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1年高考化学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解析汇编:C单元
金属及其化合物
2011
年高
化学
高考
模拟
分类
解析
汇编
单元
金属
及其
化合物
C单元 金属及其化合物
C1 钠及其化合物
25.E5 F1 C1 D5
[2011·安徽卷] 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1-18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
图1-18
(1)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W的基态原子核外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X的单质和Y的单质相比,熔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Z的气态氢化物和溴化氢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Y与Z形成的化合物和足量水反应,生成一种弱酸和一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25 ℃、101 kPa下,已知Y的气态氢化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1 mol 电子放热190.0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E5 F1 C1 D5
(1)三 ⅠA 2
(2)Si HCl
(3)SiCl4+3H2O===H2SiO3↓+4HCl
(4)SiH4(g)+2O2(g)===SiO2(s)+2H2O(l)
ΔH=-1520.0 kJ·mol-1
【解析】 由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18,中子数为10,可知W为氧元素;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的元素有F和Na,而F的原子半径要比O的小,故X只能是Na,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单质可用做半导体材料的只有Si,故Y为Si,第三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Cl,故Z是Cl。
(1)N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IA族;O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其中2p4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
(2)金属Na熔点比Si单质低,Cl的非金属性比Br的强,因此,HCl比HBr稳定。
(3)Si和Cl形成的SiCl4遇水发生水解反应:SiCl4+3H2O===H2SiO3↓+4HCl。
(4)Y的气态氢化物为SiH4,由反应方程式:SiH4+2O2SiO2+2H2O可知1 mol SiH4完全燃烧转移8 mol电子,故该热化学方程式为SiH4(g)+2O2(g)===SiO2(s)+2H2O(l) ΔH=-1520.0 kJ·mol-1。
11.C1[2011·北京卷]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11.C1 【解析】 C NaHCO3受热分解而Na2CO3受热不分解,因而根据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可求出NaHCO3的质量,进而求得Na2CO3的质量分数,A项正确;方案B最后所得b g固体为氯化钠,含有 mol Na原子,根据Na原子守恒,可得n(NaHCO3)+2n(Na2CO3)= mol①,根据混合物质量可得84 g·mol-1×n(NaHCO3)+106 g·mol-1×n(Na2CO3)=a g②,①②联立可得二者的质量,从而求得质量分数,B项正确;碱石灰的成分为NaOH、CaO,会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b g为CO2和H2O的总质量,无法计算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应将所得气体先通过浓硫酸再用碱石灰吸收方可,C项错误;方案D最后所得b g固体为BaCO3,为 mol,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Na2CO3与NaHCO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mol,又知两物质的质量之和为a g,故可求得碳酸钠质量分数,D项正确。
7.J2 C1
[2011·全国卷]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7.J2 C1
【解析】 D 甲酸甲酯和乙醛中都含有醛基,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得到银单质,D项错误。乙醇中含有羟基,可以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气体,而乙醚则不能,因此可以鉴别,A项正确,高锰酸钾可以氧化含有碳碳双键的3-己烯,而不能氧化烷烃,B项正确。苯和溴苯均不溶于水,而苯的密度小于水,溴苯的密度大于水,因此可以用水鉴别,C项正确。
12.A1 C1E4
[2011·全国卷]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8 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B.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
C.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
D.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
12.A1 C1E4
【解析】 B 金刚石中一个碳原子形成4条共价键,而每条共价键被两个碳原子拥有,因此一个碳原子对每条共价键的“拥有权”为0.5,因此一个碳原子有两条共价键,12 g金刚石为1 mol,因此含有共价键为2 mol。一个水分子中有10个质子,18 g水是1 mol,所以A项正确。NO2和N2O4的最简式相同,因此只要质量相同,其所含原子个数也相同,C项正确。钠与氧气反应时,无论生成物是Na2O还是Na2O2,Na均为+1价,因此1 mol Na参加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为1NA,D项正确。
7.C1C3E2[2011·重庆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B.K、Zn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C. Li、Na、K的原子半价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D.C、P、S、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7.C1C3E2[2011·重庆卷] 【解析】 D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H+的氧化性较弱,与铁反应生成FeCl2,A项错误。锌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ZnSO4溶液,属于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K与硫酸反应后得到K2SO4为中性,而过量的K继续与水反应生成KOH,因此最后溶液显碱性,B项错误。Li、Na、K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但密度金属钠大于金属钾,出现反常,C项错误。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C、P、S、Cl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因此D项正确。
9.C1、J3[2011·重庆卷] 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 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 )
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
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
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
9.C1、J3[2011·重庆卷] 【解析】 C A项中不使用温度计,B项中醋酸铅属于重金属盐,因此会使蛋白质变性,而不是盐析,D项中制取肥皂的药品是硬脂酸甘油酯和氢氧化钠溶液,不用甘油。
C2 镁、铝及其化合物
25.C2 J5 [2011·福建卷]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足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图00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反应生成BaC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6)实验中准确称取8.00 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 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7)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C2 J5 (1)Al(OH)3+OH-===[Al(OH)4]-或
Al(OH)3+OH-===AlO+2H2O
(2)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沉淀溶解
(3)把生成的CO2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4)Ba(OH)2+CO2===BaCO3↓+H2O
(5)c、d (6)25%
(7)B中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C装置中(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1)Al(OH)3具有两性,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H)4]-或Al(OH)3+OH-===AlO+2H2O。
(2)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发生反应[Al(OH)4]-+CO2===Al(OH)3↓+HCO,加入过量盐酸后发生反应:HCO+H+===CO2+H2O↑,所以反应现象为: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盐酸后有气体生成。
(3)空气通过NaOH溶液后,空气中的CO2已经被吸收,空气流可以保证把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全部排入C装置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4)由于Ba(OH)2足量,所以该反应只生成BaCO3,而不生成BaHCO3。
(5)因为空气中CO2会与Ba(OH)2溶液反应,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排净装置内的CO2,故a正确;缓慢滴加盐酸目的是使其与指示剂中的摩擦剂充分完全反应,且可以减少HCl气体的挥发,故b项正确;空气中的水蒸气不能与Ba(OH)2溶液反应,故无需添加浓硫酸干燥装置,C项错误;添加饱和NaHCO3溶液后,B装置中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会与其反应产生CO2,与C装置中的Ba(OH)2溶液反应,使实验结果偏高,故d项错误。
(6)由题意知n(BaCO3)=n(CaCO3)==0.02 mol,则m(CaCO3)=2 g,则样品中碳酸钙中质量分数为×100%=25%。
(7)B装置中的空气流携带水蒸气和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都会进入C装置,故不能只测定吸收的CO2前后质量差
10.C2 J2
[2011·广东卷] 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讨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讨Mg的活泼性
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
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D.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
10.C2 J2
【解析】 B 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因此,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而且要不断搅拌,故A错误;B项可以达到实验目的;在过滤操作中,滤液应沿着玻璃棒慢慢注入过滤器中,故C错误;MgCl2在溶液中能发生水解:MgCl2+2H2OMg(OH)2+2HCl,在加热蒸干MgCl2溶液的过程中HCl不断挥发,故此过程不能得到无水MgCl2固体,D错误。
32.C2 F4
[2011·广东卷] 由熔盐电解法获得的粗铝含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这些杂质可采用吹气精炼法除去,产生的尾气经处理后可用于钢材镀铝,工艺流程如下:
图0
(注:NaCl熔点为801 ℃;AlCl3在181 ℃升华)
(1)精炼前,需清除坩埚表面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Cl2连续通入坩埚中的粗铝熔体,杂质随气泡上浮除去。气泡的主要成分除Cl2外还含有________;固态杂质粘附于气泡上,在熔体表面形成浮渣,浮渣中肯定存在________。
(3)在用废碱液处理气体A的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镀铝电解池中,金属铝为________极,熔融盐电镀液中铝元素和氯元素主要以AlCl和Al2Cl形式存在,铝电极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钢材镀铝后,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铝膜能防止钢材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C2 F4 (1)①Fe2O3+2AlAl2O3+2Fe
②3SiO2+4Al2Al2O3+3Si
(2)HCl,氯化铝 NaCl
(3)Cl2+2OH-===ClO-+Cl-+H2O,
H++OH-===H2O
(4)阳 Al-3e-+7AlCl===4Al2Cl
(5)致密的氧化铝膜能隔绝钢材与空气中的O2、CO2和H2O等接触,使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不能发生
【解析】 (1)结合题意,即是Fe2O3、SiO2和金属Al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2)杂质中还存在H2,与Cl2结合形成HCl,高温下Cl2也能与Na和Al反应生成NaCl和AlCl3(700 ℃时升华形成气体);(3)冷凝后的气体Cl2和HCl均能与碱液反应;(4)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即Al失电子形成Al3+,Al3+再与AlCl结合形成Al2Cl;(5)防止腐蚀的原理包括隔绝金属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改变金属内部结构等。
14.C2F2 [2011·海南化学卷] 镁化合物具有广泛用途,请回答有关镁的下列问题:
(1)单质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是白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生成少量的________(填化学式);
(2)CH3MgC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其中镁的化合价是________,该化合物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和产物均为298 K时的稳定状态)。
图0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MgI2中Mg2+与I-间的作用力小于MgF2中Mg2+与F-间的作用力
②Mg与F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③MgBr2与Cl2反应的ΔH<0
④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MgI2>MgBr2>MgCl2>MgF2
⑤MgF2(s)+Br2(l)===MgBr2(s)+F2(g)
ΔH=+600 kJ·mol-1
14.C2F2 (1)MgO Mg3N2
(2)+2 CH3MgCl+H2O―→CH4↑+Mg(OH)Cl
(3)①②③⑤
【解析】 (1)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2Mg+O2===2MgO、3Mg+N2===Mg3N2;(2)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且镁元素没有可变化合价,只能为+2价;(3)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离子化合物,离子半径之和越大,离子键越弱,F-<I-,故①正确;由于Mg与F2的反应体系总能量降低,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②正确;Mg(s)+Cl2(g)===MgCl2(s) ΔH=-641.3 kJ·mol-1,Mg(s)+Br2(l)===MgBr2(s) ΔH=-524 kJ·mol-1,由盖斯定律两方程式相减得Cl2(g)+MgBr2(s)===Br2(l)+MgCl2(s) ΔH=-117.3 kJ·mol-1,ΔH<0是放热反应,故③正确;离子半径之和越大,离子键越弱,离子化合物越不稳定,F-<CI-<Br-<I-,故④错;由盖斯定律可得MgF2(s)+Br2(l)===MgBr2(s)+F2(g) ΔH=+600 kJ·mol-1,故⑤正确。
C3 铁、铜及其化合物
26.C3H5[2011·课标全国卷]0.80 g 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1-11所示。
图1-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200 ℃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270 ℃所得样品,于570 ℃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0.10 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______________mol·L-1(Ksp[Cu(OH)2]=2.2×10-20)。
若在0.1 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________mol·L-1。
26.C3H5
(1)CuSO4·5H2OCuSO4·(5-n)H2O+nH2O
250 18n
0.80 g0.80 g-0.57 g=0.23 g
n=4
200 ℃时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4·H2O
(2)CuSO4CuO+SO3↑
CuSO4·5H2O 102 ℃
(3)2H2SO4(浓)+CuCuSO4+SO2↑+2H2O
(4)2.2×10-8 0.2
【解析】 (2)同(1)的计算方法求得270 ℃所得样品为CuSO4,则570 ℃灼烧所得黑色粉末和氧化性气体分别为CuO和SO3;将CuO溶于稀硫酸,经浓缩、冷却,析出CuSO4·5H2O晶体,分析图象可知其在102 ℃时开始分解。
(3)SO3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时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CuSO4+SO2↑+2H2O。
(4)c(Cu2+)== mol·L-1=2.2×10-8mol·L-1
将H2S气体通入CuSO4溶液中发生反应:Cu2++H2S===CuS↓+2H+,Cu2+完全沉淀时c(H+)=2×0.1 mol·L-1=0.2 mol·L-1。
7.C1C3E2[2011·重庆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B.K、Zn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C. Li、Na、K的原子半价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D.C、P、S、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7.C1C3E2[2011·重庆卷] 【解析】 D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H+的氧化性较弱,与铁反应生成FeCl2,A项错误。锌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ZnSO4溶液,属于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K与硫酸反应后得到K2SO4为中性,而过量的K继续与水反应生成KOH,因此最后溶液显碱性,B项错误。Li、Na、K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但密度金属钠大于金属钾,出现反常,C项错误。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C、P、S、Cl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因此D项正确。
C4 金属的通性及金属材料
C5 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
10.J2 C5[2011·安徽卷]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AgCl比AgI更难溶
C
Al箔插入稀HNO3中
无现象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10.J2 C5
【解析】 D 过量的Fe粉与稀HNO3反应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2+,不含有Fe3+,故A项中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错误;由于Ksp(AgI)<Ksp(AgCl),故AgI沉淀不能转化为AgCl沉淀,故B项中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错误;Al遇到冷的浓硝酸或浓硫酸时发生钝化,Al能与稀HNO3发生反应,其现象是铝不断溶解,溶液中有气泡冒出,故C项中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错误;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故D项中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
7.C5 D5 [2011·福建卷] 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
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7.C5 D5 【解析】 B C的非金属性比B强,故其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H2BO3弱于H2CO3,A项错误;Mg的金属性强于Be,所以对应碱的碱性Mg(OH)2强于Be(OH)2,故B项正确;Cl、Br、I,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其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应依次减弱,故C项错误;M失去一个电子后与R得到两个电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子结构,故原子序数M>R,D项错误。
27.C5[2011·全国卷]
图1-9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已知:
图1-9
①反应C+GB+H能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
②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它和E可以发生反应:2E+I2F+D,F中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回答问题: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Ⅰ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它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
(3)1.6 g G溶于盐酸,得到的溶液与铜粉完全反应,计算至少所需铜粉的质量(写出离子方程式和计算过程);
(4)C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溶液与过量化合物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5)E在I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C5 (1)2Al+Fe2O3Fe+Al2O3
(2) C 直线形
(3)Fe2O3+6H+===2Fe3++3H2O 2Fe3++Cu===2Fe2++Cu2+
n(Cu)=n(Fe2O3)==0.010 mol
铜粉的质量=64 g·mol-1×0.010 mol=0.64 g
(4)2Al+2OH-+2H2O===2AlO+3H2↑
AlO+CO2+2H2O===Al(OH)3↓+HCO
(注:不要求写OH-+CO2=HCO)
(5)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反应器内壁附着有黑色的碳
【解析】 根据反应①的用途可判断此反应为铝热反应,2Al+Fe2O32Fe+Al2O3,因此反应物中的单质C为铝,单质B为铁,生成物中的化合物H为Al2O3。而G则为另一种氧化物Fe2O3。由G和H的组成可判断A为氧气。含氧元素的温室气体为CO2,常见的有CO2参与的置换反应为镁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生成物是碳单质和氧化镁,即I为CO2,E为Mg,D为碳,F为MgO,其中MgO中Mg的质量分数为60%。(2)CO2为直线形分子。(3)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Fe3+,Fe3+与Cu反应时,物质的量之比为2∶1。(4)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偏铝酸钠溶液,然后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得到氢氧化铝与碳酸氢根离子(容易错误),这是因为碳酸为弱酸,不能与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反应。(5)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得到两种固体物质,其颜色可以用来描述实验现象。
12.C5[2011·山东卷] 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C.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D.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
12.C5【解析】 C 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A项错误;Cu的单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生成铜绿,其成分为碱式碳酸铜,B项错误;AlCl3、FeCl3、CuCl2溶液在加热时促进水解,且水解生成的HCl挥发,在蒸干过程中彻底水解,最后得到它们的氢氧化物,C项正确;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依次析出Cu和H2,D项错误。
26.C5[2011·重庆卷] 用于金属焊接的某种焊条,其药皮由大理石、水泥、硅铁等配制而成。
(1)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0Si原子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SiO2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
(3)Al3+与Yn-的电子数相同,Y所在族各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均显酸性,则该族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___。
(4)焊接过程中,药皮在高温下产生了熔渣和使金属不被氧化的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
(5)经处理后的熔渣36.0 g(仅含Fe2O3、Al2O3、SiO2),加入足量稀盐酸,分离得到11.0 g固体;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分离得到21.4 g固体;则此熔渣中Al2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6.C5[2011·重庆卷] (1)
2Al+2OH-+2H2O===2AlO+3H2↑
(2)16 原子晶体 (3)HCl (4)CO2 (5)25%
【解析】 (2)30Si的质子数为14,质量数为30,因此中子数为30-14=16。
(3)Yn-离子的形成可排除第ⅣA族元素,根据气态氢化物显酸性判断Y为第ⅦA族元素(第ⅥA族的H2O为中性,第ⅤA族的NH3的水溶液显碱性),该族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均为分子晶体,由于HF中含有氢键,使其熔沸点较高,其余氢化物由于结构相似,因此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者,熔沸点越低,因此HCl的沸点最低。
(4)根据药皮的组成可以确定,在高温条件下,大理石发生分解,CaCO3CaO+CO2↑。
(5)Fe2O3、Al2O3以及SiO2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盐酸,发生的反应为Fe2O3+6H+===2Fe3++3H2O,Al2O3+6H+===2Al3++3H2O,只有SiO2不反应,因此得到的11.0 g固体是SiO2。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为Al3++4OH-===AlO+2H2O,Fe3++3OH-===Fe(OH)3↓,因此得到的21.4 g固体是Fe(OH)3,其物质的量为0.2 mol,根据质量守恒得熔渣中Fe2O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质量为16 g,所以熔渣中Al2O3的质量为36.0 g-11.0 g-16 g=9.0 g,在熔渣中的质量分数为×100%=25%。
1.[2011·嘉兴测试] 钠及其化合物的下列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制焰火
B.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C.冶炼金属钛
D.应用在电光源
1.C 【解析】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焰色反应属于物理性质;冶炼金属钛是利用金属钠的还原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TiCl4Ti+4NaCl。
2.[2011·海淀三模] 钾(K)与Na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K比Na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Na的性质对K的性质的预测,其中正确的是( )
A.K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
B.K在空气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且产物只有K2O
C.K与水能够反应,但不如Na与水的反应剧烈,产物都有氢气
D.K也可以与氯气反应,且比Na与氯气的反应剧烈
2.D 【解析】 锂(Li)、钠(Na)、钾(K)、铷(Rb)、铯(Cs)等元素称为碱金属。由于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都容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因此,在性质上有相似性。但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因此,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逐渐增强。碱金属单质的硬度都很小,熔点都较低,故A错误;由于K的活动性比Na更强,更容易与O2、Cl2、H2O等反应,故BC错误,D正确。
3.[2011·舟山三模] 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K19-3所示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图K19-3
A.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B.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C.管中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D.管右端棉球处颜色变化可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3.A 【解析】 A项错误,钠燃烧的火焰颜色为黄色;B项正确,通入氯气,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反应为2Na+Cl22NaCl,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C项正确,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Cl2+2NaOH===NaCl+NaClO+H2O;D项正确,若氯气完全被吸收,则棉球颜色不会变蓝,若吸收不完全,Cl2+2KI===2KCl+I2,I2会使淀粉变蓝。
4.[2011·南京调研] 将铝粉与Fe3O4粉末配制成铝热剂,分成三等份。①一份直接放入足量的烧碱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1;②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反应完全,反应后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2;③一份直接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1=V3>V2 B.V2>V1=V3
C.V1=V2>V3 D.V1>V3>V2
4.A 【解析】 这是一道选择型计算题,根据经验一定会有技巧。若据电子得失守恒就显得简单得多,①和③情况铝失电子,2Al~3H2,由于Al一样多,则气体也一样多;②铝失电子,氢离子和+3价铁共同得电子,这样产生的气体减少,所以选A。
5.[2011·南昌二模] 为了探究课堂铝热反应演示实验生成的熔融物(不含氧化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取一定量熔融物与一定量很稀的HNO3完全反应,反应过程无气体放出;
(2)向反应后溶液逐滴加入4 mol/L的NaOH溶液,所加NaOH溶液体积与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反应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两点相差0.002 mol
B.D点沉淀为0.024 mol
C.C点对应的体积为8 mL
D.DE段沉淀物质的量不变的原因是被溶解沉淀物质的量与生成沉淀物质的量相等
5.C 【解析】 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因为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铁熔化,而铝的熔点比铁低,此时液态的铁和铝熔合形成铁铝合金。通过(1)可知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故在(1)中HNO3被还原生成NH。通过图象可知,在(1)反应后,溶液中有Al3+、Fe3+、H+、NH,在OC段,反应为H++OH-===H2O,在DE段,反应为NH+OH-===NH3·H2O(同时也可说明溶液中Al3+、Fe3+、H+结合OH-的能力比NH强),在EF段,反应为Al(OH)3+OH-===AlO+2H2O,由DE段可知n(NH)=0.012 mol,由EF段可知n(Al3+)=0.008 mol,故A、B两点相差0.008 mol,A项错误。由于Fe+Al+HNO3―→Fe3++Al3++NH,通过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Fe3+)=(0.012 mol×8-0.008 mol×3)÷3=0.024 mol,所以D点对应沉淀为n[Fe(OH)3]+n[Al(OH)3]=0.032 mol,B项错误。在E点时,溶液中的盐全部为NaNO3,通过电荷守恒,可知原溶液中n(H+)=35×4×10-3 mol-0.012 mol-(0.024+0.008)×3 mol=0.032 mol,所以在OC段需要n(NaOH)=0.032 mol,故C点对应的体积为8 mL,正确。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D项错误。
6.[2011·临汾模拟] 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K21-1所示。已知:2Fe2++Br2===2Fe3++2Br-,2Fe3++2I-===2Fe2++I2。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图K21-1
A.线段BD表示Fe3+物质的量的变化
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