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时代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初探.pdf
下载文档

ID:3330746

大小:1.03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3-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时代 广西 经济 质量 发展 建议 初探
2023.8 南方自然资源35蓝色韵律海洋是广西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向海经济是广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2021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大力发展向海经济,这为新时代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广西推进陆海统筹发展,全方位实施向海发展战略,积极建设海洋强区。2022 年广西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广西海洋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提质的发展态势。研究小组在分析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推动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初探。一、广西发展向海经济现状(一)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生产总值不断提高近年来,广西不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海洋制造业增加值由 2020 年的 19.3 亿元增加到2022 年的 26.7 亿元,年均增速为 17.6%。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由 2020 年的 138.7 亿元增加到 2022 年的 202 亿元,年均增速为 20.7%。海洋生产总值由 2020 年的 1 899 亿元增加到2022 年的 2 296.9 亿元,年均增长 10%,海洋经济呈现良好健康的发展态势,为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拓国际海洋合作新局面。2022 年 11 月 20 日上线的往来大湾区和北部湾“两湾快航”内外贸同船进入常态化运行,实现了内外贸同船运输,满足了往来北部湾和粤港澳大湾区内外贸运输服务的需求。“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区域跨境产业链构建初显成效。(二)海洋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广西积极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截至 2022 年全区累计获批自治区级涉海科技创新平台24家,其中,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8 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 家,新型研发机构 4 家以及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站、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新合作基地各 1 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高端船用大规格高镁 5 系铝合金板材制备技术、广西数字港航一体化应用、海上风电配套装备关键技术、广西北部湾鲎种群观育新时代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初探 郑雅华,朱日宏南方自然资源2023.836蓝色韵律等项目的研发取得重大进展。(三)海洋生态文明不断推进,向海发展意识不断提升广西积极推进海域污染防治、流域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打造美丽海湾。2022 年,广西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持续为优,优良水质比例达94.5%,同比提高 1.9 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二;入海河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 100%,同比提高 11.1 个百分点;全年入海排污口所排废水达标率为 98.6%,同比上升 0.8 个百分点。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指定为全国海洋示范性自然保护区,茅尾海、涠洲岛先后获批国家级海洋公园,北海市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成为广西首个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广西定期向公众发布海洋发展报告、向海经济发展指数报告和海洋生态蓝皮书,把增强全民海洋意识纳入全区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为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二、广西发展向海经济的现实基础与机遇分析(一)现实基础广西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占全国海洋生物种类的 45%以上。北部湾海域拥有湾北渔场、湾中渔场和外海渔场三大渔场,面积近 4 万平方千米,各种海洋生物共计1 155 种。广西沿海地区素有天然优良港群之称,沿岸天然港湾具有水深港阔、避风隐蔽、不冻不淤等特点,为广西发展向海经济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目前,广西拥有生产性泊位283 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 103 个,10 万吨级以上 28 个,20 万吨级以上 6 个。广西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向海通道、向海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在交通互联互通方面,广西融入大湾区 2 小时通勤圈,提升了向海空间辐射能力和效率。2018 年 9 月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实现动车“一乘直达”,桂林到香港运行时间仅需 3 小时 16 分。2022 年 9 月南深高铁玉岑段全面开工,2023 年 6 月合浦至湛江铁路项目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这将进一步提升广西区域向海开放程度。目前,广西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有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国 印尼贸易合作区等。此外,广西深入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两湾”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广西玉林)建设,中越凭祥同登、东兴芒街、中泰产业园等跨境经济合作区也在稳步推进,众多向海经济开放合作新平台的构建,为广西向海而兴和高层次对外开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二)机 遇2017 年、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时提出打造好向海经济、大力发展向海经济等重要指示,为全区加速向海经济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同时,广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快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高地。此外,推进北部湾城市群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实施“强首府”战略,为深入推进广西向海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22 年 8 月,作为加快交通强国建设标志性工程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全面开工建设。平陆运河建成后,将有利于提升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能力和效率,2023.8 南方自然资源37蓝色韵律成为我国西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三、存在问题(一)缺乏龙头企业,岸线利用效率较低广西缺乏大型海产品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不足。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显示,广西海洋产业单位3 264家,海洋相关产业 316 家,其中有 2 551 家集中在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管理等行业,占比 78.1%。虽然广西涉海企业已具有一定规模,但海洋龙头企业和海洋高新技术企业仍处于稀缺状态,产业竞争力不强。广西海岸线长1 628.6千米,排全国第7位,占全国的9.0%,但东西直线距离仅为187千米,曲直比 8.7 1 为全国之最。与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相比,广西的岸线利用效率偏低且差距较大。因此,广西海洋资源综合开发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二)海洋科技人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广西受限于自身的经济发展规模,海洋科技投入不足,科研机构少,海洋科技人才欠缺,人才支撑能力不足,尚未形成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广西现有涉海科研机构 15 家,仅占全国海洋研究机构的 5%;现有自治区级涉海创新平台 24 个,不及广东省的六分之一。在海洋科技人才培育方面,广西海洋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缺乏顶层设计,亟须制定相关政策,加快广西高校海洋专业布局,加强海洋产业类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广西海洋科技人才缺乏,导致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西海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三)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有待完善,向海产业聚集效应弱广西海洋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结构调整缓慢。2022 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 2 296.9 亿元,仅占全国的 2%,为广东省的 7.7%。在产业结构方面,广西的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船舶制造业等四大传统海洋产业占比 42%,而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新兴产业的占比仅为 2%,海水淡化、海水风电、海洋能等新兴产业尚未起步。广西现代海洋产业发展较为滞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沿海发达地区。广西海洋产业聚集度低,企业难以发挥集聚效应,加之产业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海洋产业集聚对接腹地关联产业的能力有限,向海经济集聚发展能力不足。四、对策与建议(一)做大做强做优龙头企业,高质高效打造海岸经济带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强陆海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整合,以港口和临海产业园区为载体,开展关键产业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打造一批竞争力强、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和龙头品牌。积极推进防城港钢铁、盛隆冶金、金川镍铜、华昇氧化铝等龙头企业“二次创业”,打造“三千亿级”冶金及有色金属产业品牌。围绕高端化、品牌化、体系化目标,加快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等项目建设,打造“三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品牌。积极谋划建设平陆运河经济带,有效沟通南方自然资源2023.838蓝色韵律西江经济带与北部湾经济区,优化整合海洋运输与内河运输,推进海陆产业联动、海陆空间衔接,全面提高海岸线综合利用效率,推动海岸沿线地区形成完善的集工业、生态、旅游、商贸、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经济增长极。(二)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完善海洋产业高端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同时,加快现有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海洋人才资源富集区。积极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加快海洋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突破。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强化重大创新平台支撑,建设国内一流的国家海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集中力量支持北部湾大学建设,支持广西大学等高等院校办好海洋学院。用好用活各类开放合作平台,加快形成内聚外合、纵横联动的向海开放发展态势。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 年)实施计划,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海洋资源调查、海洋生态保护、海洋预警预报、海上应急救援、海洋渔业等领域的合作,推动构建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海洋经济合作圈。高质量举办中国东盟国家蓝色经济论坛,全面构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三)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向海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利用好海洋资源综合调查与勘探等手段,通过政府扶持引导,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水平,稳步推进海洋资源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聚焦特色发展,加快海洋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壮大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临海(临港)化工、海洋旅游产业,推动打造临海(临港)产业集群。以高新科技创新为引领,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制造等海洋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涉海金融、港口物流、海洋信息服务、海洋会展、海洋体育等沿海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海上风电、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向海新兴产业,建设北部湾国际海上风电产业园。培育发展船舶代理、金融保险等海洋高端服务业。发展腹地特色临港产业,全方位利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经济辐射能力,积极构建“一带一路”北部湾向海经济先行区,带动内陆腹地发展“N”个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向海产业集聚,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四)构建陆海一体生态保护利用新格局,创新向海发展要素保障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开发能力,控制好开发强度,建立海洋资源差异化开发管理制度,合理开发海洋空间资源。实施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推进蓝色海湾工程、海岛和海岸线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加强对滨海湿地的管理和自然生态保护,构建“壮美”海洋景观,推动广西向海经济绿色发展。(第一作者单位:广西海洋研究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