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5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新教材 高中历史 课时 分层 作业 15 十月革命 胜利 苏联 社会主义 实践 人教版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课时分层作业(十五)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基础练] 1.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 D [结合材料可知,俄国十月革命一方面受外部因素如马克思主义、一战等影响,另一方面“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所以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故本题答案为D项。] 2.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统治 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B [材料中“临时政府……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说明二月革命后,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顺应民众对“面包和和平”的要求,因此被民众抛弃,故B项符合题意;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故排除A项;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际权力,对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故排除C、D两项。] 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或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表现在(  ) ①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途径 ③夺取中心城市是取得政权的唯一道路 ④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义取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本题是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夺取中心城市只是取得政权的一条道路,并不是唯一的,如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排除③,因此选择B项。] 4.右图是名为《救命》的漫画,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漫画意在表明(  ) A.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满 B [结合材料中“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及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苏俄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害,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故选B项。] 5.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 [从材料中“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和“国家调节”等,可以判断出这是新经济政策相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变化,故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的本质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故D项符合题意;B、C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 6.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  )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 B.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实行的前期推动了苏联经济发展,使苏联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故A项错误;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但表述不全面,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实行前期,在工业化方面成绩显著,故C项错误;材料中“工业化……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体现了在斯大林模式下,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改善民生,故D项正确。] 7.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苏俄(联)建设的实践中表现为(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 D [新经济政策规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以政府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即新经济政策利用资产阶级的技术、资金发展经济,以奠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故D项正确。] 8.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 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A [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故A项正确;斯大林时期并未建立市场经济,故B项错误;斯大林时期,苏联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不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情况,故C项错误;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是苏联经济改革时期的措施,故D项错误。]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二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清除其幻想的口号。 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反革命资产阶级手中。 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的支持,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完成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 工党(布)的一次大会决议 (1)材料一反映出列宁最初主张以什么方式夺权?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夺取政权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和“新高潮”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两个事件的本质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背景、性质、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理解材料中列宁在这段时期内对采用何种方式夺权观点的变化及其原因,然后逐问回答即可。 答案:(1)方式:和平夺权。原因:工兵代表苏维埃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群众对资本家政府仍抱有幻想。 (2)方式:暴力夺权。原因: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事件,政权完全落到临时政府手中,和平夺权已不可能。 (3)事件: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本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等级过关练] 10.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的“国际环境”主要是指(  ) A.俄国军队前线出击失败 B.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C.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大危机 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D [A项属于俄国自身的原因,应排除;俄国十月革命前,国际工人运动处于低谷,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发生于1929—1933年,故C项错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创造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故D项正确。] 11.尤·布尔金在《三个列宁》中认为,十月革命的列宁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以阶级观点为依据。……后来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渐进的“改良主义者”。列宁的“改良”是(  ) A.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C.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取消实物配给制实行自由贸易 B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是列宁采用的“退一步进两步”的策略,是向社会主义缓进而非激进的措施,故B项正确;A、D两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是B项的具体表现,故排除;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不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排除C项。]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5年,苏联恢复国民经济后,进入了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从1926年到1940年。这个时期,苏联一方面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另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全史》 材料三 (斯大林时期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表现和特点。 (3)材料三中的“西方经济的崩溃”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当“西方经济的崩溃”蔓延时,苏联为什么没有受到较大冲击?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模仿”指的是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苏联(俄)各时期的经济政策及其产生的影响。第(1)(2)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较易回答。第(3)问考查学生宏观上把握全球经济发展状况的能力。 答案:(1)“新”的表现:适当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2)表现: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特点:经济方面,所有制形式为单一公有制,管理体制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策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 (3)历史事件: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原因:苏联经济自成一体,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模仿: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 5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