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安徽省
亳州市
涡阳县
2017
2018
学年
年级
期末
物理
试卷
解析
2017-2018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4分)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1)0.026m= nm,
(2)1800s= h,
(3)360cm3= m3= L.
2.(2分)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如图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3.(3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笛子是由管内 振动发出声音的,月球上宇航员交谈用无线电这是因为 不能传声.
4.(2分)在历代诗人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
5.(3分)早晨,太阳光以与水平面成30°夹角射到平静池塘的水面上,则太阳光的反射角是 ,随着太阳的升起,反射角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正午太阳光垂直射向水面时,反射角是 .
6.(4分)一只小鸟从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离湖面5米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填“实像”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 米.在小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它在湖水中的像将 ,像与小鸟之间的距离将 .(后面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 小”)
7.(1分)小李感觉身体不适,小张陪着他到医院去看医生.测试体温后,小张说:“体温38度”.小李看了看体温计如图所示,告知小张:“我的体温是 ”
8.(4分)2018年1月3日亳州大地普降瑞雪,雪形成的物态变化是属于 ,且是 (吸热/放热);大雪之后,环卫工人为了更快地使路面上坚硬的冰熔化,往冰面上撒“融雪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 ,加快冰雪的 .
9.(2分)物理学中,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把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
10.(2分)体积为1m3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 kg,水的体积是 m3.(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30分)
11.(3分)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是2.72厘米、2.73厘米、2.42厘米、2.73厘米、2.72厘米,则正确的测量结果该为( )
A.2.72厘米 B.2.71厘米 C.2.725厘米 D.2.73厘米
12.(3分)某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13.(3分)下列光路图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14.(3分)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A. B. C. D.
15.(3分)兰兰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判断,你认为正确的( )
A.春天,冰雪融化──凝固
B.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的瓶壁“流汗”──液化
C.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升华
D.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汽化
16.(3分)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会使人惊慌失措而发生危险.在下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够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 B. C. D.
17.(3分)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和矫正时应配制的眼镜片分别是( )
A.远视 凹透镜 B.远视 凸透镜 C.近视 凹透镜 D.近视 凸透镜
18.(3分)如图是冰的熔化曲线,下面有关该图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B段呈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BC段呈固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CD段呈液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19.(3分)如图所示,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快速登录网页或读取数据.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相当于照相机成像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是凹透镜
B.摄像头扫描成的像是虚像
C.二维码必须位于摄像头的两倍焦距以外
D.手机中的发光二极管是由超导体制成的
20.(3分)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C.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三、实验探究题:(共25分,第21题6分,第22题10分,第23题9分)
21.(6分)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M上.
(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目的是能显示 ,也能方便地测量 .
(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在B面看不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 .
22.(10分)小华用天平、量筒测量一物块密度:
(1)为了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正确的操作是: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 ;
(2)用天平测物块质量时,当他把最小5g砝码放入右盘时,天平指针向右偏,则他接下来要进行的操作是 。
(3)小华正确测量物块质量、体积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物块质量为 g;体积为
;则物块的密度是 kg/m3。
23.(9分)关于凸透镜成像实验,完成以下内容:
(1)首先应将蜡烛、凸透镜和 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图中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画出烛焰上的S发出的三条光线(中间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其像的位置S′.
(3)实验中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8分,计算题要有必要的公式和文字说明,否则不得分.)
24.(8分)一巨石体积60m3,敲下一小块样品,称其质量为90g,体积30cm3,求:
(1)巨石的密度?
(2)巨石的质量是多少吨?
25.(10分)原酒的度数都在60度以上,一般不易饮用,白酒企业需要将原酒降度,即与适量水勾兑混合,并调香、调味后包装为成瓶酒后进行销售,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指的是1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现有某厂生产的一种瓶装“500mL、460”的白酒已知酒精的密度0.8×103Kg/m3,水的密度1.0×103Kg/m3(粗略认为白酒由纯水和酒精混合而成,不考虑混合时的体积变化)求:
(1)每瓶白酒所含酒精的体积和质量;
(2)每瓶白酒所含水的质量?所装白酒的总质量;
(3)这种白酒的密度.
2017-2018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4分)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1)0.026m= 2.6×107 nm,
(2)1800s= 0.5 h,
(3)360cm3= 3.6×10﹣4 m3= 0.36 L.
【考点】2S: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分析】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
【解答】解:(1)因为1m=109nm,所以0.026m=0.026×109nm=2.6×107nm;
(2)因为1s=h,所以1800s=1800×h=0.5h;
(3)因为1cm3=10﹣6m3,所以360cm3=360×10﹣6m3=3.6×107m3;
因为1cm3=1mL=10﹣3L,所以360cm3=360mL=360×10﹣3L=0.36L.
故答案为:(1)2.6×107;(2)0.5;(3)3.6×10﹣4;0.36.
【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
2.(2分)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如图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3.50 cm.
【考点】64:长度的测量.
【分析】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先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物体的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体两端点所对应的刻度尺示数等于物体的长度;
【解答】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被测物体A的长度为9.50cm﹣6.00cm=3.50cm.
故答案为;刻度尺;3.50.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3分)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笛子是由管内 空气柱 振动发出声音的,月球上宇航员交谈用无线电这是因为 真空 不能传声.
【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像笛子、口琴等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地振动来发出声音的;
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所有的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不振动是不会发出声音的;当吹笛子时,空气柱在管内振动发出声音,所以吹笛子发声是通过空气柱的振动来发声的;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柱;真空.
【点评】要求掌握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是一道基础题.
4.(2分)在历代诗人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反射 现象形成的.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 折射 现象形成的.
【考点】A6:光的反射;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就是光的反射;
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光的折射.
【解答】解: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看到湖水中的岸边树木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形成的;
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的,所以是光的折射现象而形成的虚像;
故答案为:反射;折射.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比较简单,属于常见的考题.
5.(3分)早晨,太阳光以与水平面成30°夹角射到平静池塘的水面上,则太阳光的反射角是 60° ,随着太阳的升起,反射角将 减小 (填“增大”“减小”“不变”),正午太阳光垂直射向水面时,反射角是 0° .
【考点】A6:光的反射.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解:太阳光与平静的池塘水面成30°角射向水面时,则入射角为90°﹣30°=60°,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0°;
随着太阳的升起,太阳越升越高,阳光与地面间的夹角越来越大,入射角逐渐变小,反射角逐渐变小;
当正午太阳光垂直射向水面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三线重合,此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是 0°.
故答案为:60°;减小;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6.(4分)一只小鸟从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离湖面5米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虚像 (填“实像”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 10 米.在小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它在湖水中的像将 不变 ,像与小鸟之间的距离将 变小 .(后面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 小”)
【考点】AI:平面镜的应用.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①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则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虚像;
②已知小鸟距水面5m,小鸟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5m,则该“倒影”距小鸟的距离为5m+5m=10m;
③因为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不管小鸟向下俯冲还是向上飞,像始终和小鸟等大,因此若小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小鸟像的大小不会改变,但像与小鸟之间的距离将变小.
故答案为:虚像;10;不变;变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和掌握,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做出解答.
7.(1分)小李感觉身体不适,小张陪着他到医院去看医生.测试体温后,小张说:“体温38度”.小李看了看体温计如图所示,告知小张:“我的体温是 37.9摄氏度 ”
【考点】18: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从严格意义上讲,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度是电能的单位.
体温计的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
【解答】解:体温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示数为37.9℃,读数37.9摄氏度.
故答案为:37.9摄氏度.
【点评】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但是人们通常把温度单位说成度,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度是消耗电能的单位.
8.(4分)2018年1月3日亳州大地普降瑞雪,雪形成的物态变化是属于 凝华 ,且是 放热 (吸热/放热);大雪之后,环卫工人为了更快地使路面上坚硬的冰熔化,往冰面上撒“融雪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 熔点 ,加快冰雪的 熔化 .
【考点】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雪天路滑,路面上撒盐,可以降低熔点使雪熔化.
【解答】解: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
往冰面上撒盐,使冰中加入杂质,可以降低冰的熔点,使冰在较低的温度下可以熔化.
故答案为:凝华;放热;熔点;熔化.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及降低熔点的措施,是一道热学基础题.
9.(2分)物理学中,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导体 ,把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绝缘体 .
【考点】HJ:导体;HK:绝缘体.
【分析】根据导电性的不同,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大类,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
【解答】解: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
故答案为:导体;绝缘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对于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可以联系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来记忆,不要死记硬背.如塑料,橡胶,陶瓷等常用来制作用电器的外壳,以防止触电,它们都是绝缘体;而电线芯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
10.(2分)体积为1m3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 900 kg,水的体积是 0.9 m3.(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考点】2A:密度的计算;2B: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所求水的质量就是冰的质量,可以先求冰的质量,然后除以水的密度,就是水的体积.
【解答】解:m水=m冰=ρ冰v冰=0.9×103kg/m3×1m3=900kg
V水===0.9m3
故答案为:900、0.9
【点评】此类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公式运用要正确,单位要统一;二是注意物质状态变化但质量不变,这是物质的属性.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30分)
11.(3分)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是2.72厘米、2.73厘米、2.42厘米、2.73厘米、2.72厘米,则正确的测量结果该为( )
A.2.72厘米 B.2.71厘米 C.2.725厘米 D.2.73厘米
【考点】64:长度的测量.
【分析】在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求平均值时,要先对所有数据进行判断,把错误数据删除,然后进行平均,并且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
【解答】解:
分析物五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2.42cm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
所以其它四次测量的平均值为: =2.725cm≈2.73cm.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73cm.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减小误差的方法等知识点,比较简单.但要注意求平均值时一定要先把错误数据筛选出来,然后用正确的数据进行计算.
12.(3分)某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考点】9F:响度.
【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除了音调和响度之外声音的另一特征,频率是指振动的快慢,可以影响到音调的高低.
【解答】解: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因此是指声音特性中的响度.
故选B.
【点评】音调和响度的概念很容易混淆,但是却是考试的热点内容之一,所以一定要注意进行认真的区分.
13.(3分)下列光路图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B6: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1)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对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分析所给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判断正误.
【解答】解:
A、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正确;
B、当光由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B正确;
C、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故C正确;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故D错.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凸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了解与掌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凹透镜后都经过焦点,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注意区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
14.(3分)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A. B. C. D.
【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
【解答】解:由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侧,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此题属于物理基础知识的应用.
15.(3分)兰兰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判断,你认为正确的( )
A.春天,冰雪融化──凝固
B.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的瓶壁“流汗”──液化
C.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升华
D.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汽化
【考点】1A: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Q: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是熔化.物体由液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是凝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是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是汽化.
【解答】解:A、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不合题意.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附在瓶壁上,是液化.符合题意.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草木上形成露,是液化.不合题意.
D、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是液化.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物态变化知识,要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16.(3分)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会使人惊慌失措而发生危险.在下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够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 B. C. D.
【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A、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不符合折射定律,故A错误;
B、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同一侧了,不符合折射定律,故B错误.
C、图中光从水里斜射入空气,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折射定律,故C正确.
D、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传播方向没有发生改变,不符合折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在作光的折射光路图时要注意:不管光从哪种介质斜射向哪种介质,在光疏质(密度比较小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大;在光密质(密度比较大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小,即“疏大密小”. 角度越小,光线越靠近法线.
17.(3分)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和矫正时应配制的眼镜片分别是( )
A.远视 凹透镜 B.远视 凸透镜 C.近视 凹透镜 D.近视 凸透镜
【考点】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1)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需要佩戴凸透镜矫正.
【解答】解:由题干中的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人患的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故选C.
【点评】正常人的眼睛是成像在视网膜上的,若像不成在视网膜上,这样的眼睛是病态的,成在视网膜前方的是近视眼,成在视网膜后面的是远视眼.
18.(3分)如图是冰的熔化曲线,下面有关该图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B段呈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BC段呈固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CD段呈液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考点】1C: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分析】晶体熔化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后,处于液态.
【解答】解:A、读图可知,AB段冰还没有开始熔化呈固态,此时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故A正确;
B、BC段时冰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D正确;
C、CD段冰已经熔化完毕,呈液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C正确.
故选B.
【点评】读物质熔化的图象时,关键是要从曲线变化中判断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而确定是否属于晶体,再明确不同时间段时物质所处的状态.
19.(3分)如图所示,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快速登录网页或读取数据.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相当于照相机成像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是凹透镜
B.摄像头扫描成的像是虚像
C.二维码必须位于摄像头的两倍焦距以外
D.手机中的发光二极管是由超导体制成的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制成的
【解答】解:ABC、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物体到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AB错误,C正确;
D、手机中的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20.(3分)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C.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考点】28: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1)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求出a、b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密度大小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Va=Vb=2×10﹣3m3时,ma=1kg,mb=4kg,
则a、b的密度分别为:
ρa===0.5×103kg/m3,
ρb===2×103kg/m3,
∴ρa<ρb,即a物质的密度最小,且b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密度的4倍,故AC错误,B正确;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密度计算和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力,这类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注意图象中的单位.
三、实验探究题:(共25分,第21题6分,第22题10分,第23题9分)
21.(6分)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M上.
(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目的是能显示 光的传播路径 ,也能方便地测量 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
(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在B面看不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
【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1)白色的纸板能呈现光线,实验要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2)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解答】解:
(1)由于白色纸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所以实验时我们可以通过白色纸板从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这样也方便我们在实验中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在B面看不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1)光的传播路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2.(10分)小华用天平、量筒测量一物块密度:
(1)为了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正确的操作是: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 分度盘中央 ;
(2)用天平测物块质量时,当他把最小5g砝码放入右盘时,天平指针向右偏,则他接下来要进行的操作是 取下5g的砝码,移到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
(3)小华正确测量物块质量、体积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物块质量为 63 g;体积为 20cm3
;则物块的密度是 3.15×103 kg/m3。
【考点】2E:固体密度的测量.
【分析】(1)天平横梁平衡与否要看指针是否指在分度盘中央;
(2)在加减砝码时,一般要试加到最小的砝码后,如果发现仍不平衡,再去调节游码使其平衡;
(3)读取天平示数时应将砝码的质量与游码的示数相加;小矿石的体积要利用量筒中两次的示数之差得出;最后利用密度的公式可求出密度。
【解答】解:
(1)为了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正确的操作是: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
(2)最小5g砝码放入右盘之后指针向右偏,说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大于物体的质量,但超出的质量小于5g,所以此时应将5g的砝码取下,再向右移动游码,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
(3)由图甲知,该天平的分度值是0.2g,所以物体的质量:m=50g+10g+3g=63g,
由图乙可知,物体的体积:V=80cm3﹣60cm3=20cm3,
所以物体的密度:ρ===3.15g/cm3=3.15×103kg/m3。
故答案为:(1)分度盘中央;(2)取下5g的砝码,移到游码,直至天平平衡;(3)63;20cm3;3.15×103。
【点评】本题是测物体密度的实验,主要考查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以及密度的计算,难度不大。
23.(9分)关于凸透镜成像实验,完成以下内容:
(1)首先应将蜡烛、凸透镜和 光屏 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图中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画出烛焰上的S发出的三条光线(中间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其像的位置S′.
(3)实验中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B .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
【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首先应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这样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凸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3)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即可判断;
【解答】解:(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首先应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如图所示,S′为像点:
(3)据题可知,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故
A、若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即蜡烛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应该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错误;
B、若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即在1倍焦距以内,此时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正确;
C、若是通过透镜的表面反射成像,即相当于凸面镜成像,故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故C错误.
故答案为:(1)光屏;(2)见上图;(3)B.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光路图的做法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的实验题,难度不大.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8分,计算题要有必要的公式和文字说明,否则不得分.)
24.(8分)一巨石体积60m3,敲下一小块样品,称其质量为90g,体积30cm3,求:
(1)巨石的密度?
(2)巨石的质量是多少吨?
【考点】2A:密度的计算.
【分析】(1)已知巨石样品的质量和体积,根据ρ=求出样品的密度即为巨石的密度;
(2)知道巨石的密度和体积,根据m=ρV求出巨石的质量.
【解答】解:(1)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其密度与该物质的形状、质量、体积无关,
所以,巨石的密度:
ρ===3g/cm3=3×103kg/m3;
(2)巨石的质量:
m=ρV=3×103kg/m3×60m3=1.8×105kg=180t.
答:(1)巨石的密度是3×103kg/m3;
(2)巨石的质量是180t.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统一.
25.(10分)原酒的度数都在60度以上,一般不易饮用,白酒企业需要将原酒降度,即与适量水勾兑混合,并调香、调味后包装为成瓶酒后进行销售,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指的是1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现有某厂生产的一种瓶装“500mL、460”的白酒已知酒精的密度0.8×103Kg/m3,水的密度1.0×103Kg/m3(粗略认为白酒由纯水和酒精混合而成,不考虑混合时的体积变化)求:
(1)每瓶白酒所含酒精的体积和质量;
(2)每瓶白酒所含水的质量?所装白酒的总质量;
(3)这种白酒的密度.
【考点】2B: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1)“46度”指的是1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为46mL,据此求出500mL白酒中酒精的体积,根据m=ρV求出酒精的质量;
(2)白酒的体积减去酒精的体积即为水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水的质量,二者之和就是白酒的总质量;
(3)已知白酒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这种酒的密度.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46度”指的是1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为46mL,
则“500mL、46°”白酒中酒精的体积:
V酒精=5×46mL=230mL=230cm3,
ρ=可得,含酒精质量:
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230cm3=184g;
(2)白酒中含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ρ水(V总﹣V酒精)=1g/cm3×(500﹣230)cm3=270g,
白酒的质量为:
m=m水+m酒精=270g+184g=454g;
(3)白酒的体积:
V=500ml=500cm3,
白酒的密度:
ρ==≈0.91g/cm3=0.91×103kg/m3.
答:(1)每瓶白酒所含酒精的体积和质量分别是230cm3,184g;
(2)每瓶白酒所含水的质量270g;所装白酒的总质量454g;
(3)这种白酒的密度0.91×103kg/m3.
【点评】本题结合造酒例子考查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明白“46度”的含义是关键,联系生活考查物理知识是中考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