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pdf
下载文档

ID:3310948

大小:1.44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2-2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小学语文 教学 中华 优秀 传统文化 融入 策略
语文天地今 天7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陈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四小学贵州凯里556000)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拓宽教学的范畴,在传承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认知需要。而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说,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因此立足于语文实践教学,践行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不断优化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健全的人格为落脚点。基于这一情况下,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展开分析和论述。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917(2023)14000703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属于身心发展的萌芽时期。并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还多来源于感觉和知觉。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实践性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正确的认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弘扬和创新,其自身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1.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重要作用1.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埃里克森认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属于认知发展的萌芽时期,多以自我为中心,还未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更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正向发展1。而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格物致知以及诚意、正心等思想来说,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态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早在 2017 年,中国中央、国务院就已经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意见指导书。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对于人文素养当中所包含的人文、政治、地理、哲学、语言等综合性学科,不仅是践行新课程改革要求当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实现语文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量变,质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等,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领域多有不同,有文字、诗、词、歌、赋,也有京剧等不同意识形态的流派2。所以,这不仅是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范畴,还可以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相联系,真正做到语文应用育人和人文育人。1.2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对于现阶段所提到的德育教育来说,和智育教育同样重要。在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当中,德育更是其根本特征和价值体现。我国传统文化当中所提到的德育多为仁、义、礼、智、信。而古代“六艺”当中所提到的礼、乐、术、御、书、数更是重要范畴,以孔子儒家思想为代表的论语更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所蕴含的寓言故事,比如亡羊补牢 伯牙古琴等等,对熏陶学生的情感态度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不仅仅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比如就部编版教材来说,古诗的选篇有 60%,这已经比原本的 30%多出来了 30%3。由此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重要性。而这类古诗中所述蕴含的人文素养更是包罗万象,是具有典型的代表特征,这不仅是文人墨客的风骨体现,更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精华所在。1.3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继承和创新对于我国各阶段的优秀传统文化来说,一直秉承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发扬和创新的态度和价值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一些国外文化的传入,也避免不了很多小学阶段的学生盲从于外来的文化4。但对于外来的文化来说,我国一直都采用兼容并包的态度。但是,在这一态度的基础之上,是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但是,有很多小学阶段的学生忽视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比如连四大发明的用途,以及发明人的了解都比较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范畴,还可以增加其文化底蕴和民族自信心。比如,就小学语文课程当中的开国大典来说,结合多媒体视频进行教育教学,从而对学生产生的共鸣之情是较为深刻的。除此之外,像我国的语文天地TODAY8优秀传统节日等等,都可以对其进行拓展延伸,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是现阶段小学教学必然的教学内容。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中共性的问题2.1文化传承具有“被动性”就现阶段来说,受之前应试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都过于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而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5。比如,就一些古诗文来说,多采用传统的背诵方式,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属于感知运算阶段,对周围的兴趣多来于感觉和知觉。如果不能以兴趣为导入,激发学生的认知动机,那么很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如此一味的使学生被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而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因此,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提高我国国民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所以,对于传统的应试教学来说,也应积极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进行转变,把学生被动性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性学习知识。2.2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存在“单一性”很多小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多依赖于语文课程,还有寥寥数几次的课外活动6。虽然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文化传承的认知途径越来越多,但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还是比较简单,比如对于汉字学习当中的“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转注来说。很多学生都只记住了其演变的名字,并没记住其演变的过程,这就导致所学习的传统文化内容过于表浅。对于中国汉字来说,是博大精深的,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说汉字的演变动图、动画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操,从而真正拓宽教学的内容和范畴,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目的。2.3教师专业素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堂的引导者。老师的认知、专业以及观念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阶段的学生并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主观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其自身的“向师性”也多依赖于小学教师。如果小学教育工作者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与时俱进,那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现阶段来说,我国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这一综合素质的体现,一方面是并没有深入的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并不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只有在不断推陈出新当中才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源远流长。因此,这一问题是需要亟待解决的。3.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3.1为汉字文化注入灵魂,渗透文化内涵对于汉字来说,是我国中华文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识别符号,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的骄傲。学习中华汉字,不仅是可以识字认理,更能发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树立较强的民族自信心。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最基础的教学就是汉字,从咿呀学语到成才,汉字承载着多样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素养,因此在汉字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和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汉字的具体结构,更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习字中,会存在写字“飞扬跋扈”的状况,其本质原因不排除学生的耐心稳定性弱,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很多学生认为字就是单纯的字,写完就可以,从而造成学生在习字中没有认真对待。那么想要利用汉字文化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教育工作者要端正学生的习字态度,有意识和学生传授汉字的来源是曲折的,所以要用心对待,我们是汉字的使用者,同时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创造者,所以我们可以赋予汉字“灵魂”更要端正其态度。其次,要创新教育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学或者是动画教学,引导学生认识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这也被称之为是“六书”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会忽视这一环节的教学,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是不能掌握这类拓展延伸的知识,但是也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汉字中的“六书”这不仅是一个知识点,更是蕴含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就象形文字中的人、女、子、口、手、日、月等等,主要就是把某种意识形态转化为文字。人,就是非常直观的一撇一捺,所以可以在介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祖先的智慧,那么在练习“人”这个文字中,就要一笔一划,因为我们人都是顶天立地的,以此就实现了语文育人的作用。这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是不局限老师的口述教学,最好的结合多媒体和动态图片教学,这样学生更能感受到文字的变化。比如就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汉字演变这一节目来说,就讲述了汉字的演变和其背后的故事,从二维的图像转变为三维的图片,这种视觉震撼是足以使学生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老师也要讲述关于汉字的故事,比如仓颉造字,许慎的说文解字等等。比如指示文字当中的刀和刃,有一点就是刃,没一点就是刀。这种较为生动形象的课堂是非常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使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情感共鸣。3.2注重诗、词、歌、赋中文化内涵的拓展和延伸对于古诗词来说,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在实践的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要积极转变古诗词的教育教学,以学生兴趣为敲门砖,以学生情感共鸣为落脚点,开展教学活动。打破原有的教学形式,并不仅仅局限于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而课后所要求的理解并通篇背诵也是在学生理解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之上所夯实基础知识的一种途径,而不是最终的是归宿。其次,老师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广度的拓展语文天地今 天9和延伸。比如在学习李白的赠汪伦就不仅仅要学习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情,还可以延伸到李白和孟浩然还有杜甫的友情,从而以友情为一个支点,建构语文古诗和文人的整体架构,这不仅是可以达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目的,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这种情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最后,老师也要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特点。因为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因此其自身的实践性、应用性以及人文性都要和古诗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此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说,是不断继承和创新的,学生又是发展中的人,所以要注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注重其“发展性”和“联系性”还要注重其差异性。这一差异性的体现,多来源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比如就低年级学生来说,其重点在于要先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了解文章中心思想后,进行情感的延伸,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在学习杜牧诗歌的山行 来说,其中所包含的元素有“寒山”“霜叶”等,这类辞藻是比较抽象的,低年级的学生很难把其直观化和具体化,这个时候如果一味灌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得的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把这类抽象的辞藻以直观化和具体化,最好是可以结合视频或是动画结合进行教学,这也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然后,在学生可以通领文章全意后,再结合作者的创作意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的。那么到了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采用自主学习或是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夯实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引导学生自主去挖掘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模式,就是为了转变上述所提到,学生被动的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是自己主动去发现,由学生主动发现的内涵和情感,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而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对学生后期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3以“读”促“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难发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诵读是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表达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质和天赋,这正是语文学科,人文育人的重要体现。埃里克森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属于“羞耻心”阶段,想要展示自己,但是害怕出错。但是只要给予学生一个正向的肯定,那么学生就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附属动机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是要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出发点,另一方面则是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实践育人的目的。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在学习山村中,其中“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这首诗歌无论是从文字还是大意的角度来说,都比较简单明了,但是其内涵朗朗上口,充满了诗意,那么就可以采用朗诵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不仅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借此趁热打铁,进行拓展延伸比如论语 古诗十九首等经典文本进行诵读。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朗诵的内容,开展关于诵读的比赛。但是要注重主题的表达,比如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的“亲情”还是上诉所提到的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情”等等。这不仅是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还可以以此发挥附属动机的作用。从而实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目的。结束语综上所述,对于语文学科教学来说,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这不仅仅是局限于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在文本教学内容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则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语文学科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二者之间存在的育人功能是存在相似性的,因此,在汉字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古诗词中丰富其内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在各类教学形式创新中不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参考文献:1 何春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2):125-127.2 杨淑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辽宁教育,2022,(3):54-56.3 霍敏,袁正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中的实施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8):183-186.4 苏美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2021,(20):29-30.5 李丽.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一)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240-243.6 王明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及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1,(15):39-40.作者简介:陈洁(1977.09-),女,汉族,贵州省黄平县,大学本科,中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