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学课件整理打印版.doc
下载文档

ID:3288064

大小:571.50KB

页数:14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2-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金融学 课件 整理 打印
第三章 金 融 第一节 “金融”及其涵盖的领域 金融这个由中文组成的词所涵盖的范围 1. 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金融”概念大体覆盖: ——与物价有紧密联系的货币流通; ——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 ——短期资金拆借市场; ——资本市场; ——保险系统; ——国际金融等方面。 2. 近年,有一种理解,即认为“金融”仅指资本市场。 稍宽一些,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微观领域。 比较 “1” 和 “2”,可以粗略地以“宽”口径、“窄”口径加以区分。 “金融”这个中文词并非古已有之 1. 由“金”与“融”组成的“金融”这个词始于何时,无确切考证。估计应在19世纪后半叶(也许还早一些),即现代西方文化东渐之际。 2. 现在,在工具书中都是把“金融”与Finance对译;在日常交往中,人们也是简单互译。 3. 作为经济范畴,中文的“金融”与西文的Finance能否全然等同视之? 西方人对finance的用法 1. 最宽泛的诠释:货币的事务、货币的管理、与金钱有关的财源等。 具体包括财政 public finance;公司理财corporate finance;和个人理财personal budget。 2. 最狭窄的诠释:与资本市场有关的运作机制。 在国外经济学界,这样的用法通行。上面提到的近年在我国开始流行的对“金融”的狭义解释,即来源于国外对finance的这种用法。 3. 介于两者之间的诠释:货币的流通、信用的授予、投资的运作、银行的服务等。 如果上述两种口径以“宽”和“窄”表示,介于两者之间的可称“中”口径。 4. 概而言之,西方对finance并非一种用法。不同的圈子、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用法。多种用法并存不以为怪。 宽口径的 finance 中口径的 finance 窄口径的 finance 宽口径的“金融” 窄口径的“金融” 比较“金融”与“finance” 把中文的“金融”与西文的finance相比较,可列图如下 如何对待中文“金融”的不同用法 1. 就中文词“金融”来说,当前事实上是宽口径和窄口径两种主要用法并存。 既然不同用法的并存是客观事实,那就难以存此废彼。 宽口径的金融 2. 中国人对金融涵盖范围的宽窄两种口径并不是排斥关系。图示如下: 3. 本教材对“金融”的界定是立足于我国多年来习惯形成的观念。 窄口径的金融 这不仅是出于尊重存在多年的现状,而且也是出于: 这样观念的形成的确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第二节 金融范畴的形成及其界定 古代相互独立发展的货币范畴与信用范畴 1. 在现代市场经济之前,货币范畴的发展同信用范畴的发展保持着相互独立的状态。 2. 货币在以实物形态存在时,不是信用的创造;金属铸币的体制也不依存于信用。 3.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信用一直是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并存;由货币借贷发展而出现的信用流通工具,也非流通中货币的主要形态。 现代银行的产生与金融范畴的形成 1. 随着现代银行的出现,有了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银行券和存款货币完全占领流通的转折点。 3. 从这时起,在工业化国家,任何货币的运动都是在信用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独立于信用活动之外的货币制度已难以设想。 4. 同时,任何信用活动也都是货币的运动:信用扩张、紧缩和资金调剂,就意味着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速度的调剂。 5. 当货币的流通与信用的活动变成同一过程时,在经济生活中又增添了一个由货币与信用这两个范畴长期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畴。 我们习惯使用的“金融”词义正好符合这一范畴的外延。 金融范畴的扩展 金融范畴,在自己形成的过程中,也同时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资本市场)和保险等领域覆盖。 此外,信托、租赁等,或大部,或完全与金融活动结合,也成为金融所覆盖的领域。 金融体系 现代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有: ⑴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 ⑵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⑶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等等; ⑷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 ⑸制度和调控机制。 金融范畴的界定 凡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也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第四章 利息和利率 第一节 利 息 人类对利息的认识 1. 现代西方经济学对于利息的基本观点,是把利息理解为: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 2. 补偿由两部分组成: ⑴对机会成本的补偿; ⑵对风险的补偿。 利息的实质及其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1. 关于利息实质的分析,马克思继承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思路,论证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 2. 在现实生活中,利息被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 资本未贷出,其所有者认为付出了机会成本; 运用自己资本的经营者也总是把所得的利润分为利息与企业主收入——似乎利息是资本的收入,而扣除利息所余下的利润才是经营的所得。 资本化 1. 任何有收益的事物,即使它并不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甚至也不是真正有一笔现实的资本存在,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称之为“资本化”。 2. 资本化公式: P——本金 C——收益 r——利率 利率的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 1. 在市场经济中,利率的作用相当广泛: 从微观角度说,对个人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分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利率的影响非常直接; 从宏观角度说,对货币需求与供给,对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对物价水平,对国民收入分配,对汇率和资本的国际流动,进而对经济成长和就业等,利率都是重要的经济杠杆。 2. 在经济学中,无论是微观经济学部分还是宏观经济学部分,在基本模型中,利率几乎都是最主要的、不可缺少的变量之一。 利率的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 1. 在市场经济中,利率的作用所以极大,基本原因在于:经济人有足够的独立决策权。 对于各个可以独立决策的企业、个人等经济人来说,利润最大化、效益最大化是基本的准则;而利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人的收益; 在利益约束的机制下,利率必然有广泛而突出的作用。 2. 改革开放以来,利率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逐步显现。 要使利率的作用能够较为充分的发挥,核心的问题,是经济行为主体真正成为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经济行为主体;特别是国有经济的行为准则实实在在地基本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基准利率与无风险利率 1.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其他利率会相应随之变动的利率。 2. 在市场经济中,基准利率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由于—— 利率 = 机会成本补偿水平 + 风险溢价水平 所以,无风险利率也就是消除了种种风险溢价后补偿机会成本的利率。 3. 由于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绝对无风险的投资,所以也无绝对无风险利率;市场经济中,只有国债利率可用以代表无风险利率。 4. 有的中央银行规定对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也称基准利率。其中,如中国人民银行直取基准利率字眼,并必须执行;有的不用基准利率字眼,其意义在于诱导市场利率的形成。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1. 在借贷过程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风险。 2. 考虑进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是名义利率;从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是实际利率。 3. 公式: R——名义利率 i——实际利率 p——物价水平 4. 名义利率适应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在内)的变化而变化并非同步的。在市场经济中也是这样。 5. 我国由政府管制的利率,在考虑是否需要调整和利率水平高低是否适当时,币值的变化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上世纪最后 15 年 7 次调整利率都是与通货膨胀率的涨落密切相关的。 年率、月率、日率 1. 利率,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2. 基本形式——年率% 、月率%、日率%。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是按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划分的。按日计息,多用于金融业之间的拆借,习惯叫“拆息”或“日拆”。 3. 中国的“厘”: 年率1厘,1%;月率1厘,1 ‰ ;日拆1厘,0.1‰。 第三节 单利与复利 两种计息方法 1. 单利是对已过计息日而不提取的利息不计利息的计息方法。其本利和是:S=P(1+r·n) 2. 复利是将上期利息并入本金一并计算利息的一种方法。其本利和是: C——利息额 P——本金 r ——利息率 n——借贷期限 S——本利和 复利是计息的根本方法 1. 利息的存在,表明社会承认资本依其所有权就可取得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利; 2. 只要承认这种存在的合理性,那么按期结出的利息自应属于贷出者所有并可作为资本继续贷出。 3. 因而,复利的计算方法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是更符合生活实际的计算利息的观念。 终值与现值 1. 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本利和,也称为“终值”。其计算式就是复利本利和的计算式。 2. 未来某一时点上一定的货币金额,把它看作是那时的本利和,就可按现行利率计算出要取得这样金额在眼下所必须具有的本金。这个逆算出来的本金称 “现值”,也称“贴现值”。算式是: 3. 计算现值的经济行为,由来已久;自古及今,在借贷行为中的“倒扣息”、“贴现”等等,都在其使用的范围之内。 4. 现值计算并不限于借贷领域,要加总不同时间的货币金额,比较不同时间的货币金额,还原为现值是基本方法。 竞价拍卖与市场利率 在市场经济中,有的债券只有面额(还本时的金额)而不载明利率。发行时采用竞价拍卖方式。 拍卖成交价,即现值;与面额,也即终值相比较,决定当前的利率。 这样形成的利率是市场利率。 利息率与收益率 1. 有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收益率”概念与利率概念并存。 2. 收益率实质就是利率。 作为理论研究,这两者无实质性区别。 至于在实际生活中两者使用的差别,取决于习惯。 第四节 利率的决定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 1. 任一国家的一定时期,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利率水平,可视之为平均利息率。 2. 平均利息率高不过平均利润率;低不能等于零。当然,在复杂的经济生活中,总有例外。 3. 至于处于中间何处?没有规律可以论证。 相反,传统习惯、法律规定、借贷双方的竞争等因素都起作用。 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 1. 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实际上都是论证利率水平为什么趋高、趋低,而不是论证决定平均利息率必然处于哪一点的规律。 2. 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前的实际利率理论: 利率的变化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投资不变,储蓄增加,均衡利率水平下降;储蓄不变,投资增加,则有均衡利率的上升。 S——边际储蓄倾向I——边际投资倾向 3. 凯恩斯的理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货币,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上升;反之,利率下降。 凯恩斯的理论,基本上是货币理论。 4. 可贷资金论: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均衡利率。其均衡条件为: 影响利率的风险因素 影响投资风险的因素,决定利率对风险补偿(风险溢价)的要求: ——需要予以补偿的通货膨胀风险; ——需要予以补偿的违约风险; ——需要予以补偿的流动性风险; ——需要予以补偿的偿还期限风险; ——需要予以补偿的政策性风险…… 利率管制 1. 利率管制的基本特征是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制定利率或利率变动的界限。 2. 利率管制的实施均有其历史背景。 3. 管制利率与提高资金效率存在矛盾。 第五节 利率期限结构 什么是利率期限结构 1. 各种利率大多包括期限长短不同的品种,如活期存款利率、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等。 “期限结构”反映的是利率与期限的相关关系。 2. 一个经济体的利率期限结构,通常选择基准利率——如国债利率——的期限结构代表。 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1. “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在利率的期限结构中是一对重要的术语、概念。 2. 即期利率是指对不同期限的债权债务所标明的利率(复利); 3. 远期利率则是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之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 如一年期和两年期的国债利率分别为2.25%和2.40%: ——两年期的国债1 000 000元,到期的本利和是 1 000 000×(1+0.024)2 = 1 048 600元 ——持有两年期国债的第一年,应与持有一年期国债无差别;从道理分析,如按一年期国债利率计息;在一年期末,其本利和应是 1 000 000×(1+0.0225)=1 022 500元 ——如果买的就是一年期国债,这时就可自由处理其本利和。假如无其他适当选择,把本利和再买进一年期国债,到第二年末得本利和 1 022 500×(1+0.0225)=1 045 506.25元 1 045 506.25,较之1 048 600,少3 093.75元。 ——买两年期国债,其所以可多得3 093.75元,那就是因为放弃了在第二年期间对第一年本利和1 022 500元的自由处置权。这就意味着,较大的效益是产生于第二年。如果说,第一年应取2.25%的利率,那么第二年的利率则是 (1 048 600÷1 022 500-1)×100 = 2.55% 这个2.55% 就是第二年的远期利率。 4. 远期利率使债权债务期限延长的价值具有了定量的说明。 5. 如以 fn 代表第 n 年的远期利率,r 代表即期利率,其一般计算式是: 到期收益率 1. 到期收益率相当于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且一直持有到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2. 基本思路:设当前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债券现金流的当前价值”相等,即决定当前实际起作用的利率。 “债券现金流的当前价值”是指:从当前到还本时为止,分期支付的利息和最后归还的本金折合成现值的累计额。 3. 到期收益率使不同期限从而有不同现金流的债券收益可以相互比较。 4. 设还有n 年到期的国债券,其面值为P,按票面利率每期支付的利息为C,当前的市场价格为Pm,到期收益率 y,可依据下式算出近似值: 第五章 外汇与汇率 第一节 外 汇 外汇界说再释 1. 前面对外汇的粗略界定可以概括为:外币和以外币标示的有价证券。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所称的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⑴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⑵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⑶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⑷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⑸其他外汇资产。 3. 在复杂的经济生活中,外汇并不限于外币资产,而且还延伸到专用于国际结算的本币资产。我国曾存在过“外汇人民币”;欧洲金融市场上的 “欧洲美元”和 “欧洲英镑”,对英美来说也是外汇。 4. 金的集中储备也视为外汇。 外汇的再界定 5.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外汇,概而言之,主要是以外币标示的债权债务证明。 现代的经济是由债权债务网络全面覆盖的经济:任何货币都体现债权债务关系,任何货币支付无不反映债权债务的消长、转移。就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是这样,就国际经济关系来说也是如此。 外汇流程 某 国 对某国来说的“外国” 进口商甲 出口商乙 进口商B 出口商A ①出口一批货物 ②以该“外国”货币履行支付 义务的票据 ③进口一批货物,并承诺以 该“外国”的货币付款 ⑥要 B履行 票据的 支付 义务 ④用本币购入 外国进口商 B承诺以该 “外国”货 币履行支付 义务的票据 ⑤寄送票据 ⑦ B 用本 国货币 向A履 行支付 义务 外汇管理与管制 1. 外汇管理是政府对外汇的收、支、存、兑所进行的一种管理。 一般来讲,凡是有自己法定货币的地方,就存在外汇管理。至于管理的松紧程度,因国、因地、因时而异。 2. 管理严格的,多以外汇管制的字眼概括。但在实际生活中,就是实施严格的“管制”,也多使用比较缓和的“管理”字样。 可兑换与不完全可兑换 1. 一般来说,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实行本币与外汇的自由兑换,或称之为完全可兑换: ——本币在境内可兑换为外汇;外汇可携出或汇出境外。 ——本币可自由进出境。 ——外汇可携入、汇入境内,并在境内兑换为本币。 ——无论是居民和非居民均可在境内持有外汇;彼此之间可相互授受…… 2. 完全可兑换,并不等于毫不实施外汇管理。 例如,无论实行怎样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除去在特定的旅游点,通常都不准许在日常的交易中以外币标价、流通。 3. 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各该国的本币或是完全不可兑换的,或是不完全可兑换的。 我国的外汇管理和人民币可兑换问题 1. 1949年建国之后,长期实行严格的外汇管理;人民币是完全不可兑换的货币。 在集中计划管理体制下,实行外汇统收统支体制。目的是为了将有限的外汇资金集中统一用于保证重点建设之所必要。而由于这一时期的外贸经营由国家垄断,外汇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因而也具备实行严格外汇管理的条件。 2. 1979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外贸系统的中央垄断局面,扩大了地方、企业的自营外贸权;实行引进外资政策,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相应的,外汇管理也必然要做出便利外汇收支的相应转变,以适应搞活、开放的要求。 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其基本线索可概括为:微观上逐步放开、搞活,宏观上改善调控,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 3.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 ⑴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境内所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外汇收入必须及时调回国内,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经常项下对外支付所需的外汇,只要持有效证件,即可用人民币购汇。 外商投资企业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 ⑵境内居民个人因私用汇,大幅度地提高了供汇标准,扩大了供汇范围。 ⑶建立了全国外汇交易中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4. 1996年底,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关于“意愿”结汇问题。 5. 至于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也即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方向既明确又肯定,但尚无确定的时间表。 说明:IMF确定的资本账户交易项目有43项。当前,有些项目已允许兑换,并且具体项目在逐步增多。如果最简单地概括完全可兑换的关键标志,那就是何时允许国际短期游资自由流出入。 第二节 汇率与汇率制度 汇率及其标价法 1. 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叫汇率; 汇率的表现形式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单位货币的“价格”,因此又称汇价。 2.一个开放经济,到处可以看到汇率牌价表。 汇率牌价表有两种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美、英采用间接标价法。 3. 中国采用直接标价法——中国的外汇牌价表: 汇率种种 1. 单一汇率与复汇率; 2. 官方汇率、市场汇率、黑市汇率; 3. 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 固定汇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市场经济国家较长时期实行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则是在70年代初美元连续两次贬值,固定汇率制度难以继续维持之后,多数国家改行的汇率制度。 4. IMF对各国五光十色的汇率安排作如下分类: ⑴无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⑵货币局制度;⑶其他常规的固定钉住汇率安排;⑷在水平带内的钉住; ⑸爬行钉住;⑹爬行带内的浮动;⑺不事先公布干预途径的管理浮动;⑻独立浮动。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比照价格市场化和利率市场化的思路,好像浮动汇率制较之固定汇率制理想。 其实问题并不这么简单。以香港为例,世界公认,这是市场化最充分的地区。但香港实行的却是联系汇率制度。 两种汇率制孰好孰坏的争论,不只涉及经济全局,而且往往是国与国之间的政治问题。 人民币汇率制度 1.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⑴实行单一汇率;⑵指定准许经营外汇的银行,在全国外汇交易中心,买卖外汇;⑶汇率波动超过一定幅度,中国人民银行入市干预;⑷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形成的价格,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⑸各经营外汇的银行在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挂牌,买卖外汇。 2. 外国把人民币的汇率归之为固定钉住(美元)汇率制; IMF 则特别把中国的汇率安排划入该组织 “其他常规的固定钉住汇率安排” 项目之下。 第三节 汇率与币值、汇率的决定 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 1. 币值是一个常用的概念。 从国内角度考察,它相当于物价的倒数,称为货币的“对内价值”; 引入汇率概念,一国货币的币值还可以用另一国的货币来表示,称为货币的 “对外价值”。 2. 货币的对内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货币购买力的统计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要使各国的货币购买力可比,更是巨大的工程。 3. 两种货币所以能相互兑换,在于有同一的、可比的基础:都具有购买力,都具有内在价值。但兑换比率却并不等于它们之间购买力的对比。 外汇作为一种商品,存在供求对比以及种种影响它们之间对比的因素。因而,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存在明显的偏离是常态。 第五章第三节 汇率与币值、汇率的决定 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 4.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方面是严峻的通货膨胀, 人民币在国内的明显贬值;而与之同时,人民币 在对外币的关系中却持续受到升值压力: 汇率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 1. 不同货币的可比性:铸币平价,金平价,货币购买力… 2. 外汇的供求:多么高深的汇率理论也摆脱不了外汇供求对比必将使本币承受对外贬值或升值压力这一基本判断。 3. 制约汇率波动幅度的规律。 汇率决定的国际借贷说 1. 国际借贷说也称国际收支说,是在金本位制度盛行时期形成的一种阐释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 但从阐释外汇供求角度看,有一般的意义。 2. 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外汇应收)多于流动负债(外汇应付),外汇的供大于求,外汇汇率下跌;反之,则外汇汇率上升。 3. 外汇供求取决于进出口和货币资本的流出入;而它们又取决于国内外国民收入、国内外价格水平、国内外利率水平以及人们对未来汇率的预期值等因素。因而有均衡汇率模型: 汇率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说 1. 这也是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的古老理论。 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金平价作为决定汇率基础好像没有讨论余地。但同等货币金属在不同国度却有不同的购买力。 而且,货币数量论从不以金含量来论证货币购买力。 因而有货币的汇率应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的理论。 2. 货币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所以,汇率实际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 3. 这一学说是以两国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价格体系大体相仿为限制条件。 具备这些条件,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可比性较为充分;反之,可比性则较小。 4. 不过,由于不同货币之间的购买力必然会相互比较,所以这一理论今天仍然有存在的根据。 但用以单独论证汇率,则不充分。 汇兑心理说 1. 汇兑心理说以法国情况为背景,提出在经济混乱情况下,汇价变动与外汇收支,与购买力平价的变动并不一致;这时,决定汇率的最重要因素是人们的心理判断及预测——对国际收支、政府收支、资本流动、外汇管制措施等多方面的预测评价。 2. 在经济不正常的情况下,人们心理预期确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不过,人们心理预期实际上离不开特定的客观环境,并不是完全捉摸不定的。 第四节 汇率与利率、汇率的作用与风险 汇率与利率 1. 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⑴对外开放的国家,如果利率水平有差别,其他条件不变,货币资本就会从利率水平偏低的国家流向利率水平偏高的国家;大量货币资本的流出流入,必将引起汇率的波动。 ⑵钉住汇率的国家和地区,在利率上必须跟着钉住货币的那个国家的利率水平走。否则,货币资本大量流出流入的冲击,必将使钉住汇率经受挑战直至被迫放弃。 2. 实行外汇管制,是可以隔开利率与汇率的联系的。但必须是最严厉的管制。否则,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可显现。 我国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几年,对应物价水平由升趋降,人民币存款利率一再下调。中一年定期居民储蓄利率从1996年的 7.47% 逐步下调到1999年的 2.25%。 而同一期间,美国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联邦基金利率一直维持在 5% 左右。相应地,中国的银行,其外币存款利率也不能不维持在4~5%的高水平上。 汇率与进出口 1. 本币汇率下降,即对外贬低,能促进出口、抑制进口;若本币汇率上升,即对外升值,则有利进口,不利出口。 2. 这必须有一个伴随的条件,即进出口需求有价格弹性——进出口品的需求会由于进出口品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3. 汇率下降,出口商品量能否增加,还要受商品供给扩大的可能程度,即出口供给弹性所制约。 4. 一国出口商是否可以从汇率贬值中得到额外利润,还以一国货币对内购买力不变为前提;国内物价上涨,就会对消额外利润,从而也就没有调低出口品在外国市场上价格的空间。 5. 当竞争对手通过贬低各自本币汇率等措施加以反击时,竞争的优势即不复存在。 6. 汇率作用于进出口,是规律;但如果不具备必要的条件,作用并不会实现。 汇率与物价 1. 本币对外贬值,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上涨;本币对外升值,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降低。 2. 本币对外贬值,刺激出口,出口品有可能涨价;本币对外升值,有可能获得较廉价的进口品。 3. 汇率的变动如果导致物价总水平的波动,其后果就不仅限于进出口,而是将影响整个经济进程。 汇率与资本流出入 1. 汇率的变动对国际之间长期投资的影响不太直接。因为长期资本的流动主要以利润和风险为转移。 如果吸收投资国的货币对外比值下降并从而使利润汇回投资国的金额相应减少,或者其他不利的汇率变化,一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会由于汇率而减弱;相反的汇率变化也可能加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2. 对于短期资本流动,汇率的影响是直接的: 当存在本币对外贬值的趋势下,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会被转兑成外汇,资本外流;反之,当存在本币对外升值的趋势,会引发资本的内流。 汇率风险 1. 汇率的变动会给交易人带来损失(也可能是盈利),被称为汇率风险。 2. 主要表现在: 进出口贸易的汇率风险; 外汇储备风险; 外债风险…… 3. 为避免或减轻汇率风险损失,需要采取防范措施,如选择货币,运用外汇衍生工具,等等 。 第二篇 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 第六章 金融市场概述 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什么是金融市场 1. 金融市场是与商品市场;劳动市场并存、进行资金融通,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 通过市场上的金融交易,最终实现社会实际资源的配置。 第六章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2. 金融市场包括所有的融资活动: ——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媒介的融资、投资; ——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实现的融资;投资人通过购买债券、股票实现的投资; ——通过租赁、信托、保险种种途径所进行的资金的集中与分配。 3. 市场利率,也即货币、货币资本的“价格”,在金融市场上形成。 4. 金融市场发达与否,是一国经济、金融发达程度及制度选择取向的重要标志。 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资产 1. 商品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商品、服务产品;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金融产品。 就其作为区分不同金融交易行为的载体来说,是工具——金融工具。 对于持有者来说,则是资产——金融资产。 2. 在金融市场上,人们通过买卖金融产品、转让金融资产,实现着资金从盈余的部门向赤字部门的转移。 3. 金融资产的种类极多: 除股票、债券外,还包括保险单、商业票据、存单和种种存款、贷款,以及现金,等等; 即将讲到的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也是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的价值 1. 金融资产的价值取决于能够给其所有者带来的未来收益。 债券,它代表持有人对发行人索取固定收益的权利; 股票,它代表股东在公司给债权人固定数量的支付以后对收入剩余部分的要求权——剩余索取权…… 2. 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的联系: 在金融资产价值决定中,如股票、公司债等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如厂房、设备、土地等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但是,也有不少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之间的价值联系并不那么直接,如期货、股票指数期权等;它们的价值变化取决于股票、债券的价值变化。 金融资产的特征 1. 具有货币性和流动性: 金融资产的货币性质是指它们可以用来作为货币,或很容易转换成货币。一些金融资产本身就是货币,如现金和存款;有些金融资产很容易变成货币,如政府债券等。 其它金融资产,如股票、公司债券等,由于容易变现,较之非金融资产,也具有显明的流动性。 衡量非货币金融资产流动性的指标主要有 “买卖差价”、换手率等。 2. 期限性:是指在进行最终支付前的时间长度。有两个极端的特例:一个是零到期日,如活期存款;一个是无限长的到期日,如股票或永久性债券。 对当事人来说,更有现实意义的是从持有金融工具(如从二级市场购入)之日起到该金融工具到期日为止所经历的时间。持有者将用这个时间来衡量收益率。 3. 风险性:是指购买金融资产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本金受损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 其中,由于金融资产市场价格下跌所带来的风险最难逆料。严重时,可以造成市场“崩盘”;可以造成投资者由巨富立即变为赤贫。 在金融投资中,审时度势,采取必要的保值措施至关重要。 4. 收益性:由收益率表示。收益率有三种计算方法: 名义收益率——票面收益与票面额的比率; 现时收益率——年收益额与其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 平均收益率——将现时收益与资本损益共同考虑的收益率。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还会考虑通货膨胀对收益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功能 降低交易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 搜寻成本是指为寻找合适的交易对方所产生的成本;信息成本是在评价金融资产价值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金融市场帮助降低搜寻与信息成本的功能主要是通过专业金融机构和咨询机构发挥的。 金融市场运作流程 1. 几个常用的概念: ——最终投资者、最终筹资者和中介机构; ——用最终投资者、最终筹资者和中介机构这组概念界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2. 图示: 直接金融 间接金融 盈余 单位 赤字 单位 直接融资工具 直接融资工具 货币 资金 货币 资金 货币 资金 货币 资金 间接融资工具 间接融资工具 金融市场的类型 1.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2. 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 3. 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 4. 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保险市场…… 我国金融市场的历史 1. 集中的金融市场,至迟于汉初长安已经形成。唐代长安的西市,不仅有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而且还汇集了大量外国商人,从事金融活动。南宋的金融中心在临安;明代则是南北两京。清代,金融网络已遍及全国各商业城市。 2. 新式银行开始出现于19世纪末。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银行业为主体的新式金融市场才打下基础。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黄金市场也相继形成。 3. 1949年以后,首先停止了证券交易与黄金外汇的自由买卖。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建立,集中于一家银行的银行信用代替了多种信用形式和多种金融机构的格局。金融市场的概念,不再被人提及。 4. 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提出重新建立金融市场的问题:一是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融资市场;二是证券市场。 近十几年来,这个问题成为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有了长足的进展。 金融市场的功能 1. 帮助实现资金在资金盈余部门和资金短缺部门之间的调剂,实现资源配置。 在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价格信号引导下,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2. 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 金融市场可以发挥转移风险的功能是就这样的意义来说的:对于某个局部来说,风险由于分散、转移到别处而在此处减小乃至消失,而不是指从总体上看消除了风险。 第六章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金融市场的功能 3. 确定价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