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时代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以许昌高校参与“创新强市”建设为例.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时代 高职 院校 产学研 合作 质量 发展 路径 探索 许昌 高校 参与 创新 建设
第22卷第4期2023 年7月Vol.22No.4July 2023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Luoh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新时代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以许昌高校参与“创新强市”建设为例李娜(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doi:10.3969/j.issn.1671-7864.2023.04.008摘要:高职院校成立的初衷即是为地方区域经济提供智力支撑、人才保障。新形势下,地方经济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任务发生了变化,高职院校的助推任务也随之发生变化。“创新强市”建设是许昌市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的“许昌实践”。加强产学研高质量发展就是许昌高职院校有效助推“创新强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推动产学研高质量发展,解决高职院校科研成果与行业企业实际需要不符、科研管理机制不完善、科技研发平台力量薄弱、产学研合作形式单一及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关键词: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高质量发展路径;创新强市建设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864(2023)04-0038-0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3。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一个有机体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许昌高职院校针对许昌“创新强市”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在产学研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实践探索。一、产学研高质量发展对“创新强市”建设的重要意义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首次提出“创新型国家”理论,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科技进步和创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首要抓手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4。只有实施产学研高质量发展,坚持科学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不断提高城市的发展速度与核心竞争力。(一)产学研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此背景下,许昌市的经济结构也在加速调整、转型升级之中。正在加速构建的“633”工业体系,是许昌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力抓手。加快行业企业转型升级,企业急需具有研究、设计、规划、决策能力的高职院校及科研院所的支持。依靠高职院校及科研院所一是可以最大化地实现科研成果迅速落地,以较短的时间将科研成果嫁接到企业,形成现实生产力;二是通过双方人才和技术的交流,有效助推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一方面作为企业,急需大量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在生产一线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经营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工程型技术人才及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另一方面,为了及时了解行业企业技术动态、科技前沿信息,确保科研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高职院校收稿日期:2023-05-11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222400410563)作者简介:李娜(1969),女,河南许昌人,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管理科学。第4期李娜:新时代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以许昌高校参与“创新强市”建设为例及科研院所也需要深入行业企业的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生产需要和技术难题。(二)产学研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当前,产学研合作中高职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真正应用于生产一线的较少,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科研人员多把精力放在科技成果的发表和学术能力的提升方面,较少关注科技成果的市场需求情况及其商业价值,导致有些科技成果并没有得到实际应用,市场认可度也有待检验。调研发现,许昌市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率不足30%,与沿海科技领先城市相比差距较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企业之间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技术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加快实施产学研高质量发展,促使高职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政府形成统一整体,集“科技开发、人才培养、技术推广、技术应用、生产销售”于一体,使科技成果真正“走”出学校、机关,“走”进企业,融入一线,了解企业的痛点、难点及关注点,从而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性、针对性,避免科研泡沫化。(三)产学研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破解人才流失问题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随着许昌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其经济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从许昌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数据分析来看,每年在省外、市外就业的大学生要远远大于毕业返乡及外地来许的大学生,出现大量人才流失。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出台在许创新创业人才释放“红利”政策,保证每一个在许人才都能“留得下、发展得好”,创业有动力、有前途、有平台、有提升空间,让人才安身立业,发挥自身所长;同时,在政府主导下实现校企共建,采用“柔性引进”“全职引进”等多种人才评聘模式,集聚各路英才,助推许昌市域经济做优做强、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破解人才流失问题。二、产学研高质量发展的涵义产学研高质量发展对“创新强市”建设意义重大,深刻认识产学研高质量发展的涵义势在必行。(一)推动产学研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5-7。说到高质量发展,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经济领域的发展,实则并不尽然。早在2021年3月7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围绕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起草“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的过程中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更不是局限于经济领域。”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8-13产学研的高质量发展是“方方面面”高质量发展中的一环。“产学研政一体化”在过去相当一段时期内的实证案例表明,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及政府在合作过程中存在合作的层次浅、质量低、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基于此,要想提高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深度、广度及质量,客观上要求构建一种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此来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水平、质量与效率,由此,“产学研的高质量发展”应运而生。(二)产学研高质量发展的标志考察产学研合作是否具备高质量,一是要考核产教融合的程度深不深。过去相当一段时间,高职院校在与行业企业合作过程中,只是单纯追求数量指标。一说到产教融合,只提合作企业的数量,至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则“羞而不答”。二是考核服务产业的质量高不高。通过对河南省21所高职院校调研发现,许多高职院校在服务产业方面只是停留在与企业签订简单的框架协议,至于学校为行业企业解决了多少问题、攻克了多少“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则“闭口不谈”。三是人才培养质量高不高。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产学研的高质量发展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个要求。人才质量的提高既能满足企业对一线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能满足企业对科研攻关人员的要求,有效助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三)产学研高质量发展的涵义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产学研高质量发展就是在过去高职院校、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产学研合作浅层次、低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人才培养、项目合作、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等方面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的优39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势,助推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有效提升,为企业的持续、高效、良性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从而实现“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赢目标的一种发展模式。三、许昌市产学研合作与经济发展融合的现状(一)政企研学合作前景趋稳向好2015年6月,许昌市人民政府与中科院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自协议签署以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许昌市围绕市域电力装备、机械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通过实地调研、发放科技成果汇编、征集企业技术难题和需求、组织参加省中心科技成果发布等方式,帮助企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项目精准对接,有力地推动了中科院高端科技成果在许昌市落地转移转化。据许昌市科技局有关部门统计,目前许昌市与中科院科研院所共有49个项目对接成功,其中30个项目被列入中科院河南中心成果转化项目,共获得中科院河南中心资助资金2920万元,立项数和获得资金数均位居全省第一,市本级财政配套经费1150万元。许昌市农科院、许昌电气职业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加强与辖区内企业的技术交流合作,就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许昌市与企业签订技术交易合同共180多份,交易金额达4500多万元,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2022年4月,课题组成员随许昌市科技局“创新强市”调研组对全市2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2个县及3个功能区的科研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组通过座谈会、现场考察等方式分别对全市57家调研对象进行了调研。从调研结果看,虽然目前许昌市政企研学整体前景良好,但整体而言,许昌市高职院校及科研院所与行业企业在项目合作、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1.科研成果与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对接不够精准在全市抽样选取的49家企业中,有50.3%的企业普遍认为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接不够精准。研究发现,一是高职院校科研人员普遍存在市场意识淡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特别是应用科学研究过程中没有认真考察行业企业的市场需求,找不准科技开发与市场需求的连接点、对接点;二是高职院校在开展科研选题时没有与行业企业充分沟通甚至是“闭门造车”,由于信息沟通不畅,科学研究与实际需要存在“两张皮”现象;三是科研人员不了解行业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不知道当前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及其前沿动态是什么,多数研究成果的创新度不高、实用性不强,导致科研成果不能被及时转化或转化率低下。2.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一是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机制、科研考核评价机制、科研诚信体系不够健全,致使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科研成果的产出存在评职称前扎堆、评职称后冷落的普遍现象。科研管理人员多属于被动管理,缺乏主动谋划,调控机制不够完善。二是由于学校与行业企业缺乏交流,致使在科学研究上只重视科技成果的立项、结项,不重视或很少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导致许多科技成果严重流失。3.科研创新团队缺乏核心竞争力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学校共立项和培育了4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7个校级科研平台和1个科研创新团队。近年来,虽然加强了团队建设和项目培育力度,但由于诸多原因,学校科研团队的整体实力仍然较为薄弱,领军人才相对缺乏,平台研究方向不够清晰,科研项目服务许昌经济的成效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行业企业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深入细致的调研和交流,因而也很难产出真正有竞争力的高质量研究成果。4.产学研合作形式单一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形式主要是安排学生定期顶岗实习,或由老师带领学生到科研院所参观学习,合作形式单一;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一些教师与企业或科研院所共同开展科技项目研究,但往往有始无终,项目难以得到实际应用。在项目的选择上,一些教师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容易立项、容易获奖、影响力较大的项目上,却并不关心科研成果能不能快速转化为生产力。5.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企业是科研成果转化的直接受益者,本应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推动力,但现实情况则是许多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校企合作的状态很不稳定。大多数企业仍然是把关注点放在扩大市场占有率上,“以科技进步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还远远没有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同。而中小微企业尤其如此,研发水平整体不高,以许昌为例,2020年许昌市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1.52%,低于全省1.64%的平均水40第4期平;2021年许昌市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1.64%,低于全省1.73%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全国2.44%的平均水平。四、产学研高质量发展助推“创新强市”建设的实施路径高职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强化科研人员的市场意识、完善科研管理的体制机制、探索多样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调动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是助推“创新强市”建设的有效举措。(一)强化科研人员的市场意识,找准科研与市场的对接点实现“创新强市”需要科技领先、项目挂帅,但这些项目必须确确实实是经济发展急需的甚至是技术上“卡脖子”的项目,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做项目”。鉴于此,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时要前置开发研究项目,主动走向市场,充分进行需求调研,摒弃脱离市场的新产品开发研究,把握行业动态,通过与企业深入对接,选出真正符合企业实际需要、有利于推动市域经济发展的科研项目。否则,研究的项目没有市场需求、无人问津,或者是不能及时进行成果转化,形不成现实生产力,只能“束之高阁”。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突出重点产业集群及产业链提质增效,提升创新基础能力,以优势产业创新链统筹推动其他重点产业创新链建设,围绕“633”工业发展体系,通过推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通过科技创新研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发展动力。(二)完善科研管理的体制机制,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针对科研平台力量薄弱、科研团队水平不足、研究方向不清晰等问题,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协同机制的完善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营造科研创新氛围,推动科研与社会需求对接,由科研管理转变为科研服务,落实从研发到产业化全程跟踪服务的科研管理体制,为科技创新提供精准化、专业化的服务。建议每年开展2-3次市厅(或县局)会商、10-12场产学研对接、多场惠企专题培训活动,以“1+10+N”模式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强化科技成果交易服务,完善提升科技大市场功能,建设科技成果交易和转移转化基地;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培育一批科技服务机构和企业,形成开放、流动、联合、创新、共商、共赢的局面;强化科研团队管理,改革人才引进机制,积极打造跨专业、跨学科的科研团队,汇聚多层次人才,重点培育科研技术骨干,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释放创新活力,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奠定智慧基础;积极对接许昌市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实际需求,认真梳理研究方向,联合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创新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科技研发机制,落实“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研组织方式,扎实打造能够推动许昌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成果转化服务机制,申请成立专利开放许可试点,探索学校特色专利转让许可模式,完善开放许可机制和配套措施,建立学校开放许可专利资源库,引导教师了解、熟悉、运用开放许可模式,提高专利对接的精准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对技术交易给予一定奖励支持,提升制造业技术交易、科技成果入乡转化能级,争取技术合同成交额每年增长15%以上。(三)探索多样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谱写协同育人新篇章仅仅利用顶岗实习、参观科研院所等形式在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难以达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必须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一是可以通过建立“职教集团”的形式,积极探索以资产为纽带、以“利益链”为重点的产学研合作共同体。二是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共同策划、建设“教科研实训研究开发基地”,通过该基地,三方联合共同开展高水平科研项目攻关,特别是加强教师、学生的参与度,在研发过程中以项目为驱动,带动教师、学生进一步探究科研知识的动力、热情,提高育人的效率。三是学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依据企业要求、学生专业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以此提高本土人才培养的质量。四是学校还可以与企业、科研院所共建大学科技园。通过共建大学科技园,引入企业项目、资金,打造多种模式的众创空间、孵化载体,为教育、科技、经济的有机整合创造条件。五是加强国内知名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合作,探索“创新策源在外、生产应用在许昌”的模式。推动院地战略合作向县(市)延伸,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合作。六是整合全市重点实验室、高职院校、龙头企业等单位的大型科研仪器,建立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科研合作。围绕重点企业技术需求,用好招才引智大会、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等活动,引进并利用好国外专家团队的智力资源。李娜:新时代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以许昌高校参与“创新强市”建设为例41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四)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推进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提高创新意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理念。只有提高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推进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一是政府要有效介入。如提高对专利技术的保护,对科技创新产品实施鼓励奖励、减税免税等政策,调动企业的创新热情。二是企业要深化改革,形成规范化、程序化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健康发展。三是要突出重点工作,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重点抓企业生产运行工作中的关键环节,集中优势科研资源持续开展关键核心项目攻关,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四是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互助模式探索,不断推进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参考文献:1 魏雨.坚持三个“第一”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N.河北日报,2022-10-22(003).2 张燕梅,陈虎.以科技创新推动兵团经济高质量发展N.兵团日报(汉),2022-11-30(004).3 新华社评论员.高举旗帜 凝聚力量 团结奋进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J.内蒙古水利,2023(1):1-3.4 罗文彬.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5 舒绍福.准确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应有之义与战略支撑 J .政工学刊,2022(11):11-13.6 罗宇昕.浅析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J.南方农业,2022,16(12):116-118.7 张洪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N.伊春日报,2023-2-10(003).8 咸文静.高质量发展交出精彩答卷 N.青海日报,2022-01-23(001).9徐建华.开启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征程 N.中国质量报,2021-09-15(T02).10朱继东,刘爱彤.共享发展理念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探析 J.理论探讨,2021(2):36-37.11郎文兴,陈文文,万莼.在做蛋糕与分蛋糕间:再思共同富裕 J.浙江经济,2022(3):10-15.12石中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内涵和实践路径 J.人民教育,2022(23):24-28.13李永华.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到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J.中国经济周刊,2021(5):12-13.Exploration 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s of Industry-University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Taking CollegesParticipation in Building Innovative Cityin Xuchang as an ExampleLi Na(Xuch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uchang,Henan 461000,China)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re initially set up to provide intellectual support and talent guarantees forlocal economy.In the new situation,the development philosophies,modes and tasks of local economy have changed,the mission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also changed.The Innovative City Construction Initiative is alocalized practice organized by Xuchang to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new development philosophy and activelychange development mode.Strengthen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is one ofimportant measures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Xuchang to effectively promote and support the Innovative CityInitiative.By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Xuchang can solve problemssuch as the lack of consistency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ctualneeds of industries,imperfect management mechanism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single form of industry-universitycooperation and low awarenes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enterprises,etc.to promote local economicdevelopment.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Innovative City Construction Initiative责任编辑吴保奎4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