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鲲化鹏、由文字到影像:论网络文学的影像化_王笋.pdf
下载文档

ID:321157

大小:1.24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鲲化鹏 文字 影像 网络文学 王笋
91北京文化创意北京文化创意2023.1深度分析深度分析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庄子在其逍遥游里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鲲鹏作为两个形象的合称,在中国民俗、神话、文学等中多次出现,它亦是当代网络小说东方玄幻、仙侠题材里最常见的形象之一,例如鲲鹏九变洪荒之鲲鹏至尊吾名鲲鹏等网文作品,小说的故事构建直接依托鲲鹏展开,完美世界武神主宰兽王:黑暗兽王等爆款网络出版物中也都有鲲鹏形象的出现。逍遥游中鲲鹏的形象实现了由鲲到鹏的转化,若将这一过程与网络文学由文字向影像的媒介转化进程进行勾连,会发现这两个变化深层次的隐喻内涵,并能实现生态对话。一、转化:鲲鹏之形态变化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进行作品传播的,一般被称作网络文学。它们大多是以文字文本的形式出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文学的媒介化是在文字、动漫、游戏、影视等不同媒介形态下发生的,而且这一媒介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并且在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叙事方式、经济效益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其中,网络文学由文字向动画影像的转化就是最常见的网络文学媒介转化形态。影视动画产业的成熟,网络文学“结盟影视,整合资本,形成IP市场的虹吸效应。把文学原创、影视制作、传播渠道整合为一个融媒体平台,实现内容生产与版权衍生的互动与借力,可以达成1+1大于2的增值功效”,在当今媒体融合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影视化已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此时,再回看鲲鹏:鲲与鹏虽形态不同,但都是鲲鹏相异的外在形象,而且这两个形象的转变存在一个时间先后的顺序;简单来说,鲲鹏之变是鲲鹏在不同环境中发生的形象适应。将鲲鹏之变与网文的影像化进行勾连:由鲲化鹏,这是鲲鹏的形象之变;由文字转化为影像,这是当代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此时鲲鹏的形象转化与网络文学的媒介化进程就产生了外在的一致性,但这种一致性其实有着深层次的内涵,其中媒介力量起着基础性的形塑。本文就从媒介视角切入,具体在东方玄幻、仙侠类网络小说的动画化进程中进行管窥,并试图发现网络文学“鲲鹏”由文字之“鲲”向影像之“鹏”形态转化中的媒介的形塑力量。那么,何为媒介?一个较为公认的媒介定义是从两个 庄子著,阮毓崧撰,刘韶军点校(2018版)。重订庄子集注(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欧阳友权(2022年9月26日)。网络文学这十年:追风时代,砥砺前行。文艺报,05版。摘要:逍遥游作为庄子的代表作品,充分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在该作中,鲲鹏有着由“鲲”化“鹏”的形象转化,此时若将“鲲”与“鹏”延伸至网络文学“文字”与“影像”,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网络文学的影像化进程。网络文学需要依托于文字与影像才能实现作品的具体转化,网络媒介及其形成的媒介环境对网络文学影像化的作用犹如水对之于鲲、风对之于鹏,体现的是“有待”的基础性作用。另外将媒介环境作为一个锚点,就为认识事物的不同方面、认识该事物与它事物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认知点。对“鲲化鹏”的进程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该进程是在环境制约下展开的,而环境在这场转化中又以一个中间态“间”的形式进行着度量,即转化双方存在间性,这也是“有待”向“无待”转化之关键。关键词:网络文学 逍遥游 媒介 华夏传播 从鲲化鹏、由文字到影像:从鲲化鹏、由文字到影像:论网络文学的影像化论网络文学的影像化王笋92深度分析深度分析北京文化创意北京 文化创意2023.1范畴展开的。“关于媒介,媒介并不仅仅由物构成,其实现代所说的媒介被分为两个范畴:(1)在两种程度、数量、质量、阶段之间起着调节作用的东西;(2)中间人或中间物,它可以是交易的象征,一种艺术表现的材料,一种大众通信的渠道,一种用来记录或复制数据、形象或声音的物理材料,一种物质(包括生命组织能在其中得以生存的物质),或某种能力,它能通过它对远处的物体产生作用,通过它,印象得以传递而被人感知。”对这个定义展开分析,媒介不能仅仅是物,可以是人,亦可是一个中间态。因此对网文从文字向影像的转化进行分析时,不应该仅仅围绕文字、影像的媒介形态进行分析,还要分析在沟通文字与影像中间态中起调节作用的种种力量,即分析在媒介化进程中,不同媒介所形成的媒介环境的基础性作用,并分析在媒介化进程中,作品生成与媒介依存间的底层逻辑。将逍遥游的鲲鹏之变与网络文学影像化进程进行对话,这就是通过古今对话的方式,探究对待媒介应持的“有待”与“无待”之思。二、文字:鲲鹏之原始形态文字作为人类最基础的交流沟通媒介,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信息传递,以富含意义的符号形式保存了内容,它无疑就构成了文明发展之基。文字在记录着人类发展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类的思维。关于文字的媒介作用,人类圣贤先哲最开始是持有一个非常审慎的态度,例如柏拉图就认为,文字有着类似“皮下注射”般的直接作用,他在斐德罗篇中就提出:“如果有人学会了这种技艺(书写),就会在他们的灵魂中播下遗忘,因为他们这样一来就会依赖写下来的东西,不再去努力记忆。他们不再用心回忆,而是借助外在的符号来回想。”在苏格拉底看来,书写好比一个思想的精子库,受精可以在两个不认识的人之间发生,可以跨越巨大的时空距离对他们之间的结合进行操控。孔子等亦是秉持着“述而不作”的态度对待书写。当然,文字的媒介作用虽然不会如此直接,但影响巨大也是不争的事实。媒介学者麦克卢汉就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能够延伸人的感觉。“媒介作为人的延伸是对人的某种能力的模拟、增加、卸载、替换和淘汰。”彼得斯的媒介哲学观里有着基础型媒介的观点,其中文字就是一种基础型媒介,“文字能将时间转换为空间、空间转换为时间、声音转化为视觉、视觉转化为声音,这些转化都是通过外部材料实现的,文字也因此成为了技术性媒介。”不管怎么说,无论是从工具论还是本体论出发,文字在传播中作为最基础的媒介这一事实是大家公认的,至于文字所产生的具体作用,是“有待于”文字所处的媒介环境,需要从环境入手进行具体分析。网络文学是借助网络平台展开的文学创作,文字就是网络文学的初始形态,即“鲲”。网络小说的“鲲之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量上。网络文学文本体量巨大,一部网络小说字数都以百万字进行计量,大大超过了其他的小说体量。据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的数字统计,仅2021年,全国45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全年新增作品250多万部,新增1787亿多字,存量作品超过3000万部。这足见网络文学增速之快与增量之大,这些数字在以往的时代,都是不可想象的数字。二是形式上。网络文学的创作者与受众多元且群体数量庞大,故网络文学在创作题材、创作内容、创作语言等各方面也是多元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都市、玄幻、悬疑、耽美;非职业化与职业化包罗万象。三是影响上。在对受众的影响上,网络文学在诞生之初,曾被妖魔化,并被家长、老师所排斥。造成该境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网络文学对受众的影响过大,青少年很容易与网络文学所塑造的人物产生共情,并沉溺于该作品的情节之中,影响个人学业与成长。另外网络文学在经济效益转化上也发展迅猛,并形成了网络文学产业,刺激着中国经济发展。为何网络文学的文字能够产生如此大的魔力,这就需要看“文字之鲲”所待的“网络之水”。“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 W.J.T.米歇尔,马克B.N.汉森(2019)。媒介研究批判术语集(肖腊梅、胡晓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柏拉图(2003)。柏拉图全集(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约翰杜海姆彼得斯(2017)。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邓建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张先广(Peter Zhang)(2022)。媒介理论:从人本主义到反人本主义的转向。中国图书评论,9,105-113。约翰杜海姆彼得斯(2021)。奇云:媒介即存有(邓建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2022年8月22日)。2021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文艺报,03版。93北京文化创意北京文化创意2023.1深度分析深度分析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通过鲲鹏所体现的逍遥游思想首先是“有待”的,鲲之大是要有待于水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文字因为有待于“网络之水”,借助网络的力量才实现了“鲲之大”。网络形塑的媒介环境,是网络文学得以依托文字进行有待创作的基础:网络突破了时空限制,可实现即时、随地传播;网络突破了身份的限制,发布者与受众或实名或匿名进行信息之间的传受;网络突破了篇幅大小的限制,作品体量任意;网络审核相对宽松,创作题材、内容等多样;再加对于作者的文字变现速度快、针对受众获取成本低等,文字与网络一经结合,就产生了瑰丽奇幻的化学反应,让受众不觉间被网络文学所吸引,网络文学就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传播效果,网络文学文字之鲲实现了在网络之水中的畅游。三、影像:鲲鹏之变化形态影像,作为一门时空的艺术,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依托视觉暂留原理,将定格的图像在时间轴上排列,形成了动态的影像,时间就包容了影像,或者说,影像就切割了时间,并在平面的空间进行凝结。“电影和那一瞬间只能表现一个空间点的线性进行的时间艺术相比,多了立体空间;它和具有同时性的在一瞬间表现一个面的空间艺术相比,多以运动时间。正是这第四个维度 时间,使电影有了运动,从而获得了自己的生命。”跟文字相比,文字虽然是线性排列,但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自由地顺序、反复、跳跃式阅读,但对影像视频的观看,需要在时间线上进行顺序播放。网络的出现,尤其是移动客户端的出现,让受众对文字与视频的获取方式、信息接受方式更加便捷,受众可实现在现行时空内任意获取文字、视频等。值得注意的是,受众在观影过程中虽可以通过倍速或者拖动按键等方式对视频播放节奏进行把握,但大家依然无法超出时间对影像在时间线上的线性制约。同样作为可以叙事的文艺形式,网络文学在由文字向影像进行转化中、在叙事中,就不得不考虑“时间”的制约。这也是当代网络文学影像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很难突破的问题。玄幻、仙侠等网络小说的体量大多都非常巨大,在对这些作品进行影视改编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时长的问题。小说的时间跨度大、地点转换频繁,故在进行影视编剧时就只能采取对原著时空叙事进行改编或者重编的方式,此时往往会直接大量删减那些对于推进主线叙事来说非必需的情节,大大弱化甚至去掉配角的情节线,以减少场景搭建、人物塑模等,最终降低制作成本。对于那些必须有但用影像较难展开或者制作成本较大的情节,则采用“旁白”这种相对简单的处理方式进行叙事过渡。这种“魔改”方式也就成为一些“原著党”对影像化后作品持有强烈不满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像斗罗大陆神墓仙王的日常生活等这些热映的网络小说影像化作品,都曾或多或少因为剧情的缺失或大幅改编而引发受众的“吐槽”。当然有的作品也试图增加配角的戏份,给他们重新设置一些情节,但受众似乎并不买账,因为这样的情节增加,是在主线叙事都不完备的情况下进行的硬植入。例如动画作品凡人修仙传,该作品创编并强化了主角韩立的第二任师傅李化元与其红拂师姐的感情线,这种加戏方式虽可赚取部分受众的眼泪,但对整个叙事来说作用并不大。这种删改打乱了该作品原定的叙事节奏,影响了作品的整体叙事,故很多受众对此进行了诟病。正因网文在影像化的过程中,面临如此尴尬之境,其生成的作品就出现了主角形象不丰满、配角形象“脸谱化”、其他人物“无脸化”的情况。总的来说,文字向视频进行转化,就面临着两个矛盾,即:作品与改编作品的矛盾,依托媒介的文字呈现与影像呈现的矛盾,而这矛盾的生发点还是在原作“鲲”身上,以鲲作为了一个锚点,鲲化为视频之鹏,进而引发对鲲鹏之变的对比认知。针对锚点,彼得斯将人类存有比喻为一艘船:船当然不只是它的锚,但是如果没有锚,船就会四处漂泊或撞毁。锚能将船系在它应该停留的位置,人类的存有也需要这样的锚。将范围缩小,是不是就可以认为,认知一物就是通过对另一物进行锚定,并以此为锚点展开认知。老子在道德经中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 阮毓崧(2018)。重订庄子集注(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曹雪芹,高鹗(1980)。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