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5
2016
学年
四川省
雅安市
年级
期末
物理
试卷
解析
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物理量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课桌高度约为1.5m
B.一个初中生的质量约50kg
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10℃
D.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Hz~200Hz之间的声音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钢尺振动发声,该实验是探究“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
B.乙图鼓面振动发声,轻敲和重敲时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响度不同
C.丙图工人戴耳罩是为了阻止噪声的产生
D.丁图洒水车工作时不停地播放音乐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3.下面给出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衣柜中樟脑丸放久了变小了
B.寒冷的冬天玻璃窗内表面出现冰花
C.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变少了
D.夏天冰冻冷饮杯外壁擦干后又出现小水珠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成因是由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日偏食 B.
海市蜃楼 C.
筷子“折断” D.
水中倒影
5.同学们对身边光学知识进行了讨论.下面的讨论有一项不符合实际,它是( )
A.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利用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使用投影仪时,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都相同
C.由v=得知,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用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越小,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
7.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很快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该过程中( )
A.一直吸热且状态不变
B.一直吸热且由固态变为液态
C.先吸热,后放热;先熔化后凝固
D.先放热,后吸热;先凝固后熔化
8.如图所示,该图象表示的是将某固体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熔化共用了5分钟
C.该物质的凝固点是﹣50℃,沸点是100℃
D.该物质在BC和DE段都在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9.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甲车的速度最快
B.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向后运动
C.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
D.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
10.如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1.1×103㎏/m3,煤油的密度0.8×103㎏/m3)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
A.甲杯是煤油,乙杯是盐水 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
C.乙杯是煤油,丙杯是水 D.乙杯是水,丙杯是盐水
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记录:当物距u1=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下列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中最精确的是( )
A.大于10cm,小于15cm B.大于15cm,小于20cm
C.大于10cm,小于20cm D.大于10cm,小于30cm
12.分别由不同物质a、b、c 组成的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 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的两倍
C.c物质的密度是0.5×103kg/m3
D.a、b、c物质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二、填空题(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每空1分,共24分)
13.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 传入学生耳中的;我们经常说“男低音”、“女高音”,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病人做B超检查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 .
14.单位换算:
72km/h= m/s;1g/cm3= kg/m3.
15.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m/s,一束光与镜面成30˚的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16.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竖直放置的高1.2m、宽0.5m的穿衣镜正前方2m处(穿衣镜上沿与人头顶等高),他在镜中 (选填:“能”、“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若此人靠近平面镜,则他在镜中的像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
18.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 (选填“走进”、“走出”)暖和的教室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人看不清物体,这一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过程叫 ,要 热.
19.水银的熔点是﹣39℃,则﹣38℃的水银呈 态,能否用水银温度计测量零下50℃的气温?答: (选填“能”、“不能”).
20.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4.1mm,24.2mm,24.1mm,25.2mm,24.3mm,其中一次明显错误的数据是 mm,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mm.如图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是 cm.
21.质量是54g的铝块,体积是20cm3,则铝的密度是 g/cm3.将这个铝块削去一半,其质量是 g,密度为 g/cm3.
22.甲、乙两种物质密度之比是3:2,质量之比是2:1,它们的体积之比是 .
三、作图题(23小题2分,24小题2分,25小题3分,共7分)
23.一束光射到空气与水的交界面上,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4.在如图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5.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18分)
2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B、C、D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的原理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小车在BD段的平均速度υBD= 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D点一段距离后才进行D点的计时,则会使所测BD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27.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 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1所示,若要使烛焰的像位于光屏中心,只调节蜡烛,应将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6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选填“正”或“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小莉同学将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蜡烛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②图2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
A.甲 丙 B.甲 丁 C. 乙 丙 D.乙 丁.
28.学了质量与密度后,小江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首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
(1)还未开始测量,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他应采取的措施是将 (选填“平衡螺母”、“游码”或“平衡螺母和游码”)向 (选填“左”、“右”)端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江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江所说的两个错误是:
① ; ② .
(3)小明改正错误后,称量中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所称物体的质量为 g;
(4)然后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将其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丁所示,则所测物体的体积为 cm3;根据测量结果可求出物体的密度为 kg/m3.
五、计算题(29题6分,30小题9分,共15分)解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及解答步骤,带入数值运算时,物理量要带上单位,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写出数值和单位;只写出结论的不给分.
29.小卓同学查到正在建设中的雅康高速公路的一些资料,了解到雅康高速采用双向4车道标准建设.全线桥梁、隧道众多,是目前全省桥隧比最高的高速公路.其中,主要控制性工程二郎山隧道位居全国高速公路隧道第3位,泸定大渡河特大桥跨径位居全省第一,项目计划力争2017年建成通车.如图是他查到的一张资料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通车后按设计时速从雅安驱车到康定需要多长时间?
(2)若一军车车队以16m/s的速度穿过二郎山隧道用时850s,求该车队的总长度.
30.一个质量为259g的铜铝合金实心球,其中铝的体积占30cm3.铜的密度为ρ铜=8.9g/cm3,铝的密度为ρ铝=2.7g/cm3.不计混合过程中体积的变化,求:
(1)30cm3铝的质量是多少?
(2)合金球中铜的体积;
(3)合金球的密度是多少?
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物理量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课桌高度约为1.5m
B.一个初中生的质量约50kg
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10℃
D.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Hz~200Hz之间的声音
【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专题】应用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个初中生的质量约50kg左右.故B符合实际;
C、洗澡水的温度比人体温度略高约为40℃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正常的人耳能听到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长度、质量、温度、人的听觉范围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钢尺振动发声,该实验是探究“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
B.乙图鼓面振动发声,轻敲和重敲时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响度不同
C.丙图工人戴耳罩是为了阻止噪声的产生
D.丁图洒水车工作时不停地播放音乐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响度反映的是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3)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解答】解:
A、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是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A错误;
B、鼓面振动发声时,轻敲和重敲时,鼓的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响度不同,故B正确;
C、工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洒水车工作时不停地播放音乐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图象考查声音的相关知识,图文并茂,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注重了应用能力的考查.
3.下面给出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衣柜中樟脑丸放久了变小了
B.寒冷的冬天玻璃窗内表面出现冰花
C.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变少了
D.夏天冰冻冷饮杯外壁擦干后又出现小水珠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解答】解:A、衣柜中樟脑丸放久了变小,是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天玻璃窗内表面出现冰花,是室内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冰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变少,是水分变成了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夏天冰冻冷饮杯外壁出现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形成的,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成因是由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日偏食 B.
海市蜃楼 C.
筷子“折断” D.
水中倒影
【考点】光的反射.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1)光的反射,知道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原因是看到了由物体反射的光.
(2)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光的色散等都是光的折射.
(3)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A、日偏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筷子“折断”是因为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路的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平静的水面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故选D.
【点评】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5.同学们对身边光学知识进行了讨论.下面的讨论有一项不符合实际,它是( )
A.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利用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使用投影仪时,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镜面反射;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3)光的反射分为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两类,镜面反射反射面平滑,漫反射反射平面不平整,凹凸不平.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就是都遵循反射定律.
(4)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解答】解:
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
B、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B正确;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就是都遵循反射定律,故C错误;
D、投影仪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目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光的反射规律、以及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需要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牢记实验规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都相同
C.由v=得知,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用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越小,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
【考点】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
【分析】(1)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都叫做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参照物一旦确定,则假定他不动,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
(3)根据速度公式可理解的意义,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解:
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都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
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如行驶的汽车选择树木或房屋为参照物,运动状态是相同的,故B错误;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大小与s、t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
D、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 =,越小说明v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相对比较简单,熟记机械运动、参照物、匀速直线运动等基础知识.
7.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很快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该过程中( )
A.一直吸热且状态不变
B.一直吸热且由固态变为液态
C.先吸热,后放热;先熔化后凝固
D.先放热,后吸热;先凝固后熔化
【考点】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需要知道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物质在熔点时,可能处于三种状态,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这种“神奇物质”是一种晶体,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种晶体能使水温在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这种晶体的熔点为55℃,
所以55℃的这种物质可能是固态(达到熔点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态(刚刚熔化结束),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熔化过程中).
综上所述,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很快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是因为这种物质先熔化吸热,后凝固放热的缘故,只有C选项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C.
【点评】对于晶体来讲,在熔点(凝固点)时,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液态,都有可能存在.
8.如图所示,该图象表示的是将某固体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熔化共用了5分钟
C.该物质的凝固点是﹣50℃,沸点是100℃
D.该物质在BC和DE段都在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信息给予题;图析法;图像综合题.
【分析】从图中可看出,此固体属于晶体.晶体的熔化过程为:在对晶体加热时,固态晶体先是温度升高,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晶体为固液共存状态,全部熔化成液态后,温度继续升高,达到沸点时,温度不变,将液态的变为气态后,继续吸热,温度继续升高.
【解答】解:A、从图象中可以看出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即0℃,因此这种物质是晶体,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该物质从5min开始熔化,到10min结束,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BC段是物质熔化过程,此时温度是0℃,即该物质的熔点是0℃;
DE段表示物质沸腾过程,此时温度是100℃,因此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该物质的沸点是100℃.故C错误;
D、BC段是物质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DE段表示物质沸腾过程,物质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晶体的熔化和沸腾过程的图象,要求对熔化过程和沸腾过程的温度、状态、吸热情况都有所了解.
9.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甲车的速度最快
B.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向后运动
C.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
D.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信息给予题;比较思想;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根据第一个图象,分析出甲车的运动情况,由速度公式可求得甲车的速度;根据第二个图象,分析出乙车和丙车的运动情况,可知乙车及丙车的速度;比较三辆车的速度大小可判断其运动状态如何.
【解答】解:A、第一个图象是路程时间图象,由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甲===4m/s.
第二个图象是速度时间图象,乙车与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车的速度为v乙=6m/s,v丙=4m/s.比较可知,乙车的速度最快.故A错误;
B、由题知,甲、乙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v乙,故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向前运动,故B错误;
C、由题知,甲、丙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v丙,故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故C正确;
D、由题知,乙、丙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v乙>v丙,故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
10.如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1.1×103㎏/m3,煤油的密度0.8×103㎏/m3)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
A.甲杯是煤油,乙杯是盐水 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
C.乙杯是煤油,丙杯是水 D.乙杯是水,丙杯是盐水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比较思想;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V=可知,质量相等时,密度越大的液体、体积越小,密度越小的液体、体积越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所给数据可知,盐水的密度最大,其次是水,密度最小的是煤油;
因为三者质量相等,
由ρ=,可得V=,
则体积最大的是煤油,体积最小的是盐水;
所以甲是煤油,乙是盐水,丙是水.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变形的灵活运用,要学会利用题目所给数据准确分析问题,属于基础题目.
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记录:当物距u1=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下列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中最精确的是( )
A.大于10cm,小于15cm B.大于15cm,小于20cm
C.大于10cm,小于20cm D.大于10cm,小于30cm
【考点】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的物距和像距以及的性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知30cm>2f,即f<15cm;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知2f>20cm>f,即f>10cm;
综合可知:10cm<f<15cm.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比较凸透镜成实像时的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突破点.
12.分别由不同物质a、b、c 组成的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 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的两倍
C.c物质的密度是0.5×103kg/m3
D.a、b、c物质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图析法;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1)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求出a、b、c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密度大小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Va=Vb=Vc=2×10﹣3m3时,ma=1kg,mb=2kg,mc=4kg,
则a、b、c的密度分别为:
ρa===0.5×103kg/m3,
ρb===1×103kg/m3;
ρc===2×103kg/m3,
由以上计算可知,ρa<ρb<ρc,即a物质的密度最小,故A错误;
(2)由以上计算可知ρc=2×103kg/m3,且b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的两倍,故C错误,B正确;
(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所以a、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密度计算和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力,这类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注意图象中的单位.
二、填空题(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每空1分,共24分)
13.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 空气 传入学生耳中的;我们经常说“男低音”、“女高音”,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病人做B超检查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 信息 .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3)掌握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进行区别,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大的大小;音色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4)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耳中的;
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即音调;
医生利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调;信息.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4.单位换算:
72km/h= 20 m/s;1g/cm3= 1×103 kg/m3.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计算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
【解答】解:
(1)72km/h=72×m/s=20m/s;
(2)1g/cm3==1×103kg/m3.
故答案为:20;1×103.
【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
15.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3×108 m/s,一束光与镜面成30˚的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120 °.
【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2)要掌握入射角、反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一束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30°,则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反射角也为6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60°=120°.
故答案为:3×108;120.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等知识点,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16.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竖直放置的高1.2m、宽0.5m的穿衣镜正前方2m处(穿衣镜上沿与人头顶等高),他在镜中 能 (选填:“能”、“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若此人靠近平面镜,则他在镜中的像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图析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找出头顶、眼睛和脚在平面镜中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图,结合三角形中位线可计算得平面镜长应为人身高的一半,镜的上端应在人的头顶和眼睛之间距离的中点位置的高度.
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大小相同.
【解答】解:①如图所示
A、C、B分别表示人的头顶、眼睛和脚的位置.EF为平面镜位置,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确定A′、C′、B′为A、C、B的像,
因为OC=OC′,所以OC=C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知:EF=A′B′=AB,
EF为平面镜的最小长度,AB为人的身高,所以镜的长度应为人身高的一半.此人身高1.6m,则镜长最小为0.8m<1.2m.
所以,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竖直放置的高1.2m、宽0.5m的穿衣镜正前方2m处,他在镜中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②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若此人靠近平面镜,则他在镜中的像大小将不变.
故答案为:能;不变.
【点评】该题考查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原理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平面镜的位置应满足:镜的上端E点应在人的头顶和眼睛之间距离的中点,否则也无法看到全身的像.
17.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37.9 ℃.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应用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弄清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液面对应刻度读数.
【解答】解:
①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②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示数为37℃+0.9℃=37.9℃.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7.9.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温度计原理和读数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18.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 走进 (选填“走进”、“走出”)暖和的教室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人看不清物体,这一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过程叫 液化 ,要 放 热.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
【解答】解:冬天,戴着冷的眼镜走进暖和的教室时,教室里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所以看不清物体;液化过程要放热.
故答案为:走进;液化;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液化具体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9.水银的熔点是﹣39℃,则﹣38℃的水银呈 液 态,能否用水银温度计测量零下50℃的气温?答: 不能 (选填“能”、“不能”).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
【专题】定性思想;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温度等于熔点处于固态,高于熔点(低于沸点)处于液态.
【解答】解:(1)因为水银的熔点是﹣39℃,﹣38℃高于其熔点,所以水银呈液态;
(2)零下50℃的气温低于水银的熔点,所以水银为固态,所以用水银温度计不能测量此时的气温.
故答案为:液;不能.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晶体状态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需要清楚的是:等于熔点处于固态,高于熔点(低于沸点)处于液态.
20.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4.1mm,24.2mm,24.1mm,25.2mm,24.3mm,其中一次明显错误的数据是 25.2 mm,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24.2 mm.如图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是 1.75 cm.
【考点】长度的测量.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但只准确到分度值所对应的那一位,如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则准确到毫米级,毫米级以下为估计值;为了减小误差通常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数据处理时通常是先将错误数据删除,然后求平均值并保留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6.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6.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1)由题意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所记录的测量数据应该准确到毫米级,所以数据中的准确值应近似一致,数据25.2mm的准确值与其余四次记录的数值不一样,因此25.2mm这个记录数据是错误的;
排除错误数据25.2mm之后,这一物体的长度为=24.2mm;
(2)图中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时,起始端没从0开始,从6.00cm处开始,末端刻度值为7.75cm,物体长度为7.75cm﹣6.00cm=1.75cm.
故答案为:25.2;24.2;1.7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分度值的意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理解与运用以及刻度尺的读数,关键是知道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对应于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的单位.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1.质量是54g的铝块,体积是20cm3,则铝的密度是 2.7 g/cm3.将这个铝块削去一半,其质量是 27 g,密度为 2.7 g/cm3.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1)已知铝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铝的密度;
(2)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种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解:铝块的密度:
ρ===2.7g/cm3;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将这个铝块削去一半时,其质量减半,即为×54g=27g,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种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此时铝的密度不变,仍为2.7g/cm3;
故答案为:2.7;27;2.7.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简单的计算和学生对密度特性、质量的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
22.甲、乙两种物质密度之比是3:2,质量之比是2:1,它们的体积之比是 4:3 .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比例法;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知道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和质量之比,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之比.
【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