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2021学年北京四中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doc
下载文档

ID:3306203

大小:1.41MB

页数:32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2-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0 2021 学年 北京 四中七 年级 期中 历史 试卷
2020-2021学年北京四中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75分) 1.(3分)2007年1月19日,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和谐圣火的“文明之火”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点燃。大会组织者选择在元谋县采集圣火的主要原因是(  ) A.元谋县是已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的直立人遗址 B.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生活的地方 C.元谋县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地方 D.元谋县是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 2.(3分)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图片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其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3分)历史学家认为河姆渡居民已经掌握了原始农业。可以直接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在遗址中发现了(  ) A.大量的打制石器 B.刻猪纹的黑陶钵 C.人工种植的稻谷 D.兽骨制作的箭头 4.(3分)小文通过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发现在下列原始居民的房屋中,对后世的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5.(3分)我国古代有“神农教民播种五谷”“黄帝妻子嫘祖教民养蚕缫丝”的传说。这些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善于想象 B.圣贤辈出 C.农耕文明 D.游牧文明 6.(3分)中国运城市盐湖区是中华民族“德圣孝祖”舜帝的陵寝之地,是德孝文化发源地之。“德圣孝祖”舜帝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  ) A.通过激烈的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首领 B.凭借家庭特殊地位,直接继承首领的位子 C.自身的孝德行为,尧将首领位子传给他 D.治水救灾建立功业,人民推选他为首领 7.(3分)它是历史上政治大转折的时代,禅让制度蜕变成为局限在一姓一家内的继承制,同时宣示着王朝时代的来临。“它”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8.(3分)北京房山区发现的塔照遗址,其二期文化遗物有陶器、铜器等。据考察,该期遗存年代为公元前1266年至公元前1070年,这相当于(  )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西周时期 D.东周时期 9.(3分)如图为1986年在北京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克盉),内有铭文,大意是:(周成王)命克(召公之子)做匽(燕,即北京)的诸侯,管理从羌族……到驭族、微族的地方。这段铭文反映出周成王的根本目的是(  ) A.结成部落联盟 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C.为巩固其统治 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 10.(3分)“它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以下文物符合此段描述的是(  ) A. B. C. D. 11.(3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B. C. D. 12.(3分)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而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B.鲁国定期向周天子朝贡 C.周王室地位衰落 D.天子依附于诸侯 13.(3分)春秋时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率先称霸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14.(3分)研究下列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文物,最恰当的主题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制造 B.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C.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创新 D.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 15.(3分)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争霸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 ②争霸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争霸实质是为了获取政治经济特权 ④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推进了统一的进程 概念 历史概念的解读 背景 事件爆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 目的 要达成的目标 实质 最根本的内涵 结果 事件造成的影响,或者带来的益处或害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3分)如图文物为出土于陕西的商鞅方升,左壁刻:“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该文物能证明(  ) A.确立县制 B.统一度量衡 C.编订户籍 D.奖励军功 17.(3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上述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伟大工程是(  ) A.大运河 B.万里长城 C.都江堰 D.故宫 18.(3分)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以下言论属于道家学派的是(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C.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D.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19.(3分)小孟在课后整理了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根据下表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 儒家:仁义礼智信 墨家:兼爱、非攻 法家:注重法律 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法治、爱国 A.百家争鸣各学派互不融合 B.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繁荣 C.百家争鸣为后世思想奠基 D.百家争鸣源自于社会动荡 20.(3分)在历史学习中分清史实与史论是重要的能力。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商王盘庚最终定都于殷地 B.周武王在牧野之战获大胜 C.东周变革源自生产力发展 D.战国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21.(3分)《编年纪》是睡虎地秦竹简之一它以年份为线索,完整地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如图,可以确定“喜”参加的战争是(  ) A.秦国统一战争 B.秦朝反击匈奴 C.秦末农民战争 D.推翻王莽政权 22.(3分)《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贾谊《过秦论》提到:“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却匈奴七百余里”。秦朝实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兴修水利 B.奖励军功 C.兼并诸侯 D.巩固统一 23.(3分)据史书记载,秦朝时“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止(左足),又黥以为城旦……”“赭衣(罪犯)塞路,囹圄(监狱)成市。”这些记载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徭役繁重 B.赋税沉重 C.刑罚残酷 D.兵役繁累 24.(3分)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下列连环画中反映“伐无道,诛暴秦”这一口号的历史事件是(  ) A.约法三章 B.陈胜、吴广起义 C.四面楚歌 D.指鹿为马 25.(3分)四中话剧社要排演历史话剧《秦末风云人物》,画外音朗诵:“斩蛇起义草莽雄,推翻暴秦社稷功。约法三章千载颂,帅拜韩信稳定英明。逐鹿中原操胜券,鏖战垓下伏苍龙。大风歌唱云飞涌,龙腾凤翥是古丰。”诗中盛赞“推翻暴秦”的历史人物是(  ) A.陈胜 B.韩信 C.项羽 D.刘邦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5分) 26.体验学习史料实证 材料一 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文献史料(文字资料、口传资料、口述史料)。 ﹣﹣庞卓恒《史学概论》 (1)依据材料一,将上述资料按要求分类。(填序号即可) 属于实物史料范畴:    属于文献史料范畴:    属于非史料范畴:    材料二《燕国历史大事年表》(简表) 时间 在位 事件 约公元前1045年 姬奭 周武王封弟召公奭于燕。因召公留辅周室,令其子克就封。 约公元前1042年 姬克 克在燕都就任,为燕国第一代君主。 公元前663年 燕庄公 山戎入侵燕国,燕庄公向齐国求援。齐桓公亲征山戎救燕,燕庄公对齐桓公非常感激。 公元前373年 燕后简公 燕、齐于林营交战,燕胜齐败。 公元前323年 燕易王 燕易公称王,是为易王。 公元前222年 燕王喜 秦拔辽东,燕王喜被俘,燕国灭亡。 (2)燕国的历史见证了周朝的兴衰。请结合所学,依照示例,在材料二中任选两个历史事件,并探究背后的历史现象。 【示例】“燕、齐于林营交战,燕胜齐败”,见证了战国兼并的历史现象。 材料三 秦孝公即位后,大力招揽人才,希望变法图强。公孙鞅应召入秦,以“霸道”说秦孝公,得到了孝公的赏识和重用。但由于变法严重损害旧贵族的利益,遇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和阻挠,连太子也在贵族唆使下故意违犯新法。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严厉镇压反对派,将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公孙贾等逮捕处刑,全国震动。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3)依据材料三,分别指出商鞅变法时的优势与劣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商鞅变法的意义。 材料四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 ﹣﹣《带你走进:中国水利工程—都江堰》 (4)结合材料四的图文信息及所学,概括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特点。 材料五 著名历史学家傅乐成曾对春秋战国时代有如下的评述:“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变局,春秋战国时代的变迁使中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思想价值观念都在性质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动,不但使中国文化具备了新的精神和面貌,也使中国文化更进一步的开放、繁荣,进展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5)对于以上观点你是否同意?请用相关史实加以阐述。 27.(10分)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一“人文初祖”传说 传说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创造发明,如:炎帝种植五谷、制作陶器、发明纺织,黄帝建造宫室、挖掘水井、发明指南车等。有史所载的炎黄祭拜,最早在战国时期秦灵公三年(公元前422年)。此后,炎黄祭拜的传统得以延续,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1)材料一中的“传说”二字能否删去?说明你的理由。 (2)请结合炎黄的历史地位,谈一谈人们祭拜他们的原因。 材料二 农耕文明成就 (3)以上是小石同学搜集的反映古代中国生产、生活的图片。请仿照示例,选择除示例外的任意两件文物,完成你的考证。 【示例】河姆渡时期的猪纹陶钵,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有利于定居生活。 材料三 思想文化之光 小肖在参观了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之后,写下了如下感想:孔庙是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先行者。他“有教无类”地广收弟子,不像过去的官学有门第的要求。他一生弟子众多,其中颜渊、子张等都出身寒门。在教学中,他注重总结教育规律。他倡导的“因材施教”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至今仍有重要意义。和孔庙相连的国子监,作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过外国留学生。孔子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4)依据材料,归纳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结合所学,分析孔子取得上述贡献的原因。 (5)请结合自己的感悟,用一两句话向游客介绍一下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特色。 28.(15分)探究秦的统一 材料一 春秋时的大战,有时候数日即告结束,战国时则短者要数月,长者可以“旷日持久数岁”。作战双方都要求消灭对方实力,因此一次战役中被杀的士兵多达数万人乃至数十万人……战争中消耗的物力也十分惊人。《孙子兵法》说“兴师十万,日费千金”。《战国策》说一次大战,仅以损失的兵甲、车马而言,“十年之田不能偿也”。当然战争的费用都是由人民来负担的。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 秦国客卿名单 姓名 母国 姓名 母国 由余 晋国 商鞅 卫国 范雎 魏国 百里奚 虞国 李斯 楚国 张仪 魏国 注:客卿,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故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秦完成统一的原因。 材料二 (2)对比材料二中的《战国形势图》和《秦朝形势图》,你从中能看到哪些历史信息?(至少写出3点) 材料三 廷尉李斯议论道:“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同族的人很多,可是后代日益疏远,像仇人般互相攻击,诸侯相互征战,周天子不能禁止。现在天下依赖陛下的神灵之威得到统一,都设置了郡县。对皇子功臣,用国家赋税多多赏赐,很容易就控制了。要让天下人没有异心,这才是使天下安宁的良策啊。设置诸侯没有好处。” ﹣﹣选译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的历史作用。 材料四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4)依据材料四,在秦统一全国后,秦朝“通行的文字”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文字统一的作用。 材料五凡律度量衡用铜者……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 ﹣﹣《汉书•律历志》 (5)秦铜椭量是秦统一度量衡的证物。结合材料五和所学,分析秦朝选择铜作为度量衡材质的原因。简述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意义。 2020-2021学年北京四中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75分) 1.(3分)2007年1月19日,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和谐圣火的“文明之火”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点燃。大会组织者选择在元谋县采集圣火的主要原因是(  ) A.元谋县是已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的直立人遗址 B.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生活的地方 C.元谋县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地方 D.元谋县是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 【分析】本题考查元谋人,知道元谋县发现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元谋县发现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故B符合题意;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故A不符合题意;珠穆朗玛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地方,故C不符合题意;元谋县不是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元谋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3分)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图片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其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北京人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其中①烧骨化石、③洞穴中的灰烬,是说明北京人会使用火的证据。选项D符合题意;②尖状器,是指劳动工具,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北京人的有关内容。 3.(3分)历史学家认为河姆渡居民已经掌握了原始农业。可以直接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在遗址中发现了(  ) A.大量的打制石器 B.刻猪纹的黑陶钵 C.人工种植的稻谷 D.兽骨制作的箭头 【分析】本题以历史学家认为河姆渡居民已经掌握了原始农业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河姆渡居民的有关内容。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4.(3分)小文通过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发现在下列原始居民的房屋中,对后世的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的是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有分层,故C符合题意;元谋人和北京人住在洞穴,故AB不符合题意;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有关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需要学生牢记基础知识,做题时灵活运用。 5.(3分)我国古代有“神农教民播种五谷”“黄帝妻子嫘祖教民养蚕缫丝”的传说。这些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善于想象 B.圣贤辈出 C.农耕文明 D.游牧文明 【分析】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神农教民播种五谷”“黄帝妻子嫘祖教民养蚕缫丝”可知反映了农业种植,养蚕缫丝制衣。可知这些传说体现了我国农耕生活的状况。C正确;ABD与题干传说无关。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神话传说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我国原始农耕文明发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6.(3分)中国运城市盐湖区是中华民族“德圣孝祖”舜帝的陵寝之地,是德孝文化发源地之。“德圣孝祖”舜帝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  ) A.通过激烈的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首领 B.凭借家庭特殊地位,直接继承首领的位子 C.自身的孝德行为,尧将首领位子传给他 D.治水救灾建立功业,人民推选他为首领 【分析】本题考查禅让制,知道“德圣孝祖”舜帝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自身的孝德行为,尧将首领位子传给他。 【解答】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很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称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品德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C正确;AB不是当时首领的方法,排除;D是禹当选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原因,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禅让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3分)它是历史上政治大转折的时代,禅让制度蜕变成为局限在一姓一家内的继承制,同时宣示着王朝时代的来临。“它”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分析】本题考查禅让制、世袭制的相关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夏朝建立后,原来的禅让制就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的继承不再是“选贤任能”,而是只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王位”被看作是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只有王室家族的人才有王位的继承权,不管这个继承者是否有德、有能;而非王室成员,不管是否有能力,是否受人爱戴,均不能继承王位。原始社会的“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从此中国社会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故A符合题意;商朝、西周和秦朝,均是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度”的继承者,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识记禅让制的含义. 8.(3分)北京房山区发现的塔照遗址,其二期文化遗物有陶器、铜器等。据考察,该期遗存年代为公元前1266年至公元前1070年,这相当于(  )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西周时期 D.东周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商朝建立和灭亡。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灭亡于公元前1046年。 【解答】依据题干“公元前1266年至公元前1070年”,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1600年。汤灭掉夏朝,建立商朝。都城在亳;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由此可知“公元前1266年至公元前1070年”属于商朝时期,B正确;由年代尺表,夏朝时期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A排除;西周时期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C排除;东周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D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商朝建立和灭亡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能力。 9.(3分)如图为1986年在北京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克盉),内有铭文,大意是:(周成王)命克(召公之子)做匽(燕,即北京)的诸侯,管理从羌族……到驭族、微族的地方。这段铭文反映出周成王的根本目的是(  ) A.结成部落联盟 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C.为巩固其统治 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知道西周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分封制。 【解答】依据题干中信息“(周成王)命克(召公之子)做匽(燕,即北京)的诸侯”一词,可知反映的是分封制。结合课本所学,为了巩固统治,周王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王室亲属、古代帝王之后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通过分封诸侯,周王朝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C正确;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炎帝与黄帝结成部落联盟,A排除;启继承夏王位,“公天下”变成“家天下”。B排除;汉武帝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颁布推恩令,D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3分)“它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以下文物符合此段描述的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以一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解答】依据材料“它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结合课本所学,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制造的利簋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图C正确;图A是四羊方尊是商周时期造型最奇特的青铜器,A排除;图B是司母戊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B排除;图D是铜冰鉴,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D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利簋的相关史实。 11.(3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以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商朝的相关知识。 【解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其最有力的证据是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图A是甲骨文。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文字的演变比较多,重点识记。 12.(3分)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而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B.鲁国定期向周天子朝贡 C.周王室地位衰落 D.天子依附于诸侯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原因,理解基本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由材料“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可知,分析题干可知,春秋时期,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乘机争霸,相继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周天子的权势日渐衰落。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原因,需要掌握基本知识点。 13.(3分)春秋时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率先称霸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大肆改革,富国强兵,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因此: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五霸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基础知识即可。 14.(3分)研究下列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文物,最恰当的主题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制造 B.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C.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创新 D.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知道最恰当的主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 【解答】根据题干图片可知,曾侯金盏和吴王夫差铜矛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高超的手工制造工艺,郭店楚简《缁衣》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创新。高超的手工制造工艺和文化的创新,都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表现,故选D项;手工制造无法体现郭店楚简《缁衣》的文化创新,排除A项;仅有吴王夫差铜矛从侧面反映了吴越争霸,排除B项;文化创新无法体现曾侯金盏和夫差矛的手工制造,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3分)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争霸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 ②争霸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争霸实质是为了获取政治经济特权 ④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推进了统一的进程 概念 历史概念的解读 背景 事件爆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 目的 要达成的目标 实质 最根本的内涵 结果 事件造成的影响,或者带来的益处或害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知道春秋争霸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争霸发生在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在王位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春秋争霸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促进了新的经济,社会制度的产生。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加速了各区域的民族融合,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故①③④说法正确,故C符合题意;争霸目的是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故②说法错误,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3分)如图文物为出土于陕西的商鞅方升,左壁刻:“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该文物能证明(  ) A.确立县制 B.统一度量衡 C.编订户籍 D.奖励军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解题的关键时“铜方量”。 【解答】根据材料“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为统一秦国度量衡,而于公元前344年制造的标准量器铜方升上刻有:“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用度量审其容,是秦统一六国后造量器的标准器具,故B符合题意;确立县制、编订户籍和奖励军功,这三者在材料中均未涉及,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7.(3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上述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伟大工程是(  ) A.大运河 B.万里长城 C.都江堰 D.故宫 【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故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伟大工程是都江堰。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都江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3分)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以下言论属于道家学派的是(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C.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D.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分析】本题掌握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点.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一切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换。由“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可知体现一切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换。选项A符合题意;“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与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相关,B排除;“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与儒家思想相关,C排除;“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与法家思想相关,D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孔子、老子的思想主张。 19.(3分)小孟在课后整理了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根据下表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 儒家:仁义礼智信 墨家:兼爱、非攻 法家:注重法律 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法治、爱国 A.百家争鸣各学派互不融合 B.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繁荣 C.百家争鸣为后世思想奠基 D.百家争鸣源自于社会动荡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儒家、墨家和法家思想,故C符合题意;百家争鸣各学派互不融合,不符合史实,故A不符合题意;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繁荣和百家争鸣源自于社会动荡,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3分)在历史学习中分清史实与史论是重要的能力。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商王盘庚最终定都于殷地 B.周武王在牧野之战获大胜 C.东周变革源自生产力发展 D.战国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史实,什么是史论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史实和史论的区别的相关史实。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史实即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东周变革源自生产力发展,这是对东周变革原因下的结论,属于历史结论,故选项C符合题意;商王盘庚最终定都于殷地、周武王在牧野之战获大胜和战国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这属于历史事实,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史实,什么是史论的相关史实。 21.(3分)《编年纪》是睡虎地秦竹简之一它以年份为线索,完整地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如图,可以确定“喜”参加的战争是(  ) A.秦国统一战争 B.秦朝反击匈奴 C.秦末农民战争 D.推翻王莽政权 【分析】本题以“《编年纪》是睡虎地秦竹简之一它以年份为线索,完整地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为切入点,考查了秦朝的统一,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秦朝的统一战争。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秦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考查了秦朝的统一,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 22.(3分)《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贾谊《过秦论》提到:“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却匈奴七百余里”。秦朝实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兴修水利 B.奖励军功 C.兼并诸侯 D.巩固统一 【分析】本题以《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却匈奴七百余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实行的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巩固国家统一,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是巩固统一的手段和方式,不是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相关知识点。 23.(3分)据史书记载,秦朝时“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止(左足),又黥以为城旦……”“赭衣(罪犯)塞路,囹圄(监狱)成市。”这些记载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徭役繁重 B.赋税沉重 C.刑罚残酷 D.兵役繁累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暴政相关史实,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 【解答】依据题干“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止(左足),又黥以为城旦……”大致意思是五人偷盗一钱以上,就要斩足,实以墨刑。反映了刑罚的残酷。“赭衣(罪犯)塞路,囹圄(监狱)成市。”反映的是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形容罪犯很多。说明秦朝对犯罪种类规定很多,因为犯罪的人很多。由此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秦朝的刑罚残酷。C正确;ABD与题干的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掌握秦朝的暴政相关史实。 24.(3分)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下列连环画中反映“伐无道,诛暴秦”这一口号的历史事件是(  ) A.约法三章 B.陈胜、吴广起义 C.四面楚歌 D.指鹿为马 【分析】本题以“伐无道,诛暴秦”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他们提出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故“伐无道,诛暴秦”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关。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25.(3分)四中话剧社要排演历史话剧《秦末风云人物》,画外音朗诵:“斩蛇起义草莽雄,推翻暴秦社稷功。约法三章千载颂,帅拜韩信稳定英明。逐鹿中原操胜券,鏖战垓下伏苍龙。大风歌唱云飞涌,龙腾凤翥是古丰。”诗中盛赞“推翻暴秦”的历史人物是(  ) A.陈胜 B.韩信 C.项羽 D.刘邦 【分析】本题考查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解答】依据题干“推翻暴秦”,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秦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阶级不断起来反抗。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项羽。公元前207年秦朝在刘邦军队的包围下,被迫投降,秦朝灭亡。D正确;C排除;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A排除;韩信是刘邦的大将军,B排除。 故选:D。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掌握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5分) 26.体验学习史料实证 材料一 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文献史料(文字资料、口传资料、口述史料)。 ﹣﹣庞卓恒《史学概论》 (1)依据材料一,将上述资料按要求分类。(填序号即可) 属于实物史料范畴: ①②⑥  属于文献史料范畴: ③④  属于非史料范畴: ⑤  材料二《燕国历史大事年表》(简表) 时间 在位 事件 约公元前1045年 姬奭 周武王封弟召公奭于燕。因召公留辅周室,令其子克就封。 约公元前1042年 姬克 克在燕都就任,为燕国第一代君主。 公元前663年 燕庄公 山戎入侵燕国,燕庄公向齐国求援。齐桓公亲征山戎救燕,燕庄公对齐桓公非常感激。 公元前373年 燕后简公 燕、齐于林营交战,燕胜齐败。 公元前323年 燕易王 燕易公称王,是为易王。 公元前222年 燕王喜 秦拔辽东,燕王喜被俘,燕国灭亡。 (2)燕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