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世界
近代史
(一)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 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及特点
(1)基本原则:责任政府对议会负责,不但个别之阁员需对议会负责,内阁整体亦需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对某位阁员或整体内阁不信任,个别阁员或整体内阁便需要辞职以示负责。
(2)特点
1)国家元首是世袭君主,但没有实权,他发布的行政命令须经有关的内阁部长副署才能生效。国王必须任命议会中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组成内阁政府。
2)英国内阁权力很大,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核心,领导政府工作。
3)内阁与议会互相牵制,内阁有权提出政府议案,指导议会立法;议会有倒阁权,内阁必须向议会负责,而且一般是实行集体负责,内阁阁员与首相共进退。内阁须取得议会信任,否则,内阁须集体辞职或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由新选出的议会决定内阁去向。
4)英国内阁与议会关系比较和谐。原因是内阁政府与议会多数党一致,于是有人称英国是两权分立的国家。
2.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确立的影响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国王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2)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3)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全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以代议制为基础,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2)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影响
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对外:加紧了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下半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3. 从制度创新角度考查英国代议制的特点及趋势
(1)特点
1)从确立方式看,以革命方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以法律形式确立君主立宪制。如1688年的“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等。
2)从代议制的内容看,其特点是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责任内阁制逐步完善,选举权主体范围逐渐扩大,内阁日益权重。
3)从发展过程看,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逐步完善,其特点是渐进的温和变革,民众的斗争和政府的妥协相结合,尊重传统和遵循惯例等,体现了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的特点。如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等。
(2)趋势
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2)政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公民。
4. 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与评价
(1)原则
1)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原则。联邦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
2)分权与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3)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并对选民负责。
(2)评价
1)进步性: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起到了示范作用,保障了资产阶级利益,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标志着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中央的集权,避免了独裁的出现。
2)局限性: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留下了性别、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
5.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的比较
(1)相同点: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政体,其核心特征是代议制民主,都是两国国情的产物,都促进了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共和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
世袭
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国家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国家元首的权力
“统而不治”的虚君
掌握国家行政权
政治首脑
首相
总统
政府的产生
议会多数党组阁而成
总统经国会同意组织政府
政府与议(国)会的关系
以首相为首的内阁由议会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并对议会负责
以总统为首的政府与国会是制约与平衡的关系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6. 法国共和政体的特点及认识
(1)特点
1)曲折性:经历了君主专制的复辟、君主立宪制、帝制,直至最终确立共和政体。
2)铲除专制主义、实现政治民主化,以法治取代人治,以民主取代专制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基本特征。
(2)认识:法国共和制政体确立过程具有反复性、曲折性,但总体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帝制,并不是封建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的斗争,它们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实行何种政体的争斗。
7. 德意志帝国政体的特点及成因
(1)突出特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君主制被保留,帝国的军政要职被容克地主包揽。具体表现在:
1)帝国皇帝世袭,权力巨大,可以任命帝国宰相,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2)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3)两院制议会中,联邦议会权力巨大,负责法律审批;帝国议会虽有立法权,但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方能生效。
(2)成因
1)德国是容克地主(封建地主)阶级通过王朝战争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后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和封建专制残余。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依赖性强,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因此德国的民主制度徒有其表。
8. 英、德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同
政体相同,都为君主立宪制
异
国家元首
国王,无实权,是国家统一的象征,“统而不治”
皇帝,由普鲁士国王世袭,拥有广泛的权力
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
首相和政府(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议会
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无实权)是立法机关
9. 正确认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
(1)背景
1)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3)思想上: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2)运作模式
1)议会权力:议会由选举产生,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2)运行原则: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实行权力制衡原则,民主化、法制化和制度化。
3)政党政治:实行政党政治。政党在执政期间推行本党意志和政策。
(3)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促进了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
2)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思想上: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和标志
(1)条件:
1)经济:工业革命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使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2)思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3)阶级:工人运动高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4)实践: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参加革命实践。
(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主要内容:
①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秘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③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既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也是新社会的创造者;
④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人人自由平等发展。
2)意义: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它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③工人运动在其指导下蓬勃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全面认识巴黎公社
(1)爆发的偶然性
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不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普法战争失败后的法国,外有敌军侵略,内有临时政府投降卖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交织导致革命仓促爆发,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社会条件并不具备。因而巴黎公社革命只不过是特殊条件下一个城市的起义。
(2)失败的必然性
巴黎公社革命的偶然性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当时的法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还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巴黎公社人民以革命的手段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此,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
(3)意义的深远性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第一次给资本主义以沉重打击,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无产阶级革命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革命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4)教训的深刻性
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必须要有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必须掌握足够的武装力量;必须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必须与农民结成联盟。
(三)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 多角度审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自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社会转型之路: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
(4)殖民掠夺之路: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对外进行殖民扩张,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与法国为代表;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5)人类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2.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殖民者
1)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的全球贸易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为即将发生的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2)对殖民地
1)破坏性:是灾难,殖民掠夺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经济破坏和贫穷落后,是其在现代落伍的历史根源之一。
2)建设性:殖民主义带来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3)对世界
1)大大拉开了东西方历史进程的差距。
2)促进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强了世界各地区间经济联系,推动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展和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
3. 多种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革命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全球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拓展
文明史观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现代化
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
社会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4. 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迈进工业文明时代,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
(2)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
(3)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
(4)工业革命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5)工业革命促进了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
5.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1)不同点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者
发明创造者大多是工匠
发明创造者均为科学家、科技人员或工程师
成果
多数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多数是科研产物,量多质高
开展国家
开始只限于英国,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
一开始就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
产业部门
始于棉纺织业,后来在主要轻工业部门展开
以重、化工业和电力工业为主要领域,对带动和改造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重大的作用
(2)相同点:①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高;②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③都引起了国际关系的巨大变化;④都引起了思想领域的变化。
6. 从新史观的角度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等方面问题。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虽然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特点及影响
(1)途径: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其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2)特点
1)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2)开放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
3)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4)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进步。
5)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
(3)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四)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
1.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1)思想内容上:否定神的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可贵,颂扬人的力量;反对中世纪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肯定人有追求财富和个人幸福的权利,追求现世的享乐;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
(2)思维方式上: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神秘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发展文化教育,追求知识,探索自然,研究科学,造福人类。
2. 文艺复兴的双重影响
(1)积极影响
1)经济方面: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政治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3)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人们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4)文艺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5)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消极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之风泛滥,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3. 宗教改革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1)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特殊手段。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场政治运动。
(2)意义
1)政治上:打击了教会势力(剥夺了教会在新教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加强了君主权力,促进了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形成。
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精神文化上:①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宗教改革后,形成了不受罗马教会控制的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等),新教大都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②发展了人文主义: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解放了民众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③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④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4.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不同点
形式
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
借助宗教异端的形式
范围和领域
首先从意大利开始,主要在思想领域里开展和进行
首先从德国开始,它是一场由社会各阶层都参加的社会运动
作用
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在思想和社会领域扫荡了封建势力,产生的新教思想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武器
相同点
背景
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
内容
批判封建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形式
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借助复兴基督教的原始教义
影响
打击了天主教神学统治;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准备
5. 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
(1)对近代世界的影响:“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发生,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对各国政体的影响
1)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
2)对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
3)对法国:在19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6.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项目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相同点
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在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
不同点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形式
借助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抛弃宗教外衣,利用无神论思想
核心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内容
提倡“人性”,主要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幸福
高举“理性”旗帜,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平等和自由
影响
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引发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
不仅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作了舆论准备,而且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人的权利得到进一步维护
联系
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7. 启蒙运动的四个特点
(1)从批判的对象上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2)从批判的方式上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启蒙思想家宣传理性,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壮大的反映。
(3)从批判的领域来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即使是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的目的也是为了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
(4)从历史作用上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作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8. 17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的比较
明清民主思想
西方启蒙思想
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专制制度的腐朽;理学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艺复兴的推动
内容
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
批判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设计比较完整的方案
本质
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资产阶级政治思想
影响
对专制制度形成一定冲击,未动摇传统文化的根基
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广泛的世界影响
9. 欧洲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进化论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2)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3)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并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4)新文化运动时期,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0