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高鸿业微观笔记背诵版.doc
下载文档

ID:3263448

大小:89.50KB

页数:17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2-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鸿业 微观 笔记 背诵
第二章 一、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这里的需求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愿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愿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便不能算作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二、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如果生产者对某种商品只有提供出售的愿望,而没有提供出售的能力,则不能形成有效供给,也不能算作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三、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可以作图,即D曲线和S曲线的移动引起的变动) 四、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 经济理论是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现实的经济事物是错综复杂的,所以,在研究每一个经济事物时,往往要舍弃一些非基本的因素,只就经济事物的基本因素及其相互间的联系进行研究,从而使得经济理论能够说明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相关的基本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经济模型可以用文字语言或数学的形式来表示。 五、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或者说是一种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是指,它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或者说,是一种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的方法。 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六、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需求的价格弹性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有五种类型: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完全弹性、完全无弹性。 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有:①商品的可替代性。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大;相反,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②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用途越是广泛,它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相反,用途越是狭窄,它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小。③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一般说来,生活必须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④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者在某种商品上的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以越大;反之则越小。⑤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一般说来,所考察的调节时间越长,则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因为,当消费者决定减少或停止对价格上升的某种商品的购买之前,他一般需要花费时间去寻找和了解该商品的可替代品。 七、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exy =…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符号取决于所考察的两种商品的相关关系。一般地说,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若两种商品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若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若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零。 八、需求的收入弹性:是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公式为:….。 根据商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值,可以给商品分类。具体地说, eM >0的商品为正常品,因为,eM >0意味着该商品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同方向变动。eM <0的商品为劣等品,因为,eM <0意味着该商品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反方向变化。在正常品中,eM <1的商品为必需品,eM >1的商品为奢侈品。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上升时,尽管消费者对必需品和奢侈品的需求量都会有所增加,但对必需品的需求量的增加是有限的,或者说是缺乏弹性的;而多奢侈品的增加是较多的,或者说是富有弹性的。 第三章 效用论 一、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所获得的效用值。它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量或满足总和,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的效用量或满足程度。 基数效用论者除了提出效用可以用基数衡量的假定外,还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假定。边际效用着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中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贯穿于基数效用理论,是基数效用论者分析消费者行为,并进一步推导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基础。 在基数效用论者那里,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水平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该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可以用公式表示为:(1)P1X1+P2X2+……+PnXn=I (2) MU1/P1=MU2/P2=…..=MUn/Pn. 二、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大小应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为此,序数效用论者提出了消费者偏好的概念。所谓偏好,就是爱好或喜欢的意思。序数效用者认为,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正是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反映了消费者对这些不同的商品组合的效用水平的评价。同时提出了关于偏好的三个基本假定,第一个是偏好的完全性,第二个是偏好的可传递性,第三个是偏好的非饱和性。 序数效用论以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无差异曲线存在着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预算线则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在序数效用论者那里,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的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可以这样说,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所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应该等于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用公式表示即为:MRS12=P1/P2. 三、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或者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在基数效用论者那里(参照上面) 在序数效用论者那里(参照上面) 四、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参照一)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可以是由于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还可以是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如此等等。 五、边际替代率和边际替代率递减 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边际替代率递减是指(参照二)。其原因在于: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递减,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六、补偿预算线 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具体地说,在商品价格下降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假设可以取走一部分货币收入,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维持原有的水平,则补偿预算线在此就可以用来表示使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下降到只能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即原有的实际收入水平)这一情况。相反,在商品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时,假设可以对消费者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货币收入补偿,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维持原有的水平,则补偿预算线在此就可以用来表示使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提高到得以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即原有的实际收入水平)这一情况。 七、不确定性和风险 不确定性是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风险是指,在消费者知道自己某种行为决策的各可能结果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这样的一种不确定的情况。 八、主要名词 (1)效用: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效用这一概念是与人的欲望联系在一起的,它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能力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 (2)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具体地说,如果某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为购买这一单位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越高;反之,如果某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低,则消费者为购买这一单位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越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消费者对某一单位的某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相应地,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也是越来越低的。 (3)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的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对整个市场来说,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市场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以上的面积来表示。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它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善。因此消费者剩余通常被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 (4)偏好:是序数效用论里的一个概念,就是爱好或喜欢的意思。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正是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反映了消费者对这些不同的商品组合的效用水平的评价。 消费者偏好有三个基本假定:①偏好的完全性。是指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组合。②偏好的可传递性。是指对于任何三个商品组合A、B、C,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对B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那么消费者对A的偏好也大于对C的偏好。③偏好的非饱和性。是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相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 (5)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无差异曲线有三个基本特征:①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②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③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说明无差异曲线是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下方倾斜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而这正是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造成的。 (6)完全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因此,在完全替代的情况下,两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MRS12就是一个常数,相应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例如,在某消费者看来,一杯牛奶和一杯咖啡之间是无差异的,两种总是可以以1:1的比例相互替代。如果某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相应的效用函数为U(X1,X2)=aX1+b X2 完全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因此,在完全互补的情况下,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例如,一副眼镜架必须和两片眼镜片同时配合,才能构成一副可供使用的眼镜。如果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相应的效用函数为U(X1,X2)=min{aX1,bX2}。 (7)价格——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定理看笔记 (8)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替代效应则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9)正常品、低档物品、吉芬商品看习题就行。 第四章 生产论 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时,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用MP表示。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生产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从理论上来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成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在开始时,由于不变要素投入量给定,而可变要素投入量为零,因此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远远没有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强调的是,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趋势。或者说,该规律提醒人们要看到在边际产量递增阶段后必然会出现的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用MRTS表示。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指生产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投入为例,在劳动投入量很少和资本投入量很多的情况下,减少一些资本投入量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增加劳动投入量来弥补,以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即劳动对技术的替代是很容易的。但是,当劳动投入增加到相当多的数量和资本投入量减少到相当少的数量的情况下,再用劳动去替代资本就将是很困难的了。 三、等斜线和扩展线 1.等斜线是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如图(记得作图,这里画不了),有三条等产量曲线Q1、Q2、Q3,它们分别有三条切线T1、T2、T3,而且这三条切线是相互平行的。这意味着,这三条等产量曲线各自在切点A、B、C三点上的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等的。连接这些点以及原点的曲线OS被称为等斜线。 2.扩展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就会发生平移。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如图中(作图)的曲线ON是一条扩展线。由于生产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两要素的价格比例是固定的,又由于生产均衡的条件为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所以在扩展线上的所有生产均衡点上边际技术替代率都是相等的。这意味着,扩展线一定是等斜线。 扩展线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的成本或产量发生变化时,厂商必然会沿着扩展线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扩展线是厂商在长期的扩展或收缩生产时所必须遵循的路线。 四、规模报酬(见习题书129第5题) *(注:其余的看习题和笔记即可) 五、主要名词 (1)厂商和厂商的组织形式 厂商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厂商主要可以采取三种组织形式: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个人企业是指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个人企业家往往同时就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个人业主利润动机明确、强烈;决策自由、灵活;企业规模小,易于管理。但个人企业往往资金有限,限制了生产的发展,而且也较易于破产。 合伙制企业是指两个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组织。相对个人企业而言,合伙制企业的资金较多,规模较大,比较易于管理;分工和专业化得到加强。但由于多人所有和参与管理,不利于协调和统一;资金和规模仍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合伙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欠稳定。 公司制企业是指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它是一种重要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的形式筹集大量的资金,所有企业的资金雄厚,有利于实现规模生产,也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分工和专业化,而且组织形式相对稳定,利于长期发展。但公司组织可能由于规模庞大,给内部的管理协调带来一定的困难。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2)交易成本:可以看成是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根据科斯等人的观点,一类交易成本产生于签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带来的损失。这些偶然因素或者是由于事先不可能被预见到而未写进契约,或者虽然能被预见到,但由于因素太多而无法写进契约。另一类交易成本是签订契约,以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 (3)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假定X1,X2,….XN顺次表示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n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Q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写成以下形式:Q=f(X1,X2,….Xn)。在经济学分析中,为了简化分析,通常假定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则生产函数可以写为:Q=f(L,K)。 生产函数有三种主要形式:①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的。Q=aL+bK。等产量曲线是一条直线。②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也叫里昂惕夫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③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4)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与无差异曲线类似,等产量曲线与坐标原点的距离的大小表示产量水平的高低: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较低;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5)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的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第五章 成本论 一、机会成本、隐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将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具体地说,是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一般地,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一、资源是稀缺的;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例如,为了进行生产,一个厂商除了雇用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一定数量的贷款和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之外,还动用了自己的资金和土地,并亲自管理企业。所以厂商在使用了自有的生产要素时,也应该得到报酬。所不同的是,现在厂商是自己向自己支付利息、地租和薪金。所以,这笔价值就应该计入成本之中,也就是隐成本。隐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企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 二、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或者说,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则该企业具有规模经济;相反,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则该厂商就是规模不经济的。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都是由厂商变动自己的企业生产规模而引起的,所以也被称作为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 一般来说,在企业的生产规模由小到大的扩张过程中,会先后出现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虽然规模报酬也有作用,但是因为规模报酬要求各要素之间投入比例不变,而长期中厂商改变生产规模时,这种比例可能发生改变,所以更普遍的意义上来讲,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这点自己理解就可以了,不必写) 三、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 企业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而产生的。例如整个行业的发展,可以使行业内的单个厂商从中受益。相反,如果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部环境恶化了,则是企业的外在不经济。例如,整个行业的发展,使得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交通运输紧张,从而给行业内的单个厂商的生产带来困难。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是由企业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影响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的位置。 *注:其他的就看笔记和习题就可以了。 四、主要名词 (1)经济利润:又被称为超额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 正常利润:通常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需要强调的是,正常利润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以隐成本计入成本的。由于正常利润属于成本,因此,经济利润中不包含正常利润。又由于厂商的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所以,当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一、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没有任何垄断因素、非个性化的的市场,它必须具备四个条件:①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消费者或厂商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量,他们每一个人都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因此被称为价格接受者。②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即厂商之间提供的商品是完全无差别的。③所有的资源都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这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所有资源可以在各厂商之间完全自由地流动。④信息是完全的。即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他们也就可以作出最优的经济决策,从而获得最大经济利益。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这意味着: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给定的市场价格,且厂商既不会也没有必要去改变这一价格水平。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无力影响市场的价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是固定不变的。在其他一些因素的作用下,如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先进技术的推广等等,会使得众多消费者的需求量和众多生产者的供给量发生变化时,供求曲线的位置就有可能发生变动,形成新的市场均衡价格。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见习题书P201第2题) 四、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见习题书P227第11题) 五、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见习题书P218、219) 六、完全竞争市场的有效性(见P221第4题) *注意:看清题目中是问均衡还是利润最大化原则。 七、主要名词 (1)市场和市场划分的因素 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根据不同的市场结构的特征,市场可以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四种类型。 决定市场划分的主要因素有:第一,市场上厂商的书目;第二,厂商所生产的产品的差别程度;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一、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只有唯一的一个生产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这样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在这样的市场中,排除了任何的竞争因素,独家垄断厂商控制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的份额,所以,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形成垄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第二,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第三,政府的特许;第四,自然垄断。 二、自然垄断:是指这样一种现象,有些行业的生产具有这样的特点: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地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而且,只要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求。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这就是自然垄断。自然垄断的部门一般有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等行业。 自然垄断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说,存在着规模经济。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固定设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相对较小,所以,平均成本曲线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是下降的。例如,供电设施需要大量的固定设备,一旦供电系统建成之后,每生产一度电所增加的可变成本是很小的。 一方面,由于自然垄断表现出规模经济,所以其经济效果肯定比几家厂商同时经营时高;另一方面,自然垄断作为垄断的一种形式,同样存在着由于缺乏竞争所造成的垄断厂商的高价格、高利润以及低产出水平等经济效率的缺失。 对自然垄断的政府管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①边际成本定价法及其他定价法。如果用边际成本定价法,由于自然垄断厂商是在AC曲线下降的规模经济段进行生产,所以MC曲线必定位于AC曲线下方,因此在这种管制价格下厂商是亏损的,厂商会退出生产,所以政府需要资助被管制的企业。如果用平均成本定价法,厂商不再亏损,但利润为零。双重定价法,类似价格歧视,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规定不同的价格。②资本回报率管制。是为垄断厂商规定一个接近于“竞争的”或“公正的”资本回报率,它相当于等量的资本在相似技术、相似风险条件下所能得到的平均市场报酬。由于资本回报率被控制在平均水平,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垄断厂商的价格和利润。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公正的”资本回报率难以确定,厂商的未折旧资本量难以估计,管制滞后等。 三、主要名词 (1)价格歧视:是指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这样厂商才有可能对不同的消费者或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第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这样就排除了中间商由低价处买进商品,转手又在高价处出售商品而从中获利的情况。 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是对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它要求厂商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的市场上制定较高的产品价格,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大的市场是制定较低的产品价格。 (2)垄断竞争市场:是指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它是介于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间的一种组织,并相对来说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具体地说,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一般来说,产品的差别越大,厂商的垄断程度也就越高。第二,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任何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第三,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生产集团: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 (3)d曲线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都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D曲线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且集团内的其他所有厂商也使产品价格发生相同变化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4)寡头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寡头市场是趋向于垄断市场的一种类型的市场,在现实中也比较常见。形成寡头市场的主要原因有: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须在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上运行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行业中几家企业对生产所需的基本生产资源的供给进行控制;政府的扶植和支持等等。 寡头厂商的价格和产量决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寡头市场上,每个厂商的产量都在全行业的总产量中占一个较大的市场份额,从而每个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变动都会对其他竞争对手以至整个行业的产量和价格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每个寡头厂商在采取某项行动之前,必须首先推测或掌握自己这一行动对其他厂商的影响以及其他厂商可能作出的反应,然后,才能在考虑到这些反应方式的前提下采取最有利的行动。所以,每个寡头厂商的利润都要受到行业中所有厂商的决策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寡头厂商们的行为之间这种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使得寡头理论复杂化。一般说来,不知道竞争对手的反应,就无法建立寡头厂商的模型。 (5)古诺模型(见习题) (6)斯威齐模型:也被称为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用来解释一些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都不会跟着改变自己的价格,因而提价的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减少是很多的;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会将价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该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是有限的。 作图(看书上)。dd需求曲线表示该寡头厂商变动价格而其他寡头厂商保持价格不变时的该寡头厂商的需求状况。DD需求曲线表示行业内所有寡头厂商都以相同的方式改变价格时该厂商的需求情况。假定开始时厂商市场价格为dd需求曲线和DD需求曲线的交点B所决定的P,那么根据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该垄断厂商由B点出发,提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dd需求曲线上左上方的dB段,降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DD需求曲线上右下方的BD段,于是,这两段共同构成该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dBD。显然这是一条弯折的需求曲线。 (7)占优策略和占优策略均衡 占优策略是指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惟一的最优策略。也就是说,无论某一个参与者具有占优策略,那么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该参与者确信自己所选择的惟一策略都是最优的。而由博弈中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8)纳什均衡:在一个纳什均衡里,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最优策略,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 占优策略均衡是比纳什均衡更强的一个博弈均衡概念。占优策略均衡要求任何一个参与者对于其他参与者的任何策略选择来说,其最优策略都是惟一的。而纳什均衡只要求任何一个参与者的最优策略选择给定的条件下,其选择的策略也是最优的。所以,占优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不一定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9)卡特尔组织及其不稳定的原因 卡特尔组织是指寡头厂商们为了避免相互激烈的价格竞争而招致惨重的损失,并能够在一个稳定的高价格水平上得到各自的经济利益,从而在相互之间共谋并达成协议使价格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这样的一个组织。 卡特尔组织不稳定的原因是:①在寡头市场上,厂商经常会达成协议,建立卡特尔组织,共谋卡特尔组织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但是如果在一方厂商选择合作的前提下,另一方偷偷地采取不合作策略,且对于偷偷采取不合作策略的参与者来说,不合作的策略组合要优于合作的策略组合。这意味着在寡头市场上厂商们在达成合作协议之后,每一个寡头都有强烈的利己动机去偷偷地背离协议,以获得自身更大的利益。由于每一个达成协议的参与者都会这样想和这样行动,最后的结局将是(合作,合作)的策略组合让位于(不合作,不合作)的策略组合,即策略均衡是占优策略均衡。②在不少地方,卡特尔组织是非法的,它不可能利用法律手段来制约和惩罚违约成员,这就更加深了卡特尔组织的不稳定性。 (10)静态博弈:博弈是一次性的,即每个参与者只有一次策略选择,而且在每一个参与者选择自己的策略时,他并不知道其他竞争对手的选择。也可以理解为,每个参与者都是同时做出自己的一次性的策略选择的。在这种一次性的博弈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