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十四
区域
生态环境
建设
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高考地理(新课标专用),考点一荒漠化与水土流失,五年高考,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2018课标,9,4分)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答案B本题考查河流特征。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对降水量的影响不大,A、C项错误;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其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会减少河水含沙量、调节河流径流量,B项正确,D项错误。易错警示植被覆盖率提高,蒸腾作用增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水汽增多只是降水的必要条件之一,不能确定降水量的增加。做题时易将水汽增加和降水增多等同而错选C项。,2.(2018课标,10,4分)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历时长强度大下渗少植被截流少A.B.C.D.答案B本题考查河流特征、水循环。第5次降水前的4次降水导致土壤含水量增加甚至趋于饱和,这次降水下渗应该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易出现洪峰,正确;由降水历时天数和降水量可知,第5次降水强度大,易出现洪峰,正确,选择B项。比较6次降水可知,第5次降水历时不长,错误;植被截流量每次降水差别不大,错误。知识归纳降水强度的含义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多指24小时降水量。故表格中降水强度应是降水量/历时,而不应该只看降水量,错误地认为第3次降水强度最大。,3.(2018课标,11,4分)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答案D本题考查河水含沙量的来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等。洪水含沙量主要与上游水土流失有关,水土流失的多少主要与降水强度、坡度、地表植被覆盖率等有关。因河床、沟谷面积小,其对洪水含沙量影响极小,排除A、B选项;由材料可知,该地植被覆盖率较高,且前4次降水都没有形成明显洪峰,故该地裸露坡面应较少,可以排除C选项;由于该月降水异常多,到第5次降水时,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已经很难下渗,故形成了洪峰;到第6次降水时,虽然雨量不大,但洪峰较大,说明形成的坡面径流较大,坡面径流对地表侵蚀加重,加之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从而造成泥沙俱下的情形,即使是有植被覆盖的坡面也无法幸免,故D选项正确。错因分析由于审题不清,没弄清本题考查的意图及影响洪水含沙量的因素、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等,易错选A或B;未注意到材料中“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及表中前4次降水未形成明显洪峰等信息易错选C。,考点二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1.(2018课标,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解析(1)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河流排水受阻形成堰塞湖,是因为河谷相对较深,且水量丰富;该地形成湿地,可以推断其河谷较浅,地势平坦;水量较少与该地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有关。(2)本题考查区域水平衡知识。河流性质改变(变成湿地),基本不影响降水量;而随着水面面积的增加,蒸发量加大;湿地面积稳定说明其降水量与蒸发量相近。(3)本题考查盐度及影响因素。该湿地地区河水不断输入盐分,而水分蒸发会导致盐分积累。(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时应先表明观点,然后给出对应的理由。如选择同意,可以从内流河和湿地的负面影响回答。如选择不同意,则应从湿地的生态功能回答。易错警示第(1)题考查的是河流受阻没有形成堰塞湖而形成湿地的原因,不是单纯考查湿地的成因,答题时易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而出现答偏现象。知识拓展区域水平衡是指多年平均状况下,水的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额等于储水变量。如本题扎龙湿地面积稳定,表示储水变量接近零;内流区域水量收入为降水量,支出为蒸发量,储水变量为零说明该地最终降水量和蒸发量相近。,2.2016课标,36(1)(3),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分)(2)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答案(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4分)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4分)(2)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2分)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2分)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2分)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2分)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2分)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小题不得超过6分。)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外力作用。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内格罗河位于赤道附近,流域内高温多雨,生物量大,死亡生物分解形成大量腐殖质;流域内等高线稀疏且流经沼泽,反映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泥沙易沉积。(2)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若赞同,其理由可从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旅游开发能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回答。若反对,其理由可从旅游开发会对当地生态环境、居民生活、文化带来冲击,并会导致污染等方面来回答。,B组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考点一荒漠化与水土流失,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2019江苏单科,17,2分)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A.B.C.D.,2.(2019江苏单科,18,2分)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答案BC本题组以“黄河不同水文站年输沙量比较”为背景,考查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需要学生获取图中关键信息,并从多要素、多角度去综合思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第1题,首先确定潼关站的位置位于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上游流域自然植被恢复,使得水土保持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少;大量引水灌溉使地表径流减少,泥沙携带能力减弱。因此说法正确,B项正确。做法容易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气候变暖是缓慢的,并不能使环境快速发生改变,说法错误。第2题,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是由于中游大量水库的兴建使拦沙能力得到提升,C项正确;地形起伏和流域面积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A、B项错误;水土保持工作并非是从2016年才开始,D项错误。名师点睛影响河流含沙量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流经地区的土质、径流量和流速等。,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面三题。,3.(2018海南单科,16,3分)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固定表土减少径流沉积泥沙降低风速A.B.C.D.答案A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正确。,4.(2018海南单科,17,3分)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答案D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冲淤,故排除A、C选项。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不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冲淤效果,故D正确,B错误。,5.(2018海南单科,18,3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答案C“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选项正确。,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下面三题。,6.(2016海南单科,16,3分)该固定沙丘()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高A.B.C.D.答案C从图中可以看出深度越深,土壤含水量越高,故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图中显示68月土壤含水量低。,7.(2016海南单科,17,3分)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风速较大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降水较少A.B.C.D.答案B该沙丘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风力大,夏季风力小,但夏季气温高,蒸发蒸腾量大,导致表层水分被蒸发,故68月土壤含水量低。,8.(2016海南单科,18,3分)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 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答案D材料显示沙丘所在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故为维护生态安全,应该保持自然演化的过程,减少人为扰动。知识拓展固定沙丘是指植物盖度40%或丘表有薄层黏土结皮、盐结皮,在风力作用下不发生位移的沙丘。流动沙丘的特征是:地表植被稀少,沙丘形态典型,在风力作用下,容易顺风向移动。它对交通、工农业建设威胁大。流动沙丘移动速度与沙丘的高度、风速及其变率、下垫面的状况等有关。,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9.(2015山东文综,5,4分)“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答案C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恶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10.(2015山东文综,6,4分)“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D本题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考点二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下面两题。,1.(2015天津文综,8,4分)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答案C本题考查湖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艾比湖面积缩小,湖水减少,盐度增大,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鱼类生长,鱼类密度会降低,湖面缩小导致芦苇大量枯萎,而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故湖泊的自净能力减弱;湖面减小而湖水蒸发总量会减小,故C项正确。,2.(2015天津文综,9,4分)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答案B本题考查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修建水库,会减少入湖水量,萎缩状况会加剧;咸水湖中不适合发展水产养殖;芦苇能改善水质,但对艾比湖萎缩没有影响。A、C、D项错误。艾比湖为内流湖、咸水湖,为防止其继续萎缩,要尽可能增大入湖水量,在该流域退耕还草,保护水源是最恰当的措施,B项正确。,3.(2018海南单科,21,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如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8分)(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8分)(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4分),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解析(1)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答出。(2)首先“小老头树”体现了树木生长不良;同时还可从树木生长对气候、其他植被、土壤等的负面影响角度分析。(3)由400 mm以上地区与400 mm以下地区树木生长情况,可得出人工措施要遵循自然规律,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4.(2015安徽文综,35,34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10分)(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14分),(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10分)答案(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解析(1)本题考查河流流向的判读。材料突出河流是流向区外的,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可知图中干流由东南部流向区外。河流的发源地要保证河流干流最长,故该河发源地位于小尤尔都斯盆地东部,判断出河流干流的位置后不难对其流向做出描述。(2)本题考查湿地的形成条件。主要考虑水源补给、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等方面。结合材料不难回答。(3)本题考查生态保护措施。由材料知该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与过牧有关,因此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从合理放牧、加强管理、加强环境教育等方面提出。,C组教师专用题组,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2014课标,7,4分)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 生物量降低植株密度改变植被分布改变A.B.C.D.答案A本题考查获取数据信息能力。依据表中植株数量一栏信息可知,灌木植物数量没有变化,但草本植物数量有明显增加,则植株密度改变,依后面两个地上、地下生物量可看出生物量总体提高,故正确,即A正确。疑难突破植株密度看植株数量;生物量看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之和。,2.(2014课标,8,4分)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答案D本题考查获取数据信息能力。表中地下生物量一栏显示:灌木植物数量逐年减少,而草本植物数量逐年增加,呈现此消彼长态势。故D项正确。解题关键本题关键是理解“此消彼长”中的“此”表示灌木植物、“彼”表示草本植物。,3.(2014课标,9,4分)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答案D从表中数据可看出,总体上草本植物越来越繁茂;而灌木植物呈现地上增加、地下减少态势,且总量无增加,则未来可能出现萎缩;故D项正确。疑难突破做此类题,首先通过材料找出最确定项,如该题中草本植物繁茂是确定项。然后再依此来缩小比较范围,如该题可依此比较A、D两项,其中灌木植株数量不变,地上生物量略有增加、地下生物量减少,自然不能说成繁茂。,“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4.(2018江苏单科,23,3分)“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双选)()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B.提高造林存活率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D.提高林地生产力,答案AC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由材料和表格分析可知,江苏省“十二五”期间造林比重最大且仍在不断提升的是杂阔林,杂阔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说明该省在“十二五”期间造林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A、C项正确;从材料中不能体现造林成活率高低,B项错误;提高林地生产力应是以发展经济林为主,D项错误。知识归纳造林的类别及功能。造林因目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类别,主要有用材林,以提供木材为主要功能;防护林,其主要功能是保护生态环境,避免生态恶化;薪炭林,主要是为农村地区提供生活能源;经济林,主要是创造经济效益为主的果树或茶树等经济林木。,5.(2018江苏单科,24,3分)“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双选)()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森林覆盖率降低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答案AD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江苏省“十二五”期间造林结构体现在以防护功能为主的杂阔林比重大且不断提升,而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比重较小且不断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增加,A项正确;同时用材林比重减小,可能会加大该省木材供需缺口,D项正确;造林面积大,会使江苏省森林覆盖率升高,B项错误;经济林的比重虽增长较慢,但仍在上升,果品供应能力应上升,C项错误。温馨提示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特别是防护林面积的扩大,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森林在调节局部地区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效果显现,整体环境质量提升。,6.(2014课标,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解析(1)抓住材料中“就地起沙”的关键信息分析可得,沙源应该是来自错那湖东北部(铁路附近)沿岸地区,包括河流入湖处的河滩和湖水下降出露的湖滩。再结合题干中“冬春季”这个时间点,可知此时间河、湖水位低,河滩和湖滩出露泥沙面积大,成为沙源。(2)冬春季起沙的原因可从地表裸露及风力强劲角度分析。(3)注意从铁路和列车两个角度分析危害。(4)可从“阻沙”和“固沙”两个角度分析。,7.(2015浙江自选,12,10分)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完成(1)(3)题。,(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单选,3分)()改变地貌类型影响降水量破坏自然植被松动地表土体A.B.C.D.(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单选,3分)()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 降水量大全年风大 土质疏松冻融作用强A.B.C.D.(3)列举治理黄土高原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4分),答案(1)D(2)A(3)退耕还草(林);种草植树;修筑梯田。解析(1)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陡坡开垦,坡地地形不会改变,对降水影响不大;但是会破坏自然植被,土体缺少植被保护,地表土体松动。和正确,选择D项。(2)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土质疏松,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是主要自然原因。全年风力的大小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黄土高原冻融作用不明显,故A项正确。(3)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列举即可,主要有退耕还草(林)、植树种草、修筑梯田等。,8.2015广东文综,41(1)(2)(3),16分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材料一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材料二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1)南四湖湖盆狭长,总体呈走向。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6分)(2)南四湖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1982年面积最大的是;19822012年间,面积增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4分)(3)分析19822012年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6分),答案(1)西北东南降水变率大,河流沿岸用水量大(2)湖泊台田鱼塘(3)利用沼泽,种植水稻;发展台田鱼塘;修建水库;建设用地占用沼泽。解析(1)对南四湖湖盆走向判读要注意看南四湖的总体延伸方向;入湖河流的不定期断流要结合该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工农业发展状况来分析,考虑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回答景观类型面积大小及变化情况,要留心材料二当中的时间信息和图例信息。(3)分析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人为原因,要从材料二中的各景观类型柱状图的变化入手,比较分析可知,在19822012年间,随着沼泽面积的减少,面积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台田鱼塘,其次是水稻田和建设用地,修建水库主要是减少了来水量。,考点一荒漠化与水土流失,三年模拟,A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我国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为冲积性黄土母质在海浸母质上沉淀而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当地发展了“上农下渔”农业模式,即挖土成塘,注水养鱼,堆土成台,在上耕作。图示意该三角洲地区不同植被类型下表层土和底层土壤盐碱状况,图示意“上农下渔”的农业模式。据此完成下面三题。,图,图,1.(2019安徽A10联盟检测一,9)关于该三角洲盐碱地的分布特征,正确的是()A.表层土壤含盐量低于底层含盐量B.灌木林含盐量高于乔木林含盐量C.三角洲滩涂裸地底层含盐量最高D.乔木林表层和底层含盐量差最大答案B图示两条含盐量数值线,均为灌木林高于乔木林,则B正确。滩涂裸地表层含盐量高于底层,则A、C错误;表层与底层含盐量差最大的是草地,则D错误。,2.(2019安徽A10联盟检测一,10)台田的盐碱程度一般比普通农田低,其原因可能是()A.台田气温低,蒸发弱B.台田降水量大,利于排盐C.台田地下水埋藏较深D.台田土壤板结,盐分不易上升答案C依据材料可知,台田高于普通农田,则台田面与地下水位距离较大,即台田地下水埋藏深度大;使地下土壤中的盐分不易被地下水带到地表土层中,从而盐碱程度较低。,3.(2019安徽A10联盟检测一,11)限制该三角洲“上农下渔”模式大面积推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土壤B.地形C.水源D.热量答案C该模式消耗水量较大,而黄河三角洲淡水资源短缺,限制了该模式大面积推广。知识拓展“上农下渔”的台田模式是一种由台田、排水沟道与鱼塘等其他农业生长机制共同构成的盐碱地土地利用模式,主要分布于黄淮海平原。台田模式建设基本思路是挖土为塘注水养鱼,堆土成台在上耕作,台地特征与排水网络结构为其核心要素。建成后,用黄河水漫灌,盐碱逐渐下渗,变为良田。,4.(2019湖南衡阳一模,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黄河流域局部简图。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早在3 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但经过人民30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已修复、绿化沙漠6 253平方千米,创造5 000多亿元生态财富,让当地10万农牧民脱困。作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材料二库布齐地区利用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1)分析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的主要原因。(8分)(2)分析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3)指出当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8分)答案(1)该地气候干旱(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强烈;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邻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强劲;人口迅速增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导致荒漠化迅速蔓延。(每点2分,满分8分,只答人为原因最多给4分)(2)大量流沙进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水质变差;淤塞河床,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流沙阻塞河道,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荒漠化面积扩大,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且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每点2分,共6分)(3)太阳能电池板有利于削减风力,阻挡风沙;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为当地提供新能源,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发展养殖业,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每点2分,共8分),解析(1)可从自然与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注意“深厚冲积物”体现了物质条件;“3 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现今寸草不生,体现了植被破坏。(2)“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体现了增加河水含沙量、淤塞河床、堵塞河道;同时向黄河岸边推进也会造成区域荒漠化面积扩大,从而减少注入黄河的水量。(3)注意结合“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从减小风力、减少水分蒸发,以及提供能源、增加收入角度分析即可。,知识延伸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的背景,以及动力条件(大风)、物质基础(沙源);人为因素主要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开矿与交通等工程建设造成的植被破坏。,考点二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微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下图示意龙感湖地区位置与范围。据此完成下面三题。,5.(2019山西二模,6)推测龙感湖与鄱阳湖分离的主要原因是()A.蒸发旺盛B.泥沙淤积C.地壳抬升D.围湖造田答案B图示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所携带泥沙进入湖区后,在江水和湖水的顶托作用下,泥沙在河流入湖口地区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水下堆积体持续接受堆积最终露出水面,使龙感湖和鄱阳湖分离。,6.(2019山西二模,7)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A.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B.调节气候、美化环境C.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D.维持生物多样性答案D由“湖区内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微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可知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生物多样性。,7.(2019山西二模,8)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温和多雨人类活动少,环境好食物来源充足水质好,无捕食动物A.B.C.D.答案C龙感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和,但降水较少,排除;龙感湖地区作为自然保护区,而人类活动少,对环境影响小,正确;除气候温和外,食物来源充足是候鸟越冬地的重要条件之一,正确;鸟类一般处于食物链的底端,该地区应该有以候鸟为食的其他动物,排除。,8.(2017江西九江十校二模,9)读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变化图,土壤肥力由b到c的变化说明了()A.雨林土壤的贫瘠性B.烧荒后肥力下降C.雨林环境的脆弱性D.作物生长需肥多答案C读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变化图,图中曲线说明该地土壤肥力的变化状况。由b到c的变化表示土壤肥力下降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持续时间长,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缓慢恢复,说明雨林环境的脆弱性,C正确。图示不能表示雨林土壤的贫瘠性,A错误;不能表示烧荒后肥力下降,B错误;也没有体现作物生长需肥情况,D错误。,9.(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盟3月联考,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巴花又名巴西花梨,具光泽、无特殊气味、结构细而均匀,质地硬,强度高,是一种名贵硬木,可以用于制作豪华家具、地板、生活器具等。非洲刚果河沿岸(如下图所示)是巴花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其出产的巴花价格低廉。我国某公司在刚果河沿岸建立多处伐木场,所产木料削裁多余枝杈后原木带根从港口黑角出口到我国,之后在我国加工成高档家具。,(1)简述我国公司在刚果河沿岸建立多处伐木场的主要原因。(6分)(2)指出巴花原木在布拉柴维尔以上河段采用的主要运输方式,并分析原因。(8分)(3)说明巴花砍伐后原木带根出口我国的主要原因。(4分)(4)有人建议刚果河沿岸国家扩大巴花原木的砍伐,以换取较多的外汇。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6分)答案(1)我国市场需求大,但国内森林覆盖率低,木材供应严重不足;刚果河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林木资源丰富,且材质好,有许多名贵硬木;当地经济水平低,采伐技术、管理水平落后;沿河建场便于运输;等。(6分)(2)水运(或河运);(2分)理由:沼泽、丛林广布,陆路运输设施不完善;木材水运的基础建设投资小,耗能少,运输成本低,短期内运出的木材最大;水运能够减少原木装卸的工作量,且能减少木料的磕碰;等。(6分)(3)巴花是名贵硬木,其根部也有很多利用价值,如可加工成艺术品等,因此带根出口增加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等。(4分),(4)同意:刚果河周边地区巴花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巴花生长速度快,可再生;经济落后,扩大巴花原木的砍伐可以促进周边居民就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等。或不同意:过度砍伐巴花原木,会破坏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加剧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降低森林的生态调节功能;生物失去原有的栖息地,出现濒危现象;等。(合理即可,6分)解析(1)可从我国供需矛盾大、该地资源丰富但伐木技术水平低,以及河流沿岸具有水运优势角度分析。(2)图示该地以上河段流经众多沼泽地而地势平坦、河流多但无铁路,则可利用水运运输;原因可从陆路交通缺乏、水运优势角度分析。(3)可从树木根部可利用角度分析,注意“削裁多余枝杈”但留根,说明根部具有价值。(4)开放性题目,赞同可从资源丰富,出口带来的好处角度分析;不赞同可从大量砍伐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角度分析。知识延伸世界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刚果盆地、东南亚、巴西亚马孙平原,以及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东部、巴西东南部等地,其中森林资源蓄积量最大的是巴西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B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专题综合题组(时间:45分钟 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以中国不同自然带的700余个流域面积小于1 000km2的代表性流域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将它们分为若干组,然后计算各组的平均值,得到了年径流深(年径流量平铺在其流域面积的水层深度)与产沙模数(流域单位面积年产沙量)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2019广东深圳一模,9)对应的植被类型分别是()A.森林、荒漠灌丛、草原B.草原、荒漠灌丛、森林C.荒漠灌丛、草原、森林D.荒漠灌丛、森林、草原答案C图示年径流深很小(低于10 mm),说明降水少,可能为荒漠灌丛;年径流深较大,说明降水多,可能是森林;年径流深较小,可能是草原。信息解读、产沙模数基本点随径流量增大而增大,说明地表植被较少而保持水土能力较弱;因植被茂密而保持水土能力强,产沙模数随径流量增大而下降。,2.(2019广东深圳一模,10)年径流深为40mm左右的自然地带,产沙模数最高,最可能的原因是()A.降水量最大B.地形崎岖、地面坡度最陡C.地表物质最为破碎、疏松D.植被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弱答案D由上题可知,年径流深为40mm的自然地带,一般有一定的降水,但植被较差而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