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语言文学专-考点一本通.pdf
下载文档

ID:3309368

大小:7.83MB

页数:361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2-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汉语言 文学 考点
考点一本通汉语言文学专科专注自考 学历提升本资料体系介绍 1.考点汇总:将各科目重点知识集中呈 现,便于复习,形成框架体系。2.模拟测试题:每科2-3套模拟题,及时巩固,查漏补缺。TEL:15828113340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自考备考策略:每次备考我们建议以 23 个科目为主,一年考二次,按照每次重点复习 2 科的进度,在一年考完 4-5 科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每次的原则是每科目都报,但重点复习 2 个科目为好。复习三步骤:第一步:熟悉课本,建立知识框架结构先粗略过一遍课本。熟悉教材目录,对整本书的知识框架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再细看课本,结合双洪网校视频课程。一边看一边系统的在笔记本上梳理这一整章的内容知识,包括理论和概念,明确知识结构、梳理知识脉络。第二步:结合考点一本通,背重点自考的考试题目基本上都是根据考试大纲给出的范围进行命题,万变不离其宗,切记不要死记硬背,要针对性的复习。在这个阶段复习,就不用再去仔细翻书,根据知识框架体系,结合考点一本通总结的知识点进行记忆。要做到当我们看到小标题的时候能迅速反映出相应的内容。另外,可以利用一切碎片化的时间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上下班途中,外出排队,睡觉前.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学习时间。第三步,考前一个月,大量刷题背过一轮知识点后就可以着手做题了,建议大家在双洪网校对应科目的专项练习中先刷一遍题,然后去知识库下载历年真题,进行自我检测,全面熟悉真题。做题过程中重点是要了解考题的侧重点、得分点和答题技巧。在刷题的同时要整理错题,并总结错题中的知识点作出标记,作为查漏补缺的重点部分。所有真题刷完之后,再把错题重做一次,巩固和检验知识点的掌握。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后记:本资料由成都英华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成都星罗棋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成都立海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成都华业物业管理培训学校、成都市金牛区北雨舟成人考试辅导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成都英华业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大渭程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德阳汶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宜宾市翠屏区渊源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攀枝花立海文化培训学校有限公司、绵阳市涪城区汶旗文化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成都市郫都区双洪教育培训学校有限公司、遂宁市船山区沣旗培训学校有限公司、遂宁旗雨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南充市鲲渭文化培训学校有限公司、眉山市东坡区众澜文化培训学校有限公司、金堂县木菏培训学校有限公司、资阳市雁江区三沣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泸州市江阳区万波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成都英华业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泸州分公司、雅安市雨城区淇洪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成都英华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双流区分公司、凉山洲平澜文化培训学校有限公司、达州市通川区领沣教育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德阳津瑞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成都市英洲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目目录录文文学学概概论论(一一).1模模拟拟测测试试题题(一一).41模模拟拟测测试试题题(二二).47模模拟拟测测试试题题(三三).53写写作作(一一).59模模拟拟测测试试题题(一一).89模模拟拟测测试试题题(二二).95模模拟拟测测试试题题(三三).99现现代代汉汉语语.103模模拟拟测测试试题题(一一).132模模拟拟测测试试题题(二二).140模模拟拟测测试试题题(三三).148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作作品品选选(一一).156模模拟拟测测试试题题(一一).232模模拟拟测测试试题题(二二).239模模拟拟测测试试题题(三三).246中中国国现现代代文文学学作作品品选选.253模模拟拟测测试试题题(一一).286模模拟拟测测试试题题(二二).294模模拟拟测测试试题题(二二).302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作作品品选选(二二).311模模拟拟测测试试题题(一一).337模模拟拟测测试试题题(二二).344模模拟拟测测试试题题(三三).351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0 00 05 52 29 9文文学学概概论论(一一)1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第第一一章章文文学学观观念念1 1.文文学学四四要要素素及及文文学学活活动动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其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其它三要素分别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间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2 2.六六种种文文学学观观念念六种文字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以下是对上述六种文学观念做出的解释。再再现现说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在西方,最古老的“摹仿”说,也就是再现说。赫拉克利特提出“艺术摹仿自然”,摹仿说的形态至苏格拉底已相当完备,柏拉图的“理式摹仿”和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摹仿”虽有唯心唯物之分,但他们都认为艺术是“摹仿”。摹仿说作为一种文学观念统治西方达二千年,直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摹仿说才被打破。与再现说相似的是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真”的观点。“度物象而取真”由五代大画家荆浩提出,明代批评家叶昼与清代思想家叶燮也持类似看法。表表现现说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说产生于十九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是其代表。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一)主张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他们情感活动时的创造,是他们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二)主张诗人忠实于情感,忠实于诗人自我与人类的情感;(三)强调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使平凡的事物现象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在中国,与西方表现说可相提并论的是“诗言志”说和“诗缘情”说。实实用用说说强调作品与读者的关系。一般而言,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可以给人带来快感和娱乐,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即“文以载道”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贺拉斯“寓教于乐”开了西方实用说之先河。独独立立说说与与实实用用说说相对立强调文学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性。客客观观说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文本提到高于一切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得到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和独立的“身份”,它既与作者无关,也与读者无涉,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客观说由俄国形式主义学派首先提出,并得到了英美新批评派、布拉格学派和法国结构主义的积极响应,成为西方当代颇具影响的一种文学观。持上述观点的代表人物有雅各布逊、穆卡洛夫斯基、艾略特等。2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体体验验说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意向性的体验,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体验说认为作家笔下的诗歌、小说等只是“文本”,还不能成为读者观照的美学对象,“文本”一定要在读者阅读过程中,经过读者的体验,并与作者构成对话关系时,才能成为美学对象,才是真正的作品。所以在读者的阅读活动之外,在读者的意向性体验之外,就根本不存在文学,文学只存在于读者与作品的交流活动之中。体验说的代表人物瓦莱里、英加登和姚斯。3 3.文文学学观观念念嬗嬗变变的的原原因因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有二:一是社会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变化发展,社会心理的变化,这是根本原因;二是文学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摹仿表现变形装饰这一文学发展趋势,展现了文学自身演变的规律。4 4.文文学学的的界界说说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关于文学的五大命题:文学是一种文化样式;文学是一种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文学是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一种独特渠道;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5 5.文文化化及及文文学学的的文文化化意意义义关于文化的三种形态的概念:(一)广义的文化概念多数学者都是从广义角度来理解文化概念的。就其外延来说,英国著名的文化文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人类文化包括物质设备、精神产品、语言和社会组织;梁漱溟先生认为,文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精神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方面、物质生活方面;庞朴先生也认为文化可分为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二)狭义的文化概念从狭义角度理解的文化是指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三)符号论的文化概念卡西尔从符号学的意义解释文化,认为它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本书所讲文化,是符号意义上的文化。文学的文化意义:3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叩问人生的意义;憧憬人类的未来,学习和丰富人类语言。7 7.文文学学的的文文化化的的意意义义发发现现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价值阅读则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8 8.文文学学与与其其他他文文化化形形态态的的互互动动关关系系(一)文学与科学文化文学与科学的不同点:文学(包括艺术)与科学文化(我们这里指的自然科学)是不同的。文学的中心问题首先是人,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科学的中心问题主要是自然世界,但在科学中,尤其在自然科学中,人主要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的视野。文学和科学都要揭示世界的奥秘,文学要揭示的是人的心灵方面的奥秘,科学揭示的是自然方面的奥秘。文学与科学都追求真与美,但文学追求的真主要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学则追求客观世界的规律的真;科学在必须选择时,它选择真而牺牲美,文学则在真与美二者中永不可作单一的选择。文学要求真、善、美的统一。文学与科学的共同点:文学艺术与科学文化虽有偏重于感情与理性之分,但它们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在塑造人的素质这个根本点上是相通的。(二)文学与历史文化文学重虚构,重情感,重诗意;历史重真实,重事实,重理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不过,它们都可以达到对世界普遍性的揭示,而且历史与文学具有互动关系,历史为文学创作提供题材,文学对真实生活的描写,也成为对历史的重要补充。(三)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化在艺术文化中,文学、绘画、音乐是最古老的、最重要的三种艺术形式。绘画以线条、色彩描绘世界,作用于人的视觉,是视觉艺术;音乐以声音、以韵调抒写感情,作用于人的听觉,是听觉艺术;文学是艺术,这是文学与绘画、音乐的区别。文学、绘画、音乐又有共同性,它们可以相互配合、阐发、影响和补充,文学可以使绘画和音乐具有深刻的思想;绘画可以使诗和音乐增强形象性;音乐可使诗和画增强节奏感。9 9.文文学学是是一一种种社社会会意意识识形形态态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把文学界定为社会意识形态,关于这一命题,可以从二方面加以阐释:文学源于生社会活;文学改造社会生活。总之,我们说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是说社会生活本来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经过作家的艺术改造,变为观念形态的东西,文学已不是物质形式,而是意识形式。4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1 10 0.文文学学是是人人的的一一种种审审美美活活动动文学是审美活动:(一)审美的含义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审美客体的观照、感悟和判断。(二)审美实现的条件主体心理层;客观对象层;心理时空层;历史文化层。(三)审美的特点包容性;思想深刻性。1 11 1.文文学学的的审审美美意意识识形形态态性性(一)审美意识形态的生成和理论概括。(二)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的内涵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不是简单的,它既非单一的意识形态的表现,也非单纯的审美,它是复杂而丰富的,具体可表现在: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同性;从主体把握对象的方式看,是认识也是情感。黑格尔称认识与感情的结合形态为“情致”。情致就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的感性的,也是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成为人们的认识。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的,又是有功利性的;1 12 2.体体验验与与文文学学(一)经验和体验个人的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即经验;体验是经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与个性色彩的那一种形态。经验和体验是密切相连的,经验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对经验意义和诗意的发现与升华。(二)体验与文学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作家的个体体验有以下特征:情感的诗意化;意义的深刻化;感受的个性化。关于“移情说”,编者在论及作家个体体验之特征之一“情感的诗意化”时提出了“移情说”。为什么在体验中会发生对象情感化和诗意化呢?这就与移情有关,即在体验中,“物”与“我”的距离缩短乃至最后消失,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说的创立者是德国美学家里普斯。关于“距离说”,编者在论及“意义的深刻化”时提出“距离说”。“距离说”的提出者是布洛,它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功利距离的体验,即所谓换了一个视角,当作者在换了5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一个视角之后再审视当下世界,就能看到通常未注意的方面,即事物的深义和诗意的方面。1 13 3.体体验验的的美美学学功功能能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的这段话高度概括了作家的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一)体验及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二)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它包括三层含义,对对象本身的超越;获得“童心”,对传统的陈规陋习和既定成见实现超越。(“童心”说为明代李贽提出)第第二二章章文文学学语语言言组组织织1 1.文文本本文本是未经阅读的,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组成的整体语句,是一份写出来或印刷出来的语言产品。文学文本(或文学理论、文学批语领域通常使用的文本)是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的语言形态。文学文本除了具有一般文本的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文学文本总是指一种实际语言形态,它不是指理想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社会语言结构,而是一种特定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二)要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三)供读者阅读和接受的。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其一定读法的语言形态。2 2.文文本本层层面面(一)庄子的“言”、“意”二层面;王弼(三国人)的“言”、“象”、“意”三层面说;更为自觉分析文学文本层面构成的是清桐城派文论家刘大槐和姚鼐。刘大槐的“精”“粗”二层面说,“粗”指语言层,即“音节”和“字句”;“精”指内在意义层,即“神气”。姚鼐的“精”“粗”两层面,“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二)西方文论对文本层面的认识但丁的二层面说:字面意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神秘意义,字面意义为一层,后三者构成超意义层,为一层。黑格尔的二层面说:外在形象层和内在意蕴层。英加登的四层面说: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式化面貌;再现的客6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体。(三)编者的观点文学文本由三个层面组成: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和文学意蕴。3 3.文文本本的的语语言言性性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是指文本所具有的语言特性。它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文学以语言的方式存在。(二)文学语言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文学中的语言,是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形态。(三)言语是语言在文学中的具体存在方式。现代语言学家索绪尔把语言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前者是语言集团言语的总模式,后者是在特定语境下个人的说话活动。文学语言的存在方式不是语言结构,而是言语,它呈现出个人的、多方面的、异质的、不稳定的或活跃的特点。4 4.语语言言在在文文学学中中的的地地位位(一)对语言在文学中地位的认识西方文论界对语言在文学中的地位的认识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经典语言观,二是现代语言观。从古希腊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文论界认为语言在文学中主要是表达意义的工具;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他们认为语言在文学中主要是创造意义的场所,不再是意义简单地先于语言并决定语言,而是意义在语言中被创造出来。持这一观点的著名学者有维特根斯坦和伊格尔顿。中国文论界对语言在文学中地位的认识。以清末为大致的分界线,可以看到,中国文论界的语言观呈现出古典语言观和现代语言观的分别。中国古典语言观认为语言在文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具体表现在,语言既是外在之道也是内在之心的具体存在方式,从而具有鼓动天下的力量;从清末始,中国现代文论界吸收了来自西方的语言观,形成了新的现代语言观,清末诗人黄遵宪发出“我手写我口”、“语言与文字合”的呼声;梁启超提出“由古语之文学变为俗语之文学”的文学变革主张;胡适撰写文学改良刍议,“语言革命”终于被直接而明确地视为现代文学的根本问题和首要任务;三十年代以来,来自前苏联的文学语言观在中国产生了缓慢而决定性的影响。(二)语言是文学的直接现实语言在文学中的地位集中表现在,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直接现实,语言在文学中具有首要地位。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四方面理解:从文学文本的状况看,语言是文学文本的基本存在方式,这可以从三方面看,首先,一部文学文本总是直接地由客观的语言符号系统构成的;其次,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目的,7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是要最终形成语言艺术品文学文本;再次,读者阅读同样必须和只能首先面对这种语言性文本,进而最终理解和欣赏它。从文学文本语言与意义的关系看,语言是意义所不可须臾与之分离的生长地。在文学文本中,一方面,语言是意义的生长地,语言使意义得以生成;另一方面,意义的生成始终通过语言。从语言在文学文本中的功能看,语言不仅表达意义,而且本身就是意义的组成部分。从文学的审美特性看,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美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语言是文学文本美的资源;另一方面,语言更是美的组成部分。5 5.文文学学语语言言组组织织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具体说来文学语言组织有三个特性:(一)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二)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三)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6 6.文文学学语语言言组组织织的的层层面面文学语言组织有三个基本层面:语音层面、文法层面、辞格层面。语语音音层层面面: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它包括节奏和音律。(一)语音层面的作用在诗等抒情性的文学文本中,声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构成了抒情形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清沈德潜说:“诗以声为用者,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林语堂先生揭示了“中国文学的美”在语音层面的特征,如尤其注重汉语语音的节奏和韵律美。在林先生看来,汉语的“语音价值”不仅表现在中国文学上,而且渗透进更为广泛、深刻而根本的中国“社会传统”和“心理习惯”之中。与诗相比,尽管语音层面在散文中的重要性一般来说要小些,但散文也往往讲究语音形象的创造,朱光潜先生明确主张散文要讲究“声音节奏”。在小说方面,汪曾祺曾把语言的“声音美”看作小说的语言美乃至整个小说美的关键因素。(二)语音层面的形态:节奏和音律。节奏: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的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节奏一般有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轻重型。音律: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文本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8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的和谐状况。音律的基本类型有:双声、叠韵、叠音、叠字、平仄和押韵。文文法法层层面面: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辞辞格格层层面面: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编者共介绍了三对六种基本辞格:比喻与借代、对偶与反复、倒装与反讽。7 7.文文学学语语言言组组织织的的审审美美特特征征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它有如下表现:内指性、陌生化、音乐性和本色化等。内内指指性性: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学语言的无需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即它总是遵循人的情感和想象的逻辑行事,而不一定寻求与外在客观事实相符。音音乐乐性性:音乐性是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陌陌生生化化:陌生化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的特性,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本本色色化化:本色化是文学语言组织与人的本来面目(身份、性格或面貌)相符的特性。它有多种含义,一指文体规范;二指作家的身份和性格特征;三指生活的本来面目。“本色”一词最早由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而用“本色”批评诗歌创作的是宋陈师道,他认为韩“以文为诗”和苏(轼)“以诗为词”,“虽极天下之事,要非本色”。宋张炎明确提出“本色语”要求,语言的本色化往往成为作家的一种必然选择,它意味着竭力选择、锤炼语言,以便尽可能直接而生动地表现人的本来面目。本色语有两种类型:本色化描述语,本色化对话。本色化描述语是指文学文本中叙述人或抒写人所使用的描述性语言极符合被刻画人物独特身份和性格及其所在环境的语言组织。本色化对话是人物与人物在特定环境中所展开的对话与说话人身份和性格相符的语言组织。第第三三章章文文学学的的形形象象系系统统1 1.文文学学形形象象的的涵涵义义9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是文学文本中呈现出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力的、体现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图画。2 2.文文学学形形象象的的系系统统性性文学形象的系统性表现在两种意义上:其一是艺术世界的有机性;其二是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审美功能的互补性。文学形象有三个类型:表意性形象、抒情性形象、写实性形象,与之对应的高级形象形态分别是象征性意象、意境、典型。意境,偏重满足人类情感方面的审美需要;象征意象偏重满足人们思考和幻想的审美需要;典型偏重满足人们认识社会、人生的审美需要。3 3.文文学学形形象象的的总总体体特特征征具具体体可可感感性性。艺艺术术概概括括性性。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是指文学艺术形象能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表现在:首先,文学形象通过个别概括一般,通过偶然表现必然;其次是“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文文学学形形象象的的审审美美理理想想性性。所谓审美理想,是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内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范型模式,审美理想一方面通过个人的审美实践显示出个人的性格特色,另一方面又以范型模式的形式体现为民族审美情趣的共同性乃至人类审美理想的共同性。审美理想由此影响和制约着全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审美实践和艺术创作。艺术家不仅可以把生活中的美加以集中、夸张升华为理想的美,加工成体现审美理想的艺术形象,而且还可以把生活中的丑,转化为艺术美,转化为可以带来审美享受的文学形象。文文学学形形象象的的审审美美属属性性。能否唤起读者的美感,是文学形象是否存在的重要特征。换句话说,文学形象应当具有审美属性。当然,文学形象唤起的美感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形:直接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批判丑所带来的审美享受;通过以同情的目光,描绘弱者丑陋的形象,以呼唤人性中求美向善之心的回归;通过对社会和人生本质上丑陋和荒谬的展示,表达人类失去美的痛苦和对美的渴望。4 4.典典型型论论的的发发展展及及论论争争(一)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十七世纪以前,西方的典型观基本上是类型说,代表人物有狄德罗;十八世纪后,个性典型观占主导地位,黑格尔是其代表;十九世纪 80 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二)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略)10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5 5.典典型型的的美美学学特特征征典型是写实性作品系统中呈现出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富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特征性。“特征”具有两重属性: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对特征性的理解也须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文学典型须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总特征;二是文学典型还须有在总特征制约下的丰富多彩的局部特征。丰富的历史意蕴。人之所以创造典型这种艺术至境形态,是为了“直观自身”的审美需要,追求的是典型所应该具有的审美认识价值,看一看人是怎样在历史和现实中生活的,以及历史和现实的本来面貌如何。所以凡是世界公认的典型,总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性格刻画,显示“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从而葆有丰厚的历史意蕴。典型的艺术魅力。典型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典型独特的审美效果,这种效果表现在四个方面:文学典型以人的生命形式而呈现出无穷魅力;真实性;合乎理想;新颖性。6 6.典典型型环环境境中中的的典典型型人人物物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第一次阐明了人的生活环境与人物性格形成的关系,同时提出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写道:“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所谓典型环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总情形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恩格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首先它们相互依存。一方面,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另一方面,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其次是互动。一方面典型环境不但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典型人物可以对典型环境产生反作用。7 7.意意境境论论的的形形成成和和意意境境的的界界说说意境作为中国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的源头可上溯至庄子,刘勰首次用“境”的概念来评嵇康的诗,王昌龄的诗格已有“意境”概念,其它如诗僧皎然、刘禹锡、司空图、严羽等都对“意境”论作出了贡献,清末民初的王国维的意境论集意境说之大11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成,指出“词的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意境是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8 8.意意境境的的艺艺术术特特征征意境的艺术特征表现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和韵味无穷四个方面。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它有三种不同的类型: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虚实相生。意境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如在目前”的实的因素;二是“见于言外”的虚的部分。一般来说,虚境是对实境的升华,它体现了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了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写。“虚”境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和统帅的地位,因此意境才有“神境”、“灵境”的别称,但虚境不能凭空而生,在意境创造中,一切还必须落到对实境的具体描绘上。生命律动。意境展示了生命本真的幽情壮采,或叫生命本身的美。宗白华认为,意境中“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意境作为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它具有三个特点:表真挚之情;状飞动之趣;传万物之灵。韵味无穷。韵味指意境中蕴含的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它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有“韵”、“情韵”、“韵致”、“兴趣”、“兴味”等多种别名。9 9.意意境境的的分分类类清刘熙载从意境的审美风格上提出“明丽鲜艳的美”、“热烈豪迈的美”、“悲凉凄清的美”、“和平静穆的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提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感情较直露、倾向较鲜明的意境;“无我之境”是情感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朱光潜称之“同物之境”、“超物之境”。樊志厚人间词乙稿序的三分法:以境胜者;以意胜者;意与境浑者。1 10 0.含含义义意象在文艺学、心理学等学科中主要有四种含义:心理意象(即表象)、内心意象(可理解为“胸中之竹”)、泛化意象(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即文学意象)。“意象”最早出现于汉代王充的著作论衡。此时的意象,可理解为“表意之象”,理解为象征,最多只能是观念意象,而不是审美意象。清学者叶燮的观点标志着中国古代象征意象论的成熟。在西方,康德的提法可理解为“审美意象”。12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1 11 1.艺艺术术特特征征文学象征意象是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艺术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它的基本特征是:哲理性。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本质特征。象征性。象征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基本表现手段,它由两种因素构成:第一是意义(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第二是这意义的表现。荒诞性。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求解性。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审美特征。1 12 2.艺艺术术意意象象化化的的原原则则与与方方法法以荒诞的幻想表达意念的真实;在抽象思维指导下实现最佳的象征意象组合;“意象应合”的原则:从“意象应合”的原则出发,便形成了象征意象化的基本方法。意向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努力捕捉客观物象与主观意念的对应关系,选择好最佳的象征物;二是把握对应点,在准确把握对应点的工作中,一般说来常见的方法有这样几种:剪除不对应的部分,突出对应的部分;若对应点不够,可虚构;拟人物的方法。1 13 3.分分类类寓言式象征意象,即通过一则故事暗示一种哲理或观念;符号或象征意象,即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或单个意象。第第四四章章叙叙事事作作品品1 1.西西方方叙叙事事理理论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全面研究叙事理论的专著,贺拉斯在诗艺一书中则进一步提出叙事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问题。法国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其著作为诗的艺术)创立了以理性制约情感表现和以类型化人物为中心的完整的古典叙事理论。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狄德罗、德国诗人莱辛对平民戏剧的推崇,叙事理论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社会、关注人物性格的现实主义观念。黑格尔提出性格是现代艺术的真正中心的说法,恩格斯提出典型化理论。西方传统叙事理论已走向成熟。2 2.中中国国传传统统叙叙事事理理论论宋元后,随着通俗叙事文学的发展,对叙事艺术的研究也发展了起来。到明后期,以评点的形式对叙事作品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认识的一种特殊的叙事文学研究方法发展了起来。李贽、叶昼、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金圣叹对西厢记的评点、毛宗岗13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对三国演义的评点以及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把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研究形式发展到了高峰。金圣叹对叙事艺术的研究成果使中国传统的叙事理论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梁启超的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王国维的红楼梦研究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的叙事艺术研究在西方叙事文学和理论的影响下开始形成新的特征。3 3.现现代代叙叙事事理理论论二十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开始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研究叙事艺术,形成叙事学。代表人物有俄国的普洛普(形式主义者)、列维一斯特劳斯(法国的结构主义者)、格雷马斯(神话分析的代表)、布雷蒙德(民间故事分析的代表)、巴特、托多罗夫、热奈特(后三者均为小说研究的代表)。4 4.叙叙事事及及叙叙事事作作品品叙事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以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叙事作品有:早期的神话传说、史诗,近代的小说、戏剧剧本,现当代的影视文学。法国叙事学研究者热奈特提出,叙事学中的“叙述”包含了三个不同的概念:故事内容、语言组织、叙述行为,有的学者将其命名为故事、文本、叙述。5 5.叙叙述述语语言言叙述语言是使故事内容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它包括三个方面:叙事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6 6.叙叙事事时时间间故事时间是故事中事件接续的先后顺序;文本时间是叙述文本中叙述语言排列的先后顺序,也可以是读者阅读文本所依照的顺序;叙事时间是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叙述时间包括三个方面的关系,即时距、次序和频率。(一)时距(叙述的步速)是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这些关系有:省略(文本时间长度为零)、概略(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场景(匀速叙述,文本时间长度等同于故事时间长度,较典型的匀速叙述是在话剧剧本中人物对话的场景)、减缓(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停顿(故事时间长度为零)。(二)次序。叙述时间中的次序是故事时间中事件接续的先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叙述语言的排列顺序相互对照所形成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顺时序、逆时序,逆时序有倒叙和插叙二种。(三)频率。频率是叙述时间的另一个方面,是文本中的特定叙述语言或故事内容自身的重复关系。重复有两种类型,即事件的重复和叙述的重复。事件的重复是故事内容的14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重复,即同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叙述的重复是同一事件在故事中被反复叙述。7 7.叙叙述述视视角角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总起来说有四种情形: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和人称(视角)变换叙述。(一)第三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其特点是无视角限制。由于叙述视角可以游移,所以这种叙述也可称无焦点叙述。(二)第一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是叙述者同为故事中的一个角色的叙述。它有两个特点:首先,这个人物作为叙述者兼角色,他不仅可以参与事件过程,还可以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其次,作为限制叙述者,他不能叙述本角色所不知道的内容。(三)第二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是指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是以“你”的称谓出现的一种叙述方式。(四)叙事视角和人称的变换(课本中没有为这一概念给出定义)。8 8.叙叙述述标标记记叙述标记是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具有标识作用的叙述手段。叙述标记有时是为了用来提示写作意图或宗旨,有些是为了凸显人物。(一)意图标记叙述文本中显示意图或宗旨的最明显的标记是标题,另外还有多出现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序跋、题记等。(二)人物标记可以作为凸显人物形象的标记通常有:人物绰号、人物描写段落、叙述者未直接说出的引导标记、人物偶发的语言和动作、外貌、服饰、环境等。9 9.故故事事故事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它包括事件、情节和情景。(一)事件事件由故事中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根据事件在故事进展中的作用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事件,另一是用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事件。(二)情节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它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并由此揭示人物的命运。15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内部资料(三)情景情景是由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即由上述用于塑造生动形象的事件组织成的具体情境。1 10 0.人人物物人物是故事中事件、情节发生和发展的动因,也是使一个故事真正具有意义的根据。故事的人物有二重性:从推动故事进展的作用上讲,人物是行动主体,格雷马斯称之为“行动素”;从构造形象的意义上讲,人物是性格。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来进行区分的一种典型方式是福斯特的区分方法,即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一)“扁平人物”“扁平人物”是具有单一或简单性格特征的人物,根据福斯特的划分,一种不具有性格内涵而仅仅表示某种抽象概念的表意性人物也属“扁平人物”。“扁平人物”(也可称类型化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