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4章 地区发展模式.doc
下载文档

ID:3315722

大小:87.50KB

页数:17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3-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4章 地区发展模式 地区 发展 模式
第四章地区发展模式 第一节地区发展模式概述 一、地区发展模式的概念 地区发展或者说社区发展从概念上讲,既表示一种地区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实质内容的发展;也表示为一种发展理念,强调要从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当地的资源、环境和人口等协调、可持续发展;还表示为一种社会工作的介入手法,一种强调居民的参与、合作,集体组织起来控制、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福利需求,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的社会工作手法。 (一)杰克·罗斯曼(Jack Rothman)的定义 杰克·罗斯曼是从社会工作专业中的社区工作介入手法角度来定义地区发展模式,他认为地区发展模式是指假定社区的变迁,可以乐观地通过当地社区居民在有关社区发展的目标决定和行动中的广泛参与来追求。所以地区发展模式作为社会工作的社区介入手法强调的是民主程序、志愿合作、自我帮助、当地领袖的发展以及教育目的性等(Jack Rothman,1968/1978)。罗斯曼也指出地区发展模式的原形来自于联合国关于社区发展的文献,在联合国的有关社区发展的文献中已经明确提出了作为一种发展方法的社区发展的概念,只不过联合国的社区发展还强调社区实质内容的发展。 (二)联合国的定义 联合国关于社区发展的规定是从社区发展的内容和方式两个方面来规定的。联合国认为社区发展是这样一种过程:经由居民的努力,联合政府当局一起,来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把社区整合到国家生活当中,使他们对国家的进步作出最大的贡献。联合国的定义里一是强调社区发展是指社区经济、社会、文化条件的改善;另一方面强调要经由居民的努力和政府当局一起合作的方法。在联合国另一文献中,更加清楚地表达了作为一种发展方法的社区发展的概念,社区发展是有意使用一种依靠当地社区作为一个行动单位设计一个独立的项目,在项目中试图把外部的帮助和当地有组织的自我决定和努力整合起来,联合一致寻求刺激当地的创举以及领袖是变迁的首要工具。 (三)参与式地区发展概念 在联合国提倡的社区发展的理念中,主要就是参与、民主和当地的首创性,但是参与式发展概念是一个有很大弹性的宽松的概念。本书在相关章节会分析参与的领域和类型,就地区发展领域来说,参与式发展包括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的参与。有学者把参与式发展归纳为四种类型(李小云,2001): 一是人们对国家发展的一些公众项目的自愿的贡献,但他们不参加项目的总体设计或者不应该批评项目本身的内容。 二是对于农村发展来说,参与包括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发展项目的利益分享中,以及在对这些发展项目的评价中的介入。 三是参与涉及人们在给定的社会背景下为了增加对资源及管理部门的控制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努力,这些人在过去是被排除在对资源及管理部门的控制之外的。 四是社区参与是受益人影响发展项目的实施及方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这种影响主要是为了改善和加强他们自己的生活条件,如,收入、自立能力以及他们在其他方面追求的价值。 由上面的归纳,我们可以发现,参与式发展可以是当地居民深度地参与决策、控制发展的方向和分享发展的利益;也可以是指比较深度地参与影响资源和管理部门的控制和计划;也可以是比较轻度地参与影响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的发展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方向;还可以是配合参与到国家已经决定了的公众项目的执行过程,做贡献。 (四)我国地区扶贫的概念 虽然在1986年之前,我国负责社会救济的民政部门就曾经对农村救济资金一部分变做生产开发资金使用,试图改变单纯的生活救济为生产扶持,但是我国地区扶贫的大规模正式推行是在1986年中央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办公室,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国家确定的贫困地区进行开发式扶贫。到l993年国务院又提出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的地区扶贫的目标、战略措施和相关的优惠政策。中国的地区扶贫概念也是一个包括实质性内容发展和发展策略方法的概念。就发展的实质性内容而言,中国的地区扶贫很清楚地规定了主要是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当然也包括相应的社会、文化的发展,强调协调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就发展的策略而言,中国的地区扶贫注重的也是由整体经济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发展改为有针对性的经济援助,而且不是生活福利救济援助,而是结合当地资源、环境、人口条件进行开发式经济援助,采取发展主导农业、适合的科技手段、发展乡镇企业、以工代赈式公共工程建设、劳务输出和异地移民开发工程等措施来解决贫困地区的贫困落后问题(石友金,l999)。中国目前的地区扶贫,在扶贫开发策略上,强调的是政府的指导、资助和总体规划,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对贫困地区的参与援助,引导贫困地区融入市场经济体系发展经济。这不同于社会工作中杰克·罗斯曼所强调的依靠当地居民的广泛参与、民主决策、志愿合作,以地域为本来开发当地资源,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的观点。 二、地区发展工作模式的基本假设 艾尔温·桑德斯(Irwin T.Sanders,1983)曾经提出发展就是一种社会改良手段,具体的发展内涵有经济发展、农业发展、工业发展、社会发展等不同的说法。而就社会发展的策略而言,米杰里(Midgley)提出分为个体主义策略、政府主导策略和社区主义策略。个体主义策略是指相信社会发展要靠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从而得到最大的促进,鼓励社会发展的个人主义和企业家精神派别;政府主导策略是指相信社会发展最适合通过政府、政府的机构、政策制定者、计划者和行政管理者作为社会发展的国家主义派别的基础,来促进社会发展;社区主义策略是指相信社会发展最好的促进手段是通过当地社区居民的融洽的合作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社区主义派别的基础。 作为一种社会工作的社区工作介入手法的地区发展模式强调的是当地居民的民主参与、团结合作、自我帮助、自我组织起来,利用当地的资源,当地的知识和技术,当地的创举和领袖,来解决当地的问题,促进当地的发展。由此定义,地区发展模式有自己的一些基本假定。 1.关于个人的假设。地区发展模式关于个人的假设是,个人本来是在自己的自然社区里相互团结、相互合作,能够有能力按原来的价值意义生活的,但是随着现代化过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以及由于现代社会组织的科层结构化,个人渐渐倾向冷漠的、孤立封闭的状态,越来越缺乏传统社区中的密切交往关系,同时也缺乏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和动机,由此,居民也越来越显得无助和软弱,个人和社区公共问题都很难得到解决(Jack Rothman,1978)。 2.关于社会构成的假设。地区发展模式关于社会构成的假设是,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丧失传统社区的自然联系,变成一种现代正式的工具理性的制度化的组织关系和市场交换关系,认为这种关系会造成社会的分层和两极化,对落后地区来说,不管是加入市场体系,还是纳入国家的科层组织结构,都只不过是发达中心地区的外围依附部分,最后会进一步失去当地社区原来的文化、知识、信心和能力,对落后地区形成更大程度的剥削。因此应重视地区范围的广泛民主参与,通过互助和合作,重建和谐团结的社区关系,增加居民对社区的投入和归属,同时着重增强居民的自助及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冯伟华、李丙伟,l998)。 3.关于行动动机的假设。地区发展模式关于个人的行动动机的假设是,假设个人倾向于团结、合作的,而非竞争、对抗的,假设个人是愿意沟通交往,参与民主讨论的,认为这样比科层集中决策会更有效地解决社区问题。地区发展模式还假设虽然个人行动是理性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但是只要能够在集体行动中照顾到个人的需求和动机,并且能够培养一种集体归属和认同感,个体会在情感和价值层面上有动机参与社区基层组织的活动,并在当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4.关于发展和变迁的假设。地区发展模式关于发展和变迁的假设经历了一定的转变。早期的社区发展基本是接受现代化理论关于发展的概念,即发展意味着进步,发展是一种线性的进步关系,发展主要是经济的增长、资源的开发、城市的建设、市场体系的扩张、人民需求的满足、国家政权的扩张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等。所以在早期(20世纪30—60年代)社区发展是要在原来的欧洲殖民地或新兴民族国家复制欧洲中心的发展模式,强调要建立和依靠市场经济体制,把社区的经济发展融入国家的进步当中。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复制欧洲的线性现代化发展观开始出现问题,再加上新马克思主义的依附理论的批判,使人们重新认识发展的内涵。于是新的内涵加入社区发展当中,比如小群体主义,强调通过小型的村舍为单位的合作社,使用劳动密集型技术等促进社区的发展,而不是寻求城市化发展;又比如生态发展模式和种族发展模式等。生态发展模式寻求的是在不掠夺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应该是以人为中心的,关心当地的需求,而不是满足市场需求和追求利润;种族发展模式认识到,在一个国家发展中资源的使用会引起冲突和权力竞争,所以必须在发展中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学中的天主教观念,就是把焦点由压迫转为在日常生活中具体的问题的解放,通过非暴力的社会变化促进个人和社会罪恶的克服(Malcolm Payne,1997)。 三、地区发展模式的目标 地区发展模式的工作目标应该说既包含实质性问题的解决,也包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当事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区共同体的团结合作精神等目标。实际上,不管是早年的学者比如墨蕾·G.罗丝(Murray G.Ross)、阿瑟·邓肯(Arthur Dunham),还是经典人物杰克·罗斯曼(Jack Rothman)等都强调指出,地区发展主要是以过程目标为导向的,也就是说,社区发展不是公共工程计划,仅仅靠外界的帮助建设完成,而是一种组织的过程和教育的过程,在当中培养社区居民自助合作的态度以从事社区各种建设的方法(徐震,1985)。当然以过程目标为主,不是说不要具体的工作任务,而是说要在具体建设当地社区的经济、社会、基础设施中,在具体的项目建设中来注重过程当中的目标。 (一)任务目标 所谓社区发展的任务目标是指在社区中要完成的具体的实质性的工作项目,或者是要解决的具体的社区问题。通常而言,社区发展的任务目标主要有: (1)社区经济开发,包括自然资源的利用开发、加工业的发展乃至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等; (2)社区社会发展,比如社区医疗卫生发展、社区教育发展、社区福利服务的发展、社区文体健康服务的发展、社区邮政服务的建设等; (3)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社区道路建设、社区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建设、社区供水设施建设、社区垃圾处理、社区供电设施建设、社区房屋道路的规划等; (4)社区文化发展,比如社区知识文化的教育、社区科学知识的教育普及、社区职业技能的教育培训、社区意识形态道德规范教化、社区娱乐文化活动的开展等。 (二)过程目标 过程目标是指在社区具体项目的建设中,通过居民的广泛参与和社区工作者有目的的组织及教育,使社区当事人个人、社区人际关系和社区整体等不同层面达到发展和增强的目标。具体的过程目标,根据英国学者托马斯(D.N. Thomas)的概括,分为: (1)各种社会网络的重新建立; (2)居民互动及交往的增加; (3)邻里关系的改善; (4)居民及团体之间重建紧密的联系; (5)居民认识到参与的重要性,并愿意承担责任; (6)居民对社区更加认同及投入。 而在美国学者鲁宾夫妇(Herbert J.Rubin&Irene S.Rubin,1992)归纳的社区发展的目标中,提出了5项目标: (1)通过解决共同的问题,来改善居民的生活; (2)减少因为贫困、种族、性别等引起的社会不平等; (3)执行和保护民主的价值,并作为社区组织的一部分和社区发展的结果; (4)促使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发挥他们的潜能; (5)创造社区意识,使人们从中可以感到,作为社区的一员对大社会作出的有效贡献。我们发现除了第一个目标是解决社区共同问题的任务目标,其他四个目标都是过程目标。但是鲁宾夫妇的归纳比较注重社会公平、民主、社区意识等宏观层面的目标,同时也注重个人潜能的发挥。 四、地区发展模式的历史 (一)国际社会地区发展模式的历程 大致来说,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发展模式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是欧洲宗主国在其殖民地进行统治时,开始认识到要想使其统治长治久安,必须要发展当地的经济,并把殖民政府和当地社区的政治精英与政治方式结合起来,并且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当地居民的首创精神来促进发展。这样,一方面可以把殖民地作为宗主国的原料来源地和产品销售市场,支持宗主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在殖民地的统治得到当地政治精英的支持,融进当地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文化中(James Midgley,1995)。 第二个阶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各个原来的殖民地纷纷独立成为民族国家,走民族发展道路。当时世界上的两大政治阵营都想对新兴独立的民族国家发挥影响,走本阵营的发展道路,所以都纷纷想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进行经济、技术援助和政治道路输入。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也开始介入协调这种国际援助行为,指导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当时总结提出了“经由社区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概念和模式,于是就有了要动员社区内在的资源、依靠社区内的当地领袖和居民的创举,通过当地居民的广泛的参与和合作,结合社区外界的资本、技术援助,来促进当地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把社区发展结合到国家的进步当中。 第三个阶段,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发展模式注重居民的参与、自助、合作、团结,发展当地的经济,并开始被已发展国家的内地城市的社区工作所吸收借鉴,成为城市社区工作中的一个方法。在城市,社区发展主要是指组织城市贫困社区的成员,通过广泛的讨论、参与、合作,结合政府的经济资源援助,来创建合作经济体,寻求社区经济的发展。当然,西方国家城市的社区工作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流行的是社区行动,但是这种以对抗斗争为手段,指向批评政府的福利措施和维护公民福利权利的行动趋向,引起政府的反感和消极态度,减少了对社区工作的拨款。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随着政治气候的右转,这种社区行动趋向在城市社区工作中开始变冷(甘炳光、梁祖彬等,l998)。 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强调居民参与、自助、合作为核心理念的地区发展模式,开始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小群体主义发展观念,并且使其重新在国际社会流行起来,不管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扶持,还是在城市贫困社区的工作,都倾向采用社区自助合作社模式、社区实物交易市场、社区互助家务照顾、社区互助时间银行等形式,依靠社区内部资源、市场、人力、社区关系等采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发展(Malcolm Payne,1997)。 (二)我国地区发展模式的历程 中国对社区发展模式实践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我国历史上,就有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各种互助合作精神,官方也有通过基层乡村的士绅进行乡村治理的积极支持态度。有人归纳出我国历史上曾有过的社区合作支持形式为:社仓制度、乡约制度、义田制度和会馆制度(徐震,1985)。但是现代社区发展历程应该从20世纪20_4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开始。比如l924年晏阳初在河北定县农村推行的平民教育运动;l927年陶行知在江苏南京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以及其后的江苏乡村师范学校;l929年梁漱溟创立河南村治学院,其后在山东邹平县成立实验区等都是以改良中国乡村社区为目的,合称为中国乡村建设运动。而且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的经验构成了后来联合国的社区发展概念和模式的基础来源(徐震,1985)。 中国社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应该划定为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和农村合作化运动。l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改造的做法主要分两步骤:一是土地改革,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使农民都获得了土地和其他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二是紧接着开展的农村合作化运动,把单户单干的农民组织起来,先后成立了互助组、初级合作社和高级合作社。这些做法在当时都对农村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福利保障等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后来人民公社运动和浮夸虚报作风,加上天灾人祸,使我国农村社区发展受到负面影响。之后,一直到1978年,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加上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制度等,农村虽然对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农民的生活水平却长期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 中国社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应该是1978年开始的农村土地经营体制的改革,实行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新的土地经营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再加上国家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广大农民实际收益大大提高。 中国社区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1986年开始的国家正式成立国务院农村扶贫办公室,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对贫困农村地区进行经济开发扶持。尤其是在1993年提出,l994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要在七年时间(从1994年到2000年)消灭农村8000万绝对贫困人口,并进一步明确了农村扶贫的开发式扶持的主导战略,同时根据情况实行劳务输出、异地移民等策 第二节地区发展的任务和策略 一、地区发展的任务 (一)地区发展项目的选择原则 地区发展的任务就是地区发展的实质性内容或工作项目。一般来说,地区发展的具体任务要根据当时当地的社区状况和社区居民的需求来选择确定。主要的决策选择原则有: (1)当地居民应该是确定社区发展具体项目的主要决策者,外来的社区工作者应该是协助当地居民,分析、确定社区发展项目。 (2)社区发展项目的决策应该遵从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讨论、民主决策,而不能成为少数社区精英的集中垄断决策。 (3)社区发展项目的选择还要考虑社区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为了当前的市场利润而破坏社区的生态平衡、资源再生。 (4)另外社区发展项目的选择应该是能够为居民带来利益分享,而不是利益垄断,尽量让更多的社区居民都可以从中分享发展的收益,而不是形成阶层分化和利益集中。 (二)城乡不同社区的地区发展项目的差异 通常而言,在农村社区,地区发展的任务多是集中在地区农业发展、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其他当地自然物质资源或者环境地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应加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道路交通的建设、水利设施的建设、电力能源的供应、洁净用水的供应、卫生设备的改造等。进一步又会涉及农业科技手段的推广应用、农作物种子改良、农村劳动密集型技术的开发、农村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等内容(徐震,1985;.James Midgley,1995)。 在城市社区,地区发展模式的任务多是集中在城市贫困社区的失业人士的就业辅助计划、社区服务计潮、城市住房改造、城市环境改善、社会互助网络以及小型商业服务的投资贷款等项目上(甘炳光、梁祖彬等,1998)。归纳起来,其实地区发展的任务无非是就当地社区的物质经济建设、社会环境建设和社会组织建设以及社区团结互助的文化价值建设等内容。 二、地区发展模式的策略 (一)基本的策略方针 根据杰克.罗斯曼的总结(Jack Rothman,1978/1996),地区发展模式的基本改变策略是把所有的人团结在一起,然后讨论、决定。也就是说,努力让广泛的社区居民参与到决定他们的需求和解决他们的问题上来。在艾尔温·桑德斯关于社区发展的概念讨论中,也指出作为一种发展过程和发展方法的社区发展,强调的是从一种少数精英决定的状态向一种当地社区居民自己决定公共事务的状态的改变;从一种较少合作状态向一种最大合作状态的改变;从一种主要依靠外来的资源和专家的状态向一种当地居民设计方法来利用当地资源的状态的改变(Irwin T.Sanders,1983)。桑德斯进一步指出,社区发展过程主要是一种行动教育过程,一种靠市民参与来改善他们自己的环境的民主发展过程,一种让居民学会列出社区问题的解决顺序和解决方法的能力增强的过程,一种居民组织的过程。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徐震也提出社区发展的本质是一种组织的过程和教育的过程(徐震,1985)。墨蕾·G.罗丝在谈论社区发展的概念时也提出作为一种内部资源动员取向的社区发展(相对于外部的项目移植取向和外部引导的综合变迁取向)是鼓励社区居民辨识他们自己的需求和合作工作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社区发展的项目是当地社区居民讨论决定的,而不是由外部机构或政府专家事先决定。社区发展项目本身不如居民建立发展项目的能力重要(Murray G. Ross&B.W.Lappin,1967)。我国学者孙立平总结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推动的土地改革的工作策略,认为它是一种参与式动员的策略,即共产党成立土地改革工作组派进村里,发动群众召开诉苦大会,进行苦难的阶级归因,成立农会,斗地主,分田地。 总结上述学者的论述,我们认为,作为一种发展策略,社区发展模式的策略可以概括为: (1)内部资源的动员、参与、行动为主,外界的资源帮助和技术引进是辅助; (2)内部以广泛的讨论、协商一致、团结合作为主,避免冲突,化解矛盾; (3)注重居民的组织和教育,培养居民的发展项目的能力比在社区引进成立一个具体的项目更为重要; (4)发动、动员居民、广泛讨论,自下而上地民主决定社区公共发展事务,而不是自上而下地由精英决策。 (二)具体的策略措施 社区发展的具体的策略措施主要是以协商一致策略为主,避免冲突和竞争。具体的措施有: (1)立足社区基层群众公共利益的扩大,通过沟通、对话和讨论促使成立不同居民小组; (2)社区组织之间的协商、妥协、合作; (3)对社区精英的争取、团结和支持; (4)对社区大众的争取、包容,并使其参与到发展项目中来。 第三节地区发展模式下工作者的角色和方法 一、社会工作者在地区发展模式下的工作角色 1.启发催化的角色。所谓启发催化的角色是指工作者把社区居民组织起来表达他们的需求,辨别社区的问题,讨论形成社区的公共需求和发展目标,在居民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团结起来共同解决社区问题(Murray G.Ross& B.W.Lappin,1967)。这种角色是以程序为焦点,而不是处理具体的实质性的问题(Jack Rothman,1978)。 2.支持鼓励的角色。所谓支持鼓励的角色是指工作者负责发动并提高人们的创造性,鼓励居民通过参与导向的过程,学习习惯负责任,习惯理智,习惯面对种族敏感问题等。工作者要发动并帮助当地居民完成一种民主能力增强的过程(Jack Rothman,1978)。 3.协调联络的角色。所谓协调联络的角色是指工作者要在社区小组之间、社区组织和外界组织机构之间、不同社区之间等进行联络沟通,增加了解,减少误会和分歧,争取团结、合作和支持,甚至是联合。 4.资源中介的角色。资源中介的角色是指工作者要协调、动员社区内外的资源,投入到社区居民的发展项目中来,帮助社区居民组织发展项目,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生活素质。 二、社会工作者所用到的工作方法 地区发展模式是社区工作的主流的基本工作模式,地区发展模式下的工作过程和方法也是实际社区工作所需掌握的主要的基本的工作过程和方法。在地区发展模式下,社区工作的方法通常会被组织到一个工作过程当中来介绍。根据亨德森(Henderson)和托马斯(Thomas)(林香生、黄玉唱,2002)的概括,邻舍层面的社区工作过程可以有9个阶段:(1)规划和协商进入;(2)了解社区;(3)规划下一步该做的事情;(4)建立联系和将人们集合在一起;(5)组成和建立组织;(6)帮助厘清目标及其优先次序;(7)使组织继续进行;(8)与朋友和敌人交往;(9)离开和结束。而香港社区工作教育工作者联席会议编的《社区工作技巧》则把社区工作技巧分为社区分析技巧、社区建立关系与维持关系的技巧、社区组织技巧、参与议会政治的技巧、行政技巧等。美国鲁宾夫妇则把社区工作的方法分为两大部分:(1)社区动员和社区行动部分;(2)社区经济、社会服务发展部分。 我们认为社区发展既是一个地理社区的经济、社会等实质性发展的概念,又是一个有特定内涵的强调社区为本的居民的组织、动员、合作发展的发展理念,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社区发展的方法应该分两大类:一是对社区居民的动员、组织、联络、行动的方法;二是社区经济、社会项目的策划、筹资、管理、评估等方法。这两大类方法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在社区组织过程中融合了社区经济、社会服务项目的发展的方法。根据社区组织的过程,社区发展的方法可以分成不同阶段所用的方法: (一)进入社区阶段的方法 如果我们坚持社区发展是一种靠社区居民广泛的动员参与来自己决定社区发展的项目和执行管理社区发展项目,而不是依赖外部人员的理性调查,科学决定社区发展的项目,也不是靠专家管理社区发展项目,那么社区发展的第一步就是社区工作者要真正进入社区生活,和居民建立关系,让居民接纳社区工作者,然后共同研究决定社区发展问题。这个阶段,社区工作者主要任务是融入当地社区环境,学习体验社区生活习惯和文化,让居民了解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目的和个人特质,和居民建立信任关系,彼此接纳对方。这个阶段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主要有: 1.拜访关键人物 社区工作者进入社区首先要拜访社区的关键人物,一是对关键人物的尊重,利于事后争取对方的合作;二是介绍自己的身份、机构背景和工作意图,便于社区接受工作者。个别拜访的技巧主要有: (1)事先认真准备,包括准备好自己的名片、机构宣传资料、工作项目成就资料等;再一个是事先了解拜访对象的性格、爱好、当地的风俗等,避免出现礼节性的错误;另外,要事先考虑清楚你的本次拜访的动机,想好提问的问题或谈话的主题等。 (2)学会倾听、同理反应等沟通技巧。个别拜访关键是要跟对方建立良好关系,所以沟通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沟通不是辩论,沟通是要彼此通过交谈,理解彼此的意图、状况,甚至是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处境,达到双方的会意和交融。所以练习掌握沟通技巧是很关键的。沟通的基本技巧包括:有目的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处境和感受;专注倾听对方的表达;能够同理出对方的意图、处境和感受,并给予适当的回应等。 (3)事后的回忆和总结,以及跟进联系。在拜访以后,要对这次拜访进行一下回忆,总结这次拜访的目的是否达到,双方的关系如何,有什么缺点和不足,需不需要下次跟进联系,跟进联系的着重点是什么等。 2.和居民进行街头接触或深入访谈 社区工作者大量的日常工作是和一般居民进行接触和访谈,以图建立密切关系,相互信任和合作。主要的接触方式有两种:一是街头聊天;二是深度访谈。街头聊天是了解社区日常文化和当地居民的生活问题的好办法,你会知道当地居民都在聊什么话题,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和情感反应,他们交往的方式和习惯,这为日后确定社区发展的项目以及动员相关居民的参与奠定了基础。深度访谈是在街头聊天接触的基础上,对一些关心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分子进行单独的深度访谈,了解个人的生活脉络、个人的生活态度和抱负,对社区问题的看法和意见等,决定可否动员成为社区发展的积极分子,成为推动社区发展的核心成员。 3.公共集会和公益活动 社区工作者应该在社区中多搞一些符合当地风俗习惯,大家愿意参加的公共集会和公益活动,作为联系广大社区居民的方法。公共集会包括主题演讲、社区风俗展览、放电影和录像、演当地的戏剧等;公益活动包括公共卫生、公共健康、敬老活动、青少年文体比赛、社区环境探查和保护等。这些活动的组织一定要健康、安全,尊重当地习惯、有利于团结,并且要注意在活动中发现人才、加强联系。 4.事件的介入和焦点小组 社区工作者要能够敏锐地关注社区中发生的事件,借事件作为媒介吸引居民集中起来讨论社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和行动方案。通常而言,社区工作者可以在社区中发动、联系社区居民成立兴趣小组或者其他的互助小组,但是要想吸引大规模的社区居民并组织起来,参与到社区发展当中来,就应该借助社区中的特定事件,把广大居民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采取行动,促进社区发展。但是要注意所选的事件应该是简单的,涉及广大社区居民利益的,而且在社区居民的解决能力范围之内的,并且最好是大家感受强烈的事件,这样才可以用来动员居民参与,组织起来,采取行动解决社区问题。 (二)社区研究调查的方法 进入社区,和社区居民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之后,社区工作者就应该和社区居民一起来认识了解社区,调查研究社区。社区调查研究包括社区环境、资源的调查;社区问题的发现和定义;社区发展项目计划的提出等。在地区发展模式下,社区调查研究应注意的基本原则是: (1)当地居民参与调查的原则; (2)调查研究与居民动员相结合的原则; (3)选择适合当地居民掌握、使用的调查技术原则; (4)横向资料和纵向资料相结合的原则; (5)一般资料的调查和问题为本的焦点调查相结合的原则等。 通过社区的调查研究,使社区工作者协助当地居民增强对本社区的了解,发现本社区的强势和资源,增强靠本社区的内部动力和资源解决社区问题的信心,而不是经过调查,变得更加无助、无能。所以社区工作者应该明白,工作者的角色不是主导设计调查、操纵调查,得到自己的目的,而是一个协助者、合作者,协同当地社区居民进行行动研究(黄洪,1997)。 社区调查的范围和内容主要有: (1)环境和资源:包括社区的地理和地质环境、人ISl统计资料、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社区的居住状况、基础设施状况、人文风俗习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以及资本动员能力等。 (2)社区规范、价值和动力体系等。主要指社区的集体行为规范,社区生活价值意义、人生目标和追求,社区中的正式权力结构和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网络,社区中的政党、机构、团体和组织的宗旨、影响力和相互关系等。 (3)社区中的焦点问题。主要包括问题的类型、性质、影响范围,居民对问题的理解和关注的动机等。 可供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 (1)社区行走观察法(实地考察)。社区行走观察,是初到一个社区对社区进行感性认识的最基本的调查方法。工作者到了一个社区以后,要多行走,少坐车;多观察,少评论,保持好奇和敏锐,甚至应该参与当地比较典型的社区劳动、活动当中,亲身感受当地的生活方式。而且,经过一定的社区行走观察之后,可能会有一些社区居民对工作者产生好奇,产生探索性的交往,工作者应该邀请他们一起进行社区行走,作为自己的向导和对话者,加深对社区的了解,同时也是建立居民关系的手段。 (2)文献分析法。应该收集本社区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社区的概况、发展过程、内外部的冲突、协作或竞争等大事件,对社区发展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和重要派系势力及其外部关系等。具体的文献媒介包括地方志、家族谱系、社区组织的会议记录及其他档案资料、社区相关的宣传报道材料、相关机构的研究报告等。 (3)深入访谈法。深入访谈是与社区关键人物就某重大事件进行深入对话,以深入了解事情发展变化的全貌和其中的因果关系以及理解当事人的感受和意义。深入访谈还可以与社区居民进行口述历史的交谈,让当事人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从而理解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整个社会环境变化的关系,变被动的生活为主动的发现自己的生活意义和自己的生活能力,以此作为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发展的手段。所以深入访谈不仅仅是一种了解社区的方法,其实也是与访谈者一起认识生活的意义,建构新的生活方向和现实生活的行动研究的方法。 (4)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比较复杂、难以被一般社区居民掌握的方法,社区工作者可以联合居民一起对话,了解大家想探查的问题、对象,然后帮助居民设计问卷,再通过居民发放问卷,之后由社区工作者处理问卷,然后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一起分析问卷。但要注意问卷调查不能像学术研究那样,做得很复杂、很学术化、很符号化,追求所谓的客观、精确和理论对话;而是要把问卷调查作为了解社区状况和社区问题的程度、范围、趋势等情况的工具,让居民理解问卷调查的作用,参与到问卷的设计、发放和分析过程中来。 社区调查的目的是行动取向的,而不是纯粹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总结,所以社区调查的过程就应有问题意识的指引,有居民动员、参与;社区调查之后,应该有一个社区发展的项目计划。社区发展的项目计划和其他模式(比如下一章的社会策划模式)相比,更强调在社区发展项目中的居民参与和居民组织的成立和维持,注重通过居民的内在动力和能力发展社区。一般的社区发展工作计划的组成结构如下: (1)社区问题的认定和评估。主要是启发居民考虑按照什么标准,把什么现象定义为社区共同面对的问题,然后来详细地描述这类问题存在的状况、影响的范围、问题引起的居民的焦虑程度等,然后再启发居民分析问题的成因和解决这些问题所要面临的困难以及解决问题所认可的行动方案。 (2)社区发展的目标和工作任务。共同讨论社区发展中居民的需求是什么,把这些需求清楚地表述为社区发展的蓝图和目标。要注意的是,不要给居民一个幻想,建立好大喜功的空目标,而是要结合现有的社区资源、动力以及可以争取到的外在资源、技术帮助和现有的能力水平,把目标定得既有一定的前景,又比较现实。 有了社区发展目标,接下来就要把远景的总目标分解落实成可以操作的具体的任务目标。通常而言,具体任务目标主要包括:成立一个什么样的居民组织;如何开发资源,投入社区发展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项目或居民活动,来具体落实发展工作;人员的分工、调动等。 (3)社区发展中居民组织的策略选择。就是要提前估计,为完成上述任务目标,应该去和哪些对象联系,采取什么方式联系,如果遇见阻力和困难,如何克服;在内部,如何激励鼓舞大家的士气,化解内部的矛盾等。通常而言,社区发展的基本策略是对组织外部要尽量的团结、合作、沟通、协商,在内部也是沟通、协商、民主决策。当然不排除,在关键阻力时刻,也要采取竞争或对抗的策略。 (4)社区发展项目的评估计划。就是要提前考虑整个社区发展项目如何评估和反馈,不断地总结经验,更好地推动社区发展。在社区发展计划里主要是把工作努力、工作产出等都以可操作的指标描述清楚,以方便日后的评估。可供考虑的项目评估方法有过程评估、工作努力评估、效果评估、效益评估等方面。具体方法在下一章讲述。 (三)建立和发展居民组织的方法 社区工作者从事社区发展的过程,一方面是促进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解决社区问题,提高社区的生活质量;但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发展过程中居民的动员、组织、民主参与和发展能力的提高。所以很多人强调社区发展的本质更偏重过程目标的实现(Jack Rothman,1978;Murray G.Ross&B.W. Lappin,1967/1978),或者直言,社区发展的本质是组织的过程和教育的过程(徐震,l985)。具体的居民组织的方法,介绍如下(林香生、黄玉唱,2002;郑凤萍,1997;冯国坚、朱昌熙,1998): 1.清楚界定和大家共识组织的目标 一个组织的存在,必须使组织成员都清楚并同意居民组织的目标和使命,这样大家才会接受组织的任务、决定组织的工作项目和行动策略,并有利于内部的协调和团结,建立内部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也便于大家评价组织的成就和对成员激励。 2.功能清楚的组织内部结构和岗位分工 组织内部的结构和岗位建立必须明确功能,界定清楚相应岗位的职责和权力。而且应该明白社区居民组织的结构应该逐步结构化,也就是刚开始组织的结构应该保持弹性和开放,尽量吸纳更多的居民加入组织中来,参与组织的会议和讨论,组织的会议应该多民主谈论,少结构性强的布置任务。但是应该逐步地使组织的结构和组织的会议有更加明确的功能和任务,组织的工作也应该更加的程序化,以提高组织的效率,使组员能看到组织的成就,保持对组织的参与热情。 3.对组织成员的激励和组织领袖的训练 居民组织一定要在目标功能明确的前提下,吸引更多的社区成员加入社区组织。那么动员居民参与是组织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工作。居民参与社区组织的动机分为:追求自身利益动机、追求组织中的权力和身份、享受组织中接纳支持性的人际关系、逃避自身在组织外的问题等。通常居民参与社区组织的类型有:担当居民组织的领袖、执行组织的任务、配合组织的活动、支持组织的活动等。社区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居民的参与动机和参与类型来尽量广泛地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当然要注意的是对居民的参与不是简单地利用和动员性质,而是要有教育和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