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野蛮
生长
有序
运作
写实
发生
周昱均
第 40 卷第 6 期2022 年 12 月常 州 工 学 院 学 报(社科版)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 40No 6Dec 2022doi:10 3969/j issn 1673 0887 2022 06 012收稿日期:20220910作者简介:周昱均(1995),女,广东东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从野蛮生长到有序运作 论“新写实”之发生周昱均(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872)摘要:“新写实”作为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转折期重要的文学现象,实际上也是一场成功的文学策划运动,钟山 杂志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写实”的发展走向及其在文学史中的面貌。“新写实”从未经专门扶持的野蛮生长状态,到被刊物的有序运作所“驯化”,这一过程体现了转型时代微妙而复杂的社会潜流,亦可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生产的一个难得样本。关键词:“新写实”;钟山;文学生产中图分类号:I207 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 0887(2022)06 0059 05“新写实”诞生于文坛较为“低迷”的 1987年,它生长于“寻根文学”与“先锋文学”的疲软困境和批评家对一种新的文学模式的期待之中,经过 钟山 杂志的大力倡导,“新写实”被视作现实主义的隔代后裔,成了拯救文坛于尴尬之中的救命稻草。然而,嗡鸣的批评话语命名并建构了“新写实”,但也一定程度遮蔽了具体的历史细节,“新写实”便以简化或者说变形的面貌进入文学史的叙述。因此,呈现并解析钟山 介入之前孕育新写实小说的时代与社会土壤,以及“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以下简称“大联展”)对“新写实”后续发展产生的根本性影响,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新写实”具体的历史面貌。正如新历史主义史学家海登怀特所说,“历史通过从时间顺序表里编出故事的成功正是历史阐释效用的一部分”,这是一种“编织情节”的运作1。这种编织与小说的“虚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二者都是通过压制或抬高一些因素、塑造人物个性、重复某些主题、选择性地描写、变化声音和视点等等,来讲述一个“故事”。因此,当我们理解并接受某种历史叙述时,应当始终保持警惕,即它不是一个既定的事实,而是一种对已发生事件之间的因果逻辑的处理方式。一、成为“新写实”之前(一)动荡的浪潮与沉闷的低谷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为“改革开放”振臂高呼的人们开始感受到了社会剧变带来的阵痛:从1985 年到 1987 年全国零售物价平均每年上涨7.4%,1988 年更是全年上涨 18 5%2。物价的疯狂上涨极大程度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全民的严重不安。开拓 杂志 1988 年第 2 期刊登的一篇报告文学直接以 物价!物价!物价!为题,文中这样描述当时的经济环境:“一方面市场紧缺,一方面官倒爷们大量囤积,垄断销售,于是个体户不择手段明码标价地涨,集体企业偷偷摸摸改头换面地涨,国营企业羞羞答答一步步地涨。”3 在物价普遍暴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压力的同时,经济改革操刀过快所导致的分配不合理,造成了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倒爷”们一夜暴富,大学教授节衣缩食,“一切向钱看”令曾经作为“天之骄子”的知识分子宛如从云端跌落尘世。社会经济方面的动荡产生的精神空洞在文学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2 年身上敏感地应验 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王蒙署名“阳雨”在 1988 年 1 月 30 日文艺报 上发表了文章文学:失却轰动效应以后4,指出1984 年以来的各种“热”仅仅是限于文人、知识分子圈子内的自娱自乐,原先象征着时代先声和价值观风向标的文学,受到了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到了 80 年代中后期,人们亟须解决的是物价、工资、职称评定、购房等现实问题,而文学对此束手无策。而就文学自身的发展而言,改革开放以来 10年的思想解放在促成文学大繁荣的同时,也变相消解了一个共享的声道,各界竞相讨论“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的统一局面已然瓦解。于 1985 年后陆续出场的“寻根文学”“先锋文学”也因为本身的局限性而后续乏力。谢冕认为那时是一个“无主潮的文学时代”,文艺界呈现“无序性、动态结构和多元体系”的混乱状态5。另外,1987 年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体现了对文艺创作规范的隐形界限的调整,同年 2 月人民文学 杂志的“舌苔”事件即为一例6。1988 年的文坛透着诡异的沉闷气氛。对1988 年文学上的“歉收”,批评家们有大致相同的观感。雷达在动荡的低谷:论一九八八小说潮汐 中说道:“当时间来到了一九八七、八八年间,小说领域仿佛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空间整个文坛有种期待的气氛,期待新的作品和新的作家打破沉默。”7(二)在期待中诞生的文学如果说“寻根文学”是理论先于作品,“先锋文学”是理论与作品同时出现,那么“新写实”则呈现出作品先于理论的样态。关于“新写实”的大规模理论讨论爆发于 钟山 “大联展”之后,而在此之前,许多后期被视为“新写实”代表作的作品都已陆续发表了:狗日的粮食 发表于 1986年,风景 烦恼人生 塔铺 发表于 1987 年,新兵连 白涡 伏羲伏羲 天桥 发表于 1988年,不谈爱情 单位 艳歌 也发表于“大联展”之前。最早将“新写实”作为文学现象提出的文章,可以追溯至雷达的探究生存本相 展示原色魄力 论近期一些小说审美意识的新变8,在此文中他将一批新近发表的小说的倾向称为“新现实主义”。雷达认为,“寻根思潮”“现代主义新潮小说”因本身的弱点而后续乏力,因此文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审美轨迹“回归”,即一种对生存真实的回归,对生活自身的浑朴之美、粗野之美、平凡之美的回归,或者概括为他引用的“原色魄力”(今道友信)一词,这也为后来的“还原生活”“原生态”等理论奠定了基础。1988 年 8 月,雷达在另一篇文章中明确使用了“新写实主义”的提法9。他将 塔铺 与 无主题变奏 进行比较,认为农村和城市知识青年在精神状态和价值观念方面呈现为两极,前者“更多依赖传统价值”,后者“更多表现出无可依赖的现代人的迷惘”10。这种壁垒分明的对比方式难免有些陷入二元化思维的陈套,不过通过引入“先锋文学”来映衬“新写实”面貌的方式,和1988年 10 月 钟山 与文学评论 召开的“现实主义与先锋派文学”讨论会的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处,其中内置了呼唤一种新的文学模式的机制。“新写实”作家在被归纳为一个流派前,已有部分批评家从某个作家或某个作品本身出发,觉察到了其中蕴含的潜流。如陈墨认为在 1987 年后的焦灼、困惑中暗藏着文学的自我反思,“一些作家作品业已形成,正在形成或将要形成一种新的文学走向,代表着某种文学发展的趋势”,烦恼人生 与 风景 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这两篇小说都是将“直面惨淡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与“生存的研究”的现代意识相结合的创作11,这种现象融合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优长,这一特点亦为后来的“新写实批评”所着重论述。在 1988 年沉闷低谷的结尾,文艺报 于 12月 31 日刊发了1988 年中短篇小说创作六人谈,李国文、雷达、吴秉杰、黄国柱、缪俊杰和张韧等 6 位评论家阐述了各自对 1988 年文学“歉收”的看法。6 位批评家的观点很具有代表性,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当时评论界对文学创作的评价:新时期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周期刚刚结束,相对前期爆发式的增长和繁荣,文学创作已经渐渐进入一个自身发展的低潮期,作家从纵情高歌开始转向冷静思索;在商品经济冲击下,社会价值观出现了混乱,知识分子对公众的号召明显力不从心,06第 6 期周昱均:从野蛮生长到有序运作 论“新写实”之发生理想主义与精英主义的话语范式从内部出现裂痕;政治意识形态不再像以前那样以阶级斗争的方式介入文学之中,而是以出台政策文件、发表批评文章的方式,划定一个大致的“禁区”,如影随形地影响作家的创作;“寻根”和“先锋”文学的尝试也因为缺少面向社会的意识和现实的人生体验,在斩获了一批关注和讨论之后,很快就陷入创新的瓶颈。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整个中国文坛和评论界都期待着一个新热点的激活和一个新模式的出现 它既能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现状,也能巧妙地规避触碰政治红线,同时能够在新时期已有文学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重新划定一片话语权的高地。二、乘势而上的契机(一)由南至北的野心进军钟山 在新写实小说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促成者的角色,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可以说,如果没有钟山 打出“大联展”的旗号,集结批评家对此进行讨论,如今的新写实小说很可能完全是另一副面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文学期刊纷纷向市场化转型。1988 年 5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下发了关于当前出版社改革的若干意见 的文件,提出“出版社必须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使出版社既是图书的出版者,又是图书的经营者”12。自负盈亏的经济考量如一把剑高悬在期刊编辑的头顶,不少期刊为了生存下去花样翻新地集结作者、招揽读者。钟山 在 1989 年第 1 期内文首页登出复刊十周年的纪念文章,十周年对于一本杂志来说是发展历程的重要节点。面对人民文学 收获两家文学期刊实力强大的状况,钟山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亦有争夺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和文学阵地的野心。“大联展”可以视作这一野心的具体表现。总的来说,“大联展”是一次有明确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学策划活动。根据 钟山 副主编、“新写实”的主要倡导者徐兆淮回忆13 以及其他资料,现将“大联展”活动及余波还原如下:1988 年 3、4 月,钟山 杂志初步拟定办“大联展”。1988 年 7 月 17 日,钟山 编辑范小天、副主编徐兆淮赴京拜访文化界人士共 30 人,就“大联展”询问建议。1988 年 10 月 12 日至 16 日,钟山 与文学评论 于无锡联合召开“现实主义与先锋派文学”研讨会,会上徐兆淮向与会评论家报告了“大联展”计划。14 1989 年 5 月,原定于第 1 期推出的“大联展”推迟到了第 3 期,首期推出 5 篇小说,同时有署名“本刊编辑部”的 “新写实小说大联展”卷首语。1989 年 59 月,钟山 连续 3 期(第 3、4、5期)推出共 30 篇中短篇小说、约 15 篇评论文章,在全国引起较强烈反响。1989 年 10 月 31 日,钟山 与 文学自由谈于南京联合召开关于“新写实小说”讨论会。15 1989 年 11 月1990 年 3 月,钟山 又连续3 期(1989 年第 6 期,1990 年第 1、2 期)推出共 11篇长、中、短篇小说,9 篇评论文章。1990 年 2 月,钟山 举行了关于“新写实小说”评奖活动,共评出 5 篇优秀作品。1990 年 1112 月,丁永强走访了苏州、南京、北 京、武 汉 等 地,拜 访 了 15 位 作 家 和 评论家。16 1991 年 2 月,文学评论 和中国社科院当代文学研究室就“新写实主义”于北京联合召开座谈会。17 1991 年 4 月 1617 日,人民日报 文艺部和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于北京联合举行小说创作研讨会,着重讨论了“如何看待新写实小说”的话题。18 通过梳理“新写实”文学活动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大致的框架,即钟山 与“大联展”作为历时性的经线贯穿始终,几次讨论会/访谈作为纬线在不同节点推动话题发酵。而会议的地点从一开始的无锡太湖、苏州,到后来的北京,亦说明了“新写实”存在一个“由南至北”的发展趋势,即关于“新写实”的讨论是由江苏向北京乃至全国扩散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有趣事实是,在当时被指16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2 年认为新写实小说作家的人中,除了后来普遍被认同的代表作家方方(湖北武汉)、池莉(湖北武汉)、刘震云(河南新乡)、刘恒(北京)外,其余被纳入话题的作家大部分是江苏人,如叶兆言、苏童、范小青、赵本夫、周梅森、储福金、朱苏进等,“大联展”第 1 期推出的 4 位作家朱苏进、赵本夫、姜滇、高晓声都是江苏人。另外许多引领“新写实”讨论的批评家也是江苏人,如徐兆淮、丁帆、王干、费振钟、汪政、黄毓璜、丁柏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