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教小学美术一上《12玩泥巴》word教案 (1) .doc
下载文档

ID:3214234

大小:36.50KB

页数:5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2-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12玩泥巴 苏教小学美术一上12玩泥巴word教案 1 小学美术 12 泥巴 word 教案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玩泥巴 作者 顾清 常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重点是引导孩子对泥巴的感知,让他们发现不同材质的特点,特别是了解泥巴的特点,并尝试不同的方法使泥巴发生改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自己一双小手的灵巧,激发好奇心,树立自信心。通过观察、讨论、学习和体验,用泥巴来表现自己的想法、传达情感。本课在儿童随意捏玩泥巴的活动中,意在引导孩子了解泥巴的特性。通过孩子自己的观察、讨论与切身体验,让孩子感受自然,感受泥性,并通过自己一双灵巧的小手,搓、捏、摔、打改变泥巴的形态,传达出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泥巴可以千变万化,制作方法非常多,在第一次接触泥巴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中多给孩子自己动手、动脑亲身体验的机会。软软、湿湿的泥巴在孩子一双巧手上发生着千变万化,这对于第一次接触泥巴的孩子来说,既新奇,又刺激。孩子在释放情怀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玩泥”的方法。所以,教学中应更多地给予孩子“玩泥”的机会,在游戏活动中增强孩子的创作自信。 学生情况: 基于一年级孩子的能力,教师可带孩子走进自然,让他们体验和尝试泥巴的不同特性。课堂上,教师创设活动情景,将教学的难度融入游戏中,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的审美,激发孩子的“玩泥”激情。我们应该多带他们观察、讨论、尝试。玩泥巴既是孩子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亲近自然的一个途径,也是体验和尝试不同材料特点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驾驭不同材质为自己所用的机会,更是能使孩子萌生出创造能力的平台和土壤。在美术课中,要在提高孩子审美水平的同时,激发他们认真观察和倾听的兴趣,培养他们敢想肯做的实践精神。 教学方式、手段: 首先要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来感受泥性,然后再指导孩子利用泥巴容易改变、容易成型的特点,通过对一些基本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感知,培养孩子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和追求美的基本素养。教师不能过于追求作品,初次接触泥巴的孩子一定要通过一个过程才能驾驭这种材料做出作品。这个过程有人长有人短,教师要有耐心和信心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要过于计较得失。只要方法得当,经过或多或少的实践尝试,每个孩子都能有进步。孩子是有差异的,掌握一种新的材质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鼓励能迅速掌握材质特点的孩子,帮助需要更长时间的孩子,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几种技法反复尝试,不要刻意要求作品的质量,体验为主。 教师准备: 课件、泥巴、压印材料、牙签、泥塑专用工具、纸。 学生准备: 一些废旧物品,适合泥上压印的生活小用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不同材料的观察、体验、描述,表达自己的感受;尝试用捏、搓、刻、压等方法改变泥巴的形态,感受泥巴这种材质的特性;尝试这些动作作用在泥巴上的效果,独自或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造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和感受泥巴这种材质,创设活动情景,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驾驭泥材的能力,提高实践动手和创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玩泥巴来观察生活、感受自然、亲近自然,激发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通过玩泥巴的教学,形成孩子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孩子敢想肯做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和感受泥巴这种材质,培养孩子了解、驾驭一种材料的能力,体验、感受泥性。启发孩子创造“玩泥”的新方法,进而形成驾驭泥材的能力。 教学难点:孩子“玩泥”的兴趣和创作信心的激发。 教学设计 一、对比讨论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几种不同的材料,有金属、木头、水、泥巴、布,谁来摸一摸、比一比,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生:…… 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改变它们? 生:…… 师:你们说的真好。现在看屏幕上:木头很硬,我们要改变它就要用锯子、凿子等工具,这样可以做成家具、玩具,还可以造房子。金属就更硬了,要用焊接、高温来改变它。布虽然很软,但是要做成衣服、饰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用剪刀、针线、缝纫机。你们看,这些材料都需要专门的学习和长期的训练才能做成别的东西。那么水呢,虽然特别容易改变它的形状,可是要用专门的容器来固定它,不易保存造型。可是泥巴呢,就不一样了,它既容易改变,又容易定型,最能成为我们的好朋友,因为我们轻而易举地就可以改变它们。 二、揭示课题“玩泥巴” 师:你们想不想和泥巴成为好朋友,让他和你们一起变魔术啊?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玩泥巴。 三、讲授新课 师:现在大家看看,照片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方法来改变泥巴的。 生:…… 师:对,是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用品、废旧材料压印的。这个上面还有用笔套滚压、用梳子的齿、布、绳子、笔尖戳印。大家想一想,除了照片上的这些东西,你还可以用什么来在泥巴上压印呢? 生:…… 师:看来啊,一些平时我们要扔掉的、被认为没有用的东西还是可以废物利用的。大家做个有心人,在平时收集一点,放在一个小盒子或袋子里,到需要的时候就像多啦A梦的口袋,拿出来都是宝贝!今天老师带来一些,你们可以试试看。 生:学生第一次作业:用各种材料和工具的不同部位在自己的泥巴上面压印。 生:介绍自己用什么东西怎样压印的。 师:我们刚才交流了自己用什么东西压印的,现在我们来仔细看看自己压印的印痕,你觉得这个印痕像什么?照片上这个是用的一种植物的枯枝压印的,中间一支像树干,旁边的像树冠。布印的这样麻麻点点的一片像鳄鱼粗糙的皮肤。现在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小组成员之间说说你觉得你的印痕像什么? 生:…… 师:很好,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刚才我们用压印的方法让泥改变了样子,你们现在看看这位同学把泥变成了什么样? 生:…… 师:把泥变成泥片,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把泥弄成这样扁扁的?可以用擀面杖擀、用木拍子拍、用手按压。你们试试怎么把泥变成泥条。 生:做泥条,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泥条可以搓、可以捏。这几个作品就是小朋友用泥条和泥板做的。下面我们用泥条和泥板组合着做个游戏比赛。4组小朋友中2组用泥条和泥板一起往高处搭个塔,看看2组中哪个组搭得高;另外2组往横里接座桥,比比哪组的桥跨度最大。在拼搭以前,老师有个很重要的事要提醒大家,泥和泥之间的衔接,要用手或者工具抹一下缝隙,粘接牢固。 生:学生第二次作业,合作拼搭。 师:巡视帮助 四、作品分析 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讨论:哪组的塔高?哪组的桥长?你们喜欢哪个?为什么喜欢? 师总结:衔接牢固、泥板泥条穿插交错很丰富,有粗有细就有变化,越高说明小组成员合作得更默契。 师:做泥工还有一些专门的工具,有的学校有专门的泥工教室,专门的工具。这些都是专门的工具,陶艺家也用。刚才我们知道一些废旧物品、生活用品都可以当工具,还有这些专门工具,那么小朋友猜猜看,什么是世界上最原始、最方便、最好携带、最好用的工具?是我们的手啊!我们小朋友做泥工最好的工具就是我们的手,而且它越用越灵巧,越用我们的头脑还会越聪明。手捏的方法是我们最常用的基本方法。 五、作品欣赏 师:我们来欣赏几个小朋友的作品。说说这些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生:…… 师:这几个作品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做得既简洁又有细节、生动。螃蟹有一群,有大有小,有上有下,有前有后,看起来又有变化又不混乱,像一家子,很好玩。龙船的船身就是一根粗泥条,和龙头上的细泥条产生对比,统一中不缺少变化。上面的小人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但是因为有几个人,所以看上去还是比较丰富。两只大象的动作不一样,树干和象身做了纹路,有了肌理就显得更加丰富生动了。 六、小结 师:泥巴好玩吗?你越是了解他,他就越听话。你可以成为一个小魔术师,用泥巴变出好玩的东西。下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试试用手捏的方法做出一个作品(回家后可以手捏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注意要抓住特点,大胆做! 作业要求 第一次作业:每个孩子用废旧材料和生活用品在泥巴上压印,感受泥性,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第二次作业:小组同学合作搭塔和架桥,让学生尝试泥板和泥条的制作使用,还有泥与泥之间衔接的技巧。 通过孩子自己的尝试,发现问题、讨论、尝试解决问题。特别是第二次作业,教师要不断巡视,针对性地引导孩子搭建,在小组示范的要点是,要更利于孩子看得仔细,但是不要帮助太多。做不成功不要紧,一起寻找原因,想办法解决。 教与学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评价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的评价,目的是探索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讨论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们真正尝试和思考了以后,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 反思和总结 泥巴是一种很有亲和力的材质。玩泥巴这课重在感受泥性,了解泥巴这种材质的特点。现在很多城市的孩子都是在钢铁、塑料、水泥森林中长大,已经把玩泥巴这种天性丢失了。但是在这节课中,我看到孩子们快乐地、无拘无束地玩泥巴,通过老师的引导很快寻找到了驾驭这种材料的方法,能够通过自己的想法对泥巴做简单的改变,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学习、一种体验、一种创造,但是我觉得这更是一种发泄、一种回归。当你去感觉它、揉捏它的时候,它也在和我们对话,孩子们在感觉它的柔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它的坚韧。 所以对这节课来说,作品不重要,感受和体验是第一的。孩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没有绝对的对、错和好、坏,怎么想就怎么说,感觉到什么就说什么。教师要做的是引导他们在玩的过程中的思考和总结。 不同教学策略设计 教师也可以在第一阶段先给孩子自己玩,随意玩,然后巡视,提醒帮助。十几分钟后挑选不同的制作方法、做出不同内容作品的孩子来说说,是怎么做的,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价一下。在学生说的时候,教师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纠正、提醒、表扬。总之,要让孩子亲自体验尝试、积极动脑思考、大胆动手制作和发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