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十二
第二
课后
达标
检测
一、选择题
1.医院通过彩超对人体进行体检时,彩超机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精确掌握的超声波,超声波经血液反射后被专用仪器接收,然后通过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可知血液的流速.这一技术主要体现了哪一种物理现象( )
A.共振 B.波的衍射
C.多普勒效应 D.波的干涉
答案:C
2.(2014·高考福建卷)在均匀介质中,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横波,其波源O在第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象如右图所示,则该波在第一个周期末的波形图是( )
解析:选D.由波的形成规律可知,一个周期内x=0处,质点刚好完成一次全振动,结合振动图象知,质点在平衡位置向下运动;x=λ(λ为该波波长)处,质点振动了个周期,质点位于正向最大位移处;x=λ处的质点,振动了个周期,质点位于负向最大位移处.选项D正确.
3.(2015·石家庄模拟)如图所示,空间同一平面内有A、B、C三点,AB=5 m,BC=4 m,AC=3 m.A、C两点处有完全相同的波源做简谐振动,振动频率为1 360 Hz,波速为340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波的波长均为0.25 m
B.B、C间有8个振动减弱的点
C.B点的位移总是最大的
D.A、B间有7个振动加强的点
E.振动减弱点的位移总是为零
答案:ABE
4.(2014·高考天津卷)平衡位置处于坐标原点的波源S在y轴上振动,产生频率为50 Hz的简谐横波向x轴正、负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100 m/s.平衡位置在x轴上的P、Q两个质点随波源振动着,P、Q的x轴坐标分别为xP=3.5 m、xQ=-3 m.当S位移为负且向-y方向运动时,P、Q两质点的( )
A.位移方向相同、速度方向相反
B.位移方向相同、速度方向相同
C.位移方向相反、速度方向相反
D.位移方向相反、速度方向相同
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此波的波长为λ== m=2 m,xP=3.5 m=λ+λ,当波源位移为负且向-y方向运动时,P质点位移为负,速度沿+y方向;|xQ|=3 m=λ+,故Q质点位移为正,速度沿+y方向,故D正确.
5.(2015·湖北八市联考)在t=0时刻向平静水面的O处投下一块石头,水面波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传播开去,当t=1 s时水面波向西刚刚传到M点(图中只画了东西方向,南北方向没画出),OM的距离为1 m,振动的最低点N距原水平面15 cm,如图所示,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t=1 s时O点的运动方向向上
B.该水面波的波长为2 m
C.振动后原来水面上的M点和N点永远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水平线上
D.t=1.25 s时刻M点和O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E.t=2 s时刻N点处于平衡位置
答案:ABD
6.(2014·高考安徽卷)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图甲是t=0时刻的波形图,图乙是介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则该质点的x坐标值合理的是( )
A.0.5 m B.1.5 m
C.2.5 m D.3.5 m
解析:选C.明确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的物理意义.由题图乙可知t=0时刻,质点在y轴负半轴且向下振动,可直接排除A、B、D选项,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项C正确.
7.(2015·浙江丽水中学月考)如图甲所示,S点为振源,P点距S的距离为r,t=0时刻S点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产生沿直线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图乙为P点从t1时刻开始振动的振动图象,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t=0时刻振源S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B.t2时刻P点振动速度最大,方向沿y轴负方向
C.该简谐波的波长为
D.若波源停止振动,则P点也马上停止振动
解析:选C.据题意,当机械波在t1时刻刚传到P点时,P点的起振方向向上,说明这列波的起振方向向上,则t=0时,振源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A选项错误;据图可知,t2时刻质点P处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即此时质点P具有正向的最大速度,B选项错误;这列波从波源S传到距离r的P点时所用的时间为t1,则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v=r/t1,那么由图可得这列波的波长为λ=vT=,则C选项正确;如果波源停止振动,则P点需要经过t1时间才会停止振动,所以D选项错误.
8.(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 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1.0 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4.0 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0.10 s时,质点Q向y轴正方向运动
B.在t=0.25 s时,质点P的加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相同
C.从t=0.10 s到t=0.25 s,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了6 m
D.从t=0.10 s到t=0.2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
E.质点Q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0sin 10πt(国际单位)
解析:选BCE.由y-t图象可知,t=0.10 s时质点Q沿y轴负方向运动,选项A错误;由y-t图象可知,波的振动周期T=0.2 s,由y-x图象可知λ=8 m,故波速v==40 m/s,根据振动与波动的关系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波在0.10 s到0.25 s内传播的距离Δx=vΔt=6 m,选项C正确;t=0.25 s时,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质点P的位移沿y轴负方向,而回复力、加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选项B正确;Δt=0.15 s=T,质点P在其中的T内路程为20 cm,在剩下的T内包含了质点P通过最大位移的位置,故其路程小于10 cm,因此在Δt=0.15 s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小于30 cm,选项D错误;由y-t图象可知质点Q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0sint(m)=0.10sin 10πt(m),选项E正确.
9.(2015·武汉武昌区调研)一列简谐横波,在t=0.6 s时刻的图象如图甲所示,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这列波的波速是 m/s
C.从t=0.6 s开始,质点P比质点Q晚0.4 s回到平衡位置
D.从t=0.6 s开始,紧接着的Δt=0.6 s时间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4 m
E.若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个尺寸为10 m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解析:选ABD.由题图乙可知,t=0.6 s时A点的振动是向下的,因此可判断这列波是向x轴正方向传播的,选项A正确;由题图甲可知,该波的波长为20 m,由题图乙可知,该波的周期为1.2 s,可得该波的波速为 m/s,选项B正确;由波上各质点振动情况可知,P点向上振动,应该先回到平衡位置,选项C错误;0.6 s的时间为半个周期,因此质点振动路程为4 m,选项D正确;该波的波长为20 m,大于10 m,因此该波遇到一个尺寸为10 m的障碍物时,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选项E错误.
二、非选择题
10.(2013·高考山东卷) 如图所示,在某一均匀介质中,A、B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波源,其简谐运动表达式均为x=0.1sin(20πt)m,介质中P点与A、B两波源间的距离分别为4 m和5 m,两波源形成的简谐横波分别沿AP、BP方向传播,波速都是10 m/s.
(1)求简谐横波的波长;
(2)P点的振动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
解析:(1)设此简谐横波的波速为v,波长为λ,周期为T,由题意知T=0.1 s
由波速公式v=
代入数据得λ=1 m.
(2)加强.
答案:(1)1 m (2)加强
11.(2015·唐山统考)一列沿-x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振动的振幅为10 cm.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和(-9,0),已知t=0.7 s时,P点第二次出现波峰.
(1)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多大?
(2)从t=0时刻起,经过多长时间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3)当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解析:(1)由题意可知该波的波长为λ=4 m,P点与最近波峰的水平距离为3 m,距离下一个波峰的水平距离为7 m,所以v==10 m/s.
(2)Q点与最近波峰的水平距离为11 m
故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的时间为t1==1.1 s.
(3)该波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为T==0.4 s
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质点P振动了t2=0.9 s
则t2=2T+T=
质点每振动经过的路程为10 cm
当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点通过的路程s′=0.9 m.
答案:(1)10 m/s (2)1.1 s (3)0.9 m
☆12.机械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质点P的坐标x=0.32 m.从此时刻开始计时.
(1)若每间隔最小时间0.4 s重复出现波形图,求波速;
(2)若P点经0.4 s第一次达到正向最大位移,求波速;
(3)若P点经0.4 s到达平衡位置,求波速.
解析:(1)依题意,周期T=0.4 s,波速v== m/s=2 m/s.
(2)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P点恰好第一次达到正向最大位移,Δx=0.32 m-0.2 m=0.12 m.
波速v== m/s=0.3 m/s.
(3)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若P点恰好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则Δx=0.32 m,
由周期性可知波0.4 s内传播的可能距离
Δx=m(n=0,1,2,…),
波速v==m/s=(0.8+n)m/s(n=0,1,2,…).
答案:(1)2 m/s (2)0.3 m/s (3)(0.8+n)m/s(n=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