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GB50495-2019 .pdf
下载文档

ID:3308383

大小:33.48MB

页数:149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2-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GB50495-2019 太阳能 供热 采暖 工程技术 标准 条文 说明 GB50495 2019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ID P GB 50495-2019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solar heating system 2019-05-24 发布2019-12-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solar heating system GB 50495-2019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9 年1 2 月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应二仁卫2019年第138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495-2019,自2019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O.5、5.1.1、5.1.2、5.1.5,5.2.1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 50495 2009同时废止。本标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5月24日3 前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 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 5J247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贝IJ;2.术语;3.基本规定;4.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负荷计算及选型设计;5.太 阳能集热系统设计与施工;6.太阳能蓄热系统设计与施工;7.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的调试与验收;8.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效益分析与评价。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术语,调整、修改了原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设计、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施工、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的调试、验收与效益评估的章节编排、名称及技术内容;2.增加了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的内容和被动式太阳能采暖一节;3.补充了太阳能热电联产供热采暖技术的相关内容;4.完善了液态工质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流量和贮热水箱容积配比的计算要求;5.补充了地埋管蓄热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新增相变材料的特性。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集团有限4 公司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筑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桑乐太阳能有限公司太阳雨集团有限公司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天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桑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启迪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保定市墙体材料革新及建筑节能办公室宁波和邦检测研究有限公司同度能源、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龙光天旭太阳能有限公司山东豪迈昌安绿色能师、有限公司保定市卓越建筑节能检测评估有限公司中卓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郑瑞澄何涛路宾焦青太李骏王敏李博佳张昕宇马光柏李仁星范琼刘海波于洪文李炜苏树强张广宇钟洪伟罗莉秦剑王振宇刘延柱邢作新常健宇刘志辉杨军孙峙峰王选王博讲|5 凌军宋李莹强本袁李怀智士敦赵朱峰鹰松艳铁怀刘贾邹口贝人查审要主准标本6 目次l 总则.2 术语23 基本规定.5 3.1 一般规定.5 3.2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5 3.3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64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负荷计算及选型设计.8 4.1 一般规定84.2 负荷计算.8 4.3 选型设计.10 5 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与施工.12 5.1 一般规定.12 5.2 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13 5.3 太阳能集热系统施工166 太阳能蓄热系统设计与施工.19 6.一般规定19 6.2 太阳能短期蓄热系统设计19 6.3 太阳能季节蓄热系统设计21 6.4 太阳能蓄热系统施工227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的调试与验收.23 7.1 一般规定23 7.2 系统调试24 7.3 工程验收25 8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效益分析与评价.27 8.1 一般规定27 7 8.2 效益分析27 8.3 效益评价附录A代表城市气象参数及不同地区太阳能保证率推荐值.28 附录B不同地区太阳能集热器的补偿面积比.35 附录C太阳能集热器平均集热效率计算方法.72 附录D太阳能集热系统管路、水箱热损失率计算方法74附录E间接系统热交换器换热面积计算方法.76 附录F常用相变材料特性.77 附录G太阳能供热采l匿工程验收报告.78 附录H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效益分析计算公式.80 本标准用词说明.82 引用标准名录.83 附:条文说明.85 8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 2 3 Basic Requirements 5 3.1 General Requirements5 3.2 Passive Solar Hearing5 3.3 Solar Heating System6 4 Load Calculation and Type Selection Design for Solar Heating System.8 4.1 General Requirements 8 4.2 Load Calculation.8 4.3 Type Selection Design 10 5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for Solar Collector System 12 5.1 General Requirements12 5.2 Design for Solar Collector System 13 5.3 Construction for Solar Collector System16 6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for Heat Storage System 19 6.1 General Requirements19 6.2 System Design for Short-term Heat Storage19 6.3 System Design for Seasonal Heat Storage 21 6.4 Construction for Heat Storage System22 7 Adj ustment and Acceptance for Solar Heating Project23 7.1 General Requirements23 7.2 System Adjustment24 7.3 Acceptance25 9 8 Benefit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for Solar Heating Project.27 8.1 General Requirements27 8.2 Benefit Analysis27 8.3 Benefit Evaluation27 Appendix A Weather Parameters in Representative Cities and Recommendation Values of Solar Faction in Different Areas 28 Appendix B Compensative Area Ratio of Solar Collector in DiHerent Areas 35 Appendix C Calculation for Average Thermal Efficiency of Solar Collector.72 Appendix 0 Calculation for Heat Loss of Pipeline and Water Tank in Solar Collector System 74 Appendix E Calculation for Heat Exchanger Area of Indirect System 76 Appendix F Properties of Common Phase Changeable Materials.77 Appendix G Acceptance Report of Solar Heating System.78 Appendix H The Formula for Benefit Analysis of Solar Heating System 80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82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83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85 10 1总则1.0.1 为规范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评价,使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可靠,提升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1.O.2 本标准适用于在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中采用太阳能供热采暖,以及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太阳能供热采暖设施、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评价。1.O.3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应纳入建筑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且应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统一验收、同时投入使用。1.O.4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应全年综合利用,在非采暖期应根据需求供应生活热水、夏季制冷空调或其他用热。1.0.5 既有建筑增设或改造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时,应进行建筑结构安全复核并满足其安全性要求。1.O.6 既有建筑增设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宜进行建筑节能改造。1.O.7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应进行节能、环保效益分析和评价。1.O.8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 太阳能供热采暖solar heating 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满足建筑物冬季一定的采暖需求,或供给建筑物冬季采暖和全年其他用热,分为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和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两种形式。2.0.2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passive solar heating 通过对建筑朝向和周围环境布置、建筑内外空间布局、建筑材料、围护结构的合理选择和处理,使建筑物本身可具有在冬季集取、贮存和分配太阳热能,在夏季遮蔽太阳辐射、散逸室内热量的功能。2.0.3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solar heating system 设置太阳能集热器等专用设备,通过循环管路提供建筑物冬季采暖和全年其他用热。2.0.4 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solarthermal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lOn system 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通过热功转换过程发电并利用余热供热的系统。2.O.5 短期蓄热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solar heating system with short-term heat storage 蓄热装置可贮存数天太阳能得热量的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2.0.6 季节蓄热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solar heating system with seasonal heat storage 蓄热装置可贮存非采暖季太阳能得热量的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2.0.7 太阳能液体集热器solar liquid collector 吸收太阳辐射并将产生的热能传递到液体传热工质的装置。2 2.0.8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solar air collector 吸收太阳辐射并将产生的热能传递到空气传热工质的装置。2.O.9 太阳能集热系统solar collector system 收集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热能传递到蓄热装置的系统。2.0.10 直接式太阳能集热系统solar direct system 将太阳能集热器中被加热的工质直接供给用户的太阳能集热系统。2.0.11 间接式太阳能集热系统solar indirect system 在太阳能集热器中加热传热工质,再通过换热器由该种传热工质加热水供给用户的太阳能集热系统。2.0.12 闭式太阳能集热系统solar closed system 集热系统中传热工质不与大气相通的太阳能集热系统。2.0.13 排空系统drain down system 当可能发生工质被冻结情况时,可将全部工质排空以防止冻害的直接式太阳能集热系统。2.0.14 排回系统drain back system 当可能发生工质被冻结情况时,可将全部工质排回室内贮液罐以防止冻害的间接式太阳能集热系统。2.0.15 防冻液系统antifreeze system 采用防冻液作为传热工质防止冻害的太阳能集热系统。2.0.16 循环防冻系统freeze-proofing system with circulation 通过工质循环防止冻害的太阳能集热系统。2.0.17 太阳能集热系统效率efficiency of solar collector sys-te盯1指定时间段内,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得热量与在系统集热器总面积上入射的太阳总辐照量之比。2.0.18太阳能集热系统耗电输热比the ratio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transferred heat quantity for solar collector sys te口1设计工况下,太阳能集热系统循环水泵或风机总功耗与太阳3 能集热系统得热量的比值。2.0.19 太阳能保证率solar fraction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由太阳能供给的热量占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负荷的百分率。2.0.20 系统费效比cost-benefit ratio o the system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增投资与系统在正常使用寿命期内的总节能量的比值,表示利用太阳能节省每千瓦小时常规能源热量的投资成本。2.0.21 建筑物耗热量heat consumption of building 在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气温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建筑物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施供给的热量。2.0.22 建筑采暖设计热负荷heating load for space heating of building 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建筑物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2.0.23 太阳能集热器总面积gross collector area 整个集热器的最大投影面积,不包括那些固定和连接传热工质管道的组成部分。4 3基本规 定3.1一般规定3.1.1 新建建筑应用太阳能供热采暖技术应遵循被动技术优先、主动系统优化的原则。3.1.2 太阳能供热采暖设计应根据气候区特点、太阳能资源、条件、建筑物类型、功能,以及业主要求、投资规模、安装等条件进行。3.1.3 严寒和寒冷地区被动式太阳能采暖设计应以冬季保温和获取太阳得热为主,夏季应满足隔热遮阳要求;夏热冬冷、温和、夏热冬暖地区应以夏季隔热遮阳为主,冬季应满足保温要求。3.1.4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应采取防冻和防过热措施。3.1.5 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设计应以发电为主,且应兼顾供热采暖需求。3.2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3.2.1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生活居住习惯,进行建筑平面总体布局、朝向、体形系数、开窗形式、采光遮阳、建筑热惰性、室内空间布局设计。3.2.2 建筑朝向宜采用南北或接近南北向设计,主要房间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3.2.3 建筑造型宜规整紧凑,应避免过多的凹凸变化,不宜设置装饰性构件。3.2.4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及室内构筑物宜选用集热性能高、蓄热能力大和放热能力强的深色、重质材料。3.2.5 对具有集热蓄热功能的构筑物,当接收辐射表面不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时,表面涂层的吸收率应大于0.85,构筑物主5 体材料应选择蓄热性能好的重质材料。3.2.6 建筑外窗宜采用内平开窗,外门窗应有良好的气密、水密及抗风压性能,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8级、水密性等级不应低于6级、抗风压性能等级不应低于9级。3.2.7 严寒地区建筑南向外窗的遮阳措施不应降低冬季日照得热;寒冷地区建筑东、西、南向外窗的遮阳措施应兼顾冬季日照得热及夏季遮阳的要求,通过模拟计算,优化设置。3.2.8 建筑外门窗宜设置可移动外保温遮阳装置。3.3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3.3.1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应由太阳能集热系统、蓄热系统、末端供热采暖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其他能源辅助加热或换热设备集合构成。3.3.2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分类应符合表3.3.2的规定。表3.3.2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分类分类依据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名称高温、热电/冷热电联产太阳能供热米暖系统工作温度中温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低li!.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太阳能聚光型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集热*非聚光型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系统了质液体工质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空气太阳能供热米暧系统集热系统直接式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换热方式间接式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集热器地而安装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安装位置与建筑结合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系统蓄热短期蓄热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能力季节蓄热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采暖用户户式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放量规模区域太阳能供热采i废系统6 3.3.3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的其他能源辅助加热或换热设备及其所使用的常规能源种类,应根据当地能源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选择。3.3.4 其他能源辅助加热或换热设备的综合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和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的相关规定。3.3.5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应设置能量计量装置,且应分别计量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量、辅助热源供热量、系统供热量、系统水泵和风机耗电量等能量参数。3.3.6 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的供热半径应由技术经济分析确定,且不宜大于4.0km。3.3.7 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应设置换热机房,并应通过换热器进行间接供热。3.3.8 当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的热力网采用热水为供热介质时,管网设计压力不应大于2.5MPa,设计温度不应大于2000C;当采用蒸汽为供热介质时,管网设计压力不应大于1.6MPa,设计温度不应大于3500C。7 4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负荷计算及选型设计4.1一般规定4.1.1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负荷计算应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负荷计算和其他能源辅助加热或换热设备负荷计算。4.1.2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选型设计应根据施工安装、操作使用、运行管理、部件更换和维护等要求进行,并应安全、可靠、适用、经济、美观。4.2负荷计算4.2.1 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负荷应选择其负担的采暖热负荷与生活热水供应负荷中的较大值。4.2.2 太阳能集热系统负担的采暖热负荷宜通过采暖季逐时热负荷计算确定;采用简化计算方法时,该采暖热负荷应为采暖期室外平均气温条件下的建筑物耗热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太阳能集热系统负担的采暖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QH=QHT十QINF-QIH(4.2.2-1)式中:QH一一太阳能集热系统负担的采暖热负荷CW);QHT-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W);QI.JF-空气渗透耗热量(W);QII.I一一建筑物内部得热量,包括照明、电器、炊事、人体散热和被动太阳能集热部件得热等(W)。2 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QHT=KFCti-lc)(l+)(4.2.2-2)式中:QHT 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W);8 t;一一室内空气计算温度CC),按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中规定范围的低限选取;tc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CC),应按本标准附录A选取;E一一-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应按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的规定选取;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 OC);F 围护结构的面积(m2);一一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应按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的规定选取。3 空气渗透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QNF=CpL(t;一九)(4.2.2-3)式中:QNF一一空气渗透耗热量(W);CI-空气比热容,W.h/Ckg oC汀,取o.28W.h/(kg.OC);一一空气密度(kg/m勺,取tc条件下的值;L一一渗透冷空气量,(时/h),应按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中附录F的规定计算。4.2.3 太阳能集热系统负担的生活热水供应负荷应为建筑物的生活热水平均日耗热量,热水平均日耗热量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规定。4.2.4 其他能源辅助加热或换热设备的设计负荷应按建筑采暖设计热负荷与建筑热水设计小时耗热量中的较大值确定。4.2.5 建筑采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9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的规定。2 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中规定可不设置集中采暖的地区或建筑,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降低室内空气计算温度。4.2.6生活热水设计小时耗热量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规定。4.3选型设计4.3.1 具备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场地条件时,应选用地面安装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4.3.2 与建筑结合的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类型宜根据建筑气候分区和建筑物类型按表4.3.2确定。表4.3.2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类型建筑气候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混和地区建筑物类型低层多层高层低层多j芸高层低层多层高层太阳能液体集热器 集热1l1i空气集热器 太集热系统直接系统 11日换热方式在 热采间接系统 系统蓄热短期蓄热 能力季节蓄热 系统低温热水辐射 类型末端采水-空气处理设备|段设施散热器 热风采暖 注.表中.为可选用项.4.3.3 液体工质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宜采用低温热水辐射、水空气处理设备和散热器等末端采暖设施。10 4.3.4 建筑物内需热风采暖的区域宜采用空气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4.3.5末端采暖设备的运行噪声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11 5 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与施工5.1一般规定5.1.1 建筑物上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不得降低相邻建筑的日照标准。5.1.2 太阳能集热系统应根据建设地区和使用条件采取防冻、防过热、防雹、抗凤、抗震、防雷和用电安全等技术措施。5.1.3 直接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宜在冬季环境温度较高、防冻问题不严重的地区使用;冬季环境温度较低的地区宜采用间接式太阳能集热系统。5.1.4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的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GB/T 6424、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GB/T 17581和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技术条件GB/T 26976的相关规定,且正常使用寿命不应少于15年。5.1.5 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施工安装不得破坏建筑物的结构、屋面、地面防水层和附属设施,不得削弱建筑物承受荷载的能力。5.1.6 太阳能集热系统管道及保温材料应选用耐腐蚀、与传热工质相容、可耐受系统最高工作温度且安装连接方便可靠的管材和材料。5.1.7 太阳能集热系统应设置自动控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自动控制的功能应包括对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运行控制和安全防护控制、集热系统和其他辅助热源设备的工作切换控制。太阳能集热系统安全防护控制的功能应包括防冻保护和防过热保护。2 控制方式应简便、可靠、利于操作。3 自动控制系统中使用的温度传感器,其测量不确定度不应大于O.50C。12 5.2 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5.2.1 太阳能集热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太阳能集热器宜朝向正南,或南偏东、偏西20。的朝向范围内设置;安装倾角宜为当地纬度+100;当受实际条件限制时,集热器的面积补偿应按本标准附录B执行,并应进行经济效益分析。2 放置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太阳能集热器,冬至日集热器采光面的日照时数不应少于仙。前、后排集热器之间应留有安装、维护操作的间距,排列应整齐有序。3 某一时刻太阳能集热器不被前方障碍物遮挡阳光的日照间距应按下式计算:D=Hcoth5Yo(5.2.1)式中:D一一日照间距(m);H一一前方障碍物的高度(m);h一一计算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勺。y。一一-计算时刻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与集热器表面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C)。4 太阳能集热器不得跨越建筑变形缝设置。5.2.2 太阳能集热器总面积宜通过动态模拟计算确定。采用简化计算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短期蓄热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应按下式计算:A.=6400QJf J T1jcI(l-/1.)(5.2.2-1)式中:Ac一二一短期蓄热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m2);QJ 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负荷(W);h 当地集热器采光面上的12月平均日太阳辐照量JI(m2 d),应按本标准附录A选取;f一太阳能保证率(%),应按本标准附录A选取;加一一基于总面积的集热器平均集热效率(%),应按本13 标准附录C计算;机管路及贮热装置热损失率(%),应按本标准附录D计算。2 季节蓄热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应按下式计算:k =.,_ 8?OOQdI?j叫(1一、)(D,+(5.2.2-2)式中:A季节蓄热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m2);j,。一一当地集热器采光面上的年平均日太阳辐照量Jj(m2 d),应按本标准附录A选取;j一一太阳能保证率C%),按本标准附录A选取;0-一当地采暖期天数(d);?只一一季节蓄热系统效率,可取O.7O.9o3 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应按下式计算:(,I UJ人1A川=Ac(1十一一-一一j川飞UhxAhxJ(5.2.2-3)式中:Al:-GB 50303的相关规定。5.3.14 系统中电气设备和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金属部件应做等电位连接处理。电气接地装置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的规定。5.3.15 系统中传感器的接线应牢固可靠,接触应良好。传感器控制线应做防水处理。传感器安装应与被测部位良好接触并进行标识,温度传感器四周应保温。18 6 太阳能蓄热系统设计与施工6.1一般规定6.1.1 太阳能蓄热系统应根据用户需求、投资、供热采暖负荷、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形式、性能、太阳能保证率等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后选取并确定蓄热系统规模。6.1.2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蓄热方式应根据蓄热系统形式、投资规模、当地的水文、土壤条件及使用要求等进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并应按表6.1.2确定。表6.1.2蓄热方式选用表蓄热方式系统形式贮热水箱蓄热水池土壤埋管卵石堆相变材料液体工质集热器短期蓄热系统 液体工质集热器季节蓄热系统 空气集热器短期蓄热系统 注:表巾.为可选用项。6.1.3 太阳能液体集热器供热采暖系统在采暖期长且采暖期间太阳辐照条件好的地区宜采用短期蓄热方式。6.1.4 太阳能季节蓄热系统宜设置缓冲贮热水箱与季节蓄热装置联合工作。6.1.5 蓄热水池不应与消防水池合用。6.1.6 季节蓄热水池或贮热水箱在使用过程中的水质应符合设计要求。6.2 太阳能短期蓄热系统设计6.2.1 短期蓄热太阳能采暖系统的蓄热量应根据当地太阳能资19 源、气候、工程投资等因素确定,且应能储存1d7d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量。6.2.2 系统的总贮热水箱或水池容积应根据设计蓄热时间周期及蓄热量等参数通过模拟计算确定。短期蓄热液体工质太阳能集热系统对应的太阳能集热器单位采光面积的贮热水箱或水池的容积范围可按40L/m2300L/m2选取。6.2.3 太阳能集热系统、生活热水系统、采暖系统与贮热水箱的连接管位置应布置合理,实现不同泪度供热或换热需求。6.2.4 贮热水箱进出口处流速宜小于0.04m/s,宜采用水流分布器。6.2.5 蓄热水池槽体结构、保温结构和防水结构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6.2.6 贮热水箱和蓄热水池宜采用外保温,其保温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和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 8175的规定。6.2.7 卵石堆蓄热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空气蓄热系统的卵石堆蓄热器(卵石箱)内的卵石含量直为每平方米集热器面积250kg;卵石直径小于10cm时,卵石堆深度不宜小于2m;卵石直径大于10cm时,卵石堆深度不宜小于3m。卵石堆蓄热器上下风口的面积应大于该蓄热器截面积的8%,空气通过上下风口流经卵石堆的阻力应小于37Pao2 放入卵石堆蓄热器内的卵石应干净且大小均匀,直径范围宜为5cm10cm;不应使用易破碎或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卵石。可水平或垂直铺放在箱内,宜选用垂直卵石堆,地下狭窄、高度受限的地点可选用水平卵石堆。6.2.8 相变材料蓄热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空气集热器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可直接换热蓄热;液体工质集热器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应增设换热器间接换热蓄热。2 相变材料应根据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工作温度确定,相变温度应与系统工作温度相匹配。常用相变材料特性可符合本20 标准附录F的规定。6.3 太阳能季节蓄热系统设计6.3.1 在条件适宜地区,直集中设置较大规模的季节蓄热太阳能供热采暖热力站。6.3.2 季节蓄热系统的蓄热体容积宜通过模拟计算确定。简化计算时,不同规模季节蓄热系统的单位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积对应蓄热水池或贮热水箱容积范围应按表6.3.2选取。表6.3.2不同规模季节蓄热系统的单位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积对应蓄热水池或贮热水箱容积范围中型季节蓄热系统大型季节蓄热系统系统规模(太阳能集热苦苦面积GB 50300的规定。7.1.4 分项工程验收宜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分期进行,对影响工程安全和系统性能的工序,应在本主序验收合格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7.1.5 竣工验收应在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后、工程移交用户前进行,竣工验收应提交下列验收资料:1 设计变更证明文件和竣工图;2 主要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仪表的出厂合格证明或检验资料;3 屋面防水检漏记录;4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中间验收记录;5 系统水压试验记录;6 系统生活热水水质检验记录;7 系统调试及试运行记录;8 系统热工性能检验报告。7.1.6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施工质量的保修期限应为自竣工验收合格日起2个采暖期。23 7.2系统调试7.2.1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系统联合调试应在设备单机、部件调试和试运转合格后进行。7.2.2 设备单机、部件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泵安装方向应正确;2 电磁阀安装方向应正确;3 温度、温差、水位、流量等仪表显示应正常;4 电气控制系统应符合设计要求,动作应准确;5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动作应准确可靠;6 防冻、过热保护装置应工作正常;7 各种阀门开启应灵活,密封应严密;8 辅助能源加热设备工作应正常,加热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7.2.3 系统联合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调整系统各个分支回路的调节阀门,使各回路流量平衡,达到设计流量;2 应调试辅助热源加热设备与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工作切换,达到设计要求;3 应调整电磁阀,使阀前阀后压力处于设计要求的压力范围内。7.2.4 系统联合调试宜在设计工况下进行,调试后的运行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供热采暖系统的流量和l供热水温度、热风采暖系统的风量和热风温度的调试结果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的相关规定;2 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流量或风量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应大于10%;3 太阳能集热系统进出口工质的温差应符合设计要求。24 7.3工程验收7.3.1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可按表7.3.1执行。表7.3.1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序号分部工程分项工程预埋flI及后宣钊检J(装和封j有.基座.支架安装.太阳能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其他能浙ll四J川热或换热设备安装.水泵等设集热系统备及部件安装,管道J注目U卡|安装.系统7Jl在试验及调试,防腐、绝热贮热水箱及配件安装.蓄热*r也施工.地埋管系统施工.2 蓄热系统相变材料蓄热系统施.T管道及配件安装.辅助设备安装.|彷腐、绝热室外供热3 水泵、风机等设备及部件安装.管道及配件安装,辅助设管网备安装,系统水压试验及调试,防腐、绝热室内采暖管道及配件安装,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安装,水-空4 气处理设备安装.辅助设备及散热器安装,系统水压试验及系统调试,防腐、绝热室内热水管道及配件安装,辅助设备安装.I坊腐、绝热5 供应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及安全附件安装i十量仪表安装.电缆线路施工安6 袋,接地装置一安装7.3.2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隐蔽工程应在隐蔽前经监理人员验收、认可签证。7.3.3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应在土建工程验收前完成下列隐蔽项目的现场验收:1 基础螺栓矛1预埋件的安装:2 基座、支架、集热器四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3 基座、支架、集热器四周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封堵及防水;25 4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与建筑物避雷系统的防雷连接节点或系统自身的接地装置安装。7.3.4 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方位角和倾角应满足设计要求,安装误差不应超过:1:30。7.3.5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热工性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检测项目应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量、太阳能集热系统效率、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总能耗、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2 测试、评价和分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 50801的有关规定。7.3.6 当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进行竣工验收时,应提交验收报告,验收报告应符合本标准附录G的规定。26 8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效益分析与评价8.1一般规定8.1.1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设计阶段应进行效益分析,实际运行阶段宜进行效益评价。8.1.2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设计文件应包括效益分析计算书。8.1.3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效益评价应依据系统实际运行能耗的定期检测或长期监测结果进行。8.2效益分析8.2.1 设计阶段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效益分析采用的参数应与设计施工图一致。8.2.2 效益分析计算书应包括系统的年常规能源替代量、年节约费用、年二氧化碳减排量、静态投资回收期和费效比,井应按本标准附录H的规定计算。8.3效益评价8.3.1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定期检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 50801中的短期测试、评价和分级相关规定进行。8.3.2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长期监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 50801中的i夭期测试、评价和分级相关规定进行。27 h。3附录A代表城市气象参数及不同地区太阳能保证率推荐值A.0.1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设计采用的代表城市气象参数可按表A.0.1选取。表A.0.1代表城市气象参数Hlvo HI.H h,HI.1a Sy 1,1 1 城市名称tHJ豆MJ!(m2 d)J MJ!(m2 d)J MJ!(m2 d)J MJ!(m2 d)J(C)(h)(C)(C)北京39056 14.18 16.014 7.889 1:1.709 12.9 7.5-2.7。l上海31010 12.3 12.904 8.047 11.437 16 5.5 6.2 4.8 天津3日。06I.106 15.804 7.328 12.61 13 7.2 一1.6O.2 重庆29033 8.669 8.552 3.21 3.531 18.3 严、9.3 8.9 万外|30046 9.653 9.655 4.015 4.583 18 3.6 9.1 8.2 沈阳410,16 13.091 14.98 6.186 11.437 8.6 7-8.5-4.5 长春43054 l:l.663 16.127 6.112 13.116 5.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