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甘肃省
天水市
麦积区
2015
2016
学年
年级
期末
物理
试卷
解析
2015-2016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
1.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2.坐在高速行驶火车上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迎面开来的火车 B.铁轨
C.火车车厢 D.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
3.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4.南极洲有着一望无际的冰川,如下对于冰川描述,正确的是( )
A.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热熔化成水,傍晚气温下降,水又凝固成冰川
B.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不能吸热,所以不会熔化成水
C.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热,但冰的温度达不到熔点,故不能熔化
D.不管是白天还是傍晚,冰川的温度始终是0℃
5.关于液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缩体积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
B.液化过程是个吸热过程
C.液化过程是个放热过程
D.液化过程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20°,则入射角为60°
7.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将一块铁矿石由地球运到太空
B.砍树的斧头被磨锋利以后
C.铁块熔化成铁水
D.用拔丝机将一根铁丝拉长以后
8.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图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是( )
A. B. C. D.
9.下面是小莉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10.有三个焦距都是20cm的凸透镜,小明利用它们和辅助材料制作了三个简易的光学器材.第一个制作成简易照相机,用来拍摄挂在墙上的油画;第二个制作成一台投影仪,用来展示幻灯片;第三个直接作放大镜用,用来观察一只小昆虫.对于上述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时,放大镜到昆虫的距离可以是11cm
B.用照相机拍摄照片时,照相机镜头到油画的距离可以是20cm
C.用投影仪展示幻灯片时,投影仪镜头到幻灯片的距离可以是22cm
D.上述过程中,昆虫通过透镜成的像是虚像,油画透过透镜成的是实像
11.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将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分别装在这三个容器中,已知ρ硫酸>ρ盐水>ρ酒精.甲、乙、丙三个容器依次分别装的是( )
A.硫酸盐水酒精 B.盐水酒精硫酸 C.酒精硫酸盐水 D.硫酸酒精盐水
12.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声音是一种波
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
C.声波具有能量
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13.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1分)
14.速度的基本单位是 ,速度的物理意义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
[来源:学&科&网Z&X&X&K]
15.在体育与健康测试中,小明跑前500m路程所用的时间为1min20s,跑后500m路程用的时间为2min.则他跑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稍快”、“稍慢”或“相等”),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m/s.
16.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 .这说明了 .
17.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是指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大小,计量噪声强弱常用 做单位.
18.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 热量.
19.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离水面4m时,小鸟在湖面上的“倒影”是 (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离小鸟 m.
20.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液体时,已知入射光线与液体表面的夹角是45°,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是105°,则折射角是 °,入射角是 °.
21.在用电饭锅蒸包子时,透过玻璃罩可以看到包子较大,而实际上我们看到是包子的一个 (选填“实”或“虚”)像,玻璃罩起到了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作用.
22.野战部队携带的压缩饼干与普通饼干相比,好处在于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它的密度 ,体积 .(选填“较大”或“较小”)
23.某同学从一均匀大岩石上砸下一小块岩石,用天平称得质量是27g.放入装有8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到90mL,这块岩石的密度是 kg/m3,这一小块岩石的密度与那一大块岩石的密度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三、识图作图(8分)
24.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所测木块的长度为 .
25.完成光路图.
26.如图,S是点光源,光线a、b分别是S发出的光线和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请完成光路图.
四、探究实验题(每空1分,共23分)
27.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平面镜成 , 的 像.
28.如图所示,某种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观察图象并回答:
(l)物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 ℃;
(2)这种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物质的熔点是 ℃,熔化过程中用了 min;
(4)BC段表示物质处于 状态(填物态形式).
29.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请思考下列问题:
(1)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所示(P点是2倍焦距处).你解决的方法是 .
(2)调整后,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这次成的倒立、 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上.
(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 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 点(选填“C”或“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
30.请你完成测量某金属块的质量和密度时的若干操作:
(1)测量金属块质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处,此时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填“左”或“右”)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放在右盘中砝码的数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g;放入金属块前量筒内水的体积为10mL,放入金属块后量筒内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金属块若有磨损,则它的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五、计算题(22分)
31.一个瓶子的质量是500g,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1000g,装满某种液体时的总质量是90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2.汽车沿一平直公路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其正前方有一座山崖,当汽车经过某处时驾驶员鸣响喇叭,2秒后听到回声.若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求驾驶员听到回声时汽车与山崖的距离?
33.体积为30cm3的铜球,质量是89g,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它的总质量是多少?(铜的密度ρ铜=8.9×103 kg/cm3)
34.我国约有4亿多人需配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组成眼镜的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
材料
技术指标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
钛合金
透光量
92%
91%
﹣
﹣
密度(kg•m﹣3)
1.3×103
2.5×103
8.0×103
4.5×103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腐蚀
较耐腐蚀
(1)求一块体积为4×10﹣6m3的玻璃镜片的质量.
(2)如图所示的一副铜合金镜架的质量为2×10﹣2kg,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求一副镜架的质量.
2015-2016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
1.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考点】长度的测量.
【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还要掌握误差和错误是截然不同的,在物理实验中,误差只能减小,是不能避免的,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能避免的,
【解答】解:
A、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属于错误的操作,应及时改正,而不是通过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来减小,故A错误;
B、刻度尺不精密时,应选用精密的测量的仪器,而通过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的方法不正确,故B错误;
C、实验中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做是为了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故C正确;
D、错误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不会避免错误的出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要正确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2.坐在高速行驶火车上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迎面开来的火车 B.铁轨
C.火车车厢 D.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解:
A、乘客相对于迎面驶来的火车位置不断变化,以迎面驶来的火车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乘客相对于铁轨位置不断变化,以铁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乘客相对于火车车厢位置保持不变,以火车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符合题意,故C正确;
D、乘客相对于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位置不断变化,以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物体运动状态选择参照物,是一道基础题.
3.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考点】响度.
【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
根据响度定义,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时,音叉振幅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与其他因素无关.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响度定义的了解情况,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解释.
4.南极洲有着一望无际的冰川,如下对于冰川描述,正确的是( )
A.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热熔化成水,傍晚气温下降,水又凝固成冰川
B.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不能吸热,所以不会熔化成水
C.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热,但冰的温度达不到熔点,故不能熔化
D.不管是白天还是傍晚,冰川的温度始终是0℃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冰是晶体,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
【解答】解:(1)南极洲的平均温度在﹣25℃左右,达不到冰的熔点,不会发生熔化和凝固过程,故A错误;
(2)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收热量,但达不到冰的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故B错误,C正确;
(3)南极洲的平均温度在﹣25℃左右,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热,晚上放出热量,温度是变化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晶体熔点、凝固点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
5.关于液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缩体积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
B.液化过程是个吸热过程
C.液化过程是个放热过程
D.液化过程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其中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但只靠压缩体积有些气体不能液化;
(2)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A、只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不能使所有气体液化,故A错误;
BCD、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类题目是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吸热和放热现象的理解.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20°,则入射角为60°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同时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特别是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不平行,但仍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B错误.
(2)光线垂直镜面入射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故C错误.
(3)因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首先要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同时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的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将一块铁矿石由地球运到太空
B.砍树的斧头被磨锋利以后
C.铁块熔化成铁水
D.用拔丝机将一根铁丝拉长以后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
【专题】质量及其测量.
【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变化而变化.随所含物质的多少变化而变化.
【解答】解:
A、将一块铁矿石由地球运到太空,矿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不合题意;
B、把斧头表面磨光.所含有的铁物质在减小,质量也会变小.符合题意;
C、铁块熔化成铁水,状态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质量不变.不合题意;
D、铁丝通过拔丝机拉长.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物质多少没有变化,质量不变.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判断一个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关键是抓住“物质的多少”是否改变.
8.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图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是( )
A. B. C. D.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图析法.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解答】解:要想正确矫正近视眼,就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选项中A、B像都没有成在视网膜上,故可排除A、B;
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C选项中是凹透镜,符合题意,而D选项中是凸透镜,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通过实验考查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理解和掌握情况,会对比分析解答.
9.下面是小莉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且吸热.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液态.
【解答】解:A、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B、冰糕冒“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糕液化形成的.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吸热可以得到低温.不合题意.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汽水瓶液化形成的.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液化、凝华和升华现象,考查了我们对于生活中出现的物态变化的判断能力,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
10.有三个焦距都是20cm的凸透镜,小明利用它们和辅助材料制作了三个简易的光学器材.第一个制作成简易照相机,用来拍摄挂在墙上的油画;第二个制作成一台投影仪,用来展示幻灯片;第三个直接作放大镜用,用来观察一只小昆虫.对于上述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时,放大镜到昆虫的距离可以是11cm
B.用照相机拍摄照片时,照相机镜头到油画的距离可以是20cm
C.用投影仪展示幻灯片时,投影仪镜头到幻灯片的距离可以是22cm
D.上述过程中,昆虫通过透镜成的像是虚像,油画透过透镜成的是实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像同侧.应用是放大镜.
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
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
【解答】解:A、放大镜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所以放大镜到小昆虫的距离应小于20cm,即11cm是可以的,故A正确;
B、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所以照相机镜头到画的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即物距大于2×20cm=40cm.故B错误;
C、投影仪根据物距处于1倍、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制成,所以投影仪的凸透镜到幻灯片的距离应大于20cm,小于40cm,即22cm是可以的,故C正确;
D、上述过程中,观察昆虫相当于放大镜,故昆虫通过透镜成的像是虚像;观察油画相于当照相机,透过透镜成的是实像,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
11.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将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分别装在这三个容器中,已知ρ硫酸>ρ盐水>ρ酒精.甲、乙、丙三个容器依次分别装的是( )
A.硫酸盐水酒精 B.盐水酒精硫酸 C.酒精硫酸盐水 D.硫酸酒精盐水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V=可知,质量相等时,密度越大的液体、体积越小,密度越小的液体、体积越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因为三者质量相等,且ρ硫酸>ρ盐水>ρ酒精;
所以根据V=,体积最大的是酒精,体积最小的是硫酸;
故甲、乙、丙三个容器中依次装的是硫酸、酒精、盐水.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体积大小的判断,关键是密度公式变形的灵活运用;要注意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学会利用题目所给的条件准确分析问题.
12.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声音是一种波
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
C.声波具有能量
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考点】声与能量.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波是一种振动,能传递能量.
【解答】解:人们利用声波可粉碎人体内的“结石“,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经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结石粉碎,这是因为声波能使物体振动,从而达到粉碎小石头的目的.这种现象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声音传递能量的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13.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考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专题】错解分析题;声与光.
【分析】(1)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2)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
(3)凸透镜成像特点:①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A、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不符合题意.
B、虚像是正立的.平面镜的虚像是正立的,但是左右相反;凸透镜的虚像是正立的、左右是一致的.符合题意.
C、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不符合题意.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缩小的、等大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1)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2)掌握分别实像和虚像的方法.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1分)
14.速度的基本单位是 m/s ,速度的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s .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顺推法;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根据对速度物理意义和速度、时间单位的掌握作答.
【解答】解: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等于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基本单位是m/s;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
故答案为:m/s;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s.
【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理量物理意义及其单位的了解,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容易解答.
15.在体育与健康测试中,小明跑前500m路程所用的时间为1min20s,跑后500m路程用的时间为2min.则他跑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稍快 (选填“稍快”、“稍慢”或“相等”),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5 m/s.
【考点】速度的计算;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计算题.
【分析】知道前半路程和后半路程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前半路程和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就是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前半路程的用的时间:
t1=1min20s=80s,
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v1===6.25m/s;
后半路程的用的时间:
t2=2min=120s,
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v2==≈4.17m/s;
∴v1>v2,
即: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稍快;
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v====5m/s.
故答案为:稍快,5.
【点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计算平均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能加起来被2除.
16.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 摇动 .这说明了 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
【考点】声与能量.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解答此题应了解:物体的振动可以产生声音,而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敲击橡皮膜时,由于膜的振动产生了声音,由于声波能传递能量,当声波到达火焰处时,火焰就会晃动;
故答案为:摇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声与能量的关系: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17.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是指发声体做 无规则振动 时,发出的声音大小,计量噪声强弱常用 分贝(dB) 做单位.
【考点】噪声及来源;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专题】声现象.
【分析】(1)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解答】解: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计量噪声强弱常用分贝(dB)做单位.
故答案为:无规则振动;分贝(d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噪声定义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8.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凝华 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 吸收 热量.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解答】解:水蒸气遇冷会直接变成小冰粒,形成霜,发生的是凝华现象;
雪在熔化时会从周围吸收热量,变成液态的水;
故答案为:凝华,吸热.
【点评】掌握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其吸热和放热情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9.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离水面4m时,小鸟在湖面上的“倒影”是 虚 (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离小鸟 8 m.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虚像;
已知小鸟距水面4m,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4m,所以“倒影”距小鸟为4m+4m=8m.
故答案为:虚;8.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和掌握,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做出解答.[来源:学+科+网]
20.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液体时,已知入射光线与液体表面的夹角是45°,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是105°,则折射角是 30 °,入射角是 45 °.
【考点】光的折射规律.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同时要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的规律作图.
设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β,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已知入射光线与液体表面的夹角是45°,则入射角∠AOD=90°﹣45°=45°,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AOD=∠DOB=α=45°.
由题意知∠BOC=105°,
则折射角β=180°﹣∠BOC﹣∠DOB=180°﹣105°﹣45°=30°,
故答案为:30;4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及其有关的计算.解决此题最关键的是根据题意画出对应的光路图,根据反射定律的内容和已知条件进行计算.
21.在用电饭锅蒸包子时,透过玻璃罩可以看到包子较大,而实际上我们看到是包子的一个 虚 (选填“实”或“虚”)像,玻璃罩起到了 放大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作用.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生活中的透镜.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透镜中间和边缘的厚薄判断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2)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玻璃罩向上“凸起”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包子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虚;放大.
【点评】(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具体应用.
(2)凸透镜的材料可以是玻璃,可以是水,可以是其他的透明材料,成像特点是相同的.
22.野战部队携带的压缩饼干与普通饼干相比,好处在于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它的密度 较大 ,体积 较小 .(选填“较大”或“较小”)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一定质量的物体,被压缩之后间隙减小,体积减小,密度变化用ρ=分析.
【解答】解:压缩饼干与普通饼干相比,好处是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物质间隙减小,所以体积变小;
由公式ρ=分析得: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它的密度增大.
故答案为:较大;较小.
【点评】压缩饼干与一般饼干的区别在于:饼干间的空气减少,缝隙减小,所以密度变大.
23.某同学从一均匀大岩石上砸下一小块岩石,用天平称得质量是27g.放入装有8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到90mL,这块岩石的密度是 2.7×103 kg/m3,这一小块岩石的密度与那一大块岩石的密度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考点】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密度及其特性.
【专题】实验题.
【分析】岩石的密度要用公式ρ=去求出,而体积注意是两次量筒的示数之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因此与岩石和大小没有关系.
【解答】解:岩石的体积V=90mL﹣80mL=10mL=10cm3,岩石的密度ρ===2.7×103kg/m3;小块岩石的密度与大块岩石的密度是相等的.
故答案为:2.7×103,相等.
【点评】由题主要考查了对密度公式的熟练运用,同时考查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相同,密度就相同.
三、识图作图(8分)
24.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所测木块的长度为 20.0mm .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刻度尺上两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
(2)物体的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体两端点所对应的刻度尺示数之差是所测木块的长度.
【解答】解:由图知:
(1)刻度尺上两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是1mm,则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
(2)已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所测木块的长度为50.0mm﹣30.0mm=20.0mm.
故答案为:1mm;20.0mm.
【点评】(1)本题考查了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度刻度尺进行读数,是一道基础题;
(2)对刻度尺读数时要注意:①首先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②看所测物体的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对其;
③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其.
25.完成光路图.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反射与入射的关系: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折射与入射的关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液体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1)由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首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虚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2)光由空气斜射入液体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
【点评】在光路图中,法线要画成虚线,如果能够确定反射角,在光路图中,一定要标出反射角的度数;画折射光路时,一定注意光从哪种介质进入哪种介质.
26.如图,S是点光源,光线a、b分别是S发出的光线和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请完成光路图.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此题中的b光线的入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焦点F的位置.
【解答】解:①b光线平行于主光轴,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因此将b点的入射光线反向延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左端焦点F位置,然后可确定右边焦点位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②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将b点的入射光线延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右端虚焦点的位置,然后可知左边虚焦点的位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点评】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