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解析版
解析
浙江省
湖州
中学
年级
期末
物理
试卷
每天教育
2014学年浙江省湖州八中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2012•岳阳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
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考点:
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
(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物体;
(2)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
解:A、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即“闻其声而知其人”,不是响度,故A错;
B、“不敢高声语”是指不敢大声说话,指响度,不是音调,故B错;
C、在学校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
D、超声波通过传递能量可以击碎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现象中的基本知识,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以及声音的利用.
2.(3分)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
黑板
B.
书包
C.
太阳
D.
投影屏幕
考点:
光源.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靠反射别的物体发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解答:
解:黑板、书包、投影屏幕本身不会发光,太阳自身能够发光,因此只有太阳是光源.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源的概念,比较简单,把握自身发光是解题的关键.
3.(3分)(2012•南海区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中月”比空中的月亮离水面远
B.
用照相机拍摄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C.
“照镜子”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光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A、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距等于像距;
B、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C、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
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解答:
解:A、“水中月”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距等于像距,因此“水中月”与空中的月亮离水面距离相等,故本选项错误;
B、照相机就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制成的,故本选项正确;
C、“照镜子”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
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原理,色光的三原色等知识点,属于识记内容,一定要牢记.
4.(3分)关于内燃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燃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
B.
在压缩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内燃机的效率约为20%~45%
D.
一般来说,柴油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比例比汽油机大
考点: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热机的效率.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热机的原理是利用燃烧产生的高温燃气推动活塞做功,从而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
解:A、热机工作时通过燃料的燃烧得到内能,再通过高温燃气对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内燃机的效率一般很低,大约为20%~45%,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油机的火花塞可以发出电火花,燃气燃烧;而柴油机是喷油嘴喷出雾状柴油,进行压燃式点火,故柴油机相对汽油机而言,燃烧更充分,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比例更大,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CD.
点评:
此题考查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特点及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知道热机的定义和能量的转化过程,属于识记内容.
5.(3分)(2011•常州模拟)用一只量筒、水、一根细针做实验,来测木块的某些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木块的体积、所受的浮力、质量和密度都能测量
B.
只能测木块的体积
C.
只能测木块所受的浮力
D.
只能测木块的体积、质量和密度
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密度的计算.
专题:
设计与制作题.
分析:
根据测量木块密度时测量出的物理量即可分析得出.
木块密度实验的原理分析:需要测出木块的质量和体积;
木块完全进入水中可得出木块的体积,木块漂在水面时可测出排开水的体积;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求出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
而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再由G=mg可以求出木块的质量,
最后由ρ=即可求出.
解答:
解:实验步骤:(1)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2)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读出体积V2.(3)把木块用针完全压入水中,读出体积V3.
木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V2﹣V1,根据F浮=ρgv排=ρg(V2﹣V1)=G,m==ρ(V2﹣V1),
木块的体积V=V3﹣V1,木块的密度再根据=,
因此木块的体积、受的浮力、质量和密度都能测出来.
故选A.
点评:
该题考查了利用量筒测量固体密度的一种方法,而且固体的密度还小于水的密度,是借助浮力求出固体的质量,难度较大,容易出错.
6.(3分)关于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如图)的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摩托车装有排气管,电动摩托车也装有排气管
B.
月球上不能使用摩托车,但能使用电动摩托车
C.
摩托车行驶时会造成大气污染,电动摩托车行驶时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D.
摩托车行驶时将汽油的化学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摩托车行驶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考点:
实用电动机的构造、特点和应用.
专题:
应用题;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1)电动摩托车内部是电动机,即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制成的,消耗电能产生机械能,所以该车不会受是否有空气的影响,且基本上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2)摩托车的发动机是内燃机,需要消耗汽油,故其在工作时必须有空气,且最终将汽油的化学能转化成了机械能,对空气污染较为严重.
解答:
解:A、摩托车装有排气管,电动摩托车的发动机是电动机,所以不需要装有排气管,故符合题意;
B、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不能使用摩托车,但能使用电动摩托车,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摩托车行驶时会造成大气污染,电动摩托车行驶时不会造成大气污染,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摩托车行驶时将汽油的化学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摩托车行驶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知道电动机和内燃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区别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7.(3分)(2010•河南)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实心长方体甲和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B.
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C.
将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D.
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密度公式的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专题:
压轴题;图析法.
分析:
由图象中数据可求得两物体的密度大小,比较物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可知两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将两物体捆在一起时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两物体的状态.
解答:
解:由图可知甲物体的密度ρa=,
乙物体的密度ρb=.
因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甲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沉入水底;故A错误;
因乙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乙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漂浮于水面上,故B错误;
当将体积相等的甲、乙捆在一起后,设每一个的体积为V,则两物体的重力G1=ρagV+ρbgV=2.5×103kg/m3×gV;
两物体所受浮力F1=ρ水g2V=2×103kg/m3×gV.
则G1>F,故两物体会沉入水底,故C错误;
当将质量相等的甲、乙物体捆在一起时,重力G2=2mg;
两物体所受浮力F2=ρ水g+==2.5mg.
F2>G2,故物体将上浮,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利用图象法求得物体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及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分析求解;图象法是物理学中常用方法,在学习中应注意如何读出图象中告诉的有用信息并能加以利用.
8.(3分)(2007•绵阳)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
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
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
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都正确
B.
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
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
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
光年是光一年所走的路程是长度单位;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光通过玻璃板会发生折射,会形成虚像.
解答:
解:光年是长度单位,表示时间单位,故①错误.
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故②正确.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静湖面上的“倒影”也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成立,故③错误.
光通过玻璃板会发生折射,会形成虚像.所以看到的是字的虚像,故④正确.
所以A,B 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看出学生对光年,光沿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这些光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9.(3分)(2009•青海)下列关于功、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嫦娥一号”飞船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B.
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有潜在的危险性,是因为积蓄在高处的湖水有很大的重力势能
C.
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就越多
D.
物体的内能越多,具有的功就越多
考点:
机械能守恒条件;功;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势能的影响因素;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专题:
学科综合题.
分析:
A、根据飞船在加速过程中速度和高度、质量的变化来判断机械能的变化;
B、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根据重力势能的定义来分析;
C、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热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来描述;
D、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一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多,它能够做的功就越多.
解答:
解:A、飞船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质量一定时,速度变大,动能变大,上升时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机械能变大,所以A是错误的;
B、积蓄在高处的湖水有一定的高度,所以具有一定的重力势能,所以B是正确的;
C、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具有来描述,所以C是错误的;
D、物体的内能越多,能够做的功就越多,所以D是错误的.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动能、势能的变化,重力势能,热量和功,是一大学科综合题,但考查的方式比较简单,也是一道基础题.
10.(3分)下列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
减少各种热损失
B.
加润滑油减少机器各部件之间的摩擦
C.
充分利用废气的能量,如建热电站
D.
采取少消耗总能量的办法
考点:
热机的效率.
分析:
热机的效率是指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要提高热机的效率,要尽量减少热量的各种损失.
解答:
解:减少各种热损失、加润滑油减少机器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充分利用废气的能量,如建热电站,都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提高热机的效率,所以ABC都是可取的方法.少消耗总能量,不一定能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所以D方法不可取.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热机的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是一道不错的题目.
二、填空题
11.(3分)(2012•徐州)如图所示,小明站在扶手电梯上匀速上楼,可小明说自己没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扶手电梯 .在上楼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离开电梯时,人容易向前倾倒,这是因为人具有 惯性 .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惯性;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判断小华的动能大小从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考虑;动能大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解答:
解:(1)小明在商场乘电梯匀速上楼,小明和扶手电梯之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以扶手电梯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2)小明在匀速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变大,所以重力势能变大;
(3)离开电梯时,人容易向前倾倒,这是因为人具有惯性,下半身虽然停止运动,但上半身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扶手电梯;变大;惯性.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惯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变化.
12.(3分)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或数字: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是50 kg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60 g ;
5g/cm3= 5×103 kg/m3;
一个苹果重约2 N .
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1)根据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物体的质量进行估计,明确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再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合适的单位.
(2)密度的单位,1g/cm3=1×103kg/m3,按照先换后算的顺序进行单位换算.
(3)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解答:
解:
(1)∵质量的单位有:t,kg,g,mg,(1kg=1公斤,500g=1斤)
∴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是50kg,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60g;
(2)5g/cm3=5×103kg/m3.
(3)一个苹果重约2N.
故答案为:kg;g;5×103;N.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密度、力的单位的认识及其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同时又考查了对一般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13.(3分)(2011•樊城区模拟)如图所示的钳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它的钳柄上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 摩擦 ;钳口较薄,是为了增大 压强 .使用钳子剪铁丝时,它是 省力 (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杠杆的分类;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钳柄上有花纹是使接触面粗糙,为了增大摩擦力.
(2)钳口较薄是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解答:
解:(1)钳柄上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不易滑落.
(2)钳口较薄,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容易剪断物体.
(3)根据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是省力杠杆.
故答案为:摩擦;压强;省力.
点评:
(1)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杠杆的三种分类.
14.(3分)仔细观察图(甲),电风扇向左面吹风,小车便朝右方运动起来,说明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观察图(乙)发现,将滑动变为
滚动 的方式可以减小摩擦;打桩机的重锤落下将木桩打入地中,如图(丙)所示,这说明被举高的物体具有
重力势 能.
考点:
力作用的相互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专题:
学科综合题.
分析: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在施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这个物体施加的反作用力;
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解答:
解:电风扇向左面吹风,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对电风扇施加了一个向右的反作用力,使小车向右运动;
由图乙可知,将滑动变为滚动,小车拉起来要省力的多,说明了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减小摩擦;
打桩机的重锤落下将木桩打入地中,说明举高的重锤具有能量,它具有重力势能;
故答案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滚动;重力势.
点评:
此题考查的知识比较多,但都是比较简单的,只要我们认真的分析就一定可以做出正确的解答.
15.(3分)坐在直升机上的人看到地面上的人向下运动,这是以 直升机 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上的人为参照物,则直升机在 上升 (此空填“上升”或“下降”)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
解:坐在直升机上的人看到地面上的人向下运动,这是以直升机为参照物;若以地面上的人为参照物,则直升机在上升.
故答案为:直升机;上升.
点评: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6.(3分)“蹦极”是一种新型而富有刺激性的运动项目,人在蹦极时,有一根弹性极强的橡皮绳,一端系住人的腰部,另一端系在跳台上部,如图所示,当人下落到B点时,橡皮绳刚好被拉直,如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则人在B点上端下落过程中只受到 重 力的作用;当下落到B点下端时,由于橡皮绳发生了 弹性形变 ,此时人又受到一个由 橡皮绳 施加的 弹力 的作用,随着人的下落,橡皮绳的 伸长 越来越长,则 弹 力越来越大,人受到的合力则越来 小 ,当合力为零时,人就达到最大速度,开始做减速运动.
考点:
能量转化的现象.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的大小,发生弹性形变的难易程度.形变越大,越难,弹性势能越大.
解答:
解:人在B点上端下落过程中只受到重力作用,当下落到B点下端时,由于橡皮绳发生了弹性形变,此时人又受到一个由橡皮绳施加的弹力作用,随着人的下落,橡皮绳的伸长越来越长,所以弹力越来越大,由于重力和弹力的方向相反,所以人受到的合力越来越小.
故答案为:重;弹性形变;橡皮绳;弹力;伸长;弹;小.
点评:
该题考查了动能、重力势和弹性势能之间的变化,其中弹性势能的变化,关键看弹性形变的大小,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17.(3分)(2012•高邮市模拟)汽车发动机是用水作冷却剂的,这是利用了水的 比热容大 的性质;冬天,小明的父亲将车启动行使在路上,不一会儿汽车挡风玻璃的内侧出现了一层“白雾”,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 液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成的,为了尽快消除“白雾”,你认为应该开启空调的 热 (填“冷”或“热”)风.
考点: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和同样质量的其它物质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水从发动机吸热多;
(2)根据液化放热来进行判断.玻璃的雾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现象,雾气消失是由于蒸发.
解答:
解:(1)和质量相同的其它物质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热多,即:水的比热容大;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就是利用水的这个特性;
(2)玻璃的雾气是由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出热量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对着车窗玻璃吹暖风,可使小水珠吸热加速蒸发,车窗玻璃就变清晰了.
故答案为:比热容大;液化;热.
点评:
考查了水的比热容大及液化与蒸发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
18.(3分)(2008•甘南州)如图所示,重为10N的物体G挂在杠杆的A端(杠杆重力不计),要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在B端至少要施加 4 N的力,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下 .
考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专题:
计算题;推理法.
分析:
要使在B端施加的力最小,就要使动力臂最长,过B做杠杆的垂线,沿此方向用力动力臂最长,动力最小,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求用力大小.
解答:
解:如图,过B做杠杆的垂线,沿此方向(竖直向下)用力动力臂最长为OB,最省力,
OB:OA=5:2,
∵杠杆平衡,
∴F×OB=G×OA,
∴.
故答案为:4,竖直向下.
点评:
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连接支点和动力作用点,过动力作用点做连线的垂线,沿此方向用力动力臂最长,最省力.
三、作图题
19.(2分)如图所示,重10N的木箱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画出木箱A受重力的示意图.
考点:
重力示意图.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按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画出重力的示意图即可.
解答:
解:因为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由重心竖直向下作线段,在末端画出箭头,标出重力大小,如图:
点评:
本题考查重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只要注意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方向竖直向下,画出重力的示意图是不难的.
四、计算题
20.把高温铁块投入质量为10kg、温度为10℃的水中,水吸收的热量是2.1×106J,则水的温度会升高多少?[不计热损失.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考点:
热量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知道水吸收的热量、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升高的温度.
解答:
解:
∵Q吸=cm△t,
∴△t===50℃,
答:水的温度会升高到50℃.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t的掌握和运用,计算时注意温度升高了(△t)与升高到(末温)的区别.
21.把500克的水加热到100℃,吸收了1.68×105焦的热量,则它的初温是多少?
考点:
热量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解决此题要利用公式Q吸=cm(t﹣t0)变形公式即:求解计算.
解答:
解:∵Q吸=cm(t﹣t0),∴
∴;
答:它的初温是20℃.
点评:
求解此题要结合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五、综合题
22.如图所示,质量为8kg,边长为5cm的正方体物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通过细绳系于轻质杠杆BOC的B端,杠杆可绕O点转动,且CO=3BO,在C端用F=20N的力竖直向下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绳重不计,g取10N/kg)
求:
(1)物体A的重力G;
(2)B端细绳的拉力F拉;
(3)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F压;
(4)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P.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重力的计算;杠杆的平衡条件.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强、液体的压强;简单机械.
分析:
(1)知道物体的质量,利用重力公式求物体A的重力;
(2)知道两力臂的大小关系和F的大小,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求B端细绳的拉力;
(3)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等于A受到的重力减去绳对物体的拉力,据此求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
(4)知道A对地面的压力,求出受力面积,再利用压强公式求A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
解:(1)物体A的重力G=mg=8kg×10N/kg=80N;
(2)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拉×OB=F×OC,
则F拉===60N;
(3)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F压=G﹣F拉=80N﹣60N=20N;
(4)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5cm×5cm=25cm2=2.5×10﹣3m2,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8000Pa;
答:(1)物体A的重力为80N.
(2)B端细绳的拉力是60N.
(3)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是20N.
(4)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是8000P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重力的计算、压强的计算、杠杆的平衡条件,知识点多,要求灵活掌握,属于难题.利用好杠杆平衡条件是本题的关键.需要正确分析各方面的关系,熟练运用相关公式.
23.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 10 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 10 分钟.
(2)从图象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凝固点为 ﹣2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 低 了(选填“高”或“低”).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变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考点: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根据图象可知:凝固过程是温度保持不变的那一段,即可确定正确答案;
(2)液态的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凝固的过程中放热,但温度时不变的;
(3)与水凝固的图象对比即可求解;
(4)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解答:
解:(1)∵凝固为晶体的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
有∵在图象中与横轴平行的一段是温度保持不变的;
∴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
故答案为;10;10.
(2)液态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凝固时放热,温度是不变的.
故答案为:不变.
(3)从图象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
又知:水的凝固点是0℃,
∴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
故答案为:﹣2;低.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
∴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
∴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
∴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故答案为:变多.
点评:
解决此题的根据是要读懂晶体凝固的图象,特别是要弄明白究竟哪段是凝固过程.还要知道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变化.
24.(2013•宜春模拟)请你认真阅读下列几份资料,并思考回答题后的问题.
资料1:“大气压”是描述大气对地面物体压力的物理量,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那里的大气压越小;离地面越深的地方(如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大气压越大.
资料2:科学家在研究水的沸点和海拔高度之间关系时,通过实验测出不同高度处的水的沸点大约值.(如下表所示)
海拔高度h/km
0
1
3
6
9
…
水的沸点t/℃
100
97
91
80
70
…
资料3: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办法除去糖中的水分,是为了糖在沸腾的时候不致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
资料4:如图所示,为青山、海湾、东京三个城市的等高地形图.
[问题]
(1)根据你对上述资料的分析思考,你认为在海拔8.848km的珠穆朗玛峰顶上,水的沸点大约是 70.45 ℃.
(2)资料2给出了水在不同高度处的沸点,决定水沸点高低的因素是“大气压”.请你将水的沸点和大气压之间的关系用文字写出来: 液体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 .
(3)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C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B.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C.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4)假如你是制糖集团的老总,准备在青山、海湾、东京三个城市之中选择某个城市办“制糖”分厂,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你会将厂办在哪个城市.
答: 青山 .
考点:
沸腾及沸腾条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专题:
应用题;简答题.
分析:
(1)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就会升高;高山上,气压比较低,低于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就低于100℃
(2)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3)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那么既要水沸腾,同时又不能超过80℃,怎么办?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应该降低容器内的气压,沸点也会随之降低.
(4)为了使糖中水分沸腾,又不影响糖的质量,必须让水在较低的温度下沸腾,根据上面表中高度与沸点的关系,以及资料3中三地海拔高度可以确定.
解答:
解:(1)在海拔3km的高原,水的沸点为91℃;在海拔6km的山上,水的沸点为80℃;而在海拔8848m的珠穆朗玛峰,水的沸点只有70.45℃.是因为高山上的气压低,所以水的沸点低.
(2)液体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
(3)A、增加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会升高,高于80℃,A的说法是错误的;
B、降低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也会降低,低于80℃,此方法是可行的;
C、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缩短加热沸腾时间,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C方法不可行;
D、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用微火加热,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D方法不可行.
(4)要保证糖的质量不受影响,必须让糖中的水在较低的温度下沸腾,而水的沸点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则应选海拔较高的地方办制糖厂.
故答案为:(1)70.45;(2)液体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
(3)C;(4)青山.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分析、处理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点有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和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属于中档题.
每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