表演行为认识口头传统。博特乐图的研究为科尔沁说唱艺术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进一步深入和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和学术思考。同样对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歌手与表演做出关注的还有佟占文的科尔沁短调民歌研究,作者利用“口头程式理论”(TheTheoryoforalComposition)对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文本生成,尤其是针对演述文本及创作语境方面进行了探究,对“道沁”(歌手)的表演、表演中的创作、表演的程式文本及其它们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尽可能详细的分析和探讨。d佟占文的另一篇论文道沁及其表演科尔沁短调民歌手的口头表演同样以科尔沁叙事民歌演述主体“道沁”为切入点,将歌手的表演作为行为过程,放置在传统语境中并通过时间进行贯穿“表演前与表演后”。e海山的博士论文多维视野下的内蒙古库伦民歌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一带的民歌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口述史探究、文化生态学透视、并结合口头程式理论阐释等多元视角,呈现了立体多维的库伦民歌。通过对库伦民歌的书面文本与表演的关系进行论证,探讨了作为过程的演述文本及其表演特性。f作者通过“口头程式理论”、“表演理论”(PerformanceTheory)等口头诗学理论对库伦民歌的语境、文本、创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释,为科尔沁叙事民歌口头诗学朝戈金.关于口头传唱诗歌的研究口头诗学问题 J.文艺研究,2002(04):99-101.杨玉成,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 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博特乐图(杨玉成).口头表演的过程表述以蒙古族音乐的口传性研究为例 J.中国音乐,2017(03):38-49.佟占文.科尔沁短调民歌研究 D.中国音乐学院,2014.佟占文.道沁及其表演科尔沁短调民歌手的口头表演 J.中国音乐,2014(04):62-64+80.海山.多维视野下的内蒙古库伦民歌研究 D.内蒙古大学,2022.102研究做出了贡献。更重要的是,作者对库伦民歌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科尔沁叙事民歌口头诗学研究中个案研究不足的现象,为科尔沁叙事民歌口头诗学研究提供了更坚实的实证基础。在“表演理论”与“口头程式理论”皆应用于科尔沁叙事民歌研究时,同为二十世纪三大民俗学理论的“民族志诗学”(Ethnopoetics)也应声出现。姜迎春的博士论文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文本和历史记忆研究以科尔沁叙事民歌嘎达梅林为个案,以民族志诗学理论为方法论依托,探讨了作为口头传统的科尔沁叙事民歌从地方性口承叙事传统转化为书面文学作品时所要注意的问题:“应在民族志与口头传统视野中考虑文本特质,将文本界定在以表演为中心的文本的概念中,对新找到的嘎达梅林的文本,致力于基于本土文化语境的翻译,并进行详细的民族志信息和国际音标标注和注音工作。”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对科尔沁叙事民歌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历史事实之间的关联问题进行关注,进而对历史文化记忆如何具体作用于一首民歌的经典化这一问题做出了解答。a新世纪以来,科尔沁叙事民歌研究紧跟口头传统研究的理论发展势头,对相关理论的实践应用虽未至与前沿理论成果并辔而行,可也达到了跬步不离的程度。要指出的问题是,在口头诗学理论的实践应用中,可以看出大多研究或将科尔沁叙事民歌放置到科尔沁说唱艺术这一概念做整体研究、或对科尔沁叙事民歌进行整体阐述,在研究层面上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个案实证研究。对于口头传统研究来说,对其特定文本进行细节分析的意义不言而喻,只有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出发,综合把握科尔沁叙事民歌,才能真正认识作为口头传统的科尔沁叙事民歌。三、音乐形态及历史文化研究科尔沁叙事民歌的音乐学研究自发端以来多作为蒙古族音乐的一部分被研究,在称谓上也多以“科尔沁短调民歌”而出现,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科尔沁短调民歌”强调了科尔沁民歌的音乐形态特征,而科尔沁叙事民歌则是以科尔沁民歌的叙事特征为主导的文类界定。彼时的蒙古族音乐学领域学者们以构建蒙古族音乐学科为目的,将蒙古族音乐作为一个整体,分别从音乐形态学与历史文化的宏观语境等方面展开分析与总结。进入 21 世纪后,蒙古族音乐学学科体系构建初具规模,相关领域的细化研究也逐步开展,科尔沁叙事民歌作为近代蒙古族文化变迁产生的独特艺术形式,自然受到相当程度的关注。21 世纪以来,科尔沁叙事民歌的音乐学研究多是以音乐形态学的研究方法为主导,结合文化人类学相关理论,在分析总结民歌音乐形态与艺术特征的基础上,探究其历史文化问题。齐占柱的科尔沁乌力格尔图哆研究利用民族音乐学的相关研究理论为主导,在音乐形态及思想文化方面对科尔沁音乐的发展进程进行了阶段性的划分,论证了科尔沁音乐文化的高度成熟性。b同样是以音乐形态研究为切入点认识科尔沁叙事民歌的研究成果还有陈颖的科尔沁蒙古族长篇叙事歌研究、何淑丽的唱故事的科尔沁人、石玲玲的叙事民歌与民歌叙事等多篇论文,都是以科尔沁叙事民歌的音乐形态研究为基础,进而探究科尔沁叙事民歌的音乐艺术特征、文化象征、历史文化等相关问题。郑巍的科尔沁蒙古族叙事民歌的形态特征研究则是以科尔沁叙事民歌的音乐文本研究为目的,通过分析科尔沁叙事民歌音乐的调式、调性以及词曲上的创作技巧,从音乐的本体研究出发认识科尔沁叙事民歌的音乐写作发展规律。c关于科尔沁叙事民歌音乐形态学个案研究的有:赵伟晶的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及其音乐文化研究以科尔沁叙事民歌 嘎达梅林 为个案,通过对口头文本、乐谱文本以及 嘎达梅林 现代创作音乐文本的整理分析,姜迎春.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文本和历史记忆研究 D.中央民族大学,2010.齐占柱.科尔沁乌力格尔图哆研究 D.中央民族大学,2008.郑巍.科尔沁蒙古族叙事民歌的形态特征研究 D.吉林艺术学院,2012.103对其音乐形态与文化渊源等问题进行探究。a贾忠的科尔沁叙事民歌达那巴拉艺术特色探析以历史背景为基础,对其音乐形态和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b关于达那巴拉的另一个音乐形态学的研究论文是郭延闯的 浅析科尔沁叙事民歌 达那巴拉 中的调式与结构,作者对 达那巴拉的音乐文本进行了曲式分析,针对其乐句进行了详尽的特点总结。c郭光正的科尔沁叙事民歌“娜布其公主”研究在获得的田野调查资料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的文本与音乐艺术进行了探究。d以上对科尔沁叙事民歌的个案研究为认识科尔沁叙事民歌的全貌提供了细节考证。还有部分科尔沁叙事民歌的音乐学研究是演唱实践的研究,这些研究大部分是论文作者根据自身演唱实践结合科尔沁叙事民歌的音乐艺术风格进行的讨论。这些论文有:白生荣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演唱探究、特日格乐 科尔沁叙事民歌作品在美声唱法学习中的体验与思考、特日格乐 论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演唱风格特征、图力古尔浅析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演唱风格特征等。在此类研究中,科尔沁叙事民歌脱离了口头传统的语境,而对其音乐文本的演唱技巧进行的现代专业分析,是对成为文化遗产的科尔沁叙事民歌的强烈现实关怀,也证明了作为民间口头传统的科尔沁叙事民歌的强大生命力。在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文化研究中还有一部分论文充分论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多民族文化互动交融的事实在科尔沁叙事民歌生成过程中的体现。春红的科尔沁叙事民歌中的汉文化研究在田野资料基础上,以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观照科尔沁叙事民歌中的汉文化因素。e石丽丹的内蒙古哲里木盟蒙族民歌汉化研究则是以历时的研究视角对科尔沁地区蒙古族民歌的汉化原因和汉化历程进行了分析。f四、媒介与传播研究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在 2010 年以后,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关于科尔沁叙事民歌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相关研究也适时出现。部分传媒艺术等学科领域以科尔沁叙事民歌作为实践抓手展开了研究,那仁满都拉的内蒙古农耕地区长篇叙事民歌动画表现形式探索尝试以现代媒介载体承载一直以来作为口头传统的科尔沁叙事民歌,作者认为将科尔沁叙事民歌进行新时代的媒介更替可以做到“双赢”,“一方面蒙古族叙事民歌通过动画的媒介形式得以传播;另一方面动画借助于叙事民歌故事和歌曲的魅力获得全新的艺术生命”。g相关研究还有王芳雷提出的一系列构想:动漫与科尔沁叙事民歌互动发展刍议、科尔沁叙事民歌:动漫化传播体现独特价值、科尔沁叙事民歌动漫化的必要性研究、科尔沁叙事民歌在内蒙古动画创作中的资源优势。此类研究成果为认识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文化特征提供了学术视野,同时在客观上推动了新时代科尔沁叙事民歌多样化传播的创新实践。韩朝乐门的民歌韩秀英新媒体传播研究则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统计科尔沁叙事民歌韩秀英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情况并进行可视化的数据分析,对科尔沁叙事民歌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平台传播现状进行了探究。h为科尔沁叙事民歌在“次生口语时代”i视阈下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通过媒介学、传播学的相关研究理论不仅可以认识科尔沁叙事民歌在现代社会的传播及作用赵伟晶.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及其音乐文化研究 D.中央民族大学,2010.贾忠.科尔沁叙事民歌达那巴拉艺术特色探析 J.艺术探索,2010,24(05):35-36.郭延闯.浅析科尔沁叙事民歌达那巴拉中的调式与结构 J.才智,2010(20):206.郭光正.科尔沁叙事民歌“娜布其公主”研究 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春红.科尔沁叙事民歌中的汉文化研究 D.中央民族大学,2006.石丽丹.内蒙古哲里木盟蒙族民歌汉化研究 D.东北师范大学,2008.那仁满都拉.内蒙古农耕地区长篇叙事民歌动画表现形式探索 D.内蒙古大学,2013.韩朝乐门.民歌韩秀英新媒体传播研究 D.内蒙古大学.(美)沃尔特翁(WalterJ.Ong)著.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4机制,也可以通过对照,进一步认识传统中的科尔沁叙事民歌。在科尔沁叙事民歌的相关研究成果中可以发现,关于此类研究多是以科尔沁叙事民歌作为案例进行的传播学或媒介学的实践研究,缺少针对科尔沁叙事民歌的传播及作用机制提出疑问的本位研究。诚然,以上研究在科尔沁叙事民歌的现代传播以及媒介载体多样化的实践等方面同样做出了有益尝试,也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尔沁叙事民歌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五、结语总的来说,新世纪以来科尔沁叙事民歌研究的汉语论文成果总量较丰富,研究视野开阔。从研究范式的发展情况看,新世纪以来的科尔沁叙事民歌研究范式呈明显的跨学科性,这也证明了科尔沁叙事民歌的研究价值。在多学科研究范式的共同介入下,科尔沁叙事民歌研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研究趋势。一种是将科尔沁叙事民歌作为公共学术资源借以完成相关理论的验证,以预设好的问题来观察科尔沁叙事民歌,这是偏离了本位的科尔沁叙事民歌研究。同样以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展开的口头诗学以及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范式则是在以充分认识研究对象为目的的基础上,分析与之相关的各种要素。在学术视野日渐开阔、研究范式日渐融合的今天,面对日渐脱离其文化土壤而成为文化遗产的科尔沁叙事民歌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来说,不管是对其文学性、音乐性还是口头性的研究,都应以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为统摄,以研究对象为本位,以认识科尔沁叙事民歌的发展规律与运作机制为目的而展开研究。责任编辑:金海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