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6章
社会策划
社会
策划
第六章 社会策划
第一节 社会策划的含义、基本假设和价值取向
一、社会策划的含义
“策划”意指“出谋划策”,属于中性,具有褒贬两义。策划在《辞海》中被解释为“计划、打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筹划、谋划”。策划是一种程序、一种过程,是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作当前的决策,即根据各种情势与信息判断事物变化的趋势,确定可能实现的目标和预期的效果,并据此来设计、选择能产生最佳效果的资源配置与行动方式,最后形成正确决策和工作计划的复杂过程。简言之,策划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谁来做。
策划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工作方法,事实上个人和组织都需要不同程度的策划工作。人类最早的集体策划开始于农业部族社会,巫师在其中充当了策划者的角色。那时的策划主要围绕战争、庆祝及宗教祭祀活动进行。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策划的领域进一步拓宽,涉及城市设计、道路修筑、军事战争、庞大建筑等方面。进入近现代社会,策划几乎涉及组织的方方面面。从经济和商业管理中的市场、投资、人事策划到整体的组织战略性策划;从城市发展的房屋、交通、环境、新市镇策划到社会发展中的人口、教育、医疗及福利的社会策划等,策划已经渗透到国家和社会的所有群体活动的空间。离开了策划,组织的发展几乎不可能。不过古代社会的策划多受实际经验及宗教信仰的影响,缺乏科学性、群众性。近现代社会的策划多以科学、理性和逻辑为指导,并以改善人类社会环境及生活素质为目的,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可行性、公益性和服务性等特点。
可见,社会策划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理性主义、社会工程学的具体应用,范围是广阔的。不论是国家的宏观发展计划、社会问题的社会政策策划、地区重建规划、项目管理计划,还是家庭计划、个人发展计划等,都可以体现理性和计划的理念。由于社区工作是就某个微型地理社区或功能社区开展的组织和服务工作,所以与社区工作相关的社会策划主要在地区重建规划、社区问题的政策策划、社区服务的项目管理、社区居民组织的计划管理等方面应用。社区层面的社会策划就是社区工作者以理性方法,通过清楚理解工作机构的工作理念、政策、资源和方向而确立社区工作目标,从多个预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理想的工作策略,然后根据社区需要而动员、分配资源,并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变化的实际随时修改计划,使计划按预定的目标行进,待工作结束时对计划执行情况加以检讨和反思。社会策划模式既是一种社区、社会发展的策略,也是具体的发展项目的管理。
二、社会策划的基本假设
1.社会策划的理论预设
(1)关于人性的预设。认为人是理性的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和效用的最大化是人的本能。因此人们之间的关系一般体现为理性选择的工具性交换关系。但是社会策划模式的持有者并不认为这种关系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异化和疏离,相反,在理性原则指导下的人际互动会带来社会活动效率的提高、个人满足手段的增多、个人需求的满足等。理性的经济人会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出于对自己长远利益的考虑而建章立制、规范行为,从而减少投机和搭便车行为,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行为的效率。
(2)关于社会、社区的预设。认为社会系统是既建立在个人之上,又相对客观、独立的一个系统整体,有自己的边界,有自己的平衡机制,有自己的分化增长机制,各个子系统通过能量交换实现自己的功能。外部冲击会带来社会系统的失衡,但是系统会通过调整渐渐恢复平衡,并提升原来的系统平衡的水平。社区是一个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互动的结构组织,它通过区分环境的关系表现出边界维持功能,它可以通过适应外界的变迁保持均衡,来把外界变化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3)关于社会变迁的预设。认为社会变迁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理性发展过程,是在人的理性指导下逐步建构、逐步完善、逐步推进的。但是这种理性进步观点不是自由主义的自然和谐论或自发演进论,也不是社会生物学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而是一种主张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系统研究认识,掌握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然后统一计划、管理,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或者说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控制和引导社会发展的社会工程论。
(4)关于人的行为动机的预设。认为人是理性的,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他或她会在价值、利益等诱导下理性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不经意地增进了公共利益。无论是个人利益还是社会利益都不会自发实现,它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设和文化环境即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只有对理性经济人的正向激励,而没有对其行为的约束和监督即负激励,人的理性、自私的动机将会带来社会的混乱和人际的冲突,甚至是流血战争。因此,只有对人及其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才能带来社会的秩序和合力、繁荣与进步、人与人的双赢。
2.社会策划的现实依据
社区问题的产生源于社区缺乏制定和实施科学计划的能力,也就是在人力、物力和组织等方面缺乏资源,尤其是缺乏优质资源。但这些资源又不是短期内所能够填补和提升的,所以最简便、最有效的途径是专业人员的介入和参与。
(1)居民素质低,缺乏社区领袖。素质低体现为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思想道德觉悟、利他精神不高。这种状况限制了居民自己解放自己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社区领袖通常是社区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对于社区、社区组织和居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能够团结和领导有共同信念和利益的群众,争取合理的权益;而且他们能把所属的群体引向独立自主,并使他们体现民主社会的参与精神。社区领袖之所以拥有这个能力,是和他的素质密不可分的,一般情况下,素质决定能力。素质好能力必强。一个好的社区领袖,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热爱人群;易交朋友;善于聆听;易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勤奋工作;乐于助人;表达能力强;思想开放,不故步自封;勇敢面对困难;严于律己;自我认同感强;协助别人建立自信;有广阔视野;具有历史感和前瞻性;善于处理压力等。缺乏社区领袖,一盘散沙的群众很难被组织起来,群众的利益也难以表达出来。
(2)财力资源匮乏。问题社区大都是贫困社区,缺乏足够的物力、财力资源。问题社区的问题多是因为贫穷引起的,贫穷往往是落后、愚昧、罪恶的渊薮。造成贫穷的原因有三:一是制度性、结构性的缺陷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公。如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结构性下岗和失业,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公、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造成的社会两极分化,政府公务员的渎职以及政府的政策与行为的失当和偏差等造成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等。二是环境的破坏。环境问题与贫穷存在着直接的结构关联。居于贫民区的人被误认为只会关心自己的基本经济条件,而不注意整体的环保问题。事实是:他们是最受污染环境影响的一群,环境污染直接打击贫民,剥夺了他们的生产力、健康和其他生活条件。①三是自身的道德和能力上的缺陷。新保守主义认为,自由市场制度为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提供了公平的发展机会。只要个人肯付出努力,就必然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并得到回报。社会不平等与个人天赋的差异有关。自由市场制度将各人不同的天赋适当地反映出来,并形成不同的利益格局。贫穷往往是懒惰等道德恶习造成的。贫穷削弱了与当权者讨价还价的能力,限制了解决问题和发展自己的能力。经济是基础,有了经济手段,其他问题都容易解决。
(3)缺乏利益诉求的组织或已有的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功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很难挑战当权者或解决困扰社区发展的宏观问题。团结就是力量,组织是解决凭个人力量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根本手段。问题社区积贫积弱,没有合力,症结在于缺乏代表他们利益、有着共同目标的组织把他们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把潜藏于他们当中的能量激发出来。组织是团结的基础。组织越严密,成员即越团结,力量也就越大。参与的人数越多,讨价还价的力量也就更大。已有的组织缺乏联系,甚或是心存误解,难以形成拳头,资源不能共享,优势不能互补,阻碍了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降低了因不能结成同盟在社会性或社区性事件上向当权者施压的能力。所以问题社区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专家的介入。社区工作专家深入社区,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寻找需要和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系统方案,动员群众挖掘、开发资源,建立组织,培养社区领袖,解决问题,达到社区变迁的目的。
三、社会策划的价值取向
1.变革传统的取向
在变革传统取向下,策划者以研究国家在社会变迁中的角色为主,希望通过科学知识及分析,设计出理想的计划,改良现行社会制度内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变革传统的特点是站在保护和扩大低收人群体利益的角度,批评政府决策与政策,并希望和努力争取获得政府对他们建议的宽容与支持,改善社会的不正义不公平的结构,寻找和建立理想的社会模式。变革传统取向的社会策划仿效司法制度,建构了倡导策划模式。该模式认为,政府应该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士或其代表表达其对政策及计划的不同看法。策划者好比法庭上的律师,各自代表诉讼当事人的利益,以法理陈述和据理争取使国家出台的政策更多地照顾到其所代表的当事人的利益。由于一般的社会政策及计划都十分复杂、专业,普通居民难以认识和了解,几乎也不可能参与这些决策的听证与制定,这就需要策划者倡导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更多地考虑到低收人群体的需要和利益,并设法提高弱势群体对政策的影响力以及话语权。
在变革传统的行动中,策划者既不能中立也不能退居幕后。因为社区的主要问题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居民的诉求通常都不容易表达或被决策者所接受。因此,社区工作者不是停留在以专家的身份及鼓励者的角色而仅仅为居民出谋划策的职责上,而是要尽可能提高居民对问题的关注及了解,并组织居民参与到批评及尝试令政府修改政策的活动中来。但传统的社区工作概念认为,这种策划手法侧重专家知识及领导,容易引起居民对专家的依赖,容易为政客利用,成为他们增加政治资本的手段。
2.政策分析的取向
在政策分析取向下,策划者是受聘于政府的技术专家,他们的工作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利用统计及科技手段分析资料,寻找各种解决问题及应付危机的方案,以客观、中立的地位协助、支持政府达到管制的目的。在高层,策划者以政府顾问或智囊的身份出现,为政府出谋划策。在社区层面,策划者首先作为草根社会的知情者,为上级机构提供世情和民意,这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次作为政府政策的执行者,负责政策的贯彻落实,他们的状态如何直接影响着政策目标的实现,影响着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因为基层群众对执政党的认识是通过与他们打交道的公务员或事务员的实际表现形成的。总之,高层决策及实际执行工作上的配合是政策成功的重要因素。
3.社会学习传统取向
在社会学习传统取向下,策划者作为顾问或推动改变的中介人,与案主交往、合作,了解、分析及计划改变。策划过程是提高案主自我效能认知和集体效能认知的训练过程,是组织和教育的过程,其价值导向和最终目标是个人的成长和提高。理论依据是社会心理学及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社会学习传统认为策划是一个灵活适应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从实践中学习,并根据实践的变化和要求及时对原计划进行适当的修改,与时俱进,永不僵化。
4.社会动员传统取向
在社会动员传统取向下,策划者作为组织者、指挥者、行动者,身体力行,与群众一道共图整体性的社会结构的嬗变。该传统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及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该传统有两个不同的趋向:一是脱离社会、发展自力更生的另类集体社区;二是参与社会运动甚至革命,借以改变现有的政治经济环境。
在社会动员传统的持有者看来,专业策划工作是维护当权者的工具,是社会控制的重要机制,是统治者的帮凶和助手。因此,持社会动员传统的策划者们反对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计划及政策,强调改变社会不平等及权力集中的社会结构,策划者的工作就是动员群众去了解、批判现存社会制度的矛盾与弊端。由于社会动员传统是一种反对现存制度及其体制的思想,因此不可能成为社区工作的主流。在任何社会,政府都不可能支持和资助自己的反对者。
第二节 社会策划的功能、特征、内容、
案主及工作者角色
一、社会策划的功能
社会策划如同一幅工作蓝图,不仅能引导工作方向,加强工作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协调、分工,使资源效能得到最佳发挥的同时,还可以促进社区工作者对策划活动的理解,提升其自信心和领导力,形成团队精神,了解和掌握案主的兴趣与需要。具体来说,社会策划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
(1)社会策划是开展工作前对社区总体状况的全面总结。社会策划的前提是对社区的整体状况作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因此,社会策划是从社区的角度对组织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确定下一步的目标和任务。
(2)社会策划是培养工作者团队精神和居民社区认同感、归属感的载体。社会策划需要工作者、工作机构、社区行政管理人员、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认同,而策划的实施则需要工作者和参与人员的配合、支持和努力,这就为社区工作者团队精神和居民社区认同感、归属感的培养提供了良机。团队精神和社区认同感是社区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可以使社区行为趋向自觉化。
(3)社会策划是下一阶段社区发展的指路明灯和融洽专业关系的途径。社会策划通过对既有问题的分析和对未来的预测,发现社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社区以后的发展提供准确的依据,明确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同时,它还能发挥自身的咨询作用,帮助每一个工作者和案主对工作有一个整体的客观认识,认知存在的问题,从公众的利益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针,做出符合实际的新的决策,使社区工作者的形象在社区居民中长久不衰,使工作者和工作对象的关系和谐发展,从而使下一步工作更加顺畅。
二、社会策划的特征
1.理性化
理性化是指在选择与决策时明确目标和假设,运用一致的考量标准,全面系统地考虑事实,以客观的理由和逻辑去分析各种可行的方案及可能出现的后果,然后做出最理想、最优化的选择。理性化可以说是策划的中心概念,而所谓合乎理性,应该包括如下特点:
(1)清晰的目标及价值趋向。
(2)列出可以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的方案及其可行性。
(3)研究及估计各方案的利弊得失及其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4)比较各方案的效果。
(5)选出能以最低代价达到最佳效果及效率的方案。
理性的方法是运用了一些科学化的策划技巧,尤其是数理统计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因为这些方法在收集、处理、分析资料上非常行之有效。这些科学化的技巧包括输入输出分析、代价及利益分析、网络图表、关键路线分析、管理资讯系统及一些预测与分析技巧等。
2.自上而下的改变
社会策划是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科学决策的能力及其权威自上而下地介入社区,以推动社区的渐进改变。作为策划者的专业技术人员,其权威、合法性地位及代表大众利益的可信程度来自于其工作机构、专业知识、训练、社会地位及其对工作对象(案主)利益的认同度。
社会策划的目的不但是解释现状及问题,更重要的是指导行动。因此,策划者本人的意识形态影响策划的价值取向,即策划的结果使一部分人获益,一部分人受损。不过一般的社会策划以公众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力争实现帕雷托式的最适度情况,即没有人会因计划的实施而受损,而计划却最低限度保证每一个人在实施计划中获益。
3.控制与指导未来
社会策划立足现在,面向未来,通过分析目前与过去的资料,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设计应对之策,实现理想的目标。一成不变的例行公事或重复以往模式化的事情,是不需要策划的。若我们面对的未来是高度不确定且超出我们可以控制的范围,社会策划也是无从下手的。
社会策划的目的是尽量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选择了方案仅是完成了策划任务的第一步,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这个任务便是预测可能出错的地方、可能发生的意外,并随时做好“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便这样做”的心理准备及应变计划。策划需要权力,在策划过程中,为将意外、风险及错误减至最低,策划者要尽量集中权力,协调和统一各部门的行动,使策划的各个环节按预设的轨道前进。
三、社会策划的内容
社会策划因问题而起,所以策划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解决这些问题展开。问题社区通常有至少一种问题,比如失业问题、治安问题、物业纠纷、医疗问题、子女教育问题、老年人问题、青少年问题、贫困问题、休闲娱乐问题等。存在单一问题的时候很少,更多的时候是多种问题叠加在一起,需要一揽子计划。制订一个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行动方案,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社会策划的主要任务。
1.社区资源开发规划
社区资源开发规划是社区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制定正确的社区资源开发规划必须在调查清社区的区位、地理、交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竞争的“SWOT”(strength、weak、opportunity、threat)分析模型,确定本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发展远景、发展速度、发展策略等。社区资源开发的整体规划通常由政府专业职能部门联合组织实施,社区工作者主要是倡导社区资源开发规划、负责联合协调规划、组织居民提出需求和建议等。
2.社区基础设施规划
社区基础设施规划是社区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社区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社区道路、桥梁、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供暖、邮政、通信、公共建设设施等方面,属于社区建设的硬件部分。社区基础设施规划要根据整个城市或社区经济、社会发展远景的需要以及为此提供的物质条件来制订,绝不可超越现实条件和居民愿望而随意设定,否则再美好的规划也只能是空中楼阁。社区基础设施规划由政府专业职能部门制订,社区工作者主要是组织居民参与社区基础设施的规划、提出相应的的需求和建议。
3.社区服务规划
社区服务规划在社会策划中涉及最多、应用最广。因为社区社会工作本身就是根据社区的需求,针对社区问题,组织社区居民,动员各方资源,设计并提供社会服务的专业与实践。社区服务规划主要包括社区卫生医疗康复服务、社区安全防范服务、社区老人照顾服务、社区青少年学习辅导与精神健康服务、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社区环境的美化和保护服务、弱势群体的救助、社区合作经济等。社区服务提供的主体可以多方调动,一是可以选择专业机构提供社区服务;二是可以动员社区自助服务团体提供自我服务,尤其是可以动员社区人力资源,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当中来;三是可以调动社会上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为社区公益事业作贡献。
4.社区组织规划
社区组织是社区建设的依托,健全的社区组织体系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在社区组织建设上中西方有着较大的差别。西方国家是在一个国家和社会相对分离的状态下开展的社区工作,社区工作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平等地根据社区状况,组织居民,提供服务。所以在西方国家,社区组织仅仅是社区居民自我服务、互助组织的建设,最多包括各个党派在社区中拉选票,组织居民参与议会政治或者是行政咨询等。我国的社区组织建设是在国家与社会高度一体的背景下开展的,社区组织建设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实现社区居民的组织化和社会整合。我国的社区工作也主要是通过政府部门,主要是街道办事处及其下属的社区居委会来为居民居民提供社区服务。从组织性质上划分,社区组织分为准行政组织和自治组织。前者主要是社区党组织和法定的居民自治组织,后者主要是社区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快速转型的时期,我国社区组织建设应该发展更多的民间组织,使其能够承载政府与企事业单位转移过来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任务,并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组织和教育居民,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群体意识、参与水平、决策能力,养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现代公民品质。因此现阶段我国社区组织建设规划一是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使社区党组织真正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二是要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居民自治组织;三是加强民间组织建设,使其在由政府组织、市场组织、社会组织构成的现代社会结构中占有相应的地位,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自我管理、利益诉求的重要功能,弥补因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带来的管理和服务的真空。
四、社会策划的案主
社区策划的案主可以是地理社区,也可以是功能社区。案主群被视为服务的消费者,也就是那些接受并使用策划方案的人,那些享用社会策划如心理卫生、福利服务、康乐活动等成果的人,或者说是方案的受益人。在社区策划中,案主是服务的接受者,亦即所谓的消费者,而不是社区活动或目标的决策者。
五、社会策划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在社会策划中,社区工作者主要扮演的是专家的角色。也就是说,从策划的制订到了解服务机构使命和目标,从分析社区对外环境和对内机构到评估需要到制订工作计划和介入策略,从执行运作策划到总结评估,社区工作者一直充当着事实的汇集者,需要和问题的分析者,方案的制订者,行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协调者,成效的评估者、反思者的角色,社区计划模式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为社区民众而做”,而非其他模式中的“与社区民众同做”,不难看出专家的角色实质上就是行政管理者的角色。
当然这里所说的行政不是政府的行政行为,而是指一种管理活动。在美国,行政被定义为在一个社会福利组织内为把政策转变为服务,协调所有活动所必需的、而且也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使用的计划、设计、协调、评估及调整独立的任务、功能、个人及活动的一种方法。据此定义,社区工作者是名副其实的行政者或领导者、决策者。实际上,社会策划中的社区工作者扮演的行政者、领导者或决策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的规划者角色。充当专家,完全依靠技术理性来调查社区问题,分析社区事实条件,评价各种服务方案,规划社区服务。
(2)项目经理的角色。充当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整个执行过程的业务操作、财务、人事、物资等管理工作,保证服务项目得到有效的执行。
(3)监督实施的角色。充当监工,监视业务的执行进度,收集业务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信息,反馈给决策者和经理人员,协调项目的良好执行。
(4)专业人员的协调角色。充当协调者,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服务,协调不同专业的协同合作,共同完成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的任务。
(5)动员居民参与和反馈意见的角色。充当组织者和反馈者,组织居民参与到相关部门的社区建设策划过程中,并提出自己的需求和意见,接受相关的服务,并就服务方案提出改进意见等。
第三节 社会策划的基本原则、决策模式和过程
一、社会策划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策划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或取得某种效果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策划是思维与行动、主观与客观之间必不可少的联系环节。策划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科学的策划首先要求人的大脑正确、全面地认识客观世界;其次,在准确反映客观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大脑的功能,进行判断、推理、联想、创意、想办法、拟方案,创造性地提出认识世界、利用世界、改造世界的计划。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策划,使人的主观意识更加符合客观现实,同时,为人的行动提出了一个指南和纲领,这就使人们的行动不再是盲目的,而是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的。人们的实践活动在策划提供的纲领指引下,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在社会策划的运作过程中,贯彻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社区工作者对策划的项目及相关的各种客观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搜集有关信息资料。首先,要求从社区实际出发,正确地确定策划目标。无论是总目标还是分目标、主要目标还是次要目标、团体目标还是个人目标,都应该在对客观现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加以确定,使策划目标明确而可行,任何超出实施可能性的目标都是毫无意义的。其次,在搜集有关信息资料时,应保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使信息确切反映客观现实。一般来讲,策划活动中搜集的信息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反映策划目标的信息;二是与策划目标有关的各种市场信息;三是对策划目标可能产生影响的环境信息。信息的准确性对策划方案的有效性具有直接的影响,虚假的信息必然导致策划
的失败。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搜集信息。再次,还要对搜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系统、科学的加工与整理,使那些分散的、不系统的信息综合化,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从逻辑上做出各种推理和判断,从而产生理性化的认识,为策划中的创意设计打下基础。搜集信息十分重要,一方面,它能使策划方案更切合实际,具有更大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信息资料本身也能反映出一些可以利用的机会,使策划能产生多种新的创意。
在现实的策划活动中,存在这样一种倾向,认为策划就是闭门出点子,无须进行调查研究,忽视信息在策划中的基础作用,其结果必然使策划方案脱离实际,难以操作,使策划目标不能实现。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策划是主观与客观高度统一的过程。
2.效益性原则
社会策划的目标是谋求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福利的改善,为达到这一目标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必须讲求效益。在整个策划过程中,策划主体必须具有效益观念,无论是在策划目标的选择、策划策略的使用,还是在策划实施方案的制订过程中,都应该以方案能够带来较高较好的效益为出发点、归宿点。如果说,一个策划方案的实施不能为社区工作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那么,这个策划方案就是失败的。社会策划的效益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从经济效益方面看,策划应使经济行为以较少的投入产生较大的效益,这就要求策划主体认真进行经济核算,选择最优方案。通过策划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其表现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是选择了最优方案,降低了各种费用支出,相对提高了经济效益;二是通过执行策划方案,使经济行为产生了效益的增量,也就是经济效益的提高;三是通过执行策划方案,后续的经济行为产生持续的高效益。从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的角度看,社会策划更应注重以社会公平、人民福祉、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为考量指标的社会效益。通过社会策划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其表现也是多方面的:一是贫富差距、地区差距的缩小;二是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幸福指数的提高;三是居民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提高;四是环境的改善。
3.权变性原则
权变原则要求策划活动应该根据各种客观条件和因素的变化随机应变,制订适时适事的策划方案,并能使策划方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而不是一成不变。在策划的运作过程中,贯彻权变性原则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做到策划方案具有可塑性。策划方案是一种行动纲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富有弹性的。由于任何策划都不是在绝对充分地占有信息基础上完成的,因此,一个策划方案的形成只是当时背景之下根据有限信息设计出来。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客观环境、各种制约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策划实施方案及时加以调整,使主观与客观相一致。二是在策划过程中,策划主体应具有充分的预见性,对方案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难点进行预测,为各种环境变化情况进行估计,并事先考虑好各种应变的对策和措施。三是策划主体应争取制订多套策划方案,使策划的实施具有一定灵活性,以尽可能降低策划的风险,保证策划的效益。
4.可行性原则
策划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的结果可能是一些奇妙的构想,富于创造性的灵感组合,但如果这些构想或灵感组合脱离了实际,就会成为一种幻想、一种臆断而无法实施,更不用说实现策划的效益。任何不可行的创新只能是一种思维垃圾。倘若强行实施,还将产生事与愿违甚至更严重的后果。要使策划具有可行性,首先要求策划者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力避异想天开、主观臆断。其次要求策划者在制订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对策划所包含的目的性、可行性、时间、步骤、地点、财力、人力、物力等进行认真分析,以一种现实的态度,对策划方案进行周密、具体的布置和安排,而不使策划方案成为一种“科学幻想”。
二、社会策划的决策模式
社会策划的过程就是选择和决策的过程。策划者就是决策者。决策的模式与风格影响着决策的正确度。从现有的决策理论与实践看,有如下几种决策模式:
1.完全理性主义
完全理性主义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和理论基础。他们认为市场主体或决策主体是全知全能的,他们会在充分竞争、充分信息的市场上理性地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在面对高度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和变化多样的需求偏好时,能够掌控充分的信息,掌握各种问题的性质,知晓问题发生的原因,明了消费者的各种偏好选择,能够做出决策的各种备选方案,预知所有备选方案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从中选择出最优化的决策方案。完全理性主义指导下的决策就是一个在多种方案中的理性选择行为,而所谓的理性选择就是要充分全面地分析各种方案及其后果,然后选择出最能增加决策者价值的方案,实现决策的目标。所以理性全面的决策要求策划者要分清价值和目标,分清事实和手段,并且始终采取逻辑的、全面的、有目的的行为方式。完全理性主义最早运用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企业微观经济行为中。后来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社会管理体制等实际上也是完全理性主义的具体应用。它在社会管理方面表现为政府办社会,政府是社会管理的中心,一切有关社会公共事务都由政府统一安排和规划。
2.有限理性主义
这是美国学者罗伯特·西蒙提出的管理决策原则,他因为提出有限理性而获得197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认为管理的核心就是做出决策,但决策绝不是完全理性的,人们不可能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最优化的选择。他发现,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决策过程与理性模式有着明显的不同。第一,人们的决策过程通常并不是考虑所有的选择,而是只考虑其中的部分选择。第二,人们对不同选择之间的考虑不是像理性模式所说的那样同时加以比较评判,而是按循序成对的方式进行的,即人们在某一个选择与一个选择之间加以比较,两者之间择其一。如果两者均不满意,则保留两者当中的较好者与下一个方案进行比较,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找到一个优化的方案。第三,人们在选择时不是追求最大化原则,而是追求满意原则,一旦在循序成对比较中发现满意的目标,搜寻过程即告结束,即只要作出令决策者满意或足够好的决策就可以了。这就是著名的决策过程中的“满意原则”。在面对信息悖论、认知有限的状况时,人们不可能做出最优的选择,次优的选择就可以了。你不可能从波涛汹涌中的大海中捞取一枚最锋利的针,捞到一枚可以缝衣服的针就可以了。
3.非理性主义
美国经济学家马奇提出“工业组织是政治联合体”的观点。任何组织实际上都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组合而成,因此,组织内部的决策过程是一个各种利益集团之间讨价还价、相互影响、相互妥协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理想的理性选择的过程。其一,利益的考虑意味着信息的使用是策略的,而不是中立的,因此信息量的增加并不一定会提高组织决策的质量。其二,组织的目标不一定是连贯一致的。随着政治联合体的分与聚,组织目标和方向也会随之而变。其三,决策的执行过程也是组织决策过程的延续,组织决策的执行人员有着自己的利益、是非观点,他们会在组织决策的执行过程中把自己的意志、解释强加于组织决策之上,从而使组织目标出现偏离,为其他目标所替代。其四,组织目标和组织决策之间的联系常常是松散的。组织目标和组织决策通常是上层做出的,而上层只是众多利益集团的一员。组织运行过程是一个政治过程,有许多其他群体参与进来,不断地进行着利益的博弈,所以组织目标和组织决策经常出现多变和不一致。后来的美国经济学家林德布鲁姆也认为实际的决策不是理性全面分析选择的,而是据相关利益群体间协议做出的。而所谓相关利益群体的协议实际上是一个模糊的过程,通过有限的比较令当事人妥协一致的过程,而不是试图徒劳无益地做超人的综合分析。这种渐进决策过程的好处是可以避免致命的错误。对于具体的协调过程,林德布鲁姆提出了两种类型:一是在组织力量均衡的条件下,组织间的互相调整妥协,包括适应性调整(决策者根据周围决策作适应调整)和操纵性调整(指决策者根据其他决策者作出理想的反应),具体的手段有协商和谈判;二是在一个组织主导的条件下组织内部的非联合渐进主义,即一个组织自己在没有对手的条件下,一步一步渐进调整自己的决策,适应新的环境变化。
4.混合扫描决策
公共事务可以分为常规性事务和非常规性事务,据此决策也可以分为常规性决策和非常规性决策。常规性决策通常是重大的基础性的重复出现的问题的决策,它需要循着程序化模式进行,因此需要广泛的理性讨论,属于理性主义的决策范畴。非常规决策通常是不可预期的突发事件的决策,这种决策注重快速反应,“谁在现场谁有权做出决策”。在这种场景下不允许广泛的讨论,只能是在场者进行决策,属于非理性主义或渐进主义的范畴。混合扫描决策就是试图综合理性主义和渐进主义(非理性主义)两种因素的决策模式,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艾兹奥尼提出的。
三、社会策划的过程
社会策划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内在规律性。
1.认清自己
了解机构的目标使命和拥有的可动员资源是成功策划的第一步。每一个社会工作机构都有一套服务的目标和使命。目标指出服务所针对的社会问题和需要、服务的工作对象和工作策略;使命代表了机构将来的情况和蓝图、目标和信念。目标和使命可以为工作者提供工作的方向、范围、重要性和建立(策划者)工作目标,也就是告诉工作者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大做、什么小做,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做。只有了解这些限制,才能做出合适的决定。评估自身拥有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究竟居民组织有多少人手可以做宣传、活动推行呢?是否可得到其他人士协助呢?音乐、场地、布置如何呢?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估,便不能适当地策划一个活动。
2.认清社区
调查社区内外的情况是社会策划的前提。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准确地收集和了解社区居民、团体和机构的意见、态度,从中分析和确定社区的状态及其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居民的需要,为社区策划提供客观依据。社区内的调查主要针对社区的历史发展状况、社区需要和问题、社区所拥有的资源、社区的政治经济结构等。社区外的调查也即对社区的社会环境进行调查。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气氛和外界人士对问题、需要、机构和服务的理解和支持,不同团体的影响力和要求。社会经济状况、生活水平和政府的立场决定了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支持这项服务的发展。社区工作计划是社区策划的决定阶段,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界定需求,确立目标,界定对象,选择介入策略,编制预算,预见困难及应付方法等环节构成的活动流程。(1)界定需求。界定目标群体的需求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目标群体的条件,谁具有什么条件是该服务的目标群体;二是目标群体的需求,根据布雷德肖的划分,需求分为规范性需求(由专家或社会所确定的需求)、自觉性需求(自己觉察的需求)、要求性需求(通过行动去表达的需求)、比较性需求(与某一标准比较时出现的差距所表达的需求)。当然在社会服务项目中,关键是界定清楚目标群体需求的性质、满足手段和数量等。
(2)确立目标。在社区自我评估调查的基础上,确立社区工作目标是进行社区策划的重要内容。社区工作目标的确立,也就意味着社区策划过程确立了方向。确立社区工作目标时,要注意分别确立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工作机构在社区策划活动中必须体现的方向;具体目标则体现在个别活动之中。大目标存在于小目标之中。没有一个个小目标,也就无所谓大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在某个阶段内,社区工作的主攻方向可能只是一两个具体目标,即个别目标。因此,个别目标对于确立目标的工作最有意义。
(3)界定对象。在确定社区策划目标的基础上应对工作者的工作对象,也即是策划的使用者或消费者进行界定。确定了对象,工作者的工作才可能有的放矢。工作对象可以是地理社区,也可以是功能社区,可以是居民,也可以是团体或机构。
(4)选择介入策略。策略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在社区工作中,工作者为实现目标可以采用多种策略。但其中只有一个是最优的、最理想的,因此,策划者在选择介入策略时应充分考虑其可行性、效果和被接受程度。
(5)编制预算。社区工作需要一定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必须对费用、时间和人力进行预算。预算是估计收入来源,决定是否需要寻找其他财政支持,然后对工作进行资源分配的活动。所以预算代表着对不同工作和服务功能的重视。在预算的收入方面,应该广开财源,多方争取社会机构的资助,为达到这一目的,策划者除了积极游说有关资助支持计划外,还应修改策划的部分内容以迎合资助者的期望。同时,策划还应得到机构的行政组织,包括领导和机构执行委员会的批准,以争取更多的财政拨款。在预算的支出方面,要确定聘用人手的编制,包括职员的级别、所需要的学历、人数等。量人为出,讲究效率。编制社区预算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是渐进式预算,即以以往的预算为基础,在各个项目上作少许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