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11
第1 1章 信 息 化 基 础 知 识11.1信息与信息化11.1.1信息的定义与特征信息是一种客观事物,它与材料、能源一样,都是社会的基础资源。但是,理性认 识信息却只有几十年的历史。1948年美国科学家香农在对通信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的概念,创立了信息理论。此后,人们对信息的研究迅速增加,形成了一个 新的学科信息论。至今,信息论已发展成为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学科,并且与控制 论和系统论并称现代科学的“三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更加 重了“三论”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地位。1.信息的定义什么是信息?香 农 在 通信的数学理论一文中对“信息”的理解是“不确定性的 减少”,由此引申出信息的一个定义: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同年,控制论的创 始 人 维 纳 在 控制论一书中指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当然,人 们还从不同的角度给信息下了定义,据统计,目前信息的定义不下几十种。但是,被人 们所普遍接受的大概还是香农的定义,因为香农不但给出了信息的定义,而且还给出了 信息的定量描述,并确定信息量的单位为比特(bit)。1 比特的信息量,在 变 异 度 为 2 的最简单情况下,就是能消除非此即彼的不确定性所需要的信息量。香农把热力学中的 熵引入信息论。在热力学中,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度量,而信息与熵正好相反,信息是 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因而,表现为负熵。它的计算公式如下:Hx)=-TiP(Xog2 PX式 中 尤 代 表n个状态中的第i个状态,代表出现第i个状态的概率,/00代表 用以消除系统不确定性所需的信息量,即以比特为单位的负熵。乌家培把信息的定义分解为三个层次:(1)语法或结构形式层次,反映信息的确定度;(2)语义或逻辑内容层次,反映信息的真实度;第11章 信 息 化 基 础 知 识.211(3)语用或实用价值层次,反映信息的效用度。对信息的量的研究,与第一个层次有关,构成经典信息论的内容;对信息的质的研 究,与第;、第三两个层次有关,构成现代信息论的内容。2.信息的特征人们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信息的特征有:(1)客观性。信息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反映的对象则有主观和客观的 区别,因而,信息可分为主观信息和客观信息。主观信息,如决策、指令、计划等;客 观信息,如国际形势、经济发展等信息。(2)普遍性。物质的普遍性决定了信息的普遍存在,因而信息无所不在。(3)无限性。客观世界是无限的,反映客观世界的信息自然也是无限的。(4)动态性。信息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是动态的。(5)依附性。信息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因而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需要有 物质的承担者。信息不能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6)变换性。信息通过处理可以实现变换或转换,使其形式和内容发生变化,以 适应特定的需要。(7)传递性。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就是存储,在空间上的传递就是转移或扩散。(8)层次性。客观世界是分层次的,反映它的信息也是分层次的。(9)系统性。信息可以表示为一种集合,不同类别的信息可以形成不同的整体。因而,可以形成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信息系统。(1 0)转化性。信息的产生不能没有物质,信息的传递不能没有能量,但有效地 使用信息可以把信息转化为物质或能量。11.1.2信息化1.信息化的定义信 息 化(Informationalization)词是由日本学者在20世 纪 70年代提出的,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广为接受和认可的权威定义。所谓信息化,可以认为是现代信息技术 与社会各个领域及其各个层面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及结果。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信 息技术自身和整个社会都发生着质的变化。其中,社会的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信息资源 开发和应用及知识生产力迅速提高的结果。信息化是与当代信息革命、信息社会相关联 的,信息化不同于工业化,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可以促进工业化的进程;信 息化不等同于现代化,在现代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是现代化的目标之一;信息化不等 于自动化,传统的自动化设备是以物质能源来驱动的,而对于信息化设备而言,信息不 仅是处理对象,而且是信息系统的资源。212-信息 系统 项目管理 师考 试 辅 导 教 程(第3版)思/女 白r 1信息技术和产业-图11-1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关系图1-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从本质上看,信息化应该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 高科技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的过程。作为这一过程的结果,它最终将会引起整 个产业结构的变化。2.信息化的意义关于信息化的意义,2000年 10月中共中央 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 五年计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发达国家是在实现工业化基础上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 的。新的历史机遇,使我们可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 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我们讲抓住机遇,很重要的就是要抓住信息化 这个机遇。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 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要在全社会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都有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从中央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推进我国信息化的意义十分重大,它能够极大地促 进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11.1.3国家信息化体系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 化人才、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六个要素,这六个要素按照图11-1所示的关系构 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M-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信息技术应用是指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是信 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第11章 信 息 化 基 础 知 识213.需求和效益。信息技术应用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效益 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向其他五个要素提出需求,而其他五个要素又反 过来支持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就是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广泛应 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劳动效率,提供 经济效益,提升产业结构和素质,推进国民经济更加迅速、健康的发展,从而加速实现 国家现代化的进程。2.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材料资源和能源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信息 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我 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是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 志。信息资源在满足信息技术应用提出的需求的同时,对其他四个要素提出需求。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界,可以开发利用的材料资源和能源资源是有限的,绝大多数又是不可再生、不可共享的。而且,对材料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产 生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自然界的破坏。与此相反,信息资源是无限的、可再生的、可共享 的,其开发利用不但很少产生新的污染,而且会大大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从而相应 地减少了污染。3.信息网络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 必要手段。只有建设先进的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益。信息网络是现 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在满足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分布处理所需的传 输与通信功能的同时,对其他三个要素提出需求。目前,人们通常将信息网络分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这三种网络有各 自的形成过程、服务对象、发展模式。三种网络的功能有所交叉,又互为补充。三种网 络的发展方向是:互相融通,取长补短,逐步实现三网融合。我们必须积极支持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的发展,处理好三网之间的关系,促进三网逐步融通和融合,保 证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4.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大国,又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也不应该过多依靠从国外购买信息技术和装备来实现信息化。我国的国家信息化 必须立足于自主发展。为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关键的信息技术和装备必须由我们自己 研究、制造、供应。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自主的信息产业,才能满足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网络建设的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和信息化 进程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品与软件产品、信息技术和信息服214.信 息 系 统 项目 管理师考 试辅导 教程(第3版)务的需求急剧增长,这也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从而带动我国信息 产业的高速发展。5.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 影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只有尽快建立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研究、开发、生产、应 用和管理队伍,才能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信息化体系各要素都需要多门类、多 层次、高水平人才的支持。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普及教育等多 种途径,以及函授教育、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手段,加快各类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增强专业人才的素质和水平。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提 高信息化意识,加强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职业培训工作。还要重视建立精干 的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工作。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关系,是国家信 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必须抓紧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抓紧制订和出台各种法规及配套的管理条例,以形成较为 完善的法规体系,通过法律手段,造成一个公平、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还要加快建 立健全相关的执法体系及监督体系。标准规范是技术性的法规。特别是我国加入WTO 之后,标准规范对于我国自主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有计 划地确立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各类标准规范。11.2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11.2.1政府信息化的概念、作用及意义1.政府信息化的含义政府信息化,就是传统政府向信息化政府演变的过程。具体来说,政府信息化就是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集成管理和服 务,从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决策质量、调控能力,并节约开支,改进政府的组织结 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这个定义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政府信息化必须借助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软件产品;第二,政府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与行政 有关部门的信息化,还包括立法、司法部门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的信息化;第三,政府 信息化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因特网上,而是要对已有的 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或再造。第11章 信 息 化 基 础 知 识.215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政府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电子政务。在大多数情况下,电子政 务可以作为政府信息化的同义语来使用。2.政府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政府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如下。(1)能够提髙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效用。政府机构是否能正确地履行职能依赖于充分和准确的信息;政府是社会发展的导航者,需要准确把握社会对政府的需求及其变化,从而才能准确地做出战略和策略选择;政府是社会问题的治理者,这要依赖于对各方面 信息的深入分析、正确判断和准确把握;政府是市场失灵的矫正者,矫正市场失灵的前 提是最大程度地掌握信息。由以上分析可见,充分的信息和信息网络是现代政府的神经 系统。而政府信息化无疑对政府搜集处理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具体来说,政府信息 化对政府管理乃至社会信息化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重要意义。(2)对于社会信息化起到示范作用。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政府是公共品的提供者,因而政府信息化对社会信息化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3)能够提髙政府的服务质量。政府无疑是社会上最大的信息资源拥有者和使用 者之一,政府管理和行政的过程就是信息收集、处理和存储的过程。政府信息化可使政 府运用所获取和掌握的信息,对社会问题和群众的需求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提 高公共品的质量。同时,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共享。(4)可以使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人才不仅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更是政府的主 要资源。政府的行政和管理主要靠人才,靠人才的知识和智力。政府信息化使得政府工 作人员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从而促使他们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 和技能。同时,网络的发展也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了学习提高的极好的环境和平台,为 他们的素质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5)有利于反腐倡廉。网络使信息的传递做到快速和及时,使信息的发布和反馈 能够及时或实时,为政府的动态管理提供了可能。政府上网后,政府通过网络宣传各种 政策,扩大了服务职能,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这有利于遏制进 而消除官僚主义。政府信息化的发展使政府的管理呈现了动态性和透明性,有利于有关 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有利于消除官僚主义、文牍主义,有利于反腐倡廉。(6)做到信息共享。各级政府掌握着大部分的社会、经济文化信息及全部的政策 和法律信息。政府信息化使信息资源不再只是储存于仓库的档案或柜中的资料,而是成 为创造价值的富有生命力的社会资源。也只有在政府信息化的前提下,信息共享才不再 是一句空话。(7)有利于节约开支。政府信息化必将对政府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产生冲击。政 府信息化使传统的部门组织朝着网络组织的方向发展,打破了职位、层级、部门的限制,促进政府组织和职能的整合,使政府的业务流程更加简明、畅通,从而可以使政府节约 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减少成本开支,提高办事效率。.216.信息 系统 项目 管理 师 考 试 辅 导 教 程(第3版)11.2.2电子政务的概念、内容和技术形式1.电子政务的概念20世 纪 90年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伴随着因特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电子 政务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电子政务一出现,就成为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根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 对 62个 国 家(39个发展中国家,23个发达国家)所进行 的调查,89%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先国家级的重 要事项。事实上,电子政务已经迅速地列入了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政治日程。电子政务实质上是对现有的、工业时代形成的政府形态的一种改造,即利用信息技 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来构造更适合信息时代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现有的政府组 织形态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与工业化的行政管理的需求和技术经济环境相适应,已经存 在了 200年以上。随着网络时代和网络经济的来临,管理正由传统的金字塔模式走向网 络模式。政府的组织形态也必然由金字塔式的垂直结构向网状结构转变,从而减少管理 的层次,以各种形式通过网络与企业和居民建立直接的联系。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过 程实质上是对原有的政府形态进行信息化改造的过程,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最终构 造出一个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政府形态。在信息时代,就像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企业必备的手段一样,电子政务己经成为国 民经济信息化不可或缺的一环。信息化使许多政府原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不仅可以做 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快、更好,帮助政府实现对国家的有效管理。今天,无论经济与社 会的发展或者国家安全的保障,都不能没有电子政务的支持。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将有着十分重要 的影响。电子政务的发展还将对我国各行各业信息化的发展,包括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 起着示范作用。2.电子政务的内容在社会中,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为主体主要有三个,即:政府、企(事)业单位及 居民。因此,政府的业务活动也主要围绕着这三个行为主体展开,即包括政府与政府之 间的互动;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与企业的互动;政府与居民的互动。在信息化 的社会中,这三个行为主体在数字世界的映射,构成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 三个信息化的主要领域。电子商务在经历了一个发展热潮之后,目前正在向一个新的、更扎实的阶段发展;电子政务则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正在形成一个发展的热潮。政府与政府,政 府 与 企(事)业,以及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构成了下面五个不同 的却又相互关联的领域。(1)政 府 与 政 府(G2G)。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包括首脑机关与中央和地方政 府组成部门之间的互动;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的 互动;政府与公务员和其他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的互动。这个领域涉及的主要是政府内部第11章 信 息 化 基 础 知 识.217.的政务活动,包括国家和地方基础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利用,如人口信息、地理信息、资源信息等;政府之间各种业务流所需要采集和处理的信息,如计划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经济统计、公安、国防、国家安全等;政府之间的通信系统,包括各种紧急情况的 通报、处理和通信系统;政府内部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公文 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等;各级政府的决策支持系统和执行信息系统,等等。(2)政 府 对 企 业(G 2 B)。政府面向企业的活动主要包括政府向企(事)业单位 发布的各种方针、政策、法规、行政规定,即 企(事)业单位从事合法业务活动的环境,包括产业政策、进出口、注册、纳税、工资、劳保、社保等各种规定;政 府 向 企(事)业单位颁发的各种营业执照、许可证、合格证、质量认证等。“政府对企业”的活动实 质上是政府向企业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如构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和市场环境,维护公平 的市场竞争秩序,协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加入国 际竞争,以及提供各种各样政府信息的服务等。(3)政 府 对 居 民(G 2C)。政府对居民的活动实际上是政府面向居民所提供的服 务。政府对居民的服务首先是信息服务,让居民知道政府的规定是什么,办事程序是什 么,主管部门在哪里,以及各种关于社区保安和水、火、天灾等与公共安全有关的信息,户口、各种证件和牌照的管理等政府面向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政府对居民的服务还包 括各公共部门如学校、医院、图书馆、公园等面向居民的服务。(4)企 业 对 政 府(B 2 G)。企业面向政府的活动包括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 款,按政府要求应该填报的各种统计信息和报表,参加政府各项工程的竞、投标,向政 府供应各种商品和服务,以及就政府如何创造良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如何帮助企业发 展等提出企业的意见和希望,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提出可供政府采纳的 建议,向政府申请可能提供的援助等。(5)居 民 对 政 府(C 2 G)。居民对政府的活动除了包括个人应向政府缴纳的各种 税款和费用,按政府要求应该填报的各种信息和表格,以及缴纳各种罚款外,更重要的 是开辟居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使政府的各项工作不断得以改进和完善。政府需要利用 这个渠道来了解民意,征求群众意见,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此外,报警服务(盗贼、医疗、急救、火警等)即在紧急情况下居民需要向政府报告并要求政府提供的服务,也 属于这个范围。当前,世界各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就是围绕着上述五个方面展开的,其目标除了不断 地改善政府、企业与居民三个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使其更有效、更友好、更精简、更 透明和更有效率之外,更强调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对原有的政府结构及政府业务活 动组织的方式和方法等进行重要的、根本的改造,从而最终构造出一个信息时代的政府形态。218.信 息 系统 项 目管 理师 考 试 辅 导 教 程(第3版)3.电子政务的技术形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的各项业务,实现政府业务流的计算机化,在发达国家 已经有了近50年的历史。近 50年来,计算机在政府中的应用从技术上来说,经历了主 机、微机加局域网、因特网三个阶段;从处理内容上来说,由数据管理、信息管理,逐 步走向知识管理;从覆盖的范围来说,其职能由政府内部的管理走向政府的外部服务,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与 20世 纪 90年代初相比,电子政务近几年来在概念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当前,电 子政务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有两个主要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以因特网为基础设施,构 造和发展电子政务。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使人们看到了因特 网的巨大潜力及其在帮助政府实现与企业和居民的互动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优越 性。第二个特征是,就电子政务的内涵而言,更强调政府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完善,包括 政府对企业、对居民的服务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服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两个主要 的特征是由于发达国家经过持续近50年的信息化的努力,政府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和 各种决策支持系统已经基本完成,有可能利用因特网将政府的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和功能 上向政府外部延伸;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因特网为重新构造政府和政府、企业、居民三 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会。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起步阶段。政府信息网上发布是电子政务发展起步阶段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以美国为例,联邦和地方各级政府在电子政务方面的项目大约仍有57%属于起步阶段,大体上是通过网站发布与政府有关的各种静态信息,如法规、指南、手册、政府机构、组织、官员、通信联络等。(2)政府与用户单向互动。在这个阶段,政府除了在网上发布与政府服务项目有 关的动态信息之外,还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这个阶段的一个例子是用户可以从 网站上下载政府的表格(如报税表)。上届美国政府(克林顿政府)曾经规定,在 2000 年 12月之前联邦政府的最重要的500种表格必须做到完全可以在网上下载。这一点已 经按时实现。(3)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在这个发展阶段,政府与用户可以在网上完成双向的 互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用户可以在网上取得报税表,在网上填完报税表,再从网上将 报税表发送至国税局。在这个阶段,政府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就某件事情、某个非政治 性的议题,如公共工程项目,或某个重要活动的安排在网上征求居民的意见,使居民参 与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决策。企业和居民也可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政府提出询问或建 议,并与政府进行讨论和沟通。(4)网上事务处理。引用上面举过的例子,如果国税局在网上收到企业或居民的 报税表并审阅后,向报税人寄回退税支票;或者在网上完成划账,将企业或居民的退税 所得直接汇入企业或居民的账户。这样,居民或企业在网上就完成了整个报税过程的事第11章 信 息 化 基 础 知 识219.务处理。到了这一步,可以说,电子政务在居民报税方面是趋于成熟了,因为它是以电 子的方式实实在在地完成了 一项政府业务的处理。显然,这个阶段的实现必然导致政府机构的结构性调整,也必然导致政府运行方式 的改变。因为原来政府的许多作业是以纸张为基础的,现在则变成电子化的文件了;原 来政府与居民的“接口”是在办公室,或者在柜台、窗口,现在则移到计算机屏幕上了。因此,需要调整原有的某些政府部门及某些人员;设立一些新的部门及新的岗位;重组 政府的业务流程。这就是为什么说电子政务不仅仅是将现有的政府业务电子化,而更重 要的是对现有的政府进行信息化的改造。只有这种改造实现了,电子政务才真正地趋于 成熟了。如果一个部门说它已经实现了电子政务,而机构和运行方式却原封不动,那么,这个部门的信息化肯定是不成功的。一般来说,电子政务所要处理的业务流有数百个之多。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这数 百个业务流的信息化不可能同时进行,更不可能同时趋于成熟;相反地,只能按照轻重 缓急,根据需要和可能,一批一批地开发。由此可见,建设一个成熟的电子政务可能需 要几年或数十年的时间,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11.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11.3.1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举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 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如果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及产品的过程,或者更 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向企业全面渗 透,运用于流程管理、支持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表明,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 用,在空间上是一个由无到有、由点到面的过程;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起初 是战术阶段,经过逐步深化,发展到战略阶段;信息化的核心和本质是企业运用信息技 术,进行隐含知识的挖掘和编码化,进行业务流程的管理。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一般来 说,可以沿两个方向进行。一是自上而下,必须与企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 新结合;二是自下而上,必须以作为企业主体的业务人员的直接受益和使用水平逐步提 高为基础。就一般意义而言,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整体上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的 数字神经系统。这种数字神经系统,使得企业具有平稳和有效的运作的能力,对紧急情 况和机会做出快速反应,为企业内、外部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 争力。.220.信息 系统 项目 管理 师考 试 辅 导 教 程(第3版)11.3.2企业资源规划(ERP)的结构和功能1.ERP的概念企 业 资 源 计 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是一种融合了企业最佳实践和先进信息技术的新型管理工具。它扩充了 MIS、M RPII的管理范围,将供应商和企 业内部的釆购、生产、销售及客户紧密联系起来,可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 理,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和优化,提升基础管理水平,追求企业资 源的合理高效利用。ERP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于 20世 纪 9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ERP 实质上仍然以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为核心,但 ERP至少在两方面实现了拓展,一是将资源的概念扩大,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资源,而是扩大到整个供应链条上的资源,将供应链内的供应商等外部资源也作为可控对象集 成进来;二是把时间也作为资源计划的最关键的一部分纳入控制范畴,这使得决策支持 系 统(D S S)被看做ERP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 ERP的功能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 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基于上述原因,E RP被认为是顾客驱动的、基于时间 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制造资源计划。ERP的概念对应于管理界、信息界、企业界不同的表述要求,“ERP”分别有着它 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对于企业来说,要理解E R P,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企业资源”。简 单地说,“企业资源”是指支持企业业务运作和战略运作的事物,既包括我们常说的人、财、物,也包括人们没有特别关注的信息资源;同时,不仅包括企业的内部资源,还包 括企业的各种外部资源。由此可见,ERP就是一个有效地组织、计划和实施企业的内 外部资源的管理系统,它依靠IT 的手段以保证其信息的集成性、实时性和统一性。2.ERP的结构ERP是一个层次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1)E R P的管理思想。ERP最初是一种基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是 在 MRP 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业务 流程看做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最早采用这种管理 方式的是制造业,当时主要考虑的是企业的库存物料管理,于是产生了 MRP(物料需 求计划)系统,同时企业的其他业务部门也都各自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诸如会计部门 的计算机账务处理系统、人事部门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等。而这些系统早期都是相互独 立,彼此之间缺少关联,形成信息孤岛,不但没有发挥IT 功能和作用,反而造成了企 业管理的管理环节和管理部门的重复和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MRPII应运而生。它围绕着“在正确的时间制造和销售正确的产品”这样一个中心目标,将企业的内外部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在一定意义上说,E R P 可以 说 是 M RPII的一个扩展。第一,它将系统的管理核心从“在正确的时间制造和销售正第11章 信 息 化 基 础 知 识.221.确的产品”转移到了“在最佳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企业的最大增值”;第二,基于管理 核心的转移,其管理范围和领域也从制造业扩展到了其他行业和企业;第三,在功能和 业务集成性方面,它都有了很大加强,特别是商业智能的引入使得以往简单的事物处理 系统变成了真正智能化的管理控制系统。(2)软件产品。随着应用的深入,作为ERP的载体软件产品,也在向更高的层 次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ERP就是一个软件开发项目。这时的软件产品一 般来说,费用高,耗时长,而且项目可控性很差,出现了所谓ERP成功率低的结果。后来,E R P产品发展成模块化,这时,大大地提高了软件开发效率,但是,由于是产 品导向,出现了削足适履的现象,因而这时ERP的成功率还是不算高。现在,ERP产 品则发展到比较高的阶段。大 多 数 ERP产品供应商都在模块化的基础上,把软件产品 和软件服务进行集成,实现软件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和个性化设计,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 解决方案。同时,先进的信息技术也为ERP提供了技术支持手段,如网络技术、Internet/Intranet 技术、条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数据仓库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等,使得各企业在业务 往来和数据传递过程中实现电子方式连接;在管理技术上,从内部到外部各环节上,ERP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由于ERP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功能,帮助企业 实现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因而使得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得到提高。(3)管理系统。毫无疑问,管理系统是ERP的基础和依托。一个企业,要根据市 场预测制订全面的预算和计划,为此,企业必须实施动态管理。而一个动态的管理模式 需要一个运行系统,ERP正是这样一个系统。ERP是一个集成的信息系统,ERP承诺在建立跨越企业各个部门、各种生产要素 和环境的单一应用原则下处理所有的事务,即意味着集成。这种集成应该包括人力资源、财务、销售、制造、任务分派和企业供应链等的各项管理业务。具体而言,ERP管理系统主要由六大功能目标组成。支持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经营系统。该系统的目标是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建立与企 业整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战略经营系统,还需要建立与Intranet、因特网相连接 的战略系统、决策支持服务体系等。实现全球大市场营销战略与集成化市场营销,也就是实现在预测、市场规模、广 告策略、价格策略、服务、分销等各方面进行信息集成和管理集成。完善企业成本管理机制。建立全面成本管理系统,建立和保持企业的成本优势。研究开发管理系统,保证能够迅速地开发适应市场要求的新产品,构筑企业的核 心技术体系,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敏捷的后勤管理系统,强调通过动态联盟模式把优势互补的企业联合在一 起,用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式参加竞争,迅速响应市场瞬息万变的需求。这种 敏捷的后勤管理系统能够具有缩短生产准备周期,增加与外部协作单位技术和 生产信息及时交互,改进现场管理方法,缩短供应周期等功能。.222 信息 系统 项目 管理 师考 试 辅 导 教 程(第3版)实施准时生产方式,把客户纳入产品开发过程,把销售代理商和供应商、协作单 位纳入生产体系,按照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步组织生产,时刻保持产品的高 质量、多样性和灵活性。ERP对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ERP为企业提供了先进的信息 系统平台。ERP系统软件不仅功能齐全、集成性强、稳定性好,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而且具备可扩充性。其次,ERP具有规范的基础管理,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功能,ERP实质上就是一套规范的由现代信息技术保证的管理制度。最后,E RP能够整合企 业各种资源,提高资源运作效率。3.ERP的功能ERP为企业提供的功能是多层面的和全方位的。(1)支持决策的功能。ERP在 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 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并在功能上增加了质量控制、运输、分销、售后服务与维护,以及市场开发、人事管理等功能,把企业的制造系统、营销系统、财 务系统等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多工厂、多地点的跨国经营运作,这样,能够不断地收到来自各个业务过程运作信息,并且提供了对质量控制、适应变化、客户满意度、绩效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从而有力地支持企业的各个层面上的决策。(2)为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IT解决方案。ERP己打破了 MRPII 局限在传统制造业的格局,把应用扩展到其他行业,如金融业、通信业、零售业等,并 逐渐形成了针对于某种行业的解决方案。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因为,不 论 一 个 ERP 软件的功能多么齐全,都无法覆盖所有行业中的特殊需求。一个企业由于其所在行业的 原因,既有较为通用的需求,如采购、库存、计划、生产、质检、人事、财务等,还可 能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殊需求,例如石油天然气行业中的勘探与开采、土地使用与租赁,电力行业中的输配电、电表的抄费计价,零售业中的补货、变价、促销等,这些都需要 有特殊的功能来解决和管理,从而需要有一套计对该行业的解决方案。为此,有 些 ERP 供应商除了传统的制造业解决方案外,还推出了商业与零售业、金融业、能源、公共事 业、工程与建筑业等行业的解决方案,以财务、人事、后勤等功能为核心,加入每一行 业特殊的需求。(3)从企业内部的供应链发展为全行业和跨行业的供应链。当前,任何一个企业都要奄全球化的大市场中参与竞争,而竞争的规则就是优胜劣汰,因而,任何一个企业 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都成为世界上的佼佼者。如果全部业务都由自己来承担,它必然 面对所有相关领域的竞争对手。由此可见,只有联合该行业中其他上下游企业,建立一 条业务关系紧密、经济利益相连的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 环境,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实力。这样,供应链的概念就由狭义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扩展 为广义的全行业供应链及跨行业的供应链。这种供应链或是由物料获取并加工成中间件第11章 信 息 化 基 础 知 识.223.或成品,再将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些企业和部门的供应链所构成的网络,或是由市 场、加工、组装环节与流通环节建立一个相关业务间的动态企业联盟来进行跨地区、跨 行业经营,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来完成单个企业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这样,E R P 的管理范围亦相应地由企业的内部拓展到整个行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配 送环节、流通环节及最终消费者。在整个行业中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多个企 业能在一个整体的ERP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把这些企业的分散计划纳入 整个供应链的计划中,从而大大增强了该供应链在大市场环境中的整体优势,同时也使 每个企业之间均可实现以最小的个别成本和转换成本来获得成本优势。例如,在供应链 统 一 的 ERP计划下,上下游企业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使所有上游企业的产品能够 准确、及时地到达下游企业,这样既加快了供应链上的物流速度,又减少了各企业的库 存量和资金占用。通过这种整体供应链ERP管理的优化作用,来到达整个价值链的增值。这种在整 个行业中上下游的管理能够更有效地实现企业之间的供应链管理,以此实现其业务跨行 业、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的经营,对大市场的需求做出快速的响应。在它的作用下,供应 链上的产品可实现及时生产、及时交付、及时配送、及时交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快速实 现资本循环和价值链增值,以最大限度地为产品市场提供完整的产品组合,缩短产品生 产和流通的周期,使产品生产环节进一步向流通环节靠拢,缩短供给市场与需求市场的 距离,既减少了各企业的库存量和资金占用,还可及时地获得最终消费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