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免疫调节
第4讲 免疫调节
考纲要求
核心素养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
生命观念
通过比较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异同,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
科学思维
①通过分析总结免疫细胞的来源及功能,提高归纳与总结的思维能力;
②通过分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的模式图,培养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通过“免疫功能的实验探究”的实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社会责任
通过总结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等知识,形成健康生活、关爱他人的态度和责任。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45页
[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系统的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
生来就有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
特点
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题型突破——练题型,夯基提能]
题型1 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d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解析:a表示T细胞,b表示B细胞,c表示效应T细胞,d表示浆细胞。能识别抗原的有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也可以由记忆细胞分化形成。有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①和②过程。c、d所含的DNA相同,其功能各不相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C
2.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
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解析: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不需要抗体参与,A错误;B细胞和T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二者的基因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二者的功能不同,B错误;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发育不全也就意味着体内缺乏成熟的T细胞,细胞免疫就有缺陷,C正确;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但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D错误。
答案:C
[方法技巧]
图解法辨析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题型2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技法归纳]
判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3个“根据”
3.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过敏反应是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的,因而是可以遗传的,A正确;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记忆细胞是B细胞、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的,为特异性免疫,C错误;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非特异性免疫没有特异性,D错误。
答案:A
4.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能发挥作用
B.皮肤对各种病原体的屏障作用、白细胞吞噬病菌、溶菌酶对病原菌的溶解作用以及有些人对花粉过敏身上出现红色丘疹等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过程均与抗原的刺激有关
D.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等都能识别抗原
解析:在非特异免疫第二道防线中,吞噬细胞发挥作用,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并呈递抗原,A正确。过敏反应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抗原刺激B细胞和T细胞,可使之分化形成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C正确。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等都能识别抗原,D正确。
答案:B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46页
[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
1.体液免疫
(1)体液免疫模型
(2)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3)结果: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
(1)细胞免疫模型
(2)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3)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
[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
1.抗原和抗体
(1)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2)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3)分布: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2.各种免疫细胞的来源与功能比较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摄取和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体
B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识别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续表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
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特别提醒]
(1)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2)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3)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
(4)有关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5)抗原识别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3.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
(1)记忆细胞的特点: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2)二次免疫反应: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更快、更高、更强,如图:
[题型突破——练题型,夯基提能]
题型1 免疫过程与类型的分析与判断
1.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③和⑥都有分泌功能,物质Ⅰ不能直接消灭靶细胞内的抗原
B.A细胞能识别抗原,仅参与特异性免疫
C.若某小鼠⑦先天性发育不良,则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完全丧失
D.图示细胞⑤只能来自细胞②或细胞③的增殖分化
解析:细胞③和⑥分别代表T细胞和浆细胞,可分别分泌淋巴因子和抗体,物质Ⅰ(抗体)不能进入靶细胞消灭靶细胞内的抗原,A正确;A细胞是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也可发挥作用,B错误;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影响T细胞的产生,没有T细胞的小鼠仍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C错误;细胞⑤是记忆细胞,除来自细胞②或细胞③外,也可来自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D错误。
答案:A
2.在制备抗毒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以及抗毒血清分别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
B.特异性免疫,抗体,抗原
C.细胞免疫,抗体,抗原
D.体液免疫,抗原,抗体
解析:蛇毒属于抗原;抗毒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能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D正确。
答案:D
3.如图所示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环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T细胞能识别抗原
B.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
C.若图中T细胞将进行增殖和分化,则图示属于细胞免疫
D.若图中T细胞将呈递抗原,则图示属于体液免疫
解析: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
答案:A
[方法规律]
“三看法”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题型2 二次免疫的过程和特点
4.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 )
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
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
C.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强
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
解析:由于小鼠两次注射抗原a,由图可知二次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该图不能比较小鼠对抗原a和抗原b的敏感程度,不能说明抗原a和b的破坏性强弱,不能说明小鼠对抗原a、b的反应快慢。
答案:C
5.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如图为人体接种疫苗(箭头为疫苗接种时间)后,测得的体内抗体水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时间与丁时间所接种的是不同种疫苗
B.丙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类似甲疫苗的抗原的刺激
C.两次或更多次的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吞噬细胞
D.甲、丁两时间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在丁时间注射疫苗时,甲时间产生的抗体没有增多,所以甲时间与丁时间注射的是不同种疫苗,A项正确;丙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是受到了类似甲疫苗的抗原的刺激,体内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B项正确;两次或更多次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但不能使机体产生更多的吞噬细胞,C项错误;甲时间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曲线表示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丁时间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曲线表示抗体在短时间内消失,说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能有较大的差异,D项正确。
答案:C
6.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解析: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项错误;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体内产生了记忆细胞和抗体,而不是产生抗性变异,B项错误;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的相应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参与免疫反应,C项正确;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也发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但由于病原体的过度增殖超过了鸡的免疫调节能力,导致其死亡,D项错误。
答案:C
[图表突破——析图表,融会贯通]
据图分析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1)⑤是________免疫,⑥是________免疫。
(2)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_____。
(3)如果胸腺被切除,则对⑤⑥的免疫分别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细胞 体液 (2)b、c、d、e、g (3)免疫功能全部丧失 免疫功能保留一部分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的应用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08页
[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
1.免疫失调疾病[连线]
2.免疫学应用
(1)免疫预防:在免疫反应中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免疫检测: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
(3)免疫治疗: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淋巴因子等,增强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4)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①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器官供者与受者的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②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
1.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1)联系: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2)区别:
①发生时间不同。过敏反应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才会发生,而体液免疫则在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时就发生。
②体液免疫的抗原有大分子性,而过敏反应的过敏原不一定是大分子(如青霉素)。
③体液免疫的抗原对所有人都是抗原,没有个体差异性;而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只针对某些人是过敏原,具有个体差异性。
2.艾滋病的发病机理、传播与预防
(1)艾滋病病毒——HIV
①遗传物质:RNA。
②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③合成场所:主要在T细胞中(T细胞核内进行逆转录和转录,T细胞的核糖体上进行翻译)。
④特点:因为遗传物质为RNA,所以该病毒突变率高,变异类型多,给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
(2)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HIV侵入人体后与T淋巴细胞相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逐渐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病毒和病菌的入侵,或患恶性肿瘤而死亡。
[题型突破——练题型,夯基提能]
题型1 免疫失调症的分析
1.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过敏反应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会危及生命
C.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解析: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所致;过敏反应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但剧烈的过敏反应可能会危及生命;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HIV能够侵入T细胞,最终使人体免疫功能全部丧失,使艾滋病病人直接死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
答案:D
2.免疫失调包括过强与过弱两种情况。如图是重症肌无力致病的机理。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重症肌无力是免疫过弱引起的
B.物质a属于抗原,在此过程产生抗体的细胞仅来自B淋巴细胞
C.由图示过程可以推测乙酰胆碱属于兴奋型神经递质
D.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引起,二者都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有病症
解析: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只有体液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说明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图中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是免疫能力过强引起的,A错误;物质a属于抗原,在此过程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可以来自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B错误;乙酰胆碱不能发挥作用,导致重症肌无力,说明乙酰胆碱是兴奋型神经递质,可以引起肌肉收缩,C正确;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是免疫过强引起的,前者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有病症,后者不是,D错误。
答案:C
[归纳总结]
快速确定3种免疫功能异常类型
题型2 免疫学的应用
[方法技巧]
界定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
比较
时间
注射的物质
目的
免疫
预防
病原体感染
前的预防
疫苗(经处
理的抗原)
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免疫
治疗
病原体感染
后的治疗
抗体、淋巴
因子、血清
等
直接注射免疫活性物质,增强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3.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 )
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
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D.治疗艾滋病
解析:无论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都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此抑制T细胞增殖的环孢霉素A可以用于降低免疫系统的排斥作用,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A正确。
答案:A
[随堂巩固·达标检测]
三级训练 提速提能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49页
[练小题—提速度]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和物质有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
2.只有体液免疫具有二次免疫,细胞免疫只有初次免疫。(×)
3.多次注射某种疫苗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效应T细胞或浆细胞的数量。(×)
4.初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只有一个来源,但在二次免疫过程中有多个来源。(√)
5.由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往往是灭活的病毒,所以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但可以充当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
[练真题—明方向]
[命题分析]
1.考查特点:全国卷对本部分内容考查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均可能考到,常考查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判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也常常结合实例考查艾滋病、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病等免疫的应用。
2.命题趋势:预计高考会以选择题形式直接考查免疫调节的过程,或结合具体实例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疫苗、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病、艾滋病等知识。也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方面的非选择题中部分出现。
1.(2018·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解析:效应T细胞可以由T细胞和记忆T细胞分裂分化产生,A错误;细胞免疫的二次应答与记忆T细胞有关,体液免疫的二次应答与记忆B细胞有关,B正确;健康人的T细胞经过肿瘤免疫以后,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C错误;因为杂交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所以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不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只要将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经过筛选后进行培养就可以生产大量的单克隆抗体,D错误。
答案:B
2.(2017·高考天津卷)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表中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解析:呼吸道黏膜为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抗体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
答案:C
3.(2016·高考全国卷Ⅰ)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由题干可知,动物乙感染病毒甲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和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使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丧失,特异性免疫受到破坏,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接种的甲疫苗相当于抗原,可刺激机体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病毒甲)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3)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是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依靠膜的流动性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并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4.(2015·高考全国卷Ⅰ)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
(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________,以其作为模板,在__________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________,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________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的免疫系统有________________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解析:(1)HIV属于逆转录病毒,要获取目的蛋白的基因,可先从HIV中提取其RNA,再以其作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此cDNA含有该目的蛋白的基因。(2)目的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可启动机体的体液免疫,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而此抗体可与目的蛋白抗原结合。利用上述原理可检测受试者血清中是否含有HIV。(3)HIV致病的机理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T细胞,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功能。(4)人体的免疫系统有监控和清除癌细胞的功能。
答案:(1)RNA 逆转录酶 cDNA(或DNA) (2)抗体
抗原抗体能特异性结合 (3)T(或T淋巴) (4)监控和清除
5.(2014·高考全国卷Ⅱ)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________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__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解析:(1)非特异性免疫与生俱来,作用的对象无特异性。(2)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与靶细胞紧密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3)在特异性免疫中,接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接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答案:(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使之裂解死亡 (3)淋巴 B 抗体
[填网络—串线索]
填充:①免疫器官 ②防卫 ③皮肤、黏膜等
④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等 ⑤体液免疫
[课时作业·知能提升]
单独成册
单独成册:对应学生用书第290页
一、选择题
1.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及淋巴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B.d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C.吞噬细胞和b都属于淋巴细胞
D.当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e和f有关
解析:根据图中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来源可知e、f为记忆细胞,c、d分别为B细胞和T细胞,b为淋巴细胞。人体内各种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B正确;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C错误;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e、f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使机体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D正确。
答案:C
2.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解析: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B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说明胸腺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说明骨髓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丙组仍然丧失特异性免疫功能,说明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答案:B
3.(2018·太原模拟)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根据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A是效应T细胞
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解析:A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并对病原体进行吞噬和处理,故图中的A细胞为吞噬细胞,A错误;该过程表示吞噬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吞噬病原体,并将病原体消化,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B错误;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多数情况下,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D正确。
答案:D
4.(2018·江苏盐城模拟)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
B.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
C.甲增殖分化为乙需要抗原刺激
D.丙不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
解析:B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场所为骨髓,则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A正确。成熟的B细胞能够识别抗原,则其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B正确。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B细胞,无需抗原的刺激,C错误。丙(浆细胞)只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D正确。
答案:C
5.无胸腺裸鼠(简称裸鼠)是医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胸腺是T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B.裸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但具有完全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C.裸鼠在自然环境下无法生存,说明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D.若裸鼠注射某新型疫苗后致死,则该疫苗存在安全性问题
解析:T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也是T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A错误;裸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减弱,B错误;机体内环境的稳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C错误。
答案:D
6.手足口病是由某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是( )
A.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B.T细胞大量合成并分泌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B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并清除病毒
D.记忆细胞产生抗体并消灭抗原
解析:作为抗原的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中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A正确;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而不是T细胞分泌的,B错误;淋巴因子是T细胞产生的,C错误;记忆细胞不会产生抗体,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产生抗体的浆细胞,D错误。
答案:A
7.进入人体的蛇毒、乙肝病毒以及体内癌细胞被清除的方式分别是( )
A.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细胞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D.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
解析:蛇毒属于外毒素,会引起机体产生抗毒素,属于体液免疫;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会侵入肝脏细胞,所以被清除的免疫方式既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癌细胞被清除的免疫方式是细胞免疫,故选A。
答案:A
8.某些种类的糖尿病是由自身的一些抗体导致的,病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自身抗体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图示中浆细胞一定来自于B细胞的增殖分化
C.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胰岛B细胞属于效应器
D.Y1、Y2、Y3导致的糖尿病中,①②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
解析:自身产生抗体对自身组织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浆细胞来自B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B错误;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C正确;Y1、Y2、Y3分别破坏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胰岛B细胞、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其中①②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D正确。
答案:B
9.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细胞是浆细胞,a细胞及分泌的抗体均具有识别功能
B.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
C.b细胞是效应T细胞,特异性地裂解抗原—抗体复合物
D.青霉素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相同
解析:a细胞是分泌抗体的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B正确;b细胞是吞噬细胞,C错误;青霉素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不同,D错误。
答案:B
10.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人体接种卡介苗获得相应免疫力后,若结核杆菌入侵,会出现( )
A.卡介苗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B.吞噬细胞吞噬结核杆菌
C.抗体进入宿主细胞消灭抗原
D.效应T细胞使结核杆菌裂解
解析: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是抗体,不是卡介苗,A错误;抗体不会进入宿主细胞,C错误;效应T细胞使结核杆菌侵入的宿主细胞裂解,D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并回答:
(1)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a、b、c等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出现差别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③是在X的刺激和a细胞等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这属于________。与过程③相比,过程④的应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⑤的产物Y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参与其合成分泌的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X是禽流感病毒,则患者彻底消灭X必须依靠a增殖分化的淋巴细胞去裂解________________。如果X是HIV,则由于图中________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功能而死亡。
解析:(1)造血干细胞转变为其他类型细胞的过程是细胞分化。分化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出现差别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由图可知a是T细胞,c是B细胞,X是抗原,e是记忆细胞,d是浆细胞,Y是抗体,在抗原和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淋巴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这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④是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等,较过程③而言,此过程的应答特点是反应更快、更强。(3)Y是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在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全程需要线粒体供能,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所以参与抗体合成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4)禽流感病毒入侵到细胞内,需要效应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最终与抗体结合。HIV病毒攻击的是人的T细胞,即图中的a细胞,因为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所以艾滋病患者几乎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功能。
答案:(1)细胞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体液免疫
反应更快、更强 (3)蛋白质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靶细胞(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 a
12.(2018·河南安阳二模)某生物学家将一定量的某溶液和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別注入两组生理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从两组小鼠体内分別分离得到细胞X、Y,将其制成细胞悬液1和细胞悬液2。若分別将少量该溶液注入两种细胞悬液中,几天后,发现细胞悬液1中有大量的抗体,而细胞悬液2中只有少量抗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量的某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_。细胞X和细胞Y的名称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干天后,再次注入该溶液后,细胞悬液1发生的具体生理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题干可知,细胞悬液1中发现大量的抗体,说明这组小鼠已经注射过抗原,使小鼠产生了记忆细胞,再次注射抗原时导致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进而分泌大量抗体;而另一组小鼠没有注射抗原,分离得到的细胞Y为B细胞,产生的抗体数量较少。(2)若干天后,再次注射抗原,则细胞悬液1中的记忆细胞,受到该溶液中的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答案:(1)抗原 记忆细胞 B细胞 (2)细胞悬液1中的记忆细胞,受到该溶液中的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13.(2018·广东广州一模)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