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14传热比赛
冀教小学科学五上册14传热比赛
word教案
小学
科学
上册
14
传热
比赛
word
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 冷与热
14. 传热比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热是如何传递的。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热传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热传导”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问题1:出示铁棒,如果给红色一端加热,绿色一端会不会变热?
问题2:没有给绿色一端加热,为什么它会变热?
学生都表示绿色一端会变热。
学生充分猜想热在勺中是怎样传递的,为明确实验目的埋下伏笔。
借助部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发新的思考。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释热在铁棒中是如何传递的。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介绍凡士林
问题1:在铁棒1号位置上用凡士林粘一个乒乓球给红色一端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问题2:发现传到1号位置就举手。
学生在理解凡士林作用的基础上,对要发生的现象进行猜测,这是一种建立在科学依据上的猜测。
这里提出的几个具有指向性的问题,为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出由针对性的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三、明确思路,进行实验。
问题1:给你们一根铝棒、凡士林、绿豆你们能不能研究出热在铝棒中是怎么传递的?
问题2:有能力的组,可以尝试一些不同的方法。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设计出不同的试验来观察热在铝棒中是如何传递的。
模型的构建意在帮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掌握设计实验的思路,这样便于学生发散思维,有的小组会找到一些更好的方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闪烁出了创新的思维火花,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结论:热在铝棒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问题:给你们一个铁片,你们能研究出热在圆片中是怎么传递的么?要求每个小组至少要找到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
由于前面学生已经明确了实验目的,也清楚了实验模型,并有研究铝棒中热是如何传递的基础,所以设计出了较多可行的实验去研究热在铁片是怎样传递的。先扶后放、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做实验、找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
五、汇总
问题:通过不同的试验有没有发现热在不同物体中传递的相同的地方?
在铝棒、铁片等多个活动的基础上,找出共同的特点,概括出: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在一定数量的观察活动基础上,形成对传热——热的传导的认识。
六、思考
问题:热在不同物体中传递的速度一样么?下节课就来进行传热比赛。
兴致高涨,对下节课进行传热比赛迫不急待。
设置悬念,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课后反思〗
《传热比赛》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本课研究的是活动一。教学目标设为:1.能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热传导的实验。2.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3.能理解热传导的特点。4.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例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对科学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教学中,应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大胆进行猜想,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选择有针对性的实验进行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促进孩子科学能力的提高是现阶段科学教学的一个难点问题。设计实验能力是科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实验主要包括了:材料选择、模型设计、结果呈现、评价交流等内容。可以说:一个好的实验设计是学生科学素养高低的具体体现;是学生素质得以发展的基本需求,它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学生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形式,它不仅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而且实验本身就能很好的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习怎样去设计观察实验活动及认识热的传导这两个主要教学任务。我把这节课的设计为导入、基本活动、扩展活动三个部分,也是逐步推进的三个层次。所以在导入部分我问:如果给红色一端加热,绿色的一端会不会热?我烧的是这边红的一端呀,没有烧那边绿的一端呀!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水平,马上可以说出会热。并解释出原因。这是一个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释的层面。
在我介绍了凡士林,并让他们观察了热在铁棒中的传递后,也就是解决了观察的方法之后,提出:观察铝棒的一端被加热时,铜棒的其他部分变热的情况,并作详细描述。这是一个实际观察、描述层面的认识。在这一层中,需要他们自己设计出实验去观察热在铝棒中是如何传递的。在传统的授课中,往往由老师先进行演示实验,就算提供给学生材料,也是在老师的一步步带领下,走入教师精心设计的模式中。学生“照方抓药”,不动脑也照样可以完成实验操作。这种被动的实验,学生虽然动了手,却没有解决实验原理和设计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实验后收效不大。在这里我并没有直接做演示实验让孩子们观察,而是分步出示模型,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去猜测实验的结果,让他们亲历探究过程。在让他们设计实验时,增加了一个附加问题:有能力的组,可以尝试一些不同的方法。去让他们积极动脑,为拓展活动研究热在铁片中的传递做铺垫。
最后孩子们研究了热在铜棒、铁片中传递等多个活动的基础上,找出共同的特点,概括出: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在一定数量的观察活动基础上,形成对传热——热的传导的认识
二、重视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在学生汇报和展示实验方案和发现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他们是否做得科学,有哪些不足之处,还可以怎样进行改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本课采用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汇报、展示。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倾听别人的意见,善待批评以及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分析、欣赏、分享、互助……
三、注意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中我会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当学生上台汇报、展示时,通过其他的同学的评价,同学们更明白对比实验的要求,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最后让每个孩子进行自我评价,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满足、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