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06 数列-备战2019年高考数学(文)之纠错笔记系列(解析版)(1).doc
下载文档

ID:3304908

大小:2.34MB

页数:24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2-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专题06 数列-备战2019年高考数学文之纠错笔记系列解析版1 专题 06 数列 备战 2019 年高 数学 纠错 笔记 系列 解析
易错点1 忽略了n的取值 已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错解】由,可得两式相除可得. 【错因分析】仅适用于且时的情况,故不能就此断定就是数列的通项公式. 【试题解析】当时,;当时,由,可得两式相除可得,故 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常见类型及解法 (1)形如an+1=anf(n),常用累乘法,即利用恒等式an=a1···…·求通项公式. (2)形如an+1=an+f(n),常用累加法.即利用恒等式an=a1+(a2-a1)+(a3-a2)+…+(an-an-1)求通项公式. (3)形如an+1=ban+d(其中b,d为常数,b≠0,1)的数列,常用构造法.其基本思路是:构造an+1+x=b(an+x)(其中x=),则{an+x}是公比为b的等比数列,利用它即可求出an. (4)形如an+1=(p,q,r是常数)的数列,将其变形为=·+. 若p=r,则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可用公式求通项; 若p≠r,则采用(3)的办法来求. (5)形如an+2=pan+1+qan(p,q是常数,且p+q=1)的数列,构造等比数列.将其变形为an+2-an+1=(-q)·(an+1-an),则{an-an-1}(n≥2,n∈N*)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可以求得an-an-1=f(n),然后用累加法求得通项. (6)形如a1+2a2+3a3+…+nan=f(n)的式子, 由a1+2a2+3a3+…+nan=f(n),① 得a1+2a2+3a3+…+(n-1)an-1=f(n-1),② 再由①-②可得an. (7)形如an+1+an=f(n)的数列,可将原递推关系改写成an+2+an+1=f(n+1),两式相减即得an+2-an=f(n+1)-f(n),然后按奇偶分类讨论即可. (8)形如an·an+1=f(n)的数列,可将原递推关系改写成an+2·an+1=f(n+1),两式作商可得,然后分奇、偶讨论即可. (9)an+1-an=qan+1an(q≠0)型,将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an+1an,可构造一个等差数列. 具体步骤:对an+1-an=qan+1an(q≠0)两边同时除以an+1an,得到-=q,即 -=-q, 令bn=,则{bn}是首项为,公差为-q的等差数列. (10)an=pa(n≥2,p>0)型,一般利用取对数构造等比数列. 具体步骤:对an=pa两边同取常用对数,得到lg an=rlg an-1+lg p,令bn=lg an,则{bn}可归为an+1=pan+q(p≠0,1,q≠0)型. 1.数列的前项和满足,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数列的前项和, ∴当时,, 又∵当时,,故,故答案为.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数列的通项公式,其中正确理解由数列的前n项和Sn,求通项公式的方法:和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已知中的前项和,结合,分别讨论时与时的通项公式,并由时,的值不满足时的通项公式,故要将数列的通项公式写成分段函数的形式. 易错点2 忽略数列中为0的项 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公差为d,且满足,,则当最大时,__________. 【错解】由,得,即,由可知,解不等式组即得.又,故当时最大. 【错因分析】由于,所以,当或时最大,错解中忽略了数列中为0的项. 【试题解析】 【正解1】由,得,即,由可知,解不等式组即得.故当或时最大. 【正解2】由,可得,所以,由并结合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知,当或时最大. 【正解3】由,得,即,,由可知,故当或时最大. 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关系,因此常利用函数的思想解决数列中最值问题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函数的关系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可变形为Sn=n2+n,令A=,B=a1-,则Sn=An2+Bn. 当A≠0,即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n,Sn)在二次函数y=Ax2+Bx的图象上,为抛物线y=Ax2+Bx上一群孤立的点.利用此性质可解决前n项和Sn的最值问题. 2.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 (1)若等差数列的首项a1>0,公差d<0,则等差数列是递减数列,正数项有限,前n项和有最大值,且满足 (2)若等差数列的首项a1<0,公差d>0,则等差数列是递增数列,负数项有限,前n项和有最小值,且满足 3.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的方法 (1)二次函数法:用求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配方法)求其前n项和的最值,但要注意n∈N*. (2)图象法: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来确定n的值,使Sn取得最值. (3)项的符号法:当a1>0,d<0时,满足的项数n,使Sn取最大值;当a1<0,d>0时,满足的项数n,使Sn取最小值,即正项变负项处最大,负项变正项处最小,若有零项,则使Sn取最值的n有两个. 4.在等差数列中,若,,则(1)为偶数当时最大;(2)为奇数当或时最大. 2.等差数列中,,,记,则当__________时,取得最大值. 【答案】4 【解析】在等差数列中,,,,即,,,,由,得,即,当时,,当,因此在中,当时,,当时,,故当时,取得最大值,故答案为.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项和公式的计算,属于难题.求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大值的方法通常有两种:①将前项和表示成关于的二次函数,即,当时有最大值(若不是整数,等于离它较近的一个或两个整数时最大);②可根据且确定最大时的值. 错点3 忽视奇数项或偶数项的符号 在等比数列中,,求的值. 【错解】因为为等比数列,所以,由可得,故.【错因分析】错解中忽略了在等比数列中,奇数项或偶数项的符号相同这一隐含条件. 【试题解析】因为为等比数列,所以,由可得,故 .又在等比数列中,所有的奇数项的符号相同,所以,所以. 1.特别注意q=1时,Sn=na1这一特殊情况. 2.由an+1=qan,q≠0,并不能立即断言{an}为等比数列,还要验证a1≠0. 3.在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必须注意对q=1与q≠1分类讨论,防止因忽略q=1这一特殊情形而导致解题失误. 4.Sn,S2n-Sn,S3n-S2n未必成等比数列(例如:当公比q=-1且n为偶数时,Sn,S2n-Sn,S3n-S2n不成等比数列;当q≠-1或q=-1且n为奇数时,Sn,S2n-Sn,S3n-S2n成等比数列),但等式(S2n-Sn)2=Sn·(S3n-S2n)总成立. 3.已知等比数列中,,则 A. B.−2 C.2 D.4 【答案】C 【解析】因为等比数列中,,所以,所以, 因此=,因为,同号,所以 故选C. 【名师点睛】在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运算问题时,经常采用“巧用性质、整体考虑、减少运算量”的方法.性质是两种数列基本规律的深刻体现,是解决等差、等比数列问题既快捷又方便的工具,应有意识地去应用.但在应用性质时要注意性质的前提条件,有时需要进行适当变形. 应用等比数列性质时的注意点 (1)在解决等比数列的有关问题时,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利用性质,特别是性质“若m+n=p+q,则am·an=ap·aq”,可以减少运算量,提高解题速度. (2)在应用相应性质解题时,要注意性质成立的前提条件,有时需要进行适当变形.此外,解题时注意设而不求思想的运用. 易错点4 忽视q=1致错 在数列中,若,求的前n项和. 【错解】 . 【错因分析】错解在进行等比数列求和时忽略了对公比是否等于1的讨论;此外,还需讨论相关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 【试题解析】当时,,所以; 当时,,所以; 当时,. 综上,. 1.直接应用公式求和时,要注意公式的应用范围,如当等比数列公比为参数(字母)时,应对其公比是否为1进行讨论. 2.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时,注意观察未合并项的正负号;结论中形如an,an+1的式子应进行合并. 3.在应用裂项相消法时,要注意消项的规律具有对称性,即前剩多少项则后剩多少项. 4.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首项,前项和为,且. (1)求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满足,求的前项和. 【答案】(1);(2). 【解析】(1)因为,① 所以当时,,② 得:,即, 因为的各项均为正数, 所以,且, 所以. 由①知,,即, 又因为, 所以, 所以. 故,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所以. (2)由(1)得, 所以, 所以,③ ,④ ,得, 当且时,,解得; 当时,由③得; 综上,数列的前项和. 【名师点睛】(1)本题主要考查数列前n项和公式,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的求法,考查错位相减求和,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计算能力. (2)数列,其中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则采用错位相减法. 1.数列求和,一般应从通项入手,若通项未知,先求通项,然后通过对通项变形,转化为与特殊数列有关或具备某种方法适用特点的形式,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和. 2.解决非等差、非等比数列的求和,主要有两种思路 (1)转化的思想,即将一般数列设法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这一思想方法往往通过通项分解或错位相减 来完成; (2)不能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数列,往往通过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来求和. 1.数列的定义 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所以,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简记为. 2.数列的分类 分类标准 名称 含义 按项的个数 有穷数列 项数有限的数列,如数列1,2,3,4,5,7,8,9,10 无穷数列 项数无限的数列,如数列1,2,3,4,… 按项的变化趋势 递增数列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如数列1,3,5,7,9,… 递减数列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如数列10,9,8,7,6,5,… 常数列 各项都相等的数列,如数列2,2,2,2,… 摆动数列 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如1,2,1,2 按项的有界性 有界数列 任一项的绝对值都小于某一正数,如-1,1,-1,1,-1,1,… 无界数列 不存在某一正数能使任一项的绝对值小于它,如2,4,6,8,10,… 3.数列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将数列中的每一项按照项的序号逐一写出,一般用于“杂乱无章”且项数较少的情况. (2)解析法:主要有两种表示方法, ①通项公式:如果数列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即. ②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3)图象法: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可以用图象直观地表示.数列用图象表示时,可以以序号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纵坐标描点画图.由此可知,数列的图象是无限个或有限个孤立的点. 4.数列的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数列的前n项和通常用表示,记作,则通项. 若当时求出的也适合时的情形,则用一个式子表示,否则分段表示. 5.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 令,,则,其中,为常数. (1)当时,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数列的图象是直线上均匀分布的一群孤立的点,且当时数列为递增数列,当时数列为递减数列. (2)当时,,等差数列为常数列,数列的图象是平行于x轴的直线(或x轴)上均匀分布的一群孤立的点. 6.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首项为,末项为,项数为n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令,,可得,则 当,即时,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点是函数的图象上一系列孤立的点; 当,即时,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即或常函数,即,点是直线图象上一系列孤立的点. 我们可以借助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来研究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相关问题. 7.用前n项和公式法判定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给出了一种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方法:若数列的前n项和,那么当且仅当时,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当时,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8.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具有如下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 (2)若,则. 特别地,①若,则; ②若,则. ③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都相等,都等于首末两项的和,即 (3)下标成等差数列的项组成以m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4)数列是常数是公差为td的等差数列. (5)若数列为等差数列,则数列是常数仍为等差数列. (6)若,则. 9.与等差数列各项的和有关的性质 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易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具有如下性质: 设等差数列(公差为d)和的前n项和分别为, (1)数列是等差数列,首项为,公差为. (2)构成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3)若数列共有项,则,. (4)若数列共有项,则,. (5),. 10.等比数列的性质 若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前n项和为,则有如下性质: (1)若,则;若,则. 推广:若,则. (2)若成等差数列,则成等比数列. (3)数列仍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若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则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4)成等比数列,公比为. (5)连续相邻项的和(或积)构成公比为或的等比数列. (6)当时,;当时,. (7). (8)若项数为,则,若项数为,则. (9)当时,连续项的和(如)仍组成等比数列(公比为,).注意:这里连续m项的和均非零. 11.求和常用方法 方法1→错位相减法求和的注意点 在运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前n项和时要注意四点: ①乘数(式)的选择; ②对公比q的讨论(是否为1); ③两式相减后的未消项及相消项呈现的规律; ④相消项中构成数列的项数. 方法2→裂项相消法求和的注意点 在应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应注意: (1)把通项裂项后,是否恰好等于相应的两项之差; (2)在正负项抵消后,是否只剩下了第一项和最后一项,是否还有其他项. 方法3→求和方法——分组求和法的解题步骤 利用分组求和法解题的步骤: ①根据通项公式的特征准确拆分,将其分解为可以直接求和的一些数列的和; ②分组求和,分别求出各个数列的和; ③得出结论,对拆分后每个数列的和进行组合,解决原数列的求和问题. 1.[2018北京文]设a,b,c,d是非零实数,则“ad=bc”是“a,b,c,d成等比数列”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当时,不成等比数列,所以不是充分条件;当成等比数列时,则,所以是必要条件.综上所述,“”是“成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 【名师点睛】证明“”“成等比数列”只需举出反例即可,论证“成等比数列”“”可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 2.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且,则的值为 A.15 B.21 C.23 D.25 【答案】D 【解析】依题意, ,其中; , 故选D. 3.设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则 A. B. 或 C. D. 或 【答案】C 【解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且,即. 令, ,且. ∴,即.∴或(舍去).即. ∴. 故选C. 4.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若,,则= A.63或120 B.256 C.120 D.63 【答案】C 【解析】∵,∴0<q<1, ∵a3+a5=20,a3a5=64∴a3和a5为方程x2﹣20x+64=0的两根, ∵an>0,0<q<1,∴a3>a5,∴a3=16,a5=4,∴q=,∴a1=64,a2=32,a3=16,a4=8, ∴S4=64+32+16+8=120,故选C. 5.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且,,成等差数列,则 A.10 B.12 C.18 D.30 【答案】A 【解析】在等比数列中,由,得,即, 又,,成等差数列,,即, 联立得:舍去或. ,则. 故选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性质,考查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中档题. 6.在数列{}中,已知,,则等于 A. B. C. D. 【答案】B 【解析】将等式两边取倒数得到,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得到,故=. 故答案为B. 【名师点睛】这个题目考查的是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数列通项的求法中有常见的已知和的关系,求表达式,一般是写出再作差得通项,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检验n=1时通项公式是否适用;还有构造新数列的方法,取倒数,取对数的方法等. 7.已知数列是递增数列,且对,都有,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an}是递增数列,∴an+1>an恒成立, ∵an=n2+λn,∴(n+1)2+λ(n+1)>n2+λn恒成立,∴λ>﹣2n﹣1对于n∈N*恒成立. 而﹣2n﹣1在n=1时取得最大值﹣3,∴λ>﹣3. 故选D.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由数列的单调性来构造不等式,解决恒成立问题.研究数列单调性的方法有:比较相邻两项间的关系,将an+1和an作差与0比较,即可得到数列的单调性;研究数列通项即数列表达式的单调性. 8.已知数列满足(),将数列中的整数项按原来的顺序组成新数列,则的末位数字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可得此数列为: , 的整数项为,∴数列的各项依次为: ,末位数字分别是,∵,故的末位数字为3,故选C. 9.[2018浙江]已知成等比数列,且.若,则 A. B. C. D. 【答案】B 【解析】令则,令得,所以当时,,当时,,因此. 若公比,则,不合题意; 若公比,则但,即,不合题意; 因此,,故选B. 10.[2018北京文]“十二平均律”是通用的音律体系,明代朱载堉最早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半音比例,为这个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音程分成十二份,依次得到十三个单音,从第二个单音起,每一个单音的频率与它的前一个单音的频率的比都等于.若第一个单音的频率为f,则第八个单音的频率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因为每一个单音的频率与前一个单音的频率的比都为,所以,又,则,故选D.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等比数列的实际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判断单音成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1)定义法,若()或(),数列是等比数列;(2)等比中项公式法,若数列中,且(),则数列是等比数列. 11.记为数列的前项和,若,则__________. 【答案】 【解析】根据,可得,两式相减得,即,当时,,解得,所以数列是以−1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故答案是.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数列的求和问题,在求解的过程中,需要先利用题中的条件,类比着往后写一个式子,之后两式相减,得到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出该数列是等比数列,之后令,求得数列的首项,最后应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解即可,只要明确对既有项又有和的式子的变形方向即可得结果. 12.设是等差数列,且a1=3,a2+a5=36,则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名师点睛】先根据条件列出关于公差的方程,求出公差后,代入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即可.在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运算问题时,有两个处理思路,一是利用基本量,将多元问题简化为首项与公差(公比)问题,虽有一定量的运算,但思路简洁,目标明确;二是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性质是两种数列基本规律的深刻体现,是解决等差、等比数列问题既快捷又方便的工具,应有意识地去应用. 13.已知数列满足: ,若,则__________. 【答案】320 【解析】根据题意,得 ,所以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 所以. 14.设是等比数列的前项和,,若,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答案】20 【解析】很明显等比数列{an}的公比q>0,q≠1. ∵, 则, ∴ 当且仅当q3=2,即时取等号. ∴S9−S6的最小值为20. 15.已知等差数列,若,,且,则公差__________. 【答案】或 【解析】若①,②, ②-①得. (1)若,显然,则 又,所以,解得,满足题意. (2)若,则 又, ,得,. 故答案为0或6. 16.[2018全国I文]已知数列满足,,设. (1)求; (2)判断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 (3)求的通项公式. 【答案】(1)b1=1,b2=2,b3=4;(2)见解析;(3)an=n·2n-1. 【解析】(1)由条件可得an+1=. 将n=1代入得,a2=4a1,而a1=1,所以,a2=4. 将n=2代入得,a3=3a2,所以,a3=12. 从而b1=1,b2=2,b3=4. (2){bn}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由条件可得,即bn+1=2bn, 又b1=1, 所以{bn}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3)由(2)可得, 所以an=n·2n-1.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数列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确定数列的项,根据不同数列的项之间的关系,确定新数列的项,利用递推关系整理得到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确定数列是等比数列,根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借助于的通项公式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求得最后的结果. 17.[2018全国Ⅲ文]等比数列中,. (1)求的通项公式; (2)记为的前项和.若,求. 【答案】(1)或;(2)6. 【解析】(1)设的公比为,由题设得. 由已知得,解得(舍去),或. 故或. (2)若,则.由得,此方程没有正整数解. 若,则.由得,解得. 综上,. 18.[2018北京文]设是等差数列,且.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 【答案】(1);(2). 【解析】(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 ∴, 又, ∴. ∴. (2)由(1)知, ∵, ∴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 【名师点睛】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项和共涉及五个基本量,知道其中三个可求另外两个,体现了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的思想.(1)设公差为,根据题意可列关于的方程组,求解,代入通项公式可得;(2)由(1)可得,进而可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进行求解. 19.已知等差数列满足,前项和为. (1)求的通项公式; (2)设等比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2) . 【解析】(1)设的公差为,则由已知条件得,. 化简得解得故通项公式,即. (2)由(1)得.设的公比为,则,从而. 故的前项和. 20.设,,数列满足:且. (1)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 【解析】(1)由题意知: , 又,∴, ∴是以4为首项, 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由(1)可得,故. , ∴, , , …… . 累加得: , , 即. 而,∴. 21.[2018浙江]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q>1,且a3+a4+a5=28,a4+2是a3,a5的等差中项.数列{bn}满足b1=1,数列{(bn+1−bn)an}的前n项和为2n2+n. (1)求q的值; (2)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答案】(1);(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由是的等差中项得, 所以,解得. 由得, 因为, 所以. (2)设,数列前n项和为. 由解得. 由(1)可知, 所以, 故, . 设, 所以, 因此, 又,所以. 【名师点睛】用错位相减法求和应注意的问题:(1)要善于识别题目类型,特别是等比数列公比为负数的情形;(2)在写出“”与“”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的表达式;(3)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参数,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求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