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专题03
导数及其应用-备战2019年高考数学文之纠错笔记系列原卷版1
专题
03
导数
及其
应用
备战
2019
年高
数学
纠错
笔记
系列
原卷版
专题03 导数及其应用
易错点1 不能正确识别图象与平均变化率的关系
A,B两机关单位开展节能活动,活动开始后两机关的用电量与时间t(天)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一定有
A.两机关单位节能效果一样好
B.A机关单位比B机关单位节能效果好
C.A机关单位的用电量在上的平均变化率比B机关单位的用电量在上的平均变化率大
D.A机关单位与B机关单位自节能以来用电量总是一样大
【错解】选C.
因为在(0,t0)上,的图象比的图象陡峭,所以在(0,t0)上用电量的平均变化率,A机关单位比B机关单位大.
【错因分析】识图时,一定要结合题意弄清图形所反映的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单调性,增长(减少)的快慢等要弄清.
【试题解析】由题可知,A机关单位所对应的图象比较陡峭,B机关单位所对应的图象比较平缓,且用电量在上的平均变化率都小于0,故一定有A机关单位比B机关单位节能效果好.故选B.
【参考答案】B
1.平均变化率
函数从到的平均变化率为,若,,则平均变化率可表示为.
2.瞬时速度
一般地,如果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用函数来描述,那么,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v就是物体在到这段时间内,当无限趋近于0时,无限趋近的常数.
1.巍巍泰山为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登泰山在当地有“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俗语来形容爬十八盘的感受,下面是一段登山路线图.同样是登山,但是从A处到B处会感觉比较轻松,而从B处到C处会感觉比较吃力.想想看,为什么?你能用数学语言来量化BC段曲线的陡峭程度吗?
【答案】见解析.
易错点2 求切线时混淆“某点处”和“过某点”
若经过点P(2,8)作曲线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
A. B.
C.或 D.或
【错解】设,由定义得f ′(2)=12,
∴所求切线方程为,即.
【错因分析】曲线过点P的切线与在点P处的切线不同.求曲线过点P的切线时,应注意检验点P是否在曲线上,若点P在曲线上,应分P为切点和P不是切点讨论.
【试题解析】①易知P点在曲线上,当P点为切点时,由上面解法知切线方程为.
②当P点不是切点时,设切点为A(x0,y0),由定义可求得切线的斜率为.
∵A在曲线上,∴,∴,∴,
∴,解得或x0=2(舍去),
∴,k=3,此时切线方程为y+1=3(x+1),即.
故经过点P的曲线的切线有两条,方程为或.
【参考答案】D
1.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在处的导数就是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
2.曲线的切线的求法
若已知曲线过点,求曲线过点P的切线,则需分点P(x0,y0)是切点和不是切点两种情况求解:
(1)当点是切点时,切线方程为;
(2)当点不是切点时,可分以下几步完成:
第一步:设出切点坐标P′(x1,f (x1));
第二步:写出过的切线方程为;
第三步:将点P的坐标(x0,y0)代入切线方程求出x1;
第四步:将x1的值代入方程,可得过点的切线方程.
2.过点作曲线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
A. B.
C. D.
【答案】C
在求曲线的切线方程时,要注意区分是求某点处的切线方程,还是求过某点(不在曲线上)的切线方程,前者的切线方程为,其中切点,后者一般先设出切点坐标,再求解.
易错点3 不能准确把握导数公式和运算法则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
(2).
【错解】(1);
(2).
【错因分析】(1)求导是对自变量求导,要分清表达式中的自变量.本题中的自变量是x,a是常量;(2)商的求导法则是:分母平方作分母,分子是差的形式,等于分子的导数乘以分母的积减去分母的导数乘以分子的积.本题把分数的导数类同于分数的乘方运算了.
【试题解析】(1);
(2).
【参考答案】(1);(2).
1.导数计算的原则
先化简解析式,使之变成能用八个求导公式求导的函数的和、差、积、商,再求导.
2.导数计算的方法
①连乘积形式:先展开化为多项式的形式,再求导;
②分式形式:观察函数的结构特征,先化为整式函数或较为简单的分式函数,再求导;
③对数形式:先化为和、差的形式,再求导;
④根式形式:先化为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再求导;
⑤三角形式:先利用三角函数公式转化为和或差的形式,再求导;
3.若函数满足,则的值为
A.0 B.2
C.1 D.
【答案】A
【解析】令x=1,则
故答案为A.
(1)要准确记忆导数公式表和导数的运算法则,不要将幂函数与指数函数且的导数公式,与的导数,与的导数及积与商的导数公式记混弄错.
(2)本题中要将其看作一个常数进行计算,否则无法求解.
易错点4 审题不细致误
设函数.
(1)若,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若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错解】(1)∵,∴,∴.
∴,
令,得或,令,得,
∴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为.
(2)∵在定义域上为增函数,∴恒成立,
∵,∴恒成立,
∴,∴,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错因分析】错解有多处错误:一是忽视了定义域的限制作用,研究函数一定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二是将单调区间取并集,函数的单调区间不要随意取并集;三是对不等式恒成立处理不当,对于自变量取值有限制条件的恒成立问题要和自变量在R上取值的恒成立问题加以区分.
【试题解析】(1)由已知得x>0,故函数的定义域为(0,+∞).
∵,
∴,
∴.
∴,
令,得或,令,得,
∴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为.
【参考答案】(1)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为;(2).
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的“三个方法”:
1.当不等式(或)可解时,
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求导数;
③解不等式,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单调递增区间;
④解不等式,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单调递减区间.
2.当方程可解时,
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求导数,令,解此方程,求出在定义区间内的一切实根;
③把函数的间断点(即的无定义点)的横坐标和上面的各实数根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用这些点把函数的定义区间分成若干个小区间;
④确定在各个区间内的符号,根据符号判定函数在每个相应区间内的单调性.
3.当不等式(或)及方程均不可解时,
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求导数并化简,根据的结构特征,选择相应基本初等函数,利用其图象与性质确定的符号;
③得单调区间.
4.已知函数.
(1)若函数在点处切线的斜率为4,求实数的值;
(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3)若函数在上是减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6;(2)见解析;(3).
【解析】(1),而,即,解得.
(2)函数的定义域为.
①当时,,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②当时,.
当变化时,的变化情况如下:
由此可知,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单调递增区间是.
(3),于是.
因为函数在上是减函数,
所以在上恒成立,即在上恒成立.
又因为函数的定义域为,
所以有在上恒成立.
于是有在上恒成立,
设,则,
所以有,,
当时,有最大值,学+科网
于是要使在上恒成立,只需,即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若的单调减区间为,则在的两侧函数值异号,且;
若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则在上恒成立.
易错点5 极值的概念理解不透彻
已知在处有极值,则________.
【错解】或
由题得,,由已知得解得或,所以等于或.
【错因分析】极值点的导数值为0,但导数值为0的点不一定为极值点,错解忽视了“是f(x)的极值点”的情况.
【试题解析】由题得,,由已知得解得或,所以等于或.
当时,在x=1两侧的符号相反,符合题意.
当时,在x=1两侧的符号相同,所以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可知,,
所以.
【参考答案】
对于给出函数极大(小)值的条件,一定既要考虑,又要考虑在两侧的导数值符号不同,否则容易产生增根.
1.函数极值的判断:先确定导数为0的点,再判断导数为0的点的左、右两侧的导数符号.
2.求函数极值的方法:
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求导函数.
③求方程的根.
④检查在方程的根的左右两侧的符号,确定极值点.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如果在这个根的左右两侧符号不变,则在这个根处没有极值.
3.利用极值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定义域,求导数,求方程的根的情况,得关于参数的方程(或不等式),进而确定参数的取值或范围.
5.若函数在内有且仅有一个极值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因为函数在内有且只有一个极值点,所以,即,又当时,,当时,令,满足题意.所以,故选C.
(1)在处有极值时,一定有,可能为极大值,也可能为极小值,应检验在两侧的符号后才可下结论;
(2)若,则未必在处取得极值,只有确认时,,才可确定在处取得极值.
(3)在本题中,不要遗漏掉这种特殊情况.
一、导数的概念及计算
1.导数的定义:.
2.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在处的导数就是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即.
求曲线的切线方程的类型及方法
(1)已知切点,求过点P的切线方程:求出切线的斜率f ′(x0),由点斜式写出方程;
(2)已知切线的斜率为k,求的切线方程:设切点,通过方程解得x0,再由点斜式写出方程;
(3)已知切线上一点(非切点),求的切线方程:设切点,利用导数求得切线斜率,再由斜率公式求得切线斜率,列方程(组)解得x0,最后由点斜式或两点式写出方程.
(4)若曲线的切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求曲线的切线方程时,先由平行或垂直关系确定切线的斜率,再由求出切点坐标,最后写出切线方程.
(5)①在点处的切线即是以为切点的切线,一定在曲线上.
②过点的切线即切线过点,不一定是切点.因此在求过点的切线方程时,应首先检验点是
否在已知曲线上.
3.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函数
导数
f (x)=C(C为常数)
=
f (x)=sin x
f (x)=cos x
f (x)=ln x
4.导数的运算法则
(1).
(2).
(3).
5.复合函数的导数
复合函数的导数和函数的导数间的关系为,即y对x的导数等于y对u的导数与u对x的导数的乘积.
二、导数的应用
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
一般地,在某个区间(a,b)内:
①如果,函数f (x)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
②如果,函数f (x)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减;
③如果,函数f (x)在这个区间内是常数函数.
(1)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要在函数的定义域内讨论导数的符号;
(2)在某个区间内,()是函数f (x)在此区间内单调递增(减)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
件.例如,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但.
(3)函数在(a,b)内单调递增(减)的充要条件是()在(a,b)内恒成立,且在(a,b)
的任意子区间内都不恒等于0.这就是说,在区间内的个别点处有,不影响函数在区间内
的单调性.
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的关系
一般地,对于函数,
①若在点x= a处有f ′(a)= 0,且在点x= a附近的左侧,右侧,则称x= a为f(x)的极小值点;叫做函数f (x)的极小值.
②若在点x=b处有=0,且在点x=b附近的左侧,右侧,则称x= b为f(x)的极大值点,叫做函数f (x)的极大值.
③极小值点与极大值点通称极值点,极小值与极大值通称极值.
3.函数的最值与极值的关系
①极值是对某一点附近(即局部)而言,最值是对函数的定义区间的整体而言;
②在函数的定义区间内,极大(小)值可能有多个(或者没有),但最大(小)值只有一个(或者没有);
③函数f (x)的极值点不能是区间的端点,而最值点可以是区间的端点;
④对于可导函数,函数的最大(小)值必在极大(小)值点或区间端点处取得.
求函数在[a,b]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
①求函数在(a,b)内的极值;
②将函数的各极值与端点处的函数值f (a),f (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1.[2018新课标全国Ⅰ文科]设函数.若为奇函数,则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A. B.
C. D.
2.[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3.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4.已知函数是自然对数的底数),则的极大值为
A. B.
C.1 D.
5.设分别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当x<0时,,且,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A. B.
C. D.
6.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设两曲线与在公共点处的切线相同,则值等于
A.−3 B.1
C.3 D.5
7.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8.若方程在[0,2]上有解,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 B.[0,2]
C. D.
9.设函数,若存在,使,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0.[2018天津文科]已知函数f(x)=exlnx,f′(x)为f(x)的导函数,则f′(1)的值为__________.
11.[2018新课标全国Ⅱ文科]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
12.[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文]曲线在点(1,2)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
13.[2018新课标全国Ⅲ文科]已知函数.学科+网
(1)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2)证明:当时,.
14.[2018新课标全国Ⅰ文科]已知函数.
(1)设是的极值点,求,并求的单调区间;
(2)证明:当时,.
15.[2018新课标全国Ⅱ文科]已知函数.
(1)若,求的单调区间;
(2)证明:只有一个零点.
16.[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文]已知函数.
(1)讨论的单调性;
(2)若,求a的取值范围.
17.设函数.
(1)若在处取得极值,确定的值,并求此时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2)若在上为减函数,求的取值范围.
18.已知函数,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求函数的最小值;
(2)若对任意的恒成立,求实数的值;
(3)在(2)的条件下,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