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课题突破畏难,有方法(情绪主题)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学段小学年级五年级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2012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小学中、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情绪。在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困难,学生往往容易形成“畏难、退缩”的心理。因此,本课主要围绕学习场景相关的“畏难”情绪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角色扮演法。教学内容《突破畏难,有方法》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包括: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逐渐从具体思维转变为抽象的、逻辑的运算思维;在害怕的情绪体验上,从“刺激-反应”的条件反射转变为“逻辑、想象”的认知层面恐惧。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历困难,学生产生害怕“题目、老师”的情绪,会影响学生正常的社会功能,也可能影响其个性的正常发展,严重的还会造成神经紧张,给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带来后患。因此,指导学生对“抽象”的认知展开“自我教育”是非常有必要。本次课借助学生害怕面对的生活、学习场景(如挨批评、做难题等),指导学生自我调节,鼓励学生练习,逐步将畏难、害怕情绪调适为平静的水平。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关注情感】呈现一般学生畏难的学习、生活情景;【调整认知】在感到畏难时,能意识到:是自己的想法在发挥作用(重点);【指导行为】掌握角色扮演法,通过扮演小老师,安抚自己的畏难情绪(难点)。教学方法及准备【教法】情景讲授法、情景体验法、活动法【学法】体验式学习法、情景扮演法1准备相关PPT材料、“畏难”情景材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内容设计意图导入阶段师:“你有遇到过害怕面对的事情吗”;借助口头问答,鼓励学生表达“畏难”的感受。生:表达自己害怕面对的事物。预设:怕鬼、怕老师(罚抄作业)、怕考试(挨批评)。师:“畏难”是一种正常的、安全的需要,为了避免过度恐慌,我们可以改变想法来调整心情。感悟安全的需要、学习理性应对畏难情绪的必要。展开阶段情景朗读师:运用情景文段,让学生判断自己是否存在畏难情绪;鼓励学生运用恰当语气朗读,体会蕴含的情感。生:运用恰当语气朗读文段。师:“你怎么看待经常有这样想法的人”?生(预设):变得胆小、变得自卑、想改变…师:畏难,是自我保护的提醒;掌握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畏难情绪,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借助问题思考和交流,引导学生意识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调整想法以改善情绪。深入阶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