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万花筒》教学设计授课教师:王宇璇课程名称生命万花筒课程学时20min教学对象小学1-3年级学生一、教学理念(1)体验式学习理论: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提出的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教师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者,其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寓乐于教,帮助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2)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基于对本课主题及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本课参考体验式学习理论,采用任务驱动方法进行授课,从而实现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收获新知以及在任务中探索,行成于思的有效教学。二、学情分析理解“生命”这个抽象而意义深刻的词语对于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来讲比较有难度,因此需要创设情境来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与感悟。本节课选用“万花筒”这一有趣的实物作为生命的代表,通过各类活动引导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看见生命的多姿多彩,提升其发现美丽的洞察力,以及自主创造美的能力,既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吸引学生的专注力与兴趣,让他们在探索中收获心灵的成长。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生命的多姿多彩,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好与自己环环相扣。2.技能目标:提升学生发现美的洞察力以及自主创造美的能力。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的美好,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发现与创造生命中的美好的思考方式与实践方法。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积极思考,提升其感悟生命美好的能力,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五、教学准备PPT、教师与同伴示范、自制微课导学视频六、教学流程第一部分:每个生命都自带万花筒,你想找到自己的吗?(一)创设主题,激趣导入PPT呈现万花筒——万花筒,它其实是一种光学玩具,首先,在筒的一端放置一张彩色的卡纸,透过万花筒望去,就会出现一朵美丽的"花"样。将它稍微转一下,又会出现另一种花的图案。不断地转动,图案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叫"万花筒"。万花筒与我们的生命有什么联系?什么是生命万花筒呢?(二)任务体验,激发思考任务一:制作自己生命万花筒的彩色卡纸——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