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年高考化学(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解析汇编:J单元化学实验.DOC
下载文档

ID:3278920

大小:2.38MB

页数:34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2-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2年高考化学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解析汇编:J单元 化学实验 2012 年高 化学 高考 模拟 分类 解析 汇编 单元 实验
J单元 化学实验          J1 化学实验常见仪器与基本方法 28.J1、J2、J4、J5 [2012·浙江卷] 实验室制备苯乙酮的化学方程式为: +CCH3O+CH3C—OHO 制备过程中还有CH3COOH+AlCl3―→CH3COOAlCl2+HCl↑等副反应。 主要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 图0 (Ⅰ)合成:在三颈瓶中加入20 g无水AlCl3和30 mL无水苯。为避免反应液升温过快,边搅拌边慢慢滴加6 mL乙酸酐和10 mL无水苯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率,使反应液缓缓回流。滴加完毕后加热回流1小时。 (Ⅱ)分离与提纯: ①边搅拌边慢慢滴加一定量浓盐酸与冰水混合液,分离得到有机层。 ②水层用苯萃取,分液。 ③将①②所得有机层合并,洗涤、干燥、蒸去苯,得到苯乙酮粗产品。 ④蒸馏粗产品得到苯乙酮。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装置b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成过程中要求无水操作,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乙酸酐和苯的混合液一次性倒入三颈瓶,可能导致________。 A.反应太剧烈 B.液体太多搅不动 C.反应变缓慢 D.副产物增多 (4)分离与提纯操作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操作中是否可改用乙醇萃取?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液漏斗使用前须____________并洗净备用。萃取时,先后加入待萃取液和萃取剂,经振摇并____________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片刻,分层。分离上下层液体时,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液体,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6)粗产品蒸馏提纯时,下列装置中温度计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_,可能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低沸点杂质的装置是________。 图0 28.[答案] (1)干燥管 吸收HCl气体 (2)防止三氯化铝和乙酸酐水解(只答三氯化铝水解或乙酸酐水解也可) (3)AD (4)把溶解在水中的苯乙酮提取出来以减少损失 否 乙醇与水混溶 (5)检漏 放气 打开上口玻璃塞(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6)C AB [解析] 这是一道以苯乙酮制取为载体的高考试题,难度较大。苯与乙酸酐反应中伴随着副反应CH3COOH+AlCl3―→CH3COOAlCl2+HCl↑,且氯化铝与乙酸酐易水解,所以反应要在无水状态下进行。为防止b中的水蒸气进入三颈瓶引发副反应,所以要安装a(球形干燥管),吸收尾气中的HCl气体时要防止倒吸。反应比较剧烈,且副反应比较多,所以混合过程要比较慢且采用滴加方式。 11.J1 [2012·山东卷]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 11.D [解析] 中和滴定时锥形瓶无需用待测液润洗,A项错;NaOH溶液应该盛放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B项错;苯的密度比水小,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溴的苯溶液在上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C项错;蒸发NaCl溶液时,当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溶液,D项正确。 33.J1、J2、J4、J5、K3、L5、A4、B4 [2012·广东卷] 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同学尝试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 反应原理: CH3+2KMnO4COOK+KOH+2MnO2↓+H2O COOK+HCl―→COOH+KCl 实验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在100 ℃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已知:苯甲酸相对分子质量122,熔点122.4 ℃,在25 ℃和95 ℃时溶解度分别为0.3 g和6.9 g;纯净固体有机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 (1)操作Ⅰ为________,操作Ⅱ为________。 (2)无色液体A是________,定性检验A的试剂是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定白色固体B的熔点,发现其在115 ℃开始熔化,达到130 ℃时仍有少量不熔。该同学推测白色固体B是苯甲酸与KCl的混合物,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提纯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推测正确,请完成表中内容。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将白色固体B加入水中,加热溶解,________ 得到白色晶体和无色溶液 ②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________ 生成白色沉淀 滤液含Cl- ③ 干燥白色晶体,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色晶体是苯甲酸 (4)纯度测定:称取1.220 g产品,配成100 mL甲醇溶液,移取25.00 mL溶液,滴定,消耗KOH的物质的量为2.40×10-3 mol。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为________(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33.[答案] (1)分液 蒸馏 (2)甲苯 酸性KMnO4溶液 溶液颜色褪去(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 (3)①冷却结晶,过滤 ②滴入稀HNO3和AgNO3溶液 ③测定熔点 白色晶体在122.4 ℃左右完全熔化 (4)×100% 96% [解析]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产品纯度测定等问题,考查考生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考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探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1)已知甲苯和KMnO4溶液反应生成苯甲酸钾、KOH、H2O和MnO2沉淀,则反应混合物过滤除去MnO2沉淀之后,滤液主要成分是C6H5COOK、KOH、H2O和过量的甲苯;甲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轻,而C6H5COOK、KOH易溶与水,因此分液即可,所以操作Ⅰ是分液,得到有机相的主要成分是甲苯和少量水,用无水Na2SO4干燥后蒸馏,得到的无色液体A为未反应的甲苯;(2)甲苯能使紫(红)色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因此可选酸性KMnO4溶液检验无色液体A是否是甲苯;(3)苯甲酸在95 ℃和25 ℃时溶解度较小,分别为6.9 g和0.3 g,且苯甲酸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明显减小,白色固体B的热溶液静置,缓慢冷却,易结晶析出白色的苯甲酸晶体,而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溶解度较大的KCl,则实验①应将白色固体B加入水中,加热溶解,静置,缓慢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白色晶体和无色滤液;检验滤液中Cl-的原理如下:“Cl-+Ag+===AgCl↓”,白色的AgCl沉淀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则实验②应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HNO3和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滤液含Cl-;纯净固体有机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苯甲酸的熔点为122.4 ℃,则实验③应干燥白色晶体,测定其熔点,发现其在122.4 ℃开始熔化且熔化完全,说明白色晶体是纯净的苯甲酸;(4)滴定时发生如下反应:“C6H5COOH+KOH===C6H5COOK+H2O”,由于n(KOH)=2.40×10-3 mol,则与之中和的25.00 mL溶液中n(苯甲酸)=2.40×10-3 mol;25.00 mL溶液来自产品所配成100 mL苯甲酸的甲醇溶液,因此产品中n(苯甲酸)=×2.40×10-3 mol,则产品中m(苯甲酸)=×2.40×10-3 mol×122 g·mol-1;由于产品质量为1.220 g,所以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100%≈96%。 6.J1 [2012·福建卷]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C.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0 mol·L-1碳酸钠溶液 D.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 6.C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药品的使用,气体的检验,溶液的配制以及实验安全基础知识。A项,易燃试剂具有强还原性,容易与强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应与强氧化剂分开并远离火源,正确;B项,NH3为碱性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正确;C项,准确配制溶液需要用到容量瓶,错;D项,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可隔绝空气,从而使火熄灭,正确。 10.J1 [2012·安徽卷] 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 A 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 分液漏斗、烧杯 B 用pH=1的盐酸配制100 mL pH=2的盐酸 1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C 用溴水、淀粉­KI溶液比较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 试管、胶头滴管 D 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制备并收集NH3 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 10.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实验中仪器的选择,同时考查考生对简单实验的设计能力。A项,乙醇与乙酸乙酯互溶,只使用分液漏斗无法分离,不能达到分离的实验目的,A项错误;B项,还需用到酸式滴定管等玻璃仪器;C项用试管、胶头滴管即可实现实验目的;D项,制备、收集NH3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大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故C项正确。 J2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28.J1、J2、J4、J5 [2012·浙江卷] 实验室制备苯乙酮的化学方程式为: +CCH3O+CH3C—OHO 制备过程中还有CH3COOH+AlCl3―→CH3COOAlCl2+HCl↑等副反应。 主要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 图0 (Ⅰ)合成:在三颈瓶中加入20 g无水AlCl3和30 mL无水苯。为避免反应液升温过快,边搅拌边慢慢滴加6 mL乙酸酐和10 mL无水苯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率,使反应液缓缓回流。滴加完毕后加热回流1小时。 (Ⅱ)分离与提纯: ①边搅拌边慢慢滴加一定量浓盐酸与冰水混合液,分离得到有机层。 ②水层用苯萃取,分液。 ③将①②所得有机层合并,洗涤、干燥、蒸去苯,得到苯乙酮粗产品。 ④蒸馏粗产品得到苯乙酮。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装置b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成过程中要求无水操作,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乙酸酐和苯的混合液一次性倒入三颈瓶,可能导致________。 A.反应太剧烈 B.液体太多搅不动 C.反应变缓慢 D.副产物增多 (4)分离与提纯操作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操作中是否可改用乙醇萃取?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液漏斗使用前须____________并洗净备用。萃取时,先后加入待萃取液和萃取剂,经振摇并____________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片刻,分层。分离上下层液体时,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液体,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6)粗产品蒸馏提纯时,下列装置中温度计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_,可能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低沸点杂质的装置是________。 图0 28.[答案] (1)干燥管 吸收HCl气体 (2)防止三氯化铝和乙酸酐水解(只答三氯化铝水解或乙酸酐水解也可) (3)AD (4)把溶解在水中的苯乙酮提取出来以减少损失 否 乙醇与水混溶 (5)检漏 放气 打开上口玻璃塞(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6)C AB [解析] 这是一道以苯乙酮制取为载体的高考试题,难度较大。苯与乙酸酐反应中伴随着副反应CH3COOH+AlCl3―→CH3COOAlCl2+HCl↑,且氯化铝与乙酸酐易水解,所以反应要在无水状态下进行。为防止b中的水蒸气进入三颈瓶引发副反应,所以要安装a(球形干燥管),吸收尾气中的HCl气体时要防止倒吸。反应比较剧烈,且副反应比较多,所以混合过程要比较慢且采用滴加方式。 8.J2、J5 [2012·浙江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实验中,将镀锌铁皮放入稀硫酸,待产生氢气的速率突然减小,可以判断锌镀层已反应完全 B.在“火柴头中氯元素的检验”实验中,摘下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将其浸于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后,即可判断氯元素的存在 C.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为了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应小火加热蒸发皿,直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D.受强酸或强碱腐蚀致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并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8.A [解析] B项,火柴头中含有KClO3,未燃烧或用还原剂还原,得不到Cl-,加硝酸银无法检验,错误;C项,硫酸亚铁铵晶体带有结晶水,加热到有晶膜出现即可,到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得到的晶体中会失去部分结晶水,错误;D项,受强酸致伤时,冲洗后涂上稀的NaHCO3溶液,强碱致伤,冲洗后涂硼酸,错误。 4.J2 [2012·天津卷] 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 4.A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意在考查考生实验基本操作能力。Br2在CCl4中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且CCl4与H2O互不相溶,因此可用CCl4做萃取剂,采取萃取、分液方法提取溴水中的Br2,A项正确;苯酚可溶于乙醇中,过滤不能将二者分离,B项错误;C项装置不能回收升华的碘单质,不能用来分离碘与 KI的固体混合物,C项错误;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D项错误。 29.J2 [2012·全国卷] 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氯化钾,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再将滤液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 图0 回答下列问题: (1)起始滤液的pH__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剂Ⅰ的化学式为________,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Ⅱ的化学式为________,②中加入试剂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剂Ⅲ的名称是________,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称取提纯的产品0.775 9 g,溶解后定容在100 mL容量瓶中,每次取25.00 mL溶液,用0.100 0 mol·L-1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三次滴定消耗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62 mL,该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并计算结果)。 29.[答案] (1)大于 弱酸强碱盐K2CO3发生水解使体系呈碱性 (2)BaCl2 Ba2++CO===BaCO3↓、Ba2++SO===BaSO4↓ (3)K2CO3 除去A中的Ba2+离子 (4)盐酸 CO+2H+===H2O+CO2↑ (5) ×100%=98.40% [解析] 本题为实验流程分析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有关知识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在除杂时,为了彻底将杂质除去,一般加入的除杂试剂都是过量的,这就要求后来加入的除杂试剂能与开始加入的除杂试剂反应而将其除去,而后来加入的除杂试剂在后续操作中也应易除去。故应先加入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钾,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钾以除去Ba2+,再过滤后向滤液中加足量盐酸,以除去CO,最后加热浓缩蒸干得到纯净的氯化钾固体(过量的盐酸在加热蒸干过程挥发)。故试剂Ⅰ为氯化钡溶液,试剂Ⅱ为碳酸钾溶液,试剂Ⅲ为盐酸。 7.J2 [2012·课标全国卷]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7.A [解析] 溴易挥发,密度比水大,故液溴应保存在棕色瓶中并水封,A项正确;只要能氧化KI且生成单质I2的物质,就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B项错;四氯化碳层呈紫色意味着有碘单质,并不是有I-,C项错;溶液中也可能含有SO,D项错。 6.J2 [2012·江苏卷]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图0 A.用图(a)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图(b)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C.用图(c)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D.用图(d)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6.D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A项,NaOH可以将Cl2、HCl同时除去,错;B项,蒸干NH4Cl时,它会分解,错;C项,纯碱为粉末状,不能放于带孔的板上,同时制得的CO2中会混有HCl和H2O,不纯,错;D项,CCl4的密度比水大,位于水的下层,正确。 33.J1、J2、J4、J5、K3、L5、A4、B4 [2012·广东卷] 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同学尝试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 反应原理: CH3+2KMnO4COOK+KOH+2MnO2↓+H2O COOK+HCl―→COOH+KCl 实验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在100 ℃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已知:苯甲酸相对分子质量122,熔点122.4 ℃,在25 ℃和95 ℃时溶解度分别为0.3 g和6.9 g;纯净固体有机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 (1)操作Ⅰ为________,操作Ⅱ为________。 (2)无色液体A是________,定性检验A的试剂是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定白色固体B的熔点,发现其在115 ℃开始熔化,达到130 ℃时仍有少量不熔。该同学推测白色固体B是苯甲酸与KCl的混合物,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提纯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推测正确,请完成表中内容。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将白色固体B加入水中,加热溶解,________ 得到白色晶体和无色溶液 ②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________ 生成白色沉淀 滤液含Cl- ③ 干燥白色晶体,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色晶体是苯甲酸 (4)纯度测定:称取1.220 g产品,配成100 mL甲醇溶液,移取25.00 mL溶液,滴定,消耗KOH的物质的量为2.40×10-3 mol。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为________(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33.[答案] (1)分液 蒸馏 (2)甲苯 酸性KMnO4溶液 溶液颜色褪去(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 (3)①冷却结晶,过滤 ②滴入稀HNO3和AgNO3溶液 ③测定熔点 白色晶体在122.4 ℃左右完全熔化 (4)×100% 96% [解析]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产品纯度测定等问题,考查考生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考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探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1)已知甲苯和KMnO4溶液反应生成苯甲酸钾、KOH、H2O和MnO2沉淀,则反应混合物过滤除去MnO2沉淀之后,滤液主要成分是C6H5COOK、KOH、H2O和过量的甲苯;甲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轻,而C6H5COOK、KOH易溶与水,因此分液即可,所以操作Ⅰ是分液,得到有机相的主要成分是甲苯和少量水,用无水Na2SO4干燥后蒸馏,得到的无色液体A为未反应的甲苯;(2)甲苯能使紫(红)色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因此可选酸性KMnO4溶液检验无色液体A是否是甲苯;(3)苯甲酸在95 ℃和25 ℃时溶解度较小,分别为6.9 g和0.3 g,且苯甲酸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明显减小,白色固体B的热溶液静置,缓慢冷却,易结晶析出白色的苯甲酸晶体,而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溶解度较大的KCl,则实验①应将白色固体B加入水中,加热溶解,静置,缓慢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白色晶体和无色滤液;检验滤液中Cl-的原理如下:“Cl-+Ag+===AgCl↓”,白色的AgCl沉淀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则实验②应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HNO3和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滤液含Cl-;纯净固体有机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苯甲酸的熔点为122.4 ℃,则实验③应干燥白色晶体,测定其熔点,发现其在122.4 ℃开始熔化且熔化完全,说明白色晶体是纯净的苯甲酸;(4)滴定时发生如下反应:“C6H5COOH+KOH===C6H5COOK+H2O”,由于n(KOH)=2.40×10-3 mol,则与之中和的25.00 mL溶液中n(苯甲酸)=2.40×10-3 mol;25.00 mL溶液来自产品所配成100 mL苯甲酸的甲醇溶液,因此产品中n(苯甲酸)=×2.40×10-3 mol,则产品中m(苯甲酸)=×2.40×10-3 mol×122 g·mol-1;由于产品质量为1.220 g,所以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100%≈96%。 32.B4、G2、G3、G4、J2、H5 [2012·广东卷] 难溶性杂卤石(K2SO4·MgSO4·2CaSO4·2H2O)属于“呆矿”,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K2SO4·MgSO4·2CaSO4·2H2O(s)2Ca2++2K++Mg2++4SO+2H2O 为能充分利用钾资源,用饱和Ca(OH)2溶液溶浸杂卤石制备硫酸钾,工艺流程如下: 图0 (1)滤渣主要成分有________和________以及未溶杂卤石。 (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a(OH)2溶液能溶解杂卤石浸出K+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杂”环节中,先加入________溶液,经搅拌等操作后,过滤,再加入________溶液调滤液pH至中性。 (4)不同温度下,K+的浸出浓度与溶浸时间的关系见图0,由图可得,随着温度升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图0 (5)有人以可溶性碳酸盐为溶浸剂,则溶浸过程中会发生: CaSO4(s)+COCaCO3(s)+SO 已知298 K时,Ksp(CaCO3)=2.80×10-9,Ksp(CaSO4)=4.90×10-5,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2.[答案] (1)Mg(OH)2 CaSO4(二者位置互换也正确) (2)加入Ca(OH)2溶液后,生成Mg(OH)2、CaSO4沉淀,溶液中Mg2+浓度减小,使平衡右移 (3)K2CO3 H2SO4 (4)①溶浸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 ②平衡时K+的浸出浓度增大(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5)解:CaSO4(s)Ca2+(aq)+SO(aq) Ksp(CaSO4)=c(Ca2+)·c(SO) CaCO3(s)Ca2+(aq)+CO(aq) Ksp(CaCO3)=c(Ca2+)·c(CO) K====1.75×104 [解析] 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考查考生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问题和解决平衡常数计算等问题的能力。(1)饱和Ca(OH)2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Ca(OH)2===Ca2++2OH-”,OH-与Mg2+、Ca2+与SO存在如下反应:“2OH-+Mg2+===Mg(OH)2↓,Ca2++SO===CaSO4↓”,生成的Mg(OH)2、CaSO4和未溶杂卤石是滤渣的主要成分;(2)杂卤石难溶于水,加入饱和Ca(OH)2溶液时,其中的OH-和Ca2+能分别沉淀Mg2+和SO,减小杂卤石溶解平衡体系中Mg2+和SO的浓度,使杂卤石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因此Ca(OH)2溶液能溶解杂卤石浸出K+;(3)除去Mg2+的Ca(OH)2必须过量,过量的Ca2+必须除去,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阳离子,由于Ca2+与CO易反应生成CaCO3沉淀,因此除杂环节应先加入过量K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Ca2+;过量的OH-、CO必须除去,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阴离子,由于OH-+H+===H2O、CO+2H+===H2O+CO2↑,因此应再加稀H2SO4除去过量的CO、OH-,调滤液pH至中性;(4)读图可知如下结论:①溶浸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②平衡时K+的浸出浓度增大;③K+的浸出浓度相同时,溶浸时间:373 K<323 K<288 K,说明K+的浸出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④相同溶浸时间时,K+的浸出浓度:288 K<323 K<373 K,说明K+的浸出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31.I3、J2、A1、B3、G1、J4、G3、F2、F3 [2012·广东卷] 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某兴趣小组用0.50 mol·L-1KI、0.2%淀粉溶液、0.20 mol·L-1K2S2O8、0.10 mol·L-1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已知:S2O+2I-===2SO+I2(慢) I2+2S2O===2I-+S4O(快) (1)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________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S2O与S2O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S2O)∶n(S2O)____________。 (2)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实验 序号 体积V/mL K2S2O3溶液 水 KI溶液 Na2S2O3溶液 淀粉溶液 ① 10.0 0.0 4.0 4.0 2.0 ② 9.0 1.0 4.0 4.0 2.0 ③ 8.0 Vx 4.0 4.0 2.0  表中Vx=________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某条件下,浓度c(S2O)~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13,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答题卡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S2O)~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图13 (4)碘也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电源——锂碘电池的材料。 该电池反应为:2Li(s)+I2(s)=2LiI(s)ΔH 已知:4Li(s)+O2(g)=2Li2O(s)ΔH1 4LiI(s)+O2(g)=2I2(s)+2Li2O(s)ΔH2 则电池反应的ΔH=____________;碘电极作为该电池的________极。 31.[答案] (1)S2O (其他合理写法也可) <2 (2)2.0 保持溶液总体积相同,仅改变S2O 的浓度而其他物质浓度不变 (3) (4) 正 [解析] 本题考查碘的检验与离子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完成实验方案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示意图、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根据锂—碘电池反应判断碘电极的电极类型等问题,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有关问题和解决化学反应速率等问题的能力,以及简单化学计算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1)当Na2S2O3足量时,已知S2O+2I-===2SO+I2的反应速率慢,I2+2S2O===2I-+S4O的反应速率快,则I2的生成速率小于消耗速率,即溶液中只有I-而无I2,淀粉溶液遇I-不变色;当Na2S2O3耗尽时,S2O与I-反应生成I2,淀粉溶液遇生成的I2变蓝;设Na2S2O3为2 mol,则S2O的初始物质的量为2 mol,由I2+2S2O===2I-+S4O可知,I2大于1 mol时才能耗尽2 mol S2O,过量的I2才能使淀粉溶液变为蓝色,由S2O+2I-===2SO+I2可知,S2O的初始物质的量必须大于1 mol,才能使生成的I2大于1 mol,因此初始时S2O与S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小于2∶1;(2)只有其他条件相同时,才能实验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因此实验①②③的溶液总体积一定相同,则8.0+Vx=9.0+1.0=10.0+0.0,所以Vx=2.0,仅使反应物中S2O的浓度改变,而其他物质浓度不变,控制变量探究才能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3)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减小,单位时间内消耗的S2O减少,相同时间内减小的c(S2O)变小,则反应停止之前的图像应画在已知曲线的右边;当S2O过量时,反应停止,c(S2O)不随时间增加而改变,与已知曲线重叠在一起。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明显增大,单位时间内消耗的S2O明显增大,相同时间内减小的c(S2O)变大,则反应停止之前的图像应画在已知曲线的左边;当S2O过量时,反应停止,c(S2O)不随时间增加而改变,也与已知曲线重叠在一起;(4)给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观察可知得锂—碘电池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原电池的负极一定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一定发生还原反应,该电池反应中碘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发生还原反应,说明碘电极作正极,而锂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1价,发生氧化反应,说明锂电极作负极。 9.J2、J3 [2012·广东卷]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溴水鉴别苯和正己烷 B.用BaCl2溶液鉴别SO与SO C.用浓HNO3与Cu反应制备NO2 D.将混有HCl的Cl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HCl 9.C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制备、除杂等实验方案的评价,考查考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将溴水分别加入苯和正己烷中,苯与正己烷都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且有机层都在上层,现象相同,因此不能用溴水鉴别,故A错;BaCl2溶液与两种离子发生如下反应:“SO+Ba2+===BaSO4↓,SO+Ba2+===BaSO3↓”,产生沉淀均为白色,因此不能用BaCl2溶液鉴别,故B错;浓硝酸与铜发生如下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因此可用于制备NO2气体,故C正确;混合气通入饱和NaHCO3溶液时发生如下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Cl2与水反应可生成HCl,进而与NaHCO3反应,故不能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l2中混有的HCl,D错。 8.J2 [2012·北京卷] 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 图0 A.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 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⑤ 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8.A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等基本操作,意在考查考生的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