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中考化学实验考题突破04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二测试(人教版).docx
下载文档

ID:32638

大小:272.66KB

页数:1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中考 化学 实验 考题 突破 04 教材 基础 拓展 测试 人教版
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二)(测试) 1、【2023年山东泰安】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观察铁制品锈蚀的实验装置。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一段时间后,铁丝会由下向上出现锈蚀现象;②一段时间后,水面处铁丝锈蚀严重; ③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膨胀,因为铁生锈要放热;④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瘪,因为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在水面处的铁丝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最先生锈,由于铁生锈需要消耗氧气,导致瓶内的气压减小,故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瘪; 故选:B。 2、【2023年年安徽省】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答案】A 【解析】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一定条件下也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分子中不含氧气,故A错误。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玻璃棒不是可燃物,火柴棒是可燃物,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故B正确。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空气中氧气浓度比纯氧中地,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C正确。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故D正确。 故选A 3、【2023年山东德州】下图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极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 B. 产生两种气体质量比为2:1 C.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D.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重新组合 【答案】D 【解析】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与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管内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8:1,体积比为1:2;水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故选D。 4、【2023年广西北部湾】下列图示实验及其描述正确的是(  ) A. B. 稀释浓硫 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 C. D. 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将盐酸与碳酸钙混合反应后,托盘天平仍维持平衡 【答案】C 【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图示实验错误。 B、常温下的铁丝在氧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图示实验错误。 C、电解水时,可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故选项图示实验及其描述正确。 D、将盐酸与碳酸钙混合反应后,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托盘天平不能维持平衡,故选项图示实验及其描述错误。 故选:C。 5、【2023年湖北武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下图所示实验中都用到水。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图所示实验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图1实验相关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b管内的气体可作燃料 C.图2实验盖上瓶盖振荡后软塑料瓶变瘪,所得液体的pH小于7 D.图3、图4实验加入适量水后都放热,所得液体均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前氢元素、氧元素化合价分别是+1、-2,反应后分别是0、0,b管内的气体是氧气,不可作燃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所得液体的pH小于7,该选项说法正确; D、图3、图4实验加入适量水后都放热,所得液体均显碱性,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6、【2023年广西梧州】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 生成物中有2种单质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C. 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答案】C 【解析】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均为单质,故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故正确; C.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故正确。 故选:C。 7、【2023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B.该实验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该实验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答案】B 【解析】A、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发生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气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液态水分子的间隔,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分子间间隔变大,故 B正确; C、该实验是液态水和气态水之间的转化,不能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故C 错误; D、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能得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的结论,故D 错误。故选B。 8、【2023年山东滨州】电解水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①② D.④①②③ 【答案】C 【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顺序是:④③①②。 故选C。 9、【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下列各组物质不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稀盐酸 B.MgSO4溶液Fe、Cu C.Mg、FeSO4溶液Cu D.MgSO4溶液Fe、Cu(NO3)2溶液 【答案】B 【解析】A、在相同条件下,将三种金属分插入稀盐酸中,产生气泡速率快的是镁,产生气泡速率慢的是铁,无气泡产生的是铜,说明镁的活动性大于铁大于铜,稀盐酸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 B、将Fe、Cu分别插入MgSO4溶液中均没有明显变化,说明Fe、Cu的活动性小于镁,不能验证Fe、Cu的活动性强弱,用MgSO4溶液、Fe、Cu不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符合题意; C、将Mg、Cu分别插入FeSO4溶液中,Mg表面有金属析出,说明镁的活动性大于铁,Cu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Fe的活动性大于铜,用Mg、FeSO4溶液、Cu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 D、将Fe插入MgSO4溶液中Fe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镁的活动性大于铁,将Fe插入Cu(NO3)2溶液中铁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Fe的活动性大于铜,用MgSO4溶液、Fe、Cu(NO3)2溶液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2023年广东广州】25℃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① ② ③ ④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加入固体质量/g 5 10 15 20 现象 固体完全溶解 固体完全溶解 剩余少量固体 剩余较多固体 A.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 B.实验②说明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D.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g 【答案】C 【解析】A、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0%=9.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固体完全溶解,形成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如果是饱和溶液,则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如果是不饱和溶液,则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大于2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因此质量分数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小于2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1、【2023年山东潍坊市一模】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 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 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 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 故选A。 12、【2023年江苏扬州】1800年,人类电解水获得成功。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①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 ②常温常压时,1L水可溶解0.031L O2、0.57L O3。 A.水在通电时能发生化合反应 B.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 C.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 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 【答案】A 【解析】A、水在通电时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能发生分解反应,故A说法错误; B、由于NaOH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故B说法正确。 C、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故C说法正确。 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会减少O2的生成,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3、【2023年山东泰安一模】下列是分析久置空气中的NaOH固体的相关实验(不考虑水分),其中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① 证明变质 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② 确定成分 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③ 测定纯度 取a g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 g固体 ④ 除去杂质 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证明变质即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根据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有气泡生成;故①正确; ②确定成分即检验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存在,采取加入石灰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此时滴加酚酞变红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故②不正确; ③测定纯度即测定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含量,采取加入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