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商业
初级
经济师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甩书育 业 经 务 止知仅与卖务(初级)(2014年 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组织编写趙姻刘俐主编 赵姻 编 写 人 员杜红平刘华宋玉卿 姜旭杨蓉贾炜莹中国人事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a p)数据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2014年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组织编 写.一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4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 ISBN 978-7-5129-0764-5I商 n.人m.商业经济-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iv.F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 074793号2014年版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防伪轧纹鉴别方法:封面及封底可以看到形社标及社名英文缩写“CLSSPH”的暗纹,有明显的凹凸感。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封二、封三可见与封面及封底对应的反向轧纹。2014年版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防伪标识鉴别方法:1 防伪印制:防伪标识纸张中有一条开天窗式的金属安全线,底纹中有“RSKS”组成的防 伪浮雕文字。2网站防伪查询及增值服务获取:刮开防伪标识中的涂层,获取防伪码。登录中国人事考 试图书网(http:/rsks.class,),即可按照提示查询真伪,同时还可获得网站提供的增 值服务。3粘贴位置:封面左下方。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惠新东街1 号 邮 政 编 码:100029)氺河北省零五印刷厂印刷装订 新华书店经销787毫米x 1092毫 米 16开 本 14印 张 356千字 2014年 5 月 第 1 版2014年 5 月第1 次印刷 定价:50.00元售书网站:中国人事考试图书网 网址:http:/rsks.class, 咨询电话:400-606-6496/010-64962347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如有印装差错,请与本社联系调换:010-80497374 我社将与版权执法机关配合,大力打击盗印、销售和使用盗版 图书活动,敬请广大读者协助举报,经查实将给予举报者奖励。举报电话:010-64954652全国经济专业技术 资 格考试用书JkL,.刖g为做好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促进经济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 高业务知识和能力,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根据最新修订的 经济专业技 术资格考试大纲,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变 化,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精神和内容,我们在认 真听取专家和应试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 考试用书 进行了重新编写,供广大应试人员和有关人员学习参考。书中疏漏及不足之处,恳请指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 2014年5 月1 6 日第 一 章 商 品 流 通 基 本 原 理 .(1)第一节商品概述.(1)第 二 节 商 品 流 通 .(7)第 三 节 商 品 流 通 管 理 .(13)第 二 章 商 品 流 通 企 业.(22)第一节商品流通企业概述 -(22)第 二 节 商 品 流 通 企 业 的 运 行.(25 第 三 节 商 品 流 通 企 业 管 理 .(29)第三章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第 一 节 市 场 调 查 *第 二 节 市 场 竞 争 分 析 第 三 节 目 标 市 场 分 析.第 四 章 市 场 购 买 行 为 分 析 第一节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分析 第 二 节 组 织 市 场 购 买 行 为 分 析 第 五 章 商 品 采 购 管 理.第 一 节 商 品 采 购 概 述 第 二 节 采 购 策 略 管 理 -第 三 节 采 购 需 求 与 计 划 管 理 第 四 节 商 品 采 购 方 式.第 六 章 商 品 仓 储 管 理 第一节商品仓储概述-第二节商品仓储设施与设备 第 三 节 商 品 储 存 作 业 管 理 第七章商品运输管理第 一 节 商 品 运 输 基 础 第二节商品运输方式 第 三 节 商 品 运 输 实 务*第 八 章 商 品 营 销 管 理 第 一 节 价 格 管 理 第 二 节 分 销 管 理 第 三 节 促 销 管 理(37)(37)(45)(53)(61)(61)(72)(78)(78)(81)(84)(92)(97)(97)(98)(105)(117)(117)(123)(140)(148)(148)(157)(164)204第九章商品流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74)第 一 节 商 品 流 通 企 业 工 作 分 析.(174)第 二 节 商 品 流 通 企 业 员 工 管 理.(178)第 三 节 商 品 流 通 企 业 绩 效 管 理.(186)第 十 章 商 品 流 通 会 计 核 算.(192)第 一 节 商 品 采 购 会 计 核 算.(192)第 二 节 商 品 销 售 会 计 核 算.(195)第 三 节 商 品 储 存 会 计 核 算.(201)第四节期间费 用 和 利 润 会 计 核 算.(204)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模 拟 试 卷.(208)第一章商品流通基本原理第 一 节 亩 品 軏 迷一、商品及其分类(一)商品的概念及属性1.商品的概念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 统一体,它们的统一性表现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 有价值,也就不是商品;有些东西虽然有使用价值,如空气、阳光等,但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不 具有价值,所以也不是商品;还有一些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但不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仍 然不是商品。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二因素的对立性表现在:任何商品对于购买者才具有使用价值,对于生产者就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要占有价 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如果他自己消费了使用价值,他就无法进行交换,以实现商品的价 值。可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排斥的。只有进行商品交换,生产者实现了价值,购 买者得到了使用价值,商品的内在矛盾才能解决。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2.商品的属性商品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具有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 值。如棉衣可以御寒,机床可以用来生产,书报可以供人们阅读获得信息等。许多商品还能够 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即具有多种使用价值。例如钢铁既可用来制造各种生产资料,又可用 来制造各种生活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商品的使用价值将会继续被发现和利用。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2)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商品可以被其所有者用来与其他商品相交 换,g卩具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 比例。如用一把斧子去交换十公斤粮食,十公斤粮食就成为一把斧子的交换价值。两种不同 使用价值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经过人类劳动生产出来的。人类 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了商品的价值。价值在质上是一样的,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只有量 上的区别。因此它们可以进行比较。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晶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二)商品的分类1.商品分类_概念 任何集合总体都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志特征逐次归纳为若千范围更小、特征更趋一致的部分,直至划分成最小的单位集合体,这种将集合总体科学、系梅機逐次掘分_过程称为分类。/商品分类是繼为了一定目的或需要,根据商品的属性或特征,选择遺当的分类标志将商品&分为不同类另.形成系统的过程。一般将商品集合总体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晶类或品目以及品种、细目等。1 _1議、2014商ik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门类是按国民经济的行业共性对商品所进行的总的分门别类,属最高级别,我国的全部商 品分为23个门类。大类是按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行业来划分的,我国的商品在门类的基础上又分成88个大 类,如纺织品类、食品类、日用工业品类等。中类是指商品种类,也称商品品类或品目,是若干具有共同性质或特征的商品总称,它包 括若干商品品种,如针棉织品、动物性食品、家用化学品等。小类是根据商品的某些特点和性质所做的进一步划分,如动物性食品又可以分为乳和乳 制品,家用化学品可分为洗涤用品、化妆品等。商品的品种是按商品的性质、成分等特征来划分的,是指具体商品的名称,如牛奶、洗衣 粉、西服等品种。商品的细目是对商品品种的详细区分,包括商品的花色、规格、品级等。2.商品分类的原则为了使商品分类科学合理,在分类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商品在分类中所选择的标志必须保证能从本质上把不同类别的商品明 显区分开来,以满足分类的客观要求,发挥分类的作用。科学性是分类的基本前提。(2)系统性原则。以选定商品的属性或特征为依据,将商品总体按一定的排列顺序予以 系统化。使商品分类体系中的下一层级分类标志成为上一层级分类标志的合乎逻辑的继续,从而使不同商品类目间或并列、或相互隶属的关系明晰。系统性是商品分类的关键。(3)实用性原则。商品分类首先应符合国家总政策、总规划的要求,同时应充分满足生 产、流通及消费的需要。因此,商品分类应最大限度地结合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各企业及 消费者的实际,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实用性是检验商品分类的实践标准。(4)扩展性原则。进行商品分类要设置足够的类目,能够包容拟分类的所有商品,并为不 断纳入新商品留有余地,不至于打乱已建立的原有分类体系和结构。(5)唯一性原则。商品分类体系中的每个分类层次只能对应一个分类标志;每个商品只 能在体系内的一个类别中出现,不得在不同类别中反复出现。3.商品分类的依据常见的商品分类依据有以下几种。(1)按商品的用途分类。商品用途是体现商品使用价值的重要标志,它不仅适用于商品 大类的划分,也适用于对商品种类、品种等的进一步详细分类。以用途为分类标志,便于分析 比较同一用途商品的质量和性能,使生产部门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商品质量,开发新品种,也便于商业部门经营管理和消费者按需要选择商品。但这种分类不适用于多用途商品。(2)按商品的原材料分类。商品的原材料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商品质量、使用性能和特征。以原材料为分类标志可以从本质上反映出各类商品的性能、特点、使用及保管要求。但对多种 材料构成的商品,不宜采用此分类标志,如电冰箱、电视机、钟表等。(3)按商品的生产加工方法分类。对那些原料枏,同且可以使用多种加工方法,质量特征 受加工工艺影响较大的商品可采用按生产加工方法分类。例如茶叶瘈加工方法可分为全发酵 茶、半发酵茶和不发酵茶。但对质量特征不受生产方法影_ _ 義酿用此分:、(4)按商品的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分类。根据商品的主分进行_、可以 说 明 商 品的主雖能、用途和保管方法。按主要成分的不同,化肥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等;2 铅玻璃、硼硅玻璃等。此分类方法适用于对化学成分已知,且成分对质量特性影响较大的商 品。但对化学成分复杂或区别不明显、成分不清楚的商品不宜采用此分类标志。(5)按商品的其他特征分类。除上述分类外,另有一些商品其本身的属性、特征在特定环 境中也可作为分类依据,如工业制成品依据花色、规格、型号进行分类;农产品中的种植业产品 以收获季节或产地作为分类依据等。4.商品分类的方法商品分类的具体方法可归纳为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两种。在建立商品分类体系时,这两 种分类方法常结合使用。(1)线分类法。线分类法是将待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按照一定的商品分类标志逐次地分 成若干层级和类目,编制成一个有层级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线分类体系的一般表现形式 是以大类、中类、小类等级别不同的类目逐级展开。每个层级只能有一个分类标志,各层级的 分类标志可以不同,同位类目构成并列关系,上下位类目构成隶属关系,见 表1 一1。表 1 一1线分类体系示例大类中类小类木制家具制造业产品床椅金属家具制造业产品桌凳箱架家具制造业产品塑料家具制造业产品竹藤家具制造业产品橱柜其他线分类法是一种传统的分类方法,广泛应用于商品生产、流通领域和国际贸易中。线分类 法的优点是:层次性好,能清楚地反映类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既适于传统的手工处理,又便于计 算机信息控制和管理。但它的不足之处是分类结构弹性差。(2)面分类法。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是把待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根据其本身固有 的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标志,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都包含一组类目。将每 个面中的一种类目与另一个面中的一种类目组合在一起,即组成一个复合类目。如服装的分类就是把服装的面料、式样、款式分成三个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 面又可分为若干类目。使用时将有关类目组配起来,便成为一个复合类目,见 表 1 一2。20i4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用面分类法形成的分类体系具有结构弹性好、适用于计算机处理等优点,缺点是组配结构 太复杂,不能充分利用容量,也不便于手工处理。在实际运用中,一般把面分类法作为线分类 法的补充。我国在编制 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 国家标准时,采用的是线分类法 和面分类法相结合,以线分类法为主的综合分类法。二、商品品类管理(一)商品品类管理的概念(1)商品品类的概念。品类是指一组易于区分、能够管理的商品或服务。从消费者角度 来看,这是一组在满足其某一方面需求时可以相互联系或相互替代的产品。在确定商品品类 时,要围绕满足顾客需求的目标达成三个基本目的:一要可识别,二要可规划,三要可操作。品 类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对供方来说,每一品类应达到既定的但却是存在差异的经营目标。(2)商品品类管理的概念。商品品类管理是指分销商和供应商把所经营的商品(产品或 服务)分成不同的类别,把每类商品作为企业经营的基本活动单位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相关活 动。以品类为业务单元的管理流程,通过向消费者提供超值的商品和服务来提高企业的运营 效果。通过商品品类管理,可以从整体上使产品供应链更有效率。从短期来看会有更髙的回 报,从长远来看则会有更好的生产及运营基础。对零售商来说,实施品类管理会得到很多的好 处:更能迎合消费者要求;能大大减少脱销的现象;能增加品类营业额及利润;更容易评估新商 品;可以更有效地运用资源。对供应商而言也可以得到一些好处: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清楚地了解强弱商品的分布;通过品牌评估增强商品在整体中的表现;可以为将来的新品研究 准备资料和数据。(3)商品品类管理的决策分析。商品品类管理决策分析的内容包括品类优化分析、促销 分析、定价分析、新品分析和利润分析。品类优化分析是根据零售客户自身的销售份额数据及 市场的销售份额数据对品类中的各规格进行分析。针对各规格在零售客户及市场的不同表现 情况给出不同的建议,确定其日后的经营计划。促销分析是通过对以往促销活动的对比分析,从而提高促销的有效性,得到最好的销售回报。定价分析是零售客户面对市场做出有效反应 的决策支持。新品分析要利用新品的许多指标,如推出厂家的情况、推出时伴随的广告力度、促销支持等信息,对每个新品做出量化的分析,从而为零售客户是否接受这种新品以及怎样对 新品进行资源分配提供科学的建议。利润分析不仅属于财务的范畴,也是品类管理进行到高 层阶段所致力解决的问题。通过各规格的利润产出分析、不同促销形式的利润产出分析等,从 另一个角度提供决策分析。(二)商品品类管理的工作流程商品品类管理的工作包括确定行动计划、收集信息、品类优化分析、货架陈列分析、确定行 动方案以及进行数据回顾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的顺序进行就构成了品类管理的完整工作流程。1.确定行动计划、品类管理是一个完善而系统的项目,需要不同部门的相互协作并明确共同的目标一-%分利用有限的货架资源,使每一寸资源都能有最大的效用和产出。在执行之初必破制订一套 笼整的行动计划,國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行动计划主要涉及默下个麵痛定具体鋪商晶 品类和商店数置、确定品类货架区域和商运类型、制定行动时舞表。/:1 1 4 第一章上,需要具备完整的销售数据(包括商品代码、商品名称和规格描述、商品所属公司名称、月销 售量、月销售额、商品单价、商品进价、商品利润和投资回报等),并要具备该品类各商品的市 场份额数据,用来和商店的实际销售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对商品在市场及客户中的表现进行分 析。只有具备以上条件的成熟品类才具备成功的可能性。(2)确定品类货架区域和商店类型。品类管理包含对品类的货架陈列管理,涉及该项目 的品类需要多大的货架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可以执行的货架陈列图。确定商店的类型也 是品类管理的条件,一方面,不同商店的定位决定了某一品类在此商店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 洗涤用品在一家综合性商店里的地位要比在以副食品为主的商店里重要得多;另一方面,商店 的大小也决定所能经营的品类与品种数量。选择同一类型、规模的商店通常会对某一品类的品类管理带来更大的可操作性和便利性。(3)制定行动时间表。品类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在执行之初就制定详尽的时间表并在 周而复始的执行过程中不断更新。2.收集信息商品品类管理是建立在客观、公正的数据分析基础上的,需要对数据进行跟踪和收集、处 理与分析。(1)了解目前商店货架安排及原则。品类管理要根据商品的贡献程度出分配货架资源 的货架份额图。但在该商品的货架份额中,也可以根据商店不同的货架陈列原则来调整该商 品的陈列次序,比如在同样的货架份额中,可以根据商店的需要做到商品的纵向陈列或横向陈 列,使货架的陈列符合商店的统一货架安排和商品陈列原则。(2)了解补货周期和到货时间。了解现有的补货周期和到货时间能帮助了解目前商店的安全库存天数和库存管理水平。通过实行品类管理,可以提高商品的库存管理水平,降低安全 库存天数,缩短库存补货周期,使更多的自由资金能运用于商店的正常运营。(3)满足特殊要求(如特殊规格的库存)。品类管理在按照商品销售数据科学公正安排货 架的同时,也考虑到商店的特殊要求,使商品能根据这些特殊需要适当地人为调动货架。例如 某些特殊规格的商品虽然目前销售量不佳,但具有较大的潜力,因此可以适当增大其库存和货 架。在设计货架之前要全面考虑多种因素,使品类管理有更大的羾操作性。(4)了解新品执行流程。每种品类都会不断涌现出新品牌和规格的商品。为了既不破坏 原有品类的陈列规则,又能给新商品以展示的机会,就需要在一开始充分了解商店的新品执行 流程、陈列原则及其他要求,制订出相应的计划,使品类管理具有稳定性和周期性。(5)具体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包括商品名称、商品规格、商品条形码、商品月销售数量、商 品进价与售价、销售额、利润等。3.品类优化分析商品品类管理的第一步首先要对该品类进行品类优化。所谓品类优化是指在同一品类 中,根据各个规格商品销售对该品类的贡献程度,进行销售业绩排名,然后对其进行筛选,最终 决定是否维持、减少或增加该品类的商品。衡量销售业缋最主要的指标是销量指标、销售额指标和利润指标。商店需对这三个指标 傲凼综合评定,制定出三者在权衡商品表现时的权重,从而客猓公正地确定脔品的排名厲序。y在进行商品数据分析的同时,也要注重与市场数据进行对德V靡 商 品 不 论 在 市 场 i还是在客户中鄭有好趙襄现,则该商品属于整体赢家;如果某一商癌不论在市杨j:泽客 户中都表现不好,则该商品为整体输家彳如果某一商品的_表现而在客户中赛k美佳,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则该商品属于市场赢家;如果某一商品的市场表现欠佳而在客户中表现良好,则该商品属于客 户赢家。显然,对于整体赢家的商品,商店需要保留;对于整体输家的商品,应考虑将其删除。对于市场赢家的商品虽然在客户中表现欠佳,但是具有潜力的商品是商店的未来发展机会。而对于客户赢家的商品,商店也应重视该商品在市场中的表现,重新评估是否对该商品投入了 过多的资源。如果是由于商店投入了过多的资源导致该商品在店内表现较好,那么商店应权 衡重新调整其资源分配,使资源使用更合理,并达到最大化。如果不是,而只是因为商品的特 殊性,则这个商品确实属于业绩良好的商品。4.货架陈列分析商品品类管理要得以实施,货架陈列是其重要的载体。在品类优化的基础上,按该品类中 每个规格产品对该品类的销售贡献程度来合理分配商店的货架,这 是 货 架 陈 列 的 基 原 则。具体而言就是在信息收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商店所选择的衡量标准对每一类商品进行打 分、排名,然后计算每一类商品对该品类的贡献程度,其中表现最佳、贡献最大的商品应该得到 商店最大的资源投入。商店的资源投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给其相应比例的货架面积;另 一方面是给该商品最好的陈列位置,如人流量最大的地方。5.确定并执行方案在完成了第二、三步之后,就可以确定整个方案,包括画出具体的货架图,按图胨列,并定 下具体的时间安排等。在确定了方案后,就应该按照此方案认真贯彻执行,并及时跟踪。6.数据回顾商品品类管理是一个渐进的项目,它需要根据商店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数据,再进 行周而复始的品类优化分析和货架陈列分析。因此需要进行周期性的数据回顾,总结上一周 期中的所得所失,在本周期中达到完善。同时,由于每一周期又有新的商品进入,所以又会有 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将新商品纳入该品类中,再对所有商品重新进行品类优化和货架管理。(三)商品品类优化管理战略品类优化管理是指零售商、分销商、供应商把商品品类作为战略性经营单位进行管理,针 对顾客偏好和品牌业绩进行店内商品布置,以取得更好的商业效果。品类优化管理的内容包 括评估每个产品在整体中的表现、了解强弱产品的分布、做出品牌优化选择、做出货架优化管 理决策,这些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品牌优化管理战略和货架优化管理战略。1.品牌优化管理战略品牌优化管理即根据品类的角色,对确定的品类进行市场细分,对不同品牌商品的绩效做 出恰如其分的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对品类中最为有效的品牌给予最大支持,摒弃那些无效 的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商品选择。高效率的品牌优化管理着眼于整个品类而不单是某 些品种或某几个品牌,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界定品类,即确定所要管理的具体品类以及该品类中的相关品牌。门店要管理哪个 品类及多少个品类,一要根据门店自身品类管理的现状循序渐进,二要根据目标商圈消费者的 收入、年龄、性别、职亚或其组合而定。(2)界定品类在门店中的角色。不同品类在商店的作用不関。有 类 带 来 客 流,有的带来销量,有的带来利润,有的突出门店形象。所以要界定品樂(和予晶类 的角色,以此来揩 导品类策略和战芈的制定。品类的角色有四种:目标性、常规性、季节偶然性和便利性。门店 所经营的商品#不可缺少治是目标性品类,另外对其他品类也要予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对 品类管理和货架管理极其重要。/、,癌第一!13讓争(3)进行市场细分。将已确定的品类細分为高、中、低档,并在各档次下确定相应的品牌及各品牌下的具体商品。(4)进行产品表现评估。评估一个产品、品牌、品类的表现是通过营业额和营业量计算出 来的销售额份额和销售量份额来完成的。一般可以用“二八法则”来进行分析,品类评估要详 细到明细品类,避免可能产生的遗失小分类等现象。扩大和保留表现良好的商品,调整和改善 表现欠佳的商品,淘汰那些表现极差的商品。品类的评估切忌忽略季节性因素以及特价档期的干扰。对不同的品牌业绩做出评估后,应考虑货架的安排,对货架进行优化管理。要增加绩效好 的商品所占的空间,将绩效差的商品让位于绩效好的商品;将重要的品类摆放在客流量最大、最显眼的地方,以满足消费者的最终需求。2.货架优化管理战略优化货架管理的目标是使高业绩的产品易见、易选、易取,其基本原则是产品的货架面积比例的分配与市场占有率相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商品款式选择。即在货架上应摆放什么商品及相关品牌。一般根据品类角色确 定:目标性品类的商品及相关品牌应占据最高立方空间、最高客流量、显眼及易见的地 方;常规性品类应位于髙立方空间、高客流量的地方;季节偶然性品类则应处于一般立方 空间、一般客流量的地方;方便性品类安放在低立方空间、门店剩余位置上。总之,要将 重要的品类摆在显眼的位置,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加其选择商品的兴趣,刺激其购买欲望。(2)商品摆放方式。总的来说,摆放方法应考虑:货架的视觉效果,一般在视线的水平 线上且伸手可及的范围内销售效果较好;商品陈列的高度,理想的高度一般是由地面起80 厘米到130厘 米,商品陈列高度对于销售有决定性的影响;摆放的价签应易于参阅,以协助 消费者获得价格信息,并有助于商品的补充与陈列;适当地使用一些货架插卡可以增强促销效果。(3)商品摆放空间。指每个商品及相关品牌应占有多少货架空间。度量货架空间的方法 有平面空间、立体空间、面积空间三种。商品的空间分配应以商品的表现为基础,使其所占空 间与销售量成正比,销售不好的商品应让位于销售好的商品。第 二 节 商 品 浼 邋 一、商品流通概述(一)商品流通概念从一般意义上说,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它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商 品货币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货币的出现,使商品的交换分为两个阶段,即卖南品转化为 货币、买货币转化为商品。卖和买的统一就形成了商品流通。商品流通的出现,克服了物 物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也使得专门从事商晶交换的商人应运而 生,这无疑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进程中的一大进步。由于以货f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将 榮换过程分解为顆个独立的阶段,卖的阶段和买的阶段,因而,流通諕成为连续的商晶交换,或 k总体上看的藤 交换过商品交换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出现,经过奴隶社会、封_会后 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进 入 资 本 主 义 社 綠,发 展 到 它 的 最 段,这喊,进入流通过_輿藤龜ZOIt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罗万象,流通过程成为实现价值的必经过程。通过流通过程,不断地完成着商品的形态变化,实现着商品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运动过程,从而为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必要 条件。可见,流通构成了社会再生产的中间环节,一端联系着生产,另一端联系着消费,成为再 生产过程的中介,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媒介要素。(二)商品流通的产生与发展流通的形成与社会分工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商品流通形成和发展的 前提条件,只要社会分工存在,就会有商品交换,就会有商品流通。分工产生了交换,没有交换 就没有生产和流通,没有社会经济的运行。因此,研究流通应该从研究分工开始。(1)分工的地位及其作用。分工是指组织或个人各自从事不同的工作或活动。分工首先 是指一种有目的的人的行为,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其次也指一种自然现象。分工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分工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 不断深化,每一次历史性的进步都是分工深化的结果。分工使劳动得以专门化,提高了工人的 熟练程度,使单位产量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分工还使劳动得以简化,使专门从事某项操作的工 人可以把全部精力倾注到一种简单的事务上,容易改进工具和发明机器。此外,分工还能节省 由一种工作转移到另一种工作时所花费的时间。人类发展的历史上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工”,推动了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乃至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成就了人类社会向文明时代的进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的中级阶段,主要表现为“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 群中分离出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原始畜牧业扩大了生产 的范围和场所,使人的劳动力能够生产出超出维持劳动力所必需的剩余产品,引起了彼此之 间的交换,促进了商品交换和价值形态的发展。此时价值形态也逐渐发展到一般的价值形 态和货币形态。由于交换的主要物品是牲畜,牲畜获得了货币的职能,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的作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主要表现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随着生产力进一步的发展,生产劳动的多样化,一个人不可能承担全部活动,各种活动必须分 别由专人来承担。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手工业生产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促进了生产规模的扩 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使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起来。此时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 的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范_也扩大了,出现了远距离的和海外的贸易。交换的发展促进了 价值形态的发展。金、银等贵金属开始执行货币的职能,并且逐渐成为占优势的和普通的货币 商品。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的时期,主要表现是出现了只从事 商品交换的商人。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交换的地区不断扩大,需要有一 些人专门经营商品交换业务,成为生产者之间不可缺少的中间人,于是出现了商人,产生了第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使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起来。商人的出现,便利了生产者和贿买者的买卖活动,缩短了生产者买卖商品的时间,并使产品的销路一直扩展 到遥远的市场。同时,出现了铸币,贵金属作为货币商品充当了其他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成为 财富的化身。在使用货币购买商品之后,出现了货币借贷,随之處瑰了剩息,土地成为可以抵 押的商品。巧 蹲:丨(2)分工与变换。分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程度受交換能力的剌约,即受市场范窗的限 制。分I提高了每个劳动者在某一个镙域的劳动技能与g程度廣进了劳动工麝齡不麵敵 8 第一进和完善,加快了生产经验的积累,因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生产规模,优化了生产 组织形式,提高了专业劳动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和资源,增加了社会财富的积累速度。分工与专业化的结果是单一化大规模的生产,而分工与专业化体制下的消费则是多样化小批量的消费,这样,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就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而交换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手段。交换是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相互提供各自活动及其成果的行为,包括劳动的交换和劳 动成果(即商品)的交换。商品交换是指不同企业或个人之间通过某种条件相互转让自己所 有的商品。分工是商品交换的前提,商品交换的形式与规模会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和不断深 化而不断发展与扩大,同时,商品交换形式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也是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条 件。(3)交换与流通。商品流通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在 原始社会末期,最初在原始共同体之间出现的偶然的商品交换,已扩展到共同体内部成员之 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以及专门为满足别人需要而进行的商品生产的出现,这种偶然的物物 交换逐渐发展成为经常发生的现象。商品流通的出现,使得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应运 而生,加速了商品的流通,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进程中的一大 进步。(三)商品流通过程商品流通过程,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的经济过程。商品从离开生产过程,通过一系列以货币为媒介的错综复杂的交换关系,到达消费领域的过程中,具有丰富的内容,并成为在社会再生产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特殊功能的客观经济过程。一方面,流通过程是一个 动态的过程,流通过程的两个阶段买和卖是紧密衔接、不断循环的,它们互为条件又互相 作用,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不断交替,不断循环,构成了不间断运行的商品流通过程,保证了 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流通过程是价值运动和使用价值运动的统一,经过流通过 程,商品实现了价值和使用价值,而这种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是不间断进行的,也是在动态 中实现的,同时,价值的补偿和使用价值的更替都是统一于流通过程之中的,互相联系,不可分 离。流通过程是生产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商品生产是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这从 本质上就注定了流通过程会对生产过程及社会经济运行总过程的正常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流通过程是生产过程得以实现的必经阶段;流通过程可以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且是实现商 品价值的必要手段;流通过程还是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价值的实现条件;同时,流通过程也是 生产过程获得生产要素的必要途径。流通过程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生产过程的进行。即使生 产过程可以顺利地转入流通过程,由于流通过程本身的运行状况存在着差别,流通过程运行 状况对生产过程及整个再生产过程运行仍存在影响,体现在流通速度快慢及流通时间长短 对社会再生产周期的影响上。随着交换的发展以及市场的扩大,要求商品生产的范围和规 模也要有相应的发展,这样流通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而当交换的过程受到阻碍或流通过 程减慢时,就会阻碍或减缓生产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流通对生产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商品流通过程,包括商品的购进、运输、储存和销售四个基本郑节,衡龜在经历这瞒个环节 时均需花费一定的时间,由此就形成了商品的购进时间、运输时间、储存时闻和销售时坪,禪商 品流通时间。商品流通时间是指商品寒流通领域停留的,薄商靡从生产领域g费领域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丨初级转移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流通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商品购进、运输、储存和销售这四个环节时 间的长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时间增加,都会使商品流通时间增加;而任何一个环节时间缩短,都会使商品流通时间缩短。商品流通时间包括商品购进时间、运输时间、储存时间和销售时间四个组成部分。商品在 购进时会伴随货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其转化过程所需的时间就是商品购进时间,购进时间的 长短与购销地之间的距离、商品的价格、市场供给状况以及购进方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商品 购进以后,要进行销售,完成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其转化过程所需的时间是商品的销售肘间,销 售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商品是否适销对路、价格是否合理、销售服务的水平、促销策略的选择以 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由于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在空间上存在着距离,必须经过运输才能使商 品从产地转移到销地,所经历的时间就是商品的运输时间,运输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产地和销地 之间的距离、运输工具及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环节的多少、运输路线和运输组织的合理化程 度等因素。为消除商品生产和消费上的时空差异,保证流通过程的连续性,就必须形成一定数 量的商品储备,由此产生商品在流通领域的暂时停滞,形成商品的储备时间,储存时间与购进 时间和销售时间直接相关。具体来讲,商品流通时间与流通经济运行有以下关系。(1)流通时间与流通速度。流通时间与流通速度是商品流转过程中两个密切相关的经济 变量,它们互为函数关系。流通速度的快慢决定着流通时间的长短。流通速度越快,周转次数 就越多,流通时间就会缩短,意味着商品能更快地完成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更 快地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满足社会需要。反之,流通速度越慢,周转次数就越少,就会延长流 通时间。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流通时间的长短也预示了流通速度的快慢。流通时间越短,说明 流通的速度越快。(2)流通时间与生产时间。社会再生产时间,是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流通时间的 增加和减少,不仅影响社会再生产总时间,也影响生产时间。流通时间的缩短,一方面会使社 会再生产总时间缩短,从而加速再生产过程;另一方面又使生产时间相对增加,流通时间与生 产时间的比例关系发生改变,而生产时间的增加意味着社会总产品的增加。(3)流通时间与流通环节。流通环节是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所经历的交换行为,它直接 影响着流通时间的长短。流通环节越多,流通时间就越长;流通环节越少,流通时间就越短。在流通的运行过程中,要保证流通环节的合理化,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4)流通时间与流通经济效益。流通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流通经济效益的髙低。流通 时间缩短,使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减少、流通费用降低、资金流转加快,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流 通过程得以合理,从而提高流通经济效益;反之,流通时间延长,周转缓慢、资金占用增加,就会 降低流通经济效益。(四)商品流通功能商品流通功能是由流通运行内在要素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是其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定性 和流通规律性的具体体现。流通功能是在动态的流通运行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它既是流通规 律的客观要求和反映,也受各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S商品流通功能的作用不仅表现在人们 通常说的“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对生产过程起反作用”,也表现在“流 通在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会对生产过程起决定性作用”,更霉要飾是表瑰在对社会再生产的 壤度、比例、结构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的调节作用。人、(1)实现功能。商品淦通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値的、唯一途径。生产企业的产品,只 有进入流通过程,才 能 实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