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河南卷)02.docx
下载文档

ID:3234377

大小:44.52KB

页数:1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2-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0 2021 学年 年级 语文 学期 期中 测试 河南 02
馨雅资源网 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挑选/挑逗 禁止/忍俊不禁 气冲斗牛/斗志昂扬 B.金柝/拆卸 契合/锲而不舍 谆谆教诲/韬光养晦 C.校补/校对 殷红/家道殷实 息事宁人/宁缺毋滥 D.愧怍/作息 伯仲/忧心忡忡 慷慨淋漓/一概而论 【答案】A 【解析】A.tiāo/tiǎo,jìn/jīn,dǒu/dòu; B.tuò/chāi,qì/qiè,huì/huì; C.jiào/jiào,yān/yīn,níng/nìng; D.zuò/zuò,zhòng/chōng,kǎi/gài;故选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取缔 朦胧 哈密瓜 颠沛流离 不期而致 B.烦躁 累赘 肖像画 语无伦次 五脏六腑 C.自矜 修葺 势力眼 一以贯之 心有灵犀 D.忏诲 幽寂 选拔赛 耀武扬威 千钧重负 【答案】B 【解析】A.不期而致——不期而至; C.势力眼——势利眼; D.忏诲——忏悔;故选B。 3.古诗文默写。(8分)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___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疑云笼罩,出路难寻。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便会迎来豁然开朗的前景;而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鼓舞我们拨云见日,走出困境。 【答案】惟吾德馨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古诗词名句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此题要注意“惟”“馨”“怜”“蔓”“畏”“缘”等字不要写错。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海底两万里》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栩栩如生,并且充满各种趣味盎然的奇思妙想和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项并概括相应的故事情节。 ①尼摩船长的闪电 ②价值千万的珍珠 (2)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姓名往往体现作者的匠心,请从下面《骆驼祥子》中的几个人物姓名中任选一个,阐释该名字的深刻含义,说说你的理解。 ①祥子 ②虎妞 ③小福子 【答案】(1)①土著的巴布亚人发现了“我们”,他们追赶到沙滩,后来还划来独木舟围住诺第留斯号,企图向我们发起进攻。尼摩船长将电通到艇外壳,土著人触电后吓得魂飞魄散地退走了。诺第留斯号被涨起来的海潮托起,离开了珊瑚石床,时间正与船长所预料的分毫不差。 ②船长带“我们”观看一颗大如椰子的珍珠。一个采珠人正辛苦地采珠,突然一头大鲨鱼向他发起进攻,船长舍身相救,与巨鲨展开殊死搏斗。正当船长危在旦夕时,尼德•兰一叉刺中鲨鱼要害。船长把采珠人救到小船上,并赠送一小袋珍珠。 (2)①祥子的命运与名子的意义正好相反。起名“祥子”是希望能够吉祥如意,可祥子事事不如意,这暗示了黑暗的旧社会不合百姓的心意。 ②虎妞的名字倒是名副其实。长得丑,又像老虎一样凶恶、霸道。 ③小福子的命运也与名字的意义相反,生活中没有福只有祸:卖给人被抛弃;母亲死了;父亲辱骂自己;被迫卖身;最终自尽。这也说明当时希望幸福的人得不到幸福。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要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有所了解。本题考查《海底两万里》的相关内容。 ①尼摩船长的闪电:土著的巴布亚人发现了“我们”,他们追赶到沙滩,后来还划来独木舟围住诺第留斯号,企图向我们发起进攻。尼摩船长将电通到艇外壳,土著人触电后吓得魂飞魄散地退走了。诺第留斯号被涨起来的海潮托起,离开了珊瑚石床,时间正与船长所预料的分毫不差。 ②价值千万的珍珠:尼摩船长带我们观看一颗大如椰子的珍珠,突然一头大角鲨袭击了一个采珠人。尼摩船长勇敢地冲上去与巨鲨展开殊死搏斗,正当船长危在旦夕时,尼德兰一叉刺中鲨鱼要害,杀死了大角鲨,解救了尼摩船长,也解救了采珠人。尼摩船长把采珠人救到小船上,并赠送了一袋小珍珠。 (2)本题考查的是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与人物性格、人物命运、作者态度、文章主旨的联系。需要结合作品谈其名字的深意。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祥子——吉祥如意之子,但他的一生总是与“不祥” 联系在一起。他事业不顺,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三次买车,但都以失败告终;他生活悲惨,妻子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也上吊自尽,最后变成一个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在他身上,寄托了作者对劳苦人民的深深同情,暗示了黑暗的旧社会不合百姓的心意。 虎妞——名副其实的名字。长的虎头虎脑,性格大胆泼辣,却因此吓住了男人,成了没人敢娶的老姑娘。她是个办事的好手,有类似男人的爽快和利落。在和祥子的爱情纠葛中,一直处于主动地位,是个敢于追求个人自由爱情的人。身上有很多阶级剥削的色彩,既有许多恶习,也是社会的牺牲品。 小福子——命运与名字的意义相反,生活中没有福只有祸。卖给人被抛弃;母亲死了;父亲辱骂自己;被迫卖身;最终自尽。这也说明当时希望幸福的人得不到幸福。作为一个悲剧人物,虽然是身处最底层,但是这个福字还是寄寓了作者对其的祝福。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①挫折与失败总是伴随着我们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②任由我们怎样费尽心思地躲避,谁也避免不了不遭受挫折和失败。③但是,挫折并不等于失败。④ 一个暂时失利的人,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 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败。 (1)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第④句的横线上需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请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1)任由我们费尽心思地驱避,谁也避免不了遭受挫折和失败。 (2)如果 那么 【解析】(1)否定词使用不当,去掉“不遭受”中的“不”。(2)分析语义可知,“一个暂时失利的人,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与“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败”之间是假设的关系。所以应用“如果……那么”。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择校就是在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情况下,选择上一所好的学校。这种现象在小学升初中显得尤其突出。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在本学区内上初中,都希望孩子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这样就造成了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初中成为择校的热门。 材料二 一些家长不惜拼钱、拼人脉进行择校。为了在好学校“抢”得“一席之位”,大量孩子就会为升入优质初中而报班补课、考试拿证,一些课外培训因此甚嚣尘上,一些孩子也因此身心俱疲、厌学。“择校”使一些学校“人满为患”,一些学校“少人问津”,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钱择校”“权择校”更带来了“教育不公”“教育府败”等问题。 材料三 在13亿人口的中国,没有哪件事像义务教育一样牵动每个家庭的心,人民群众希望接受更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如何破解“择校”难题?“就近入学”是一直强调的举措。今年年初,教育部就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如今又聚焦19个“义务教育招生入学问题”更受关注的大城市,明确要求制定完善的、规范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 (1)阅读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破解‘择校’,就近入学”的三点好处。(3分) (2)根据材料三续写下句,破解“择校”难题。(要求:句式相同,字数相等)(5分) 上句:倾财力择学校家长无奈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减轻学生压力;体现教育公平或拒绝腐败;较少教育资源 (2)定措施近入学政府监管 【解析】(1) 根据材料二中的“大量孩子就会为升入优质初中而报班补课、考试拿证,一些课外培训因此甚嚣尘上,一些孩子也因此身心俱疲、厌学”可得好处之一:减轻学生压力。根据材料二中的“一些学校‘少人问津’,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可得好处之二:减少教育资源浪费。根据材料二中的“而‘钱择校’‘权择校’更带来了‘教育不公’‘教育府败’等问题”可得好处之三:体现教育公平或拒绝腐败。 (2) 考查拟写对联。阅读材料三可知,材料三主要介绍的是教育部为了落实就近入学,制定了相关措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结合上联的格式,“倾财力”为动宾短语,可对“提要求”,“择学校”为动宾短语,可对“近入学”。“家长无奈”为主谓短语,可对“政府监管”。故下联可拟写为:提要求近入学政府监管。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 好一朵木槿花 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箱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②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保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③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④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中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中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⑤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⑥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⑦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A)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⑧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做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⑨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⑩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⑪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B)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⑫(C)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⑫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⑭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⑮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⑯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⑰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⑱它不再来。 ⑲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节选自《宗璞散文》,有删改。作者:宗璞) 7.阅读全文,作者对木槿花态度变化过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轻视 惊喜 欣赏 期待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物的言行是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结合文中语句,第2段“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我从未仔细看过”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对木棉花的轻视;第8段“惊喜之余”写看到木槿花开,作者感到惊喜或者欣赏;第11段“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可以看出作者对木槿花的情感是感动或是欣赏;从第17段“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得出情感:期待。 8.本文善于将炽烈的感情蕴藏在平静的叙述中,将浓烈的感情与深刻的哲理紧密地结合起来。请你结合(A)处画线句来体会这一特点。(4分) 【答案】木槿带走了作者的忧伤,带来梦幻与希望。从“我”经历死别到面临生之困惑,似乎花开花谢连着人类命运的沉浮与漂泊,花荣花枯胶结着社会的兴衰与变迁。花在寒秋开放了,人又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不幸呢?文章语言质朴,不加雕饰,将浓烈的感情与深刻的哲理紧密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清新厚重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手法的特点。“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这句话,写作者此时看到木槿花开,“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可知此时木槿花开带走了作者的忧伤,带来梦幻与希望。“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中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中年人的生之困惑”,写从“我”经历死别到面临生之困惑,此时看到木槿花开,似乎花开花谢连着人类命运的沉浮与漂泊,花荣花枯胶结着社会的兴衰与变迁。花在寒秋开放了,那么人又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不幸呢?据此分析可知,文章将浓烈的感情与深刻的哲理紧密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清新厚重之感。 9.文中(B)(C)两处画线句反复说“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这里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木槿花在恶劣的环境中所具有的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作用的分析。文章在第⑪⑫段中分别出现了同一句话:“土埋大半截了,花还在开!”第11段中写这句话,是紧承前一句话,交代了我心震颤的原因;第12段将这句话独立成段,而且是第二次出现,很明显有强调的作用,突出木槿花生命力的顽强。这是运用反复的修辞,同时泥土的沉重和花朵的娇弱形成对比,在这样的重压下,花朵依然存活,这种顽强的精神令人震惊、令人敬佩。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0.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精美散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通过那朵木槿花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4分) 【答案】当我们遭遇不幸的时候,千万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恒久与美丽保持坚定的信念,微笑着去面对新的生活,振奋起精神,投身到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中去。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善于提炼,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言之成理即可。这篇文章描述了一株生长在钢筋砖块中的紫色的木槿花,赞美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在作者的笔下,木槿花是美丽的,同时,木槿花也是不屈不挠,勇敢面对一切困难的精神的化身,是作者称颂的对象。据此分析此题可以围绕“要勇敢面对挫折”“具有乐观精神”等角度来回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2分) 蚕儿 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 他很年轻,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纽扣,站在讲台上,笑着给我们介绍自己:“我姓蒋……”说着,他转过身,从粉笔盒儿里捏起一节粉笔,在木头黑板上,端端正正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有一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了一抱最鲜最嫩的桑叶,扔给风葫芦,就往下溜,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嘴里咸腻腻的,一摸,擦出血了,烧疼烧疼的。我俩站在教室门口。 “脸上怎么弄破了?”他走到我跟前。 他牵着我的胳膊朝他住的小房子走去。这回该吃一顿教鞭了! (A)走进小房子,他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撕下一块,缠在一根火柴棒上,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就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他那按着我的头顶的手使我想到母亲按抚我的头脸的感觉。 “怎么弄破的?”他问。 “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 “喂蚕儿。”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你们养蚕干什么?” “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说的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后晌,他领着我们满山满沟跑,采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初夏的傍晚,落日的余晖里,霞光把小河的清水染得一片红。蒋老师领着我们,脱了衣服,跳进水里打泼剌,和我们打水仗。我们联合起来,从他的前后左右朝他泼水。他举起双手,闭着眼睛,脸上流下一股股水来,佯装着求饶的声调,投降了…… 这天早晨,我和风葫芦抱着桑叶,刚走进老师的房子,就愣住了。 老师坐在椅子上发呆,一副悔恨莫及的神色。看见我俩,轻声说:“我对不起你们!”我莫名其妙,和风葫芦对看一眼。 “老鼠……昨晚……偷吃了……几条蚕!” 我和风葫芦奔到竹箩子跟前,蚕少了!一指头长的又肥又胖的蚕儿,再过几天该网茧子了。可憎的老鼠! (B)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风葫芦高兴地喊:“它要网茧儿咧!” 老师把他装衣服的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一个小方格,把那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 陆续又有一条一条的蚕儿爬上箩沿儿,被我们提上网架。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按捺不住,像个小孩,“这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第二天,早饭后,上第一节课了。他站在讲台上,却忘了朝我们点头还礼,一只手把粉笔盒儿也碰翻了。我们挤进老师窄小的房子,全都默默地站着。 他的被卷和书籍,早已捆扎整齐。他站在桌边,强笑着说;“我等不到丝片儿网成了。你们……把蚕儿……拿回家去吧!”说罢,他提起网兜,背上被卷。 后来才听说,老师被调走是有人把他反映到上级那儿了,说他把娃娃惯坏了! 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一点儿先生的架势嘛!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碰到了蒋老师。 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都带着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老人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 (节选自《陈忠实文集》,有删改。作者:陈忠实) 11.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概括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4分) 【答案】①平易近人。他第一次见学生,笑着介绍自己;并与学生们一起采桑养蚕,没有老师架子。②关爱学生。“我”采桑叶不慎摔伤,他亲自给“我”抹药水。③教育有方。他要求“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既不挫伤学生养蚕积极性,也不影响学生的学习。(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1)从“笑着给我们介绍自己”“他领着我们满山满沟跑,采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初夏的傍晚,落日的余晖里,霞光把小河的清水染得一片红。蒋老师领着我们,脱了衣服,跳进水里打泼剌,和我们打水仗。我们联合起来,从他的前后左右朝他泼水。他举起双手,闭着眼睛,脸上流下一股股水来,佯装着求饶的声调,投降了……”这些语句得知,蒋老师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2)“走进小房子,他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撕下一块,缠在一根火柴棒上,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就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他那按着我的头顶的手使我想到母亲按抚我的头脸的感觉”这里看出,蒋老师非常关爱学生;(3)“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从这部分能看出,统一保管蚕儿在自己那里,避免了学生回家分心,说明蒋老师教育有方。 1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为文中(A)(B)两处画线句做批注。(4分) (1)(A)走进小房子,他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撕下一块,缠在一根火柴棒上,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就往我的脸上涂抹。(从人物描写角度) (2)(B)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从语言、修辞角度) 【答案】(1)小说运用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我”爬树受伤,蒋老师给“我”包扎时“翻出”“撕下”“缠在”“蘸上”“涂抹”细致真切,体现出蒋老师对孩子儿们的深切关爱。(意思相近即可) (2)文中“三两条蚕儿”“爬”“扬”“斯斯文文”等词语细致描写了蚕儿吐丝时的色泽、情态,运用了拟人手法,突出蚕儿的可爱,也表现出孩子们活泼天真,对生活充满好奇。(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鉴赏能力。 (A)根据“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嘴里咸腻腻的,一摸,擦出血了,烧疼烧疼的”可知,“我”因爬树受伤。“翻出、撕下、缠在、蘸上、涂抹”一系列动词生动写出蒋老师给我找药搽药的熟练动作,把蒋老师看到学生受伤后很急切、关爱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B)“两三条蚕儿”“爬”“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这些词语是对蚕儿数目、动作、颜色的细致描写,表明学生对蚕儿非常喜爱、观察相当仔细。“斯斯文文地像吟诗”这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学生根据蚕儿的动作情态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把蚕儿比作一个斯文先生在吟诗,相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蚕儿的可爱之处,也体现出孩子们活泼天真,对生活充满好奇。 13.小说结尾,耐人寻味,引人深思,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概括结尾的作用。(4分) 【答案】小说结尾描写了蒋老师接过丝片时的细节,以省略号结束,蕴含了老师当时复杂的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解析】本题是对小说结尾作用的理解。回答本题应紧扣住“复杂”二字,既要答出情感又要结合原文有具体的分析。通读全文可知,这“复杂”的感情中既有“快乐”又有“痛苦”,既有“感动”也有“遗憾”。“没过多久,老师却被调走了”“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得一点儿先生的架式嘛!失了体统嘛”,蒋老师回想自己当年的山村任教经历,其中既有获得肯定的快乐,也有受到非议的痛苦。蒋老师为自己当年探索、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却未能成功而感到无奈、感伤和遗憾。但很幸运的是,“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学生三十多年后仍记得自己,并从事教育工作,践行着自己当年的教育理念,老师为学生能记住自己而感到安慰,为理想的传承而感动。因此,小说结尾以省略号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乃入城。 (选自《执字入城》) 注:①鲁:鲁国,在现在的山东。②计:计谋,策略。③俄:不久,一会儿。④老父;老人。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圣人:具有较高智慧和道德的人。⑥中截:从中间截断。 1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惟手熟尔/尔辈不能究物理 B.求之地中/闻之笑曰 C.遂依而截之/遂反溯流逆上矣 D.阅十余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罢了/你们; B.代词,石兽/代词,这件事; C.于是/于是;D.经历/阅读;故选C。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答案】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是,这。非,不是。木柿,木片。岂,怎么。为,被。暴涨,大水。携,携带。去,离开。 16.(甲)文段中,作者写“寺僧”“讲学家”目的是想批评他们所代表的什么处事态度?(4分) 【答案】批评“寺僧”所代表的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处事态度;批评“讲学家”所代表的不联系实际而空谈事理的处事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结合“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可知,寺僧们先到原地寻找,没有考虑任何因素,然后到下游寻找,只考虑了水的因素,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进行分析、思考,完全是盲目行动,故批评“寺僧”所代表的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处事态度; (2)结合“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可知,讲学家理论知识丰富,考虑了石兽和沙的因素,但是没有考虑到水的因素,缺乏实践经验,故批评“讲学家”所代表的不联系实际而空谈事理的处事态度。 17.(甲)、(乙)文段中的两个故事分别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案】【甲】文段中的故事说明现实情况是复杂的,不能仅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而要综合各种现实因素具体分析; 【乙】文段中的故事说明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决不能盲从别人的意见。 【解析】本题考查主题。(1)【甲】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分别去找石兽或者给出找石兽的方法,寺僧只考虑了水的因素,讲学家只考虑了石兽和沙两个因素,老河兵考虑了石兽、沙、水三个因素,最终按照老河兵的方法找到了石兽,寺僧和讲学家考虑的因素少、缺乏实际的经验,只凭理论主观推断,所以失败了,老河兵具有实践经验,考虑全面,所以成功了。所以故事说明道理是:现实情况是复杂的,不能仅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而要综合各种现实因素具体分析; (2)【乙】文。结合“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可知,老人建议执长竿入城门者把长竿从中间截断,这种做法让长竿失去了其价值,是愚蠢的,故事对老人持批评态度,故事说明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结合“遂依而截之,乃入城”可知,执长竿入城门者听从了老人的意见,截断了长竿,没有动脑筋去思考这个意见是否应该接受,故故事告诉人们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决不能盲从别人的意见。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8.请用自己的话来描绘颈联为我们所展现的画面。(2分) 【答案】山上云雾缭绕,诗人心也为之荡漾,看着那些归巢的鸟儿,诗人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了这大自然的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注意不能翻译诗句。示例:在山峦的山腰位置,弥漫、飘荡着层层白云,不时有飞鸟从眼前飞过,我睁大眼睛远望,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了这大自然的美景。 19.古诗文中的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尾联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2分) 【答案】原意:(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群山,以众山为渺小。衍生意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看到更加广阔的风景。(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分析能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众山的小和泰山的高大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决心。由此可知其字面意思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到那时放眼望去,众山都会显得矮小。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泰山绝顶的壮志,后多用来表现一个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实现理想的雄心壮志。 四、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全国人民投入战斗。这场战“疫”中,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获得了大家的支持与尊重。与此同时,无数普通人都在为战胜病毒而默默努力:快递小哥坚守岗位,为保障物资供应四处奔忙;环卫工人清扫消毒,搭建起一道阻挡病毒的防护墙;社区保安日夜值守,全心投入疫情防控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志愿者同样没有缺席,“逆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各个角落……这些未在医院的普通劳动者也值得我们尊敬。 请从上述“普通劳动者”中选择一个对象,以中学生李明的身份给他们写一封信,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与敬意,600字左右。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立意指津】 本题考查情境作文。 第一,审题。题干的第一个要求是,体是书信体,写作时要严格遵守书信的写作格式,开头顶格,有称呼,另起一行空两个,问好。结尾空两个写“此致”,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再另起一行,写落款人姓名:李明,最后写日期。题干的第二个要求,以抗击疫情过程中“普通劳动者”为写信对象,一定要注意“这些未在医院的普通劳动者也值得我们尊敬”这句话,不能写那些抗击疫情的医护工作者,而是选择材料中所给的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社区保安、志愿者中的一个,表达对这些普通工作者的敬意和感激。他们虽然没有工作在最危险的疫情第一线,但是他们给一线工作者提供了许多的帮助,给那些在家的普通居民们,给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行带来了许多的帮助,他们是我们战胜疫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也许会被无意识地忽略,而这封信就是要写他们的贡献,写对他们的敬意。 第二,思路。要表达对这些普通工作者的感激和敬意,不能空洞地喊口号,而是要有具体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自己看到的、读到的、听到的那些为抗击疫情奋战的普通劳动者们的所作所为,在对他们具体行动的描绘和记叙中展现他们精神的高尚、行为的可贵,展现他们的爱国意识,奉献精神,勇敢无畏等等。一定要抓住他们行为中的典型的、具有思考意义的行为、选择、细节来写。结构上可以采用片段组合式,展现两到三个画面,描绘他们的勇敢的、奉献的举动、场面,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三,语言。文章主题清晰,就是表达敬意,这份敬意是热烈的,所以在语言上除了运用记叙和描写外,还应该适当运用抒情和议论,可以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敬意和赞美,也可以在记叙和描写中穿插抒情、议论。也可以适当的运用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营造氛围。 学魁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