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相关
知识
学霸营
第一篇 建筑学第一章、建筑史基本知识一、中国古建史1.古建基本特征:构成简洁、组合方式多样、类型丰富、环境结合紧密。2.主要建筑类型:居住建筑、宫殿建筑、礼制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3.木构架体系: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木构架体系分承重的大木作以及仅为分隔空间或装饰之用的非承重小木作。北宋李诫营造法式、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是我国最著名的两部建筑著作。规定了建筑的模数制、构件的定型化。(宋用“材”、清用“斗口”)。4.斗拱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棋、斜的昂组成。斗拱具有结构与装饰的双重作用。明清时期,斗拱尺寸变小,受力作用减少,逐渐演变成装饰性构件。5.“开间”与“步”:建筑平面布置以“间”和“步”为单位。“开间”又叫面阔,各开间宽度总和称“通面阔”。开间汉代以前奇偶不限,汉代以后采用11及以下的奇数开间。屋架上的檩和檩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清代各步距离相等,宋代不限。6.建筑物等级:屋顶等级由高到低,五种类型:庑殿、歇山、披尖、悬山、硬山。7.屋顶类型(由高到低):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8.开间等级:清朝最高11间,依次为9、7、5、3。9.色彩等级:高到低:黄、赤、绿、青、蓝、黑、灰。10.山水式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11.宫殿:最早宫殿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形制周朝为三朝五门:外朝决定国家大事;治朝王视事之朝;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宴会。汉代首开“东西堂制”。隋、唐出现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其中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宋代宫殿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工字形殿。北京故宫建于明永乐年间,平面为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前朝后寝。三朝是连在须弥座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是从正阳门到太和门之间的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12.坛庙:主要指天坛(世上最大祭天建筑群)、社稷坛、太庙和另一些祭祀建筑。坛是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庙祭祀帝王祖先。孔庙有其独特的形制,如泮池、“万仞宫墙”照壁、板星门、“金声玉振”牌坊、大成殿等。全国基本上是同一模式,所不同的是尺度与地方手法。曲阜孔庙中的主殿大成殿为重檐歇山九间殿,黄琉璃瓦,仅次于最高级,同保和殿规制。山西太原的晋祠是宋代建筑的代表,属于园林式祠庙。圣母殿建于北宋,是减柱构造的典型实例。13.陵墓:秦、汉、唐和北宋的陵都有明显的轴线。陵丘居中,绕以围墙,四面辟门。而唐与北宋诸陵在每个陵的轴线上建京殿、门阙、神道和石像生等。在唐宋陵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朝各陵,采用公共神道与牌坊、碑亭以及方城明楼和宝顶相结合的处理方法。清袭明。14.宗教建筑:佛教建筑分汉传、藏传和南传三大类。汉传佛教建筑由塔、殿和廊院组成,先是以塔为主,前殿后塔,后到塔殿并列、塔设别院或山门前,最后到塔可有可无。道教保存较完整的以元代中期山西永济县永乐宫为代表。伊斯兰教代表作是元代重建的福建泉州清净?以及明初的西安清真大?。15.宫观实例:1)唐代建筑典型:山西五台山佛光?大殿现存我国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平面为“金厢斗底槽”,屋顶举折平缓,正脊有升起曲线,其大殿内梁架结构为明袱、草袱两套。2)辽代建筑的代表:天津蓟县独乐?平面有中柱二列,为“分心槽”式样。其观音阁是我国现有最古老的楼阁建筑。3)元代建筑典型:山西芮城永乐宫(道教)。16.塔: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宝座塔等几种1)楼阁式塔在宋之前全为木构,宋之后用砖木混合,实例为辽应县佛宫?木塔。2)密檐式塔河南登封嵩岳?塔建于北魏,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密檐砖塔。3)喇嘛塔:典型实例为妙应?白塔。4)金?宝座塔(在高台上建造):如北京正觉?金?宝座塔。17.园林:三千余年历史。中国古典园林分为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主要类型:皇家、私家、?观园林。生成期是殷、周、秦、汉;转折期是魏晋南北朝;隋唐达到全盛期,两宋到清初是成熟期;清中叶到清末为成熟后期。皇家代表作品: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京颐和园、私家园林无锡寄畅园、苏州留园、拙政园。二、外国建筑史1.古埃及建筑:1)古王国时期代表建筑是陵墓,最初是马斯塔巴式,后演化成金字塔。2)中王国时期祭祀厅成为陵墓的主体。3)新王国时期太阳神庙为主要建筑类型,著名的如阿蒙神庙。神庙的建筑艺术重点从外部形象转到内部,从雄伟到神秘压抑感。2.古希腊建筑:1)古爱琴海建筑(克里特-迈西尼文化)。2)古希腊建筑历史分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庙宇布局形制有端墙列柱式、端柱式、围柱式(包括双重围柱式、假围柱式)等;古典三柱式: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加上塔司干柱式和组合柱式为古典五柱式;代表:雅典卫城及其主要建筑(多立克和爱奥尼克)、加迈迦洛波里斯剧场与会堂。希腊晚期出现集中式纪念性建筑,如雅典的奖杯亭和哈利克纳苏的莫索列姆陵墓。祭坛发展成独立建筑物,如宙斯祭坛。城市广场设敞廊。3.古罗马建筑:1)建筑技术使用了火山灰天然混凝土,并发明了相应的支模、浇灌及大理石饰面技术。拱券结构是罗马建筑最大成就之一,主要类型有简拱、交叉拱、十字拱、穹窿。2)建筑艺术发展为五种柱式,创造了券柱式,发展了叠柱式,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式构图形式,创造了连续券,并用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线脚。3)建筑空间创造:拱券平衡技术。4)重要建筑:万神庙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凯旋门;图拉真记功柱;马采鲁斯剧场;罗马大斗兽场是现代体育建筑原型;公共浴场(卡拉卡拉浴场、戴克利提乌姆浴场);巴西利卡;居住建筑一类是四合院或明厅式如潘萨府邸,另一类是公寓;阿德良离宫,戴克利提乌姆宫。5)城市广场:开放式的罗马罗曼奴姆广场、庙宇为主体的封闭的图拉真广场。6)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坚固适用美观原则。4.拜占庭建筑:发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式形制,创造了穹顶统率下的集中式形制建筑及彩色镶嵌和粉画装饰艺术;结构上采用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方法。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5.罗马风建筑:基督教。平面为拉丁十字。代表:比萨主教堂、德国乌尔姆斯主教堂、法国昂古莱姆主教堂。6.哥特式建筑:起源于法国。代表:巴黎圣母院、索尔兹伯里主教堂(英)、科隆主教堂(德)、米兰大教堂(意)、比萨主教堂(意)。7.文艺复兴建筑:抛弃哥特式,复兴古希腊、罗马柱式构图要素。早期以佛罗伦萨为中心。代表: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伯鲁乃列斯基,复兴的第一个作品)、美狄奇-吕卡尔第、巴齐礼拜堂。盛期以罗马为中心。代表:坦比哀多、圣彼得大教堂(米开朗基罗主持)、圣马可图书馆。晚期以维晋察为中心。维晋寨的巴西利卡、圆厅别墅、奥林匹克剧场(都是帕拉第奥作品)。建筑成就:梁柱系统与拱券技术混合应用。城市广场:罗马市政广场(米开朗基罗)、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建筑理论:论建筑(阿尔伯蒂)是文艺复兴最重要理论著作;建筑四书(帕拉迪奥)、五种柱式规范(维尼奥拉)。8.巴洛克建筑:追求新奇,追求动态、曲面、椭圆空间,打破建筑与绘画界线,富丽装饰,趋向自然,表达世俗情趣。代表建筑:罗马耶稣会教堂、罗马圣卡罗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广场、波波罗广场、纳沃那广场。9.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与洛可可建筑:1)古典主义代表:卢浮宫东立面、凡尔赛宫(君权重要纪念碑)。2)洛可可特点-细腻柔媚,不对称,曲线,自然物做题材,嫩绿粉红金色,代表:巴黎苏俾士府邸客厅。3)本时期广场:封闭单一变开敞组合,南锡广场、协和广场。10.19世纪末复古及工业革命:1)复古代表:巴黎万神庙(罗马复兴)、美国国会大厦白宫(罗马复兴)、英国国会大厦(哥特复兴)、德国柏林宫廷剧院(希腊复兴)、巴黎歌剧院(折中主义代表)。2)新技术、新材料、新艺术代表:伦敦水晶宫第一座现代建筑。11.新建筑运动初期:工艺美术运动拉斯金和莫里斯,主张“田园式”,代表建筑是红屋,不加粉饰,表现材料本身质感。新艺术运动凡德费尔德,装饰铁构件,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德国魏玛艺术学校。维也纳分离派,奥别列去和霍夫曼,使建筑走向简洁,分离派展览馆。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工程师詹尼、沙利文)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第一劳埃德大厦,芝加哥保险公司,瑞莱斯大厦。德意志制造联盟建筑必须和工业结合,彼得贝伦斯设计的通用公司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12.一战后新建筑流派:风格派,荷兰蒙德里安。构成派,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表现派,奇特夸张的形体,爱因斯坦天文台。13.现代主义流派及大师:1)特点:以功能为出发点。新材料和建筑结构。注重经济性。灵活处理造型,突破传统构图。空间是主角。反对外加装饰。2)代表大师:格罗皮乌斯,最早主张走建筑工业化道路,包豪斯。勒柯布西耶,功能第一,赞美简单几何形体,新建筑五点原则:底层架空,设独立支柱;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立面。萨伏伊别墅(机器美学)、马赛公寓(粗野主义)、朗香教堂(浪漫主义)。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流动空间,西格拉姆大厦,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赖特,有机建筑,流水别墅,古根汉姆博物馆及大量草原住宅。14.二战后建筑思潮:1)格罗皮乌斯(理性主义)代表:哈佛大学研究生楼。2)密斯凡德罗、小沙里宁(技术精美,钢和玻璃方盒子),西格拉姆大厦。3)勒柯布西耶、史密森夫妇、前川国男(粗野主义倾向)代表: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行政中心。4)约翰逊、斯东、雅马萨奇(典雅主义),谢尔屯艺术纪念馆。5)皮阿诺、罗杰斯(高技派)代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6)阿尔瓦阿尔托(人情化、地方性)珊纳特赛罗镇中心主楼。7)路易斯康、小沙里宁(个性):朗香教堂、TWA候机楼、悉尼歌剧院。8)罗伯特文丘里(后现代主义),与“少即是多”相反的论点,代表:文丘里的母亲之家。詹克斯PM派六形式:历史主义到新折中主义。直接复古到变形装饰。新乡土派。个性化+都市化=文脉主义。隐喻和玄学。后现代空间层叠省略惊奇的效果。第二章、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1.建筑按实质性质分类:生产性建筑(工业、农业)和非生产性建筑(居住、公建)。2.公建设计中功能分析与组织的核心问题: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人流集散。3.公建空间组织:由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次要使用部分三类功能与空间组合而成。4.公建交通组织:交通联系空间形式、大小和位置服从于建筑空间处理和功能关系的需要。一般交通联系空间要有适度的高度、宽度和形状,流线宜简单明确,不宜曲折迂回。同时起到导向人流作用。应有良好采光和满足防火要求。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及枢纽交通。单股人流宽度为550600毫米,走道宽度与走道两侧门窗位置开启方向有关。一般坡道的坡度为8%15%,常用坡道坡度为10%12%,残疾人坡道坡度为12%,坡面防滑。住宅建筑8层以上、公共建筑24米以上,电梯为主要交通工具,每个服务区的电梯不宜少于2台,单侧排列电梯不应超过4台,双侧电梯不应超过8台。自动扶梯坡度30%,单股人流宽810毫米。5.公建功能分区:应从空间的主与次、闹与静、内与外等关系加以分析。6.公建流线组织:人流组织,满足人流活动的顺序问题,涉及空间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紧凑合理,经济有效的问题。人流疏散分为正常和紧急两种情况。连续疏散(?院、商店、旅馆),集中疏散(剧院、体育馆)、两者混合(学校教学楼、展览馆)。7.公建组合类型:分散布局和中心式布局。8.公建防灾要求:分地震、火、风、洪水、地质破坏5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我国防洪任务是15年内重点防洪城市达到200年一遇,占城市总数5%;非农人口在50150万之间的重要城市200100年一遇;人口在2050万的中等城市为100年一遇,20万以下的50年一遇。考虑台风等作用,规定以50年为重现期的标准设防,重要生命线工程设施设防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建筑抗震以50年为基准期,多震不坏,基本烈度下可修,罕见烈度不倒。9.住宅功能分为居住、辅助、交通、其他四部分。10.住宅建筑的类型及相关数据:(1)低层住宅13层,多层住宅46层,中高层住宅79层,高层住宅1030层。(2)相关数据:联排式低层住宅拼联3户以上,多则交通迂回,干扰大,通风有影响,少则不利于节约用地。单栋住宅长度大于160米时应设4米宽、4米高的消防车道,大于80米时应在建筑物底层设人行通道。住宅平面功能要满足日照、采光、通风、隔热、防寒等要求。至少一间居室朝向良好。辅助设施位置要恰当、面积要紧凑、设备管线要集中。12层以上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应不少于2部。单独作为疏散用楼梯可设在远离电梯的尽端。严寒地区住宅加大进深,缩短外墙长度,争取南向,避免北向;炎热地区住宅减少阳光及厨房热量,夏季主导风入室,自然通风,开敞与通透的平面组合,朝向依次为南向、南偏东、南偏西、东向、北向,避免西向。遮阳可分为水平式遮阳、垂直式遮阳、综合式遮阳、挡板式遮阳。按材料构造不同,分固定式遮阳、活动式遮阳、简易式遮阳。厨房门洞最小0.8米,卫生间阳台门洞0.7米;卧室、起居室(厅)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米,局部净高不低于2.1米,且其面积不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利用坡屋顶作卧室、起居室(厅)室内时,其1/2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米。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0米时,应有防护设施。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米,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0米。防护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米。单人卧室、餐厅、书房不小于6平米,双人卧室不小于10平米,起居室或兼起居卧室不小于12平米,厨房不小于4平米,卫生间不小于3平米。走廊净宽不应小于1.2米,局部高不低于2.1米。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米;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米。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米。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米。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米,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米。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米。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米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米。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米。楼梯井净宽大于0.11米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七层及以上住宅和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米时必须设置电梯。且应对以下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公共走道、候梯厅、无障碍住房。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0.80米,供轮椅通行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米的墙面宽度;供轮椅通行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应安装高0.35米的护门板;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15毫米,并应以斜面过渡。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0米。住宅地下自行车库净高不应低于2米。11.工业建筑:1)总平面设计要点简单流线与复杂流线的差别;简单环境影响与复杂环境影响的差别;单一尺度与多尺度的差别;多学科多公众密切配合。2)工厂功能单元特征:物料输入输出特征。能源输入输出特征。人员出入特征。信息输入输出特征。3)功能单元。生产单元。辅助生产单元(设备维修、工具制作、水处理、废料处理)。仓储单元(物料暂时存放);。动力单元;。管理单元(办公室、实验楼)。生活单元。12.工业建筑一般道路运输技术要求:通道宽度:主要出入运输道路7米左右;车间与车间之间有一定数量物流及人流运输的次要道路4.56米左右;功能单元之间人流物流较少的辅助道路以及消防车道等34.5米左右;连接建、构筑物出入口与主、次、辅助道路的车间行道3.4米左右;人行道一般1.01.5米左右。最小转弯半径:单车9米;带拖车12米;电瓶车5米。交叉口视距大于等于20米。道路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距离。距无出入口的车间1.5米,距有出入口的车间3米;有汽车引道6米(单车道),距围墙1.5米;距有出入门洞的围墙6米,距围墙照明杆2米;距乔木1米,距灌木0.5米。第三章、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1.场地选择的十三项基本要求:1)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2)场地面积:区域地形图宜1:5000比例尺,场址地形图选1:5001:1000比例尺。3)地界与地貌条件:坡度一般自然地形不宜小于0.3%。平坡0.3%5%场地较理想;缓坡5%10%场地要错落;中坡10%25%场地要台地,填挖土方量要大;陡坡25%100%场地不宜建设。工业用地0.5%2.0%,居住0.3%10%,机场0.5%1.0%,铁路站场00.25%。4)气象条件:气温、降水量、风、云雾及日照。5)水文地质条件。6)工程地质条件:应避免于九度地震区、泥石流、流砂、溶洞、三级湿陷黄土、一级膨胀土、古井、古墓、坑穴、采空区、矿藏区和承载力低于0.1MPa的场地作为开发项目。7)交通运输条件。8)给水排水条件。9)能源供应条件。10)电信需求条件。11)安全保障条件。12)景观与环境条件。13)施工条件。2.公共建筑场地选址要求:(1)剧场:基地至少有一面临接城市道路,临街长度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剧场前面应当有不小于0.2平米/座的集散广场(电影院也是)。剧场的临接道路宽度应不小于剧场安全出口宽度的总和;800座8米;9001200座12米;1200座以上15米;连接的疏散小巷宽度不小于3.5米。(2)档案馆:远离易燃易爆场所,不设在有污染腐蚀气体单位的下风向,避免高压线穿过。地势高,场地干燥,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地段有余地,不宜设在闹市区。确需在城区建馆时,选安全可靠和交通方便的地区,不宜紧邻铁路和繁忙的公路。(3)展览馆:位于社会活动的中心地区或者城市近郊、利于人流集散的地方。交通便捷与港口机场或者火车站有良好联系,可利用荒废建筑改造。(4)大中型商店建筑:应不小于1/4的周边总长度和建筑物不少于2个出入口与一边城市道路相邻接;基地内应设净宽度不小于4米的运输消防道路。(5)中小学:一般在居住区内设置,考虑学校的服务半径、分布情况、当地人口密度、人口发展趋势和学龄儿童比例,注意要有具备设置运动场的平坦路段。有足够水源、电源和排除污水的可能。避免学生穿行主要干路和铁路,环境安静良好,避免各种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电磁波等物理污染,不应比邻危险品库和危险工业单位,校内不允许有架空高压线。(6)托幼:4班以上应有独立基地,能为建筑功能分区、出入口、室外游戏场地的布置提供必要条件。(7)综合?院: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不应临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8)电台电视台: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心附近,临近干道和次干道,环境安静四周地上地下没有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空中没有飞机航道,尽可能远离高压线和高频发生器。(9)停车库:宜选在道路通畅、交通方便之地,但须避免直接建在城市交通干道旁和主要道路交叉口,多层车库是消防重点,有噪声,应与周围建筑保持距离,不宜靠近?院学校住宅。3.场地总平面设计:项目选址意见书上划定城市道路中心线、道路红线、绿化控制线、用地界线、建筑控制线等。总平内容包括:地形和地物测量坐标网、坐标值;场地施工坐标网、坐标值;场地四周测量坐标和施工坐标。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等隐蔽工程以虚线表示)的位置,其中主要建筑物、构筑物的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名称(或编号)、层数、室内设计标高。拆废旧建筑的范围边界,相邻建筑物的名称和层数。道路、铁路和排水沟的主要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绿化及景观设施布置。风玫瑰及指北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工程量表。同时要说明尺寸单位、比例、测绘单位、日期、高程系统名称、场地施工坐标网与测量坐标网的关系、补充图例及其他必要的说明。4.总平面功能分区与交通组织:对车流量较大的基地,其道路出口与城市道路连接有要求:出口距城市道路交叉红线大于80米,距次干道不小于70米,出口距人行道、地铁出入口大于30米,距公交站台大于15米,距花园、学校、残疾人建筑大于20米。5.竖向设计:设计地面形式:平坡式、台阶式、混合式。也可采用台阶式。选择设计地面连接形式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自然地形的坡度大小;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及运输联系;场地面积大小;土石方工程量多少等。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平坡。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台阶。当场地长度超过500米时,自然坡度小于3%,也可采用台阶式。设计标高要求:建筑物有进车道时,室内外高差0.15米;无进车道时,室内要比室外高0.450.6米,允许在0.30.9米范围变动。建筑物与道路,建筑物无进车道时,地面排水坡度在1%3%之间,允许在0.5%6%变动,当建筑物设进车道时,0.4%3%,机动车通行最大坡度8%,道路原则上不设平坡,最小纵度为0.3%。场地排水分暗管和明沟排水两种形式,明沟排水0.3%0.5%,特殊段可0.1%。为了排水方便,场地最小坡度为0.3%,最大不大于8%。第四章、建筑技术的基本知识1.低层、多层建筑结构选型:常用的结构形式有砖混、框架、排架等三种结构。2.砖混:1)纵向承重体系:板-梁-纵墙-基础-地基。这种承重体系房间的空间较大,有利于使用上的灵活布置;横墙的间距可以较长,纵墙上开门、开窗的大小和位置都要受到一定限制;墙体的材料用量较少。2)横向承重体系:板-横墙-基础-地基。横墙是主要承重墙,纵墙起围隔作用,对纵墙上开门、开窗的限制较少。空间?度很大,整体性很好。3)内框架承重体系:墙和柱都是主要承重构件,在使用上可以有较大的空间;房屋的空间?度较差;结构容易产生不均匀变形。3.平面体系大跨度空间结构:单层?架(76米)、拱式结构(注意拱脚基础的处理,4060米)、简支梁结构(18米以下)、屋架(预应力混凝土跨度已达60米以上,钢屋架跨度已达70米以上,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跨度2436米)。4.空间结构体系:包含网架、薄壳(旋转曲面、平移曲面、折板、悬索)、折板(27米)、悬索。5.三大材料:水泥、钢材及木材。建筑材料费用占建筑总造价50%。6.材料分类:有机材料(植物、沥青、合成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金属、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材料按功能分类:结构材料、围护和隔绝、装饰材料、其他功能材料。7.材料基本力学性质:强度;弹性、塑性、脆性与韧性。8.材料基本物理参数:密度、表观密度(含孔隙)、堆积密度、孔隙率、空隙率、吸水率、含水率。9.材料的结构:包括微观结构、细观结构及宏观结构。10.主要建筑材料:(1)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石灰、建筑石膏、水玻璃(模数2.03.5)、菱苦土(不用水而用氯化镁、硫酸镁及氯化铁等拌合,氯氧镁水泥耐水性差)。(2)水泥: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不宜选用普通水泥和硅酸盐水泥)、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耐热性强,干缩性较大,保水性较差;火山灰水泥保水性好,抗渗性好,硬化干缩更显著;粉煤灰水泥干缩性小,抗裂好,流动性好因而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好)、高铝水泥(铝酸盐水泥强度有降低趋势,不宜用于长期承重的结构及处在高温高湿环境的工程中,一般混凝土工程禁用,早期强度增长快,可用于紧急抢修工程及早期强度高的特殊工程,水化热大,适用于冬季施工,不宜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不适宜高温季节和不适合蒸汽养护,耐热性高耐酸性好,抗碱差,不得与石灰或者硅酸盐水泥混合)。(3)混凝土: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轻混凝土。(4)建筑沙浆:抹面沙浆(底层抹灰为了黏结,砖墙的底层抹灰多用石灰砂浆,有防水防潮要求的用水泥砂浆,板条墙及顶棚多用麻刀石灰砂浆,混凝土墙梁柱顶板用混合砂浆,中层抹灰为了找平,面层为了装饰,多用细砂配制的混合砂浆,麻刀石灰或者纸筋石灰砂浆,易碰撞潮湿部位用水泥砂浆)、防水沙浆(?性防水层)、水玻璃装饰沙浆、其他沙浆。(5)墙体材料与屋面材料:烧结类、非烧结类(蒸养砖、砌块和墙板)、屋面材料(黏土瓦、小青瓦、琉璃瓦、混凝土平瓦、石棉水泥瓦)。11.建筑构造:(1)八大构件基础、墙体、门和窗、屋顶、楼面、地面、楼梯。(2)防水构造地下室防水构造、屋顶防水构造(i?1:10平屋顶,i1:10斜屋顶)。屋顶防水构造可分卷材防水屋面和?性防水屋面。屋顶构造层-保护层、找平层、冷底子油涂刷(结合层)。(3)防潮构造勒脚与底层实铺地防潮、地面回潮、地下室的防潮(当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在地下室标高以下约1米时,地下水不能直接侵入室内,墙和地坪仅受土层中潮气影响;当高于地下室地坪时,则应采用防水构造;当高出0.51米时,地下室外墙部分需做防潮处理)。(4)保温构造提高保温性能措施有。增加墙体厚度。选择导热系数小的墙体材料制作复合墙,将保温材料放在低温一侧或设空气间层。平屋顶保温层位置将保温层放在结构层上,防水层之下,叫内置式保温层;将保温层放在防水层上,称为外置式保温层。(5)隔热的手段:浅色光洁外表面。采用遮阳-通风构造。合理利用空气间层。绿化植被隔热。(6)变形缝伸缩缝(2030毫米)、沉降缝、防震缝(多层砌体房屋设防烈度89度,且高差6米以上或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达或各部分结构?度质量不同时设置,墙体、楼地面、屋顶全断开)。12.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是在建筑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第五章、建筑美学的基本知识1.色彩三原色:色光三原色为红、绿和蓝色。色料三原色为青、品红、黄。2.色彩基本知识:色彩三要素叫色相、明度和彩度(纯度)色彩变化因素: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空间色。3.建筑色彩演变:五彩、青绿(宋主色)、朱白(唐代主色)三大类。黄绿(明清宫殿)。西方古建演变:华丽明快到阴暗沉重到明朗。4.色彩功能:物理功能、装饰作用、标识作用、情感作用。城市色彩构成元素:建筑色彩、街道色彩、环境色彩、植物色彩、灯光色彩。5.建筑美学形式美法则:对比与微差、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韵律与节奏、重复与再现、渗透与层次。6.反形式美学:有意违反形式美规律的美学,表现个性、滑稽与幽默特征。7.高技建筑美学:充分展现现代材料和技术的魅力。8.解构建筑美学:20世纪60年代源于法国,对解构主义的传承与反叛基础上发展起来。第六章、建筑项目策划与设计阶段1.我国基本建设程序(七项):提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决策编制设计文件初步设计批准后做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组织施工验收并交付使用。2.设计前期工作: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项目评估报告。3.建筑策划的内容:总体布置、建筑设计考虑、结构选型、设备选择、建筑面积计算、建筑工程造价的估算、建筑工程造价的估算、建筑周期。4.设计工作程序前期准备:可研报告;规划局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有关政策法令规范标准;气象资料、地质条件、地理环境;市政设施供应情况;建设单位使用要求及所提供的设计要求;设计合同。5.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并注明建设工程合理使用年限。设计文件中选用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应注明其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第二篇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第一章、市道路规划设计1.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包括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路面设计和交通管理实施设计。2.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必须在城市规划,特别是土地使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要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考虑道路建设的远近结合、分期发展;。要求满足交通量在一定规划期内的发展需求;。综合考虑道路的平面、纵断面线型、横断面布置、道路交叉口、各种道路附属设施、路面类型,满足行人及各种车辆行驶的技术要求。考虑与道路两侧的城市用电、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管线设施、街道景观的协调。采用各项技术标准应该经济合理,应避免采用极限标准。3.净空与限界:行人净空要求:2.2米,净宽要求:0.751.0米。自行车净空要求:2.2米,净宽要求:1.0米。小汽车的净空要求为1.6米,公共汽车为3.0米;大货车(载货)为4.0米,小汽车的净宽要求为2.0米,公共汽车为2.6米,大货车(载货)为3.0米。道路桥洞通行限界:行人和自行车高度限界为2.5米,有时考虑非机动车桥洞在雨天通行公共汽车,其高度限界控制为3.5米;汽车高度限界为4.5米,超高汽车禁止在桥(洞)下通行。铁路通行限界:高度限界:内燃机车为5.5米,电力机车为6.55米(时速小于160公里),7.5米(时速在160200,客货混行),高速列车7.25米,双层集装箱7.96米,宽度限界4.88米。桥下通航净空限界:桥下通航净空限界主要取决于通航等级,并依此决定桥面的高程。航道等级分为6级。一级3000吨位,12.5米.。4.行车视距:驾驶人员保证交通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视线距离称为行车视距。行车视距与机动车制动效率、行车速度和驾驶人员所采取的措施有关。行车视距一般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等。停车视距时速(视距)120(210)、100(160)、80(115)、70(95)、60(75)、50(60)、40(45)、30(30)、20(20)。会车视距:驾驶人员视点高度1.2米,会车视距常按2倍的停车视距。5.视距限界: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要求道路及道路两旁提供一定的视距空间以保证行车安全,称为视距限界。平面弯道视距限界:视距限界决定了弯道内侧的道路红线位置。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曲线内侧应清除高于1.2米的障碍物,以保证行车安全。纵向视距限界:车辆翻越坡顶时,与对面驶来的车辆之间应保证必要的安全距离,安全视距约等于两车的停车视距之和。通常用设竖曲线的方法来保证,并以竖曲线半径来表示纵向视距限界。交叉口视距限界:保证两条相交道路上直行车辆都有安全的停车视距的前提是必须保证驾驶员视线不受遮挡,由两车的停车视距和视线组成了交叉口视距空间和限界,又称视距三角形。按最不利情况,考虑最靠右的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路最靠中间的直行车道的组合确定视距三角形的位置。6.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宽度称为路幅宽度,即规划的道路红线之间的道路用地总宽度。由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和绿地等部分组成。7.机动车道设计:(1)车道宽度:取决于通行车辆的车身宽度和车辆行驶中横向的必要安全距离。横向安全距离可取为1.01.4米。一般城市主干路小型车车道宽度选用3.5米;大型车道或混合行驶车道选用3.75米;支路车道最窄不宜小于3米。(2)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城市道路一条车道的小汽车理论通行能力为每车道1800辆/小时。靠近中线的车道,通行能力最大,依次折减,最右侧车道的通行能力最小。假定最靠中线的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为1,则同侧右方向第二条车道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约为0.800.89,第三条车道的折减系数约为0.650.78,第四条约为0.500.65。(3)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确定:机动车车行道的宽度是各种机动车道宽度的总和。通常以规划确定的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除以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来确定单向所需机动车车道数,乘以2即为双向。(4)注意的问题:车道宽度的相互调剂与相互搭配:对于双车道多用7.08.0米;4车道用1315米。道路两个方向的车道数不宜超过46条,过多会引起行车紊乱,行人过路不便和驾驶人员操作。技术规范规定两块板道路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不得少于2条,四块板道路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至少为2条。一般行驶公交车辆的一块板次干路,其单向行车道的最小宽度应能停靠一辆公共汽车,通行一辆大型汽车,再考虑适当自行车道宽度即可。机动车车行道宽度为缘石至缘石之间的距离包括两侧路缘带宽度和中心线双黄线(或分隔带)宽度。8.非机动车道设计:1)自行车道宽度的确定:1条自行车带的宽度为1.5米,两条自行车带宽度为2.5米,3条自行车带的宽度为3.5米,每增加一条车道宽度增加1米;非机动车道的基本宽度推荐为5.0米(或4.5米)、6米(或5.5米)、7米(或6.5米)。非机动车道要考虑最宽的车辆有超车的条件。考虑将来可能改为行驶机动车辆,则以6.07.0米更妥。2)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路面标线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时,一条自行车带的通行能力,规范推荐值为8001000辆/小时。3)非机动车道在横断面上的布置:一般沿道路两侧对称布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为保证非机动车的安全及提高机动车车速,与机动车道之间划线或设分隔带分隔。9.人行道设计及绿化布置:人行道的主要功能是为满足步行交通的需要,同时也用来布置道路附属设施(如杆管线、邮?、清洁箱与交通标志等)和绿化,有时还作为拓宽车行道的备用地。人行带宽度和最大通行能力在城市道路上0.75米(1800人/小时);在车站码头、人行天桥和地道0.90米(1400人/小时)。绿化和地下管线布置道路绿化总宽度一般占道路总宽度15%30%为宜。行道树的最小布置宽度一般为1.5米。道路的分隔带兼做公共汽车停靠站台或供行人过路临时驻足之用时,一般为4.56米。10.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与组合:1)主要取决于道路的性质,等级和功能要求,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环境和工程设施等方面的要求。2)基本原则:符合城市道路系统对道路的规划要求;。满足交通通畅和安全的要求;。充分考虑道路绿化的布置;。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要与沿街建筑和公共设施的布置要求相协调;。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用工程措施与交通组织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注意节省建设投资,集约和节约建设用地。11.城市道路平面设计主要内容:1)确定道路中心线的具体位置。2)选定合理的平曲线。3)论证设置必要的超高、加宽和缓和路段。4)进行必要的行车安全视距验算。5)按照道路标准横断面和道路两旁的地形、用地、建筑、管线要求,详细布置道路红线范围内道路各组成部分。6)确定与两侧用地联系的各路口、相交道路交叉口、桥涵等的具体位置和设计标准、选型、控制尺寸等。12.道路平曲线:1)最小半径:平曲线最小半径是指保证机动车辆以设计车速安全行驶时圆曲线最小半径、考虑车辆抗侧滑的平曲线最小半径为:R=V2/127(-i)式中:V-设计车速-路面横向摩擦系数i-道路横坡。平曲线最小半径主要取决于设计车速。2)超高:当条件不允许设置平曲线最小半径时,可以将道路外侧抬高,使道路横坡呈单向内侧倾斜,称为超高。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平曲线范围内应设置超高。市区车速不高一般不设,城市快速路山城道路和郊区路要求考虑设置。13.加宽与超高、加宽缓和段1)平曲线路面加宽:加宽值与曲线半径、车辆几何尺寸、车速要求等有关。平曲线半径小于等于250米时,应在内侧加宽。2)超高、加宽缓和段:超高缓和段是由直线段上的双坡横断面过渡到具有完全超高的单坡横断面的路段。长度最好不小于1520米。加宽缓和段是在平曲线的两端,从直线上的正常宽度逐渐增加到曲线上的全加宽的路段。当曲线加宽与超高同时设置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与超高缓和段长度相等,内侧增加宽度,外侧增加超高。如曲线不设超高而只有加宽,则可采用不小于10米的加宽缓和段长度。14.交叉口交通组织方式:1)无交通管制:适用于交通量最小的道路交叉口;。2)渠化交通:使用交通岛组织不同方向车流分道行驶,适用于交通量较小的次要交叉口、异型交叉口和城市边缘地区的道路交叉口。在交通量很大的交叉口,配合信号灯组织渠化交通。有利于交叉口的交通秩序,增大交叉口的通行能力;。3)交通指挥(信号灯控制或交通警察指挥);常用于一般平面十字交叉口;。4)立体交叉:适用于快速、有连续交通要求的大交通量交叉口。15.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1)正确选择交叉口形式,设计交叉口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形式。2)确定视距三角形和交叉口红线的位置。3)合理组织交叉口交通管制,设置必要的交通设施,布置交通岛、人行横道等。4)进行交叉口竖向设计,妥善布置排水设施。16.交叉口的基本类型:按竖向位置可分为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两大基本类型。17.平面交叉口设计:(1)平面交叉形式:十字交叉、X形交叉、丁字形(T形)交叉、Y形交叉、多路交叉、环形交叉。(2)转角半径:主干路(2530公里/小时半径1525米)、次干路(2025公里/小时半径810米)、支路(1520公里/小时半径58米)、单位出入口(515公里/小时35米),机动车专用道选高值,非机动车道选低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