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挑战与路径.pdf
下载文档

ID:3329801

大小:1.08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3-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时代 红色 文化 融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挑战 路径
第4 0卷第4期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4 0N o.42 0 2 3年7月J o u r n a l o fS u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S o c i a l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J u l y2 0 2 3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挑战与路径*李雅茹(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 0 0 0 9 2)摘 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长期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红色文化的生命力,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利于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有利于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当前,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师对红色文化的运用尚不充分、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红色文化教育渠道较为单一、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因此,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以下路径:加强统筹与保障,增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系统性;推动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丰富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育人资源;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基本认知;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渠道;以体验式教学优化红色文化教育环境,发挥英雄榜样引领示范作用;构建红色文化实践育人的机制,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行为认同。关键词:新时代;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 6 4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6-3 2 6 2(2 0 2 3)0 4-0 0 1 7-0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不仅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还强调“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推进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一、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3红色文化历史悠久,蕴含了丰富的育人价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资源。立足新时代,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一)有利于增强红色文化的生命力红色文化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4,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印证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或特定历史事件的发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的重要发展节点,彰显了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71*收稿日期:2 0 2 3-0 2-2 3基金项目:2 0 2 0年度同济大学“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学术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与方法研究”(2 0 2 0 0 6 1 5);2 0 2 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红色礼仪源流研究”(2 2 Z D&2 4 0)作者简介:李雅茹,女,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研究。的能动改造。也就是说,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也蕴含了丰富的育人资源。因此,立足新时代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就是对红色文化的历史内涵与价值意蕴再发掘,将其育人资源、育人价值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大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在探求红色文化与新时代的耦合性的基础上分析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从而赋予红色文化鲜明的时代特质与时代气息,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的生命力。(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认同、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创造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与鲜明的人民立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因此,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时代特质,蕴含着革命理想信念、革命精神等要素。立足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作用仍然要得到重视,这样才能够坚定大学生的文化使命,为大学生与国家的发展提供文化力量。将红色文化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可以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有所了解、熟悉,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从而自觉做到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这一过程能够让大学生认识到红色文化的价值与独特性,进而在实践中自觉拥护与践行红色文化,这对培育他们以红色文化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价值。(三)有利于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不仅要发挥思政课作为育人主渠道的基础性作用,还要在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实践中有所体现,这样才能够将红色文化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范围、全过程。这一全范围、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 我们要善用之”5的论述为新时代高校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引与鲜明的要求。“大思政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即不断地扩展育人空间与育人资源。立足新形势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必然要与时俱进,在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资源的过程中不断开拓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空间,重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也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体现。因此,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即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四)有利于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多是按照教材或者学校规章制度开展的,形式上多为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这虽然具有一定的育人效果,但是不利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较为有限。同时,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多样化社会思潮与多元化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思想判断与价值选择造成巨大冲击,这不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意蕴,能够引领大学生强化国家认同、坚定理想信念、明辨是非善恶、明确道德选择。因此,以红色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通过丰富育人资源、改善育人形式等手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泼性、感染力,能够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与兴趣,激发他们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可以主动学习红色文化,自觉培育正确的“三观”,从而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可以说,以红色文化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二、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但在实践中,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高校只有充分了解当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路径。(一)教育主体:教师对红色文化的运用尚不充分由于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81体,因此在选择以什么样的教育资源、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发挥了重要作用。杨叶文对当前高校运用红色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调研并指出:“红色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多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情感价值观层面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为狭窄,在指导大学生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存在断层现象。”6由此可以看出,当前高校对红色文化的运用尚不充分。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红色文化知识储备有待完善和更新。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学科背景并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学科背景的局限性使其对红色文化了解得不够透彻,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二是思政课教师对红色文化的运用尚不够充分。近年来,思政课育人效果逐渐提升,但是红色文化在思政课中的实际运用仍较少,一些教师多停留在书本的理论讲授中,现场实践活动开展得较少。三是校外育人主体利用不够。党校、科研院所、红色文化场馆有着丰富的师资,他们对红色文化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但是这部分师资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参与度还不够高。四是教育方式还可以进一步更新。当前高校在面对“0 0后”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时,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政课教师还存在着“机械灌输”“自说自话”等现象,这不仅不利于红色文化教育方式的创新,也不利于大学生系统了解、接受、认同红色文化。(二)教育对象: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的大学生多为“0 0后”,他们是网络的原住民,主体性和能动性更强,具有热爱探索、积极解决问题等特点。但是,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存在一些欠缺。一是部分大学生对与红色文化、历史教育相关的课程不重视,导致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识肤浅,不够深入。由于高中应试教育的压力,一些理科学生对政治课重视不足,即听课时马马虎虎,课堂上搞“副业”,因此对红色文化相关内容不够了解,认识上也有一定的局限。直至进入大学,他们对红色革命历史、革命英雄人物仍认知浅薄。同时,理工科大学生的课程较多,学业压力大,所谓“大一像高四”,学习红色历史的时间又被压缩。结合笔者经历及相关调研,在思政课上,有些大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在做高数、英语或机械制图等作业,这就导致上课效果不理想,也使他们对红色文化认识不够深刻。二是年代隔离,导致“0 0后”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心灵上的共鸣感。当前的大学生成长于和平与发展的年代,没有亲身经历革命战争年代,因此对革命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产生、发展、形成的红色文化存在时空隔离,较难产生同理心,甚至会觉得有些历史事实、英雄事迹是被夸大的,以致对红色文化缺乏较高的认同度。(三)教育载体:红色文化教育渠道较为单一近年来,红色文化开发与利用得到了高度重视,但是,教师在利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第一,学习渠道不充分。高校教师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仍主要立足书本或是规章制度等,且仅针对部分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缺乏深入的分析与解读。校内的学习渠道较为单一,校园整体性的宣传教育渠道尚未完全构建。第二,思政课素材运用较少。在思政课教学中,虽然有些教师运用了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但与学生的期待尚有一定的距离。此外,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得较少,红色文化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尚未完成。第三,对红色文化的网络化运用较少。“0 0后”大学生处于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环境中,对互联网运用娴熟。但是,当前红色文化资源的网络化转化较少,各类红色文化的微视频也不是很多,这表明红色文化对于大学生日常网络空间的占领还有提升的余地。第四,运用红色文化回应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较弱。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目标不能仅仅是让学生接受知识层面的教育,还应让学生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后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与判断。然而,一些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较少运用红色文化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现实存在部分脱节,对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把握得还不够深入。(四)教育环境: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作为“0 0后”的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91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容易受到多元文化与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这给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第一,多元文化的冲击。多元文化的影响是客观大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的发展,大学生接收信息和知识的渠道愈发多样,在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势必受到不良文化特别是西方不良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强调消费主义、享乐主义,这与红色文化中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内涵是相悖的。因此,在多元文化传播背景下,不良文化挤兑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了解和认识的时间和空间,还会给红色文化教育带来负面作用。第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冲击。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轻视。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革命、否定英雄人物、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有些大学生一方面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了解和学习不够;另一方面受到自媒体传播的历史虚无主义信息的冲击,很容易被误导,从而迷失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三,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冲击。新自由主义思潮倡导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与私有制,这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与红色文化教育造成挑战,容易引导大学生做出否定集体主义价值观、否定传统文化与美德的价值判断。三、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针对“0 0后”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特点,新时代增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要选择有的放矢的路径与方法,这样才能够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一)加强统筹与保障,增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如前所述,当前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在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因此,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必须加强统筹与保障,形成系统的育人环节,这样才能够提升育人成效。第一,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党委要统领全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将红色文化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思政课全过程中。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定期开展面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思政课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的专项培训,提升队伍的红色文化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引导效果。第三,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高校要大力开展红色文化的学习教育,打造红色文化宣传橱窗,构建校园红色文化景观,在校园营造红色文化学习的浓厚氛围,提升校园文化环境。第四,改进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与宣传方式。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和育人部门要积极配合,在充分调研和掌握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与宣传方式,从而使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更贴近大学生,符合他们的成长成才需要。(二)推动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丰富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育人资源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创新的作用,不断拓展创新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以说,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以形成的前提。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成为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坚持守正创新,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反映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71 3 9-1 4 0这就要求在红色文化传播领域,高校教师一定要具有开放性思维,创新理念与手段,从而对红色文化内容进行再创新,推动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 力 培 养 担 当 民 族 复 兴 大 任 的 时 代 新人”8。具体而言,就是要不断地结合时代特点与育人要求对红色文化进行再加工,不断地丰富红色文化素材,发掘红色文化的时代意蕴,编写红色文化相关教材,为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丰富的育人资源。02(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高校要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将红色文化贯穿落实到各门课程的育人过程中。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仅仅依靠思政课程是不够的,还不能形成系统的育人合力,因此必须激发各门课程的育人资源与育人活力。高校很多课程都蕴含了红色文化的教育资源。比如,在涉及建筑类课程教学时,红色建筑、红色展馆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资源,教师在讲授时可以利用丰富的红色文物与红色事迹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育人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9也就是说,高校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学校党委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各院系、各部门加强协调合作的育人机制,打通各门课程之间的学科壁垒和体制藩篱,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和教师队伍,形成高校红色文化课程教育的育人格局,以构建高校育人合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发展。(四)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的渠道新时代大学生对网络平台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网络渠道逐渐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但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平台自身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71 5 2因此,高校在利用红色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加强互联网思维,依靠新技术、新媒体,依托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利用电影、电视、互联网等手段,不断拓宽红色文化教育的平台和渠道。例如,中共一大纪念馆开设了官网,网上有虚拟化场馆,只要点击网站,就能够身临其境看到里面的内容。同时,部分红色场馆还开通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及时发布纪念馆的活动信息,便于受众了解相关信息。有些高校在前两年以在线直播方式聘请专家在一大纪念馆现场教学,讲授党课,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自身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以小我融入大我,砥砺奋进,报效祖国,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新媒体条件下,要用大学生感兴趣的传播方式和手段,让他们喜欢听、喜欢看,直到入脑入心,从而内化为无穷的精神动力,外化成切实的实际行动,使他们自觉担当起时代大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五)以体验式教学优化红色文化教育环境,发挥英雄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青年时代是每个人思想成长的关键时期。针对大学生讲好红色故事,应当从榜样的角度激励他们,通过一个个英雄事迹熏陶他们,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体验式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它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例如,井冈山大学、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经常开展的体验式教学“重走朱毛挑粮小道”,全体学员着军装,背干粮,扛步枪,顶烈日,走完当年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尽管道路崎岖、山高路陡、烈日炎炎,学员们汗流浃背,但大家都激情高涨,不怕苦,不怕累,互帮互助,边走边唱革命传统歌曲,气氛严肃而热烈。这种教育方法既让学员们切身体会了井冈山精神和朱德、毛泽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也展示了学员们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使他们接受了一次良好的革命传统历史教育的洗礼。又如,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开展的“重走劳动山路,踏访知青足迹”体验式教学,延安大学开展的“探寻红军足迹,弘扬长征精神”的体验式教学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说,体验式教学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推动红色文化从“概念党史”到“形象党史”的转化,吸引力和说服力更强;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深入理解红色文化,深刻体悟革命先烈历尽艰险、克难远征的敢于牺牲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从而更理性、更坚决地继承和弘扬革命12精神与奋斗精神。(六)构建红色文化实践育人的机制,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行为认同理论来源于实践,并能指导实践的发展,同时这一新实践又会促进新理论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也是如此,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必须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完成对红色文化的践行。这样才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升华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基于此,我们要从以下方面构建完善的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机制。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实践基地资源,拓展红色文化育人空间。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充足,各个地区都富含独具特色的地方红色文化形态。很多高校都与当地的红色文化场所共建了育人基地。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拓展校外育人空间,组织学生在周末或者寒暑假到这些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使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价值判断。二是高校在开展思政课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教学的作用,从而形成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由于知识点较多、课时量有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在开展红色文化教学时多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或播放图片、视频,总体而言还是理论的传递,实践教学开展较少。因此,高校需鼓励思政课教师开展红色文化现场实践教学活动,将由知识传递的第一课堂拓展到课外实践教学讲解的第二课堂,以课堂延伸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从而深化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识,进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8。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1.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 0 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 0 2 1-0 7-0 2(2).3 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 0 2 2-0 8-1 9(1).4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求是,2 0 2 1(1 9):8.5“大思政课 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 会 现 场 观 察)N.人 民 日 报.2 0 2 1-0 3-0 6(1).6 杨叶文.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运用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 0 2 0:5 7.7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 0 1 9.8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2:5 0.9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 0 1 6-1 2-0 9(1).(责任编辑:张 燕)2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