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特点及启示.pdf
下载文档

ID:3329403

大小:1.47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3-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新加坡 中小学 公民道德 教育 特点 启示
人力资源管理146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特点及启示新加坡的自然,文化背景地理位置优越。新加坡位于东南亚,它与马六甲海峡比邻而居,是一个岛国。马六甲海峡将太平洋与印度洋连接起来,是国际贸易往来、文化互通的枢纽,因此,新加坡从中受益,其特殊而优越的地理环境促进了新加坡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为国家发展公民道德教育,培养新加坡人才,营造良好环境。“大熔炉”般的社会环境。新加坡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殖民历史令新加坡的人口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新加坡的人口主要由近百年来从欧洲和亚洲的移民及其后裔组成。其中主要的民族为74.2%的华人,13.3%的马来西亚人,9.1%的印度人和3.4%的欧亚混血儿。新加坡是一个“大熔炉”般的多元文化,多元种族的移民国家,因此,政府致力于促进种族和谐,促进文化融合发展。“西化”侵蚀与冲击。新加坡曾被英国殖民,被日本法西斯侵略,又曾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于1965年正式宣布独立。新加坡独立之后便开始大力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且新加坡大力发展工业化使得社会接连出现各种矛盾,政府慢慢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因此,新加坡旨在培养“德艺双馨”的爱国公民,这样的公民不仅能够以知识技术建设祖国,还能保证社会和谐。陈奇卉张丽红(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聊城252000)摘要:新加坡和我国在现代化的历程中都有着相似的背景,都经历过西方文化的侵蚀和冲击,近年来我国整体社会风气逐年向好,文化自信越来越根植于每一个国民心中,然而,我国现有德育体系和模式亟待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新加坡在构建学生整体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加坡公民方面形成了具有特色高效的德育模式。了解新加坡,了解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对于我们在比较中借鉴吸收其积极经验、推动德育课程开展,以及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具有积极意义。关键词:新加坡;德育;中小学教育作者简介:陈奇卉(1999-)女,通化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教学研究。张丽红(1979-)女,博士,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教学。基金项目:本论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编号21YJAZH116)和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编号2021YB007)阶段性成果之一。新加坡的德育模式及特色构建公民共同价值观,推行“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但与此同时,新加坡的多元种族和文化的社会属性,导致多种文化不断冲击,诸多潜在危机慢慢浮现。随着政府意识到公民“国家意识”的重要性,规定各个民族相互平等,强调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使得社会逐渐形成对文化求同存异,互相尊重的良好风气。且以将“一切为了新加坡的发展”视为最高原则,旨在打造一个文化繁荣的新加坡。由此,新加坡出台了两条教育的根本宗旨:其一:教育必须有助于建立具有凝聚力的多元种族社会。其二:教育成为开发新加坡仅有的天然资源即人力的手段(王学风,2007)。每个新加坡人能够通过接受教育,掌握必不可少的知识技能来保障自身生活并促进国家繁荣。任何人也不能离群而居,社会让每个人通过各自的贡献,找到适当的立足点及保障。新加坡所要培养的国家意识和共同价值观是一种促进社会安定和和政治清明的制度,从而促进经济繁荣和国家发展,实质上这种共同价值观旨在培养“合格的”新加坡公民。新加坡政府认为,要想对公民实施具有实效的德育必然要一以贯之的,从基础教育阶段一直延续到高等教育乃至贯穿人的一生,并注重各个层面互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公民道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就公民德育教材人力资源管理 147而言,新加坡强调与公民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以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道德问题和细节作为材料,课堂应回归生活通过日常的真实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学习和思考这些真实素材的过程中,使学生积极参与德育课程相关的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以学生为中心,从而激发学生的道德想象,推动师生间,学生间的道德交流,促进学生道德价值观内化于心。真实的活动让学生形成了积极的道德认知,进而培养道德情感,铸造道德意志最后外化于形道德行为。学生对他们已有的价值观进行反思和重构,并使其落实到真实的实践任务中,感受价值观对他们行为方式和抉择的影响,学生品德在春风化雨般的环境下逐渐养成。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协作。在学校方面,学校专门开设有道德教育课程,是公民教育和共同价值观传递的主要途径。学校注重对青少年的同理心和爱心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塑造,与此同时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社区的各种实践活动,争取将内化了的价值观外化于形,体现在他们的行动上去,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责任感。学校内部各个学科也强调学科德育渗透,并建立监督机制,以德育成果作为教师教学效果的评判标准之一,能够有效保证教师在课堂中实施德育渗透。体育学科也承担起德育渗透的任务,比如通过体育训练和体育项目的体验,来传递锲而不舍体育精神,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儒家伦理为本,为共同价值观提供文化支撑。新加坡在现代化进程中,遭遇过许多西方价值观的侵蚀,与此同时,为了抗衡社会西化中面临的各种威胁因素,政府决定加大儒家伦理在公民德育中的比重。其原因大致如下,第一,儒学价值观能够统一国民思想。新加坡由于其多元种族和文化的特殊社会属性,独立后仍然存在民族问题,进而会导致各种潜在的社会问题,只有儒家伦理作为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核心,才能促进国民形成“我是新加坡人”的共同意识。新加坡将儒家价值观纳入学校德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德育中去,可以促使公民形成共同的道德情感,铸就一个国家的性格。儒家伦理中的有关人格修养的“修己,爱人,慎独,自省,审思”,等有利于培养每个新加坡人谦逊温和的品格,有助于社会凝聚力的形成,在纷繁复杂的文化大背景之下,树立一个特有的新加坡精神。新加坡为保证儒家伦理价值观的渗透采取了一定措施包括,首先,确立儒学价值观在德育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德育必须贯穿于学校的全部工作之中,德育课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德育全面教育包括个人行为、社会责任、国家意识和价值观教育四个方面;德育教育是培训教师的必修课程。只有确保德育的核心地位才能有效在各学科,以及全部教学工作中有效传达儒学理论的价值观。其次,保证德育课程内容编写科学合理,容易理解。德育相关教材在小学阶段以好公民为主,该课程以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为基础,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分别设置以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为中心来编写。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按照循序渐进的螺旋式结构向外扩展,体现出了儒家传统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修身原则。最后,新加坡德育为了保证“儒家伦理”的有效实施,教育部要求各个学校要挑选合格的授课教师,且要求所有承担德育课程的教师要接受专门的培训。包括在职教师的培训和美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和儒家伦理,儒家文化,还包括德育教学法的培训。新加坡德育经验对中国德育的启示德育必须摆在首位。新加坡对此有较为明显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新加坡德育的成功实行,解决了新加坡现代化进程中的许多社会问题,以及抵抗住了西方文化的不良侵蚀。因此,虽然我国与新加坡在教育体制上存在着一定区别,但是新加坡政府对德育所表现出的极度重视的积极态度以及追求实效的行动,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因此,在五育并举的要求之下,需将德育摆在国家战略的地位来执行才能切实保证道德教育的落实,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通过各学科德育渗透来保证家庭、学校、社会德育三位一体的积极推进。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创新。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历史,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 不断传承和发展,演绎出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化内涵。但随着时代发展,现代化进程中东方文化遭遇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置国民思想于迷茫困惑的境地,还使学校德育无法找到正确方向,继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应该理性看待这一问题,尊重多样文化,寻找东西文化中优秀的精神内核,简而言之,我国现全面推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学校应深入挖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之适应时代特点和学校教育制度,使文化自信潜移默化的根植于每个中国公民心中。完善学校德育系统。学校是实施德育的主要阵地,鉴于新加坡成功的德育经验,和我国中小学的现实情况,我国需努力建设一个全面,完整的学校道德教育系统。首先要拓宽学校德育的实施途径,即不仅局限于课堂德育教学,还可以通过其他多种途径把道德教育寓于生活之中。尤其是开展多样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在重要人力资源管理148 的或体现了传统文化的节日,纪念日,如端午节,学雷锋纪念日等,可以让同学们参加一些以社会实践活动,战争纪念馆,历史名胜古迹等,并结合真实历史事件写一份调研报告或是提出自己的观点作为课后讨论的素材。当然,这一定是以成熟的课堂德育教学的前提之下的,课外德育实践活动可以弥补课堂德育的不足并为德育课程开发实施者提供灵感。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要采取灵活教学思维,结合学生不同年龄时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充分挖掘教学素材中的德育话题,开展各种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学校更应该寻求校内外得德育活动的联动,为课外活动匹配一些具有实效的课堂作业,这些课堂作业包括博物馆或纪念馆游记,以辩证观点为基础的问题讨论等等,这些课堂作业能够对课外活动进行总结和主题升华,可以有效促进德育目标的达成。科学编写德育教材。德育难以量化来考察,甚至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编写一套统一的制式教材,首先,学校德育承担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重任,而德育教材又集中体现了这一要求。德育教材的编写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道德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灵活的选择素材,因地制宜的编写地方德育课程和校本德育课程。在少数民族地区,德育教材可以与当地文化和特有习俗结合起来,比如,景德镇附近的中小学可以以陶瓷为核心,延伸出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经济带,以小见大地帮助学生开阔思想和视野。其次,德育教材要以学生为中心,教材的内容应该符合学生当下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学生自身生活为圆心,辐射到人际交往,家国情怀乃至全球视野,循序渐进的提供学生适合他们的德育素材。最后,德育内容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中小学生的认知较为有限,他们的价值观塑造往往取决于平时接触的事物,因此,德育教材内容要包括当时正发生的实事热点,针对时代发展产生的新问题做出及时革新。与此同时,各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开展德育特色课程,每一个学期都有符合时代变化的新内容供学生深入学习和交流。丰富德育内容,拓宽德育范围。德育不仅包括公民道德层面的教育,甚至可以将德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对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除了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之外,还可以大大降低青少年犯罪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可以渗透普法教育,让学生们在了解基本道德内涵的同时,能够认清道德的底线法律。在小学阶段可以强调纪律的重要性,从中小学生守则开始,逐步在高年级普及法律的概念和重要性,法律并不遥远,法律就在他们的身边,并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确自己在社会上肩负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了解在各种场合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坚决不能做,教师应利用各种资源和德育素材,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除普法教育外,德育还可以拓展到全球视野当中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可以作为德育的一个主题,从当今社会大事件切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全球问题的严重性,使学生更加关注世界的命运,意识到只有世界各民族团结起来,一起谋求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会使人类文明继续繁荣下去。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从知识的本质来说,所有知识实际上是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即使目前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将知识分门别类成为分科课程,但是不同学科知识之间仍然具有深层次的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纵览整个教育史,教育和教学从来无法割裂,即德育作为学科的本质属性蕴含在每一学科之中,也被称之为隐形德育。多数学校都开设有专门的思想政治道德课程,这类专门的显性道德教育课程常表现为灌输,说教,学生往往兴趣较低,难以真正得到道德的发展。因此,学科德育可以与思想政治道德课程相结合,发挥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当今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各学科应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积极探索适合本学科的德育渗透方法。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过程,也是最适合创设道德问题情境的场所,同时,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真实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注意力。另一方面,与学科相关的真实情境可以促使学生产生道德知、情、意、行的潜在变化,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适当的引入德育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讨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的公民道德教育可以从新加坡的德育实践中汲取经验,但借鉴的同时必须牢记要与本国国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因地制宜,逐渐树立全民德育意识,推进德育现代化进程,奠定德育大国地位。参考文献1王学风.新加坡的和谐教育政策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7(10):31-35.2刘培军,商秀梅.新加坡中小学德育方法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8(01):79-80.3黄慧.解码新加坡德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6):17-19.4张华.新加坡“儒家伦理”课程中的国家认同教育J.思想政治课学,2021(03):76-80.5赵少华,李钰.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01):68-7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