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1课时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课时
不等式
基本
性质
4.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1课时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知识与技能】
1.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比较简单的不等式转化为“x>a”或“x<a”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等式的基本性质过程,类比研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过程,体会类比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
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我们学习了等式,并掌握了等式的基本性质,大家还记得等式的基本性质吗?
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在等式的两边都( )或( )同一个________或________,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基本性质二:在等式的两边都( )或( )同一个________,等式仍然成立.
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一下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基本步骤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是不是步骤类同呢?
【教学说明】通过复习不等式性质以旧引新,为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作好铺垫,为下一步的类比、联想提供必要的生长点.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探究:
(1)用不等号填空:
5________3; 2________4;
5+2________3+2;2+1________4+1
5-2________3-2;2-3________4-3.
(2)水果店的小王从水果批发市场购进100kg梨和84kg苹果,在卖出akg梨和akg苹果后,又分别购进了bkg的梨和苹果.请用“>”或“<”填空:
100-a________84-a;
100-a+b________84-a+b.
(3)自己任意写一个不等式,在它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看看不等关系有没有变化,与同桌互相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归纳结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用字母表示:若a>b,则a+c>b+c或a-c>b- c.
2.将下列不等式化为x﹥a或x﹤a的形式.
(1)x+6>5; (2)3x<2x-2
解:(1)不等式的两边都减去6,得:
x+6-6>5-6
即x>-1.
(2)不等式两边都减去2x,得;
3x-2x<2x-2-2x
即x<-2.
像上面这样,把不等式的某一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称为移项,这与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相类似.
3.动脑筋:我们知道在△ABC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AB+AC>BC;AB+BC>AC;BC+AC>AB.那么三角形中两边之差与第三边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教学说明】学生尝试将这个不等式变形.师生共同分析解答.
【归纳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已知a+b>0,b<0,那么a,b,-a,-b的大小关系是(D)
A.a>b>-b>-a
B.a>-b>-a>b
C.a>b>-a>-b
D.a>-b>b>-a
2.设a<b.用“>”或“<”号填空.
(1)a-1 < b-1;
(2)a+3 < b+3;
(3)a+m < b+m;
(4)a-c < b-c.
3.用“<”或“>”填空:
(1)若a-b<c-b,则a < c
(2)若a-b>a则b < 0
(3)若a<b则a-b < 0
4.将下列不等式化为x﹥a或x﹤a的形式.
(1)x-7>26 (2)3x<2x+1
解:(1)为了使不等式x-7>26中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7,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得
x-7+7﹥26+7
x﹥33
(2)3x<2x+1
为了使不等式3x<2x+1中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减去 2x ,不等号的方向 不变 .
3x-2x﹤2x+1-2x
x﹤1
【教学说明】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基础题中得到巩固,在技能题中得到加深,在拓展题中得到升华.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布置作业:教材P135“练习”.
新知识的生成,总觉得不是很到位的.由于没有亲自组织学生对新知识的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的归纳总结到底处于一个什么层次,心里总是没有个底,从前面的回答来看,学生直接拿结论的现象比较严重,我们都很重视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方法,为此,我也一再要求学生自学,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丢下了这方面的指导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