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讲 细胞膜与细胞核.docx
下载文档

ID:3244281

大小:2.45MB

页数:2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2-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细胞膜 细胞核
第1讲 细胞膜与细胞核 考纲要求 核心素养 1.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2.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 生命观念 通过描述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科学思维 通过阐述细胞膜的功能,形成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思维方法。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9页 [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 1.细胞膜的制备 (1)实验原理:细胞吸水涨破获得细胞膜。 (2)材料: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 (3)选材原因:①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易制得纯净的细胞膜。②无细胞壁,细胞易吸水涨破。 (4)实验过程:选材→制片→观察→滴水→观察。 2.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3.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连线] 4.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5.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6.植物细胞壁 (1)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酶解法除植物细胞壁所用酶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为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2)功能:支持和保护。动物细胞在清水中可吸水涨破,但植物细胞不会,主要是有细胞壁的存在。 [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 1.不同生理状态下细胞膜的成分及功能分析 (1)衰老细胞的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2)代谢旺盛的细胞,物质运输速度快,需要的载体种类和数目多,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含量较多。 (3)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黏着性降低,易于扩散和转移。 (4)死亡细胞的细胞膜没有选择透过性。 2.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1)一些细胞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递运送到作用部位的细胞(靶细胞),被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成分为糖蛋白)识别,引起靶细胞产生生理反应。 (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通过糖蛋白识别,将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3)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连接,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如植物细胞间借助胞间连丝实现细胞间物质转运和信息交流。 3.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特别提醒]  (1)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而不是蛋白质。 (2)动物细胞膜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而植物细胞膜中则没有。 (3)糖蛋白通常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另一侧则为细胞膜的内侧。 (4)细胞膜中的糖类主要与蛋白质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 [题型突破——练题型,夯基提能] 题型1 细胞膜结构与结构特点的判断 1.(2018·旌阳区校级模拟)如图为人体内某种化合物的结构组成模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只有C、H、O、N B.该化合物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该化合物的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甘油 D.高等动物细胞内不含该化合物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解析:图示结构为磷脂,磷脂的组成元素为C、H、O、N、P,A错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的是胆固醇,B错误;磷脂具有亲水的磷酸头部和疏水的脂肪酸尾部,C错误;生物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结构,不含磷脂,D正确。 答案:D 2.下列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是(  ) 解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有磷脂、蛋白质和糖类,其中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或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或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磷脂分子包含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故A、B、D错,C正确。 答案:C 3.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当温度增加到15 ℃以上时,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 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解析: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嵌合体的形成是两种细胞的膜蛋白发生相对运动的结果,温度增加到15 ℃以上时,形成嵌合体的比例明显增大,说明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温度升高,膜蛋白相对运动加剧,细胞膜流动性增强。图示数据能说明温度增加到15 ℃以上,温度越高,形成的嵌合体越多,而不是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答案:D 题型2 细胞膜功能与功能特点的分析 4.(2018·安徽淮北一模)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细胞膜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只能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B.动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都是激素 C.吞噬细胞与T细胞能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 D.性激素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传递信息 解析: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但不是只能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A错误;在动物细胞间传递信息的物质可以是激素,还可以是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B错误;吞噬细胞与T细胞能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C正确;性激素为脂溶性物质,可通过细胞膜,故其受体位于细胞内,D错误。 答案:C 5.(2018·内蒙古赤峰模拟)下面有选择透过性的一组细胞是(  ) ①食用的糖醋蒜细胞 ②蚕豆叶的表皮细胞 ③植物的根毛细胞 ④人口腔上皮细胞 ⑤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解析:醋酸能破坏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进而杀死活细胞,导致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①错误;蚕豆叶的表皮细胞、植物的根毛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都属于活细胞,其细胞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②③④正确;用盐酸处理过的洋葱根尖细胞已经丧失活性,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⑤错误。 答案:D 6.(2018·武昌区模拟)蝴蝶将一株油菜的花粉带到另一株油菜花的柱头上后,即可发生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释放精子、精卵融合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若将一株油菜的花粉带到一朵桃花的柱头上则不会发生这一系列反应。该现象能很好地说明细胞膜(  ) A.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D.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根据题意,说明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即细胞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答案:D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页 [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 1.结构 2.功能 [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 细胞核功能的探究实验分析 (1)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美西螈皮肤颜色遗传受细胞核控制。 ③实验分析:该实验无对照组,可将白色美西螈胚胎细胞核移植到黑色美西螈去核卵细胞,形成重组细胞进行培养作为对照。 (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蝾螈的细胞分裂、分化受细胞核控制。 ③实验分析:该实验既有相互对照,又有自身前后对照。 (3)变形虫切割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再生、对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受细胞核控制。 ③实验分析:该实验既有相互对照,又有自身前后对照。 (4)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①伞藻嫁接实验过程 ②伞藻核移植实验过程 ③实验结论:伞藻“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④实验分析:伞藻核移植实验可排除假根中其他物质的作用,从而证明是细胞核控制伞藻“帽”的形状。 [特别提醒]  关于细胞核结构的6个易错点 (1)在细胞周期中表现为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的是核膜和核仁,而不是染色体。 (2)核孔具有选择性,能选择大分子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的大分子都能通过核孔,如细胞核中的DNA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3)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有关,如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核孔数多,核仁较大。 (4)核仁不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分布在染色体(染色质)上。 (5)染色体和染色质只是形态不同,而成分完全相同。 (6)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而不是细胞的代谢中心。细胞的代谢中心是细胞质。 [题型突破——练题型,夯基提能] 题型1 细胞核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分析 1.(2018·四川内江三模)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代谢和遗传物质储存的主要场所 B.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 C.细胞核在细胞分裂间期消失,在分裂末期重现 D.蓝藻能通过核孔实现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A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B正确;核膜和核仁在细胞周期的分裂前期消失,在分裂末期重现,C错误;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细胞核,D错误。 答案:B 2.如图为核质之间物质经核孔双向运输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①为内质网膜,②为DNA分子 B.rRNA和蛋白质在核仁中合成并组装成核糖体 C.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无关 D.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直接相连,图中①为内质网膜,图中②为染色质;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且核糖体的组装也是在细胞质中;tRNA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图示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D 题型2 细胞核功能的实验分析 3.以动物受精卵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B.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C.该实验可以证明细胞核的功能 D.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只有保持结构完整性才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解析: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A错误;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B错误;该实验可以证明细胞核和细胞质都不能单独成活,细胞只有保持结构完整性才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C错误,D正确。 答案:D 4.有关变形虫去核和核移植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去核的变形虫短时间内还有一些生命活动是因为细胞质中还存在一些物质和能量 B.取出的细胞核不能单独存活,是因为缺少能量和维持生命的相关物质场所 C.及时植入同种变形虫的另一个核,各种生命活动又可恢复 D.单独的核或质均不能存活,说明了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遗传 解析:去核的变形虫短时间内还有一些生命活动是因为细胞质中还存在一些物质和能量,能维持生命一段时间;取出的细胞核不能单独存活,是因为缺少能量和维持生命的相关物质场所;及时植入同种变形虫的另一个核,各种生命活动又可恢复;单独的核或质均不能存活,说明了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所以D选项错误。 答案:D [图表突破——析图表,融会贯通] 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请分析: (1)将①彻底水解主要可得到的有机小分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能量,核孔__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选择性,这些物质跨膜层数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氨基酸、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2)不是,②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3)需要 具有 0 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不穿过生物膜 [随堂巩固·达标检测]                           三级训练 提速提能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1页 [练小题—提速度]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细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 2.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3.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5.真核细胞染色体上含有核糖核酸和蛋白质。(×) 6.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7.大肠杆菌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转录,在细胞质中翻译。(×) 8.在细胞核内RNA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9.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10.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也是细胞代谢的中心。(×) [练真题—明方向] [命题分析]  1.考查特点:近五年高考中对该部分考查较少,考点主要集中在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功能等。 2.命题趋势:常以基础判断型选择题为主,以细胞膜的成分及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为核心考点。 1.(高考重组题)判断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的正误。 (1)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2016·高考全国卷Ⅲ,T1D)(×) (2)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2014·高考全国卷Ⅰ,T1A)(√) (3)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2014·高考全国卷Ⅰ,T1B)(√) (4)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2014·高考全国卷Ⅰ,T1D)(√) 2.(2015·高考海南卷)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B.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TP C.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 D.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解析: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A项正确;乙醇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消耗ATP,B项错误;氨基酸通过细胞膜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项正确;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项正确。 答案:B 3.(2017·高考全国卷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解析: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如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信号由分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传递到靶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两者细胞膜表面直接相互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D 4.(2014·高考福建卷)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如图所示,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 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不属于膜蛋白,A错误;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T淋巴细胞膜上没有抗体,B错误;胰高血糖素应该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C错误;骨骼肌细胞能接受神经传导的兴奋,产生收缩,也可以吸收葡萄糖,所以其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和葡萄糖载体,D正确。 答案:D [填网络—串线索] 填充:①脂质 ②蛋白质 ③流动性 ④控制物质进出 ⑤信息交流 ⑥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⑦核膜 ⑧染色质 [课时作业·知能提升] 单独成册  单独成册:对应学生用书第227页 一、选择题 1.(2018·长沙市一中月考)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储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基本相同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解析:由于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而细胞中的小油滴疏水,故该膜可能由磷脂尾部向着油滴内的单层磷脂分子构成。 答案:A 2.如图表示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B.功能②表示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 C.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 D.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 解析:①即系统的边界,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A正确;功能②表示物质进出细胞,一般是吸收有利物质,但有些有害物质也能进出细胞,说明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相对的,B错误;激素调控生命活动需要靶细胞进行信号检测,C正确;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答案:B 3.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 A.人的肝细胞 B.蛙的红细胞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 解析:人的肝细胞、蛙的红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含有细胞膜、多种细胞器膜以及核膜,将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会大于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所以磷脂分子的面积是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答案:D 4.在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不能用“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解释的现象是(  ) A.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B.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C.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 解析: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故A符合题意;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维持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性;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说明生物膜中含脂质;可以解释结构模型的中间是脂质层。 答案:A 5.(2018·贵州贵阳二模)膜蛋白是生物膜上多种蛋白的统称,与生物膜的功能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大多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B.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可随时开放 C.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D.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解析: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有的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部分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并不是大多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A错误;离子通道具有特异性,但离子通道的开关受电位的控制,不是随时开放的,B错误;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有三种方式,即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其中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C错误;不同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不相同,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D正确。 答案:D 6.(2018·新疆二模)下列生命活动中,细胞膜没有直接参与的是(  ) 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C.神经递质分泌到突触间隙 D.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 解析: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发生在核糖体中,而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正确;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B错误;神经递质分泌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错误;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与细胞膜内钾离子外流有关,D错误。 答案:A 7.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多种酶,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电镜下观察处于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原核细胞除拟核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结构没有差别 解析:电镜下观察处于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而不是染色体;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但核孔不允许脱氧核糖核酸(DNA)通过;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也没有除核糖体外的其他细胞器。 答案:A 8.(2018·全国百校模拟)下列有关染色体和染色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少量的染色质 B.染色体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变为细丝状的染色质 C.在盐酸的作用下染色质中的DNA可与蛋白质分开 D.染色体可被龙胆紫溶液染成深色而染色质不能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少量的DNA,但DNA不与蛋白质构成染色质,A错误;染色体在分裂末期逐步解螺旋化,变为细丝状的染色质,不需要解旋酶的作用,B错误;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C正确;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所以都可被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D错误。 答案:C 9.如图为某种生物的细胞核及相关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中有中心体,说明该生物为动物 B.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择性 C.染色质与染色体不是同一种物质 D.一个细胞中有且只有一个细胞核 解析:中心体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图示中有中心体说明该生物为动物或低等植物,A错误;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但核孔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B正确;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状态,C错误;1个细胞含有0个、1个或多个细胞核,如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无细胞核,D错误。 答案:B 10.汉麦林的实验如图,将单细胞的地中海杯状藻先在近核处切断,再在近杯处切断(a),中间的茎(b)置于海水中可再生一杯(c),但将此杯切掉后,不能再生第二个杯(d)。对这个实验的解释合理的是(  ) ①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②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 ③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b)能再生一杯是因为(b)中含有由细胞核转录而来的遗传信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①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①正确;②将(c)杯切掉后,不能再生第二个杯(d),说明(c)中不含合成藻杯的形态的遗传信息,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不来自细胞质,②错误;③本实验没有单独拿出细胞核进行实验,看是否形成杯状藻藻杯,因此该实验不能说明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③错误;④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最终来自细胞核,细胞核中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形成mRNA,进入细胞质中,(b)含有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形成mRNA,因此可以再生一藻杯,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中正确的是①④。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所示的是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 (1)某同学欲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及功能。请你帮助设计一个简易实验。 ①选取人体的________作为获得细胞膜纯净物的来源。 A.成熟的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白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②将选取的材料放入________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③提取其中细胞膜成分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脂所占面积为S,请预测:细胞表面积的值接近于________。 (2)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 (3)变形虫的运动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哪一结构?________(填序号)。 (5)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题图:①是糖蛋白,位于膜的外侧,主要和细胞间的识别有关;②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③是蛋白质分子,可作为物质进出细胞膜的载体。(1)①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要选择人的成熟红细胞,因为该细胞除了细胞膜,无其他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干扰,能获得较为纯净的细胞膜。②将成熟的红细胞放入清水或蒸馏水中,依据渗透作用原理,由于细胞内的溶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导致细胞吸水涨破。③由于磷脂在细胞膜上排布为连续的两层,因此若提取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面积为S,则细胞表面积的值接近于S/2。(2)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①糖蛋白。(3)变形虫的运动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因为细胞膜上大多数分子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4)不同细胞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③蛋白质。(5)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流动镶嵌模型。 答案:(1)①A ②清水(或蒸馏水) ③S/2 (2)① 糖蛋白 (3)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膜上大多数分子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 (4)③ (5)流动镶嵌模型 12.如图甲为细胞中某一结构的模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3的成分及其各级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亚显微结构。 (2)图甲中2所示结构是__________。单位面积的该结构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你认为人的胰岛B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中该结构的数目__________(填“多”或“少”)。 (3)图乙中①控制②的合成,①是________分子,鉴定②的试剂为________。 (4)图乙中①在动物细胞中除了在④上外,还分布在________中。 解析:(1)图甲表示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亚显微结构,1表示核膜,为双层膜结构。(2)图甲中2表示核孔,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多。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代谢旺盛;口腔上皮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代谢较弱,故胰岛B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的核孔数目多。(3)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①是双螺旋结构的DNA,②是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4)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动物细胞的线粒体中也含有DNA。 答案:(1)细胞核 (2)核孔 多 (3)DNA 双缩脲试剂 (4)线粒体 13.为探究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某同学以红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进行下列实验: Ⅰ.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分钟后取出。 Ⅱ.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Ⅲ.测量这些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不足,没有遵循实验设计的________原则。请你对上述实验中的不准确的操作重新进行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如图中的曲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某物质A能促进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请你借助上述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该观点是否正确。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与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实验的过程看,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可设置具有一定梯度的系列温度相互对照。因变量是细胞膜的通透性,可通过测量这些溶液中的花青素的吸光度作为检测指标。分析修订实验方案时,首先应看有没有对照,对照设置是否合理,是否遵循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2)从坐标图看,10~50 ℃时,溶液中的花青素吸光度低且相同。50 ℃之后,膜的通透性增大,花青素透出细胞,溶液中的花青素吸光度增大。(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A对细胞膜上运载花青素的载体的活性的影响,根据所给物质A的作用,分析可得出结论。 答案:(1)等量 将等量的相同大小的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分钟后取出;再分别放在等量的清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2)受50 ℃以上的温度处理后膜的通透性大大增加 (3)实验步骤:①取两组等量的相同大小的切片,编号,一组加入物质A处理一段时间,另一组不处理,作为对照 ②将两组切片分别放在等量的清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③测量两组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①如果两组溶液的吸光度相同或相近,说明上述观点不正确 ②如果实验组的吸光度大于对照组,说明上述观点正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