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年上半年 软件设计师 详细答案(1).docx
下载文档

ID:3305003

大小:1.68MB

页数:5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2-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1年上半年 软件设计师 详细答案1 2011 上半年 软件 设计师 详细 答案
在CPU中用于跟踪指令地址的寄存器是(1). (1)A.地址寄存器(MAR) B.数据寄存器(MDR) C.程序计数器(PC) D.指令寄存器(IR)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寄存器的基本知识。 CPU中通常设置一些寄存器,用于暂时存储程序运行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其中,通用寄存器常用于暂存运算器需要的数据或运算结果,地址寄存器和数据寄存器用于访问内存时的地址和数据暂存,指令寄存器用于暂存正在执行的指令,程序计数器中存放待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指令系统中采用不同寻址方式的目的是(2). (2)A.提高从内存获取数据的速度 B.提高从外存获取数据的速度 C.降低操作码的译码难度 D.扩大寻址空间并提高编程灵活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指令系统的基本概念。 寻址方式是指寻找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的方式。指令系统中采用不同寻址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在效率和方便性上找一个平衡。立即寻址和寄存器寻址在效率上是最快的, 但是寄存器数目少,不可能将操作数都存入其中等待使用,立即寻址的使用场合也非常有限,这样就需要将数据保存在内存中,然后使用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寄存器相对寻址、基址加变址寻址、相对基址及变址寻址等寻址方式将内存中的数据移入寄存器中。 在计算机系统中釆用总线结构,便于实现系统的积木化构造,同时可以(3). (3)A.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B.提高数据传输量 C.减少信息传输线的数量 D.减少指令系统的复杂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 总线是连接计算机有关部件的一组信号线,是计算机中用来传送信息代码的公共通道。釆用总线结构主要有以下优点:简化系统结构,便于系统设计制造;大大减少了连线数目,便于布线,减小体积,提髙系统的可靠性;便于接口设计,所有与总线连接的设备均釆用类似的接口;便于系统的扩充、更新与灵活配置,易于实现系统的模块化; 便于设备的软件设计,所有接口的软件就是对不同的口地址进行操作;便于故障诊断和维修,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原码表示法和补码表示法是计算机中用于表示数据的两种编码方法,在计算机系统中常采用补码来表示和运算数据,原因是采用补码可以(4)。 (4)A.保证运算过程与手工运算方法保持一致 B.简化计算机运算部件的设计 C.提高数据的运算速度 D.提高数据的运算精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数据表示的基础知识。 使用补码表示数据时,可以将符号位和其他位统一处理,减法也可按加法来处理,从而简化运算部件的设计。 计算机中的浮点数由三部分组成:符号位S,指数部分E (称为阶码)和尾数部分 M。在总长度固定的情况下,增加E的位数、减少M的位数可以(5)。 (5)A.扩大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同时降低精度 B.扩大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同时提髙精度 C.减小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同时降低精度 D.减小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同时提高精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数据表示的基础知识。 浮点数在计算机中用以近似表示任意某个实数,一个浮点数a可如下表示: a = MXbE 其中,尾数部分M的位数越多,数的精度越高,指数部分E的位数越多,能表示的数值越大。因此在总长度固定的情况下,增加E的位数、减少M的位数可以扩大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同时降低精度。 某计算机系统由下图所示的部件构成,假定每个部件的千小时可靠度都为R,则该系统的千小时可靠度为(6). (6)A.R + 2R/4 B.R + R2/4 C.R(1-(1-R)2) D.R(1-(1-R)2)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系统可靠性方面的基础知识。 由子系统构成串联系统时,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失效就足以使系统失效,其可靠度等于各子系统可靠度的乘积;构成并联系统时,只要有一个子系统正常工作,系统就能正常工作。 设每个子系统的可靠性分别以R1,R2,…,RN表示,则整个系统用串联方式构造时的可靠度为R=R1×R2…×…RN,整个系统用串联方式构造时的可靠度为R=1-(1-R1)(1-R2)…(1-RN) 因此,本系统的可靠度为R(1-(1-R)2)2 用户A从CA获得用户B的数字证书,并利用(7)验证数字证书的真实性。 (7)A.B的公钥 B.B的私钥 C.CA的公钥 D.CA的私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数字证书和CA证书授权(Certificate Authority)中心的相关知识点。 数字证书是由权威机构 CA证书授权(CertificateAuthority)中心发行的,能提供在Internet上进行身份验证的一种权威性电子文档,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交往中用它来 证明自己的身份和识别对方的身份。 数字证书包含版本、序列号、签名算法标识符、签发人姓名、有效期、主体名、主体公钥信息等并附有CA的签名,用户A获取用户B的数字证书后通过验证CA的签名 来确认数字证书的有效性。验证CA的签名时使用的是CA的公钥。 宏病毒一般感染以(8)为扩展名的文件。 (8)A.EXE B.COM C.DOC D.DLL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知识。 病毒文件名称一般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表示病毒的类型,如Worm表示蠕虫病毒,Trojan表示特洛伊木马,Backdoor表示后门病毒,Macro表示宏病毒等。 宏病毒感染的对象是使用某些程序创建的文本文档、数据库、电子表格等文件。 在IE浏览器中,安全级别最高的区域设置是(9)。 (9)A.Internet B.本地 Intranet C.可信站点 D.受限站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査IE浏览器不同区域安全等级的基础知识。 在IE浏览器中,安全等级从可信站点、本地Intranet、Internet到受限站点默认情况下依次为低、中低、中、高,逐步提升,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软件著作权中翻译权的叙述正确的是:翻译权是指(10)的权利。 (10)A.将原软件从一种自然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自然语言文字 B.将原软件从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转换成另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C.软件著作权人对其软件享有的以其它各种语言文字形式再表现 D.对软件的操作界面或者程序中涉及的语言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 【答案】B 【解析】 软件著作权中翻译权是指以不同于原软件作品的一种程序语言转换该作品原使用的程序语言,而重现软件作品内容的创作的产品权利。简单地说,也就是指将原软件从一种程序语言转换成另一种程序语言的权利。 某软件公司研发的财务软件产品在行业中技术领先,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为确保其软件产品的技术领先及市场竞争优势,公司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以防止软件技术秘密的外泄。并且,还为该软件产品冠以“用友”商标,但未进行商标注册。此情况下,公司仅享有该软件产品的(11)。 (11)A.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权 B.商业秘密权和专利权 C.软件著作权和商业秘密权 D.软件著作权和商标权 【答案】C 【解析】 由于是软件公司研发的财务软件产品,因此,软件公司享有该软件产品的软件著作权。又由于商业秘密的构成条件是:商业秘密必须具有未公开性,即不为公众所知悉; 商业秘密必须具有实用性,即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商业秘密必须具有保密性,即采取了保密措施。 综上所述,公司仅享有该软件产品的软件著作权和商业秘密权。 以下编码方法中,(12)属于熵编码。 (12)A.哈夫曼编码 B.小波变换编码 C.线性预测编码 D.行程编码 【答案】A 【解析】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中,“哈夫曼编码”是一种一致性编码法(又称“熵编码法”),用于数据的无损耗压缩。这一术语是指使用一张特殊的编码表将源字符(例如某文件中的一个符号)进行编码。这张编码表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根据每一个源字符出现的估算概率而建立起来的。出现概率髙的字符使用较短的编码,出现概率低的则使用较长的编码,这便使编码之后的字符串的平均期望长度降低,从而到无损压缩数据的目的。 CIF视频格式的图像分辨率为(13)。 (13)A.352X240 B.352X288 C.640X480 D.320X240 【答案】B 【解析】 CIF是常用的标准化图像格式(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在H.323协议簇中, 规定了视频采集设备的标准采集分辨率,CIF=352X288像素。 由ISO制定的MPEG系列标准中,(14)是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标准。 (14)A.MPEG-1 B.MPEG-2 C.MPEG-4 D.MPEG-7 【答案】D 【解析】 由ISO制定的MPEG系列标准中,MPEG-7称为“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multimedia content description interface)。该标准是建立对多媒体内容的描述标准,满足包括静止图像、图形、3D模型、音频、话音、视频以及以上元素组合在一起的合成多媒体信息的应用领域的要求,并兼顾标准的通用性和扩展性的要求。 包含8个成员的开发小组的沟通路径最多有(15)条。 (15)A.28 B.32 C.56 D.64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项目管理及工具技术。 软件开发小组的沟通路径受到小组组织形式和规模的影响。若任意小组成员之间均可能有沟通路径,则可用完全连通图来对开发小组的沟通路径建模,最多的沟通路径为完全连通图的边数,即n个成员的开发小组的沟通路径是n(n-1)/2,因此8个成员的开发小组的沟通路径有28条。 模块A直接访问模块B的内部数据,则模块A和模块B的耦合类型为(16). (16)A.数据耦合 B.标记耦合 C.公共耦合 D.内容耦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软件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模块独立性是创建良好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一般采用模块间的耦合和模块的内聚两个准则来进行度量。耦合是模块之间的相对独立性的度量,模块之间的连接越紧密, 联系越多,耦合性就越高,而其模块独立性就越弱。一般来说,模块之间的耦合有7种类型,根据耦合性从低到高为非直接耦合、数据耦合、标记耦合、控制耦合、外部耦合、公共耦合和内容耦合。如果一个模块访问另一个模块时,彼此之间是通过数据参数(不是控制参数、公共数据结构或外部变量)来交换输入、输出信息的,则称这种耦合为数据耦合;如果一组模块通过数据结构本身传递,则称这种耦合为标记耦合;若一组模块都访问同一个公共数据环境,则它们之间的耦合就称为公共耦合;若一个模块直接访问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一个模块不通过正常入口转到另一个模块内部、两个模块有一部分程序代码重叠或者一个模块有多个入口,上述几个情形之一发生则说明两个模块之间就发生了内容耦合。 下列关于风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风险是指(17). (17)A.可能发生的事件 B.—定会发生的事件 C.会带来损失的事件 D.可能对其进行干预,以减少损失的事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技术。 风险是一种具有负面后果的、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事件。通常认为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风险是可能发生的事件,其发生的可能性用风险概率来描述;风险是会给项目带来损失的事件;可能对风险进行干预,以期减少损失。针对每一种风险,应弄清可能减少造成损失或避免损失的程度。对风险加以控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风险或是消除风险。 下列关于项目估算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18)。 (18)A.专家判断方法受到专家经验和主观性影响 B.启发式方法(如COCOMO模型)的参数难以确定 C.机器学习方法难以描述训练数据的特征和确定其相似性 D.结合上述三种方法可以得到精确的估算结果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项目管理及工具技术。 项目估算是项目计划和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成本超出某个限度可能导致客户取消项目,而过低的成本估算可能会迫使开发小组投入大量的时间却没有相应的经济回报。目前常用的项目估算方法有专家判断方法,该方法受到专家经验和主观性等方面的影响;算法方法,根据某个计算模型来估算项目开发成本,如启发式方法COCOMO 模型,但这些模型中的参数难以确定;机器学习方法,如根据过去的项目开发数据,建立分类模型,预测新项目的开发成本,但这类方法难以定义训练数据的特征以及定义数据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即使结合多种方法,上述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并不能得到精确地估算结果。 下图是一个软件项目的活动图,其中顶点表示项目里程碑,边表示包含的活动,边上的权重表示活动的持续时间,则里程碑(19)在关键路径上。 (19)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项目管理及工具技术。 根据关键路径法,计算出关键路径为0—2—5—7—8—9,关键路径长度为65。因此里程碑2在关键路径上,而里程碑1、3和4不在关键路径上。 算术表达式采用逆波兰式表示时不用括号,可以利用(20)进行求值。与逆波兰式ab-cd+*对应的中缀表达式是(21)。 (20)A.数组 B.栈 C.队列 D.散列表 (21)A.a-b+c*d B.(a-b)*c+d C.(a-b)*(c+d) D.a-b*c+d 【答案】B C 【解析】本题考查程序语言的基础知识。 逆波兰式(reverse polish notation,也叫后缀表达式)是将运算符写在操作数之后的表达式表示方法。对逆波兰式进行求值的方法是:从左至右扫描表达式,遇到操作数则压栈,遇到运算符号则从栈中弹出操作数进行运算,然后将运算结果压入栈中,重复该过程直到表达式结束,最后的结果为栈顶元素。由于控制上比较简单,所以逆波兰式更便于计算。 表达式“a-b+c*d”的后缀式为“ab-cd*+”。 表达式“(a-b)* c+d”的后缀式为“ab-c*d+”。 表达式“(a-b)* (c+d)”的后缀式为“ab-cd+*”。 表达式“a-b*c+d”的后缀式为“abc*-d+”。 若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规定其程序中的数据必须具有类型,则有利于(22). ①在翻译程序的过程中为数据合理分配存储单元 ②对参与表达式计算的数据对象进行检查 ③定义和应用动态数据结构 ④规定数据对象的取值范围及能够进行的运算 ⑤对数据进行强制类型转换 (22)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程序语言的基础知识。 程序中的数据具有类型属性时,就可以规定数据对象的取值范围及能够进行的运算,在运算前便于进行类型检查,也更有利于为数据合理分配存储单元。 某文件管理系统在磁盘上建立了位示图(bitmap),记录磁盘的使用情况。若系统的字长为32位,磁盘上的物理块依次编号为0、1、2、…,那么4096号物理块的使用情况在位示图中的第(23)个字中描述:若磁盘的容量为200GB,物理块的大小为1MB,那么位示图的大小为(24)个字。 (23)A.129 B.257 C.513 D.1025 (24)A.600 B.1200 C.3200 D.6400 【答案】A D 【解析】本题考査操作系统文件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根据题意,系统中字长为32位,可记录32个物理块的使用情况,这样0〜31号物理块的使用情况在位示图中的第1个字中描述,32〜63号物理块的使用情况在位示图中的第2个字中描述,……,4064〜4095号物理块的使用情况在位示图中的第128个字中描述,4096〜4127号物理块的使用情况在位示图中的第129个字中描述。 根据题意,若磁盘的容量为200GB,物理块的大小为1MB,那么该磁盘就有204800个物理块(即200X1024),位示图的大小为204800/32=6400个字。 系统中有R类资源m个,现有n个进程互斥使用。若每个进程对R资源的最大需求为vv,那么当m、n、vv分别取下表中的值时,对于表中的①〜⑥种情况,(25)可能会发生死锁。若将这些情况的m分别加上(26),则系统不会发生死锁。 (25)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26)A.1、1和1 B.1、1和2 C.1、1和3 D.1、2和1 【答案】C D 【解析】本题考查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试题(25)的正确答案是分析如下: 情况①不会发生死锁:已知系统资源R的数目等于3,进程数等于2,每个进程对R 资源的最大需求为2。若系统为2个进程各分配1个资源,系统可供分配的剩余资源数等于1,则可以保证1个进程得到所需资源运行完毕。当该进程释放资源后又能保证另一个进程运行完毕,故系统不会发生死锁。 情况②会发生死锁:已知系统资源R的数目等于3,进程数等于3,每个进程对R 资源的最大需求为2。若系统为3个进程各分配1个资源,系统可供分配的剩余资源数等于0,则无法保证进程得到所需资源运行完毕,故系统会发生死锁。 情况③不会发生死锁:已知系统资源R的数目等于5,进程数等于2,每个进程对R 资源的最大需求为3。若系统为两个进程各分配两个资源,系统可供分配的剩余资源数 等于1,则可以保证1个进程得到所需资源运行完毕。当该进程释放资源后又能保证另 一个进程运行完毕,故系统不会发生死锁。 情况④会发生死锁:已知系统资源R的数目等于5,进程数等于3,每个进程对R 资源的最大需求为3。若系统为3个进程分别分配2、2和1个资源,系统可供分配的剩余资源数等于0,则无法保证进程得到所需资源运行完毕,故系统会发生死锁。 情况⑤会发生死锁:已知系统资源R的数目等于6,进程数等于3,每个进程对R 资源的最大需求为3。若系统为3个进程各分配2个资源,系统可供分配的剩余资源数等于0,则无法保证进程得到所需资源运行完毕,故系统会发生死锁。 情况⑥不会发生死锁:已知系统资源R的数目等于6,进程数等于4,每个进程对R 资源的最大需求为2。若系统为4个进程各分配1个资源,系统可供分配的剩余资源数等于2,则可以保证2个进程得到所需资源运行完毕。当该进程释放资源后又能保证剩余2个进程运行完毕,故系统不会发生死锁。 某系统采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方案,假设某进程有6个页面,系统给该进程分配了4个存储块,其页面变换表如下表所示,表中的状态位等于1/0分别表示页面在内存/不在内存。当该进程访问的页面2不在内存时,应该淘汰表中页号为(27)的页面。假定页面大小为4K,逻辑地址为十六进制3C18H,该地址经过变换后的页帧号为(28)。 (27)A.0 B.3 C.4 D.5 (28)A.2 B.5 C.8 D.12 【答案】D A 【解析】本题考查操作系统存储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方案中,当访问的页面不在内存时需要置换页面,置换页面的原则如下表,即最先置换访问位和修改位为00的页,其次是访问位和修改位为01的页, 然后是访问位和修改位为10的页,最后才置换访问位和修改位为11的页。因此本题当该进程访问的页面2不在内存时,应该淘汰表中页号为5的页面。 由于3C18H = 3000 + 0C18,因此该地址对应的页号为3,根据页面变换表,经变换后的页帧号为2。 为了有效地捕获系统需求,应采用(29). (29)A.瀑布模型 B.V模型 C.原型模型 D.螺旋模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软件过程模型。 软件过程是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即用于开发和维护软件及相关产品的一系列活动。软件过程模型可以帮助开发团队理解开发过程,形成对开发中的活动、资源和约束的共同理解,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一个过程进行裁剪等。瀑布模型从一种非常高层的角度描述了软件开发过程中进行的活动,并且提出了要求开发人员经过的事件序列。该模型适用于项目开始时需求已确定的情况。V模型是瀑布模型的变种,它说明测试活动是如何与分析和设计相联系的。原型模型允许开发人员快速地构造整个系统或系统的一部分以理解或澄清问题。原型的用途是获知用户的真正需求,因此原型模型可以有效地引发系统需求。螺旋模型把开发活动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以将风险减到最小并控制风险。 关于过程改进,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30)。 (30)A.软件质量依赖于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其中个人因素占主导作用 B.要使过程改进有效,需要制定过程改进目标 C.要使过程改进有效,需要进行培训 D.CMMI成熟度模型是一种过程改进模型,仅支持阶段性过程改进而不支持连续性过程改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软件过程改进。 软件开发过程极大地影响所生成的产品质量,因此改进过程将改进软件产品的质量。这也是进行过程改进的前提和理念。软件质量依赖于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其中,人的因素是主导的,开发技术、过程质量、成本时间和进度也是影响因素。另外,要使得过程改进有效,需要制定过程改进的目标,还需要对开发人员进行培训。CMMI是SEI 将已有的几个CMM模型结合在一起,使之构成“集成模型”,即成熟度模型,该模型支持阶段性过程改进和连续性过程改进。 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并不取决于(31)。 (31)A.潜在错误的数量 B.潜在错误的位置 C.软件产品的使用方式 D.软件产品的开发方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软件质量管理。 软件可靠性指的是一个系统对于给定的时间间隔内、在给定条件下无失效运作的概率。根据定义,软件可靠性与软件的潜在错误的数量、位置有关,与软件产品的使用方式有关,而软件产品的开发方式不决定软件产品的可靠性。 软件(32)是指一个系统在给定时间间隔内和给定条件下无失效运行的概率。 (32)A.可靠性 B.可用性 C.可维护性 D.可伸缩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软件质量管理。 软件可靠性指的是一个系统对于给定的时间间隔内、在给定条件下无失效运作的概率。软件可用性使之在给定的时间点上,一个软件系统能够按照规格说明正确运行的概率。软件可维护性是在给定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使用规定的过程和资源完成维护活动的概率。 高质量的文档所应具有的特性中,不包括(33)。 (33)A.针对性,文档编制应考虑读者对象群 B.精确性,文档的行文应该十分确切,不能出现多义性的描述 C.完整性,任何文档都应当是完整的、独立的,应该自成体系 D.无重复性,同一软件系统的几个文档之间应该没有相同的内容,若确实存在相同内容,则可以用“见**文档**节”的方式引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档与软件维护。 文档是指某种数据媒体和其中所记录的数据。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有大量的信息要记录和使用,因此文档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可以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能见度、提髙开发效率、作为开发人员在一定阶段的工作成果和结束标志、记录开发过程中的有关信息、提高对软件运行维护和培训的有关信息、便于用户了解软件功能和性能等各项指标。 髙质量的文档应该体现在几个方面:针对性,文档编制应考虑读者。按不同的类型、不同层次的读者,决定怎样适应他们的需要;精确性,文档的行文应该十分确切,不能出现多义性的描述。同一项目几个文档的内容应该是协调一致,没有矛盾的;清晰性, 文档编写应力求简明,如有可能,配以适当的图表,以增强其清晰性;完整性,任何文 档都应当是完整的、独立的,应该自成体系;灵活性,各个不同软件项目,其规模和复 杂程度有着许多实际差别,不能一律看待;可追溯性,由于各开发阶段编制的文档与各个阶段完成的工作有密切的关系,前后两个阶段生成的文档,随着开发工作的逐步延伸, 具有一定的继承关系,在一个项目各开发阶段之间提供的文档必定存在着可追溯的关系。 在软件维护阶段,为软件的运行增加监控设施属于(34)维护。 (34)A.改正性 B.适应性 C.完善性 D.预防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软件维护技术。 在软件开发完成交付用户使用后,就进入软件运行/维护阶段。软件维护活动根据其内容可以分为4种类型:改正性维护,为了识别和纠正软件错误、改正软件性能上的缺陷、排除实施中的误使用,应进行的诊断和改正错误的过程;适应性维护,由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软件运行的外部环境或数据环境可能会发生变化,为了使软件适应这种变 化,而修改软件的过程;完善性维护,在软件使用过程中,用户往往会对软件提出新的 功能与性能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要修改或再开发软件,以扩充软件功能、增强软件性能、改进加工效率、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而进行的维护活动;预防性维护是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等,为以后进一步改进软件打下良好基础而进行的维护工作。 下图所示的逻辑流,最少需要(35)个测试用例可实现语句覆盖。 (35)A.1 B.2 C.3 D.5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査软件测试技术。 语句覆盖是一种白盒测试技术,指的是设计若干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使得每一个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题中的逻辑流的输入是一个数组a,只要存在某个a[i]>a[j] 的情况,则该测试用例下可以覆盖所有的可执行语句,因此至少需要1个测试用例即可。 在改正当前故障的同时可能会引入新的故障,这时需要进行(36)。 (36)A.功能测试 B.性能测试 C.回归测试 D.验收测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软件测试技术。 功能测试检查软件是否能实现需求中指定的那些功能。性能测试是测试软件的安全性、精确性、速度和可靠性。回归测试用于识别在改正当前故障的同时可能会引入新的故障。验收测试是客户对系统进行测试以验证软件系统是否符合他们对需求的理解。 面向对象分析的第一步是(37)。 (37)A.定义服务 B.确定附加的系统约束 C.确定问题域 D.定义类和对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知识。 面向对象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对应用问题的理解,确定系统的功能、性能要求。面向对象分析包含5个活动:认定对象、组织对象、描述对象间的相互作用、定义对象的操作和定义对象的内部信息。而分析阶段最重要的是理解问题域的概念,其结果将影响整个工作。经验表明,从应用定义域概念标识对象是非常合理的。因此,面向对象分析的第一步就是确定问题域。 下列关于一个类的静态成员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38)。 (38)A.类的静态方法只能访问该类的静态数据成员 B.静态数据成员可被该类的所有方法访问 C.该类的对象共享其静态数据成员的值 D.该类的静态数据成员的值不可修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面向对象开发中静态成员的基本知识。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中,静态成员的含义是所修饰的成员是属于类的,而不是属于某对象的。静态数据成员对该类只有一份,该类的所有对象共享静态数据成员,可被该类的所有方法访问,其值可以修改,但是不论是通过对象还是类对静态数据成员值的修改, 都会反应到整个类。类的静态方法只能访问该类的静态数据成员。 UML的设计视图包含了类、接口和协作,其中,设计视图的静态方面由(39)和(40)表现:动态方面由交互图、(41)表现。 (39)A.类图 B.状态图 C.活动图 D.序列图 (40)A.交互图 B.对象图 C.通信图 D.定时图 (41)A.状态图和类图 B.类图和活动图 C.对象图和状态图 D.状态图和活动图 【答案】A B D 【解析】本题考查统一建模语言(UML)的基本知识。 通常是用一组视图反映系统的各个方面,以完整地描述系统,每个视图代表系统描述中的一个抽象,显示系统中的一个特定的方面。UML2.0中提供了多种图形,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表现系统视图。 类图展现了一组对象、接口、协作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象图展现了一组对象以及其之间的关系,描述了在类图中所建立的事物的实例的静态快照。序列图是场景的图形化表示,描述了以时间顺序组织的对象之间的交互活动。通信图和序列图同构,强调收发消息的对象的结构组织。状态图展现了一个状态机,由状态、转换、事件和活动组成, 它关注系统的动态视图,强调对象行为的事件顺序。活动图是一种特殊的状态图,展现了在系统内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的流程,它专注于系统的动态视图。序列图、通信图、交互图和定时图均被称为交互图,它们用于对系统的动态方面进行建模。 UML中关联的多重度是指(42)。 (42)A.—个类中被另一个类调用的方法个数 B.一个类的某个方法被另一个类调用的次数 C.一个类的实例能够与另一个类的多少个实例相关联 D.两个类所具有的相同的方法和属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面向对象开发的基本知识。 进行面向对象设计时,类图中可以展现类之间的关联关系,还可以在类图中图示关联中的数量关系,即多重度。表示数量关系时,用多重度说明数量或数量范围,表示有多少个实例(对象)能被连接起来,即一个类的实例能够与另一个类的多少个实例相关联。 在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过程中,采用设计模式(43), (43)A.以复用成功的设计 B.以保证程序的运行速度达到最优值 C.以减少设计过程创建的类的个数 D.允许在非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中使用面向对象的概念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设计模式的基本知识。 每一个设计模式描述了一个在我们周围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这样,就能重复地使用该方案而不必做重复劳动。设计模式的核心在于提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过程中,采用设计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复用成功的设计。 设计模式(44)将抽象部分与其实现部分相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下图为该设计模式的类图,其中,(45)用于定义实现部分的接口。 (44)A.Bridge (桥接)B.Composite (组合) C.Facade (外观)D.Singleton (单例) (45)A.Abstraction B.ConcretelxnplementorA C.ConcretelmplementorB D.Implementor 【答案】A D 【解析】 Bridge (桥接)模式将对象的抽象和其实现分离,从而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抽象类定义对该抽象的接口,如上图中Implementor,而具体的子类则用不同方式加以实现,如ConcretelmplementorA 和 ConcretelmplementorB。Composite (组合)模式是结构型对象模式的一个实例。它描述了如何构造一个类层次式结构,这一结构由两种类型的对象所对应的类构成,其中的组合对象使得用户可以组合基元对象以及其他的组合对象,从而形成任意复杂的结构。Facade (外观)模式则描述了如何用单个对象表示整个子系统。Singleton (单例)模式保证一个类只产生唯一的一个实例。 以下关于Singleton (单例)模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46)。 (46)A.它描述了只有一个方法的类的集合 B.它描述了只有一个属性的类的集合 C.它能够保证一个类的方法只能被一个唯一的类调用 D.它能够保证一个类只产生唯一的一个实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设计模式的基本知识。 例如,通常用户可以对应用系统进行配置,并将配置信息保存在配置文件中,应用系统启动时首先加载配置文件,而这一配置信息在内存中仅有一份。为了保证这一配置实例只有一份,采用Singleton (单例)模式,以保证一个类只产生唯一的一个实例。 (47)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47)A.Adapter (适配器)模式 B.Command (命令)模式 C.Singleton (单例)模式 D.Strategy (策略)模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设计模式的基本知识。 Adapter模式是将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Command模式将请求封装在对象中,这样它就可作为参数来传递,也可以被存储在历史列表里,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Singleton (单例)模式保证一个类只产生唯一的一个实例。策略模式(Strategy)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它们一个个封装起来,并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这一模式使得算法可以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变化。 以下关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48). (48)A.可以先进行语法分析,再进行词法分析 B.在语法分析阶段可以发现程序中的所有错误 C.语义分析阶段的工作与目标机器的体系结构密切相关 D.目标代码生成阶段的工作与目标机器的体系结构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程序语言处理的基础知识。 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为机器语言程序的过程中,需要依次进行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阶段,其中,中间代码生成和代码优化可以省略。程序中的错误分为语法错误和语义错误,语法分析阶段不能发现语义错误。 语义分析阶段主要处理语法正确的语言结构的含义信息,可以与目标机器的体系结构无关。目标代码生成阶段的工作与目标机器的体系结构是密切相关的。 下图所示为一个有限自动机(其中,A是初态、C是终态),该自动机可识别(49)。 (49)A.0000 B.1111 C.0101 D.1010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程序语言处理的基础知识。 从有限自动机的初态到终态的路径上的标记形成其可识别的字符串。 对于题中的自动机,0000的识别路径为A—B—B—B—B,不能到达终态C,所以 0000不能被该自动机识别;1111的识别路径为A—A—A—A—A,不能到达终态C,所以1111也不能被该自动机识别;1010的识别路径为A—A—B—C—B,结束状态不是终态C,所以1010不能被该自动机识别;0101的识别路径为A—B—C—B—C,存在从初态到终态的识别路径,所以0101可以被该自动机识别。 传值与传地址是函数调用时常采用的信息传递方式,(50)。 (50)A.在传值方式下,是将形参的值传给实参 B.在传值方式下,形参可以是任意形式的表达式 C.在传地址方式下,是将实参的地址传给形参 D.在传地址方式下,实参可以是任意形式的表达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程序语言的基础知识。 一个函数被调用时,可能需要接受从外部传入的数据信息,传值调用与引用调用(传地址)是函数调用时常采用的信息传递方式。传值调用是将实参的值传给被调用函数的形参,引用调用的实质是将实参的地址传给被调用函数的形参。 某医院数据库的部分关系模式为:科室(科室号,科室名,负责人,电话)、病患 (病历号,姓名,住址,联系电话)和职工(职工号,职工姓名,科室号,住址,联系电 话)。假设每个科室有一位负责人和一部电话,每个科室有若干名职工,一名职工只属于一个科室;一个医生可以为多个病患看病;一个病患可以由多个医生多次诊治。 科室与职工的所属联系类型为(51),病患与医生的就诊联系类型为(52) 。对于就诊联系最合理的设计是(53),就诊关系的主键是(54)。 (51)A.1:1 B.1:n C.n:1 D.n:m (52)A.1:1 B.1:n C.n:1 D.n:m (53)A.就诊(病历号,职工号,就诊情况) B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