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山大学考研真题—888中级宏观经济学2002.doc
下载文档

ID:3277626

大小:118KB

页数:9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2-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山大学 考研 888 中级 宏观经济学 2002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专业:西方经济学,数量经济学 科目:中级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名义GDP  2.摩擦性失业  3.拉弗曲线  4.内生增长理论   5.实际商业周期 二、简答题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影响产出和物价? 2.内生增长理论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来内生化稳态增长率? 3.在IS--LM分析框架下,画图说明如何得到总需求曲线。 4.请简要说明“巴罗——李嘉图假说”的含义和该假说成立的理由。 三、分析计算题 1.设劳动的增长率为N=0。02,资本的折旧率d=0.1,若产出Y与资本存量K之比为0。4。 (1)达到增长稳定状态时的产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各是多少? (2)稳定状态的储蓄率应该是多少? 2.设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0。1,通货存款比率为0。2 (1)假定政府开支超过税收收入100亿元,而且完全通过央行进行赤字融资,那么高能货币,货币供给和银行准备金率各增加多少? (2)如果初始货币供给是5000亿元,产出恰好处于潜在水平。如果潜在产出的增长率每年为3%。价格水平预计增长2%,货币流通速度(V=PY/M)保持不变,那么政府要将产出维持在潜在水平,应该有多大赤字? 3.假定消费函数为C=400+0。8Y,其中Y为持外可支配收入,假定消费者按照本年和上一年的可支配收入的简单平均来估计他的持久可支配收入,即Y=0。5(Y1+Y0),Y1为可支配收入。 (1)假定可支配收入第一年为5000元,第二年为6000元,第二年消费是多少? (2)若第三年的可支配收入为7000元,而且预计以后都是7000元不变,第三年的消费是多少? (3)第三年的当前边际消费倾向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各是多少? 4.设Y为总收入,P为价格水平,I为利率。已知: 消费C=500+0。8Y-1000I 投资I=1000-1500I 净出口X=1000-0。1Y-500I 货币需求M=(0。1Y-2000I)P 假定政府支出G为2000,货币供给M为3000单位。 (1)写出IS曲线的方程 (2)求出总需求函数 (3)若政府支出增加1元,价格水平不变时的挤出效应有多少? 四、论述题 1.请说明卢卡斯供给曲线的含义,并说明推导要点;同时,以此为基础说明理性预期对于宏观经济学的意义。 2.阐述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答案部分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专业:西方经济学,数量经济学 科目:中级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名义GDP: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可能会发生强烈变化,故为方便比较而引入实际GDP的概念。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为: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 2.摩擦性失业:指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是会有一些人的周转。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由于在动态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3.拉弗曲线:指反映税收与税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之一的拉弗提出。拉弗认为,在增加生产的各种刺激中,最主要的是税收。税收的多少与税率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它可以用直角坐标曲线表示,即拉弗曲线。图的横轴代表税收收入,纵轴代表税率。 图 拉弗曲线 O点税率为0%,税收收入为零;B点税率为100%,税收收入也为零;在此税率区间,税收变化量呈OAB形,即为拉弗曲线。图中的阴影为课税“禁区”。“拉弗曲线”的中心意思是,税率存在一个最佳点,高于和低于最佳点都会减少税收收入。更应引起注意的是,税率过高将会扼杀税源的正常增长,因而更应尽量避免。由于拉弗曲线是在1974年12月的一次午餐会上,拉弗向福特政府的助手切尼讲述其减税理论时在餐桌上画出来的,所以又称之为“餐桌曲线”。 4.内生增长理论:指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而展开的研究成果的总称,又称新增长理论。 新增长理论模型有两种基本类型(完全竞争条件下)。 (1)外部性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此类模型采用马歇尔提出的外部经济分析法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模型假定总量生产函数呈现规模收益递增的特征,造成规模收益的递增的原因在于技术产生的溢出效应。 主要包括: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1986)、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1988)、巴罗的公共产品模型和拥挤模型、克鲁格曼-卢卡斯-扬的边干边学模型、斯托齐的边干边学模型。其中,罗默模型和卢卡斯模型最具代表。关于这两个模型,希望读者参考相关教材掌握它。 (2)凸性增长模型:此类模型的思路是在总量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即凸性生产技术的假设下说明经济实现内生增长的可能性。所谓生产技术具有凸性是指如果有两种生产方法能生产相同的产量,那么这两种方法的加权平均也至少能生产同样的产出量。 主要包括:AK模型、琼斯-真野惠里模型、雷贝洛模型、金-雷贝洛模型、拉德尤等人的模型。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琼斯-真野惠里模型和雷贝洛模型。 5.实际商业周期:这种理论认为,产量和就业的波动是各种各样的实际冲击扰动经济的结果,它们使得市场迅速调整且总是处于均衡状态。实际商业周期理论是由于卢卡斯模型所隐含的唯有预料之外的货币变化影响实际产出的观点与经验证据不相符合而产生的。实际周期理论将货币存量的变动与产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解释为货币变化适应产量变化,而不是导致产量变化,因而否定了货币在商业周期中存在任何因果作用。周期被认为是那些打击经济然后随时间不断传播到其他市场的实际冲击或扰动导致的。闲暇的跨期替代是其主要而明显的传播机制,主要的实际冲击是生产率和政府支出冲击。 二、简答题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影响产出和物价? P E E1 Y0 Y1 Y2 E2 IS IS1 LM i Y 答:(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AD1 AS P1 AD P 由IS-LM模型可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导致IS曲线右移至IS1,产出由Y0先扩张至Y2,由于利率上升,挤出投资,均衡的产出移至Y1。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AD曲线向右平移,在A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均衡价格水平上升。 (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如下图: ASN AD1 LM LM1 IS Y Y1 i Y PN AD AS1 AS P1 在短期内,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LM曲线右移,产出增加,统一价格水平下产出的扩张导致AD曲线移动至AD1,此时,均衡产出水平增加,物价上涨。 长期内,由于产量的扩张高于充分就业水平,工资将持续上升,AS曲线向上移动,直到均衡产出水平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AS曲线不再移动,此时的均衡产出水平与初始产出水平一致,都是充分就业下的产出水平,但是物价上涨。 2.内生增长理论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来内生化稳态增长率? 答:(1)将技术进步率内生化。例如它应该北京集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资源所占份额索影响。 (2)如果可以被积累的生产要素有固定报酬,那么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使稳态增长率被要素的积累所影响。通过运用最简单的生产函数的可能形式,其中要素仅有资本,且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可以显示出这种影响。 特别的,假定,也就是说,产量成比例与资本存量。现在假定储蓄率是固定的,为S0。为简化起见,假定没有人口增长和资本折旧,则所有的储蓄都化为资本存量的增加,相应有 这样储蓄率就影响到了资本增长率。进一步而言,既然产量与资本成比例,产量增长率也等于,因此,储蓄率越高,产量增长率也将越高。一般化的结论是,如果可以被积累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是固定的,那么稳态增长率被生产要素的积累率所影响。 3.在IS--LM分析框架下,画图说明如何得到总需求曲线。 答:(1)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满足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和满足资本市场的均衡条件时,价格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2)下面从IS-LM分析框架来导出凯恩斯模型的总需求曲线。 图(a)为IS-LM;图(b)表示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相交于E1,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图(b)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D1点。 现假设P由P1下降为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右移到LM(P0)位置,它与IS的相交点为E2点, 又可在图(b)中找到D2点。D2点也是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图 根据IS-LM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标志着一组特定的Y和r,于是就有许多对P和Y的组合,从而构成图(b)中的一系列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便得到总需求曲线。 4.请简要说明“巴罗——李嘉图假说”的含义和该假说成立的理由。 答:(1)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征税或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其效应是相同的。 巴罗具体阐述了这一定理:在特定条件(例如,完备的资本市场,一次总付税,代际利他等)下,如果公众是理性预期的,对于发行债券或增加税收,政府不论采用哪种融资方式,都不会对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这是因为,政府发行债券融资造成的赤字会引起未来税收上升,这种上升一定会被具有完全理性的居民预期到,居民为了不使后代税负过重必然相应地调整目前的消费。简言之,居民不会将政府发行公债融资这样的财政扩张看作是幸运的意外收获,他们宁愿将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未来的税收负担,因此消费需求不会上升,更不会出现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同时,居民增加的这些储蓄都购买了债券,使得债券需求的上升刚好等于债券供给的增加,货币需求不变,所以对利率也没有影响。 这一理论被人称为“巴罗——李嘉图”假说。 (2)该假说成立的前提条件有: ①无论是用税收还是用公债融资,初始时期的政府支出不变; ②初始时期发行的公债必须用以后时期课征的税收收入偿还; ③资本市场是完全的,即不存在流动性约束,而且个人与政府的借贷利率是相同的; ④个人对现在和将来的收入具有理性预期; ⑤个人作为现行纳税人和将来的潜在纳税人,其行为就好像能永远生存下去一样; ⑥个人能完全预见包含在公债发行中的将来时期的纳税义务; ⑦征收的是总税额,并且减税及税负下降是均等地落在每一个消费者身上,每个消费者具有相同的边际消费倾向; ⑧公债持有者的数额与未来纳税额的负担是对称的。 根据这一定理,政府因减税措施而增发的公债会被人们作为未来潜在的税收考虑到整个预算约束中去。在不存在流动性约束的情况下,公债和潜在税收的现值是相等的。这样,变化前后两种预算约束本质上是一致的,从而不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但实际上,该定理成立前提条件太苛刻,现实经济很难满足。 三、分析计算题 1.设劳动的增长率为N=0.02,资本的折旧率d=0.1,若产出Y与资本存量K之比为0.4。 (1)达到增长稳定状态时的产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各是多少? (2)稳定状态的储蓄率应该是多少? 解:(1)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在给定技术即的情况下,要达到稳态增长,总产量、总资本存量和劳动力都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即 所以,要达到增长稳定状态时的产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都应为2%。 (2)由于资本存量的净增加等于储蓄减折旧,即 则 其中d为折旧率,s为储蓄率。 整理即得: 由题意知,s=(0.02+0.1)*0.4=4.8%。 答:要达到稳定状态时的产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相同,都为2%,稳定状态的储蓄率为4.8%。 2.设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0.1,通货存款比率为0.2 (1)假定政府开支超过税收收入100亿元,而且完全通过央行进行赤字融资,那么高能货币,货币供给和银行准备金率各增加多少? (2)如果初始货币供给是5000亿元,产出恰好处于潜在水平。如果潜在产出的增长率每年为3%。价格水平预计增长2%,货币流通速度(V=PY/M)保持不变,那么政府要将产出维持在潜在水平,应该有多大赤字? 解:(1)政府开支超过税收收入100亿元,而且完全通过央行进行赤字融资,从而导致了高能货币增加了100亿元。 货币乘数为:, 整个货币供给量为=100×4=400亿元; 银行准备金增加量= ===33.3亿元。 (2)根据V=PY/M可得: 5%,这样根据初始货币供给为5000亿,这样增加的货币供给应该为250亿,对应的基础货币为亿。 3.假定消费函数为C=400+0.8Y,其中Y为持久可支配收入,假定消费者按照本年和上一年的可支配收入的简单平均来估计他的持久可支配收入,即Y=0.5(Y1+Y0),Y1为可支配收入。 (1)假定可支配收入第一年为5000元,第二年为6000元,第二年消费是多少? (2)若第三年的可支配收入为7000元,而且预计以后都是7000元不变,第三年的消费是多少? (3)第三年的当前边际消费倾向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各是多少? 解:(1)由题意知,Y=0.5×(5000+6000)=5500(元) C=400+0.8×5500=4800(元) 即:第二年的消费为4800元。 (2)由题意:Y=0.5×(6000+7000)=6500(元) C=400+0.8×6500=5600(元) 即:第三年的消费为5600元。 (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时所增加的消费。从题目给出的消费函数来看,边际消费倾向为0.8,第三年的当前边际消费倾向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都为0.8。 4.设Y为总收入,P为价格水平,i为利率。已知: 消费C=500+0.8Y-1000i 投资I=1000-1500i 净出口X=1000-0.1Y-500i 货币需求M=(0.1Y-2000i)P 假定政府支出G为2000,货币供给M为3000单位。 (1)写出IS曲线的方程 (2)求出总需求函数 (3)若政府支出增加1元,价格水平不变时的挤出效应有多少? 解:(1)这是一个四部门经济模型,总收入Y=C+I+G+X,已知C=500+0.8Y-1000i,I=1000-1500i,X=1000-0.1Y-500i,G=2000,代入总收入公式得: Y=500+0.8Y-1000i+1000-1500i+1000-0.1Y-500i+2000 整理得IS曲线方程:Y=15000-10000i 即:IS曲线方程为Y=15000-10000i。 (2)由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得:(0.1Y-2000i)P=3000 代入IS曲线方程得:总需求函数为Y=10000+10000/P (3)首先,通过公式, 通过均衡IS曲线与LM曲线可以得到,均衡得国民收入变化量,即=,挤出效应=。 四、论述题 1.请说明卢卡斯供给曲线的含义,并说明推导要点;同时,以此为基础说明理性预期对于宏观经济学的意义。 答:(1)卢卡斯是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均衡学派的学术创建人,该学派试图从微观基础和假定市场出清与理性预期出发来解释所有的宏观经济学现象。 (2)卢卡斯供给曲线: 如下图所示,卢卡斯供给曲线的数学形式为: 即供给曲线是预期价格水平的函数,根据一个给定的预期价格水平绘制。如果实际价格水平等于预期价格水平,即P=Pe,那么供给的产量就是Y*,如果价格提高了,而实际工资因此降低,那么厂商将供给多于Y*的产量,若价格降低,那么厂商将供给少于Y*的产量。 AS 价格水平 P=Pe Y* 产量 (3)卢卡斯曲线的推导: W 名义工资 ND* ND NS* W* 劳动力供给曲线N E E* 假定劳动力供给取决于实际工资。由于是实际工资而非名义工资决定了工人是否愿意工作以及工作多少小时,工人不得不通过某种方式来估计总的价格水平。下面给出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如图: 如果厂商和工人都拥有充分信息,那么实际工资将调整到(W/P)*的水平,在此水平上有充分就业的劳动力数量N*,对应于劳动力就业量N*,产量处在充分就业水平Y*。 假定工人和厂商在决定工作多长时间的时候关于实际总价格水平并不具有相同的信息,假设厂商和工人预期价格水平都为Pe,上图中显示了用纵轴表示的名义工资W,还有劳动力供给和需求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NS*对应于当工人认为实际价格水平为Pe时的供给曲线,劳动力需求曲线ND*表示当厂商也相信实际价格水平为Pe时的劳动力需求曲线。如果每一方都是正确的,那么在工资率W*上就业水平将是N*,对应于上图均衡实际工资(W/P)*=W*/P*。 现在架设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厂商都知道实际价格水平P,而工人却不知道实际价格水平,并相信它是Pe,特别的,假设实际价格水平超过了预期的价格水平Pe,这时,在任何给定的名义工资下,厂商需要比在价格Pe上所愿意的更多的劳动力。 ND表示厂商知道价格水平为P时的劳动力需求曲线,作为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至ND的结果,名义工资上升为W,与此同时就业量也上升。因此,由于工人方面的不完全信息,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导致就业水平以及相应的产量水平的提高。类似的,当实际价格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劳动力需求将向左移动,名义工资和就业将要下降,相应的产量也将下降。 由此可以看出,产量随着P/PE的增加而增加。卢卡斯供给曲线表明厂商愿意供给的产品数量随着实际价格水平与预期价格水平的比率增加而增加。 (4)理性预期对宏观经济学的意义: ①理性预期是在充分利用信息和知识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预期,按照理性预期行为的结果必须和预期的结果相一致。 ②理性预期学派对凯恩斯的理论和政策作出了批判,认为由于人们的预期是逐步接近于准确的,所以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凯恩斯理论考虑的“适应性预期”意味着人们只运用过去的经验而不是全部有关将来的信息来谋取最大化利益,而且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中存在着同一类型的人有不同的函数或方程,行为不一致的人不是理性人,这违背了理性人的假设。 ③理性预期学派对理性经济人预期形成过程的论述与分析比以往的各种观点前进了一步,更符合预期形成的过程。理性预期强调经济人的理性,在宏观经济学中引入了微观个体的理性行为,更加符合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 ④理性预期学派给宏观经济学带来的革命与改革表明了人文主义在经济学中的复兴。,是宏观经济学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理论。 2.阐述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答:(1)新制度经济学家将制度定义为一系列正式的规则和非正式的规则的集合。这些规则,表面上看特别类似过去社会学者研究的文化、风俗、禁忌、道德,以及政治家和法律学者研究的政治理论、宪政民主和法律制度。 (2)关于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斯坚持认为,除非现有的经济组织是有效率的,否则经济增长就不会简单地发生。换句话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而要保持经济组织的效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产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因此可以把诺斯模型的基本命题简述成:一种提供适当个人刺激的有效的产权制度是促使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子。 在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制度,特别是产权制度的作用就是降低个人收益外在化的这个程度,让个人的利害与其活动直接挂钩。制度界定得越清晰、越完全,制度自然就越完善,漏洞就越少,所以制度的效率就越高,也就是对人们的激励作用就越大。从制度的执行来说更加如此了。对制度的执行越完全,制度的效率就越高。 而且,新制度经济学结合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的实证研究发现,“制度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大于“制度选择”这种僵化理解的作用。 (3)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调配资源的节约和高效,而且还取决于该国经济制度对经济主体的激励作用。而从更长的历史尺度来看,经济的增长可能在初始情况下,受益于“自然资源禀赋”,但从长期的发展“后劲”、“势头”看,制度安排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制度促进增长取决于制度使报酬和努力联系在一起的程度;取决于它们允许专业分工和进行贸易的范围;取决于准许找出并抓住经济机会的自由。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制度的最重要的特点大概是它们允许有多大的活动自由。人们一旦有可能抓住经济机会,便会出现增长,如果经济增长,制度就要适应形势,以便保护积极性和促进贸易。反之,如果机会减少,增长也会下降,制度便开始朝着停滞方向调整。 因此可以说,变化越多,越强劲。一旦经济开始增长,制度将越来越朝着有利于增长的方向发生变化,从而加强促使经济增长的力量。反之,如果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制度将会变得不那么有利于增长;垄断比较易于为人们所接受并比较易于维护,家庭变得更加自给自足,纵向流动减少,社会地位将会在经济上起更大作用,甚至达到走向封建主义的地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