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安庆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
下载文档

ID:3222899

大小:1.27MB

页数:25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2-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6 2017 学年 安徽省 安庆市 年级 期末 物理 试卷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安庆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请你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30mm=  m (2)20m/s=  km/h (3)3600min=  h (4)90t=  mg. 2.“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大,“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他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2016年10月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合体后,我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对接成功后,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二号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 4.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如图2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s. 5.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s的平均速度是4m/s,后4s内的平均速度是7m/s,则该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6.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角从A物质射到B物质,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为  ,折射角为  . 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   传播的;“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涉及的光学知识是   . 8.放映电影的银幕和多媒体教室投影的屏幕用的都是粗糙的白布,这是因为白布能够反射  ,粗糙的布使光发生  (选填“漫反射”、“镜面反射”). 9.如图是研究看物体的光路示意图,很多学生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光路是图中的  ,而矫正后则变为图中的   10.在照相机和摄影机的前面都安装了镜头,这些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成的都是倒立  的实像;照相时,若想使底片上的人像大一些,照相机应该离被照的人  些,同时调节镜头,将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调  些(选填“远”或“近”)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dm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C.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时,可以不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B.误差就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而造成的,不可避免 C.选择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都可以避免误差 D.小明用分度值1cm的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读数为3cm 13.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春天,雾绕群峰 B.夏天,雨笼山峦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雪飘 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15.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磨掉铁块一个角 C.把它轧成薄铁片 D.从地球运到月球 1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河底石块看起来变浅 B.博览会中国的灯光 C.廊桥在水面出现“倒影” D.射击瞄准要“三点一线” 17.小新同学对着平面镜检查仪容,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18.下列关于图中所示的四种光学现象,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像时所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9.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20.分别由不同物质a、b、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 21.小杜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选用了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图甲所示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  ℃;继续加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后停止读数,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图乙示数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22.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图所示,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小明将光具座上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 23.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2)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衡量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的是  . (3)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  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  cm3 ,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  g/cm3.   四、作图题(共10分) 24.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25.如图所示的AB、CD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试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用作图方法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五、计算题(共16分) 26.小明同学从安庆乘车去太湖县游玩,车行驶到路途中看到车的速度计如图甲所示,他还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 (1)此时该车的速度是多少? (2)若不违章行驶,从标志处到太湖县城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27.一个小瓶装满水时的质量是210g,如先在瓶中放入一小块质量为45.5g的金属块后再装满水.则称得质量为251.5g,这块金属的密度是多大?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安庆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请你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30mm= 0.03 m (2)20m/s= 72 km/h (3)3600min= 60 h (4)90t= 9×1010 mg.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分析】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 【解答】解: (1)因为1mm=10﹣3m,所以30mm=30×10﹣3m=0.03m; (2)因为1m/s=3.6km/h,所以20m/s=20×3.6km/h=72km/h; (3)因为1min=h,所以3600min=3600×h=60h; (4)因为1t=109mg,所以90t=90×109mg=9×1010mg. 故答案为:(1)0.03;(2)72;(3)60;(4)9×1010.   2.“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响度 大,“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他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音色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解答】解:(1)“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 (2)弹奏吉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3)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主人的.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音色.   3.2016年10月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合体后,我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对接成功后,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二号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解: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对接成功后,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故答案为:静止.   4.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2.20 cm,如图2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337.5 s. 【考点】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由图知: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与6.2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6.20cm﹣4.00cm=2.20cm; (2)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300s;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停表的读数为300s+37.5s=337.5s. 故答案为:(1)2.20;(2)337.5.   5.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s的平均速度是4m/s,后4s内的平均速度是7m/s,则该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是 6 m/s.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先利用s=vt求出物体在前2s内通过的路程,然后求出后3s内的路程,再利用v=求出在5s内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物体在前2s内通过的路程:s=vt=4m/s×2s=8m, 后4s内的路程是s=vt=7m/s×4s=28m 则物体通过的总路程是28m+8m=36m,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6m/s; 故答案为:6.   6.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角从A物质射到B物质,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为 60° ,折射角为 30° .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分析】先由入射角的概念得出入射角的大小,再由反射定律得出反射角的大小,由已知得出折射角的大小. 【解答】解: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角从A物质射到B物质,则入射角为60°,反射角也为60°,而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故折射光线与界面成60°角,即折射角为30°. 故本题答案为:60°;30°.   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  直线 传播的;“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涉及的光学知识是  平面镜成像 .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镜面反射.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产生的现象是很多的:如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月食等等.还有某些成语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如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光遇到平面镜会发生光的反射,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我们看到的虚像. 【解答】解:“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一片叶子挡住了眼睛,眼睛就看不见后面的泰山了.这是因为叶子挡住了来自泰山的光线,之所以能挡住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面和平面镜都可以成像.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形成的,是虚像,而虚像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叫做“镜中花水中月”. 故答案为:直线,平面镜成像.   8.放映电影的银幕和多媒体教室投影的屏幕用的都是粗糙的白布,这是因为白布能够反射 各种色光 ,粗糙的布使光发生 漫反射 (选填“漫反射”、“镜面反射”). 【考点】漫反射;物体的颜色. 【分析】白色的物体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粗糙的物体表面能向各个方向反射光,即使光发生漫反射. 【解答】解:放映电影时投影用的屏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的,目的在于: (1)白色能反射各种色光; (2)屏幕用粗糙的白布是为了发生漫发射. 故本题答案为:各种色光; 漫发射.   9.如图是研究看物体的光路示意图,很多学生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光路是图中的 丙 ,而矫正后则变为图中的 甲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1)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解答】解:因近视眼的产生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故答案为:丙,甲.   10.在照相机和摄影机的前面都安装了镜头,这些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成的都是倒立 缩小 的实像;照相时,若想使底片上的人像大一些,照相机应该离被照的人 近 些,同时调节镜头,将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调 远 些(选填“远”或“近”)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②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像距也越大. 【解答】解:①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照相机和摄影机的镜头,实际上就是一个凸透镜,它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②照相时,若想使照片上的人大一些,由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像距也越大, 可知,则照相机应该离被照的人靠近一些,同时调节调焦环,将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调远些. 故答案为:缩小;近;远.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dm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C.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温度;长度的估测.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 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全新2B铅笔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1.8d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试卷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μm=0.1m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1.1×3.6km/h≈4km/h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时,可以不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B.误差就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而造成的,不可避免 C.选择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都可以避免误差 D.小明用分度值1cm的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读数为3cm 【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刻度尺的使用. 【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 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 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2)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是:①测量工具不精密;②测量方法不科学;③估读; (3)减小误差的方法:选择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4)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A、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要从其它整数刻度开始测量,故A正确; B、错误和误差是不同的,即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避免,故B错误; C、选择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都不能避免误差,只能减小,故C错误; D、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物体长度应读为3.0cm,故D错误. 故选A.   13.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春天,雾绕群峰 B.夏天,雨笼山峦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雪飘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雨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冰是水遇冷凝固而成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信息;声音的综合利用.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稍慢,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 【解答】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故A错误; B、物体的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 C、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是控制噪声的一种有效方法.符合题意. 故选D.   15.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磨掉铁块一个角 C.把它轧成薄铁片 D.从地球运到月球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 【分析】物质质量的大小与外界条件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据此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此题. 【解答】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将它熔化成铁水是状态变了;把它轧成薄铁片是形状变了;从地球运到月球是位置变了; 但铁块所含铁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其质量不会改变. 磨掉铁块一个角,铁块所含铁物质减少了,所以质量变了. 故选B.   1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河底石块看起来变浅 B.博览会中国的灯光 C.廊桥在水面出现“倒影” D.射击瞄准要“三点一线”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河底石块看起来变浅,这是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故本选项正确; B、博览会中国的灯光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本选项错误; C、廊桥在水面出现“倒影”,倒影是平面镜成的像,这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本选项错误; D、射击瞄准要“三点一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17.小新同学对着平面镜检查仪容,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成等大正立的虚像,且物距与像距相等,对各选项逐一分析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是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所以可判断选项A、B错误; 因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物距与像距相等,当小新同学他向平面镜走近时, 小新同学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变小,像到镜面的距离必然随之变小. 所以可判断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18.下列关于图中所示的四种光学现象,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像时所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漫反射;光的色散;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且是一个实像; (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一般用凹透镜来矫正; (3)光的色散表明,白光是有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4)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A、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且是一个实像,故错误; B、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所以一般用凹透镜来矫正;故分析上图可知,这是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故错误; C、白光是复色光,白光经过三棱镜发生折射时,不同色光的折射角不同,折射后各色光分散开,发生色散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C选项说法正确; D、光发生漫反射时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9.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考点】天平的使用. 【分析】天平的使用包括两大步,即天平的调节和物体的称量,平衡螺母是在调节过程中来调节横梁平衡的,而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解答】解:称量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说明左边重,左边放的是物体,则应向右盘里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右盘中增加了一个更小的砝码.而此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A、B、C错误, 故选D.   20.分别由不同物质a、b、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1)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求出a、b、c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密度大小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Va=Vb=Vc=2×10﹣3m3时,ma=1kg,mb=2kg,mc=4kg, 则a、b、c的密度分别为: ρa===0.5×103kg/m3, ρb===1×103kg/m3=1g/cm3,故B正确; ρc===2×103kg/m3, 所以ρa<ρb<ρc,即a物质的密度最小,且c物质的密度是b物质密度的两倍,故A不正确,C不正确; 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所以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不正确. 故选B.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 21.小杜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选用了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 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成的.图甲所示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 78 ℃;继续加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后停止读数,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图乙示数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96 ℃.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温度计读数时要看清其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液柱上面对应的刻度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并注意分清零上还是零下.)来作答. (2)由图象确定水的沸点,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解: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由图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温度从下向上增大,所以物体温度为零上,是78℃. 从图象可以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6℃不变,所以沸点为96℃.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78;96.   22.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图所示,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最小最亮 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 (2)小明将光具座上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物距小于1倍距,成虚像 .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1)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让平行光射到凸透镜上,调出最小最亮的光斑为凸透镜的焦点,亮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 (2)光屏上承接不到烛焰的像的原因是烛焰成虚像或成的实像太远,光具座太短,以至承接不到像. 【解答】解:(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如图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40cm﹣30cm=10cm,即为焦距; (2)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仍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可能是因为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虚像. 故答案为:①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②蜡烛放在了在焦点上;③蜡烛在焦点外侧贴近焦点的位置. 故答案为:(1)最小最亮;10;(2)物距小于1倍距,成虚像.   23.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A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2)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衡量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的是 游码没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 (3)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 27 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 10 cm3 ,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 2.7 g/cm3. 【考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分析】(1)用天平测量固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的步骤: 天平放在水平面上,游码归零,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量水的体积; 把固体浸没在水中,测量水和固体的总体积;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固体的密度; (2)在称量物体的质量之前,要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在称量物体的过程中,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3)鹅卵石的质量由砝码的质量和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之各读出;鹅卵石的体积由量筒中水的体积和放入鹅卵石后的总体积算出,最后算鹅卵石的密度. 【解答】解:(1)经分析得,测量鹅卵石的密度的骤为: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V1;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置筒内的水中,测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鹅卵石的密度ρ; 故选A; (2)托盘天平使用时,首先要调节横梁平衡,在调节横梁平衡前,要用镊子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而在图示调节横梁平衡的过程中,游码仍在标尺的中间,没有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3)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砝码的质量为20g、5g,游砝所对的刻度值为2g,则鹅卵石的质量:m=20g+5g+2g=27g, 量筒中水的体积为10cm3,放入鹅卵石后的总体积为20cm3,则石子的体积:V=25cm3﹣15cm3=10cm3, 则鹅卵石的密度:ρ===2.7g/cm3. 故答案为:(1)A;(2)游码没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3)27;10;2.7.   四、作图题(共10分) 24.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仔细观察入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解答】解:对于凸透镜,入射光线过焦点,则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25.如图所示的AB、CD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试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用作图方法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首先要知道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其次能根据反射定律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确定交点为发光点S的位置. 【解答】解:过两个反射点垂直镜面作出两条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条入射光线,交点为发光点S所在的位置. 如图所示:   五、计算题(共16分) 26.小明同学从安庆乘车去太湖县游玩,车行驶到路途中看到车的速度计如图甲所示,他还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 (1)此时该车的速度是多少? (2)若不违章行驶,从标志处到太湖县城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速度计上显示的数据读出行驶速度; (2)根据标志牌读出从标志牌到太湖县城的路程,根据t=求出时间. 【解答】解: (1)从图可知该车的行驶速度为v车=60km/h; (2)“太湖县城24km”表示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太湖县城的路程为s=24km, 因为v=,从交通标志牌处太湖县城到的时间: t===0.4h. 答:(1)该车的速度是60km/h; (2)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太湖县城至少需要0.4小时.   27.一个小瓶装满水时的质量是210g,如先在瓶中放入一小块质量为45.5g的金属块后再装满水.则称得质量为251.5g,这块金属的密度是多大?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已知瓶子和水的质量,金属块的质量,以及金属块、瓶子、水的总质量,假设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金属块,可以得到溢出水的质量;已知水的质量和密度,可以得到溢出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已知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ρ=得到金属块的密度. 【解答】解:将金属块放入装满水的瓶子中,溢出水的质量为: m排=m1+m﹣m2=210g+45.5g﹣251.5g=4g, 由ρ=得金属块的体积为: V=V排===4cm3, 金属块的密度为: ρ===11.375g/cm3=11.375×103kg/m3. 答:该金属块的密度为11.375×103kg/m3 2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