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教育学
专项
教育学专项练习题一一、单选题1.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2.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题干的说法违背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3.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家庭教育的特点第一,家庭教育的先导性。一个人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言行举止,从小就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第二,家庭教育的感染性。感染性是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指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能引起别人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它像无声的语言,对人起着感化的作用,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在教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第三,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权威是一种社会关系,它以意志服从为特征,权威不仅对一个国家或集团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它对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取得,更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权威性,是家长有效地教育和影响子女的重要前提,而且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更大的权威性。第四,家庭教育的针对性。鲜明的针对性,是家庭教育的又一大特色。俗话说,“知子莫如父。”这话不无道理。孩子从一生下来,就首先进入家庭生活,同父母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同父母接触的机会最多、相处的时间最长,因此只有父母能够全面细致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第五,家庭教育的终身性。在人的一生中,享受最长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具有终身性。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论时间长短,都只是一种阶段性和间断性的教育。(王作亮,张典兵著,教育学原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5.08,第 46 页)4.答案:答案:D5.答案:答案:C6.答案:答案:D7.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8.答案:答案:A9.答案:答案:D10.答案:答案:B11.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12.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历史继承性强调的是不同时期教育的相同点,“长善救失”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并未消失,说明了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13.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夏朝,夏朝属于古代社会。因此,本题选择 B。14.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近代教育的特征表现在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所以 D 选项错误。15.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孟禄是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16.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两者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17.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的夏朝。18.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写作于战国晚期,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19.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四方的老百姓都会背负着儿女前来投奔,哪里还用得着你自己亲自种庄稼呢?”这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及统治者施以恩惠、采取有利于取得民心的政治方略。题干中仁、义、礼、信等均指统治阶级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忽视了与生产劳动的结合。20.答案:答案:D解解析析:为了使儿童获得个性自由的发展,卢梭主张切不可对他们加以束缚,甚至提出“消极教育”的主张,宣称:“最早的教育只应是消极的,不在教学生以道德和道理,而在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开始不做什么,终了时你却能得到教育上的奇迹。”21.答案:答案:B22.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学之父,也是传统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是教育学之父。23.答案:答案:B24.答案:答案:B25.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平等与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基本的价值取向。人类教育史上,教育平等思想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和柏拉图。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而柏拉图则提出了“对所有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主张。这是最初的“教育民主思想”,是人类教育平等思想的发端。此后许多学者志士都对教育平等问题有所研究,但真正的理论研究则是在 20 世纪,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达到高潮。教育平等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分别有其不同的涵义。从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它先后经历了原始教育平等教育特权现代教育平等三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平等日益成为各国推行民主政治时不能不考虑的重要内容。(戚万学主编,苏春景,李继宏,唐汉卫副主编,山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材,高等教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年 07 月第1 版,第 83 页)26.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又称为“问答法”,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问题的方式,学生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27.答案:答案:D28.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中国的杨贤江(化名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29.答案:答案:C30.答案:答案:A31.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根据苏联社会的要求和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指出苏联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因此本题选 C。32.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33.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ABC 三项是孟子的思想,选自孟子。D 项出自论语。34.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墨家主张兼爱、非攻。35.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杜威提出了“新三中心论”,即“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6.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夸美纽斯是教育学史上,首次从科学认识的角度强调并试图探讨教育原理自然适应性原理的教育家。卢梭在教育上有道德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柏拉图强调以认知为基础的品德教育。故选 A。37.答案:答案:C38.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使其尽可能地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互补性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表现为个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一点在残疾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意志、情绪等对整个机体的发展能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为存在生理缺陷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的重要保障,使这些学生不至于因某种生理机能的缺陷,而严重地阻碍其整体的发展水平。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存在身心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存在身心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获得身心的协调、统一的发展。(蔡亚平主编,教育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12,第 37 页)39.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40.答案:答案:A41.答案:答案:B42.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论语子路中的这段话中三者的先后顺序,表明相互间的关系,庶与富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庶与富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才会取得社会成效。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认为先要抓好经济建设以建立物质基础,随之而来就应当抓教育建设,国家才会走上富强康乐之路。因此答案为 A。43.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为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也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人力资本体现了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一经济功能。44.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复杂劳动之所以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是由于教育和训练的结果。教育之所以能促进经济增长,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其直接的原因就在于教育可以生产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可以把简单劳动变为复杂劳动,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答案选择 A。45.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46.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教育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性质。47.答案:答案:A二、多选题1.答案:答案:BC2.答案:答案:ABCD3.答案:答案:AC4.答案:答案:ACD解析:解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式有互访、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5.答案:答案:AB解析解析:这则案例涉及对教育的本质认识的基本问题。只有对人的教育本质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真正把握住教育本质的关键。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而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有意识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案例中动物的行为并非是教育,且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6.答案:答案:ABCD解析解析:二十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有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终身化。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7.答案:答案:ABCE8.答案:答案:ABD解析解析: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9.答案:答案:BC解析解析:人类劳动的进行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劳动作为人类特有的生存形式,在动物界是不存在的。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对人从动物演变为人划分了三个阶段:攀树的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这是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在第一个阶段,攀树的猿的生存主要还以动物的生存方式为主,主要是以本能来支配自己的活动,在攀树的猿进化为正在形成中的人这一过程中,直立行走取代了爬行,手脚分工出现,攀树的猿所具有的本能已不能满足这一新的生存方式的要求,劳动取代本能成为生存的主要手段,逐渐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只有在劳动产生后,才可能出现可供传承的经验以及传承的需要,才可能产生需要遵守的生活规范和集体准则,从而才可能有真正的人类社会,才可能有对教育的需要。正是从劳动是人类最基础的社会活动这个意义上讲,劳动是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它为人与群体之间经验的相互转化提供了载体,使人类的思维和交流成为可能。语言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恩格斯的看法。语言并非在人类社会形成以后才产生,而语言的历史比人类社会的历史更长,它产生于正在形成中的人。到人类社会形成时,语言已经有了数百万年的历史。社会劳动所要求的经验和准则的交流、传承,是实物的展示、行为模仿、手把手的指导所不能完成的,这些手段使经验和准则的交流、传承不可能超越时空的限制,不可能脱离经验主体,因而不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只有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的产生,才为这种交流和传承提供了可能,才为代与代之间的教育提供了可能,语言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又一个必要条件。(扈中平,现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新编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第 21 页)10.答案:答案:ABCD11.答案:答案:AD解析:解析:传统教育派的观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12.答案:答案:CD解析:解析:斯巴达儿童教育的特点包括重视女子教育和提倡军事体育训练。三、判断题1.答案:答案:解析:解析:教育只有人类才有,鹰妈妈教小鹰飞行不属于教育。故说法错误。2.答案:答案:解析解析: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这反映了教育具有历史性。3.答案:答案:4.答案:答案:解析:解析:启发式教学的前提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5.答案:答案:解析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教育随着人类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题目中将教育的概念和学校的概念混淆了,学校是在夏朝产生的。6.答案:答案:7.答案:答案:解析解析:礼记中有一篇专门论述道德教育的文章叫作大学,它开篇即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后世称之为道德教育“三纲领”。所谓“明明德”就是将每个人天生具有的道德萌芽发扬光大。所谓“亲民”,即“亲爱于民”,它是儒家仁爱思想的体现。宋代儒者认为,要爱民,就要不仅自己为善,还须帮助别人也为善,使人民去其旧习而自新。所谓“止于至善”,就是每个人都要在他所处的地位上恪守其道德义务,并努力达到尽善尽美的要求,这是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8.答案:答案:解析解析: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者设备(李国庆主编,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第 231 页)9.答案:答案:10.答案:答案:解析:解析:贯穿杜威教学领域各个方面的基本原则是教育即生活。四、简答题1.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这是因为教育既受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同时也受生产关系的制约。(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具体来看,教育的历史继承性主要表现在:首先是教育内容的继承;其次是教育方法的继承。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这一运动对发展中国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教育的民主化。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4)教育的多元化。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5)教育的现代化。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等。五、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首先,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具有决定因素。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与其他因素相比,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不仅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而且可以能动地调整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还能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施加系统的影响。但教育并不是万能的。所以,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教育学专项练习题二一、单选题1.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由大到小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2.答案:答案:B3.答案:答案:A4.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5.答案:答案:C6.答案:答案:D7.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8.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9.答案:答案:B10.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1)德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2)智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智育的主要内容是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及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3)体育是授予学生体育卫生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增强体质,发展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的教育。(4)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故选 B。11.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智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智育的主要内容是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及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故选 A。12.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我国教育目的包含的基本点:(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要求全面发展;(3)具有独立个性。故选 A。13.答案:答案:A14.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全面发展的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15.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素质教育开展的主要阵地是日常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育者的教学行为要渗透、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内涵。16.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学制在大、中、小学阶段的入学年龄划分方面,很多国家基本上一致,它的设置主要受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17.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18.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在古代学校教育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伦理的、宗教的内容,而不是生产知识与技能。这与当时生产力及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不高,不需要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来传递劳动知识和技能有关。故 A 可以反映出经济对教育制度制约功能。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越来越长,一些国家已经达到了 12 年,这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故 B 可以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专业化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才会出现有关工业、农业、商业等专业或职业的学校。故 C 可以反映。同为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在教育行政上实施集权制,而美国在教育行政上实施分权制;同样是实施分权制,美国的分权制又与英国的分权制不同,各自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这些都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引起的,而非是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功能。19.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19 世纪的欧洲实行双轨制,一条是自上而下形成的,属于学术教育和精英教育,只有资产阶级的子女才能享受这种教育的权利。20.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意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终身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5)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因此本题选 B。21.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终身教育不但使教育成为有效、公正、人道的事业,而且引发和推动着教育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指导和促进教育实践体系的创新与发展,教育不断从封闭走向开放。终身教育打破了学校对教育的垄断,实现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建立由各种形式的教育机构组成的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的教育网络。终身性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目前,终身教育已成为国际化的教育思潮,并为不同社会制度的许多国家广泛接受。所以 C 选项是不正确的。22.答案:答案:A23.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1903 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24.答案:答案:B25.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老师具有示范者的角色。26.答案:答案:A27.答案:答案:C28.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申诉权是学生具有的权利,而不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专有的权利。29.答案:答案:D30.答案:答案:B31.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题干中句子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智慧像水源一样永不枯竭,他的行为可以做别人的学习的榜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32.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孔夫子的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教师的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到学生。33.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教师职业由兼职到独立的发展,一方面是社会发展推动的结果,另一方面则由于社会发展而带来的独立师范教育的诞生。从 1870 年到 1890 年,世界许多国家颁布法规设立师范学校,中国也是在这个时代,即 1897 年创立了以专门培养教师为主的师范学校。通过设立独立的师范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定向专业化培养。34.答案:答案:D35.答案:答案:A36.答案:答案:B37.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教师是一个教育者而学生是被教育者,所以师生关系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38.答案:答案:A39.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40.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必修课一般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C 选项错误。41.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学科课程的优点以学科逻辑来编排课程,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因此在内容和形式上难以做到灵活多样。42.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现代课程之父”泰勒在 1949 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称为“泰勒原理”,即课程设计的泰勒目标模式。43.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44.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课程创生取向强调“教师即课程”。教师是决定新课程成败的关键角色。二、多选题1.答案:答案:B BCD解析:解析: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我国当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概念及意义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和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内容教育性质和方向(即为谁培养人)教育目的(即培养什么人)(核心)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即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性质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属于教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属于教育政策学范畴,也属于手段性范畴育政策学范畴,也属于手段性范畴是理论术语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是学术性概念,属于教育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也属于目的性范畴基本理论范畴,也属于目的性范畴教育方针具有不可回避性和现实针对性。它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当前教育工作必须落实的要求教育目的具有理想性,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约束力而教育方针则是由政府或政党提出而教育方针则是由政府或政党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教育目的有时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提教育目的有时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约束力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约束力对教育的影响教育方针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概括,教育方针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概括,它对于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要大于教育目它对于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要大于教育目的的侧重点侧重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提要求侧重对人才培养规格做规定联系1.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2.两者都是由国家规定的,都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都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3.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4.虽然两者在理论上有严格的区别,但在实践中两者经常通用2.答案:答案:ABCD3.答案:答案:ABD解析:解析: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4.答案:答案:ABCD5.答案:答案:ABCD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基于人的物质生产生活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个人生产力的全面的和普遍的发展”,也就是能够适应极其不同的劳动需求,并在交替交换的职能中,使自己先天的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这种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既表现为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又表现为人的才能和志趣的全面发展。(2)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3)人的全面发展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它意味着“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全面发展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均匀地发展全部的特性”。(4)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自由发展,包括“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等。6.答案:答案:AC7.答案:答案:AB解析:解析: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本题答案为 AB。8.答案:答案:ABCD9.答案:答案:ACD解析解析:题干中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具有以下特征:(1)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校本培训是践行终身教育的方式之一。故 A 当选。(2)教育的多元化。它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案例将教师的学习与娱乐活动相结合,体现了教育的多元化发展。(3)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案例中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对教师进行培训,体现出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故 D 当选。10.答案:答案:ABC解析: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我国儿童应享有受教育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身体自由权和内心自由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财产受到管理、保护权,独立财产权,生活获得照顾权,民事活动代理权,休息娱乐权,获得良好的校园环境权,拒绝乱收费的权利,拒绝不合理劳动权,拒绝不合理校内外活动权,荣誉权,著作权和平等对待权。其中,儿童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安全权。(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 3 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2,第 147 页)学生的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享有的维护其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机能完整、并予以支配的权利。生命健康权包括:恢复身体健康;保护生命健康免遭侵害;容许他人利用自己的肌体、器官;请求追究侵害人危害其生命健康的法律责任。教学中对学生生命健康权的侵害主要表现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侵占学生休息时间损害学生身体健康。体罚指学校教学人员或其他人员对学生实施肉体惩罚而使学生产生痛苦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教师动手殴打学生、罚学生过量劳动、超量运动,罚学生超量做作业、重复抄写校规班规等。教师的体罚、变相体罚或唆使他人侵犯学生的身体安全行为造成受罚学生的心灵创伤和肉体痛苦,甚至使学生致伤、致残。使学生的身体受到损伤是体罚的主要特征,无论教师是否亲自(亲手)实施惩罚行为,只要学生身体受到损害或产生不适,都可以归为体罚。如打耳光、打手心、扯耳朵、罚跪、罚晒、罚冻等。而变相体罚是一种具有隐蔽性、欺骗性的体罚行为,如罚抄作业等。(梁明伟,刘志刚主编,法律规范行为教育法制基础,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08,第 94 页)李老师罚抄,且学生用午休和课外活动的时间来抄写造成了变相体罚学生,侵犯了学生的健康权。休息娱乐权。作为未成年人最大幸福的休息娱乐,应该成为其在学校的主要权利之一。未成年人的娱乐权和休息权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成为法定权利。第二十条规定:“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无特殊情况,学校不得延长未成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必要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学校应该考虑到他们的娱乐、休息,允许他们创造健康的丰富多采的校园生活。案例中老师利用学生午休和课外活动时间让其抄写,侵犯了休息和娱乐的权利。拒绝不合理劳动权。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劳动,如果是营利性的劳动或过重的体力劳动,学生有权拒绝。学生犯了错误后被罚劳动,也属于不合理劳动,学生也有权拒绝。(阎玉珍主编,中小学教育法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1,第 220 页)该案例中,罚抄写并不是罚做劳动,故未侵犯拒绝不合理劳动权。11.答案:答案:ABCD12.答案:答案:BCD解析:解析: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因此,本题选择 BCD。13.答案:答案:ABD14.答案:答案:BCD15.答案:答案:ACD解析:解析:潜在课程不在课程计划中凸显,不需通过正式课程来实施,而是通过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学校的物质环境、精神文化氛围和人际情境。例如,校舍建设、教学设备、校貌、校园精神文化、教学礼仪、校训、校纪、校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等,对学生身心发展和人格健全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16.答案:答案:ABCD解析解析: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独特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7.答案:答案:ABCD解析解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18.答案:答案:ACD解析:解析: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层次为: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判断题1.答案:答案:解析解析:教育方针规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三个问题,而教育目的规定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两个问题。2.答案:答案:解析: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3.答案:答案:4.答案:答案:解析解析:素质教育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5.答案:答案:6.答案:答案:7.答案:答案:解析解析: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不足提出的教育理念。考试是重要的评价方式,但在素质教育中,考试不是唯一的评价的方式,考试的内容、标准、作用与应试教育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二者是不同的教育理念。8.答案:答案:解析解析: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9.答案:答案:10.答案:答案:11.答案:答案:解析:解析:我国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学前教育。12.答案:答案:解析解析:“身教”重于“言教”。13.答案:答案:解析解析: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情境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要求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秉持独特立场,灵活处理随机问题。14.答案:答案:15.答案:答案: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16.答案:答案:解析解析: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四、简答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2)美育能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3)美育能促进体育,具有怡情健身的作用。(4)美育能促进劳动教育,使学生能体验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五、案例分析题1.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 小学的领导班子的做法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材料中的领导班子只注重学校内 40 名具有艺术体操潜质的学生,是对少数人的教育,而不是全体学生。(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材料中的领导班子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艺术体操这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没有站在全面发展的维度来进行分析,是对学生的片面发展的促进。(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由于每个人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材料中的领导班子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材料中的领导班子没有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综上所述,C 小学的领导班子的做法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2.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