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怒和忧忧》教案中山小学王琪【课程设计背景】一、学生学情教学对象:中山小学五年级全体学生通过采访发现学生在与父母、同学和老师的沟通中均存在矛盾,其中大多数学生表示在亲子沟通中发生了矛盾后存在争吵或者冷战的不良沟通方式,这也体现了五年级学生青春初期的逆反性与闭塞性心理。此外,《纲要》中也提到,小学高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有学会恰当的,正确的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据此,设计了人际沟通与认识情绪的系列课程,本节课主要聚焦于争吵中的愤怒情绪,主题为《怒怒和忧忧》二、理论依据主要参考为《非暴力沟通》中良好沟通方式的步骤。【教学目标】1、探索愤怒和委屈这两种情绪在人际沟通中的不同,设置场景,体验有的时候愤怒(指责对方)把人推远,悲伤(表达自己未被看到或满足的需求)让人靠近,思考我们为何有时会用愤怒代替悲伤;2、通过练习,学会在人际沟通中进行适当的自我表达。【教学重难点】掌握良好沟通的四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教学材料】1、学生的心理短剧视频:《与父母的矛盾》(学生自编剧本)。2、与父母矛盾场景中的良好沟通方式心理剧视频《忧忧》(教师编剧本);不良沟通方式心理剧视频《怒怒》(学生编剧本)。3、教学PPT。【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观看电影《头脑特工队》中介绍愤怒和悲伤情绪的形象短片,体会两种情绪给旁人的感受——愤怒把人推远,悲伤让人靠近。二、探索过程活动一:了解“你信息”1、观看怒怒(不良沟通方式)视频,总结视频中的信息;师:“通过观看视频,你发现怒怒在视频中与妈妈沟通的态度、用语以及情绪是怎样的?”生:“烦躁、无礼貌、不尊重、无耐心……”2、教师引导,总结怒怒的特点。PPT展示怒怒说过的话,师提问:“怒怒说的话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有你。”师:“这种说话方式有什么特点呢?”生:“指责、评价对方……”(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的母子矛盾场景直观清晰的总结出“怒怒”带来的争吵及其特点,明白不良沟通方式的劣势。)活动二:表达“忧忧”及其背后需求1、观看忧忧(良好沟通方式)视频,学生总结“表达忧忧及其背后需求”的特点,分享体会;师:“忧忧在视频中与妈妈沟通的态度、用语、情绪怎样呢?”生:“平和、礼貌、尊重、耐心……”展示忧忧说过的话,提问学生:“忧忧说的话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有我。”2、教师通过忧忧的台词进行引导,学生总结良好沟通“表达自我感受”的四步骤——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