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年级(上)期中语文真题试卷.pdf
下载文档

ID:3307738

大小:685.66KB

页数:30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2-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年级 期中 语文 试卷
第1页(共30页)七年级(上)期中语文七年级(上)期中语文真题真题试卷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一、基础运用(共 12 分)分)1(6 分)10 月 7 日是重阳节,重阳有“秋游赏菊”的习俗,同学们来到北海公园参观菊花展。请阅读“北海公园菊花展”的材料,完成问题。以【甲】菊颂盛世【甲】为主题的北京第 40 届菊花展于 2019 年 9 月 26 日在北海公园开幕。今年园艺师利用短日照技术进行栽培处理,使菊花在国庆期间提前绽放,并同时举办栽培技艺培训【乙】菊花文化宣讲等活动。走进主展区北海阐福寺,人们霎时会被眼前的各色菊花深深吸引。那丛丛簇簇的菊花随风摇摆,像的少女翩翩起舞,无比。阐福寺院内共设置 14 间展棚,集中展示了一千余盆利用短日照技术调控花期的各种菊花。前院及周边还散布着悬崖菊、多头菊、并蒂菊等艺菊。特别是并蒂菊,五六朵菊花并列生长在一条茎上。虽然它们的朝向不同,但是花朵紧紧贴在一起,像姊妹永不分离一样,令人叹为观止。悬崖菊、塔菊、球菊、多头菊也相映成趣:有的全部盛开,争奇斗艳,毫不吝啬地展现它们的魅力;有的好似在和游人捉迷藏,在花叶的荫蔽下匿笑,憨态可掬;还有的含苞待放,好像在力量,想早些看看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风和日暄,花开正艳。此次菊花展会持续至 10 月 15 日,北海公园静待游客们前来游园赏菊,拍照留念。(取材于北京晚报有增删改动)(1)文段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霎时(ch)并蒂(d)姊妹(ji)B.霎时(ch)并蒂(t)姊妹(z)C.霎时(sh)并蒂(d)姊妹(z)D.霎时(sh)并蒂(t)姊妹(ji)(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字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婷婷玉立 娇媚 伫蓄 B.亭亭玉立 骄媚 伫蓄 第2页(共30页)C.婷婷玉立 骄媚 贮蓄 D.亭亭玉立 娇媚 贮蓄(3)上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引号【乙】顿号 B.【甲】引号【乙】逗号 C.【甲】书名号【乙】顿号 D.【甲】书名号【乙】逗号 2(2 分)同学们在完成有关“重阳节”的手抄报时,还搜集到了以下资料。但资料的第句作为总起句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中国人自古就重视重阳节,有登高思亲、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也因此涌现了不少吟咏“重阳”的诗作。唐开元初年,十七岁的王维漂泊在异乡长安求学。时值重阳佳节,举目无亲的他亲睹了人人插茱萸、庆重阳的欢乐景象,倍感凄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茱萸芳烈气息的熏陶下,心潮激荡的王维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借以抒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不仅再现了民间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插茱萸辟邪的习俗,还以一串茱萸传达了游子王维思家念亲的深情。3(2 分)对下列语句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都正确的一项是()A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秋天的怀念)分析:本句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将母爱及母亲的精神比喻为各色菊花,体现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菊花的烂漫多彩也暗喻了我和妹妹对生活的眷恋,表明了我和妹妹将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的人生态度。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分析:诗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C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济南的冬天)分析: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矮松比喻成日本看护妇,写出了矮松的小巧可爱,也写出了雪让矮松不堪重负的情态。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分析:本句 第3页(共30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充满勃勃生机的情景。4(2 分)下列关于作家及作品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他在文中借对初春时节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以及春天里的人的描写,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自己乐观向上的情感。B 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作品集。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遗言,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C 天净沙秋思 作者是唐朝的马致远,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D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作者围绕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写了冬天济南的山、水美景,表达了对济南的喜爱之情。二、古诗文阅读(共二、古诗文阅读(共 21 分)分)5(8 分)默写。(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2)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3)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5)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6)古诗中有不少写景的诗句,能够同时展现自然之美与哲理之思。在次北固山下中也有这样一句:,。6(5 分)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渲染了 的环境气氛。(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的是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说一说诗人在这一句中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第4页(共30页)(3)古诗中常出现“月”的意象,诗人或用月来抒发思乡怀人的愁思,或体现自在旷达的情怀。请阅读下面的诗句,其中“月”所寄托的情感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7(8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甲】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乙】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丙】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风起/因材施教 B.去后乃至/纷至沓来 C.与友期行/遥遥无期 D.入门不顾/无所顾忌(2)翻译文中三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不久,天空中忽然下起了雪,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理解:谢安出于和小辈们讲解、讨论文章义理的目的把家人们聚集起来,又因为忽然下雪而临时起意,就眼前的雪景发问,引出了后文小辈们的精彩回答。B.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友人便生气地说:“你的父亲真不是人啊!他和人相约同行,却先离开了。”第5页(共30页)理解:友人没有及时赴约,还当着元方的面辱骂陈太丘,所以哪怕友人在被指出错误后马上悔改了,也无法改变他是个不知礼数的人的事实。C.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翻译:元方说:“您和我的父亲约定正午出行。等到正午时分,您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当着人家儿子的面谩骂他的父亲,就是不懂礼数。”理解:友人迟到并当着元方的面辱骂了陈太丘,这触犯了元方所认同的社会行为准则的底线。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3)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形象都是丰富的。通过梳理相关的细节,会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请阅读咏雪和以下【链接材料】,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谢安的人物形象。(至少答出两个方面)【链接材料】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甚喜,不觉屐齿之折。(节选自晋书谢安传)注:玄东晋名将,谢奕之子,谢安之侄。坚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政权君主,一度统一北方与东晋南北对峙,曾发动淝水之战想消灭东晋,但最终败给谢玄。所谓“破坚”,即关涉这场战役。竟结束,完毕。户限门槛。屐齿木屐底下凸出像齿的部分。三、名著阅读(共三、名著阅读(共 8 分)分)8(3 分)朝花夕拾又名 ,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感受到鲁迅儿时生活的乐趣;在 中,我们了解到他在日本留学时与授业恩师交往的细节;在 中,我们同情那个对家乡赛会风俗充满向往但不得不先背诵鉴略的孩子这些点滴文字之中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9(2 分)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景山曾说:“它(朝花夕拾)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不是传记,却提供了鲁迅早年的一大批鲜为人知的传记材料;它不是历史书,却使人从中看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而生动形象 第6页(共30页)的侧面;它当然更不是民俗学著作,但它却涉及并记叙了那么多的城乡风习。”请结合本书具体内容,任选王教授观点中的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10(3 分)请从下面论语三则中任选一则,结合你的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对这则语录的理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子张 四、现代文阅读(共四、现代文阅读(共 19 分)分)11(7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日,“2019 年国庆假期约有 7.82 亿人次出游”这一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最终统计,2019 年国庆黄金周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 7.26 亿人次,同比增长9.43%重点景区人气火爆,客流达到峰值。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超强震撼的阅兵,使北京成为本年度国庆黄金周出游人气最旺的城市之一。调查表明,78.84%的游客参与了各式国庆庆祝活动。中共一大会址、南湖红船、杨家岭、西柏坡、古田会议旧址、香山革命纪念地等红色旅游景区迎来客流高峰。而到北京天安门看升旗,到延安重走长征路、到井冈山感受“星星之火”,这三条红色旅游路线成了今年国庆假期旅游的最热门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报团旅游的市民主要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而年轻人都会选择自由行的方式走一趟红色线路,感受新中国成立 70周年的沧桑巨变。材料二2019 年国庆黄金周来北京旅游人数最多的城市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天津市排名第二,可见京津冀三小时旅游圈正在成型。据了解,2018 京津冀旅游年卡加盟景区的丰度及广度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持有一张卡即可以优惠价畅游京津冀地区 199家景区。中国老教授协会副会长王富德向本报记者说道:“京津冀旅游年卡是由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老龄旅游产业促进委员会发放的福利性质的旅游年卡产品,顺应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趋势,满足了人民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体的旅游需求。这一张小小的旅游年卡,将京津冀三地的旅游市场、资源和产品串联到一起,同时还能带动旅游与农业,工业等 第7页(共30页)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材料三 (1)阅读材料一,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结论。(2)阅读材料二,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因为 ,所以 。(3)北京市初一学生小明今年国庆黄金周计划和奶奶一同去旅游,他在认真阅读了以上的三则材料后,从天津平津战役纪念馆,成都青城山、杭州西湖三处景区中选择了天津平津战役纪念馆。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说说他这样选择的原因。12(12 分)阅读冬日香山,回答问题。冬日香山 梁衡 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 第8页(共30页)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A)。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甲】它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B)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东西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做一些铺垫。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它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乙】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它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做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铁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这气,来年她会有更好的花叶,更浓的芳香。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第9页(共30页)(原文有删改)(1)根据上下文,在(A)(B)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句,将内容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躁动不安 B.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澄静安闲 C.冬则是草木荣而山石隐了 澄静安闲 D.冬则是草木荣而山石隐了 躁动不安(2)作者在文中大量运用了对比手法。文章第段把 与 对比,凸显了冬日香山草木凋零的状况。第段写香山的松柏时,与“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对比,是为了 。(3)请从文中【甲】【乙】两处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处,说说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中蕴含的作者情感。(4)请结合全文,说说香山春天、夏天、秋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并谈谈你对文章第段“香山性格的那一面”的理解。五、写作五、写作(40 分)分)13(40 分)暖,是傍晚时的一片彩霞,是险峰上的一处风景,是峭壁上的一朵小花;暖,是每天桌上热腾腾的饭菜,是出门前母亲的目光与叮咛,是失意时家人温暖的怀抱;暖,是跑道上跌倒时伸出的那只手,是夜晚楼道上的那盏灯请以“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第10页(共30页)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运用(共一、基础运用(共 12 分)分)1(6 分)10 月 7 日是重阳节,重阳有“秋游赏菊”的习俗,同学们来到北海公园参观菊花展。请阅读“北海公园菊花展”的材料,完成问题。以【甲】菊颂盛世【甲】为主题的北京第 40 届菊花展于 2019 年 9 月 26 日在北海公园开幕。今年园艺师利用短日照技术进行栽培处理,使菊花在国庆期间提前绽放,并同时举办栽培技艺培训【乙】菊花文化宣讲等活动。走进主展区北海阐福寺,人们霎时会被眼前的各色菊花深深吸引。那丛丛簇簇的菊花随风摇摆,像的少女翩翩起舞,无比。阐福寺院内共设置 14 间展棚,集中展示了一千余盆利用短日照技术调控花期的各种菊花。前院及周边还散布着悬崖菊、多头菊、并蒂菊等艺菊。特别是并蒂菊,五六朵菊花并列生长在一条茎上。虽然它们的朝向不同,但是花朵紧紧贴在一起,像姊妹永不分离一样,令人叹为观止。悬崖菊、塔菊、球菊、多头菊也相映成趣:有的全部盛开,争奇斗艳,毫不吝啬地展现它们的魅力;有的好似在和游人捉迷藏,在花叶的荫蔽下匿笑,憨态可掬;还有的含苞待放,好像在力量,想早些看看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风和日暄,花开正艳。此次菊花展会持续至 10 月 15 日,北海公园静待游客们前来游园赏菊,拍照留念。(取材于北京晚报有增删改动)(1)文段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C A.霎时(ch)并蒂(d)姊妹(ji)B.霎时(ch)并蒂(t)姊妹(z)C.霎时(sh)并蒂(d)姊妹(z)D.霎时(sh)并蒂(t)姊妹(ji)(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字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A.婷婷玉立 娇媚 伫蓄 第11页(共30页)B.亭亭玉立 骄媚 伫蓄 C.婷婷玉立 骄媚 贮蓄 D.亭亭玉立 娇媚 贮蓄(3)上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甲】引号【乙】顿号 B.【甲】引号【乙】逗号 C.【甲】书名号【乙】顿号 D.【甲】书名号【乙】逗号【分析】(1)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要求能辨识形近字、多音字和常见的易读错字的读音。A.有误,“霎时”中的“霎”应读作“sh”,“姊妹”中的“姊”应读作“z”;B.有误,“霎时”中的“霎”应读作“sh”,“并蒂”中的“蒂”应读作“d”;C.正确;D.有误,“并蒂”中的“蒂”应读作“d”,“姊妹”中的“姊”应读作“z”。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A.有误,“婷婷玉立”中的“婷”应为“亭”,“伫蓄”中的“伫”应为“贮”;B.有误,“骄媚”中的“骄”应为“娇”,“伫蓄”中的“伫”应为“贮”;C.有误,“婷婷玉立”中的“婷”应为“亭”,“骄媚”中的“骄”应为“娇”;D.正确。故选:D。(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菊颂盛世”是活动的主题,因此甲处应用引号。“栽培技艺培训”“菊花文化宣讲”是举办的活动,为句中并列成分,因此乙处应用顿号。故选:A。第12页(共30页)【解答】答案:(1)C(2)D(3)A【点评】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2(2 分)同学们在完成有关“重阳节”的手抄报时,还搜集到了以下资料。但资料的第句作为总起句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中国人自古就重视重阳节,有登高思亲、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也因此涌现了不少吟咏“重阳”的诗作。唐开元初年,十七岁的王维漂泊在异乡长安求学。时值重阳佳节,举目无亲的他亲睹了人人插茱萸、庆重阳的欢乐景象,倍感凄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茱萸芳烈气息的熏陶下,心潮激荡的王维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借以抒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不仅再现了民间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插茱萸辟邪的习俗,还以一串茱萸传达了游子王维思家念亲的深情。【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要通读句子,在此基础上找出不妥之处。“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不属于重阳节的习俗,应将删掉句中“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解答】答案:删掉句中“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点评】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归纳复习。3(2 分)对下列语句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都正确的一项是()A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秋天的怀念)分析:本句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将母爱及母亲的精神比喻为各色菊花,体现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菊花的烂漫多彩也暗喻了我和妹妹对生活的眷恋,表明了我和妹妹将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的人生态度。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分析:诗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抒 第13页(共30页)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C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济南的冬天)分析: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矮松比喻成日本看护妇,写出了矮松的小巧可爱,也写出了雪让矮松不堪重负的情态。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分析: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充满勃勃生机的情景。【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作用,解答时需要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以及表达的效果。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作用不同。【解答】A.有误,句中使用的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淡雅”“高雅”“热烈而深沉”是形容人的词语。B.有误,“乡书何处达”使用的修辞手法是设问,问中无答。C.有误,句中是把树尖上顶着白雪的矮松比喻成日本看护妇。D.正确。故选:D。【点评】做好本题需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还要做到认真审题。4(2 分)下列关于作家及作品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他在文中借对初春时节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以及春天里的人的描写,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自己乐观向上的情感。B 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作品集。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遗言,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C 天净沙秋思 作者是唐朝的马致远,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D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作者围绕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写了冬天济南的山、水美景,表达了对济南的喜爱之情。【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 第14页(共30页)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解答】ABD.正确;C.有误,天净沙秋思作者是元朝的马致远。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二、古诗文阅读(共二、古诗文阅读(共 21 分)分)5(8 分)默写。(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6)古诗中有不少写景的诗句,能够同时展现自然之美与哲理之思。在次北固山下中也有这样一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注意“竦”的书写)(2)影入平羌江水流(注意“影”的书写)(3)落花时节又逢君(4)遥怜故园菊(5)学而不思则罔(注意“罔”的书写)(6)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第15页(共30页)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6(5 分)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渲染了 黯淡、凄楚、悲凉 的环境气氛。(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的是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说一说诗人在这一句中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3)古诗中常出现“月”的意象,诗人或用月来抒发思乡怀人的愁思,或体现自在旷达的情怀。请阅读下面的诗句,其中“月”所寄托的情感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分析】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昌龄得罪贬官,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解答】(1)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首句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是一句自然环境描写,可从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来分析:表明的时间季节,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烘托了离别忧伤的心情。(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李白把明月看成通情达意的使 第16页(共30页)者,托明月将自己的担忧、关怀带给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3)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ACD.诗句抒发思乡怀人的愁思;B.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故选:B。答案:(1)黯淡、凄楚、悲凉等(2)作者将明月拟人化,希望明月能带着自己的思念去陪伴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作者将愁思形象化,可以寄给明月,表现出对友人强烈的不舍之情。(3)B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点评】回答诗歌鉴赏手法时一般的解题思路是指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然后说明怎样具体运用,及收到什么样的表达效果。7(8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甲】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乙】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丙】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风起/因材施教 B.去后乃至/纷至沓来 第17页(共30页)C.与友期行/遥遥无期 D.入门不顾/无所顾忌(2)翻译文中三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不久,天空中忽然下起了雪,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理解:谢安出于和小辈们讲解、讨论文章义理的目的把家人们聚集起来,又因为忽然下雪而临时起意,就眼前的雪景发问,引出了后文小辈们的精彩回答。B.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友人便生气地说:“你的父亲真不是人啊!他和人相约同行,却先离开了。”理解:友人没有及时赴约,还当着元方的面辱骂陈太丘,所以哪怕友人在被指出错误后马上悔改了,也无法改变他是个不知礼数的人的事实。C.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翻译:元方说:“您和我的父亲约定正午出行。等到正午时分,您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当着人家儿子的面谩骂他的父亲,就是不懂礼数。”理解:友人迟到并当着元方的面辱骂了陈太丘,这触犯了元方所认同的社会行为准则的底线。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3)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形象都是丰富的。通过梳理相关的细节,会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请阅读咏雪和以下【链接材料】,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谢安的人物形象。(至少答出两个方面)【链接材料】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甚喜,不觉屐齿之折。(节选自晋书谢安传)注:玄东晋名将,谢奕之子,谢安之侄。坚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政权君主,一度统一北方与东晋南北对峙,曾发动淝水之战想消灭东晋,但最终败给谢玄。所谓“破坚”,即关涉这场战役。竟结束,完毕。户限门槛。屐齿木屐底下凸出像齿的部分。第18页(共30页)【分析】【参考译文】【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链接材料】谢玄在前线打败苻坚后,有驿站传送的战报送达,谢安正在和客人下围棋,看完信,就拿了放在床上,毫无欣喜之色,像刚才一样继续下棋。客人问他,他缓缓地回答说:“小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下完以后,回到房间,跨过门槛的时候,心里非常欢喜,连木屐齿被弄折了都没有发觉。他掩饰真情故作镇静到了这样的程度。【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因:趁,乘/因:根据;B.至:到/至:到;C.期:约定/期:期限;D.顾:回头看/顾:顾虑。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和理解能力。A.有误,谢安因为下雪而把小辈们聚集起来,讲解、讨论文章义理;B.正确;C.有误,元方认为友人迟到并当着自己的面辱骂了父亲是没有礼貌,可以看出,元方是 第19页(共30页)一个懂礼的人。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从【甲】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知道,谢安在寒冷的下雪天把家人聚集起来讲解讨论文章义理,表现出了对家族教育的重视,他是一个有智慧的当家人。从【甲】文中“公大笑乐”可以知道,谢安会为小辈们在文学上的不俗表现感到由衷地高兴,他显然又是个亲切的长辈。从【链接材料】中“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可以看出,听到谢玄在关键性战争中取胜的消息,谢安仍能从容下完棋,说明他是个镇定的政治家。从“过户限,心甚喜,不觉屐齿之折”可以知道,谢安并非对谢玄胜利的消息完全无动于衷,回家过门槛时,他开心得连木屐的屐齿撞折了都没发觉,可见他是个有血有肉、有人情味儿的人。答案:(1)B(2)B(3)谢安在寒冷的下雪天把家人聚集起来讲解讨论文章义理,表现出了对家族教育的重视,他是一个有智慧的当家人;谢安会为小辈们在文学上的不俗表现感到由衷地高兴,他显然又是个亲切的长辈;听到谢玄在关键性战争中取胜的消息,谢安仍能从容下完棋,说明他是个镇定的政治家;谢安并非对谢玄胜利的消息完全无动于衷,回家过门槛时,他开心得连木屐的屐齿撞折了都没发觉,可见他是个有血有肉、有人情味儿的人。【点评】“之”的用法: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三、名著阅读(共三、名著阅读(共 8 分)分)第20页(共30页)8(3 分)朝花夕拾又名 旧事重提 ,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感受到鲁迅儿时生活的乐趣;在 藤野先生 中,我们了解到他在日本留学时与授业恩师交往的细节;在 五猖会 中,我们同情那个对家乡赛会风俗充满向往但不得不先背诵鉴略的孩子这些点滴文字之中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认真阅读名著,结合积累作答。【解答】朝花夕拾创作于 1926 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感受到鲁迅儿时生活的乐趣;在藤野先生中,我们了解到他在日本留学时与授业恩师交往的细节;在五猖会中,我们同情那个对家乡赛会风俗充满向往但不得不先背诵鉴略的孩子这些点滴文字之中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答案:旧事重提 藤野先生 五猖会【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对名著中的重要情节进行重点识记。9(2 分)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景山曾说:“它(朝花夕拾)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不是传记,却提供了鲁迅早年的一大批鲜为人知的传记材料;它不是历史书,却使人从中看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而生动形象的侧面;它当然更不是民俗学著作,但它却涉及并记叙了那么多的城乡风习。”请结合本书具体内容,任选王教授观点中的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分析】本题考查对朝花夕拾的综合阅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平时看名著要识记作家、熟知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解答】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注意从“它(朝花夕拾)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不是传记,却提供了鲁迅早年的一大批鲜为人知的传记材料;它不是历史书,却使人从中看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而生动形象的侧面;它当然更不是民俗学著作,但它却涉及并记叙了那么多的城乡风习。”中选择一个观点,然后结合朝花夕拾的具体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第21页(共30页)答案:(1)选择观点:“它(朝花夕拾)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阿长是生活中真实的阿长,从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不见得很好”的睡相、“烦琐之至”的各种规矩和讲“长毛”的故事,以至购买山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