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2023
中考
历史
复习
方案
01
02
部分
中国
近现代史
课时
训练
14
近代
经济社会
生活
教育
文化事业
发展
试题
课时训练(十四)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清末状元张謇为了维护中国的利益,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家乡办厂,他提出的口号是 ( )
A.“实业救国”
B.“曲线救国”
C.“教育救国”
D.“抗日救国”
2.[2023学年·东城一模] 李克强总理在2023学年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历
史上,长三角地区也曾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区。19世纪末建于这一地区的民族工业大生纱厂的创办
者是 ( )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謇
3.下表是1914年-1923年新设商办面粉厂数据统计表。表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年份
新设厂数(家)
新增资本(千元)
创办人或企业代表
1914年—1918年
63
10 658
荣宗敬、荣德生等
1919年—1923年
65
17 627
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②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③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资兴办实业
④辛亥革命后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措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2023学年·安徽] 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年—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年—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 )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5.[2023学年·德州改编] 民国时一幅漫画显示民族实业家被本国封建势力、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在地上喘不过气来。透过漫画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
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C.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6.社会变化反映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下是上海白渡桥平均每天通行情况表(单位:次)。材料反映出 ( )
时间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汽车
有轨电车
1889年
544
9
11
0
0
0
1926年
14 600
0
0
3 459
3 936
922
A.等级观念的消失
B.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交通工具的近代化
7.下图漫画形象地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推动这一变革的历史事件主要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2023学年·门头沟一模] 某历史文献这样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文献反映的社会现象源于 ( )
A.洋务运动后
B.辛亥革命后
C.五四运动后
D.新中国成立后
9.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
A.人民教育出版社 B.商务印书馆
C.大同书局 D.人民文学出版社
10.报刊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之一。下列报刊出现最早的是 ( )
A.《新青年》 B.《万国公报》
C.《申报》 D.《每周评论》
11.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下面四幅图片中不能反映这种变化的是 ( )
12.[2023学年·青岛]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鲁迅——《狂人日记》
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C.茅盾——《愚公移山》
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13.[2023·北京改编] 书籍·阅读·进步
材料一 宋朝印刷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提高,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宋朝政府把出版书籍看作是振兴文教和巩固统治、宣扬国力的一项措施。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刊印书籍质量精良,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收工本费。宋朝还有大量民间书坊和书店,出版的书籍种类多,数量大,但因节约成本,质量不如政府所印。
——摘编自潘吉星《中国科学
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等
(1)依据材料一,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
①活字印刷技术出现在宋朝。 ( )
②宋朝政府重视书籍的印刷和出版。 ( )
③活字印刷成为宋朝印制书籍的主要方式。 ( )
④宋朝民间刻印的书籍质量好于政府印制。 ( )
材料二 1900年—1911年,中国翻译西方书籍至少1 599种,超过此前翻译书籍总数的两倍。
晚清时期翻译西方各类书籍比例表
时间
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
自然科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
应用科学(医学、机器制造等)
其他
1860年-1899年
22.1%
29.19%
40.54%
8.11%
1902年-1904年
61.02%
21.09%
10.55%
7.34%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2)依据材料二,说出1900年前后中国翻译西方书籍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别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网络在线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流行,传统阅读方式正在受到挑战。网络媒体带来大量信息,搜索更加方便;数字化阅读以文字、音像、视频满足着人们的多元阅读需求。但以快餐式、碎片化、跳跃式为特征的“浅阅读”可能减弱阅读者深入思考和科学思辨的能力,造成读写、表达能力的下降,引起人们的担忧。
——摘编自刘艳妮《数字化阅读
对传统阅读的影响研究》等
(3)依据材料四,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对阅读方式变化的看法。
【参考答案】
1.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清末状元张謇为了维护中国的利益,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家乡办厂,他提出的口号是“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故选A项。
2.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生纱厂的创办者是张謇。故选D项。
3.D
4.D [解析] 根据图表,中国棉纺织业和面粉业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黄金时代”。故选D项。
5.C
6.D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自行车、汽车、有轨电车等近代变通工具从无到有,开始占据重要地位;而传统出行方式,如马车、轿子则数量大减,由此可知,反映的是交通工具的近代化,故选D项。
7.C
8.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进行了许多改革,社会生活方面有剪除男子发辫等内容,因此出现题干中所描述的社会现象,故选B项。
9.B 10.C
11.A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近代出现的报纸有《申报》,近代创办的出版机构有商务印书馆,近代创办的新式学堂有京师大学堂。故选A项。
12.C
13.(1)①√ ②√ ③○ ④╳
(2)由翻译自然科学书籍为主到翻译社会科学书籍为主。西方思想的大量传播,民主革命的兴起。
(3)现在阅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网络媒体带来了大量信息,搜索更加方便。与此同时,一些碎片化的阅读方式,造成了读写能力、表达能力的下降,不得不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