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管理学
原理
讲义
管理学原理讲义基础篇之:历史回顾1,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关系管理实践是管理思想的根基,管理思想来源于管理实践中的经验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源泉,管理理论是对管理思想的概况、提炼和升华:管理理论本身是管理思想但并非管理思想都是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对管理实践有指导意义同时经受管理实践的检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1)18世纪一-19世纪末代表人物一:亚当斯密(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做系统阐述的学者)观点:1)劳动价值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劳动创造的价值也是工资和利润的源泉,并分析得出:工资成本越低,利润越高;反之亦然,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营管理的本质。2)劳动分工理论:斯密特别强调劳动分工,他认为分工的好处有:A、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劳动效率。B、劳动分工可以减少由于转换工作而带来的时间损失。C、劳动分工还可以简化劳动从而有利于创新工具和改并设备。上述分析不仅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且成为以后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一条重要原理。3)经济人假设:经济现象是基于利己主义为目的的个人活动,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追求的完全是个人利益,社会利益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代表人物二;巴贝齐(英国数学家)观点:1、同意斯密的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动效率的观点,但认为斯密忽视了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一好处。2、提出“边际熟练”原则。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做出鉴定,以此作为报酬的依据。3、认为工人与工厂主之间有共同的利益,提倡利润分配制度:即工人可以根据在生产的贡献分到工厂利润的一部分。4、重视对生产的研究和改进,主张实行有益的建议制度,鼓励工人提出改进生产的建议代表人物三:罗伯特欧文(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主要贡献:首次提出生产中要重视人的因素,并通过实验证实:重视人的作用可以给工带来更多的利润,因此也被有些人称为人事管理的创始人。总体评价:这些管理思想虽然不统一、不全面,也没有形成专门的理论和学派,但对于来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及促进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20世纪初1950年代1、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一: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泰勒,亨利福特,吉尔布雷斯夫妇主要观点:a、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和基础c、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是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思想上做彻底的变革,要求双方都要改变观念,增强责任感,把注意力从盈利的分配转移到盈利的增加上来。评价:优点A,冲破了多年来沿袭的侣的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入管理理论,这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也使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B,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出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C,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使企业中专门有些人从事管理工作,这使管理理论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缺点:,泰勒把工人看作是纯粹的“经济人”,而忽视了工人之间的交流及情感,态度等社金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b,泰勒主要解释的是工人的操作问题及现场监控问题,管理的范围比较狭窄,企业中人事、财务、销售等问题基本没有涉及。代表二: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法约尔(法国实业家)主要观点:管理不仅是工业企业有效运行所不可缺少的,它同时也存在于一切有组织的人类活动中,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活动:提出了适用于各类组织的管理五大职能和有效管理十四条原则。评价:该理论与科学管理理论不同,它是站在高层管理者的角度来研究整个组织的管理问题;为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管理过程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代表三:行政组织理论代表人物:马克思韦伯(德国社会学家)主要观点:以职位权利为基础,设计出了明确的分工、清晰的等级关系、详尽的规章制度和非人格的相互关系为特征的组织系统,称之为“行政性组织”。以机械化过程比喻组织机构的行政过程,认为一个组织可以完全把关系个人的感情影素的影响;行政组织的特征发展的越完善,组织就越趋于一种理想的状态。评价:行政性组织为当时欧洲的企业从不正规的业主式管理向正规的职能性管理过渡提供了一种纯理性化的组织模式,对当时新兴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完善起了划时代的作用。总评古典管理理论:三种管理理论的研究显各有侧重,但有两个共同之处:1,都把组织中的人看作是“机器”,忽视人的因素和人的需要及行为,有入称该管理思想下的组织是“无人的组织”:2,都没有看到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关注的只是组织内部问题,处于一种“封闭系统”的管理时代中,2、20世纪20年代中期一1950年代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全世界出现经济大危机,在美国,罗斯福政府从宏观上对经济实施管制,管理学者们则开始从微观上研究硬件“以外的造成企业效率下降的影响因素。行为科学理论阶段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奉地实现组织目标(效果)的影响作用。这些研究起源于以梅奥(G,E,Myo)为首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与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的霍桑实验(1924-1932),该实验的结论一职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霍桑效应等一引起了管理学者对人的行为的兴趣,从而促进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该理论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战后4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国势与经济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除了行为科学理论得到长足发展以外,许多管理学者(包括社会学家、数学家、人类学家、计量学家等)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对管理学的见解。其中较有影响的是以巴纳德(C.Barnard)为创始人的社会合作系统学派、西蒙(H.A.Simon)为代表的决策学派以及德鲁克(P.F.Drucker)为代2表的经验(案例)学派等,到80年代初发展为十一大不同学派,孔茨(H,Koo)称其为管理理论丛林。同一时期,还有个新的现象不容忽视,这就是对顾客需求的重视。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促使类方市场开始向买方市场转变,于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母(A.V.Feigenbaum)首倡的全面质量管理(TQM)始于顾客,终于顾客“的思想开始引起管理界的重规,并为世界各国广为传搔和接受。与其说TQM是质量管理,莫如说它是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管理,而质量妤坏的评判是由顾客说了算的,因此需要首先从外部了解需要,然后实施内部质量控制,最后落脚于顾客满意。代表一:行为科学理论【)早期理论一人群关系论代表人物:埃尔顿梅奥一一鲨桑试验主要观点:,A,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霍桑试验表明物质条件的改变不是生产效率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据此,梅奥等创立了“社会人”假设即:人不是弧立的而是属于某个集体并受到集体的影响:人们不单是追求金钱的收入,还要追求社会和心理的欲望满足。B,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梅奥等人从社会人的观点出发认为士气的提高决定于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心理方面欲望的满足程度。C,企业中实际存在这一种“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以情感为主要基础,要求成员遵守人群关系中形成的非正式的行为雅则。这种组织对员工的行为影响很大,是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非正式组织不仅存在与工人之中,也存在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之中,只不过重要程度不同,如果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仅按照效率和成本的要求来进行管理而忽视了工人的感情,则必将导致两者的冲突,从而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D,企业名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新型的领导方法主要是组织好集体工作,采取措施,提高士气,促进协作,使企业每个成员都能与领导真诚持久的合作。评价:人群关系论是行为科学理论的卓期理论,他只强调了重视入的行为而行为科学还需进一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产生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2)主要理论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2,赫茨伯格双因紫理论3,麦格雷戈的X、Y理论(1一一3在“激励理论”中有详细分析,此处从路)4,超Y理论代表人物:美国人洛尔施和莫尔斯主要观点:管理方式由工作性质和员工素质决定,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同的。有人希望正规化的组织和规章制度来要求自己的工作,而不愿参与决策、承担资任。这样的人欢迎理论X为指导的管理方式,有的人则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这种人欢迎以Y理论为指导的管理方式。5,Z理论(相关,非同一时期)代表人物:威廉大内(日裔美籍教授)主要视点: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双方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A、企业对职工的雇佣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郎使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企业也一般不会解雇工人。这样使职工感到有安全感和保障,.从而积极地关心企业的利益和前途。B、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决策制定,C、实行个入负费制,要求基层管理人员不是机械地而是创造性地执行上级命令。中层管理人员要对各方面建议进行协调统一。这样做虽费些时间,但便于贯彻执行。D、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E、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F、相对长期而全面的评论与稳步提拔,强调对职工进行长期而全面的考察。G、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代表二:“管理科学”学派主导思想: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为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主要特点:A、生产、管理各领域各项活动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标,要求行动方案以总体最少消耗获取总体最大收益。B、使衡量各项活动的标准定量化并借助数学模型找出最优方案摒弃了单凭经验和直觉确定经营目标的做法。C、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D、特别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评价:该思想在决策中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结助管理者作出计划和控制方面的决策:但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组织中成员的行为,有时还受到实际情况难定量化的限制。3、1960年代一1980年代:以战略管理为主的研究企业组织与环境关系的时代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经济内临石油危机,外遇蝇起的日本及欧洲的挑战,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管理学界开始重点研究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环境的不断变化,谋求企业的生存发展,并获取竞争优势。较为突出的是,来自于战争的词汇一战略开始引入管理界。这一期间的管理理论有以下的发展:安索夫(Aso)公司战略(1965)一书的问世,开了战略规划的先河。待到1975年,安索夫的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出版,标志着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该书中将战略管理明确解释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祈,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他认为,战路管理与以往经营管理不同之处在于面向未来,动态地、连续地完成从决策到实现的过程。其间,论述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著作还有劳伦斯与罗斯奇合著的:组织与环境(1969年),提出公司要有应变计划,以求在变化及不确定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卡斯特(仁E.Kst)与罗森茨韦克(J.E.Resenzweig)的组织与管理一系统权变的观点(1979年)虽是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作,但其分析的问题亦是从长期角度看待企业如何适应环境,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组织应在稳定性、持续性、适应性、草新性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迈克尔波特(M.E.Porter)的竞争战略(1980)可谓把战路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书中许多恩想被视为战路管理理论的经典,比如五种竞争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佩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标新立异和目标集聚)、价值链的分析等。通过对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这一套理论与思想在全球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竞争战路与后来的竞争优势(1985年)以及国家竞争优势成为著名的波特三部曲“,中国的管理学界以及很多实际工作者对此都不陌生。代表一:系统管理思想主要观点:A、组织作为一个转换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的众多要繁所组成的。B、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确保组织中各部分的相互协调和有机整合,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系统的一般模型是必不可少的修炼,该书出版不久,即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并于1992年荣获世界企业管理协会最高荣誉奖一一开拓奖,作者本人也被冠以90年代的管理学泉师”。在阿里德赫斯(Arie de Geus)所著的长券公司一书中,作者通过考察40家国际长寿公司,得出结论一成功的公司是能够有效学习的公司”,在他看来,知识是来来的资本,只有学习才能为不断的变革做好谁备;此外,罗勃特奥伯莱(R.Aubrey)与保罗科恩(R.M.Cohen)合著管理的智慧则描述了管理者在学习型组织中角色的变化一他们不仅要学会管理学习的技巧,也要使自己汾演学习的领导者、师傅和教狮的多童角色.除了学习型组织,90年代还有一个热点一虚拟组织。1990年哈佛离业评论第6期发裘文章公司核心能力,作者建议公司将经营的焦点放在不易被抄袭的核心能力上,由此引发后来的虚拟组织”热。虚拟组织与传统的实体组织不同,它是围绕核心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网铭技术及通信技术与全球企业进行互补、互利的合作,合作目的达到后,合作关系随即解散,以此种形式能够快速获取处于全球各处的资源为我所用,从而缩短观念到现金流的周期;不仅如此,灵活的虚拟组织可避免环境的剧烈变动给组织带来的冲击。1994年出版的由史蒂文L戈德曼(S.L.Glodman)、罗杰N内格尔(RN.Nagel)及肯尼斯普瑞斯(K.Preiss)合著的灵捷竞争者与虚拟组织是反映虚拟组织理论与实践的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完成了对近百年来管理理论与思想的演变历程所做的回顾之后,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名个阶段的年代划分并非泾滑分明、非此即彼。事实上,无论是行为科学、战路管理,还是企业尊造依川是我今大的话题。第二,无论哪一种理论或思想,都是图绕管理的核心问题“效果(做正确的事)或“效率(如何正确地做事)而展升,对于今天的中国企业,没有哪一种理论过时或无用,应当结合自己要做的事”,兼收并蓄,有选择地取舍,这样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自我一这才是我们回顾历史的目的所在。之:管理和管理者一,有关管理的几种定义:,法约尔的定义: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为要崇组成的活动过程,该论点经过了七十多年的研究和证明,除了在职能的提法上有所增减外,总的来说是正确的并成为管理定义的基础。2,彼得德鲁克的定义:管理是一种以绩效和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该论点认为:A,管理与所有权、地位、权力完全无关:B,管理是专业性的工作,与其他技术工作一样有其专有的技能方法工具和技术:C,管理人员是个专业的管理阶层:D,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执行任务的费任显然,该论点淡化了管理的社会屈性而片面强调了管理的自然属性。3,西蒙的视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任何管理工作解决问题时所必经的过程。任问组织,管理层次的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都在经历这种决策过程。所以从这方面看,可以说管理就是决策。4,周三多老师的观点: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一表述包含了以下五个观点:A,管理的目的是实现预期的目标。世界上既无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是协竭。协调就是使个人努力与集体的预期目标相-一致。C,协调必定产生在补会纽织之中。当个人预期目标无法实现时,就要寻别人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